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商悍将-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峙趴瞪系拇插笠丫急妇托鳌。こさ谋馄郊飞⒎⒆帕钊说ú木暮猓《械募范贾赶蜃乓桓龇较颞D―那就是榛原军前方的楚军!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二十六章 泗水大合战(下)
(更新时间:2007…4…17 23:54:00 本章字数:2362)
在清晨的寒风中,榛原军的数百辆战车已经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就等着楚军出动,然后给予致命一击!只要楚军支撑不住而后撤,榛原军的铁骑就将从后猛追,将残余敌军全歼于泗水!青苔这样想着,嘴角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
早上天色刚亮,楚军的重步兵部队的散兵线就一字排开,黑压压地一片,出现在榛原战车部队的前方。他们和昨日一样,依然手持着那锐利异常的兵器,穿戴着那无比坚固的盔甲,看着楚军大部队一步步靠近,青苔的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他极力平复着自己内心的紧张和激动,带着颤抖的声音,向各部队下达了车弩准备的号令。
楚军的兵器和盔甲之所以锐利坚固无比,主要是在其中添加了吴国出产的一种铅,将这种铅和铜、锡以某种特殊比例加以配制,作出来的兵甲战具,不仅柔韧性很强,而且刚度也大大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显著提高了楚国军队的战斗力。楚成王后来之所以能够在江汉流域灭国无数,除了楚人的彪悍善战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先进的兵器和盔甲的功劳。
就在大批披坚执锐的楚军狞笑着扑向榛原军战车部队的最后关头,青苔终于下达了车弩总发射的口令!大批绷紧的车弩象离弦之箭一样直往前扑去!正在冲锋的第一线楚军许多人被巨大的车弩迎头劈成两半,但车弩好像也耗尽了很大一部分动力,在继续向前飞的过程中,有的竟被楚军轻易用大刀劈落,好像全然失去了以前那种连续斩穿十几人腰腹的巨大能量!青苔看到此情此景,心中大骇,一个坐立不稳,几乎从马上掉落下来!幸亏被身边的佩姬公主扶住!
青苔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闪现在他脑海里:完了!大军完了!而楚军的冲锋速度也明显加快了,黑压压的散兵线飞速地向前推进过来,而前面就是宋军的战车防线!如果冲破这道防线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佩姬公主果断地接替青苔接过了榛原军的指挥权,她果断地下令将这些战车全部抛弃,大军后撤三里!就在榛原军如潮水一样朝后退的时候,楚军已经猛冲了过来,幸亏有这些战车阻挡了楚军猛攻的步伐,榛原军大部才得以安然后撤。而楚军在缴获了这些战车之后,队形出现了混乱,因为他们不知道是应该继续攻击还是缴获这些战利品?正在乱成一团之际,佩姬右臂一挥,身后的三千弓箭手将熊熊燃烧着的火箭,铺天盖地地射了出去!将榛原军遗漏的战车和附近的楚军全部笼罩在火雨之中!
楚军的锐矛坚甲在火中可发挥了不了一点作用了,无数楚军在火中翻滚,嚎叫,而后面的楚军一时也不敢攻上来。正在这关键时刻,佩姬亲自跨上枣红马,指挥着新装备好的秦国“连环马”――就是四匹马用皮索连在一起,连马带人都身披三层重甲,一致前进,协同冲杀,凭借战场的强大冲击力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秦国的连环马一出动,榛原军的士气开始渐渐有所提升。而此时,已经有些不知所措的楚军步兵已经被秦国铁骑所分割包围!
青苔见此情景,也来了精神,连忙命令大军跟随在秦军后面掩杀!而楚军后队见前队失利,连忙不顾一切的往前涌了过来,而榛原军和秦国铁骑也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大军猛烈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所发出的巨大的金属相鸣声,惨叫声和呐喊声一直响彻云霄!
楚军的盔甲长刀虽然锐利坚固,但仍然抵挡不了连环马巨大的冲击力和熊熊烈火,许多楚军不是死于交战,而是死于烈火,或是被刀劈马踏而死!当然这往往是许多刀叠加在一起才劈死的,而楚军在死去之前,往往都以其锋利的刀矛给秦军和榛原军以重大的杀伤!结果,占尽人数优势和冲击力优势的秦宋大军,与披坚执锐的楚军之间几乎形成了拉锯战,谁也无法彻底消灭谁。而卷入厮杀的双方大军,也很快被这架巨大的绞肉机绞得筋疲力尽,绞得死伤累累!
青苔,甚至佩姬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楚军人数少而被迫撤退,那么这场战役的结果很可能就会被改写。就在楚军因为死伤过重而被迫撤退的时候,榛原军全线追击开始了!一般而言,胜者追败军一般都毫无悬念可言,逃跑的军队装备再精良,武器再先进,也只是人家刀板上的鱼肉,只有任凭宰割的份!
果然,榛原军的重骑兵部队很快就将败逃的楚军加以包围,并和泗水诸侯大军一起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围歼战。为了避免过大伤亡,榛原军往往用破陷车将楚军退路堵死,而后往包围圈中发射火箭,在最外层则是严阵以待的榛原军长矛手,不让楚军靠近!这一战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楚军的坚甲利刀无所施展,终于一个个地被榛原军和泗水诸侯联军消灭在泗水河边。
而与此同时,对邳国的总攻也开始了!在密如蝗虫的箭雨掩护下,手擎各国旗帜的攻城部队抬着长长的云梯,蚂蚁一样地朝城墙冲了过去!而在各个重点地段,成群的攻城锤部队在重盾的掩护下,正快速朝城门处接近,之后就马上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巨响!城在剧烈地摇晃!双方士兵的嗓子都喊哑了,那是战争的呐喊!那是垂死的嚎叫!包括青苔在内,不得不实事求是地承认,榛原军所有人都已经失去了理智,而只是凭借着内心最原始的本能在作战!没有战略,没有战术,没有进与退的韬略,没有得与失的推断,一切的一切,只是在用男人之间的斗争最直接,也是最为本质的手段――力量!这是力与力的较量!也纯粹是弱肉强食的残酷争斗!
青苔看到了也许是他在踏上这段征途以来最为触目惊心的一幕:就在邳城的南门外,堆积如山的榛原军和守军的死尸已经堆过了半个城墙的高度,狭窄的城门早已经被两军的尸体所遮盖,而榛原军还是源源不断地踏着战友们的尸体凶悍无比地朝城里猛攻!
终于,邳国的南门城墙被攻城锤打破了一大段,顺着城墙倒下来时候的硝烟和瓦砾,成群的榛原军奋不顾身地朝缺口涌去!而刚一露头的守军马上就遭到了如雨的弓箭袭击!……
终于,第一支部队终于顺利登上了邳国城楼!他们挥舞着残破的榛原军军旗,和着血红的夕阳,在刺鼻的硝烟中定格成为了历史的永恒!……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二十七章 龙战于野
(更新时间:2007…4…18 19:19:00 本章字数:2531)
望着如潮水般涌入邳城的泗水诸侯大军,青苔的脸上微微地抽搐着,嘴角露出一丝复仇的快意。正在城外观察大军入城的他,左脚踩在面前一辆战车的车辕上,右手拖着一柄正在滴血的长剑,而他的面孔正因为极度地愤怒而变了形,心里升腾着熊熊的残忍和复仇的火焰。他猛然回过身来,恶狠狠地对手下一个榛原军士兵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入城之后屠戮三天!战死的楚军全部枭首,尸体堆在一起筑成京观!”这名榛原君不禁打了一个激灵,青苔又瞪了他一眼,才如梦初醒般地连声诺诺而去。
而邳城的老百姓可遭了殃。榛原军早堵住四门,然后一群群蜂拥入城,他们逢人便砍,见房就烧,直杀得满街尸横遍野,无处下脚。榛原军士卒的战靴上都沾满了猩红的血,还有粘糊糊的人体组织,而青苔一道“有得诸民之首者,与获其卒首同”的命令,更是让榛原军上上下下的野性大发,顾不得投不投降,顾不得军民百姓,顾不得老幼妇孺,已经杀红了眼的榛原军就象一头头野兽一样,在城中肆虐着,杀戮着,疯狂着……凄厉的呼救声和临死前的惨叫声、怒骂声和阵阵淫笑声交杂在一起,让任何一个周围的人都不能不为之动容!
这时,榛原诸将纷纷上前劝谏,“榛原君!我军素称师出有名,军纪严明,而今如何能做下这等天人不容之事!为今之计,请大人立刻下令封刀,退出邳城!”青苔瞪着血红的眼睛朝她们望了一眼,头脑中的狂热还没有消退,“不行!为了邳国,我宋国已经损失了四万精锐!这实在是我出兵以来所遭遇的最大败战!如今一定要彻底惩处邳人!以告慰这四万英灵!”榛原诸将见此,遂不复多言,默默退下。而这时,城中的屠戮也已经进入了尾声,一片片血迹,逐渐连成了一体,汇成了一条区区折折的小溪,承载着让人触目惊心的血红,缓缓向城外流去……
而在城外,密密麻麻两人一组的榛原军士兵正卖力地检拾着楚军的兵器,从尸身上往下剥开盔甲,然后把武器和盔甲放在旁边的大车上,然后将其首级取下,把尸体扔在另一辆车上,一路走去……青苔心力交瘁地颓然坐在身后的战车上,双目无神地盯着前方熊熊燃烧着的城池,心中忽然涌现出一股悲哀:几万人已经为此而牺牲了生命,而这小小的邳城到底还是没有能够征服得了。邳国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宁肯降楚而不肯归降宋国呢?而自己纵横南北数十战,却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大的败仗!无力地摆了摆手,吩咐大军将邳城付之一炬,然后大军撤出城外驻扎。而邳国却因此而从历史上消失了,同样随风消逝的还有这横躺竖卧在这片战场上的十万英灵!
青苔望着堆在面前的足有数丈高的楚军和邳军尸首,和堆在一边的头颅山,半晌无语,他默默地走到这座山下,左手拄剑,右腿跪倒,面对这奋战至死的英勇武士,垂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瑟瑟的北风迎面吹来,青苔的战袍迎风飘摆。这时,战场上却是死一般地沉寂,所有榛原军,在经历了令人难捱的沉默后,不论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象波浪一般地,向着楚军尸山所在的方向,一茬茬地单膝跪倒,对英勇奋战的楚军致以军人的最高敬意!
榛原军第一次没有带走敌人的头颅,尽管在他们眼中,这就是真金白银――对敌人勇气的佩服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放弃了这一切。不仅如此,他们还自发地为阵亡的楚军和邳军士兵挖了两个巨大的坟墓,一个堆放尸骨,一个堆放头颅。之后,在两座巨大坟墓上斩木立下两座高高的墓碑,碑上写着这样简短的几个字:泗水胜战楚军之墓。
邳国灭亡了。宋国在短短八年之后,以一场惨烈异常的泗水之战,战胜了楚军,彻底洗雪了泓水之战惨败给楚军的耻辱,也足可告慰列祖列宗了。作为宋人的青苔,感到这一点是这次战役最大的意义。
为了使它更有意义,青苔特意下令大军绕到泓水之战的战场,大张旗鼓地祭祀和缅怀战殁的宋军士兵。望着一望无际原野上点点白骨,青苔虔诚地跪了下来,三杯清酒洒下,献给长眠与此的宋军,更献给先君襄公。青苔默默地念叨着:武王!作为您的子孙,我可没有给您抹黑!
此时风声大作,霎那间雷电交加,顷刻之间,倾盆大雨骤至。跪在茫茫原野上的数万榛原军将士没有一点慌乱,没有一丝动静,不断劈响的炸雷和闪电把青苔的脸映得时明时暗。天色片刻之间急剧地黑了下来,漆黑一片,只有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回响,煞白的闪电还能闪耀出一丝光线。
这时只见红光一闪,两条巨大无朋的金色巨龙从黑云后边窜了出来,一边张牙舞爪,一边在互相攻击打斗!巨大的龙吟如海潮一般在青苔头顶炸响,舞动的龙身将榛原军笼罩在这令人战栗的金光黑幕之下!包括青苔在内,每一个人都看得呆了,丝毫不知道躲避,也不知道退让,只是怔怔的仰望着这光怪陆离的一幕!
两只巨龙在空中搏斗翻腾,打得是难分难解,忽然,一只巨龙被另外一只用龙尾扫中,全身一个趔趄,朝东南直冲下来,正对着青苔的方位而来!青苔一时竟然忘记了躲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站在青苔身边的佩姬连忙令身后的三千弩手万弩齐射,只见这条巨龙长啸一声,焕发出无比强烈的强光!照得人睁不开眼……
等到一切都消散了以后,只见青苔身边落着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早有手下跑过去捡了起来,然后献给青苔,青苔拿过一看,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羊脂美玉,上面雕刻了九条凤凰,翻过来在玉的平面赫然印着十六个大字: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青苔不禁心中一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大商的传国玉玺?!跟在身边的盈子公主连忙走上前来,仔细地拿过这玉上上下下端详良久,未了,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早听父王讲过武王(商朝武王为商汤,因举兵灭夏,以武立身,故称武王)时候,从夏禹手里夺过九州,为了表示天下王权乃我大商君主所有,故命皋陶作一玉玺,此玺乃采用蓝田美玉,历时八年,精工细作而成,上面雕刻有九条凤凰,取玄鸟生商之意,下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意为天下乃我商王所有,可传之后世万年。不想大商立国六百年,传至纣王时为周所亡。从此,这玉玺就不知所踪。周王也曾多次派人搜寻,但都无果而终,只得自行刻制玉玺。没想到今天从天而降我大商的传国玉玺,真是青苔的福份啊!”
此时,青苔不禁心中一震,一股不为人所察觉的豪情壮志慢慢地在心中扎下了根。只见他两眼直直地凝望着远方的星空,手里的玉玺攥得更紧了……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二十八章 凤兮商玺
(更新时间:2007…4…18 21:21:00 本章字数:2420)
青苔好久才从恍惚中反应过来,不禁又拿起手上的玉玺,仔细地凝视着玉玺上“玄鸟生商”四个大字,思绪又不禁飞向了那遥远的从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在睢阳大地上,两位丽人正结伴出行踏春,其中一人是帝喾的次妃――就是第二个妃子简狄。两人正在春色中徜徉,忽然头顶飞过一只燕子,所谓玄鸟,玄色之鸟也。这燕子鸣叫着穿过两人的头顶,遗留下一只鸟蛋。简狄于是好奇地将鸟蛋捡起来吞了下去,却马上腹痛如注,侍女忙陪简狄返回宫廷,不久简狄就产下一个婴儿,名叫契,契即是商族的祖先。《诗经 商颂 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即此。
《史记 殷本纪》又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子氏。”即此典故。
正在沉思之时,军师蹇伯姬从后面走过来,狡黠地冲着青苔笑了笑,“榛原君是否有什么想法?”青苔忙掩饰了一下,正色道,“此番从天而获此宝,正可为我皇宋将兴的明证啊!”蹇伯姬凑近一些,压低了声音说,“我观成公此人碌碌,不足成大事,不若我等奉榛原君为主,励精图治,重振大商如何?”青苔大惊,连忙呵斥道,“不得出此无君无父之言!”伯姬讪笑着走开去。
青苔整了整战袍,大声对身后的榛原军下令道,“大军开拔!目标:榛原大本营!”话音未落,身边的佩姬悄悄说道,“玉玺怎么办?”青苔也不答话,竟自将玉玺揣进自己怀里,然后若无其事般地夹紧马腹,催督战马前行。佩姬笑着摇了摇头,也催马赶了上去。
泗水一战,榛原军死伤两万余人,其他泗水诸侯死伤也有将近三万,而终于一举灭掉邳国,降服偪阳。战后,青苔最为紧要的行动,就是紧急召集了榛原城里最好的工匠,让他们仔细研究楚剑的微妙之处。其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工匠端详良久,还轻轻地用手指弹了弹,并且伏在上面仔细地听这把剑发出的声响,然后捋着胡须肯定地说,“这其中加入了吴国盱眙生产的一种云墨铅,这种铅质地柔软,既韧且滑,如果和适量的锡、铜加在一起,用大火锤炼,其兵器的硬度和韧性都将大大增强!”青苔兴奋地抓住了老工匠的肩膀,“对!就是这个!请问老人家,如果有足够的原料,您能否做出一样的剑来?”老工匠沉吟片刻,“能!”青苔大喜,马上派伯姬携带千斤黄金,派千人护送,赶往吴国求取这种铅矿。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青苔还不放心,于是亲自修书一封,派快马送给伯姬,让她转给吴王,信上写道,“大王谨启,外臣宋征夷大将军、榛原君李青苔再拜:贵国独处东海,因势便利,割据江左,襟控两淮。我皇宋为国北疆,素顿邦谊,而无睚眦。自晋侯以降,遣臣往授车战之术,遂通中国。王虽为江南,其俗则与中国无异。再者,宋、吴同邻荆楚,可谓唇齿,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今外臣特奉寡君之名,献黄金千金,以致敦睦,交由介使蹇伯姬转达。外臣窃闻大王盱眙之地产云墨之铅,乃利刃之良料,故斗胆恳请遗外臣数车,以作良剑,而御蛮夷。外臣青苔再拜!”
送走了快马之后,青苔又将怀中的玉玺拿了出来,放在手上细细摩挲,却万分不情愿将它献给成公。心下正在为难,帐外一人掀帘而入,青苔视之,乃公主佩姬。佩姬仿佛看穿了青苔的心思,笑嘻嘻地对青苔说,“怎么?榛原君大人!也想过过当天子的瘾?”青苔并不答话。佩姬正色道,“青苔,我有一计,可使你永保此宝!”青苔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连忙对佩姬说,“你可不要劝我行篡弑之事!”佩姬笑了笑,“当然不是!你且附耳过来!”青苔半信半疑,遂附耳上去听了佩姬的计策,听完之后,还是面有狐疑之色,“这样行吗?”佩姬自信满满地,“包在我身上!”
榛原军凯旋回到榛原大本营之前,大军到达睢阳城下。青苔率诸将入宫参见成公,献上俘获之战利品。成公大悦。遂设宴款待诸将军,自是另有一番热闹喧腾不提。却说次日,青苔因饮酒太多,还在床上呼呼大睡,这时榛原军诸将却早早地赶到睢阳宫中,将玉玺献于成公!
成公手捧玉玺,心中无比地激动喜悦,眼里都放出了难得一见的光采,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时,台下的佩姬公主起身奏道,“主公!关于此宝,还有下情未奏!”成公头也不抬地沉浸在兴奋和激动之中,一个劲地摩挲着玉玺,“还有什么下情?”佩姬微微一笑,“当时大军痛歼楚军,正要凯旋之际,忽然雷电大作,风雨交加,顿时天上出现两条巨龙,互相缠斗,难分难解。我等诸人正在惊愕之间,却见一龙已将另一龙斗败,而那战败之龙化作一道闪电,直向榛原君扑来!榛原君拈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龙额,那巨龙轰地一声化作一道红光直奔青苔而去。未了,在青苔怀中就发现了一个黄布包裹!”成公似有所虑,“真有此事?”“千真万确!”佩姬继续说道,“那包裹之中正是此玺!在包着的黄布上却写着一行大字!”成公忙问,“什么字?”佩姬不慌不忙地说道,“那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小子青苔,夹辅公室,而兴大商,可为商侯,并掌此玺。如律令。”成公闻言不禁惊坐起来,“果有此事!”诸将纷纷点头。未几,内侍将黄布呈给成公,成公仔细观看,确实一点不错。不禁低头思量起来。
佩姬连忙趁热打铁,“今榛原君率大军南北征战,屡破强敌,泗水一战歼敌三万,可雪襄公之耻!诸侯胆寒!有如此股肱栋梁,正可倚为国家干城,不若顺天应人,封青苔商侯之位,执掌玉玺,以兴大商霸业!我皇宋国威则可远播四方!主公在皇宋的诸位先君面前,也足可告慰于九泉了!”
成公见诸将一个个殷切期待的眼神,都正在等待着成公发话。心下不禁思忖起来:青苔手下猛将如云,今若不答应,恐诸将那里不好交待!也罢,今日就封青苔为商侯,加以羁縻绥靖,令其永为干城,也可捍卫我皇宋国家社稷。此可谓舍小利而致大利也!
一切盘算已定,成公遂启金口,“爱卿所言甚合孤意!今泗水大捷,诸侯胆寒,我皇宋国威大张,皆青苔之功也!今加封青苔为商侯,掌大商玺,位左右师之上,专事征伐,为我皇宋屏障,而追大商先君之伟业!”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二十九章 偷割麦子的军队(上)
(更新时间:2007…4…20 17:15:00 本章字数:2261)
听到被封为商侯,青苔连忙撩袍跪倒,“谢公侯!”成公挥挥手,示意不用客气。青苔正要告退,被成公喊住了,“榛原君!先等一下!”青苔一怔,成公挥手示意左右退下,诸将纷纷告退。青苔心下正在忐忑,正发觉成公和颜悦色地招手示意自己坐在他旁边的座位上。青苔赶紧就座,而成公也从案上抽出一份竹简递给青苔。青苔正不知竹简中是什么内容,额头上已经沁满了细密的汗珠,脑子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此时成公则乐呵呵地看着青苔笨拙地将竹简展开……
青苔不看则已,看了以后大惊失色!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公侯明鉴!臣忠心为国,天日可鉴!”一边咚咚叩头。成公忙起身搀扶起青苔,“榛原君!你为国家立下大功!我又怎么会不相信你呢,似这样凭空构陷国家重臣,正该从重议罪!我就将告你谋反之人――少府皇堇父交给征夷大将军府发落!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需要你去做!”青苔心下稍定,重新单膝跪倒,“为我大宋,微臣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成公于是从桌子后面抽出一份黄绢包裹的竹简,递给青苔,“你先看看!再做商议!”
青苔展开一看,不由得心中举棋不定,犹豫着向成公奏道,“禀公侯!虽然我宋国与郑国向来不睦,也曾多次交兵见仗,可两国之间分个高下胜负战场上见则可!何必出此下策,行此为武人不齿之事呢!”成公默然良久,无奈地说,“如今周室暗弱,自从桓王被郑祝冉箭射中肩以后,王室威信扫地,不仅如此,还要向周围诸侯陪笑脸,不然这些陪臣就要登鼻子上脸,凌虐天子了!”青苔喟然长叹,“即使我宋国帮了它一时,也帮不了它一世啊!”成公的视线从青苔身上移开,抬头望着殿外的天空道,“兴灭国,继绝世。作为大商的后裔,我宋国之所以没有被斩草除根,是周天子对我们的恩情啊!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这一点!为今之计还是请你屈尊一趟吧!”青苔沉吟良久,也只得点了点头……
宋国榛原大本营。校场上热火朝天的锻炼场面还在延续,士兵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训练得有声有色。校场周围,肃立着全副武装的榛原军士兵,而不远处的榛原军参军报名处,向往常一样挤的人山人海,榛原附近的宋国青壮都想加入这支威震诸侯的军队,而坐在台前的榛原军录取甄别军官正在仔细地端详着每一个人,身高如何,是否健硕,灵活敏捷程度如何,一般还要当场让其与榛原军士卒进行对打,以观其身手,考察其战斗意志。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如果不是特别熟悉内情的人,就不会发现,在连绵数里的大军军帐中,却有一片空空如也,营帐旁边的练军场里也空无一人。这支部队到底去了哪里了呢?
此刻,在远离宋国千里之遥的周、郑边境。一批农夫打扮的人正潜伏在草棵子当中,他们人人手持一把镰刀,戴着低低的斗笠,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郑国麦田。其中,在最前面的草丛中间,一个人稍微把斗笠向上掀了掀,贪婪地吸了一口新鲜的乡村空气,露出了为天下诸侯所熟悉的脸庞――他就是宋国商侯、榛原君、征夷大将军李青苔。
此时,青苔嘴里正咬着一颗狗尾草,目光一直盯着前方的郑国麦地,偶尔回过头来看一眼自己的脚――脚上套着一双露脚趾头的草鞋,粗布裤子上都是一块块的泥巴。青苔也顾不得这些,转身对身边的一个农夫――榛原军传令兵窃窃下令道,“等到晚上一更,大军立刻开动!务必将这片麦子”,他指了指前面的田地,顿了顿继续道,“全部割个干净!”传令兵诺诺而去。
青苔抬头看了看天――-才刚擦黑,看来还有好一会儿呢。青苔一歪头扑在草从中,跟身边的随从撂下一句话,“到了时候喊我!”然后呼呼大睡起来。
而此时周襄王正在洛阳城里来回踱步,坐立不安,为了报复桓王时候郑国偷割周天子的温地之麦子的一箭之仇,如今特意诏命宋国大军偷割郑国北境的麦子。然而为什么不派周军去偷割呢?襄王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周军糟糕的战斗力很有可能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至于为什么要偷割,实在是因为周的实力太弱,如果明目张胆地派大军抢粮,不一定干得过郑国军队。因此才行此下策。唉,做天子没有尊严,真是郁闷啊!
晚上一更时分。郑国北部边境。青苔见时机已到,立刻秘密催动大军悄悄开入郑国麦地――早有数支小分队负责解决防守边境的小股郑军。在夜幕的掩护下,一切都进行得神不知鬼不觉。青苔也亲自操着镰刀,踩着乡间泥路出发了。到了麦田里面,青苔一眼望去,一人多高的麦浪把上万人的偷割麦子的榛原军全都遮盖起来了。而大军也已经纷纷开动,镰刀飞动,一片片麦子颓然倒地。青苔也弯下腰来,两脚叉开,左右捋着麦秆,右手横着镰刀,直割下去。一大捋麦子应声倒地。青苔擦了把头上的汗,撅着屁股又往前进发了。这时除了大军割麦子时候的嚯嚯声外,就只有夜晚蟋蟀发出的蛐蛐声,一轮弯月挂在天上,如水的月光倾泻下来,再加上麦田里麦子的清香,青苔真想即兴做诗一首,但不得不忍住了。而是继续撅着屁股卖力地一路割下去,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争分夺秒地割呀!天亮以后可就露馅了!……
榛原军的农夫部队忙活了整整一个晚上,接近五更的时候,大军每个人身上都背了厚厚一捆割下的麦穗,正秩序井然地向后撤退。青苔此时正走在队伍的中间,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一边往打量着左右――身边一个个走过的榛原军士兵,带着收获的喜悦正迈步疾进在郑国的田间。
这时,身边一个背着一捆麦子的榛原军走到青苔身边停了下来,青苔正在诧异间,那榛原军将头上的斗笠掀起,青苔一看正是佩姬公主。只见佩姬身上都是麦粒,脸上也溅满了泥巴,只是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在一眨一眨地,盯着青苔。青苔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三十章 偷割麦子的军队(下)
(更新时间:2007…4…20 20:35:00 本章字数:2311)
青苔见佩姬的狼狈打扮,不禁笑出了声。佩姬立刻还以颜色,一脚踹在了青苔腰上,只听得“哎哟”一声,然后是青苔咕噜咕噜地翻滚到坡下。身边一阵惊呼,“榛原君!”“大将军!”“大人!”然后只见坡下几只野猫嗷嗷叫着窜了出来……
青苔揉着屁股爬了上来,迎面正看到怒目而视的佩姬,只得讪笑着招呼其他看热闹的榛原军,“走吧!走吧!别看了!没什么好看的”。天色渐亮,附近住户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