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锋-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够代善半个嘴巴吃的。所以,当楚中南提出。战事已经结束。要将第四方面军撤回建州左卫的时候,朝鲜君臣立刻就急了,国王李倧立刻派出亲信大臣崔明吉赶赴小北荒。央求楚中南把军队继续留在义州等地,为其阻挡随时可能进犯的八旗军。
“催大人,请!”
宋景一已奉命在渡海城码头迎接了崔明吉。身为一名曾经在朝鲜当过官的汉人。他当然知道崔明吉在朝鲜的地位。说白了。这家伙就是朝鲜的温体仁。就算稍有不足。也相差不大。不过,面对崔明吉的时候。宋景一却并没有什么唏嘘之情。说的认真点儿。他反而感到有那么一点轻视、
“有劳宋大人了!”崔明吉脸色复杂的看着宋景一。,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刚刚通报姓名之后,他就知道了眼前这位爷们儿就是曾经帮助过小北荒,并且最后弃官而逃的前朝鲜咸州蔗尹、蔗尹啊。小小的地方官。平时那会放在他的眼里。可人家跑的实在是太对盘了,居然成了小北荒的人。而且听刚才的介绍,好像还是小北荒的农业局副局长。崔明吉来之前对小北荒的情况还是事先打探了一二。自然知道这在其他人看来不伦不类的农业局副局长。基本就是一户部侍郎!放到大明那边。是可以直接参加内阁大臣“竞选的”可谁能想得到,眼前这人一起就是一蔗尹呢?放到大明那边,也就是一县令级别。
“催大人不必客气。楚执政正在恭候,您请。”宋景一微微笑着。将崔明吉请上了码头上的一辆四轮马车。那原本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打算卖给楚中南的货物,只可惜负责的韦茨拉尔不够火候。被楚中南三两下就收拾了,货物也就成了礼物。
……
崔大人是想让我暂时不要撤兵?
威海城虽然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可毕竟人数太少,所以并没有多大。。至现在为止,也依然就是个普通县城大小。宋景一带着崔明吉很快就到了执政大院。楚中南也没有理会什么下马威之类的东西。,更没有拖时间。崔明吉一道。,就让人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不瞒楚大人,我朝鲜正有此意。”崔明吉有些不太适应这种不经寒暄就直奔主题的会谈。更加不适应楚中南坐在办公桌后面,自己却坐在桌子前面的长椅上的安排。
他觉得这样自己好像矮了楚中南一头,不过,虽然心里不舒服。他也没说什么。毕竟,经过这一回的大战。他早就承认呢了这只有数十万人口的小北荒确实要比朝鲜强。至少,军事上时如此。
“我需要理由。”楚中南随手签署了一份文件。然后,就像后事某些比较繁忙的公司大班一样。抬头看了崔明吉:“我的军队已经跟八旗作战已经超过了一年。最久的甚至都快达到了两年!……他们都是我小北荒的子弟兵。我不能没理由的让他们这样一直坚持下去。这对他们太不公平、”
“楚大人。此战是我朝鲜与小北荒合力而为。这才功败代善。取得一场前所未有之大胜。如今皇太极依旧在鸭绿江边虎视眈眈。小北荒却要撤军……这。未免有些不太讲道义了吧?”崔明吉有些不满的说道。虽然他知道小北荒的军事实力很强。可毕竟小北荒人不多,虽然胜了机场。却也无法跟后金相比,所以,他也并没有将之看得太高。甚至于,他依然认为小北荒的实力比不上朝鲜、
“不讲道义?呵呵,崔大人这话可是有些严重啊!”楚中南放下了手里的鹅毛笔,微笑着躺倒在椅背上。摇了摇头:“崔大人看来你还是不懂军事。我说了。我的士兵已经连续作战超过一年,有的甚至已经快到两年!你知道这么长时间的连续作战如果放到别的军队回是什么样的情况?”
“崔某当然知道!”
“哦??”楚中南一笑:“那请您说说,别的军队这样长时间持续作战会怎么样》”
“轻则疲惫不能战。重则兵变!”崔明吉答道。
“说得好!”楚中南拍了拍手,“既然您都知道,,那你还坚持让我不撤兵吗?我可要告诉您,我的军队我了解,他们一旦不受控制,绝对比八旗兵更加可怕!”
“楚大人,如今代善已败,皇太极也只能望江兴叹。沃将军所率雄狮只需守御即可。根本无须与敌交战啊,既要休整,和不便在义州一代休整!如此这般还省了往返之路。”崔明吉说道。
“世事无常,皇太极没了儿子,已经恨我恨得咬牙切齿,纵然靠着鸭绿江之险一时还能挡得住他,可到了冬天呢?我的士兵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们的亲人了。”楚中南摇头叹气道,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结果,他这模样企业把崔明吉气的够呛。差不多就要想鸭绿江对面皇太极一样咬牙切齿而来。好在这位催大臣总算是久经儒学熏陶,长居上位。没坏了风度。当然,风度虽然还在,这话可就不怎么客气了:
“楚大人,果然是看得远。”没错,再过数月,这天上恐怕又要降雪了,冬天“快”要到了呀!到那时,鸭绿江结了冰,天堑变通途。皇太极必会率大军而来。……呵呵,咱们两家这数月之功就等于是白干了!小北荒倒还好,隔海相望。还能守御。可我朝鲜却要面临亡国之祸。再也不能像今天这般与小北荒共同对敌了。而且说不定还要再像先前那样,被皇太极驱动国中之兵与楚大人你为难了、”
“……崔大人怨气十足啊,可这似乎也怪不到我身上吧,你们不是说服了大明朝廷吗。?结果咱们这边连连大战,我小北荒也险些毁在多怿跟豪格的铁蹄之下,关宁军却是连个屁都没放!!要不然,咱们现在用的着还要面对皇太极的大军?那王八蛋恐怕早就急呼呼的回去守城了。”楚中南微微有些生气的说道。
“这……”崔明吉顿时尴尬起来,这一回他们呢其实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跟小北荒合作。,当时只是刘彩青代表小北荒向他们提出了建议。显示小北荒打败吉尔哈狼。会派兵进攻朝鲜边境沿线的后金营寨,之后,再派出水师,佯装运兵到达鸭绿江口一带,而接下来就是由朝鲜一方出面。显示派出数千兵马假装成小北荒第四方面军。“打破”义州附近的宣州,铁山等几个城池。当然,这种打破其实全是作家,后金兵马本就不多,虽然控制了诸如平壤的一些大城。驻兵却只有很少。宣州,铁山之类的小城就更加不用说了。而小北荒竟步步紧逼,更是让后金不得不收拢兵马,所以。朝鲜兵马才能轻轻松松的打开由自己人把守的城池。而事实上,如果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恐怕也没那么快的就能连连攻陷那么多的城池。之后,这些负责攻城的朝鲜兵就会吸引闻讯而来的代善沿鸭绿江溯流而上,由于走得早,所以代善虽然兵精。倒也没能追上。
而之后就简单了,一万朝鲜兵被送过去挡了内应。代善也晕头晕脑的撞进了包围圈。再加上朝鲜官方坚壁清野。死活不给粮食。堂堂的后金大贝勒就这样被活活坑死了。
可是,对付代善的计划进行的很好,牵制皇太极的计划却一点动静都没以后,按照小北荒的建议,朝鲜方面在计划开始之前,就应该派人去大明寻求帮助。在他们这边发动的时候,对后金展开进攻。就算是佯攻。也可以牵制住皇太极的部分病例,至少让对方不敢再轻易的进攻朝鲜。可结果呢、
崔明吉一想到这里就对大明恨得牙痒痒,他们的使者到二楼北京,因为是秘密任务,所以只见到了一个自称姓林的秉笔太监,那太监自称是受了崇祯的派遣。经过协商之后,答应帮助他们。信誓旦旦的保证到时候会排出关宁军主力进攻后金。而也是有责后大明的保证,他们才敢这么大胆的跟下北荒合力算计代善。可谁想到……
“大明,大明。哎……”崔明吉无奈的摇头,那位崇祯皇帝实在是太不讲信义而来,比起当初发兵帮朝鲜打退日本人的万历天子。差的实在是太远太远了。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兵者诡道与日本的天花传染
着崔鸣吉一副无奈兼伤心的模样,楚钟南暗暗好笑。T客以多年的邻居,他当然知道这些人对大明的感情。朝鲜的前身为高丽王国,是元朝的属国,其国王差不多都到蒙古学习过,这在汉学影响巨大的高丽国内是很受诟病的。
后来,高丽大将李成桂取得了政权,为了争取已经取得中国正朔地位的明朝的支持,派使臣向明朝称臣。李成桂向朱元璋递交了国书,而新人新气象,他不仅废除了高丽的称呼,还请求明太祖朱元璋为他的国家取一个新名字。
朱元璋接受了这个请求,经过慎重考虑,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为这个王朝确定了新的名字--朝鲜。
从此,这个名字成为那个半岛王国的统一称呼,并延续到后世。而朱元璋不仅亲自为其国取名,看到李成桂对自己的国家恭敬有加,他还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而朝鲜尊大明为天朝,并采用大明年号,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
朱元璋和李成桂确定了明王朝和朝鲜和睦友善的关系,也立下了双方守望互助的诺言。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而两位开国君主之间的承诺不仅适用在他们自己的身上,还适用到了他们的子孙身上。尤其是老朱家的子弟。
1591年,日本幕府将军丰臣秀吉率兵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时任大明皇帝的万历虽然为人昏庸了些,也曾数十年不上朝,却非常讲义气。派出本**队援朝。这一仗打了八年(奇怪的年头,是不是?)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此段历史史称“壬辰倭乱”。大明军队为这一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朝鲜免除了灭国之祸,对宗主国也是感恩戴德。数十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谓是进入了新的蜜月期。朝鲜国内,上到国王,下到普通百姓,都对大明拥有着非常依赖和友好的感情。这也是为什么自从后多崛起之后,朝鲜屡屡派兵助战大明,并且还接收了大量汉人的缘故。
不过,经过这一回围困代善的一仗,朝鲜君臣恐怕要对大明有些怨对了。因为祟祯没能按约定好的协议让关宁军对后金殿开进攻,哪怕就是佯攻都没有一场,让取得了胜利的朝鲜又要再次面临灭国之祸。
可是,楚钟南却知道这事儿根本怪不得樂祯。因为那位皇帝陛下根本就不知道这么一回事儿。说白了,所谓的关宁军会呼应小北荒和朝鲜对代善的围困,起兵进攻后金的事情根本就是情报局和调查局
这小北荒两大情报部门搞的鬼。因为朝鲜使者前往北京的船就是小北荒的船。而到了北京城后,因为是秘密行事,这位可怜的使者也不敢大张旗鼓,很自然地入了林喜和赵长山那两个老太监的彀中。那个小圈套其实也简单:林喜拿着刘盛昌的钱,通过贿赂,说服了那些根本就不知道轻重,只知道自己利益的司礼监的几个小太监,把使者引到了宫外,然后,由他自己假装秉笔大太监,“几经犹豫”后,传达了樂祯对朝鲜的赞扬之词,并表示樂祯已经同意了那个计划,保证关宁军到时会配合行动,绝对不会让后金有机会出动大军进攻朝鲜。就这样,轻轻松松就把朝鲜使者蒙晕了。而之后,负责接待朝鲜使者的几个礼部郎官看到朝鲜使者“失踪”,不告而别,也没打算追查,轻轻松松地就把事儿压了下去,甚至就连礼部的几个主官都不知道这事儿,就更加不要说什么祟祯了。
也就说,一切的一切,都是楚钟南叫人去搞的鬼。而他的目的,就是借用朝鲜人的兵力和他们跟后金之间的“关系”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现在,借着数十年来朝鲜对大明一贯的信任,计划获得了成功,而皇太极也是非常配合的把大军拉到了鸭绿江沿岸,就等着冬天一到杀过河。朝鲜君臣没看到大明皇帝出来给自己撑腰,立刻就慌了,自然也就只有由着他出价了。
……“楚大人。你们若是此时撤兵。我们是肯定扫不住那些凶神恶煞地八旗兵地。”崔鸣吉地话有些伤感。也显得有些可怜。可是。再可怜。他也不敢在这时候装什么硬气。毕竟。他们已经被阿敏和多尔
_着收拾了两回了。底气早就输得一干二净。哪还敢再次单独面对后金大军。
“这个……不见得吧?崔大人。其实。你们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到鸭绿江畔。只要挡着不让那些鞑子闯过来。应该也没什么大事才对。”楚钟南很不着调地安慰道。
“若只是这样就可以了地话。崔某就不用急着来小北荒找您了。”崔鸣吉连连苦笑:“不是崔某瞧不起我们朝鲜自己地将士。他们根本就对付不了那些八旗兵。就算现在鸭绿江并未冰封。如果不是有你们小北荒地将士在前面带着。他们也守不住这条河!”
“这……您也太悲观了!”楚钟南笑道。
“不是悲观。而是事实。而一旦我朝鲜将士守不住那鸭绿江。皇太极地大军必然会长驱直入!……”说到这里。崔鸣吉慨叹了一声:“我们已经被那些蛮夷打到了汉城两次。两次啊!……崔某启程之前。我国国王就曾说过。凡事可一可二不可三。他两次丢失都城。已经是朝鲜最大地罪人。若后金大军再攻至汉城。他只有与城偕亡!”
“贵国国王果然壮烈!”楚钟南肃然说道。不过,虽然这么说了,他的心里却对这话根本不屑一顾。与城偕亡?说的轻巧,后世那些大清国的皇帝太后什么的也没少说过这种话,可敌人一来,跑得比兔子还快。他才不相信那李倧真的会这么干。
“楚大人,若是我国国王殉国,则此‘朝日鲜明之国’亦将难存。那时,朝鲜国土之上将尽为皇太极所率之八旗兵马,据此地利,他们与你们的距离自然拉近。临此凶恶之辈,小北荒难道就能自保吗?”崔鸣吉又接着问道。
“这个……崔大人,你这话可是有些威胁的意思啊。你朝鲜人口何止千万,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总不能让他皇太极好过了不是?”楚钟南有些不悦地说道。
“是否威胁,楚大人您一向精明过人,自然能分辨出来。崔某
此,剩下的,悉听尊便!”崔鸣吉叹了口气,重重地)T椅上。
“……崔大人,你说的也不算是危言耸听。可是,朝鲜那么多的军队,真就挡不住皇太极区区几万人马?”楚钟南似乎被说动了,又似乎很为难。
“若是挡得住,便不会接连两次被人打到汉城了。”崔鸣吉苦涩地笑道。
“可我们小北荒的将士也实在是不能再这么撑下去了。太久了……他们打得实在是太久了!再这么下去,铁打的汉子也撑不住!”楚钟南郁郁地说道。
“还请楚大人……”
“崔大人你不用说了。让我想想……”
楚钟南伸手示意崔鸣吉继续坐着,自己也仰倒在靠背上,闭上了眼睛。崔鸣吉看到他这个样子,知道多说也是没用,也只有坐在那里等着。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么一等就是小半个时辰。他可是刚刚下船就被带到了这里,滴水未进,说了这么久,又早就过了午饭的时候,肚子里忍不住开始“咕咕”叫了起来。可是,看着楚钟南依然闭目沉思,他却又不敢打搅,也只有继续忍着。
……“咚咚!”
又过了大约两刻钟,就在崔鸣吉快要忍不住的时候,办公室外面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听到这声音,楚钟南好像是被惊到了,身子猛得从椅背上离开坐正起来,之后,又有此茫然地看了看左右,才不好意思地对崔鸣吉笑了笑:“实在是不好意思,不小心睡着了!”
“……”崔鸣吉!
“进来!”不等崔鸣吉露出不满的神色,楚钟南赶紧又朝着外面叫道。
“大人!……”进来的是情报局辽东情报处的黑衫青年,进门朝楚钟南打了个招呼之后,看到一边正有些气哼哼地坐着的崔鸣吉,他立刻便住了嘴。
“有事?”楚钟南问道。
“大事!”黑衫青年回答的很简便。
“这个……”
楚钟南有些为难地看了看崔鸣吉。而看到他的神色,崔鸣吉虽然还在为他不打招呼就睡觉的失礼举动感到不满,却也知道自己该是告辞的时候了,也就从长椅上站了起来。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提醒一下楚钟南:
“楚大人,崔某便在驿馆等着您的消息!”
“呵呵,崔大人你放心,楚某其实已经想好了对策。你既然要回驿馆休息,就顺便考虑一下如何?”楚钟南示意黑衫青年稍等,又对崔鸣吉笑道。
“哦?已经有了办法?楚大人您快说!”崔鸣吉大喜,也不走了,急忙转过身来问道。
“我第四方面军将士确实需要休整。不过,他们可以分批休整。并且,我军也可将第二方面军派出一部分去接替他们。……”
“不可不可。”崔鸣吉急忙摇头:“皇太极虎视眈眈。贵军驻扎于义州一带,虽人数近万,却依旧太少,增兵尚嫌不足,怎么还能分兵休整?而且,回乡休整,一来一回至少也要数月功夫,可皇太极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啊。这实在是万万不可啊!”
“我还没有说完,崔大人你别着急嘛!”楚钟南笑道。
“楚大人,其他的都好说,只是这削减驻军之事万万不可草率!”崔鸣吉连连说道。
“呵呵,这兵嘛,肯定是要休整的,不然肯定要出大问题。可是,崔大人,难道你不觉得你们朝鲜空有兵员,却多无战力么?不若这样,趁着现在这几个月鸭绿江还没有冰封,皇太极难以渡河的时机,由我小北荒出人,帮你们把你们的士兵重新训练一番如何?”楚钟南笑道。
“您是说,由小北荒……训练我国兵马?”崔鸣吉一愣!
“楚某正是这个意思。几个月,以我小北荒的训练机制,足可让贵**队脱胎换骨。虽未必及得上我军将士或者江对因的八旗辫子兵,可你们足足有几万人……这人数方面足可弥补朝鲜士兵战力之不足!”楚钟南解释道。
“这,这……”崔鸣吉有些犹疑。把自己国家的兵马交由他人训练,这可不是什么安全的事情。
“呵呵,我也知道此事很难立刻决定。不过时间还不算太紧,崔大人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二。不过,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放心,我小北荒只出教官和教导员,人数很少,顶多也就是几百,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楚钟南又在一边笑道。
“这……请容崔某多考虑几天。”崔鸣吉想了想,还是没敢答应,决定把话递回国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呵呵,那楚某就等着崔大人的消息了。”楚钟南也没有逼迫对方答应,对着崔鸣吉笑了笑,便停了话头。
崔鸣吉知道他要跟黑衫青年商量事情,也没再久留,又说了几句客气话,便告辞而去。
……
“您这算不算是忽悠死人不偿命?”
看着崔鸣吉走出办公室,黑衫青年帮着关门房门,却突然向楚钟南笑了一下。
“要怪只能怪他生不逢时。既然已经打到了鸭绿江,早晚会进攻后金本土,可皇太极正憋着劲儿呢,光靠咱们自己的力量怎么行?而且,我可不愿意让自己的身后一直呆着一个大明的死忠派,总得给咱们自己人找块前线根据地!这才能打得稳些!”楚钟南笑道。别人不了解,可小北荒的自己人岂能不知道他派人帮着朝鲜练兵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教官也就罢了,那几百人的教导员只要拿出政治思想教育的大杀器,足可以让朝鲜君臣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您有理!”黑衫青年说道。
“当然是我有理。老子帮他们脱离了后金的野蛮统治,他们拿点儿士兵,再拿点儿国土做为回报,有什么不对的?”楚钟南理直气壮。
“对对对!”黑衫青年苦笑着叹了口气:“可人家日本人又怎么招您了?居然下这么狠的手?”
“这不关你的事。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楚钟南收敛了笑脸,正色问道。
“根据线报,现在日本国内天花传染的很厉害,尤其是靠近东部的江户一带……据传,幕府已经有迁居的打算。”黑衫青年叹了口气:“死了很多人!”
“密切注意。”
“是!”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打自己人
利、胜利、胜利……小北荒接连不断的胜利,可相对沈阳的皇太极还有他所统治的后金来说,就是……失败!失败!失败!
而众所周知,以八旗为主要战力和国民基石的后金王国,其之所以能够一直对周边的大明、蒙古以及朝鲜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就是靠着数十年来不间断的胜利。这些胜利的累加,一度让周边的势力失去了挑衅的兴趣与能力,也让掌握八旗的女真权贵们一度无比的嚣张狂妄。
可现在不一样了。区区一个小北荒,以当年辽东逃难汉人为主,在比当年建州女真一族所居住的还要蛮荒的地方建立起的势力,居然把正如日中天的后金搞得狼狈不堪。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后金的高层还可以对下面的人说,小北荒是靠着偷袭,占着地利才取得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小胜利的话,那么,多铎和豪格的战败,数千骑兵的损失,代善的被围与自尽,两红旗主力几乎丧失殆尽……这些事情又怎么解释?
这还不算,最让皇太极一帮人感到无比愤恨的,就是身为后金贝勒的岳托、德格类的投降!这些混帐东西的投降,让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时代建立起的威名受到了无比严重的损害。而皇太极在闻听代善被围之后,亲率大军前往解救,却最终却步于鸭绿江西侧的行为更让这种威名日趋下降。
爱新觉罗氏似乎开始走起了背运!
……
沈阳!
多尔衮轻轻地走进了汗王宫那小小的御花园,看着远处那凉亭里孤孤单单一个人枯坐着的皇太极,突然感到一阵苍凉。大汗老了,这个曾经力压其余兄弟的八哥,曾经逼得他精明过人的母亲阿巴亥自尽而亡的四贝勒……老了!他的身边没有任何人,没有妃子,也没有大臣,更加没有太监宫女……只有那些更是最艳丽时刻的花朵。
而看着那些随着盛夏的到来而竞相争艳的花朵拱围在凉亭周边,多尔却越发觉得刺眼。
“大汗!”
慢慢地走过去,来到皇太极身后,多尔衮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
“是十四弟吧?过来陪我坐坐!”皇太极没有回头。依然僵直地拱着背看着周围。不过。他还是顺手指了指旁边地一个石墩。
“大汗。外面还有许多事情。还需要您来主持大局!您……”多尔轻轻地说道。
“不急。”皇太极淡淡地出了一口气:“乱一下也好。那楚钟南现在还没本事再往西边打过来。除非他不想活了。”
“奴才说地不是这个。奴才说地是咱们地八旗……”多尔衮顿了一下。看到皇太极地脸色没有什么变化。这才又继续说道:“代善哥和岳托一死一叛。再加上先前中毒地萨哈嶙、勒克德浑和硕托。他们这一脉已经没了顶梁之人。两红旗如今群龙无首。许多人都红着眼睛盯着呢!您要是再不发话。这两旗剩下地那点儿华恐怕也要被其他人抢走了。”
“……抢?呵呵!”皇太极轻笑了两声。“他们倒是好胃口。不过。光是抢些别人剩下地残羹冷饭。他们看来也就是那点儿出息了。”
“大汗……”多尔衮有些急切地叫了一声。他当然知道皇太极现在地压力有多大。可是。身为一国之主。压力再大。也不应该这样自暴自弃地不理事。而且。现在地八旗之中。两黄旗和两白旗地损失虽不算小。却也没有伤到根本;镶蓝旗因为没有出战。所以保存了实力;而两红旗和正蓝旗却是实力大损。尤其是两红旗。因为代善一系可以主事地人死了太多。底下已经乱成一团。各旗旗主。还有底下地那些有点儿势力地。现在都在趁着机会去争夺正蓝旗和两红旗地利益和剩下地那点儿实力。而正蓝旗和两红旗现在主事地几个却想保持自己地地位。甚至还想谋夺旗主之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制止。八旗极有可能会陷入动乱之中。而如今。虽然皇太极因为屡屡失着而威望大减。但身为大汗。又亲掌着两黄旗。也只有他才有实力压下这个乱局。可是。皇太极却偏偏……多尔衮还想再劝。然而。不等他再开口。皇太极却突然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十四弟!你说说,为什么那楚钟南总是能嬴咱们?”
“这……”多尔衮迟疑了一下,说道:“是他的运气好,还有就是咱们对小北荒知道的太少。如果知道了,光是咱们北面一路就能收拾他们个干干净净!”
“你是说豪格和多铎吧?”皇太极笑了一下,眼中却尽是苦涩。他本就是个子嗣艰难的人,而因为楚钟地的介入,除了豪格之外,两个小儿子叶布舒和硕塞也中毒而死,这还不算,原本应该归他所有的博尔济吉特氏的一对姊妹花儿海兰珠和木布泰也并没有归入他的后宫,反而在他打败林丹汗之后就再嫁了他人。这样一来,虽然他还有不少妃子,也生了几个闺女,却再没了其他的儿子。所以,豪格的被俘,基本上也就等于宣判了他这一脉的香火断绝,至少现在是差不多断了。
“十四弟,你太小瞧小北荒,也太小看了那楚钟南!”皇太极并没有在伤心的事情上纠结太久,看了一眼多尔衮之后,他微笑着摇了摇头:“我原本也跟你一样。看到咱们八旗这几十年来总是打胜仗,以为连大明都惹不起咱们,何况区区一个小北荒?可你忘了,当年就是这个人害死了老汗,又逃过了咱们八旗铁骑数月的追踪,被林丹那个蠢货碰到之后,在齐赛的手里忍了一年多,又趁着齐赛整合科尔沁各部人马的时候逃了出去,到了最后,居然还在在定州,以区区百多人的力量,在你上千精锐的眼皮子底下,硬生生地冲出了一条活路!……可这还不算,我还知道,他曾率三千人,只乘着几个木筏,就敢涉洋渡海,到了那小北荒!唉……”皇太极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么一个人,有胆有智有忍有勇,你说,咱们八旗之中有哪一个能比得上?”
“没人比得上。”多尔的面皮忍不住轻微地抖动了两下。他老子努尔哈赤当年起兵反明,为了显得名正言顺,
了一份“七大恨诏书”,可相比起诏书里现在看来微T谓“大恨”,定州被楚钟南逃脱的那一次,才真真正正的可以称为他平生第一大恨!虽然因为要追击楚钟南,使得他立下了仅率数千人便大破朝鲜的大功,可是,朝鲜又怎么比得上楚钟南这个大敌?
“是啊,没人比得上!……可咱们以前都没注意到这些,只想着大军一到,便可摧枯拉朽,结果反被敌军所乘!”皇太极叹了口气。
“大汗,咱们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那楚钟南虽屡胜我八旗,却只是让咱们伤了些皮肉,却未动筋伤骨,八旗主力仍在。而且,他们如今已经到了朝鲜边境,地利已失,想再与我八旗精锐争风,只能是难上加难!相反,倒是咱们可以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