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的荣耀-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力等。确定主要突击方向一般要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战役第一日突破敌人的战术防御和保障自己突击集团前出至防御之敌的侧翼和后方。一旦确定了主要突击方向,就应当将装备最好的、战斗力最强的兵团放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以形成对敌优势。实施火力突击是突破必不可少的阶段。突破一般以冲击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炮火准备作为开始。炮兵和航空兵在火力准备阶段的任务是,以火力压制、破坏敌人军队的指挥和协同,保障建立通向敌人战术地幅全纵深的缺口,以及阻止敌人预备队开进。突然实施火力突击是达到有
敌人的重要手段。在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有生力量遭到的最大损失,就是由于苏军的炮火和迫击炮的首次急袭射击造成的。尽量缩短火力准备与步兵、坦克开始突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达成突破的重要条件。
一旦在敌人的防御中撕开了一个突破口,快速集群就应该迅速进入突破口,扩大胜利。此时,炮兵主要是压制敌人炮兵和预备队,特别是敌人的防坦克配系对快速集群的进攻所造成的障碍;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和消灭敌人所剩的重要目标,彻底摧毁敌人的防御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快速集群的队形是这样的:步兵师先遣支队和侦察机关在前,随后是运动保障队,再往后是先遣大队,最后是主力。分两路开进,并分成两个梯队。这样就可以便于战斗过程中部队的指挥和机动,最好的发挥快速集群的威力,迅速完成对敌防御的战术地幅的突破。
防御一方在对付敌人的进攻时,往往会采用反突击的方法,即突入进攻军队的战斗队形的纵深,从而遏制对方的进攻。如何实施反突击成为大纵深战略的又一重要环节。
追击是为达到歼敌目的而向退却之敌实施的进攻,以插入退却之敌的后侧并实施合围,分割并歼灭或俘虏敌军集团。在战斗中,防御者实施退却的征候有:防御者撤出部分炮兵和后勤机关;实施佯动反冲击;积极进行侦察;炮兵进行短促的火力急袭;在进攻一方可能行动的道路上设置工程障碍物;在后方焚毁物资和工程设施等。在一般情况下,防御者力求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实施退却,如夜间、雨天、降雪和浓雾等。为了使其主力摆脱进攻者的追击,会派出后卫进行掩护,后卫往往由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编成,能进行有效的反冲击和迅速脱离追击部队。进攻者一旦发现敌人准备退却时,就应该立即转入追击,力求阻止敌军有组织的退却,在敌到达新的防御地区并与从纵深开来的预备队会合之前予以围歼。进行追击的队型是在战役防御纵深进攻的队形,快速集团在前方。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具有行动迅速的特点,因而是实施追击的主要力量。要追击顺利,指挥员的指挥是十分重要的,在定下进攻战役的决心时就应该考虑到追击时的措施,要确定:随着摧毁哪些集团和前出至哪些地区可预期敌人的退却;当军队转入追击时,敌人可能用哪些兵力进行抵抗;敌退却的可能方向和截断这些方向的路线;追击时主要力量的集中方向;兵团和部队实施追击的方向;先遣支队和空降兵的编成、任务。对于这些问题,指挥员在追击前就应该认识到,同时,在追击过程中,军团和兵团指挥所应派出由司令员领导的作战组,以便进行具体的领导。为了保证不间断的指挥,各级指挥所应采取逐次跃进的方法进行行动。在实施追击时,先遣支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先遣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团或加强营组成,而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则由一个坦克旅或机械化旅编成。先遣支队中加强有坦克、摩步、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兵、工兵分队。在追击过程中,航空兵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航空兵能够从空中掩护追击部队免遭敌军伏击(防止狗急跳墙。),另外,航空兵还可进行空中侦察,保证追击的目的性。
追击一般有三种方式:正面追击、平行追击和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正面追击一般是在敌军进行预有退却的条件下,或者己方军队的兵力特别是快速军队不足,兵力对比不利,无法通过坚决行动前出敌退却道路时实施的。目的是在整个退却正面牵制敌人基本兵力,限制其机动,迟滞其退却。平行追击就是沿与敌军退却平行的路线进行追击,它能破坏敌人行军队形,使其无法向中间地区前出,还使退却之敌一直处于侧翼遭突击的威胁之下。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就是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实施追击,目的是迟滞敌军基本兵力的退却,不让其脱身,并以集团军主力实施平行追击,前出退却集团侧翼,切断退却道路,最后合围和消灭敌人。”
说完这些,季明盯着眼睛看着众人:“诸位你们明白了么?”
第二百五十章 新人
“威廉将军的话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在季明再次问出这个问题之后,隆美尔再度的开口说话了。“将军的意思是通过采取大纵深突击的战略强行的将对方的防线撕开。然后再次攻击。但是我总觉得,这和我们一直所采用的闪击战战术差不多。我想,既然我们已经采用了闪击战术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要放弃一个我们熟悉的战术,转而采用一个我们并不是很熟悉,而俄国人熟悉的战术,威廉将军,这不是有些奇怪了么?”
“呵呵!”在听完了隆美尔所提出的质疑之后,季明忽然笑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忽然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艾尔温!”说道这里他看了一眼隆美尔:“我想闪电战和大纵深图片战术从根本上是不同的。我们的闪击战的战术思想来源于一战中渗透战术,在机械化条件下,要求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突击力量从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突破,然后迅速向敌人后方突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所有部队就开始合围,力求尽可能多的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大纵深作战最早的时候也和“闪击战”类似,但在我在研究的几场关于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战争中,我发现,和对方攻击的时候苏军根据自身装甲部队数量多、战役规模大等特点,按照欧洲地形特点进行了发扬。从战术表现上来讲就是,使用大量装甲部队。从多个突破口——闪击战通常仅有几个——同时向敌方深远纵深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突破部队并不与对方的部队纠缠,而是迅速占领对方重要地点如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从根本上破坏对方地工业、战争潜力——这里的作战对象不一定就是国家,也可以是规模庞大的战斗集群。其中以日俄诺门坎战役和芬兰的卡利累阿战役为代表。由于大纵深作战是以彻底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为目的,因此与“闪击战”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威胁力。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有能力实施大纵深作战的也只有我们和美国而已。因为这种战术要求数量庞大地装甲部队和兵员数量。只有像我们这种各种实力根基雄厚地大国才玩儿得转。”说道这里。季明忽然笑了起来。
但是这个笑声却让旁边地隆美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好一会儿。这位沙漠之狐才继续开口道:“将军,但是我认为闪电战和大纵深突击在理论上都是一样。因为他们都口,然后再采取突击的方式,唯一的是突击的纵深不同罢了!”
“不!”季明伸出一根手指重重的摇晃了几下,然后缓缓的开口道:“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地不同!闪电战一般把装甲部队用于突破敌人防御,并在突破之后向纵深发展,突破口由后续的步兵部队巩固。配置一般是快速装甲部队为第一梯队。步兵为第二梯队。装甲部队向对方的战术或战役纵深突破后就开始迂回包抄,试图对敌完成合围。正因为在闪击战理论下,装甲部队要完成突破防御、发展进攻和迂回包抄多个任务,也就决定了作战纵深最多只能达到战役纵深,当面对对方的大纵深防御的时候,装甲部队便很难完成这么多任务,往往就会受阻。纵深进攻情况下,用于突破对方防御阵地的是步、坦、炮、工以及空中力量的合成部队。快速集群则在突破口打开之后投入。用于发展进攻。开始的时候兵力配置一般是合成部队为第一梯队,以装甲部队为主地快速集群为第二梯队,有时还会配置第三梯队地快速集群。这种情况下。由于快速集群的兵力不必消耗在突破防御上,因而就有能力队更远的纵深实施突破。所以,大纵深进攻作战时,攻击纵深一般至少能达到对方地战役纵深,有时可能达到对方的深远纵深。快速集群突破后目的是完成战略战役合围,而具体的战役战术合围往往是合成部队以及部分快速集群来完成。这种进攻样式需要极大数量的兵力兵器准备,并对后勤有极高的要求,毕竟这么多部队要进攻几百公里,后勤保障的需要量不是开玩笑的。
很显然大纵深的规模要比闪电战大得多。因为大纵深要求在一线的部队要足够多,而用于补充和扩大战果的后续部队也要足够多,这样一来的打法
联这样的大国才能适用;而闪电战是要求在第一波次尽可能多的战斗力,用于第一波次攻击的一线部队要足够多,而后续的部队只要能补充先遣部队的损失即可,这样一来的部队不可能在第一次攻击以后扩大战果,所以闪电战的关键就是要使投入第一次攻击的部队获得最大战果,争取最大胜利,一旦失手,失败将是必然的。由于在突破时使用了大量的兵力,因此闪击战不太注重对敌方地区的占领。这就是为什么“闪击战”在苏联无法取得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原因,因为苏联太大,尽管德军不停的合围,但仍然无法完全消灭苏联的战争潜力。
进入战争的第三个阶段以后苏军的作战条例中认为双重包围是大规模成建制歼灭敌人的最佳方法。为了达成此目标的战役分为5步骤:突破敌军战术防御地幅;投入纵深突击部队扩大突破口、分割、合围敌军;建立包围圈的对内正面和;建立包围圈的对外正面;继续进行下阶段战役。一般来说为了集中完成这样大规模的合围作战所需的兵力,苏军通常是安排至少两个方面军共同来完成的。在这样的合围战役中各方面军都将自己的部队分为“突击集群”和“机动集群”两类。苏军通常将加强有合适的加强兵器和专门的任务部队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作为首次进攻的部队,这些部队将负责突破敌人战术防御地幅。机动集群将用于投入突破口对敌军构成合围,形成合围对外正面并进行下一阶段战役。战役第一梯队中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或者第二梯队的集团军将形成合围对内正面。”说完这些,季明微笑的看着对方:“现在你明白了么?”
听完了季明问出的问题,隆美尔微微的挠了挠头,然后缓慢的开口道:“我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
“明白就好!”季明微微的一笑,然后轻轻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现在,我们可以最终的分配任务了。”
听了季明说出的话,在场的所有人又是一愣。刚才这位年轻的家伙不是已经分配过任务了么?怎么现在又来一次?不过,这次季明没有给这些人时间思考,伴随着他轻轻的拍了拍手,在会议室右侧的大门忽然打开了。很多人知道,这里是通往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的休息室,在开会之前,司令官休息会见军官的地方。看到这个情景,很多人一下子想到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的情况,于是在场的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然后等着那个房子里面走出的人。
而没有让这些军官久等。经过了几秒钟的等待之后,伴随着皮靴敲击木质地板的踢踏声。两个军人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其中一个人穿着青灰色的空军军服,而大部分人都认识他。包括刚刚从北非过来的隆美尔。这个人就是空军元帅。阿尔伯特:有人就不认识了。这个人大约70多岁,十分的高大,虽然面容苍老。但是眼神却十分的犀利。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军装,衣服的样式和原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军装差不多,而脖子上带着一个硕大的白色十字勋章,和一枚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更夸张的是,这个人是在凯赛林的引导之下走到会场上的。而看到这个场景,在场的所有军官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各位,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来自芬兰的最高领袖,芬兰人的骄傲。俄国人的噩梦。伟大的曼纳海姆元帅!”这次,我们的主角笑吟吟的充当起了解说员。他用自己洪亮的声音的将曼纳海姆大声介绍给众人。过了几秒钟他接着说道:“曼纳海姆元帅这次前来,不但但是来看参加这次会议,而且还有一个十分贵重的礼物交给我们,那就是10万身经百战的芬兰士兵,这些芬兰朋友将会在这位无。指挥下战斗。如同我们在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一样帮助我们中央集团军群,将那些俄国人彻底的消灭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
“哗!”听到了季明这么一说,在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然后他们双腿并拢。冲着曼纳海姆重重的行了一个军礼……
第二百五十一章 诸神的黄昏
看到在场的那么多人向自己行礼。曼纳海姆有些手无足错,他并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受到这么荣耀的待遇。其实也不能怪他不知道。这主要是因为已经死掉的希特勒。在德军冬季战争面临最困难的时候,希特勒为了鼓舞自己的那些士兵而向士兵宣传他们的盟友——芬兰军队的在冬季作战中的英勇表现。自然芬兰人的指挥官曼纳海姆也被广大的德国官兵所熟知。
其实曼纳海姆并不喜欢德国人,准确的说是德国纳粹。虽然他答应了季明将自己的芬兰军队在必要的时候投入到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当中来,但是同时他也提出,这些部队只负责防御。不能参加对苏联的进攻,不过,后来由于希特勒的突然死亡和鲁道夫帅感到了一丝的希望,再加上赫斯父子连番的邀请和北方集团军群在冬季战役中的骄人战绩,这位元帅终于被说动了。于是,他答应过来看看,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刚出现在这里就受到了这么高规格的欢迎,这不能不让他感到受宠若惊。
看到曼纳海姆的表情。季明心里十分的高兴。因为他知道这位元帅的脾气,绝对是吃软不吃硬。自己给他这么大的面子,相信他一定十分的高兴。想到这里,季明的脸上就充满了笑意。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开口道:“好了,曼纳海姆元帅是和我们商谈如何面对苏联军队的事情地。我想有了我们芬兰朋友的帮忙。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说完他带头鼓起掌来。
随着季明开始鼓掌。下面的军官们也纷纷的鼓掌。很快。整个会议室被掌声所笼罩。看着现场热烈的气氛。博克和季明则相视一笑。因为这就是他们目前最想看到的情况。整个德军上下空前的团结,所有地军官都士气高涨,而这种那个情况地出现也就意味着部队地凝聚力大涨。胜利已经是可以预料中的事情了。
而此时曼纳海姆也很配合季明他们的行动。他来到众人的面前,伸手行了一个军礼,接着,他缓缓的开口说道:“作为帝国的盟友,鄙人绝对会帮助各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地!”曼纳海姆的话刚刚说完,在场又是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场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听出了曼纳海姆刚刚口中说的话。那就是他和他的分类那人一定会来参加战斗了。有了熟悉冬季作战的芬兰人帮着自己稳定后方的局势。他们还有什么好担忧地?
就在这个时候季明再度地开口了。“既然大家都在这里。那么我们就把战术给定一下。目前的局势大家已经知道了。我的战术基调相信大家也已经清楚了。这次我们地目标订的有些大。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只有摆脱通常的战术。将兵力兵器大规模集中于预定突破地段以在形成极高的战术密度,通过梯次配置部队以满足纵深突破的要求。为了突破防御阵地达成战术突破,我们原先的以装甲师为主的部队已经不能够承担如此的任务了。我认为应该组建新的混编部队。这支部队应该根据战术任务的不同用步兵、装甲兵、炮兵以及工程兵等兵种组成突击战斗群。突击战斗群的指挥员则会根据需要在集群的先头步兵师中建立该集群自己的“机动战斗群”,这样的“机动战斗群”通常包括数个步兵营、1个坦克团或加强工程兵和自行火炮,战斗群的指挥员常常由团或者师的主官直接担任,战斗群的任务是快速突破以攻占敌纵深重要的战术目标。比较典型的任务包括:突破战术防御地幅,控制桥梁、渡口、山隘这样的屏障通道。在战斗开始以后突击力量常常在进攻发起后的第1个昼夜完成对苏军主要战术防御地幅的突破。之后利用步兵师的先遣分队为战役第二梯队或者方面军突击战斗群打开前进通道。这样以来。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努力甚至可以在突击集群仍在于俄国人防守部队激战的时候就把机动集群送入了对方防御的纵深。而当诸兵种合成突击部队完成对敌人战术防御的突破后对战役结局及其关键的时刻就到来了,集团军和集团军群的纵深突破战斗群将投入突破口向敌军防御纵深的战役目标发动进攻。此时进攻部队是否足够机动灵活就成为了战役进攻
得的胜利的关键了。集团军的纵深突破战斗群,一的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再加上许多的独立的步兵营构成,有时候也可能是由混编的“装甲掷弹兵战斗群”构成的。所谓“装甲掷弹兵战斗群”就是1个装甲旅、一个骑兵旅(我们可以将马匹看成有机坦克)再加强1个摩托化师(少数情况下是党卫队掷弹兵师)。“装甲掷弹兵战斗群”一般在不适合装甲兵大兵团作战的地形和天气条件下使用。因为装甲旅的搜索部队实在太少。而骑兵的部队则不能够起到突破对方坚固防御阵地的作用。所以战斗的纵深突破战斗群由装甲师或装甲掷弹兵师构成,有时也可能是两者的搭配。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指挥员将纵深突破集群投入突破口向敌军的防御纵深发动进攻,以扰乱和打击敌人。集团军的纵深突破集群突破的范围在敌军纵深50…100公里左右,他们将完成战术合围并在其他兵种单位的配合下歼灭包围圈内的敌人。集团军的纵深突破集群突击纵深就要大得多,他们必须完成如下战役任务:歼灭敌军的战役预备队。破坏或扰乱敌军的通讯指挥及后勤供应系统。占领类似制高点、隘口、道路交汇点、桥梁等这类的具有重要战术意义的地点,突破敌军纵深的战役防御地域(后续防线),攻占桥头堡。切断敌军的撤退的路线并进而完成对敌人的合围,追击退却的敌军。实际上,俄国人的防御给了我们这一个机会。”说道这里,季明笑着指着地图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正如桌上地图上所显示的那样,苏军兵力分布的总体情况是,1个一线步兵师的防御正面为10~20公里。防线正面的步兵师都是呈一线配置,由于他们大部分的力量都投入到进攻当中去了。所以他们的一线的集团军手中仅有的2…4步兵师留作预备队。的防御正面过于宽大,步兵根本没有办法在防线的关键地段集中兵力;俄军的指挥官只能把手中的营一个个都放到第一线上去。唯一一个看起来属于例外情况的是卡卢加方向,那儿似乎集中了好几个师的兵力。但是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这个方向上的苏军要负责北面的一个突出部,因此实际的兵力密度仍然仅为平均每个步兵师10公里。在卡卢加方向上,又一支严重缺员的步兵师和同样虚弱的2骑兵师作为战术预备队。苏军在奥尔莎方向上的兵力密度看起来要更高些,第378兵师和第125兵师师横跨“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公路”布防,除此以外在奥尔莎。~师作为预备队。就这样,如果当我们的军队发动进攻时,他们发现俄国人的防御简直不值一提,防守奥尔沙接近地的苏军部队仅仅可以得到1个坦克营的支援,即使是这支当时严重缺乏坦克的坦克部队,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援也必须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与协调。当然,在博布鲁伊斯克的接近地上有一支苏军的精锐部队近卫坦克第9旅,它们是俄国第军的战术预备队。不过这支部队不仅人员缺编严重,而且还非常缺乏坦克等技术兵器。我想,如果我们发动进攻的时候,俄国人绝对会在如何使用这支预备队问题上表现出的犹豫不决。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更加恶化了该部队的实际表现。所以,如果战役按照预期的时候打响的话,在苏我军重点攻击的奥尔沙——图拉攻击方向上的实际情况是:平均1个我军的军级单位面对的俄国人的兵力不超过1个团(2个营)军南、北两个预定突击方向之间的苏军军也要面对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的威胁。在博布鲁伊斯克方向,俄国人的2素质低劣的师要面对我军的步兵师和1个拥有超过500辆坦克。所有这些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兵力上“1个德军师:1个俄国比例。所以这战我们赢定了。”
“那么阁下的这个计划的最终的名字叫做!”在听完了季明的最后讲解。隆美尔插话了。因为作为一个完整的计划,没有任何的名字是很不好的。“叫‘诸神的黄昏’!”季明头也没抬的回答道。
第二百五十二章 前线
“‘诸神的黄昏’!?”听了季明叫出了这个名字之后,在场的所有将军都爆发出一声惊叹的声音。他们当然知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这个是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所做的歌剧是《尼伯龙根的指环》Ringsbelungen)的第四部歌剧,亦是最后一部歌剧。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也知道这个故事也是是北欧神话的預言中注定要降临的末日劫难,也是日尔曼民族的神话与其他民族神话最富悲剧特色的区别。不同其他神话传说用大篇幅叙述神对世界的创造,北欧神话用最浓重的笔墨描绘了包括诸神在内都必须面对的宇宙毁灭。诸神的黄昏是众神和一切生灵的末日,这个世界末日,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结局。只有全能的智者奥丁(Odin)和他能占卜未来的(Frigg)知晓这个末日的巨人密密尔(Mimir)得以洞悉,而到了最后所有的神连同黄金大陆一起毁灭。伴随着这个世界的毁灭。新的世界又诞生了。而这些将军通过季明的这个名字中,得到了一个这样的启示。这个年轻的指挥官准备拼命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的主角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并不是摆出一副准备拼命的样子。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他依稀地记得在日本人田中方树写的《银河英雄传说》中。莱因哈特的一个作战计划。当莱因哈特提出这个作战计划名称的时候,当时的场上也是一片兴奋的神色。所以季明理所当然的决定选用这么拉风的名字。
在选完了这个拉风地名字之后,我们地主角最终开始了最后计划地制定,他最后交代了一下部队的编成,然后再次将各个部队的进攻点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最后他将参与攻击的机动装甲部队分成了两个大的战斗群,其中的一个战斗群位于北面,他们负责攻击苏军从北方包抄地加里宁方面军,并且在德军展开大纵深突击的第二阶段负责直撕开突破口从加里宁方向的苏军防线。并且开始进攻莫斯科。当然。季明将这个这个战斗群的指挥权交给了大名鼎鼎的隆美尔。他希望隆美尔能够指挥这支部队取得优异的战绩。
而另外一个方向。也就是中央方向上,这里的突击则由德军的另一支主力部队来完成,这支部队地主攻方向放在中部。这支部队地第一个目标是围歼的热科夫和维亚兹玛地区的西方方面军部队。然后在同已经打开缺口地德军部队之后撕开苏军的防线,通过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冲到莫斯科。相对于隆美尔的北方集群,这支部队的作战危险性要大的多。首先他面对的部队是苏联战斗力最强的西方方面军,这支强大的方面军在除了坦克和飞机有劣势之外,其他的都占据优势。特别是他们的火炮数量是当面德军的两倍。士兵的人数也是德军的1。5倍。可以说。这里的德军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此外,苏联人在这里建立了牢固的防线,这条防线是在1941年冬季修建的。到了1942初期的时候这条防线还在修筑,并且已经大致的完工,整个防线的纵深至少4…8里(在一战开始的时候,苏军的防线纵深通常只有2…3里)防御的支撑点配备有大量的人造防御设施和天然障碍物(例如茂密的森林、沼泽。湿地、河流、淤泥、大岩石块、溪谷、陡坡、铁路堤坝和通道等等)反坦克地雷被埋设在坦克的必经之路上,期间还点缀着一些人员杀伤地雷。此外还有长度难以基数的大量的反坦克壕沟,它们一般都是有苏联动员的老百姓参与建造的。这些反坦克壕沟都长达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并且壕沟的数来那个一般都由数排之多。壕沟的深度为3…4米。宽度4…在挖掘多排壕沟的时候。苏联人还会挖掘很多纵向的交通壕,将多排反坦克壕沟分割成网状。在在反坦克壕沟的后面则是苏军的驻垒地域。一般的驻垒地域都由一个营的兵力负责,这些部队防守2…3里的坚固驻垒低端。一处典型的驻垒地域防御支撑点内至少配备4845毫米。:坦克火炮。9…1214。5毫米。:。|辆掘壕
亲性坦克或者自行火炮。每个驻垒地域的步兵部队配备炸药和地雷的工兵排。在这些支撑点的外围,还设有若干的小支撑点,这些支撑点是用来驻防连级单位的士兵的,每隔连级单位的支撑点内都配备有3…445米反坦克火炮。24反坦克步枪,一个工兵班。一个冲锋枪班。外加配备有若但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的坦克歼击小组。所以苏联人相信,凭借着他们如此坚固的防御阵地,他们一定能够坚持住。而德国人也认为,如果正面进攻莫斯科的话,那么这道坚固的防线则是德国人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对德军不利的就是指挥西南方面军的指挥官。大将康斯坦丁朱可夫。这个拥有者异常强大精神的人是德军的克星。上次,几乎就是他的指挥把德军从莫斯科赶了出来。而季明之前何其在列宁格勒交过手。虽然最后季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实际上,德军完全是依靠实力上的不对等才最终取胜。但是就算是这样,德军的损失大大的超出了原先的计划。而时间也是大大的往后推迟了大约2月。所以对此如果在兵力和装备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季明本人并没有信心将朱可夫击败。不过,也正是由于这样,季明才决定亲自披挂上阵,虽然他知道作为一个高级指挥官指挥一线的战斗并不好。但是现在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毕竟在德国没有多少人能够是朱可夫的对手,特别是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当然,除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