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梦令_云住-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到四岁那么大的时候,子轲第一次流露出他的不满情绪。周世友在家里说着话,就听原本一声不吭的子轲突然顶了他一句。说了什么周世友已经忘了,他只记得他当时很意外,但并不生气。那只是父子俩关系恶化的开始。
最忙的时候,周世友天南海北出差,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几次。他确实没时间和子轲培养感情。有一次回来陪蕙兰过个生日,当天下午就要走。周世友走之前,忽然想起还没和儿子说过一句话。
他上楼,穿着大衣,推开了子轲的房门,看到小小的子轲坐在地板上一个人玩小汽车玩具。亲戚朋友们知道子轲爱玩小汽车,买了太多的玩具给他,电动的发光的会唱的会叫的,子轲明显开始失去兴趣。
周世友个头很高,子轲很小,子轲坐着抬起头,兴许能看到的只有周世友穿的皮鞋和黑色大衣的下摆,看不到脸。秘书、司机都在外面等着,周世友不知道应该和儿子说点儿什么,说些勉励的话,还是塞点零花钱。
他在子轲面前坐下了,低头拿过子轲撕碎的绘本纸页,叠了一辆小汽车。
子轲那么小,目不转睛盯着周世友的手,子轲不自觉把手心张开了,接过了“陌生叔叔”叠好的小汽车,小坦克,还有小飞机。从周世友进来,子轲没有叫过他爸爸。
子轲在学校写作文,很少提到“爸爸”两个字。他成绩优异,又聪明,家庭教师到后来已经没什么可教的了。学校告诉周世友,子轲什么都好,就是性子有点“独”,还有就是在学校填表格时空出了“目标”这一栏。别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目标,小到考试进步,买玩具,去旅游,大到将来要当科学家。可子轲没有,他什么目标都没有。
子轲在家里对吉叔他们提起自己父亲,说他觉得他父亲“有病”。周世友听了这话,似乎不回敬一句也不像话。他对吉叔说:“我看他快成仙了。”
他们之间很难交流。有时候子轲会当着面质问周世友:“你为什么对我妈这么不好?”
周世友不明白,后来问蕙兰,我对你不好吗?
蕙兰也很为难,她和子轲也不是那么容易沟通。
这个孩子似乎成长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财富,宠溺,让子轲从不会去站在其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周世友第一次打他,是子轲七八岁的时候把爷爷的军功章随便送给别人。第二次打,是子轲质问他:“你是不是背叛了我妈?”
过去周世友只觉得自己不常回家,亏待了家人。子轲的出现,一次又一次在提醒他家庭无形中产生的裂痕。
所有的精英家庭都在疯狂培养自己的孩子。无数的欲望交织在一起,像一个无底洞,一个催化出的漩涡,把一代又一代人绞在里面。周世友也好,蕙兰也好,他们是为了家族牺牲的上一代人。周世友那时候想,以后退休了,他可以多陪陪蕙兰。
可现在这么年纪一把了,周世友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别人是舍不得放权,周世友是没处可放。
蕙兰的离开,让最后一丝弥合也消失了。周世友没心情去顾及子轲怎么想,他身上的工作太多了,甚至没有时间去流泪,去表达悲痛和思念,直到要去海外开一个重要会议,周世友感觉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才开始吃曹年给的小药片。他只是一个人,吃药只是治病,并不是软弱的表现。
每个父亲都想把自己最缺失的东西送给下一代,周世友能送给子轲的,除了一盒汽车玩具,就是自由和对未来的选择权。子轲十八岁那年的冬天回了家,给母亲扫墓。周世友和他谈成年的事情,说,我当年没有选择,我父亲没给我选择,但作为你的父亲,我给你选择。
在他们这样的家庭里,周世友说出这样的话,意味着太多。可子轲当时抬起头,看周世友。子轲长得比周世友还要高了,还像一个小孩子,沉浸在周世友也不清楚是什么的心事里。子轲并不感念周世友的付出,也不会说谢谢,子轲并不知道他的自由,他的“流浪”,他选择离开家,不被硬生生削着拔着生长的权利,是周世友付出了一辈子的实干才换来的。
所有人都会迁就周世友,只有周子轲会一次次地顶撞他。
所有人都会迁就周子轲,没有例外。
周世友年轻时不止一次地幻想过,如果不做家里给的工作,那么他会做点什么。到这种时候,周世友就不愿再承认儿子很像他了。因为周世友再怎么样,也想不到子轲在外面浪荡了几年,居然出道做明星去了。周世友想起他那时候失望透顶,因为子轲仗着家里的名声,顶着母亲给的一副好皮囊,做了一份毫无价值,却能轻松进账千万的工作。子轲的整个价值观从一开始就有偏差,进了社会,一错再错。
可周世友有什么办法,子轲没有妈妈,他是他的父亲。如果周世友再不对他好一点,支持他,保护他,这个孩子在外面要怎么办?
老爷子退休以后,有一天很高兴,回家喝酒,说别人介绍他,说他是“周世友周总的父亲”。
如今周世友也到了该被年轻一代小朋友称为“周子轲的父亲”的时候了,子轲却还没有成长起来。
对于子轲的未来,周世友曾做过最坏的打算。但目前看起来,好像还没有想的那么糟糕。
最早听到“汤贞”这个名字,是家里的机组报备给他,说吉叔订了一趟航班。过了一年,子轲从兰庄亲自开车拉走了一批礼品,说是给一个发布会送去了。再后来,就是亚星公司那趟邮轮,安保团队报告给他,说子轲不顾船上的危险,带着他们满船去找一个叫“汤贞”的人,找不到就不下船,让他们不得不替亚星娱乐把船都修好了。
后来用蕙兰留给他的钱,买下那个公司,搞得外面天翻地覆的,周世友也觉得很稀奇,能把子轲刺激到这个份儿上的,那会是怎样一个人。
汤贞出现了,他一开始站在书房门口,半天都不打扰人。后来坐到周世友身边来。他望向周世友的眼神,他的面孔,让周世友忽然觉得,好像也没什么话好问的。
是什么能让一个性格如此恶劣的人对他好,只可能是他对他更好。
周子轲上午写完了《罗马在线》新的企划,闲的没事做,带汤贞去图上看了看。吉叔把小教堂的调琴师请来了,给钢琴调音。周子轲握着阿贞的手,沿着图书馆的旋转楼梯往上走,没有上天文台,又下来了。
家门前的温泉打开了。老爷子生日那天周子轲也没带阿贞多看看,这会儿他走到了跟前,仰起头看那些在阳光下闪耀的水珠。
周子轲忽然想起了童年。
“我妈特别喜欢喷泉,”周子轲说,告诉阿贞,“她临走前那几个月,这个喷泉从早到晚开着。冬天,开得电机都坏了。”
汤贞听着,感觉小周从背后忽然把他抱紧了。
第200章 日出 19
周世友刚过完了生日; 照理说山上就该清静一段日子了; 大家休息休息,各自养精蓄锐; 年底老爷子忌日,新年庆祝完了,又迎来年初蕙兰的忌日,都是需要山上人们聚在一起忙碌的日子。
而今年却与往年不同。因为家中子弟周子轲突遭横祸,十年难得一遇地回家长住养伤; 越来越多亲人中途折返,又回了北京。某种程度上; 他们还真有点感激那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狂徒,让子轲终于被他们抓住了。
前些天刚见完了一群聒噪不已的姑姑们,今天又有若干叔父、舅舅要见。周子轲往日里习惯了任性; 一不耐烦了随时就走。但眼下他坐在人群当中; 听着周围人的劝告、建议,他转头望向窗外的楼下:
一大片草丘上; 园丁们正围绕着几棵百年大树浇越冬水; 裹着棉服的阿贞远远看着像一个鹅黄色的棉球,他被吉叔带着,和山上的小孩子们一起找喂食器; 更换鸟食和水。
时不时的,阿贞还会回过头,仰起脖子,朝周子轲所在的会议室窗口看上一眼; 就好像他知道周子轲也在看他一样。
周子轲便觉得,身边叔叔舅舅们说的话也不是那么单调、无聊,没有意义了。
也有人发现了子轲的走神,循着他的眼神朝窗外望一眼,很快又收回来。事实上,自从今天早晨,朱塞挨个餐厅问候客人们,说周叔叔这周末休假一天,上午检查完了身体,下午将安排教堂影院放映电影,是华语经典影片《丰年》:“大家周末还没走的,到时候一起来看看吧。”
“《丰年》?怎么了,世友想看电影啊?”长辈问道,明显是常年忙于工作,极少接触这些文艺类的东西,所以对周世友突然想看电影也觉得很稀罕。
更多的家人则选择了沉默,他们面面相觑。甭管在电话里怎么对家族办公室的人数落、抱怨,当着周世友,甚至周子轲本人的面,这类敏感话题,一个字似乎都很难直白讲出来。
子轲受伤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容易被渲染、夸大、误读,引起外界无尽的猜疑,所以从一开始就在保密。这些天来,不仅山下的人难上山,山上的消息也极少传出去,所以亲人们也是到了山上,亲眼见到了,才知道那个传说中把子轲迷得神魂颠倒五迷三道的“汤贞”不仅和子轲住在同一个房间,全家人还都接纳了他——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连一家之主周老爷子都默许了。据说,周老爷子还把汤贞叫到书房去“训话”,除了自家的子弟,除了老爷子身边儿的贴身秘书、助理,除了亲哥哥,亲姐姐们,谁进去过那个屋子呢。
人们不仅有些纳闷,不明白子轲怎么就和一小狐狸精“六年感情”了,不知道这么一个都自杀过名声也很不好听的明星怎么就进自己家来了,还一进就进到了权力核心。
反倒是不属于“自家人”范畴的兰庄国际酒店大中华区几位高层对这个事实更加明了,也早有准备。
早在去年七月,子轲的保父吉叔就曾经通过兰庄酒店内部网络,预订了南半球一座度假小岛合作方酒店的房间,这件事只有几位高层秘密知晓,对外没有宣扬过。而到了今年八月,整个大中华区四十余家酒店的经理都提前收到了消息,一旦周子轲带汤贞和《罗马在线》团队到当地“录制外景节目”,经理们就会以“汤贞老师目前的情况,酒店方面要怎么照顾”为由头,找机会与子轲谈一谈。话里话外,兰庄一直在试探子轲的想法和意愿。而子轲是个聪明的青年,他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排斥,但也一直没主动答应过什么。
一直以来,无论对内对外,“兰庄酒店”这个品牌一直次于“嘉兰国际”,在帝国版图上用第二种颜色作为标记。而就在今年年中,子轲亲手结束了争闹不休的亚星收购案,这个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长不大的男孩儿,似乎正在逐步发现金钱的其它作用,除了买游艇来挥霍以外,还可以买下一个公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人生路即将发生转变的细小苗头。兰庄内部为此紧急开了次电话会议,也就是在那时候,高层一致认定,一旦子轲离开亚星,兰庄一定要先于嘉兰天地,将这个作风叛逆的继承人抢到手才行。
这会儿,会议室里,叔叔舅舅们听了兰庄大中华区几位高层的介绍,也觉得嘉兰国际业务复杂,集团内势力多,常角力,不如酒店集团路线清晰,更加友好。他们把带过来的所有学院资料都给子轲看过了,问子轲是想继续读书深造,还是到父亲旗下的集团开始尝试实习工作,嘉兰天地那边的人正在赶来的路上,倒是不着急,叔叔们说:“子轲,叔叔们不是催你,只是我们这么大岁数了,你还这么年轻,才二十三岁,大好的时光,浪费了多可惜!趁现在,多学,多尝试,多接触方方面面,叔叔们现在还能帮帮你,等我们年纪再大,可能就真的帮不了了……”
周子轲什么也没决定,也许他已经习惯了过去那种迷茫状态,他的人生也从没有过什么功利性的目标,从来没想过什么多学,多尝试,什么珍惜年华。
周子轲从会议室里出来,他听了太多人说话了,想抽根烟找个地方静静。他下楼,手扶着扶手,慢慢走,感觉不到什么疼痛。
小时候,周子轲记得他总是看到周世友在工作,在家待不了几分钟,饭也不和他和妈妈吃,就会接着出门,每次都带着一群秘书、助理,去赶飞机。那些秘书、助理看起来比周子轲更像是周世友的亲生儿子。如果说周世友有什么私生子,周子轲也不怀疑。他相信艾文涛是艾叔叔的亲儿子,艾文涛是有爸爸的孩子,而周子轲不是。
有一次,妈妈抱着他,有些伤心,但还是笑着说,爸爸要到巴西去出差,可能两个月以后才会回来,所以不能一起过年了,让子轲和爸爸说再见。
他一路跑出了家门,跑到周世友的汽车前面,仰起头看正准备上车的周世友。
“你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工作?”他大声问他。
周世友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他总是居高临下地看他。
“我不工作,你们怎么生活?”
周世友没有拥抱他,伸手过来,敷衍了事要摸周子轲的头,被周子轲后退一步歪过头躲开了。
周世友也没有安慰他,一句哄都没有。秘书们都在后面等着,工作在前面催着,周世友坐进汽车里,汽车在周子轲面前开出门去了。
最恨周世友的时候,周子轲没有一天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从很小的时候起,周子轲就开始学着不去在意自己的父亲。
老人们说,所有男孩子都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
周子轲不渴望。他身边有妈妈,有吉叔,有苗婶,有外公,有爷爷……他可以做一切想要做的事,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
“趁现在,叔叔们还能帮帮你,等我们年纪再大,可能就真的帮不了了,”那些声音在会议室里,在周子轲耳边,对他笑着,语重心长道,“像是吉叔、苗婶,还有小朱他们,还有世友啊,都是一样的……吉叔这么大年纪,快要回家颐养天年了,小朱不仅要管那么大一个剧院,现在还多了个经纪公司,看着头发还真掉了不少!他们以前成天操心啊,子轲在外面吃好了吗,睡好了吗,好在如今子轲终于长大了!”
周子轲长大了吗?周子轲自己都不知道。他沿着楼梯走下了楼,刚穿过中厅,就听见从主走廊尽头传来声音。
那是通往厨房的方向。周子轲把手揣在衣兜里,抬起眼,站在走廊中央。他瞧着刚才还像个鹅黄色棉球的阿贞站在厨房门边,吉叔揉着冻红了的耳朵,大约刚从外面回来不久,苗婶原本带着厨师们准备好几十人一天的饭菜,这会儿,苗婶端了个小碗出来,拿了两把小勺子,大约想让吉叔两个人先尝尝味道。苗婶腰上系着围裙,还有点不自然地问阿贞,你也会做菜啊?
阿贞手里握着勺子,看了身边的吉叔一眼,舀起一勺汤来尝。这时苗婶突然说:“哎呀,子轲不是在开会吗?”
吉叔回头了,阿贞还没喝完,也立刻回过头去。
周子轲站在原处,静静地看他们。三个人看着他,都笑,周子轲也笑了笑。“开完了。”他说。
朱塞白天在剧院忙剧展的工作,到了晚上才匆忙赶回山上,陪那么多远道而来的家人还有老爷子一同吃饭。子轲午睡才醒,和阿贞在楼上吃小饭桌,好在子苑在身边,小秦下班也早,帮了朱塞不少忙。
餐桌上,几位家人提起了上午和子轲交流的内容,朱塞听着,不时点头。
他偶尔用余光去瞥周叔叔,发现周叔叔一直慢条斯理地吃饭,对子轲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太大反应。
一直以来,子轲和周叔叔关系都不好,二十年了,针锋相对。朱塞心里最担心的事,倒不是什么子轲“不能”“不想”的,他担心子轲从小不屑于父亲的评价,如果有一天真进到这个环境里来,今后无论做什么,从事什么,都势必要接受一轮又一轮来自父亲,来自集团,来自大众的审视和考验。
子轲会愿意吗,他的自尊心能承受这样的事情吗,一旦工作失误,决策失败,子轲将要面对的来自外界的嘲讽、奚落,来自集团的失望、误解,来自父亲的冷言冷语,很可能会是什么偶像队长曾承受过的千倍万倍。
朱塞见过太多的富家子弟,正是因为承受不了家族的压力,扛不住外界的视线,转而走向了另一条看似“独立”的捷径。
创业,踩着父辈的踏板,即使失败,也像是小打小闹,不会太过难看的。
“我问他了,”坐在朱塞对面的一位叔叔说,“子轲好像没什么创业的兴趣。”
“他能干什么啊,”坐在桌头上的周世友突然开腔了,用小细勺尝苗婶做的椰子炖鸡汤,“还创业。”
周子苑这时当着全家人的面说:“爸,子轲在外面弄一个外景摄制组,人都是他自己挑的,带了好多人出远门,规划得可好了!这次还拍电影,顺顺利利拍完了,你说,是不是很有管理才能?”
周老爷子听了这话,在灯光下笑了:“他才管几个人,最多几十个人。”
一桌子人都笑,朱塞说:“子轲才二十三岁啊,叔叔。”
“是啊,大哥,”旁边有人笑道,“几十个人够一个正规公司了。”
如今的时代,最高位的管理者很多时候只需要把握少部分决策,就可以将企业维持在一条正确轨道上。比起一个老板,他们更像一位代言人物,像一位精神领袖。无论是管理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顾问团队,还是监督质量,推进业务的专业人士,都要靠领袖的力量让他们凝聚起来。
子轲有这种能力吗,他能让所有人信任、追随,哪怕企业滑入低谷时期,仍不放弃地拼命追随他吗。
饭后,朱塞陪家人们坐了一会儿,聊了聊天。嘉兰国际和兰庄酒店集团的几位高层感谢了苗婶做的饭,乘车离开了。朱塞上楼去,想看看子轲和阿贞在干什么,吃完饭了没有。
楼上的小餐桌早已收起来了。朱塞站在走廊上四处看了一圈,他走到子轲紧闭的房门前,敲了敲门。
“是我,子轲。”朱塞说。
“进来吧。”子轲在门里说。
朱塞推开了门,他一眼先是看到了墙角竖的一把吉他,那里过去放的是子轲小时候踢的足球。房间里有股药水的气味儿,不太好闻。
外间没有人,朱塞走到卧室的门外,看到子轲一个大高个子,穿着睡衣一个人坐在书桌边,正看一叠资料。
远远一瞧那资料页头的花枝和金字,朱塞明白了那是兰庄酒店的人留给子轲的,大概是一些酒店管理方面的资料。
周子轲回过头,手边的咖啡喝了半杯,看朱塞的脸。
朱塞看他,长了一张神似他外公的面庞。遗传真是种很奇妙的事情。朱塞想起蕙兰曾告诉他,子轲小时候,会一个人站在周叔叔书房门口,看周叔叔在里面开会、办公,只要一有人在附近弄出动静,子轲扭头就跑。
“什么事,朱叔叔。”子轲问,声音透着股冷漠,不过朱塞知道,他不是有意的。
“阿贞呢?怎么没看到他。”朱塞说。
周子轲一抬下巴,示意朱塞看被书柜挡住的后面空间。
朱塞穿着拖鞋走进去,看了一眼便笑了。汤贞就和子轲面对面坐着,只是坐在地毯上了,一把小电子琴占满了面前那张低矮的咖啡桌,汤贞头上戴了耳机,琴弹出的声音都收进耳机里,汤贞一边对照着身边的乐谱按动琴键,一边动着嘴唇,跟着无声念乐谱。
曾经在嘉兰剧院,汤贞借用隔壁剧组的道具钢琴弹过一段《木偶的步态舞》,虽然不比专业的演奏家,但小小年纪,多才多艺,活力四射,轻松带动起几个剧组的气氛,叫朱塞着实印象深刻。
那个年代,汤贞重新定义了偶像这个概念。他的成就似乎根本不是区区一个偶像能达到的,可无论用歌手或是演员来定义汤贞,都不如“偶像”来的更准确。那种感染力、号召力是天赐的神力,是无法模仿,无法用简单的歌喉、演技去复制的。
如今的汤贞坐在角落里,也不出声儿,长头发别在头戴耳机后面,露出一张小小的,不再活力四射的脸来。汤贞沉浸在自己慢慢弹琴的世界里,垂下眼看曲谱和琴键,他不试图去感染谁了,也许他想先感染自己。
“怎么不去图弹?”朱塞也不自觉放轻了声音,问子轲。
子轲目光望向了阿贞,看了一会儿,说:“人太多了。”
阿贞很专注,没留意到朱塞的动静。朱塞走到书桌前,看了看周子轲桌上这叠兰庄酒店管理的资料。子轲在看这种东西,真是稀奇。“周叔叔今晚在家办公,”朱塞想了想,还是对子轲说,“有什么看不明白的,也许可以问问他。”
朱塞又说:“对了,子轲。”
“嗯?”周子轲以为他走了。
“周叔叔这周末请了一天假,”朱塞说,“你可能还不知道,他上午检查完身体,下午安排家里人在小教堂一起看场电影,到时候你和阿贞有时间,一起去吧。”
周子轲一皱眉:“什么电影啊?”
“《丰年》。”朱塞笑道。
周子轲的表情停住了,他坐在原地,椅子转过来了,他抬起眼看朱塞。
这天夜里,到临睡前,周子轲已经坐在阿贞身边听阿贞弹完了《雪国》,阿贞已经背过《如梦》的吉他谱了,现在《雪国》的钢琴谱也记住了,虽然还很不熟练,周子轲在浴室刷牙,一边刷一边和阿贞一起哼唱 mattias 的老歌《同步卫星》和《洛神》,照这个速度下去,演唱会应该可以顺顺结束。
刷完牙,漱了口。周子轲搂着阿贞从浴室出来,他亲阿贞带水珠的脸蛋,又吻阿贞有柚子牙膏味儿的嘴唇,他感觉阿贞在他紧抱的怀抱里,阿贞两条胳膊也搂在周子轲的脖子上。
无论发生什么,他都还有阿贞和他在一起。
夜里一点多,周子轲睁开眼了。他实在睡不着,干脆在黑暗中一点点把阿贞抱得离开了他一点,周子轲掀开自己身上的被子,把阿贞用被子裹得更严实。
他下了床,踩上拖鞋,睡衣外面披上外套。没走两步,周子轲摸黑到了书桌前,拿起桌上摊开的那本资料,就往卧室外面走。
半夜,走廊的灯亮着,楼梯口有人值班。周子轲穿着拖鞋在走廊里走,他挠了挠后脑勺的头发,觉得脑子不太清醒。
刚走到那扇门前,周子轲低着头,站在原地,忽然间有点恍惚。
我在干什么?
周子轲抬起头,朝走廊远处那扇窗看了一眼,又抬眼看眼前的门。
大房子,静极了。
周子轲低头瞧地上瓷砖的纹路,他这么沉默地站了一会儿,忽然觉得以周世友如今的年纪,这时候应该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半夜还在加班了。
周子轲刚想走,如同心灵相通一般,忽然眼前这扇门的门锁从里面咔嚓一声,转动着被人打开了。
周子轲一霎那间以为门后会是什么秘书、助理出来,直到一条手杖敲在了地板上。
周世友穿着睡衣,披着外套,鼻上架着一副眼镜还没来得及摘掉。他手里拄着拐杖,站在周子轲面前,抬眼看他。
周子轲居高临下的,也瞧周世友。
反应了一会儿,周子轲意识到老头子可能也是半夜睡不着,起床继续工作。
真是为了工作,不要命了。
“大半夜不睡觉,你站在这儿干什么?”周世友冷冷道。
周子轲手里还捏着一本儿兰庄酒店集团的内部管理资料,周子轲眨巴了一下眼睛,也冷着一张脸。
“祝你生日快乐。”他低声道。
周世友耿直道:“距离我下次生日还有三百多天。”
周子轲点点头,说:“提早祝你快乐。”他穿着拖鞋,捏着手里一本资料走了。
这个周末,医疗团队上山来了,为周老爷子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周子轲在图书馆楼上陪阿贞弹琴,中间时不时到楼梯口去接电话。阿贞手指用力按下钢琴琴键,听着小周好像在和人讨论 kaiser 巡演的事情。
“怎么了,小周?”阿贞掀开一页琴谱,把有点累的手指放在膝盖上抓了抓裤子。
周子轲走回来了,说:“没事,罗丞他们找我。”
“有什么大事吗?”阿贞问。
周子轲坐在阿贞身边的钢琴凳上,低头看了看琴键,他说:“巡演那天有个电视台要直播。”
阿贞愣了愣:“然后呢?”
周子轲抬眼瞧《雪国》的谱子,手上随便弹了弹,弹出一个相似的调子来,周子轲没解释原因,只说:“到时候你跟我一起看。”
朱塞下午专程上山来了。子苑不上班,也推辞了同事聚会,她扶着吉叔,还有专程换了件加厚旗袍的苗婶,一家人沿从家出来的小路,往小教堂的方向走。
周世友老爷子则是在几位弟弟妹妹,还有长姐的陪同下,一边听着随行医生的嘱托,一边坐进教堂的长椅里的。
影片拷贝开始放映前,朱塞坐到了老爷子身边,他从怀里拿出张旧照片,借着光给老爷子看。那是蕙兰的照片,许多年前,蕙兰和戏剧家林汉臣,还有林汉臣身边一众小演员们一起合影。“林汉臣当时执导的戏,叫《共工之死》,就是阿贞演的。”朱塞贴耳告诉周世友。
周世友拿了眼镜出来看电影,这会儿低下头,瞧了一会儿那张照片,他大手把小照片接过来。
先是瞧了瞧年轻时微笑的蕙兰,又瞧那些咧嘴笑着的小演员。
“这里面,哪个是他啊?”周世友轻声道。
朱塞笑道:“等看完了电影,您自己问问他。”
周子轲来得晚,没坐在一楼,从外面上了楼梯,拉着阿贞在二楼坐下了。朱塞站起来瞧见他,叫他下来座,下面还有位置。周子轲摇摇头,大概还是不想让太多人接触到阿贞。
影片开始的时候,吉叔坐在影院前排,瞧见幕布上颤巍巍出现了一行字,是某某年影片获得世界级大奖的文字说明。
《丰年》
导演:阎尚文。
主演:汤贞。
制片人:方曦和。
出品方:新城影业公司。
影片开始,汤贞穿着一件小棉袄,坐在台阶上用手搓从大街上捡来的麦穗。金灿灿沾了泥的麦穗,搓得手心又红又脏,搓出一小捧的麦粒。汤贞一边搓,一边回头看,镇上的米商到家里来收新米,一上秤,米袋却不够斤两。
汤贞站在门后,缩着脖子,睁大了眼睛,瞧着门里的争吵。镜头从汤贞冻得通红的脸蛋上下摇,汤贞两个棉袄口袋里不知什么时候装满了麦粒,塞得鼓鼓囊囊的,只是每粒米看起来都很脏。
吉叔回过头,朝楼上看去。他看到子轲坐在楼上的角落里,把阿贞那个年轻人搂着。子轲在笑,阿贞也在微笑,也许他们正在聊什么关于这部影片的趣事。
今天早晨,子轲吃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