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意志的荣耀-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现在的情况确和当时大相径庭。由于意大利墨索里尼宣布和德国结盟,所以使的奥地利这个意大利原来的被保护国一下子失去了靠山。再加上德国国力的增强和奥地利由于36年金融危机等等其他的原因。大部分的奥地利人忽然都认为现在是回归德国的时候了。而在帝国保安总局和军事谍报局特工的唆使下,很多奥地利人开始走上街头希望德奥合并。所以现在奥地利的现任总理库特。冯。许士尼格已经变得孤立无援。而这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一个知识分子,又是个不慕虚荣、没有野心的正人君子决定亲自前往德国和希特勒商谈。以遏制对方的野心。

于是在1938年223日在吉多。施密特陪同下,许士尼格登上了开往萨尔茨堡的夜车。次日上午,他们便来到了德国边境。而此时德国的欢迎队伍已经站在了德国海关的一侧等候,其中包括德国驻奥地利全权大使冯。巴本,德国外交部长冯。里宾特若甫还有我们的主角威廉。鲁道夫。赫斯。等到对方来到这里的时候,季明他们抬起了自己的右手,他们用希特勒式敬礼对这个奥地利总理表示欢迎。接着德国海关官员也都非常潇洒地抬臂敬礼;看到这个情况两个奥地利的客人也以此礼回敬,虽然此举在奥地利是犯法的。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也没有办法。而这也是让他们震惊的前兆。

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车队抵贝希特斯加登得郊区,而季明他们并没有直接上山,而是突然折向左边,很快车队来到上萨尔茨堡得山脚下。而那里则等候着半履带装甲车,这是季明刚刚从驻守巴伐利亚得第二德意志旗卫队调动过来的。接着那些半履带装甲车缓缓得开动起来。沿着又陡又冷的山路,将他们拉往贝格霍夫。沿途他们从一座座排列齐整、房顶被残雪厦盖的农舍和一座破旧的教堂前走过。接着便是武装党卫队的营地——有些还正在兴建。正当所有人都被眼前得场景吸引的时候。履带车突然猛地拐弯,在贝格霍夫的大台底下停住了。

而此时希特勒则站在别墅得大门口。等到对方下来之后。他猛地伸出一只手,朝他们走过去,现在得希特勒俨然是个和蔼可亲的主人。而跟在希特勒后面的则是,代理国防部长凯特尔、陆军部长布劳希契和总参谋长贝克。在一阵寒喧之后。希特勒便将身后的三位将军介绍给了奥地利总理,然后他便领着众人快步上了二楼,二楼是他的书房。在希特勒忽然突然脸色

和蔼的举止立时消失,仿佛是川剧变脸一样。他粗I利为所欲为,就是不执行睦邻政策。因为德国退出国联后,奥地利仍津津有味地呆在国联,这并不符合他们之间签订的条约?“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许士尼格先生,我已下决心将这一切结束。我们德意志帝国是强国之一。所以,如果它要解决边界问题,我想谁也不敢吭一声。”希特勒蛮横的摆着手对可怜的奥地利总理说到。仿佛他是世界的老大一样。

听了希特勒的话,许士尼格感到有点不对劲。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反驳道:“元首阁下,奥地利的全部历史曾是德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是主要的一部分。所以在这方面,奥地利的贡献是相当大的。而奥地利和德国已经分裂很久了。为了不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我建议还是不要合并比较好!”

“你这是在胡说八道。”还没等许士尼格说完,希特勒便蛮横的打断了对方的话。“什么不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我看是你不想放弃你自己的权力吧?现在几乎全部的奥地利人民都希望两个强大的国家合并。为独就是你们这些政客不同意。我再次告诉你,事情再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负担着一项历史使命,而我也必将完成这项使命,因为上帝注定我要这样做。我完全相信这项使命。它是我的生命……你好好看看今天之德国吧,许士尼格先生,你会发现德国只有一个意志。因为,我是靠德国人民的爱前进的。在德国,无论何时,我都可不带卫兵,自由自在地行动。这是因为,德国人民爱我、信任我。而你们!”说到这里希特勒指了指坐在椅子上的许士尼格。“如果你这么做的话,你就等着天天挨黑枪吧!”说到这里希特勒的言语中充满着威胁和不屑。

“可是元首阁下,我想你应该明白,我们奥地利并不孤立于世,而贵国入侵奥地利也许就意味着和世界开战!所以为了德国和奥地利两国的和平。我希望我们还是平心静气的共同解决问题。毕竟战争对谁来说都不好!”:。是他总希望这个能够阻止眼前的这个疯子,哪怕只是暂时的。

“哈哈!战争?”听了对方的话,希特勒并没有松口。反而他^哈哈大笑起来:“告诉你,谁也不会为奥地利动一个指头——意大利不会,英国不会,法国也不会,美国,更加不会!除非你指望那个小小的瑞士!”说到这里希特勒打了一个响指。站在他后面的季明立刻递给对方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这是英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大使给我他们国家的许诺。考虑一下吧,许士尼格先生”希特勒大声的说到:“好好考虑一下,我只能等待至今天下午。假若我这样说了,你就得这样听,我是说一不二的。我不相信吓,本人的历史证明了这点。”说到这里他便拉开门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看了季明递给他的报告。许士尼格的脸色变得异常的苍白。然后他茫然的抬起头来,问递给他报告的季明:“威廉先生,请您告诉我,你们的元首究竟想怎么样?”

“我可以给你答案!”外交部长里里宾特若甫开口说到。接着他递给对方一份用打字机打好的长达两页纸的协议草案——而这实际上是一份最后通牒:“释放所有被监禁的国社党人,包括谋杀陶尔斐斯的杀手在内,而且必须在三天内获释,所有被解职的文武官员也在三天内官复原职,德国就将重新全力支持奥地利的主权。此外,温和的泛德派阿图尔。赛斯—英夸待(奥地利的国社党头头)应出任内政部长,全权地、无限制地控制奥地利的警察部队;另一个“温和的”奥地利纳粹国社应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现任的宣传头目应被解职,作为“顺利地执行报界停火”的一部分。”

这在许士尼格看来,这些让步等于是结束奥地利的独立。他压住怒火,像一位公平而冷静的律师,“这太过分了!这太过分了!我拒绝!”

不过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凯特尔终于说话了:“先生,我建议您最好还是签吧!因为如果你不签署的话,战争将会降临在奥地利的头上,帝国的军队已经准备好了。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几百万陆军将会如同潮水一般进入奥地利,到那个时候我估计您想签也晚了!”

十五分钟后,被逼得差点上吊的许士尼格终于颤颤巍巍的在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唯独季明微笑的摇头。因为他知道另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第十二章 奥托计划(上)

在签署完这个协议之后,许士尼格就离开了贝希特斯加登,因为要使这个使协议生效,必须获得奥地利议会、内阁和米克拉斯总统的批准,为此许士尼格必须得花上不少时间。希特勒只给他三天时间,即2日到期。于是他立即与米克拉斯磋商,这位总统经过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考虑之后终于同意特赦在押的国社党党员,不过他却强烈反对委任赛斯—英夸特为内政部长。“我可让他任其它职务,但是,决不能将警察和军队交给他。”这位年长的总统大声得说到。

看到总统并不完全答应,这让许士尼格感到绝望。因为他在贝希特斯加登所见到的事情表明,德国对于奥地利是志在必得。他可以确信,若拒绝接受希特勒要求中的任何一点,希特勒就会入侵奥地利。此外,从那些将领眼中许士尼格更加确定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召开一个小型的紧急会议,而这个在总统府办公室内举行的会议,除两名主角外,还有维也纳市长,国家银行总裁和一位前总理。在将时局重温一遍后,许士尼格提出了三条解决办法:重新挑选一位总理,这便可不承担在贝格霍夫许下的义务;在新总理领导下执行协议;或者在许士尼格领导下执行协议。

会议的一开始就逐渐变成两方十分激烈的争论,毕竟这是关乎到所有奥地利人民的事情,整个室内充满了绝望的气氛,此后的争论不仅激烈,且逐渐变得牛头不对马嘴。连最不可行的建议,包括将希特勒的故乡布劳瑙割让给德国也提了出来。但是很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是这个会议的议题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奥地利情报部门和边境哨所都不断的发出警报,大批的德国机械化部队正在那里进行军事演习,也就是说德国的军队随时可以攻击奥地利。当距离最后通牒到期前24小时的时候,奥地利的总统米克拉斯和大部分的内阁成员终于在德国强大的压力面前屈服,他们勉强同意了总理的第三个建议:让许士尼格留任,接受贝希特斯加登条约。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便很快便传遍了奥地利之非官方议会——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全国随即便出现了不安的情绪。几派人之间立刻出现了唇枪舌剑,一部分成员说,许士尼格应将希特勒在贝格霍夫玩弄的野蛮战术公诸于世;另一部分人则称赞总理之小心谨慎。这份协议的公布则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维也纳产生了相当大的骚动。全城像洪水到来前蚁穴一样开始崩溃,大批的非德意志族人开始向外移民。

帝国保安总局驻奥地利的情报机构也给他们的老大发去了电报,称:“奥地利总理正遭受来自犹太人和天主教徒双方的强大的压力。犹太人主要通过证券交易所发动进攻,给货币施加压力。自政府公布和帝国的条约以来,已经出现了资本的大量外流,使奥地利在瑞士和伦敦以及其它国家的股票锐跌。大量奥地利货币非法偷越出境,证券交易所自昨晚起就未开市……”

接到自己手下的电报,季明无奈的摇了摇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希特勒的计划都是成功的。于是他急忙把这份报告整理了一下,然后来到希特勒的办公室内。“元首阁下,告诉您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一边说,季明一边从自己的文件夹中掏出了那份报告,“奥地利人已经被吓破了胆,我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

听了季明的介绍之后,希特勒接过了对方递过来的报告,然后看了看,接着他微笑的摇了摇头:“威廉,事情还没有完全的成功,不过我认为是应该给他们加一把火了。告诉你的人,随时准备发动!”说到这里他站了起来:“马上和我回柏林,我想是我应该对此事公开表态的时候了!”

228,希特勒在国会发表了大多数人们期望已久的讲话,同时该讲话也在奥地利全国转播。在宣称他与许士尼格已为“欧洲的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的一番开场白之后,希特勒忽然矛头一转,他严历的指责奥地利虐待其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他慷慨激昂的大声说到:“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世界强国,是绝不能容忍自己的同胞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不只是因为他们同情整个日耳曼民族及其意识形态并保持与他们的团结,更是一个大国所必须做出的风范!

接着,他还滔滔不绝地大发议论,顺带援引事实和数字,使议会的临时地点皇冠剧院内的大多数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在铿锵有声的讲演过程中,他的声调高到了极度兴奋的程度:“德意志帝国不仅仅是德国,而是代表着整个神圣罗马帝国,整个泛德意志民族。这是上帝赋予我的使命。我必然用毕生的经历去完成!”

在维也纳,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比斯克。格底在街头游荡,看看群众对此有何反应。不过所见到的场景让他大失所望,大多数人对这个广播并不十分感兴趣。在他们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填铇自己的肚子:“这是个死人的城市。”格底大声的感慨道。而在最繁华的闹市区,他只看见几十个人聚集在那里认真地听广播。不过当地的国社党分子,对希特勒之公开露面表示高兴。希特勒演讲结束后不久,他们便齐声反复高喊:“德意志万岁!欢呼胜利!希特勒万岁!嗨尔!希特勒!”奥地利这个巨大的堤坝终于被希特勒的演讲给捅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一瞬间黑色的血液便从这口子里开始流进维也纳的大街小巷。

两天后,奥地利的总理许士尼格对希特勒的演讲作了回答。这个回答是在奥地利联邦议会的开幕词中做出的。这个演讲也将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作了现场直播。议会的舞台是按奥地利国旗的色彩——红—白—红展开的,不过他们的装饰品却比较奇怪,竟然是用许多萝卜装饰起来的。而在讲台的附近则放着一尊已故总统陶尔斐斯的半身像。许士尼格虽然抬头挺胸走向讲台,不过他的压抑的神情却让所有人都感到事情有点不妙。由于事先早有话传了出去,说他的演讲将充满火药味,所以,他一出现人们便高喊“许士尼格!许士尼格!”“会议唯一的议程是”,许士尼格用疲倦的语调慢慢的说到,“奥地利。”这话才出口,许士尼格又博得满堂喝彩。这使的这位奥地利总理深受感动,于是谈到了从女皇玛丽。特蕾沙至陶尔斐斯等为奥地利的独立而战斗的人们。他的演讲是如此动情以至于让人催人泪下。当他终于提到贝希特斯加登协议时,他的语调刚毅了。“我们做出了让步,且又到了尽头,到了我们必须停下来说,只能如此,不能再过份了的地步。”接着,他忽然大声的宣布,“我们奥地利的口号既不是民族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爱国主义!民族要自由,为此,奥地利人将不能不战斗到底。”最后他以此战斗口号结束了演讲:“红白红!至死不屈!奥地利!”

他的演讲刚刚结束,奥地利的内阁全体成员就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他们拼命朝自己的总理鼓掌。他们的欢呼声连外边的人都听到了。忽然有人带头唱起了《上帝保佑》一歌。很快独唱变成了合唱,最终变成了怒吼。他们还高唱许士尼格家乡获洛尔的起义之歌《安德里阿斯。霍弗》。街道上的热情延伸至全国,产生了某种希望。

与此同时,在奥地利的全境,当地的国社党分子在帝国保安总局特工和奥地利国社党总部的指示下,开始示威游行。动乱的中心是格拉茨,在那里在许士尼格演讲过程中,市政厅楼顶竟然升起了反相万字旗。他们藐视政府关于不准举行政治集会的禁令,宣布了周末举行有全国6。5万名党员参加的集会。不过针对对方的挑衅,许士尼格立刻做出反应,他果断的向格拉茨派出了军队、轰炸机和装甲车。看到这个情况,那些纳粹分子只好龟缩一旁,并且取消了集会,但这也安慰不了许士尼格什么。这次骚乱本应由赛斯。英夸特的警察部队而不应由陆军去平息的,不过此时这个家伙如同失踪一样。

就在那个时候季明来到了德国总理府的办公室。当穿着黑色制服的总理卫队士兵推开了总理府办公室的大门的时候,希特勒已经站在了门口。他的身后跟着戈林、凯特尔等几个德国军队高官。

“元首阁下!”看到希特勒站在那里,季明急忙走了过去,他朝对方行了一个举手礼之后说到,“事情已经如同阁下预料的一样,许士尼格开始行动了!”

“嗯!”听了对方的话,希特勒微微的点了点头,然后说到,“准备发动‘奥托’计划!”

“是!”听到希特勒这么说,所有大声的叫了起来,叫声响彻了整个总理府。

第十三章 奥托计划(下)

31日。希特勒派其主要经济顾问威廉。凯普勒前往奥地利。他是带着新的要求——包括在贝希特斯加登没有列出的东西,这个家伙以希特勒私人代表的身份会见了许士尼格。然而,他的主要兴趣在于经济方面,而他又将德奥合并看作是两国财政上之必须。

不过许士尼格对凯普勒的诸如立即任命一纳粹分子为经济部长、取消对《人民观察家报》的禁令、将国社党合法化等要求,做出了强硬的反应。在他看来,这和宣布德国吞并奥地利没有什么两样。

整个奥地利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在维也纳,奥地利的武装党卫队分子和纳粹同情分子在一部分人的唆使之下,今天嚎叫“欢呼胜利!欢呼胜利!”,而明晚高喊“希特勒万岁!”的越过多瑙运河,他们闯进政府办公的里奥波德斯达特区。他们的对手们则高喊“许士尼格万岁!”“红白红,至死不屈!”予以对抗。他们经常在狭窄的地方发生冲突,直到警察挥舞警棍前来,冲突才算告终。不过一般说来,挨打的总是爱国者,因为警察更多地忠于内务部长赛斯。英夸特,而不是总理许士尼格。

此外国际的情况也不乐观,根据可靠的情报,德国陆军在边境上集结了大约二十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三个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师。此外还有武装党卫队的三个机械化旗队和一个山地旗队一共三十多万人。而法国和英国则对这件事情表现冷淡。虽然两个国家都发出了抗议,但是他们之间确没有明确的行动。这个时候作为英国首相的张伯伦出现了。他试图说服希特勒,但是却被对方严词拒绝了。于是他最后保持了沉默。在绝望中,许士尼格于月4向墨索里尼提出呼吁。他警告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告诉对方,为了挽救时局,他可能举行全民公决,从而决定奥地利是否和德国合并。不过墨索里尼并没有把对方的话放在心上。这从他漫不经心的一封信中就可以看出来。由于戈林曾保证不使用武力,所以墨索里尼也声称他相信戈林的保证,相反的他敦促许士尼格不要举行公民投票。因为他认为这会激怒希特勒。对一位在国外遭受入侵威胁,在国内因太宽容而受工人攻击、因限制太死而受纳粹攻击的总理许士尼格来说,这封信是件令人泄气的事。他决定置墨索里尼的劝告于不顾。

1938年35日|布鲁克城举行。那一天他身穿奥地利的传统服装(褐上衣、绿背心、头戴小毡帽)出现在那里。他信步走上市内广场讲台,深情地宣布,全国公民将在三天后前往投票站去回答一个问题:“你们是否赞成建立一个日耳曼人的,自由、独立、友善、信奉基督、团结的奥地利?”作为演讲家而不是学者发表演说的他,这仅仅是第二次,“蒂罗尔和奥地利同胞们,对蒂罗尔说‘赞成’,对奥地利说‘赞成’吧!”他深情的对在场所有的人这样说到。最后他用蒂罗尔方言以安德利亚斯。霍弗号召志愿军攻打拿破仑的名言结束讲话:“战士们,战斗的时刻到了!”在他的鼓舞下两万名奥地利的听众同声高呼:“坚决抵抗。”而在收音机前收听广播的人们,大多数也义愤填膺。然而,有一个人在听了这番话之后却目瞪口呆。“许士尼格完蛋了”,斯达汉堡亲王,这位奥地利前副总理对妻子说,“我希望奥地利不会完蛋。但是阿道夫。希特勒却永远不会允许此事发生。”

正如斯达汉堡亲王所惧怕的,许士尼格的强硬迫使希特勒提前采取了强硬手段。因为对方倡导的为自由和团结的奥地利而进行投票如果成功就味着——结局可能是这样——合并的推迟,如果不是终结的话。由于与奥地利合并是向东扩展的必要前提,公民投票便可能使希特勒之整个生存空间计划遭到破坏。所以他无论如何是不能容忍这种挑战。月9上午,希特勒签署了“奥托计划”的命令书。

310,大部分驻守奥地利附近演习的德国军队忽然接到帝国总参谋部发过来的紧急电报。“所有军队立刻停止演习和训练,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官兵取消所有休假回到自己的岗位,各个师的师长前往慕尼黑报道。”

接到这个消息,所有的德国官兵都知道,决定奥地利命运的时候到来了。虽然他们不愿意这么做,但是这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了。在慕尼黑,总参谋长贝克将军宣读了希特勒的命令。并且宣布。“为

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帝国的军队必须进入奥地利I的行动必须给人这种印象,即我们无意发动战争,反对我们的奥地利兄弟!”在宣读完这封措辞奇怪的命令之后,贝克宣布了总参谋部的计划。“整个部队将分两个部分,所有部队都从巴伐利亚出发,一直部队渡过莱茵河到达林兹。而另外的一支部队则向蒂罗尔进军。所有部队都得听从陆军上将冯。博克的指挥。而进入奥地利的时间则定在12日的上午8。

这命令一下,所有的指挥官立刻大吃一惊。虽然他们知道进入奥地利的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命令的下达竟然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让他们根本没有人任何的准备。比如第一批进入奥地利的四个师当中。竟然没有一个师有完整的奥地利地图。此外装甲部队的后勤保障部队也并没有配备齐全。其中第二装甲师的修理和辎重部队竟然在柏林。而加油车也停在雷根斯堡。大部分的战车的油料只能供部队行军五十到一百公里之用。不过合他们相比,季明手中的武装党卫队就显得比较有准备了。大部分的部队都配备了奥地利的军用地图。所有的部队还配备了当地专业的向导。所有的司机都经过了培训,季明给他们的要求是尽量遵守那里的交通规则。此外,所有的战车和汽车都经过了精心的装饰。比如车顶上展开了红色和黑色的纳粹反相万字旗。车的边上则写着“德意志万岁!”和“日尔曼尼亚万岁!”等标语。如同国庆日的花车游行一样。让所有不知情的人都感到十分的惊讶。

虽然希特勒规定了把进入维也纳的荣誉交给了博克将军所率领的国防军,而武装党卫队只是给予配合。但是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季明并不十分的失落。毕竟人家国防军才是正统。所以能让着对方也就让着点了。不过为了平息自己部下的怒气。他还是亲自跑到武装党卫队的驻地帕绍。检阅了准备参加这次进军的官兵。

看到那些年轻官兵脸上的失望之情。季明微微的摇了摇头。于是为了激励自己部下的士气他开始做了一番即兴演讲。不过和希特勒比,他的语言调动能力的水平实在是一般,而且加上没有稿子,所以有的话在他的口里显得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不过还好,他最后的话可是极大的调动了所有人的兴趣,他大声的宣布:“所有部队的行军路线在进入奥地利之后都可以自行制定。而不管是哪支部队,只要率先进入维也纳。谁就可以获得晋升一级的待遇。”季明的这番话极大的激励了在场的所有人。升官的诱惑是谁都挡不住的。就在季明准备亲自指挥这场前所未有的胜利进军的时候。第十六军军长古德里安突然跑到他这里来。

“威廉,我的朋友!”看到季明的到来,这个装甲之王急急忙忙站了起来,给了对方一个拥抱。后者十分奇怪的问对方道:“阁下,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哎!”听了对方的话,古德里安摇了摇头,然后说到:“我是来找你救命的!”顿了顿他接着说到:“你也知道这次进军的事情吧。我的第二师是作为先头部队进入的。可是你知道。我的部队没有维修部队,没有汽油甚至没有专门的地图,我们指挥官甚至手上只拿着《贝的克旅行指南》(奥地利的旅游指南)。听说你准备的比较充足。所以我想问你借点东西。”说到这里古德里安露出一副祈求的眼神。

“地图和向导我可以借给阁下您,但是维修部队我这里也没有多少。主要是您的装备和我们的不同。不过我还是可以借给您一些坦克和卡车维修员。至于油料,这个我们的准备也不多。所以对于此我无能为力!”说到这里季明摊开了双手无奈的说到。

“那怎么办?”听了对方的话,古德里安显得有些着急,毕竟军令如山,而且自己的部队是先头部队,所以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他可就倒霉了。

“有办法!”季明微微一笑,然后拿出地图,接着他指了指地图上的一个点对古德里安说到:“帕绍的附近有一个陆军燃料仓库,里面存放了大约三十万加仑的汽油。阁下只要能搞定那里就可以了。”

“我知道!”听了季明的话,古德里安点了点头。不过他接着说到:“但是它却是指定给防守齐格菲防线的部队使用的。我今天派人和对方联系了。那个负责的主管却说除非下了动员令,否则绝对不许动用。”

“这个你不会使用一点手段么?现在是非常时期啊!”季明一边说一边笑着看着对方。

第十四章 胜利大进军

听了季明的话之后,古德里安急急忙忙的离开了。虽然季明并不知道事情最后是怎么解决的。但是他知道按照古德里安的脾气,那个可怜的军需仓库主管一定会被修理的很惨。而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许诺的东西调拨给对方。此外就是他开始规定自己部队的进军的大致线路。因为如果不规定好的话,自己的部队在奥地利的马路上乱窜对于自己来说可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况。

与此同时奥地利那里却一切正常,311日清晨530,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的床头电话忽然毫无征兆的响了起来。电话是维也纳警察局的局长打来的。他急匆匆的报告自己的总理,刚刚得到萨尔茨堡的海关的情报,德国一侧的边境已被关闭,所有通往奥地利的铁路交通已经全部停顿。预感到事情不妙的他急忙赶至巴尔豪斯广场之总理府,他在那里得悉一个非常坏的消息个军团。而且他们的目地的就是奥地利。与此同时德国报纸的电讯稿的消息也同样令人吃惊:例如,它们宣称,奥地利政府已经被共产党控制了,镰刀锤子的红旗已在维也纳上空高高的飘扬,暴徒们在高呼“莫斯科万岁!”“许士尼格万岁!”

到了上午10时。奥地利地内政部长赛斯。英夸特瑙带着希特勒和戈林的书面指示来到巴尔豪斯广场。他大声的向这位总理汇报了柏林的要求:许士尼格必须辞职,公民投票必须推迟两个星期,以待类似萨尔公民投票的“合法投票”得以建立。如戈林在中午前后得不到电话答复,那他就认为赛斯。英夸特被人监禁或者暗杀从而无法联系。而他,赫尔曼。戈林将以德意志帝国第二领袖的名义采取“相应的行动”。不过,此时已是11时30分,于是为了防止时间了电话。后者则以以元首的名义将限期延至下午2。

利用这段争取过来地时间,许士尼格权衡了一下反抗的可能性。首先。他给维也纳的警察局长打了个电话,希望对方能够告诉自己究竟有没有可能控制维也纳乃至整个奥地利的局势。而对方告诉他,维也纳依旧平静。而且已在内城构筑了一条得“尽可能远”的警戒线。但是,由于许多纳粹或者同情纳粹的警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