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鹿鼎记-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喃喃自语:“怎么办?怎么办?”
苏荃道:“好在还有一艘船,咱们先回泗阳集,慢慢儿的
从长计议。”
韦小宝道:“那老头儿叫我回家去问问我娘,我老子是汉
人还是满人,嘿嘿,这话倒也不错。”
苏荃劝道:“小宝,这种粗人的胡言,何必放在心上?咱
们上船罢。”
韦小宝站着不动,心中一片混乱,低下头来见到地下几
滴血渍,是舒化龙自坏左眼时流下来的,突然大叫:“老子不
干了,老子不干了!”
七个夫人都吓了一跳。韦双双在母亲怀中本已睡熟,给
他这么大声呼叫,一惊而醒,哭了起来。
韦小宝大声道:“皇帝逼我去打天地会,天地会逼我去打
皇帝。老子脚踏两头船,两面不讨好。一边要砍我脑袋,一
边要挖我眼珠子。一个人有几颗脑袋,几只眼睛?你来砍,我
来挖,老子自己还有得剩么?不干了,老子说什么也不干了!”
苏荃见他神情失常,软语劝道:“在朝里做官,整日价提
心吊胆,没什么好玩。天地会的香主也没什么好当的。你决
心不干,那是再好不过。”
韦小宝喜道:“你们也都劝我不干了?”苏荃、方怡、阿
珂、曾柔、沐剑屏、双儿六人一齐点头,只建宁公主道:“你
还只做到公爵,怎么就想不做官了?总得封了王,做了首辅
大学士,出将入相,那才好告老啊。再说,你这时要辞官,皇
帝哥哥也一定不准。”
韦小宝怒道:“我一不做官,就不要皇帝管。他不过是我
大舅子,他妈的,谁再罗里罗唆,我连这大舅子也不要了。”
不要皇帝做大舅子,就是不要公主做老婆,公主吓得哪
敢再说?
韦小宝见七个夫人更无异言,登时兴高采烈,说道:“宏
化堂烧了我的坐船,当真烧得好、烧得妙、烧得刮刮叫。咱
们悄悄躲了起来,地方官申报朝廷,定是说我给匪人烧死了,
我这大舅子就从此再也不会来找我。”苏荃等一齐鼓掌,只公
主默然不语。
当下八人商议定当。韦小宝、公主、双儿三人改了装束,
前赴淮阴安店中等候。苏荃率同方怡、阿珂、沐剑屏、曾柔
四人,回去泗阳集余船中携取金银细软、各项要物,然后散
布谣言,说道韦公爷的官船黑夜中遇到股匪袭击,船毁人亡。
但那几名船夫见到韦小宝没死,大是后患,依苏荃说,就此
杀之灭口,弃尸河边,那就更加像了几分。沐剑屏心中不忍,
坚持不可杀害无辜。
苏荃道:“好,剑屏妹子良心好,老天爷保佑你多生几个
胖儿子。小宝,我提剑杀你,你逃到树林之中,大声呼叫,假
装给我杀了。”
韦小宝笑道:“你这泼婆娘,想谋杀亲夫么?”高声大叫:
“杀人哪,杀人哪!”拔足飞奔,兜了几个圈子,逃向树林。苏
荃提剑赶入林中。
只听得韦小宝大叫:“救命,救命!救——”叫了这个
“救”字,倏然更无声息。
沐剑屏明知是假,但听韦小宝叫得凄厉,不禁心中怦怦
乱跳,低声问道:“双儿妹子,是……是假的,是不是?”
双儿道:“别怕,自……自然是假的。”可是她自己也不
自禁的害怕。
只见苏荃从林中提剑出来,叫道:“把众船夫都杀了。”
众船夫一直蹲在岸边,见到天地会会众放火烧船、苏荃
行凶杀了韦爵爷,早已在簌簌发抖,见苏荃提剑来杀,当即
四散没命价奔逃,顷刻间走得无影无踪。
双儿挂念韦小宝,飞步奔入林中,只见他躺在地下,一
动不动。双儿这一下吓得魂不附体,心想怎么真的将他杀死
了,扑将过去,叫道:“相公,相公!”只见韦小宝身子僵直,
心中更慌,忙伸手去扶。韦小宝突然张开双臂,一把将她紧
紧搂住,叫道:“大功告成,亲个嘴儿!”
夫妻八人依计而行,取了财物,改装来到扬州,接了母
亲后,一家人同去云南,自此隐姓埋名,在大理城过那逍遥
自在的日子。

韦小宝闲居无聊之际,想起雅克萨城鹿鼎山下尚有巨大
宝藏未曾发掘,自觉富甲天下,心满意足,只是念着康熙的
交情,才不忍去断他龙脉。
康熙熟知韦小宝的性格本事,料想他决不致轻易为匪人
所害,何况又寻不着他的尸首,此后不断派人明查暗访,迄
无结果。
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次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
为什么他以前从来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年就下江南?
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
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
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查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
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原为御前侍卫,曾
为韦小宝的部属,后被康熙派为苏州织造,又任江宁织造,命
其长驻江南繁华之地,就近寻访韦小宝云。
那日韦小宝到了扬州,带了夫人儿女,去丽春院见娘。母
子相见,自是不胜之喜。韦春芳见七个媳妇个个如花如玉,心
想:“小宝这小贼挑女人的眼力倒不错,他来开院子,一定发
大财。”
韦小宝将母亲拉入房中,问道:“妈,我的老子到底是谁?”
韦春芳瞪眼道:“我怎知道?”韦小宝皱眉道:“你肚子里有我
之前,接过什么客人?”韦春芳道:“那时你娘标致得很,每
天有好几个客人,我怎记得这许多?”
韦小宝道:“这些客人都是汉人罢?”韦春芳道:“汉人自
然有,满洲官儿也有,还有蒙古的武官呢。”
韦小宝道:“外国鬼子没有罢?”韦春芳怒道:“你当你娘
是烂婊子吗?连外国鬼子也接?辣块妈妈,罗刹鬼、红毛鬼
到丽春院来,老娘用大扫帚拍了出去。”韦小宝这才放心,道:
“那很好!”韦春芳抬起了头,回忆往事,道:“那时候有个回
子,常来找我,他相貌很俊,我心里常说,我家小宝的鼻子
生得好,有点儿像他。”韦小宝道:“汉满蒙回都有,有没有
西藏人?”
韦春芳大是得意,道:“怎么没有?那个西藏喇嘛,上床
之前一定要念经,一面念经,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着我。你
一双眼睛贼忒嘻嘻的,真像那个喇嘛!”
(全书完)

附录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
《鹿鼎记》的故事中说到,康熙在韦小宝的部属中派有密
探,所以知道了韦小宝的许多秘密行动。小说的故事有点夸
张。清初政治相当清明,取消了明朝东厂、西厂、内厂、锦
衣卫等特务制度,皇帝并没有私人特务。一直到清亡,始终
没有特务系统。雍正的“血滴子”只是小说家言,并非事实。
但康熙对于臣子的动静,地方上的民情,还是十分关心
的,这是统治者所必须知道的情报。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
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原来的制度是朝廷有一个“通政
使”机关,凡是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题本,都先交到
通政司,经审阅后再行转呈。康熙觉得这方式会导致壅塞,泄
露机密,所以命令特别亲信的臣子专折奏闻。专折不经通政
司,直接呈给皇帝,密折的封面上并不写明奏事者的姓名,只
写“南书房谨封”字样。奏事者亲自送到御书房,面交太监,
等皇帝批复之后,又亲自到御书房领回。
后来这奏折制度的范围扩大。并不限亲信臣子才可密奏,
一般地方督府、京中大员都可用折子向皇帝直接奏事。到了
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
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
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这种方式扩大了皇帝的权力,同
时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欺骗隐瞒。
从康熙朝的奏折中看来,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
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可见康熙最关心的是百
姓的经济生活,以及治民的官员是否贪污。当然,各地的造
反叛乱,他也是十分注意的。
康熙在奏折上用朱笔批示,大多数是写“知道了”三字,
有时也有详细指示。从批示之中,可以见到康熙英明而谨慎,
同时对待臣下和百姓都很宽仁。
王鸿绪的奏折
王鸿绪比康熙大九岁,江苏华亭人,康熙十二年进士,

做过翰林院编修、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大官,是康熙十分
亲信的臣子。他呈给康熙的奏折上,只写“密奏。臣王鸿绪
谨奏”字样,不写官衔,所有公式套语完全不用。他在京城
做官,所密奏的大都是北京官员的情况。
康熙派遣亲信探听消息,起初所派的都是大臣,人数极
为有限,并一再叮嘱不可让人知道。他在给王鸿绪的亲笔上
谕中说:
“京中地可闻之事,卿密书奏折,与请安封内奏闻,不可
令人知道。倘有泻(泄)漏,甚有关系,小心,小心。”
“前岁南巡,有许多不肖之人骗苏州女子。朕到家里方知。
今年又恐有如此行者。尔细细打听,凡有这等事,亲手蜜蜜
(密密)写来奏闻。此事再不可令人知道。有人知道,尔即不
便矣。”(苏州女子以美丽出名,大概有人乘着康熙南巡的机
会,想选美进献,或假借名义,欺骗苏州女子的家属。)
“已(以)后若有事,奏帖照南巡报例。在宫中耳目众,
不免人知,不必奏。”
“有所闻见,照先密折奏闻。”
王鸿绪受到皇帝委托,保证绝对不敢泄漏。他在密折中
说:
“臣一介竖儒,历蒙圣恩简擢,毫无尺寸报效,愧悚无地。
兹于十三日卯刻入直内廷,恭接御批并封内密谕,其时蔡查

二臣未曾到。臣虔开默诵,不胜感激惶悚之至。伏念臣至愚
昧,何足此数,乃仰荷天恩,破格密加委任,惟有竭尽犬马,
力矢忠诚,以仰报圣恩于万一。至蒙恩谕谆诲,虑臣稍露风
声,关系甚大,臣益感而欲泣,永永时刻凛遵,三缄其口,虽
亲如父子兄弟,亦决不相告,自当慎之又慎,以仰副天心委
任之至意也。自后京中可闻之事,臣随时于恭请圣安帖内缮
写小折,密达御览。缘系特奉密旨事宜,理合奏复。谨奉。”
(康熙批:是。)
王鸿绪所密奏的,大都是关于钱粮、马政、铸钱、盐政
等等财政经济事务。他对财经事务特别感兴趣,所以后来长
期做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本来这些财经事务可以由正式奏
本奏告皇帝,但密折中所奏的大都是弊端,侵犯到既得者的
利益,似乎密奏较为妥善。
除财经弊端外,王鸿绪的密奏性质十分广泛。
有几个密折与“陈汝弼案”有关。这案子起因于陈汝弼
纳贿三千两银子,后来发展为大案,由“议政大臣、九卿詹
事科道等赴刑部衙门会审”。王鸿绪参与会审,将审案经过详
细密奏康熙,其中说到满官汉官之间的争辩:
“……定陈汝弼‘情真立斩’,满大人皆已依允。李振裕
与臣说:定罪未有口供,大人们应斟酌,且陈汝弼昨日所首
字纸及书札是什么东西。臣又云:不是隐藏得的。满大人因
令司官取来,念与众大人听……满大人说,没有关系,不必
入在口供内。汉大人说:‘假装身死’四字该去,昨日原是昏
晕去了。因删四字。屠粹忠说:藏匿案卷及犯赃,得无‘立

斩’之条。议政大人说:改了罢。舒辂因改‘立绞’。科道说:
仍照三法司监候绞罢。满班大人未有应者。又陈汝弼令家人
递亲笔口供,满大人不收。李录予说:以前三法司不曾取陈
汝弼亲笔口供,今日伊家人来递,又不收,如何使得呢?……
今本内所定口供,寥寥数语,乃舒辂所做也……从来问官改
供及捏供,拟罪处分,条例甚重……满大人皆怕惹怨,有话
不肯发出。议政大臣亦唯听舒辂作主裁定而已……”
康熙批语:“此奏帖甚好,深得大臣体,朕已明白了。”
奏帖的主要内容,是说“满大人”有冤枉犯人的情况。
“汉大人”则力为开脱。这案子后来如何结案不明,相信康熙
会有较宽大的裁定。值得注意的是,满洲官员传统上虽较有
权势,但康熙并未偏袒满官。同时又可看到,当时处人死刑
十分郑重,不能由有权势的大臣一言而决。
王鸿绪的密奏中偶然也有若干无关紧要的小事,今日读
来,颇有兴味:
有一个奏折是长篇奏告马政的,最后一段却说:“……李
秀、殷德布二人,不知何人传信与他,说皇上在外说他是大
光棍,李秀、殷德布甚是惊慌等语。此后臣所陈密折,伏乞
皇上仍于密封套上,御批一‘封’字,以防人偷看泄漏之弊
……”(康熙批:知道了。)
有一个长篇密折奏告主考官、副主考是否有弊,最后一
段说:“又宋荦幼子宋筠系举人,于十一月廿一日到京会试,
向人言:其父向年有晕病,隔久方一发,惟今年武场中晕一
次,及到扬州,复发一次,比以前紧些,然幸而晕醒,仍可
办事,今奏新恩,将来交印之后即可来京等语……”(康熙批:
知道了。)宋荦本为江宁巡抚,新升吏部尚书,办事能干,康
熙关心他的健康。
有一个密折奏告一个官员有罪充军,解差向他讨赏,每
人要银子十两,那官员不给,反加辱骂。一天晚上,那官员
忽被人绑缚,所有银两尽被取去。这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王鸿绪一样的密折奏闻。
李煦的奏折
李煦是康熙的亲信,任苏州织造达三十年之久。李煦的
妹夫曹寅任江宁织造二十余年,曹寅就是《红楼梦》作者曹
雪芹的祖父。李煦、曹寅,以及杭州织造孙文成三人,都不
断向康熙呈递密折,奏报江南地方上的情形。其中极大部分
是关于雨水、收成、米价、疫病、民情、官吏的名声等等。当
时没有报纸,康熙主要从这些奏折中得知各地实情。
康熙三十二年夏,淮徐及江南地区天旱,六月中降雨,李
煦奏报收成及米价。康熙批:“五月间闻得淮徐以南时旸舛候,
夏泽愆期,民心慌慌,两浙尤甚。朕夙夜焦思,寝食不安,但
有南来者,必问详细,闻尔所奏,少解宵旰之劳。秋收之后,
还写奏帖奏来。”
四十七年正月十九日,李煦有这样一个奏折:“恭请万岁
万安。窃臣于去年十二月初七日,风闻太仓盗案,一面遣人
细访,一面即缮折,并同无节竹子,差家人王可成赍捧进呈。
今正月十七日,王可成回扬,据称:‘无节竹子同奏折俱已进
了,折子不曾发出。臣煦闻言惊惧。伏思凡有折子,皆蒙御
批发下,即有未奉批示,而原折必蒙赐发。今称不曾发出,臣
心甚为惊疑。再四严刑拷讯,方云:‘折子藏在袋内,黑夜赶
路,拴缚不紧,连袋遗失德州路上,无处寻觅。又因竹子紧
要,不敢迟误,小的到京,朦胧将竹子送收,混说没有折子,
这是实情。’等语。臣煦随将王可成严行锁拷,候旨发落。但
臣用人不当,以致遗误,惊恐惶惧,罪实无辞,求万岁即赐
处分。兹谨将原折再缮写补奏,伏乞圣鉴。臣煦临奏不胜战
栗待罪之至。”
康熙朱批:“凡尔所奏,不过密折奏闻之事,比不得地方
官。今将尔家人一并宽免了罢。外人听见,亦不甚好。”
值得注意的,还不在康熙的宽大,而是他的基本心态:皇
帝认为派人暗访密奏,是一件不光采、不名誉的事;不是堂
堂正正的办事,就非光明正大的作风,无论如何不能让旁人
知道。康熙批复密折,从来不假别人之手,一度右手有病,不
能书写,勉强用左手批复。但在政治黑暗的时代,统治者派
遣探子私访密奏,却众所公认是理所当然。这种对“特务工
作”的价值观念,是政治清明或腐败的一种明显分野。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六,李煦在请安折子之中,又附奏
江南提督张云翼病故的讯息。向皇帝请安,是“恭祝万岁爷
万福金安”,该当大吉大利才是,死亡的消息必须另折奏报,
决不可混在一起,否则有咒诅皇帝死亡的含义。李煦这个奏
折犯了基本的忌讳,十分胡涂。奏折中说:“恭请万岁万安。
窃提督江南全省军务臣张云翼,于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十八日,
病患腰痈,医治不痊,于七月初三日巳时身故,年五十八岁,

理合奏闻。苏州六月晴雨册进呈,伏乞圣鉴。”
康熙见了这大不吉利的奏折,自然很不高兴,但申斥的
语气中还是带了几分幽默。朱批:“请安折子,不该与此事一
起混写,甚属不敬。尔之识几个臭字,不知哪去了?”
李煦见到御批,自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上奏谢罪,痛
自忏悔。康熙批:“知道了。”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奉
命到扬州办理刻印《佩文韵府》事宜,染上疟疾,病势甚重。
李煦前往探病,曹寅请他上奏,向康熙讨药。
康熙得奏之后,立即朱批:“尔奏得好,今欲赐治疟疾的
药,恐迟延,所以赚驿马星夜赶去。但疟疾若未转泄痢,还
无妨。若转了病,此药用不得。南方庸医,每每用补济
(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元肯吃人参,今
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金鸡拿(即奎宁,原文用满文)专

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
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
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万嘱!”
康熙连写四次“万嘱”,又差驿马赶急将药送去扬州,限
九日赶到,可见对曹寅十分爱护关心。奎宁原是治疟疾的对
症药物,但曹寅可能有其他并发症,终于不治逝世。康熙甚
为悼惜,命李煦妥为照顾曹寅的遗属。
李煦的奏折之中,有一大部分是关于实验新种稻米的。康
熙很重视稻米品质,经过多方试种,培育出一种优良品种,发
交各地官绅试种。李煦详细奏报试种的情况,某官种几亩,亩
产几石几斗;某商人种几亩,每亩产几石几斗等等。如康熙
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奏:“窃奴才所种御稻一百亩,于六月
十五日收割,每亩约得稻子四石二斗三升,谨砻新米一斗进
呈。而所种原田,赶紧收拾,乃六月二十三日以前,又种完
第二次秧苗。至于苏州乡绅所种御稻,亦皆收割。其所收细
数,另开细数,恭呈御览。”可见李煦还负有“种御稻实验
田”的任务。
康熙将“御稻”种子普遍发交各地官绅商人试种,每人
试种的田亩多数是两亩至三亩。李煦种到一百亩,是最大的
实验农场。所产的米当时叫做“御苑胭脂米”,色红味香,煮
粥最美。《红楼梦》写庄头乌进孝进给贾府的,就是这种米。
康熙在南巡之时,见到民舟中满载猪毛、鸡毛,问起用
途,得知是用作稻田肥料,其后即下旨试验,效果甚好。
比之后世不经实验而大搞卫星田,不注意品种肥料而只
虚报瞒骗,康熙的种稻实践是科学化得多了。
李林盛的奏折
康熙颇有幽默感,虽然在严肃的公文批语之中,往往也
流露出来。
康熙四十年十月二十四日,陕甘提督李林盛上了一道奏
本。这人的正式官衔是:“提督陕西甘肃等处地方总兵官右都
督加一级降二级戴罪图功。”奏折中说:
“皇上著问:‘提督好,提督身上好么?各官好么?又在
先的提督地方上事宜、雨水情形俱不时启奏,今你到任来,为
何不具本启奏?今后可将地方上事宜不时启奏于皇上知道。
又皇上赐你鹿舌、鹿尾、干肉等捌样,你可查收’等因。臣
随恭设香案,率同将弁各官,望阙谢恩,领受讫。除臣恭奉
纶音,颁赐食品,见在另疏奏谢天恩外,所有奉宣地方
事宜,雨水情形,令臣宣奏之上论,臣谨遵旨具复。伏念臣
以庸愚,幸生圣世,遭遇尧舜之主,身经太平之年,毫无报

称,夙夜兢惕……”
此人不明白康熙的性格,奏折中以大量套语歌功颂德,关
于地方事宜和雨水情形,也是报喜不报忧。此人大概是汉军
旗的武官,所用的师爷也不明规矩,在奏折上盖了一颗官印。
康熙朱批:“知道了。已后折字写清字,不必用印。”
“清字”即满洲文,康熙的意思是,这种奏折是秘密奏报,
并非正式公文,要李林盛自己书写,不会写汉字则写清字好
了。
李林盛收到御批后,又上奏折:
“……仰惟我皇上承天御极,神武英文,虽圣躬日理万
机,犹无时不以民生为念。曩因河东岁歉,上勤圣怀,既
沛赈恤之殊恩,复颁免赋之旷典,诚功高万世,德迈百王,薄
海内外,靡不共戴尧天也……再臣应宜遵旨,以清字具折请
奏,但臣虽稍识清字,因年衰目昏,不能书写,又兼清字之
文理不通,如令人代缮,臣既不谙其中深义,诚恐词句失宜,
并恳皇恩,容臣嗣后凡陈奏事宜,仍准以汉字具奏,庶民
舛错之愆尤也。”
康熙批示:“知道了。此汉文亦未必尔自能作也。”
他明知这员武将肚子里墨水有限,这封奏折必是叫人代
写的,于是小小的讽刺了他一下,以后也不盼望他能自写奏
折、密报地方讯息了。
李林盛这封奏折虽是师爷所写,其实还是有不通顺处。例
如“但臣虽稍识清字,因年衰目昏,不能书写,又兼清字之
文理不通”,其实应当是“又兼不通清字之文理”。原折中那
一句话,变成了指摘满洲文“文理不通”。好在康熙宽供大量,
不予追究,如果变成了细密深刻的雍正皇帝,或许会下旨斥
责,罚他“再降一级,戴罪图功”。

后记
《鹿鼎记》于一九六九年十月廿四日开始在《明报》连载,
到一九七二年九月廿三日刊完。一共连载了两年另十一个月。
我撰写连载的习惯向来是每天写一续,次日刊出,所以这部
小说也是连续写了两年另十一个月。如果没有特殊意外(生
命中永远有特殊的意外),这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
然而《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
说。这部小说在报上刊载时,不断有读者写信来问:“《鹿鼎
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因为他们发觉,这与我过去的作品
有很大不同。其实这当然完全是我自己写的。很感谢读者们
对我的宠爱和纵容,当他们不喜欢我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段
落时,就断定:“这是别人代写的。”将好评保留给我自己,将
不满推给某一位心目中的“代笔人”。
《鹿鼎记》和我以前的武侠小说完全不同,那是故意的。
一个作者不应当总是重复自己的风格与形式,要尽可能的尝
试一些新的创造。
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
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
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
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
但小说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小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创造人物;好人、坏人、有缺点的好人、有优点的坏人等等,
都可以写。在康熙时代的中国,有韦小宝那样的人物并不是
不可能的事。作者写一个人物,用意并不一定是肯定这样的
典型。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罗亭能说不能行,《红字》中的牧
师与人通奸,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作者只是描写有那样
的人物,并不是鼓励读者模仿他们的行为。《水浒》的读者最
好不要像李逵那样,赌输了就抢钱,也不要像宋江那样,将
不断勒索的情妇一刀杀了。林黛玉显然不是现代妇女读者模
仿的对象。韦小宝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并没有贾宝玉那
么多,至少,韦小宝不像贾宝玉那样搞同性恋,既有秦钟,又
有蒋玉函。鲁迅写阿Q,并不是鼓吹精神胜利。
小说中的人物如果十分完美,未免是不真实的。小说反
映社会,现实社会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小说并不是道德
教科书。不过读我小说的人有很多是少年少女,那么应当向
这些天真的小朋友们提醒一句:韦小宝重视义气,那是好的
品德,至于其余的各种行为,千万不要照学。
我写的武侠小说长篇共十二部,短篇三部。曾用书名首
字的十四个字作了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
碧鸳”。最后一个不重要的短篇《越女剑》没有包括在内。
最早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于一九五五年,最后的
《越女剑》作于一九七○年一月。十五部长短小说写了十五年。
修订的工作开始于一九七○年三号,到一九八○年年中结束,
一些是十年。当然,这中间还做了其他许多事,主要是办
《明报》和写《明报》的社评。
遇到初会的读者时,最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最喜
欢自己哪一部小说?”这个问题很难答复,所以常常不答。单
就“自己喜欢”而论,我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神雕
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笑傲江湖》。又常有人
问:“你以为自己哪一部小说最好?”这是问技巧与价值。我
相信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所进步: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
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过许多读者并不同意。我很喜欢他们
的不同意。
一九八一·六·二二·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