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赤裸裸的侮辱。当下,不等阿巴泰回话,博洛就抽出腰刀,狠狠地向吴小虎劈了过去。吴小虎侧身闪过一刀,他地另一刀又横削了过来。吴小虎再疾往后退,可这时候,特灵齐又持刀逼了上来……

“住手!”看到自己的儿子和手下大将一起对付对方的一个小兵,原本就被孔有德那封招降信气得不轻地阿巴泰更是火冒三丈,忍不住暴喝起来。

“阿玛,让我宰了这汉狗!”博洛叫道,手上却停了下来。

“够了。”阿巴泰忍住心头的怒气,阴沉的眼神接连扫了几下被逼地有些狼狈的吴小虎,“回去告诉孔有德,就说我阿巴泰在这里等着他,倒要看他这个只能东躲西藏的没用家伙到底能把我怎么样!”

“这是贝勒的回信?”吴小虎脸上不见什么表情,只是严肃地问道。

“没错。你就这么回去告诉孔有德!”阿巴泰冷哼道。

“我一定转告。”吴小虎再次立正,郑重地说道。然后,又扫视了博洛和特灵齐两人几眼,转身往来路走去。

“阿玛,为什么要放了这汉狗。咱们上回死了三百多儿郎,为什么不杀了这家伙血祭他们?”看到自个儿的老子把人放走,博洛大为不满,忍不住问道。

“你懂什么?现在杀了人,不就是逼那孔有德动手吗?他们如果把大炮推出来,三面齐轰,你往哪儿退?就算能突围出去,等见到大汗你怎么说?说咱们与两倍之敌交战,一触即溃?”阿巴泰冷冷地反问道。八旗自成军以来,尤其是在对阵汉人军队的时候,两倍之敌从来都不放在眼里。他们若是这样报上去,一个“无能”的评价是跑不掉的。

“贝勒爷,那您放这人走……”布颜代问道。

“能拖一天是一天。只要大汗的援军赶得快些,咱们说不定还有胜利之机。就算敌军地援军赶得快,要退,也不能只败于两倍之敌。你们懂不懂?”阿巴泰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奴才明白了!”布颜代恍然大悟。阿巴泰之所以忍气吞声,竟是为了逃避八旗军法!

“东北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师……贝勒爷,他们这编制,你看……”特灵齐早已经收刀回鞘,却正在一边扳着手指头算帐,可是,这帐地结果,却让他在大冬天依旧忍不住直皱眉头:“就算他们一个方面军只有一万人,那也至少有四万人。可咱们现在却只有一千四百余人。……就算是整个八旗,全都算上,了不过才六七万人马。这……咱们辽东后方,何时竟有了这样一支大军?”

“他们绝对不止四万。否则,如何能轻易吞并孔有德和尚可喜那近两万兵马?”阿巴泰摇头说道。

“贝勒爷,那……”

特灵齐一脸愁容地看向阿巴泰,却见阿巴泰好像突然紧张了起来,鹰隼一般的目光直盯着旁边河对面。而不等他看过去,阿巴泰就已经大声呼喝起来:

“全军戒备!准备迎敌!”

而与此同时,营地地另外两面,也纷纷响起了警报的号角!人一起发动了。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一百二十一章 洪承畴

沃尔姆斯率领后续的五千兵马在孔有德三人的掩护下,大摇大摆的在阿巴泰的营寨边上经过,然后,在阿巴泰等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头也不回地顺着图们江厚厚的冰层向西而去。他们这支大部队,带有大批的物资,还有更多的火炮,火药……根据宋景一带来的消息,皇太极的援军已经顺着鸭绿江向北而来。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支队伍的人数,而且,小北荒大部分的士兵都没有经历过战斗,所以,先前用来堵截阿巴泰退路的三千人马虽然已经分过去两千,并在图们江与另一条布尔哈通河的交汇处选择地点筑造要塞,可是,那些兵力明显是不够的。而且,按照楚钟南以及参谋部的意思,他们要让那新建立的“图们要塞”成为后金大军的伤口,同时也成为自己部队的磨刀石,那么,多派些人马过去见见血,经历经历战斗的场面自然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其实,他这五千兵马只不过是第一批,接着往后,新整编的近一万兵马还会陆续的被运送过来,一拨一拨接一拨,轮流前往那图们要塞跟后金援军接战。

沃尔姆斯就这样悠哉悠哉的在阿巴泰面前走了,之后,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又纷纷收兵回营,继续围困阿巴泰。可这个时候,阿巴泰已经没有了任何侥幸的心情。他的身后,已经最起码有六千人,援军能开过来地可能性实在是太低太低了。可是。孔有德让他投降,是让多年来屡战屡胜,高傲惯的爱新觉罗子弟无法接受,也不愿意考虑的。可要让他冒着六个牛录的兵力损失大半的可能突围的话,又实在是舍不得。在后金,没有军队,就算你的名头地位再高,也不会有谁在乎。他阿巴泰虽然一向被皇太极、代善等人压制,甚至连多尔衮那些小兄弟也比不上,可依然是有着不小的雄心的。尤其是他还有一个儿子岳乐。那是连皇太极也要称赞的杰出少年。日后必然要大用地。所以,他得为自己地儿子留下一些根本……就这样,在突围或是不突围的矛盾考虑中,阿巴泰又犯了一条兵家大忌:犹豫不绝,坐失战机!

就在沃尔姆斯离开之后不久,另一支大约三千人的部队带着辎重补充进了孔有德三人的营中。阿巴泰部外面的包围更加厚实了。这还不算,得到兵力被充的孔有德三人已经拥有了近五倍于阿巴泰的实力,自然不会再呆在原地等着他投降。于是,随着一天夜里突然暴起的“轰隆”巨响。孔有德三人率领所部兵马开始了围歼阿巴泰部的战斗。

崇祯六年冬,崇祯帝再次下令保定、河南、山西诸路官军围剿农民军。诸部农民军中,以号称“闯王”地高迎祥部实力最强。日后大名鼎鼎的李自成身为高迎祥的外甥,现时也是隶其麾下。不过,虽然在自家舅舅的帐下。李自成与侄子李过依旧不忘结交他人,李牟、俞彬、白广恩、李双喜、顾君恩、高杰等人纷纷向其投靠。而这些人中,李过、高杰善战,顾君恩善谋,初步构成了日后的“李闯王”地班底。

各部农民军受到官军围剿之后,高迎祥设计向监军太监杨进朝行贿,以假降为名,乘黄河封冻,潜从毛家寨飞渡而过进入河南。之后。连克渑池、卢氏、伊阳(今汝阳)三县。从陕西进入河南。河南巡抚元默重兵堵截,农民军转而南下。经汝州(今临汝)至淅川、内乡、光化、南阳。此后,农民军由合营而分军。老回回等五营农民军攻入湖广,李自成等率部入汉中,张献忠率部赴信阳。崇祯七年正月,张献忠自信阳西去商、洛地区。李自成与张献忠合兵攻取澄城,直逼平凉等州县。二月二十八日,张献忠等十三营义军自河南商、洛西出潼关进入汉南。而在此之前,正月初五日,罗汝才等部农民军,由郧阳渡汉水,次日攻襄阳,连克平利、白河等处。十四日南破凤县入四川。二月二十一日,又攻下夔州府(今四川万源、宣汉、达县、梁平以东地区及湖北建始县)、大宁,围攻太平。由于土司秦良玉率军阻断了农民军前进的道路,崇祯七年三月,入川之老回回等数营农民军又自阳平关入秦州,复返陕西。

可以说,农民起义军四处流窜,从河南分兵,尔后因为官军的堵截打压,再同赴陕西合流,一路来去,把个大明朝折腾得够呛。所以,这个时候,发生在建州左卫的那一场近万人的战斗就不怎么惹人注目了。虽然近万人的战斗在地广人稀的建州左卫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古今罕见。

不过,祟祯没有注意,大明朝廷里的那些达官显贵人没有注意,却并不代表着其他人没有注意这一场战斗。

“努尔哈赤第七子,后金饶余贝勒阿巴泰所部一千八百余人全军覆没,阿巴泰与其子博洛逃!”

看着捏在手里的邸报上那几行并不怎么起眼地文字,洪承畴地眼角略过一丝微笑。身为延绥巡抚,随着各路农民军再次汇集陕西,他肩上的担子是越来越重了。不过,这只是其次,自从三年前后金大军绕过长城,由蒙古入寇中原,并打到北京城下之后,他就一直十分担心这大明朝地境遇。内有流民为乱,外有东虏入寇,这两股力量就像是相互配合的两把尖刀,一个不住地残食大明的肌体,另一个则是时不时的给大明放血。而两年前皇太极起倾国之兵围攻大凌城,以及孙承宗被朝臣攻讦而被罢黜的事情,更是让他心惊不已。现在朝廷能战地几名大臣。大都在各地镇压农民起义军,抚慰各地民怨,孙承宗再离开蓟辽,那谁还能挡得住日益强盛的东虏女真?光看看孔有德这么一支曾被女真人死死地压制在皮岛的毛文龙旧部就能把个山东闹得鸡犬不宁,就知道那些鞑子到底有多么厉害。不派能臣守御边疆,反而将其罢黜回家,这不是损己利敌么?

可是,陕西一带饥荒连年,又有农民军不时作乱,洪承畴虽然担心这些。却也无能为力。他是个聪明人。深深地明白朝廷那些人都是怎么回事儿。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把延绥一带安抚好,不要再让这里闹起来。可是,眼见着朝廷终于把高迎祥等人围起来,却被杨进朝那狗太监坏事,把个大好形势断送,各部乱民分分合合,居然又杀回了陕西。

“……这也算是这两年唯一的好消息了吧。”

抖了抖手里地邸报。洪承畴又苦笑着自言自语说道。建州左卫地地点他并不是特别清楚。但也知道大概是与朝鲜地东北角相邻。那里山脉纵横。距离沈阳、辽阳也是非常地远。比起北京来就更加不用说了。所以。那里地消息居然能传过来。并最终被标在邸报之上。可说是十分地不容易。洪承畴估摸着可能是朝鲜那边先得到消息。然后派人传送过来地。毕竟。这样地失败。后金一方是肯定不会主动散播地。可是。邸报上却并没有标明到底是谁打败地阿巴泰……想想当初孔有德叛军越过朝鲜。尔后向北逃遁地消息。洪承畴觉着自己已经能够猜到个大概。要不是最近农民军到处逃窜。弄得遍地烽火。朝廷也是焦头烂额。估计这消息也不会发在邸报上了。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也马马虎虎算得上是一条好消息。

“只是不知道这北荒军之主。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地能人!”

洪承畴地思绪开始辐射开来。小北荒之外自从孔有德等人投降过去之后。虽然名声还不是特别响亮。可他这种朝廷大员却大都已经知道了其存在。想到那传说中地蛮荒之地。居然有人建起这样一股势力。如今更已经是严重威胁到了东虏地后方。甚至还开始主动出击。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横行山东。官军多不能制。尚可喜也是东江军悍将。可这些人也是先后被其收服过去。这么一个人物。实在是非常地让人想要一见。

“来人!”

一个人在书房里呆得太久。洪承畴突然觉得肚子里有点儿饿。便向外面叫道。

“老爷!”一个长相俏丽地丫环打开房门走了进来。但进了门口就停了下来。只是隔得远远地向洪承畴问道。

“翠浓啊,你过来!”看到门口处立着的丫环,洪承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又朝着招了招手;“过来。老爷有话跟你说。”

“老爷,您在那儿不也一样说吗。奴婢听得见。”丫环看到洪承畴的笑脸,却又往后稍稍挪了几步,直退到门框处,这才又低声说道。

“胡闹,老爷叫你过来就过来,哪来那么多麻烦事儿?你不怕老爷地家法吗?”洪承畴佯怒道。

“奴婢怕老爷的家法,可夫人的家法奴婢更怕。老爷您现在有那么多事情缠身,好多时候都休息不好,夫人早就有过吩咐,不许奴婢等人招惹老爷,否则乱棍打死!”翠浓低着头,小声地答道。

“夫人又不在这里,你还怕什么?”洪承畴恼道。他这几年领兵征战,每每都要面对人数众多的农民军,当然不敢把家眷带在身边。何况,身为领军大将,就算他有心,朝廷也不会答应(奇*书*网。整*理*提*供)。可他平时却又十分好色,只好多带了几个丫环。可没想到,家里的娘们儿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管到这里来了。

“可,可管家他,他听夫人的。”翠浓怯怯地说道。

“你是说傅成?”洪承畴的脸一下子就垮了下来。傅成可是跟了他多年的老人了。当然,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地是,傅成是他母亲傅氏地亲戚。他父亲洪启熙是个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母亲傅氏,是名门闺秀,对他们这几个儿子一向教导极严。当年,因为他父亲不懂经营,家境越来越穷困,可身为秀才的父亲却不好出面讨生活,母亲便在自己家里做豆干,他则辍学沿街叫声。后来,他因聪敏好学被学馆地先生看中,免费收为学生,可傅氏一人支撑着一家则更加劳累。所以,多年来,他对母亲一直十分敬重,不敢有丝毫违逆。而那傅成家里在他们洪家穷困的时候,也曾多次帮忙,后来他发了迹,傅家却败落了下去。傅成去投靠他母亲,又被傅氏派过来给他当了个长随,渐渐地又成了管家……所以,傅成虽说只是个奴才,却因为种种原因,也不是他能随意处置地。当然,他也可以不在乎傅成的存在,可关键是这哥们儿不仅是听他娘子的话,还通着他母亲的关系呢……万一他在这边放纵的事情被家里知道了,老娘写一封信来就够他受的。毕竟,他不能不孝。

“老爷,您有什么事吩咐?”翠浓看着洪承畴眼里的欲色渐渐减退,又低声问道。

“……还有没有吃的?给我拿点儿过来。”洪承畴摇了摇头,眼睛有些不甘地在翠浓身上又逡巡了几回,才摆摆手,无奈地说道。

“厨房里就还有几块油饼!老爷,……”翠浓又小心地问道。常年饥荒,粮食金贵,可几块油饼也实在是不太符合洪承畴的身份。

“油饼就行。快去拿来。你想饿死老爷我不成?”洪承畴恼道。

“是。奴婢这就去。”

看到因为欲望无法发泄而有些不爽的洪承畴,翠浓赶紧应了一声,转身就跑了出去。

“真是……”

肉就在嘴边却不能吃。洪承畴叹了口气,无奈地暂时按住了心中那股子欲火,想着是不是把那傅成先打发到外地去公干,然后趁机会把几个丫环好好享用一番。反正,他当实在陕西主持军事,杀得陕西三十六路乱军屁滚尿流,一般情况下,高迎祥那帮人也不敢来招惹于他。而且,朝廷已任命兵部侍郎陈奇瑜总督山陕、河南、湖广、四川诸路军马,与郧阳巡抚卢象升,水陆并进,四面包围夹击义军。他暂时没有接到命令,倒也不急着出击,正应趁这个空档多享受一下。

“老爷老爷……”

摸着已经微有些“咕咕”响的肚子,洪承畴坐倒在椅子上,考虑该怎么行动才能不让自己娘子兼老娘的那个耳报神管家知道,门外却突然传来一阵急切地叫声。结果,听到这声音,他顿时大怒。

“大白天的嚷嚷什么?傅成,你还想不想当这个管家了?”

“老爷,后金大军已经进军漠南蒙古,皇太极又西征察哈尔了!”门外闯进来四五十岁模样的老头儿,一进门,也不理会洪承畴那臭臭的脸色,一口气就把话吐了出来。

“什么?”

后金不是刚刚在建州左卫被人捅了一刀么,不把东部的后路扫干净,皇太极居然又向西出兵,他不过了?洪承畴满腔的欲念化作一股冷流,瞬间从心头流下。他现在想的不是什么察哈尔,而是山西。那里,因为朝廷要剿灭农民军的原因,正兵力空虚,万一这皇太极又是打算从蒙古绕道南下,那中原大地……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一百二十二章 论学习

洪承畴的担心跟事实非常接近。

历史上,祟祯七年时的皇太极已经确立了在后金的绝对权势,同时,又因为先后三次西征察哈尔,将林丹汗的势力彻底打压,收服了漠南蒙古,又派阿敏出击,收拾了一向不太老实的朝鲜,同时,又因为大明朝廷自己的无能,使得孙承宗等一群能臣被罢黜,南部明军的威胁也越来越小;另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一干汉奸的投靠,带去了先进的火器制造技术,使得后金军队的攻坚能力越来越强。孔有德投降后金之后,还顺便坑了一把东江军,使得让东江总兵黄龙兵败身死,东江军再不成威胁。再加上皇太极自己的超卓眼光,在内部进行改革,制订官制,缓和了满汉矛盾……一系列的事情,使得后金整体形成了一个紧攥的拳头,又四境平安,自然可以空出手来狠狠地打击大明。

可是现在,许多事情都变了。

虽然林丹汗早在数年就已经被他打落荒而逃,本人更是早已经逃到了青海,加上后金这几年的拉拉打打,察哈尔部早就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但原本应该投靠他的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却被小北荒的人拉了去。这样一来,上万人马和大批的火炮就成了空,而因为小北荒的态度,这支军队反倒成了他的敌人,在他的后方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其次,北方的索伦部接连受到不明来历的色目人的进逼,急需他的救援;第三,朝鲜因为原本就心向大明,现在受到小北荒的“恐怖袭击”威胁,许多已经有心转向后金的官员开始噤若寒蝉,使得他们对朝鲜的控制力大减,而小北荒在朝鲜大肆移民。还有其他许许多多地活动。也让他们不得多多派兵前往朝鲜压制,这无形中又牵制了他们不少地兵马……

虽然,这些问题暂时还没有显现出太过危险的信号,但皇太极等人却还是感到了其中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小北荒对建州左卫的侵占,使得他们不得不再次大量调动八旗兵丁,在大冬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去阻挡对方前进的步伐。

本来,在这一战开始之前。皇太极并没有料到小北荒会在这个时节大肆进逼建州左卫,所以首批援军的人数并不多,只有两千人左右。因为在他们看来,纵然小北荒得到了孔有德和尚可喜近两万人马的补充,可八旗兵战斗力一向远胜汉人士兵,两千人加上阿巴泰原有的一千八百余人,近四千人的兵力已经足以打退上万汉人军队地进攻,自然也可以让小北荒断绝对建州左卫的妄想。事实上,这批援军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保卫建州左卫。而是实实在在的防止小北荒的突袭……这次调兵,其实只是皇太极和代善等八旗高层出于对小北荒收留了孔有德和尚可喜的近两万人马的惊讶之余所做的一个较为谨慎地御防举动罢了。

可是,这两千人的援兵却被挡在一个叫做灰幕洞,也就是北荒军自称为“图们要塞”的地方。

那个要塞是按照皇太极看过的《三国演义》上曹操对阵马超的时候所用的“水浇泥土,冻土成墙”地方式匆匆建造的。虽然那方法很便捷,可筑出来的简易城墙却不比正式的城墙差不多少。尤其是在经过寒冷的天气加持之后。更是难以对付。偏偏那要塞还地处要冲,难以绕过。没有准备攻城器械的后金援军被挡在要塞之外,不仅要忍受北方寒冷的冻气,还要不时的面对敌军的突袭,可谓是相当难过。这还不算,敌人竟还一再地增兵,最后,竟开始突出要塞,反扑他派出地援军。援军领军将领。也就是他地另一个兄弟汤古代意图与之野战。结果却发现对方由一开始的两千余人竟已猛增至七千多。结果,一场野战之后。汤古代被对方打得抱头鼠窜,兵马损失大半不说。还连失开山、会宁、茂山、延吉、六道沟、和龙峪等多处地方。

此战,后金损失惨重之极。从父辈地努尔哈赤起兵开始,他们建州女真还没有被打得这么惨过。皇太极一怒之下,将汤古代罢去所有职务,连爵位也削了,差点儿就拿起来砍头。可是,一下子失去了那么多地盘儿,又岂能不夺回来?但从汤古代嘴里,他们知道了北荒军的不同,对方不仅拥有大批地火器,单兵做战能力甚至也不输于关宁军,而对方最擅长的,却是协同群战,在野战之中占尽优势。对方的主力兵种,更穿有护住要害的板甲,在装备上比他们八旗军中装备最好的两黄旗还好……所以,皇太极只得派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再次合作,率领二十个牛录和勒索来的七千朝鲜“义军”前去收复失地。

但是,这一次重兵出击的结果却再次让皇太极大失所望。多尔衮和济尔哈朗都是后金将领之中的年轻俊杰,也都是深有智谋之辈,却在收复了和龙峪、六道沟、延吉、茂山等地之后,再次被敌军阻于图们要塞。两人多次组织猛攻,都被对方击退。担任炮灰的七千朝鲜兵足足死伤一半,六千八旗兵丁也伤亡小一千。久战不利,多尔衮两人上书请罪,并请求休战,意图等到春季雪化之后再与敌交手。皇太极虽然很生气,这一次却也只有无奈地答应了两人的请求。然而,战事持续到现在,汤古代部、留在建州左卫以内一直没有消息,据闻早就已经被敌军消灭的阿巴泰部,还有多尔衮两人这次损失的,他们八旗军居然已经被北荒军吃掉了将近四千余人。

四千多人呐!

整个后金。整个女真一族。又有几个四千人?可这么多人却一个冬天全都被埋在了他们称之为故乡地“白山黑水”之中。

虽然皇太极极力压制。但消息还是传了出去。整个沈阳都是一片大哗。一直以来。被接连不断地胜利搅得昏头昏脑。自以为天下无敌地八旗将领们一个个都找到沈阳宫中。频频请战。可是。对这些要求。皇太极一个都没准。多尔衮和济尔哈朗都不是不顾大局地人。也不是那种不懂事地。两人一致地请求休整之后再战。只能说明那图们要塞确实是极为难啃。也说明北荒军确实精锐。至少。人家可堪一战。而他如果再派援军。不说以后金地兵力能不能再派出许多人马。就算能咬着牙派出去。这支人马在走完千里崎岖之路以后。又能打得过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这两员智勇之将也打不破地要塞么?而且。粮饷又怎么办?

打图们要塞不比劫掠关内。那里虽然毗邻朝鲜。可也是朝鲜最贫瘠地咸镜道。到处都是山只是其次。长途征战。辎重运输也极为不易。而且。这几年后金地国内情形虽然比前两年闹饥荒地时候要好了一些。但依旧十分不稳。老百姓都吃不饱。再拿出大笔地粮饷去打仗……不说打不打得下来。就算打得下来。建州左卫那片地方。除了消耗粮饷。还能为他们提供什么?

皇太极跟代善。还有范文程等人被当前地局势弄得可说是十分头疼。可这还不算。察哈尔部居然又开始蹦达了。那逃到青海地林丹汗贼心不死。明知今时已经不同往日。居然还敢回来。而听到后金接连损失了四千多名女真本族地兵丁之后。南部明军开始蠢蠢欲动。原本还没有彻底服气地一些蒙古部落也似乎有些不太听话……

面对这种情形。皇太极几经考虑。终于立排众议。定了一个大胆地计划:西征!

他要向全天下展示自己后金兵威地强盛。用绝对地实力。消灭自己西面地大敌。同时。也打算在打败林丹汗之后。再次南下入关。攻伐大明。到中原大地去“取”得人口、粮饷。缓解后金国内地经济压力。至于南面地明军。孙承宗去后。虽然还有祖大寿等人让人头疼。但掌头地却不足为虑。皇太极自信。只要留下两三万兵马。就足以自保。而等他打到关内地时候。这些关宁军哪还有空再去骚扰他地土地。渡海城。

从楚钟南率众逃到小北荒,这座城市已经发展了差不多十年。虽然人口依旧不是很多,但也已经不比中原的一些县城差多少。尤其是因为没有城墙,地皮又便宜,楚钟南等人也比较注意城市地规划,所以,整座城都显得十分大气,从外面看过去,甚至让人有了一种都市的感觉。

不过,这还不是渡海城最有特色的。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老百姓几乎都知书达礼。

楚钟南是正宗学音乐的出身,虽然他专业学的是传自外国地美声唱法,可是,经过后世“钢铁丛林”以及信息时代的熏陶,他对建设精神文明也不乏手段。而且,由于一开始他就在小北荒推行“全民学习”制度,要求每一个小北荒的居民都必须识字,再加上一直都严格执行并不断健全的各项法律法规、条例纪律,所以,十年之后的渡海城,居民的整体素质已经要高出其他地方的百姓一大截。当然,死板的学习不是楚钟南这个曾经被后世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所毒害地人喜欢地。而小北荒对各方面知识的需求,也使得他并不喜欢自己手下地那些人拿着那些只能用来修身养性的书籍去啃来啃去。可是,他却又不得不承认,在学科分类以及学习地认知方面,明末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而他本人所受到过的教育,也大多数与此时的汉学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此时的中国人实在是自视太高,几乎鄙薄一切外来文化和外来者,所以,出于某种心态和过往的习惯,在城市街道随处可见的那些标语之中,就多了许多来自西方的名人名言。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读书太慢的人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地目地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能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道理,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的人。他可以研习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细琐地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改善。”

宋景一漫步在渡海城街头,看着这一路上关于学习的许多警句,只觉得越读越有体味。虽然他并不是很理解其中的许多词语。比如什么物理、逻辑之类,这些句子也过于直白,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些话说的非常正确。不是真正读过许多书,并对学习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是无法讲得这么全面的体会的。

“弗朗……西斯,培根?”宋景一又仔细看了一遍每句话后面被一个一条杠一样地“破折号”所标明的警句出处,禁不住又微微摇了摇头:“看这名字,似是蛮夷番帮人氏。这样堂而皇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