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海龙啸-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种步枪弹都可以在400米的正常交战距离上构成有效杀伤并具有良好精度,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6。5毫米Grendel弹的综合性能更加出色,即使是使用连发射击仍然能够保证良好的精度,适宜于突击步枪使用,而7毫米弹则单发精度良好,连发精度略差一筹,但威力比6。5毫米Grendel更大,更适合手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而突击步枪使用效果稍弱。
考虑到尚不能实现完全机械化的部队后勤压力的问题,未来的陆军显然还是半自动步枪更为适合一些,突击步枪只能作为辅助地位,所以最终罗杰还是选择了自己开发的7毫米弹作为未来的步枪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新型步枪的研究工作。
第八十五幕 未来的枪械
考虑到民国时期中国后期补给和生产能力上面的缺陷——这点即使是罗杰再怎么建设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弥补的短板——参考中印战争时期解放军部队的典型配置,罗杰准备军队分为两个档次——精锐部队和二等部队,给一个精锐部队的标准步兵班配备7支半自动步枪,两支突击步枪,一挺通用机枪以及一支狙击步枪;二等部队则是6支手动步枪,两支半自动步枪,两支冲锋枪以及一挺轻机枪。按照这种配置,即便是二等部队在步兵火力上也可以全面压制日军。
对于手动步枪,罗杰选择的还是和中国颇有渊源的毛瑟,是毛瑟98K的改口径仿制品。
半自动步枪则是二战中著名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不过,M1伽兰德步枪缺点的确不少,其中最令人蛋疼的便是它那该死的供弹机构——使用8发弹夹供弹,装弹时连弹带夹装入弹仓,在最后一发子弹射出之后M1伽兰德的枪机会空仓挂机,此时一直被紧紧压在弹仓底部的退夹器会猛的叹气,将空弹夹向上抛出弹仓,而直到8发弹夹中最后一发子弹打完之前,士兵想要更换弹仓里面的弹夹将会非常困难,而且,这种上抛式的抛弹夹方式同样影响假装瞄准镜。
想想看,使用M1伽兰德的士兵混战中消耗了5发子弹,弹夹中还剩3发,显然不够用来应付接下来的战斗,虽然此时他周围暂时没有危险但随时都可能有敌人出现,此时他有三种方法来应对:
第一,使用正常方法取出还剩3发子弹的弹夹,但这种行为将异常的困难,而且更换弹夹的长时间内他毫无还手之力。
第二,直接将剩余3发子弹打掉,然后让弹夹自动弹出,这样做虽然非常方便快捷,但是却严重影响随身携带的弹药残余,在很多特殊情况下也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第三,就带着很可能关键时刻没子弹的3发备弹去继续战斗。
显然,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什么好选择,而同时,M1伽兰德带刺刀4。75公斤的重量显然有些偏胖了,所以,如果想要装备这款步枪则一番改进必不可少。
在参考后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罗杰让手下的工程师们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改造伽兰德步枪:
首先采用金属冲压和电焊工艺制造枪体,枪身金属部分以不太厚的钢板压制而成,通过冲压出凹凸结果来保证足够的强度,其内侧突起部分同时兼做枪机导轨,即减少了摩擦又保证枪机往复运动的可靠,这些措施使得全武装的伽兰德重量大幅下降到了4公斤以内。
同时,将伽兰德的供弹机构换成最普通的10发弹夹下方供弹斜抛机构,弹夹更换方便可靠,虽然斜抛机构同样对安装瞄准镜有所影响,对此,只能是将瞄准镜安装在侧面解决,一如二战中大部分半自动步枪的做法。
至于冲锋枪,罗杰看中的是简单好用的苏联PPSh41式“波波沙”冲锋枪,火力强大,结构简单,便宜好用,比现代步枪更适应于惨烈的世界大战,不过口径将改为9毫米,采用帕弹。由于罗杰的工厂掌握了冲压和电焊工艺,自然不会浪费掉,通过采用和改造伽兰德相似的手段,PPSh41的结构将会更为紧凑,重量也得到控制。
轻机枪自然是经典的捷克式,改改口径直接生产;突击步枪为传奇的AK-47,同样改改口径直接上;至于狙击步枪,则按照二战通用的做法,使用现役步枪改装而成,分为毛瑟98K和M1伽兰德两种;重机枪仿制于马克沁,对这款枪中国也早已仿制出心得来了;而大口径机枪则采用美国从二战一直到现在都在使用的发射12。7×99毫米(。50BMG)大口径弹药的M2勃朗宁机枪。
而班组支援的核心——通用机枪,相信同样从二战一直用到现在德制MG42绝不会让罗杰失望(现代各国采用的是MG42的改进型MG3主要就是将口径改成北约标准7。62毫米而已)。
1200发每分钟的理论射速,恶劣环境下也可以信任的超绝可靠性,简单而且易于生产的结构,以及大量被后世机枪直接照抄的经典设计都让这款通用机枪成为己方的最爱地方的最恨。
针对日本军队拼刺能力强的特点,罗杰还准备给自己的士兵人手配备一支手枪,因为手枪应用范围窄,大量装备造价昂贵的高性能手枪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对财政和后勤造成严重负担。
对于这款士兵用手枪,罗杰的要求第一是便宜,因为必须大量装备部队,价格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可靠,因为要应对的是即将冲到自己面前的敌人,所以卡壳等等故障绝对是致命的;第三是威力,在近距离作战中如果不能快速使敌人失去战斗力对自己将会非常危险。
最终,当这款士兵用手枪研制出来后,设计师们给罗杰的答案是一款极度简单,售价不到两美元的左轮手枪,相对于自动手枪,左轮手枪以起极度可靠的性能取胜,一旦子弹除了故障哑火,左轮只需要简单的再扣一次扳机即可。
虽然采用9毫米帕弹让这款左轮手枪的威力稍逊,也只有在50米内能够保证精度,但便宜可靠的特点还是让罗杰最终选择了它。
可以肯定的是,这款武器绝不会是士兵的最爱,如果可以,估计他们更希望能够在腰上挂一支盒子炮,但这手枪却是后勤部门和政客的最爱,当然,如果谁有门路自己掏钱购买一支盒子炮挂上并且自己负责解决弹药问题的话,罗杰并不介意自己手下人手一支毛瑟枪。
对于近距离支援武器,无论是日军的掷弹筒还是常用的枪榴弹操作起来都比较繁琐,所以,罗杰觉得还是顺应历史潮流,为突击步枪和半自动步枪提供一种挂式榴弹发射器,方便好用,换装空心装药的破甲弹头的话还可以用来对付日本的薄皮坦克,可谓是用途广泛,支援班组作战的必备佳品。
第八十六幕 陆军的火炮和坦克
手榴弹按照国内使用的习惯,还是选择德国的M24型,不过为了便于生产,特意按照二战后期德国人的做法将导火索给换到了顶端,省去了掏空木质手柄的工序,大大节省了制造时间,同时还在弹体上刻画出预制破片。
因为这些轻武器的资料都很充足,而且制造难度不大,所以罗杰希望这些武器能够在1927年间完成研制工作,并且在1928年前换装到两个师内。
同样是陆军,相对于轻武器还算是轻松的研制工作,对于火炮来说,即使拥有来自于现代的技术资料支持以及德国人的全面帮助,但是由于人手方面的缺乏,这一方面的工作只能暂时拖一拖了,没有办法,本来能用的人才就不多,同时开展了那么多的项目可以说大多数设计人员都是赶鸭子上架,光是海军的火炮项目就已经让罗杰抓头发了。
因为人手短缺的缘故,最终罗杰仅仅开展了三个项目——原先便已经决定好的德制88毫米炮引进工作,日本92式步兵炮的仿制工作以及80毫米迫击炮的研制工作。
除了80毫米迫击炮之外,无论是德制88毫米高射炮还是日制70毫米92步兵炮都是战场上的多面手,可以承担多种任务。
88毫米炮的威名就不用说了,它在二战中并不是只因为它的防空性能而闻名,而是由于它的多用途性,尤其是反坦克能力而大放异彩。由于设计思想超前,直到战争结束也并不显落后。
其优良的精度、巨大的炮口初速以及不到三秒钟一发的惊人射速,使得88毫米炮不但打飞机的能力超强,而且反坦克能力更是惊人,每当德国人遇到搞不定的装甲目标是88毫米高射炮总会出来充当一番救火队员。除了当做反坦克炮使用之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德国人还会拿88毫米炮当野战炮用来轰击对方阵地,虽然这样做严重损坏炮管。
而由88毫米高射炮发展出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也是二战德国最著名的反坦克火炮,几乎可以对付二战中的任何敌方坦克,著名的“虎”式和“虎王”坦克便是装备的不同倍径88毫米炮。
可以说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统,由88毫米炮负责海南岛的防空和反坦克任务罗杰是一百个放心。
相对于88毫米高射炮舍我其谁、无坚不摧的威武霸气不同,1928年11月开始研制,1930年3月完成样炮试制,1932年7月设计定型的日本70毫米92式步兵炮在性能上是那么的平庸甚至可以说是落后,射程、威力等等相较于欧美同等级炮都要差上一筹。
但事实上,92式步兵炮是日军火炮装备中难得一见的一种非常优秀的武器,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三十四年代一种堪称“理想”的步兵营支援武器,尤其是对于机械化程度极低,同时道路状况又极为差劲的亚洲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92式步兵炮的全重只有0。212吨,四百多斤的重量使得它在运输上的要求很低,分解之后几个人就抗走了,非常适合在复杂的地形上使用,对于山地战中的步兵营支援,就十分得心应手,几乎可以在任何复杂地形下执行任务。而且它任务范围广,几乎能包干所有步兵营需要的火力支援种类,再加上结构简单,不但方便战时生产,相应的,使用和维护也都很容易,可以说92式步兵炮是一门真正可以无条件伴随步兵营作战的步兵炮。
如果和同时期其他国家的统计表火炮相比,92式步兵炮除了在尺寸小和重量轻两个指标上占有较大优势以外,其余方面全都有一定差距,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相较于欧美火炮,92步兵炮的优秀的全面性、良好的通行性和隐蔽性则让它成为亚洲战场最适合的武器,无论是日军还是缴获过它的中国军队都对其赞不绝口。
虽然人手缺乏暂时不能为自家部队配齐各种火炮,但是有这两种炮暂时也还算是足够了,至于大口径重炮,尽管就目前而言还真不太用得到,不过本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原则,罗杰还是准备从德国进口一批重炮过来凑合先用着。
相对于陆军火炮研制工作的扭扭捏捏,坦克的研制也并不是什么可以心想事成的事情,而更为麻烦的是,对于坦克,此时的德国人也没什么经验,看看德国一战时期的A7V吧,整个一个能移动的钢铁工事而不是什么作战车辆。
对于罗杰即将展开的坦克研究工作,德国人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这种让德国人吃了大苦头的东西,他们是即恨又爱,但碍于凡尔赛合约又不能公开研制,虽然陆军在苏联有一个研究坦克的小组,但毕竟苏联和德国距离太近,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敌对的可能都太大了,相较之下还是这边的罗杰更加安全一些。
对于中德两国的菜鸟们来说,直接上T-34之类的大杀器显然太过难为他们了,所以罗杰特意从法国进口了几辆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可360度旋转炮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席的雷诺FT-17坦克,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现代坦克都沿用了雷诺这一设计。
作为一款经典的坦克,雷诺FT-17的足迹不但遍布全世界,生产装备数量巨大,仅仅德国二战期间在西线缴获的雷诺FT和它的变形车便有1704辆之多!有记载证明的购入国便有阿富汗、比利时、巴西、中国、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芬兰、荷兰、伊朗、意大利、日本、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美国、苏联、南斯拉夫等。
而且其中美国、苏联、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都仿制和发展过改型,成为了这些国家坦克研制工作的基石。
而罗杰则希望雷诺FT-17同样也能为中国的装甲兵建设出一份力,用仿制这种初级坦克为自己的设计团队练练手,打打基础,等到利用雷诺将自己的团队整合好了再拿出真正的好作品来。
第八十七幕 有机器同样要有人才
既然决定要大力建设军队,那么相应的配套工业便必不可少,将自己的家底详细罗列一番之后,罗杰和手下一帮子专家叽叽嘎嘎的讨论了大半个月,总算是拿出来了一份针对目前琼崖工业拾缺补遗的详细建设规划来,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
第一便是建设完成早已进行了许久的钢铁厂一期工程,让海南岛一岛之地的钢铁年产量可以突破千万吨大关,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对于这项工作,罗杰一点也不担心,没有办法,现代转炉炼钢技术的科技优势实在太过明显,仅仅搜罗一些现代淘汰转炉便足够完成预定目标了;
第二则是炼油厂和石油贮存设施的建设,既然海南地头上没有石油,那么石油储备就必须尽快搞起来了,当然,煤转石油的技术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同样缺油缺到心慌的德国人会为这项技术出个不错的价钱。
工业上的问题算起来还是比较好解决的,谁让罗杰有钱呢,正所谓有钱好办事,一看哪里的工业体系缺了一环,直接拍钱过去就补上了,要是嫌二十年代的技术不好用,那么没关系,现代还有更好的选择等着呢。
真正让罗杰揪心的不是军队、不是工业,而是教育,无论是战争还是生产,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是所有社会活动的主体,而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一套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就必须配有现代化的人才才能发挥出它们的作用来,不然就只能一如清末的官办兵工厂,空有世界先进的机械设备却拿去生产太平天国时就在用的抬枪。
虽然早在邓本殷时期罗杰就已经开始关注琼崖教育事业了,但那仅仅是将原本就应该如此的教育事业修正到它该有的轨道上而已。
目前海南岛上的中学和小学已经完全覆盖完毕,教师也在持续的引进中配备充足,相对丰厚的薪金让教师们可以安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而不用像以前那样就连教书的时候还要考虑放学之后到底该去哪里拉车会比较赚钱,有了安心于本职工作的教师,教育质量自然要比以前好去太多。
而为了让全岛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能够得到中小学的义务教育,不会因为父母的歧视或家庭困难而早早出来种田做工操持家务,让这些国家的未来们能够拥有足够的文化知识,罗杰可谓是费尽了心机。
首先为每一个就读的孩子早餐提供免费的豆浆鸡蛋,午餐提供伙食补贴,书本费学杂费全免,家庭只需要交付少量的稻米作为孩子在学校就餐的主食即可。如此一来便大幅减少了供孩子上学的家庭负担。
其次罗杰还规定,对于今后海南岛将会施行的各项福利政策,譬如医疗救助、失业救助等等只对完成了扫盲班培训的成年人以及中学顺利毕业的少年提供。对于顺利毕业的中学生,政府将会奖励该生家庭20银洋,但如果中途辍学,则会受到每月5块银洋的罚款,如果无法交齐便会强制学生入学,同时处罚家长。
所谓义务教育可是还有一种名称叫做强制教育的!
但这些仅仅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而已,虽然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但是对于目前文化工人极度缺乏的海南来说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对这种状况只能借助于职业教育了。
于是,各种职业技术学校便雨后春笋般在琼崖冒了出来,对于这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罗杰不但提供各种补助,还设立的奖学金,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上技校不但不需要交学费,反而还会有一笔不亚于做工的收入。
而为了保障这些学校培训出工人的质量,罗杰可是从现代弄来了不少的优秀教材,其中教材里很多内容都是二十年代列强顶尖企业的不传之秘,许多经验也是经过现代千锤百炼出来的经典,比起此时列强来还要强上一头。这些放到欧美都是绝对机密的东西如今却成了罗杰这里的大街货
上学时享受各种补贴奖学金,毕业考试合格便可以包分配工作,在加上半年文化课,一年半技术和实践课的两年学校生涯也不算长,于是大量的青年出于改变自己命运的目的涌入职业技工学校,而他们的加入也大大缓解了海南的用工荒,让很多颇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罗杰还准备要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为自己的科研人员造血;一所综合性军校,为自己的军队输血。
大学方面的教师倒还不至于太过担心,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家灿若星海,知名的大学教授更是举不胜举,靠着罗杰中国第一科学家、中国第一医学家的名头再加上丰厚的薪金优越的研究条件,拉来一票优秀人才并非不可能。
而针对国内科学界的优秀教授相对匮乏的境况,初期罗杰准备考德国人的支援先顶一顶,此时德国国内那些学者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估计会有不少人愿意过来淘一下金,当29年经济危机之后,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时候罗杰烦恼的肯定不会是能够从欧美拉来什么优秀科学家,而是到底该如何安置数量巨大的技术移民。
相对于大学,作为一支初生的队伍,罗杰这边可没有哪个人敢去军校当教官——他们就没一个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有这个资格的。所以,到头来这个军校还是要靠着德国人帮忙,但全面照搬德国人的教导显然是非常愚蠢的,且不是人家会不会把压箱底的东西都交给你,就是人家真的跟你推心置腹交了老底,可有些东西罗杰他还看不上呢。
对于注定要成为新战术新思想和新武器试验场的军校,罗杰干脆让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实践成为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给学员们配备武器装备甚至是专门的试验部队,让学员们在学校里去将他们从德国人那里学到的一战经验和从罗杰那里听到新式思想进行一番比较,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属于自己的作战思想。
第一幕 乌云遮天,暴雨将至
时间进入1927年,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琼崖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项目一个个有条不紊的开展着,这个中国南端偏僻岛屿的面貌日新月异,而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行动也让所有国人眼前一亮,心里想着这乱世是不是终于要结束了,天下是不是要真正的大一统了。
可事实上,中华民族深重的苦难还远没有结束,随着国民革命军陆续占领南京,武汉等地,眼看着统一全国掌握政权在望,国民政=府内各种势力便纷纷跳了出来,各种丑态毕露,妄图在未来的权力分配之中占据大头。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原本还算团结的国民政=府内部矛盾终于愈演愈烈,到了爆发的边缘。
李宗仁到达上海时,他所目睹的是:“全市群众运动悉为星党所操纵。工会拥有武装纠察队千余人,终日游行示威,全市骚然,稍不如意,便聚众要挟,动辄数万人,情势汹汹,不可终日。”这种场景,令李宗仁大感震骇,而当时蒋=介=石也认为“上海情形已无法收拾”,终日深情沮丧。
而在湖北,自从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后,整个湖北便沸腾起来,大家都起来革命了。1926年7月底,湖北的农民协会会员,只有7。2万人,到1927年6月,国星最后分裂之前,湖北正式成立的“县农协”有22处,正在筹备的32处;“区农协”308个,乡农协3852个;会员总人数达284万余人;“农民自卫队”所拥有的快枪多达两千余支。有些地方的农民已开始暴动,捣毁了税务局和禁烟局,声势极为浩大。
武汉成了罢=工工人的天下,游行示威,集=会演讲,成为人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星党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常常派人混在集=会的人群中,故意向演讲者提问:“什么是星党?”“什么是革命?”然后演讲者就加以详细宣讲,于是星党的主张迅速深入人心。
一位苏联顾问记述:“最底层的群众不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就自行组织工=会,而且各厂工=会都是按行业组织的。无论你怎样打听工=会的数目和工=会会员的数目,都是毫无结果的,只能凭印象粗略估计参加工=会的大厂工人约为十六七万。”据这位苏联人的统计,至1926年12月下旬,武汉的罢=工达一百六十起,“就是说,几乎每月罢=工五十起,每天都有近两起。参加罢=工的总人数达二十万。大部分罢=工发生在半手工业式的小企业里。”另据陈=独=秀在星五大上提供的数字,至1927年4月,湖北有组织的工人为四十万。甚至连要求房东减租的房客,也组织起自己的“工=会”。
看着星党如此爆炸式的发展,底层人民爆发出来的强大力量,国民党内部的当权人物们慌了神,他们怕打下来的江山最终便宜了星党,将自己排挤出权力的中央,再加上双方阶级立场的对立,最终蒋=介=石首先下定了决心要进行“清=党”!
然而,此时的国民党内部由于和星党的长期合作已经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可以说没有任何人是单纯的一=党身份,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另外一方。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加上星党人在北伐中作战英勇,在军中也早已拥有相当的实力,一旦施行“清=党”很难保证到底最终会有多少人支持他们,这就使得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当权派异常苦恼。
可就在蒋=介=石等人苦恼之时,由于工=农=运动发展过快,星党的实力、人员又远远不足,这就使得原本的革命=运动之中不可避免的混进了大量别有用心的投机分子,让工=农=运动变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难以控制。
当时湖南农民=运动中流行着“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的口号,有点田产的都是“土豪”,穿长袍马褂者即为“劣绅”,都在斗、打、掠之列。既然“一切权力归农会”,那从杀猪、出谷、游乡发展到杀头,就是很自然的事。很快捕杀“土豪劣绅”的事就频频发生,还要把“土豪劣绅”的祖坟挖掉,目的是破坏风水、斩草除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也证实了这点。
这些行为直接妨害着正在进行的北伐,连李=维=汉都承认,“土豪劣绅”是农村重要的纳税人。农民的杀猪出谷、分田分地、逮捕残杀,就使得他们失去了纳税的能力,也失去了纳税的“权利”。这样,各级政=府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影响北伐军军心的不仅是后援问题。李宗仁北伐时任第七军军长,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工农=运动中的“过激的作风,早已引起军中官兵的疑虑。到民国十六年夏季,两湖军队愤懑的心情,已到无可压抑的境地。因当时中、下级军官多为中、小地主出身。其父母或亲戚在故乡都横遭工会、农会的凌辱,积愤已久,而各级党部竟视若无睹。纵使是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的父亲,也被绑游街示众”。
而在城市里,大量手持枪支、棍棒,头戴五=星蓝帽的“工人纠察队”,在一万多名颈缠红带的劳动童子团配合下,顶风冒雨,呼啸奔走于所有大街小巷,到处贴封条,今天扣货、没收,明天阻运、封厂;把“工贼”逐出厂门,把厂主、店主抓起来,插上牌子、戴上高帽游街示众。那些小店主、小商人,或者没有加入工=会的人、不愿归顺革命的人,一听见大街上传来“万岁”、“打倒”的口号声,以及由远而近的纷沓的脚步声,就吓得面无人色,急忙关门闭户,东躲西藏。
此时越发难以控制的工农=运动将农村的地主阶级和城市中的资产阶级以及军队中大量的中下级军官悉数推到了星党的对立面,从中立派甚至是左派转变成了右派,加入到了蒋=介=石等人的阵营之中,令其大喜过望,当即开始着手准备亮起屠刀,企图将这个自己通向独裁宝座的绊脚石一举清除掉。
……………………………………………………………………………………
1927年4月11日晚上,罗杰有些新神不宁,他在等待着,等待着一封回信。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当时发出那封警告信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即使对方相信了,并且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又能改变些什么呢?悬殊的实力差距并非及时的情报能够弥补。
“也许……我只是想死在自己人手里的冤魂少一些,求一个心理安慰罢了……”罗杰自嘲的笑了起来。
第二幕 宁汉来使
看到徐梦龙脸上洋溢着幸灾乐祸的表情走进来的时候,罗杰就知道事情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
徐梦龙手里拿着一本档案袋,慢慢悠悠的走到沙发边自顾自的做了下来,抓起茶几上的茶壶就给自己倒了一杯。
“我说老徐,赶紧别笑了,看你笑的那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恶心死人,快把情况给我说说。”罗杰一把将徐梦龙面前的茶水夺到手中,在老徐幽怨的眼神下义无反顾的灌进了自己的嘴里。
“在你这里连口茶水都不让喝,这种东家底下啊,难做哟……”徐梦龙开玩笑般的牢骚着,将手中的档案袋递到罗杰的面前,“也不知道东家你是图个什么,这种事情与咱们有什么好处?咱们一片好心人家连声谢谢都没有,直说‘不可能不可能’,看那神情感情老徐我是闲的没事过去挑拨离间的小人一个!要不是东家你指定要我亲自跑这一趟,我才不管这鸟事,有这闲工夫老徐我还不如把那个什么电影木乃伊再看上一遍。”
将档案袋中的报告粗略看了一遍,罗杰只能叹了口气,自语道:“既然已经尽了心,那剩下的也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接着,罗杰转头看向徐梦龙,问道:“老徐啊,你是不是对人家星党有偏见?干嘛老是挂着那幸灾乐祸的表情?”
一提这茬,徐梦龙立刻皱起了眉头,不悦道:“你说我能没意见么?我现在管的可是内务局!前些日子在咱们这里兴风作浪的可不都是他们?在农村拉地主出去游街砍头,然后聚众哄抢财物,在城市堵在工厂门口见到货物就抢,说什么要惩治工贼。那时候可是让我好一阵忙活,整天东奔西跑的全是这档子破事,你说这种人,我能不烦么?”
“后来不是查出来了么?都是一群从广州过来的地痞,想趁着乱捞上一笔,就连星党是干什么的都说不出来,和人家一点关系没有,说自己是星党根本就是在扯大旗。”
“是一点关系没有,可毕竟那是打着他们的旗号啊,他们就不能管管?怎么就能任由这种人胡来?”徐梦龙气呼呼的说道,“再说了,我祖上可是富户,良田千顷,深宅大院,虽然咱这里中落了,可好歹也算个是个土豪劣绅咧。”
“行了行了,别管你那一套了,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