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鹿鼎记-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耿二藩及台变郑氏反较次要。他见韦小宝无恙归来,已是喜
欢得紧,得悉有罗刹国使臣到来修好,更是大悦,忙细问详
情。
韦小宝从头至尾的说了,说到如何教唆苏菲亚怂恿火枪
营作乱、如何教她立两个小沙皇而自为摄政王时,康熙哈哈
大笑,说道:“他妈的,你学了我大清的乖,却去教会了罗刹

女鬼。”
次日康熙上朝,传见罗刹使臣。朝中懂得罗刹话的,只
有韦小宝一人。其实罗刹话十分难学,他在短短几个月中,所
学会的殊属有限,罗刹使臣的一番颂词,十句中倒有九句半
不明白,他欺众人不懂,当即编造一番,竟将当日陆高轩所
作的碑文背了出来,甚么“千载之下,爱有大清”,甚么“威
灵下济,不赫威能”说了几句。他一面说,一面偷看康熙脸
色,但见他笑眯眯的,料知这篇碑文倒也用得上,便朗声念
道:“降妖伏魔,如日之昇。羽冀辅佐,吐故纳新。万寿百祥,
罔不丰登。仙福永享,并世崇敬。寿与天齐,文武仁圣。须
臾,天现……”一背到“天现”两字,当即住口,心想再背
下去可要露出狐狸尾巴来了,说道:“罗刹国小沙皇,摄政女
王,敬问中国大皇帝万岁爷圣躬安康。”
这些句子,本是陆高轩作来颂扬洪教主的,此时韦小宝
念将出来,虽然微感不伦不类,但“并世崇敬”、“文武能
圣”等语,却也是善祷善颂。众大臣听得都不住点头。
康熙知道韦小宝肚中全无货色,这些文辞古雅的句子,决
不能随口译出,必是预先请了枪手做好,然后在殿上背诵出
来,却万万想不到竟是称颂邪教教主的文辞,给他移花接木、
顺手牵羊的用上了。
那罗刹使臣随即献上礼物。罗刹国比辽东气候更冷,所
产玄狐水貂之属,毛皮比之辽东的更为华美丰厚。满洲大臣
都是识货之人,一见之下,无不称赏。康熙当即吩咐韦小宝
妥为接待使臣,回赐中华礼品。
退朝之后,康熙召了汤若望和南怀仁二人来,命他们去

见罗刹使臣。南怀仁是比利时国人,言语和法兰西相同,那
罗刹使臣会说法兰西话,两人言语相通。南怀仁称颂康熙英
明仁惠,古往今来帝王少有其比,说得那使臣大为折服。
次日,康熙命汤若望、南怀仁二人在南苑操炮,由韦小
宝陪了罗刹使臣观操。那使臣见炮火犀利,射击准确,暗暗
钦服,请南怀仁转告皇帝,罗刹国女摄政王决意和中国修好,
永为兄弟之邦。
罗刹使臣辞别归国后,康熙想起韦小宝这次出征,一举
而翦除了吴三桂两个强援,功劳着实不小,于是降旨封他为
一等忠勇伯。王公大臣自有一番庆贺。
韦小宝想起施琅、黄总兵等人,何以竟无一人还报,想
必是因主帅在海上失踪,他是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红人,皇上
震怒,必定会以“失误军机、临阵退缩、陷主帅于死地”等
等罪名相加,大家生怕杀头,就此流落在通吃岛附近海岛,再
也不敢回来了。满洲兴兵之初,军法极严,接战时如一队之
长阵亡而部众退却奔逃,往往全队处死,至康雍年间,当年
遗法犹存,是以旗兵精甚,所向无敌。韦小宝于是派了两名
使者,指点了通吃岛和神龙岛的途径,去召施琅等人回京。
这日康熙召韦小宝到上书房,指着桌上三通奏章,说道:
“小桂子,这三道奏章,是分从三个地方来的,你倒猜猜,是
谁的奏章?”韦小宝伸长了头颈,向三道奏章看了几眼,全无
头绪可寻,说道:“皇上得给一点儿因头,奴才这才好猜。”
康熙微微一笑,提起右掌虚劈,连做了三下杀头的姿势。
韦小宝笑道:“啊,是了,是大……大奸臣吴三桂、尚可喜、
耿精忠三个家伙的奏章。”康熙笑道:“你聪明得很。你再猜

猜,这三道奏章中说的是甚么?”韦小宝搔头道:“这个可难
猜得很了。三道奏章是一齐来的么?”康熙道:“有先有后,日
子相差也不很远。”韦小宝道:“三个大奸臣都不怀好意,想
的是一般心思。奴才猜想他们说的话都差不多。”
康熙伸掌在桌上轻轻一拍,说道:“正是。第一道奏章是
尚可喜这老家伙呈上的,他说他年纪大了,想归老辽东,留
他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我就批示说,尚可喜要回辽东,也
不必留儿子在广东了。吴三桂和耿精忠听到了消息,便先后
上了奏章。”拿起一道奏章,说道:“这是吴三桂这老小子的,
他说:‘念臣世受天恩,捐糜难报,惟期尽瘁藩篱,安敢遽请
息肩?今闻平南王尚可喜有陈情之疏,已蒙恩览,准撤全藩。
仰持鸿慈,冒干天听,请撤安插。’哼,他是试我来着,瞧我
敢不敢撤他的藩?他不是独个儿干,而是联络了尚可喜、耿
精忠三个一起来吓唬我!”
康熙又拿起另一道奏章,道:“这是耿精忠的,他说:
‘臣袭爵二载,心恋帝阙,只以海氛叵测,未敢遽议罢兵。近
见平南王尚可喜乞归一疏,已奉前旨。伏念臣部下官兵,南
征二十余载,仰恳皇仁,撤回安插。’一个在云南,一个在福
建,相隔万里,为甚么两道折子上所说的话都差不多?一面
说不能罢兵,一面又说恳求撤回。这几个家伙,还把我放在
眼里吗?”说着气忿忿的将奏章往桌上一掷。
韦小宝道:“是啊,这三道奏章,大逆不道之至,其实就
是造反的战书。皇上,咱们这就发兵,把三个反贼都捉到京
师里来,满门……哼,全家男的杀了,女的赏给功臣为奴。”
他本想说“满门抄斩”,忽然想起阿珂和陈圆圆,于是中途改

口。
康熙道:“咱们如先发兵,倒给天下百姓说我杀戮功臣,
说甚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如先行撤藩,瞧着三人的动
静。若是遵旨撤藩,恭顺天命,那就罢了;否则的话,再发
兵讨伐,这就师出有名。”
韦小宝道:“皇上料事如神,奴才拜服之至。好比唱戏:
皇上问道:‘下面跪的是谁啊?’吴三桂道:‘臣吴三桂见驾。’
皇上喝道:‘好大胆的吴三桂,你怎不抬起头来?’吴三桂道:
‘臣有罪不敢抬头。’皇上唱道:‘你犯了何罪?’吴三桂道:
“奴才不肯撤藩,想要造反。’皇上喝道:‘呔,大胆的东西!
韦小宝!’我就一个箭步,上前跪倒,应道:‘小将在!’皇上
叫道:‘令箭在此!派你带领十万大兵,讨伐反贼吴三桂去者!’
奴才接过令箭,叫声:‘得令!’飞起一腿,往吴三桂屁股上
踢去,登时将他踢得屁滚尿流,呜呼哀哉!”
康熙哈哈大笑,问道:“你想带兵去打吴三桂?”
韦小宝见他眼光中有嘲弄之色,知道小皇帝是跟自己开
玩笑,说道:“奴才年纪这么点儿,又没甚么本事,怎能统带
大军?最好皇上亲自做大元帅,我给你做先锋官,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浩浩荡荡,杀奔云南而去。”
康熙给他说得心中跃跃欲动,觉得御驾亲征吴三桂,这
件事倒好玩得紧,说道:“待我仔细想想。”
次日清晨,康熙召集众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商议军国
大事。韦小宝虽然连升了数级,在朝廷中还是官小职微,本
无资格上太和殿参与议政。康熙下了特旨,说他曾奉使云南,
知悉吴藩内情,钦命陪驾议政。小皇帝居中坐于龙椅,亲王、

郡王、贝勒、贝子、大学士、尚书等大臣分班站立,韦小宝
站在诸人之末。
康熙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道奏章,交给中和殿
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巴泰,说道:“三藩上奏,恳求撤藩,该当
如何,大家分别奏来。”
诸王公大臣传阅奏章后,康亲王杰书说道:“回皇上:依
奴才愚见,三藩恳求撤藩,均非出于本心,似乎是在试探朝
廷。”康熙道:“何以见得?你且说来。”杰书道:“三道奏章
之中,都说当地军务繁重,不敢擅离。既说军务繁忙,却又
求撤藩,显见是自相矛盾。”康熙点了点头。
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白发白须,年纪甚老,说道:“以臣
愚见,朝廷该当温旨慰勉,说三藩功勋卓著,皇上甚为倚重,
须当用心办事,为王室屏藩。撤藩之事,应毋庸议。”康熙道:
“照你看,三藩不撤的为是?”卫周祚道:“圣上明鉴:老子言
道:‘佳兵不祥’,就算是好兵,也是不祥的。又有人考据,那
‘佳’字乃‘惟’字之误,‘惟兵不祥’,那更加说得明白了。
老子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韦小宝暗暗纳罕:“这老家伙好大的胆子,在皇上跟前,
居然老子长、老子短的。皇上却也不生气。”他可不知这老子
是古时的圣人李耳,却不是市井之徒的自称。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一有征伐
之事,不免生灵涂炭。你们说朕如下温旨慰勉,不许撤藩,这
事就可了结么?”
文华殿大学士对喀纳道:“皇上明鉴:吴三桂自镇守云南
以来,地方安宁,蛮夷不扰,本朝南方迄无边患,倘若将他

迁往辽东,云贵一带或有他患。朝廷如不许撤藩,吴三桂感
激图报,耿尚二藩以及广西孔军,也必仰戴天恩,从此河清
海晏,天下太平。”康熙道:“你深恐撤藩之后,西南少了重
镇,说不定会有边患?”对喀纳道:“是。吴三桂兵甲精良,素
具威望,蛮夷慑服。一加调动,是福是祸,难以逆料。以臣
愚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户部尚书米思翰道:“自古圣王治国,推重黄老之术。西
汉天下大治,便因萧规曹随,为政在求清净无为。皇上圣明,
德迈三皇,汉唐盛世也是少有其比。皇上冲年接位,秉政以
来,与民休息,协和四夷,天下俱感恩德。以臣浅见,三藩
的事,只是依老规矩办理,不必另有更张,自必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圣天子垂拱而治,也不必多操甚么心。”
康熙问大学士杜立德:“你以为如何?”杜立德道:“三藩
之设,本为酬功。今三藩并无大过,倘若骤然撤去,恐有无
知之徒,议论朝廷未能优容先朝功臣,或有碍圣朝政声。”
众王公大臣说来说去,都是主张不可撤藩。
韦小宝听了众人的言语,话中大掉书袋,虽然不大懂,也
知均是主张不撤藩,心中焦急起来,忙向索额图使个眼色,微
微摇头,要他出言反对众人的主张。
索额图见他摇头,误会其意,以为是叫自己也反对撤藩,
心想他明白皇上真正心意,又见康熙对众人的议论不置可否,
料想小皇帝必定不敢跟吴三桂打仗,说道:“吴、尚、耿三人
都善于用兵,倘若朝廷撤藩,三藩竟然抗命,云南、贵州、广
东、福建、广西五省同时发兵,说不定还有其他反叛出兵响
应,倒也不易应付。照奴才看来,吴三桂和尚可喜年纪都老

得很了,已不久人世,不妨等上几年,让二人寿终正寝。三
藩身经百战的老兵宿将也死上一大批,到那时候再来撤藩,就
有把握得多了。”康熙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是老成持重的
打算。”索额图还道是皇上夸奖,忙磕头谢恩,道:“奴才为
国家计议大事,不敢不尽忠竭虑,以策万全。
康熙问大学士图海道:“你文武全才,深通三韬六略,善
于用兵,以为此事如何。”图海道:“奴才才智平庸,全蒙皇
上加恩提拔。皇上明见万里,朝廷兵马精良,三藩若有不轨
之心,谅来也不成大事。只是若将三藩所部数十万人一齐开
赴辽东,却也颇有可虑之处。”康熙问道:“甚么事可虑?”图
海道:“辽东是我大清根本之地,列祖列宗的陵寝所在,三藩
倘若真有不臣之意,数十万人在辽东作起乱来,倒也不易防
范。”康熙点了点头。图海又道:“三藩的军队撤离原地,朝
廷须另调兵马,前赴云南、广东、福建驻防。数十万大军北
上,又有数十万大军南下,一来一往,耗费不小,也势必滋
扰地方。三藩驻军和当地百姓相处颇为融洽,不闻有何冲突。
广东和福建的言语十分古怪奇特,调了新军过去,大家言语
不通,习俗不同,说不定会激起民变,有伤皇上爱民如子的
圣意。”
韦小宝越听越急,他知道小皇帝决意撤藩,王公大臣却
个个胆小怕事,自己官小职卑,年纪又小,在朝廷之上又不
能胡说八道,这可为难得紧了。
康熙问兵部尚书明珠:“明珠,此事是兵部该管,你以为
如何?”
明珠道:“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比臣子们高上

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
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
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奴才心想,皇上
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
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
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
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韦小宝一听,佩服之极,暗想:“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
谁也及不上这个家伙。此人马屁功夫十分到家,老子得拜他
为师才是。这家伙日后飞黄腾达,功名富贵不可限量。”
康熙微微一笑,说道:“我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来听你
说歌功颂德的言语。”
明珠磕头道:“圣上明鉴:奴才这不是歌功颂德,的的确
确是实情。自从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稳的讯息,奴才日夜担心,
思索如何应付,万一要用兵,又如何调兵遣将,方有必胜之
道,总是要让主子不操半点心才是。可是想来想去,实在主
子太圣明,而奴才们太脓包,我们苦思焦虑而得的方策,万
万不及皇上随随便便的出个主意。圣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
自然不是奴才这种凡夫俗子能及得上的。因此奴才心想,只
要皇上吩咐下来,就必定是好的。就算奴才们一时不明白,只
要用心干去,到后来终于会恍然大悟的。”
众大臣听了,心中都暗暗骂他无耻,当众谄谀,无所不
用其极,但也只得随声附和。
康熙道:“韦小宝,你到过云南,你倒说说看:这件事该
当如何?”

韦小宝道:“皇上明鉴:奴才对国家大事是不懂的,只不
过吴三桂对奴才说过一句话,他说:‘韦都统,以后有甚么变
故,你不用发愁,你的都统职位,只有上升,不会下降。’奴
才就不懂了,问他:‘以后有甚么变故啊?’吴三桂笑道:‘时
候到了,你自然知道。’皇上,吴三桂是想造反。这件事千真
万确,这会儿只怕龙袍也已做好了。他把自己比作是猛虎,却
把皇上比作是黄莺。”
康熙眉头微蹙,问道:“甚么猛虎、黄莺的?”韦小宝磕
了几个头,说道:“吴三桂这厮说了好些大逆不道的言语,奴
才说甚么也不敢转述。”康熙道:“你说好了,又不是你自己
说的。”韦小宝道:“是。吴三桂有三件宝贝,他说这三件宝
贝虽好,可惜有点儿美中不足。第一件宝贝,是一块鸽蛋那
么大的红宝石,当真鸡血一般红,他镶在帽上,说道:‘宝石
很大,可惜帽子太小。’”康熙哼了一声。
众大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均想:“宝石很大,可惜帽
子太小。”这句话言下之意,显是头上想戴顶皇冠了。
韦小宝道:“他第二件宝贝,是一张白底黑纹的白老虎皮。
奴才曾在宫里服侍皇上,可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白老虎皮。吴
三桂说,这种白老虎几百年难得见一次,当年宋太祖赵匡胤
打到过,朱元璋打到过,曹操和刘备也都打到过的。他把白
老虎皮垫在椅上,说道:‘白老虎皮难得,可惜椅子太也寻
常。’”康熙又点点头,心中暗暗好笑,知道韦小宝信口开河
诬陷吴三桂;又知他毫无学问,以为曹操也做过皇帝。
韦小宝道:“这第三件宝贝,是一块大理石屏风,天然生
成的风景,图画中有只小黄莺儿站在树上,树底下有一头大

老虎。吴三桂言道:‘屏风倒也珍贵,就可惜猛虎是在树下,
小黄莺儿却站在高枝之上。’”
康熙道:“他这三句话,都不过是比喻,未必是有心造反。”
韦小宝道:“皇上宽洪大量,爱惜奴才。吴三桂倘若有三分良
心,知道感恩图报,那就好了。只可惜他就会向朝中的王公
大臣送礼,这位黄金一千两,那位白银两万两,出手阔绰得
不得了。那三件宝贝,却又不向皇上进贡。”康熙笑道:“我
可不贪图他甚么东西。”
韦小宝道:“是啊,吴三桂老是向朝廷要饷银,请犒赏,
银子拿到手,倒有一大半留在北京,送给了文武百官。奴才
对他说:‘王爷,你送金子银子给当朝那些大官,出手实在太
阔气了,我都代你肉痛。’吴三桂笑道:‘小兄弟,这些金子
银子,也不过暂且寄在他们家里,让他们个个帮我说好话,过
得几年,他们会乖乖的加上利钱,连本带利的还我。’奴才这
可不明白了,问道:‘王爷,财物到了人家手里,怎样还会还
你?这是你心甘情愿送给他们的,又不是人家向你借的,怎
么还会有利钱?’吴三桂哈哈大笑,拍拍我肩膀,拿了一只锦
缎袋子给我,说着:‘小兄弟,这是小王送给你的一点小意思,
盼你在皇上跟前,多给我说几句好话。皇上若要撤藩,你务
必要说,这藩是千万撤不得的。哈哈,你放心好了,这些东
西,我将来不会向你讨还。’”
韦小宝一面说,一面从怀里摸出一只锦缎袋子,提在手
中,高高举起,人人见到袋上绣着“平西王府”四个红字。他
俯下身来,打开袋口,倒了转来,只听得玎玎当当一阵响,珍
珠、宝石、翡翠、美玉,数十件珍品散在殿上,珠光宝气,耀

眼生花。这些珠宝有些固是吴三桂所赠,有些却是韦小宝从
别处纳来的贿赂,一时之间,旁人又怎能分辨?
康熙微笑道:“你到云南走这一遭,倒是大有所获了。”韦
小宝道:“这些珍珠宝贝,奴才是不敢要的,请皇上赏了别人
罢。”康熙笑嘻嘻的道:“是吴三桂送你的,我怎能拿来赏给
别人?”韦小宝道:“吴三桂送给奴才,要我在皇上面前撒谎,
帮他说好话,说万万不能撤藩,奴才对皇上忠心耿耿,不能
贪图一些金银财宝,把反贼说成是忠臣。但这么一来,收了
吴三桂的东西,有点儿对不起他。反正普天下的金银财宝,都
是皇上的物事。皇上赏给谁,是皇上的恩德,用不着吴三桂
拿来做好人,收买人心。”
康熙哈哈一笑,说道:“你倒对朕挺忠心,那么这些珍珠
宝贝,算是我重行赏给你的好了。”又从衣袋里摸出一只西洋
弹簧金表来,说道:“另外赏你一件西洋宝贝。”
韦小宝忙跪下磕头,走上几步,双手将金表接了过来。
他君臣二人这么一番做作,众大臣均是善观气色之人,哪
里还不明白康熙的心意?众大臣都收受过吴三桂的贿赂,最
近这一批还是韦小宝转交的,心想自己倘若再不识相,韦小
宝把“滇敬”多少,当朝抖了出来,皇上一震怒,以“交通
外藩,图谋不轨”的罪名论处,不杀头也得充军。韦小宝诬
陷吴三桂的言语,甚是幼稚可笑,吴三桂就算真有造反之心,
也决计不会在皇上派去的钦差面前透露;又说甚么送了朝中
大臣的金银,将来要连本带利收回,暗示日后造反成功,做
了皇帝,要向各大臣讨还金银。这明明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孩
子想法,吴三桂这等老谋深算之人,岂会斤斤计较于送了多

少金银?但明知韦小宝的言语不堪一驳,他有皇上撑腰,又
有谁敢自讨苦吃,出口辩驳?
明珠脑筋最快,立即说道:“韦都统少年英才,见世明白,
对皇上赤胆忠心,深入吴三桂的虎穴,探到了事实真相,当
真令人好生佩服。若不是皇上洞烛机先,派遣韦都统亲去探
察,我们在京里办事的,又哪知道吴三桂这老家伙深蒙国恩,
竟会心存反侧?”他这几句话既捧了康熙和韦小宝,又为自己
和满朝同僚轻轻开脱,跟着再坐实了吴三桂的罪名。太和殿
上,人人均觉这几句话甚为中听,诸大臣本来都惴惴不安,这
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康亲王和索额图原跟韦小宝交好,这时自然会意,当即
落井下石,大说吴三桂的不是。众大臣你一句、我一句,都
说该当撤藩,有的还痛责自己胡涂,幸蒙皇上开导指点,这
才如拨开云雾见青天。有的更贡献方略,说得如何撤藩,如
何将吴三桂锁拿来京,如何去抄他的家。吴三桂富可敌国,一
说到抄他的家,人人均觉是个大大的优差,但转念一想,又
觉这件事可不好办,吴三桂一翻脸,你还没抄到他的家,他
先砍了你的脑袋。
康熙待众人都说过了,说道:“吴三桂虽有不轨之心,但
反状未露,今日此间的说话,谁也不许漏了一句出去。须得
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众大臣齐颂扬皇恩浩荡,宽仁慈
厚。康熙从怀中取出一张黄纸,说道:“这一道上谕,你们瞧
瞧有甚么不妥的。”
巴泰躬身接过,双手捧定,大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

及海宇宁谧,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
赏延奕世,宠固河山,甚盛典也!”
他念到这里,顿了一顿。众大臣一齐发出嗡嗡、啧啧之
声,赞扬皇上的御制宏文。
巴泰轻轻咳嗽一声,把脑袋转了两个圈子,便如是欣赏
韩柳欧苏的绝妙文章一般,然后拉长调子,又念了起来:
“王夙笃忠贞,克摅猷略,宣劳戮力,镇守岩疆,释朕南
顾之忧,厥功懋焉!”
他念到这里,顿了一顿,轻轻叹道:“真是好文章!”索
额图道:“皇上天恩,吴三桂只要稍有人性,拜读了这道上谕,
只怕登时就惭愧死了。”巴泰又念道:
“但念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
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搬移安插。兹特请某某、某某,前
往宣谕朕意。王其率所属官兵,趣装北上,慰朕眷注;庶几
旦夕觏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至一应安插事宜,已
饬所司饬庀周详。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此。”
巴泰音调铿锵,将这道上谕念得抑扬顿挫。念毕,众臣
无不大赞。明珠道:“‘旦夕觏止,君臣偕乐’这八个字,真
叫人感激不能自胜。奴才们听了,心窝儿里也是一阵子暖烘
烘的。”图海道:“皇上心虑周到,预先跟他说一到北京,就
有地方住,免得他推三阻四,说要派人来京起楼建屋,推搪
耽搁,又拖他三年五年。”
康熙道:“最好吴三桂能奉命归朝,百姓免了一场刀兵之
灾,须得派两个能说会道之人云南宣谕朕意。”
众大臣听皇帝这么说,眼光都向韦小宝瞧去。韦小宝给

众人瞧得心慌,心想:“乖乖弄的东,这件事可不是玩的。上
次送新媳妇去,还险些送了性命,这次去撤藩,吴三桂岂有
不杀钦差大臣之理?”念及到了云南可以见到阿珂,心头不禁
一热,但终究还是性命要紧。
明珠见韦小宝面如土色,知他不敢去,便道:“皇上明鉴:
以能说会道而言,本来都统韦小宝极是能干。不过韦都统为
人嫉恶如仇,得知吴三桂对皇上不敬,恨他入骨,多一半见
面就要申斥吴三桂,只怕要坏事。奴才愚见,不如派礼部侍
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达尔礼二人前去云南,宣示上谕。这
两人文质彬彬,颇具雅望,或能感化顽恶,亦未可知。”
康熙一听,甚合心意,当即口谕折尔肯、达尔礼二人前
往宣旨。
众大臣见皇帝撤藩之意早决,连上谕也都写定了带在身
边,都深悔先前给吴三桂说了好话。这时人人口风大改,说
了许多吴三桂无中生有的罪状,当真是大奸大恶,罪不可赦。
康熙点点头,说道:“吴三桂虽坏,也不至于如此。大家
实事求是,小心办事罢。”站起身来,向韦小宝招招手,带着
他走到后殿。
韦小宝跟在皇帝身后,来到御花园中。康熙笑道:“小桂
子,真有你的。若不是你拿了那袋珍珠宝贝出来,抖在地下,
他妈的那些老家伙,还在给吴三桂说好话呢。”韦小宝道:
“其实皇上只须说一声‘还是撤藩的好’,大家还不是个个都
说‘果然是撤藩的好’。只不过要他们自己说出口来,比较有
趣些。”
康熙点点头,说道:“老家伙们做事力求稳当,所想的也

不能说全都错了。不过这样一来,吴三桂想几时动手,就几
时干,一切全由他来拿主意,于咱们可大大不利。咱们先撤
他的藩,就可打乱了他的脚步。”韦小宝道:“是啊,好比赌
牌九,那有老是让吴三桂做庄之理?皇上也得掷几把骰子啊。”
康熙道:“这个比喻对了,不能老是让他做庄。小桂子,咱们
这把骰子是掷下去了,可是吴三桂这家伙当真挺不好斗呀。他
部下的大将士卒,都是身经百战的厉害脚色。他一起兵造反,
倘若普天下的汉人都响应他,那可糟了!”
韦小宝近年在各地行走,听到汉人咒骂鞑子的语言果是
不少,汉人人数众多,每有一百个汉人,未必就有一个满洲
人,倘若天下汉人都造起反来,满洲人无论如何抵挡不住,然
而咒骂鞑子的人虽多,痛恨吴三桂的更多。他想到此节,说
道:“皇上望安,普天下的汉人,没一个喜欢吴三桂这家伙。
他要造反,除了自己的亲信之外,不会有甚么人捧他的场。”
康熙点点头,道:“我也想到了此节。前明桂王逃到缅甸,
是吴三桂去捉了来杀的。吴三桂要造反,只能说兴汉反满,却
不能说反清复明。”说到这里,顿了一顿,问道:“前明崇祯
皇帝,是哪一天死的?”韦小宝搔了搔头,嗫嚅道:“这个……
奴才那时候还没出世,倒不……不大清楚。”康熙哈哈大笑,
说道:“我这可问道于盲了。那时候我也没出世。是了,到他
忌辰那天,我派几名亲王贝勒,去崇祯陵上拜祭一番,好教
天下百姓都感激我,心中痛恨吴三桂。”韦小宝道:“皇上神
机妙算。但如崇祯皇帝的忌辰相隔时候还远,吴三桂却先造
反起来呢?”
康熙踱了几步,微笑道:“这些时候来,你奉旨办事,苦

头着实吃了不少。五台山、云南、神龙岛、辽东,最后连罗
刹国也去了。我这次派你去个好地方,调剂,调剂。”
韦小宝道:“天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在皇上身边。只要听
到皇上说一句话,见到皇上一眼,我就浑身有劲,心里说不
出的舒服。皇上,这话千真万确,可不是拍马屁。”
康熙点头道:“这是实情。我和你君臣投机,那也是缘份。
我跟你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