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鹿鼎记-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然陪同一起前往。卑职挑选最大的海船请大人乘坐,这些
日子海上并无风浪,大人尽可放心。”韦小宝皱眉道:“既然
如此,兄弟也只好勉为其难,为施将军走一遭了。”施琅连连
称谢。
次日韦小宝带同七位夫人,两个儿子虎头、铜锤,一个
女儿双双,上了施琅的旗舰。彭参将待要阻拦,施琅当即下
令,将他绑在一棵大树之上。众船启碇开行。
韦小宝望着居住数年的通吃岛,笑道:“庄家已经离岛,
这里不能再叫通吃岛了,汉光武有严子陵钓鱼,凡是圣明天
子,必有个忠臣钓鱼。皇上派了我在这里钓鱼,咱们得改个
名才成。”施琅道:“正是。大人请看改个甚么名字最好?”韦
小宝想了想,说道:“皇上曾派人来传旨,说周文王有姜太公
钓鱼,咱们就叫它为‘钓鱼岛’罢。”施琅鼓掌称善,说道:
“大人这名字取得再好也没有了,一来恭颂皇上好比周文王、
汉光武,二来显得大人既如姜太公这般文武全才,又如严子
陵这般清风高雅。对,对,咱们以后就叫它为钓鱼岛。”
韦小宝笑道:“只不过我这通吃侯要改为钓鱼侯了,日后
再晋升官进爵,叫作甚么钓鱼公,口采就不怎么好了。”施琅
笑道:“渔翁得利,大有所获,口采好得很啊。”韦小宝点头
道:“皇上封了我做通吃伯、通吃侯,我觉得倒也好听,我的
几位夫人却不大乐意。日后奏请皇上改名为钓鱼侯,说不定
大家都高兴了。”
施琅肚里暗暗好笑,心想:“甚么通吃伯、通吃侯,都是
皇上跟你寻开心的,只当你是个弄臣,全无尊重之意。就算
改为钓鱼候,又有甚么好听了?”口中却道:“自古道渔樵耕
读,渔翁排名第一,读书人排在第四。钓鱼公、钓鱼王的封
号,可比状元翰林尊贵得多。”
至于这钓鱼岛是否就是后世的钓鱼台岛,可惜史籍无从
稽考。若能在岛上找得韦小宝的遗迹,当知在康熙初年,该
岛即曾由国人长期居住,且曾派兵五百驻扎。
不一日,韦小宝乘坐施琅的旗舰,来到台湾,在安平府
上岸。沿途林兴珠和洪朝指点当年郑成功如何进兵,如何大
破红毛兵,韦小宝听得津津有味。施琅既带了他来台湾,他
言语之中也就不再讥讽了。
施琅在将军府中大张筵席,隆重款待。饮酒之际,忽报
京中有谕旨到来。
施琅忙出去接旨,回来脸色有异,说道:“韦大人,上谕
要弃守台湾,这可糟了。”韦小宝道:“那为甚么?”施琅道:
“上谕令卑职筹备弃守台湾事宜,将全台军民尽数迁入内地,
不许留下一家一口。卑职向传旨的使臣请问,原来朝中大臣
建议,台湾孤悬海外,易成盗贼渊薮,朝廷控制不易,若派
大军驻守,又多费粮饷,因此决意不要了。”
韦小宝沉吟半晌,问道:“施将军可知朝中诸位大老真正
的用意是甚么?”施琅一惊,颤声道:“难道……难道伍子胥
甚么的话,已传到了北京?”韦小宝微笑道:“常言有道:好
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朝廷担心将军真要做甚么‘大明台
湾靖海王’,那也是有的。”
施琅道:“那……那怎么办?台湾百姓数十万人,在这里
安居乐业已有数十年,一古脑儿迁去内地,叫他们如何过日
子?倘若勒逼迁移,必生大变。何况大清官兵一走,红毛兵
跟着又占了,咱们中国人辛辛苦苦经营的基业,拱手送给红
毛鬼,怎叫人甘心?”
韦小宝沉吟半晌,说道:“这件事儿,我瞧也不是全无挽
回的法子。皇上最体恤百姓的,将军只须为百姓请命,说不
定皇上就准许了。”施琅略觉宽心,说道:“不过倘若朝廷里
已有了甚么风言风语,卑职这般向皇上请陈,似乎不肯离台,
显得……显得忠诚之心有点儿不大够。”韦小宝道:“这当儿
你只有立即前赴北京,将这番情由面奏皇上。你既到了北京,
甚么意图在台湾自立为王的谣言,自然再也没人相信了。”
施琅一拍大腿,说道:“对,对!大人指教得是,卑职明
天就动身。”突然灵机一动,说道:“台湾的文武官员,就请
大人暂且统带。皇上对大人是最信任不过的,只要是大人坐
镇台湾,朝中大臣谁也不敢有半句闲话。”
韦小宝大喜,心想在台湾过过官瘾,滋味着实不错,笑
道:“你不得圣旨,擅自将兵马大权交了给我,皇上怪罪起来,
却又如何?”
施琅一听,又大为踌躇,寻思:“他是陈近南的弟子,反
逆天地会的同党。皇上虽对他宠幸,这些年来却一直将他流
放在通吃岛上,不给他掌权办事。他一得兵马大权,要是联
同天地会造反作乱,我……我这可又死罪了。”转念一想,已
有了计较:“我只须将全部的水师带去,他就不敢动弹。他如
大胆妄为,竟敢造反,水师回过头来,立即将他平了。”当即
笑道:“兵马大权交给别人,说不定皇上会怪责,交给大人,
那是百无禁忌的。”
当下酒筵草草而终。施琅连夜传令,将台湾文武大员召
来参见韦小宝,由他全权指挥,便宜行事;又请师爷为韦小
宝写一道奏章,说是忧心国事,特来台湾暂为坐镇,俾朝廷
无东顾之虑,请赦擅专之罪;又说台湾百姓安居已久,以臣
在台亲眼所见,似以不撤为宜。
诸事办毕,已是次日清晨,施琅便要上船。韦小宝问道:
“有一件大事,你预备好了没有?”施琅道:“不知是甚么大事?”
韦小宝笑道:“花差花差!”施琅不解,问道:“花差花差?”
韦小宝道:“是啊。你这次平台功劳不小,朝中诸位大臣,
每一个送了多少礼啊?”施琅一怔,道:“这是仗着天子威德,
将士用命,才平了台湾,朝中大臣可没出甚么力。”韦小宝摇
头道:“老施啊,你一得意,老毛病又发作了。你打平台湾,
人人都道你金山银山,一个儿独吞,发了大财。朝里作官的,
哪一个不眼红?”施琅急道:“大人明鉴,施琅要是私自取了
台湾一两银子,这次教我上北京给皇上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韦小宝道:“你自己要做清官,可不能人人跟着你做清官啊。
你越清廉,人家越容易说你坏话,说你在台湾收买人心,意
图不轨。这么说来,你这次去北京,又是两手空空,甚么礼
物也不带了?”施琅道:“台湾的土产,好比木雕、竹篮、草
席、皮箱,那是带了一些的。”
韦小宝哈哈大笑,只笑得施琅先是面红耳赤,继而恍然
大悟,终于决心补过,当下向韦小宝深深一揖,说道:“多谢
大人指点。卑职这次险些儿又闯了大祸。”
韦小宝召集文武官员,说道:“施将军这次上京,是为众
百姓请命,假如不成功,大伙儿都要家破人亡。这请命费,难
道要施将军一个人垫出来不成?各位老兄,大家赶紧去筹措
筹措、摊派摊派罢!”
施琅居官清廉,到台后不曾向民间取过金银。此刻韦小
宝接手,第一道命令却便是大征“请命费”。台湾百姓听到内
迁的消息后,正自人心惶惶,得知施琅依了韦爵爷之计,上
京为百姓请命,求不内迁,这笔“请命费”倒是谁都出得心
甘情愿。好在台湾民间富贵,只半天功夫,已筹到三十余万
两银子。韦小宝命官库垫款六十余万,凑成一百万两,又指
点他何人必须多送,何人不妨少送。施琅感激不尽,到当晚
初更时分,这才开船。
次日韦小宝升堂,向众官员道:“昨晚施将军启程赴京,
这请命费算来算去,总是还差了一百多万。兄弟为了全台百
姓着想,只好将历年私蓄,还有七位夫人的珠宝首饰,一古
脑儿又凑了一百万两银子,交施将军带去使用打点。唉,在
台湾做官,可真不容易,兄弟只不过暂且署理,第一天便亏
空了一百万。我这可是倾家荡产,全军覆没了。”
台湾府知府躬身说道:“大人爱护百姓,为民父母,真是
万家生佛。除了公库垫款六十多万要还之外,韦大人这一百
万两银子,自然也是要全台百姓奉还的。”
韦小宝点头道:“你们每个人也都垫了银子,个个都弄得
两袖清风甚么的,这个我也不是不知道。你们官大的垫了成
万两,官小的也垫了数千两、数百两不等,大家齐心合力,为
来为去,都是为了众百姓。这些垫款,自然也是要地方上归
还的。咱们做父母官的,也不能向老百姓算利息,大家吃亏
些,拿回本钱,也就算了,这叫做爱民如子。”
众官大喜,一齐称谢,均觉得这位韦大人体贴下情,有
财大家发,果然是一位好上司。
韦小宝第一天署官,便刮了一百万两银子,此后财源滚
滚,花巧多端,不必细表。
过得数日,韦小宝吩咐备下祭品,到郑成功祠堂去上祭,
要瞧瞧这位名震天下的国姓爷到底是怎么一副模样。
来到祠中,抬头看时,只见郑成功的塑像端坐椅中,脸
形椭圆,上唇、下唇及下颚均有短短黑须,双耳甚大,但眼
睛细小,眉毛弯弯,颇有慈祥之意,并无威猛豪迈的英雄气
概,韦小宝颇为失望,问从官道:“国姓爷的相貌,当真就是
这样吗?”林兴珠道:“这塑像和国姓爷本人是挺像的。国姓
爷是读书人出身,虽然是大英雄大豪杰,相貌却文雅得很。”
韦小宝道:“原来如此。”见塑像两侧各有一座较小塑像,左
女右男,问道:“那两个是甚么人?”林兴珠道:“女的是董太
妃,男的是嗣王爷。”韦小宝道:“甚么嗣王爷?”林兴珠道:
“就是国姓爷的公子,继任为王爷的。”韦小宝点头道:“啊,
就是郑经了,跟郑克塽这小子倒也有些相像。我师父陈军师
的橡呢?”林兴珠道:“陈军师没有像。”韦小宝道:“这董太
妃坏得很,快把她拉下来,赶紧叫人去塑陈军师的像,放在
这里陪伴国姓爷。”
林兴珠大喜,亲自爬入神龛,将董太妃的塑像搬了下来。
韦小宝向郑成功的神像跪下,磕了几个头,说道:“国姓爷,
你是英雄豪杰,我向你磕头,想来你也受得起。这老虔婆坏
了你的大事,每天陪着你,你必定生气,我帮你赶走,让我
师父陈军师来陪你。”想到师父惨亡,不禁流下泪来。
全台百姓对董太妃恨之入骨,而陈永华屯田办学、兴利
除弊,有遗爱于民,百姓称他为“台湾诸葛亮”。郑克塽当国
之时,谁都不敢说董太妃一句坏话,不敢说陈永华一句好话。
此时韦小宝下了“除董塑陈”的命令,人心大快,又听说他
在国姓爷像前磕头流泪,众百姓更是感激。虽然这位韦大人
要钱未免厉害了些,但一来他是陈军师的弟子,台湾军民不
免推爱,二来施琅带领清兵取台,灭了大明留存在海外的一
片江山,因此上虽然“施清韦贪”,众百姓反觉这位韦大人和
蔼可亲,宁可他镇守台湾,最好施琅永远不要回来。
可是事与愿违,过得一个多月,施琅带了水师又回到台
湾。
韦小宝在岸边相迎,只见施琅陪同一位身穿一品大员服
色的大官从船中出来。那大官还在跳板之上,便大声叫道:
“韦兄弟,你好吗?这可想煞做哥哥的了。”原来是索额图。韦
小宝大喜,抢上前去。两人在跳板上拉住了手,哈哈大笑。
索额图笑道:“兄弟,大喜,大喜。皇上降旨,要你上北
京。”韦小宝心中一喜一忧,寻思:“我如肯去北京,早就去
了。小皇帝很是固执,他决不会向我投降的。我不答应打天
地会,他就不会见我的面。”
施琅笑嘻嘻道:“皇恩浩荡,真是没得说的,皇上已答允
撤消台民内迁的旨意。”
台湾众军民这一个多月来,日日夜夜都在担忧,生怕皇
帝坚持要弃台湾,大家都说,皇帝的口是“金口”,说过了的
话,决无反悔之理。施琅这句话一出口,岸上众官员听到了,
忍不住大声欢呼,一齐叫了起来:“万岁,万岁,万万岁。”
消息不胫而走,到处是欢呼之声,跟着劈劈啪啪的大放
爆竹,比之过年还热闹得多。
索额图传下旨意,对韦小宝颇有奖勉,命他克日赴京,另
有任用。韦小宝谢恩毕,两人到内堂摒众密谈。
索额图道:“兄弟,你这一次面子可实在不小,皇上怕你
尚有顾虑,因此钦命我前来促驾。你可知皇上要派你个甚么
差使?”韦小宝摇头道:“皇上的神机妙算,咱们做奴才的可
万万猜不透了。”索额图将嘴巴凑到他耳边,低声说道:“打
罗刹鬼!”
注:据史籍所载,当时清廷决心弃台,已有成议,全仗
施琅力争,大学士李雷又从中斡旋,这才决定设立官府,派
置驻军。在当时似是小事,于后世却有莫大影响。当年施琅
若不力争,清廷平服郑氏后即放弃台湾,将全台军民尽数迁
入内地,则荷兰人势必重来,台湾从此不属于中国版图。因
此其时虽有人指施琅为汉奸,但于中华民族而言,其力排弃
台之议,保全此一大片土地于中国版图,功劳也可说极大。
施琅曾奏减台湾地租田赋,康熙从其议,颇有惠于全台
百姓。施琅次子施世纶,居官清廉,平民百姓和官员缙绅争
执,施世纶必袒护平民,因此民间称为“施青天”,即后世说
部《施公案》的主角。施琅第六子施世骠,为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六十年驻台,史称“八月十三,怪风暴雨相逼为灾,兵
民多死。世骠终夜露立,遂病,九月,卒于军中,下旨悼恤,
赠太子太保。”此人在飓风袭台时通宵在外指挥救灾,因而病
死,也可说是个爱民好官。
韦小宝一怔之下,跳起身来,大叫:“妙极!”
索额图道:“皇上说你得知之后,一定十分喜欢,果然不
错。兄弟,罗刹鬼自顺治年间起,就占我黑龙江一带,势道
十分猖獗。先帝和皇上宽洪大量,不予计较。那知罗刹鬼得
寸进尺,占地越来越多。辽东是我大清的根本所在,如何能
容鬼子威逼?现在三藩叛逆和台湾郑氏都已荡平,天下无事,
皇上就决意对罗刹用兵了。”
韦小宝在通吃岛闲居数年,闷得便如推牌九连抓十副别
十,这时听得这消息,开心得合不拢嘴来。
索额图又道:“皇上为了息事宁人,曾向罗刹国大汗下了
几道谕旨,对方却始终没有答复。后来荷兰国使臣转告,说
罗刹国虽大,却是蛮夷之邦,通国无一人懂得中华上国文字,
接到皇上的谕旨,全然莫名其妙,因此只好不答。可是罗刹
兵东来占地,始终不止。皇上说道,我中华上国讲究仁义,不
能对蛮夷不教而诛,总是要先令他们知错,有个幡然悔改的
机会,要是训谕之后,仍然强项不服教化,那时便只有加以
诛戮了。朝中大臣,精通罗刹国言语的,却只有韦兄弟一人。”
(按:当时中俄交涉,互相言语文字不通,确为事实。史载俄
国沙皇致书康熙,有云:“皇帝在昔所赐之书,下国无通解者,
未循其故。”)
韦小宝心想:“原来为了我懂得罗刹鬼话,小皇帝才向我
投降。”不禁手舞足蹈,大为得意。
索额图笑道:“兄弟精通罗刹话,固然十分了不起,可是
还有一桩大本事,更是人所莫及。听说罗刹国的摄政女王,是
大汗的姊姊,这位女王乃是兄弟的老相好,是不是啊?”韦小
宝哈哈大笑,说道:“罗刹女人全身都是金毛,这个苏菲亚摄
政女王相貌倒挺不错,她身上的皮肤,摸上去却粗糙得很。”
索额图笑道:“皇上就是要兄弟出马,勉为其难,再去摸她几
摸。”韦小宝笑着摇头,说道:“没胃口,没胃口。”索额图道:
“兄弟一摸之下,两国交好,从此免了刀兵之灾,这是安邦定
国的一桩奇功啊。”
韦小宝笑道:“原来皇上不是派我去带兵打仗,是要我施
展‘十八摸神功’,哈哈!”嘴里唱了起来:“一呀摸,二呀摸,
摸到罗刹国女王的头发边。女王的头发象黄金,索大哥和韦
小宝花差花差哉!”两人相对大笑。
韦小宝问起罗刹国侵占黑龙江的详情,索额图细加述说。
原来在明朝万历年间,罗刹人便决意东侵。(罗刹即俄罗
斯,《清史稿·郎坦等传》云:“俄罗斯之为罗刹,译言缓急
异耳。”缓读为俄罗斯,急读为罗刹。以俄语本音读之,罗刹
更为相近。)先后在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叶尼塞斯克、雅库
次克、鄂霍次克等地筑城。顺治六年,罗刹人在鹿鼎山筑城,
称阿尔巴青(中国则称为雅克萨城),同时顺流东下,沿途剽
掠。顺治九年,满清宁古塔都统海色率兵两千,在黑龙江岸
将罗刹兵击退。后来又在松花江口交兵,满清都统明安达哩
奋勇作战,大破罗刹军。罗刹兵西退,在尼布楚筑城,并遣
使往莫斯科乞援。使者沿途散布流言,说黑龙江一带金银遍
地,牛马成群,居民房屋皆镶嵌黄金。罗刹人梦想大发洋财,
结队东来,沿路劫掠,残害百姓,哥萨克骑兵尤为残暴。满
清宁古塔都统沙尔呼达、宁古塔将军巴海率兵御敌,于顺治
十六年、十七年间连胜数仗,打死了罗刹兵的统军大将,将
哥萨克骑兵斩杀过半。于是罗刹人不敢再到黑龙江畔。
到康熙初年,罗刹军民又大举东来,以雅克萨城为根据
地。康熙年纪渐长后,知道罗刹人野心极大,严加防守,并
移吉林水师到黑龙江驻防。罗刹军也不断增兵,将雅克萨城
建筑得十分牢固,同时在通往罗刹国本部的交通要道沿途设
站,决意将黑龙江一带广大土地席卷而有之。那时康熙正在
全力对付吴三桂,无力分兵抗御罗刹的侵略,直到三藩削平,
台湾郑氏归降,更无后顾之忧,这才专心应付。想起韦小宝
曾去过莫斯科,不但熟悉彼邦情势,且和罗刹国掌握大权的
摄政女王关系不同寻常,曾献计助她脱困夺权,受过她的封
爵,这是手中的一着厉害棋子,如何不用?得知他到了台湾,
当即命索额图前往宣召。
韦小宝带妻子儿女,命伕役抬了在台湾所发的“请命
财”,两袖金风,上船北行。临行时向施琅要了原来台湾郑氏
的将领何佑、林兴珠、洪朝,以及五百名藤牌兵。施琅知他
这次赴京,定得重用,自己在朝廷里正要他鼎力维持,自然
没口子的答应,对他和索额图又都送了一份重礼。
台湾百姓知道朝廷所以撤消举台内迁旨意,这位少年韦
大人厥功甚伟,人人感激,万民伞、护民旗等送了无数。韦
小宝上船之际,两名耆老脱下他的靴子,高高捧起,说是留
为去思。这“脱靴”之礼,本是地方官清正,百姓爱戴,才
有此仪节。韦小宝这“赃官”居然也享此殊荣,非但前无古
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了。欢送的鞭炮大放特放,更不在话
下。
第四十七回云点旌旗秋出塞
风传鼓角夜临关
不一日船到塘沽,韦小宝、索额图等一行人登岸陆行,经
天津而至北京。韦小宝重入都门,当真是恍如隔世,心花怒
放,飘飘欲仙,立刻便去谒见皇帝。
康熙在上书房传见。韦小宝走到康熙跟前,跪下磕头,还
没站直身子,心下猛地里悲喜交集,忍不住伏在地下放声大
哭。
康熙见韦小宝到来,心中有一大半欢喜,也有一小半恼
怒,心想:“这小子无法无天,竟敢一再违旨。这次虽派他差
使,却也要好好惩戒他一番,免得这小子恃宠而骄,再也管
束他不住。”岂知韦小宝一见面竟会大哭,康熙心肠却也软了,
笑道:“他妈的,你这小子见了老子,怎么哭起来?”
韦小宝哭道:“奴才只道这一生一世,再也见不着皇上了。
今日终于得见,实在是欢喜得紧。”康熙笑道:“起来,起来!
让我瞧瞧你。”韦小宝爬起身来,满脸的眼泪鼻涕,嘴角边却
已露着微笑。
康熙笑道:“他妈的,你这小子倒也长高了。”童心忽起,
走下御座,说道:“咱们比比,到底是你高还是我高。”走过
去和他贴背而立。韦小宝眼见跟他身高相若,但皇上要比高
矮,岂能高过了皇上,当即微微弯膝。
康熙伸手在两人头上一比,自己高了约莫一寸,笑道:
“咱们一般的高矮。”转身走开几步,笑问:“小桂子,你生了
几个儿子女儿?”韦小宝道:“奴才不中用,只生了两个儿子,
一个女儿。”康熙哈哈大笑,说道:“这件事我可比你行了。我
已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韦小宝道:“皇上雄才大略,自
然……自然这个了不起。”康熙笑道:“几年不见,你学问还
是没半点长进。生儿女的事,跟雄才大略有甚么干系?”
韦小宝道:“从前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凡是好皇帝,儿
子也必定多的。”康熙笑问:“你又怎么知道了?”韦小宝道:
“皇上派奴才去钓鱼,咱俩个好比周文王和姜太公。周文王的
事,奴才自然要问问清楚,免得见到皇上之时,回不上话。”
这几年来康熙忙于跟吴三桂打仗,昼夜辛劳,策划国事,
身边少了韦小宝这个少年臣子说笑话解闷,有时着实无聊,此
时君臣重逢,甚是开心,说了好一会闲话,问了他在通吃岛
上的生涯,又问起台湾的风土民情。
韦小宝道:“台湾土地肥美,气候温暖,出产很多,百姓
日子过得挺快活,得知皇上准许他们在台湾住下去,个个感
激皇恩浩荡,都说皇上是不折不扣的鸟生鱼汤。”康熙点头道:
“施政以不扰民为先。百姓既然在台湾安居乐业,强要他们迁
入内地,实是大大扰民。朝中大臣不明台湾实情,妄发议论,
险些误了大事。你和施琅力加劝谏,功劳不小。”
韦小宝噗的一声跪倒,磕头道:“奴才多次违旨,杀十七
八次头都是应该的,不论有甚么功劳,皇上都不必放在心上。
只求皇上开恩。饶了奴才性命,准许我在你身边服侍。”
康熙微笑道:“你也知道杀十七八次头也是应该,就可惜
你没十八颗脑袋,否则的话,我定要砍下十七颗来。”韦小宝
道:“是,是。奴才脑袋也不要多,只要留得一颗,有张嘴巴
说话吃饭,也就心满意足了。”康熙道:“这颗脑袋留不留,那
得瞧你今后忠心不忠心,是不是还敢违旨。”韦小宝道:“奴
才忠字当头,忠心耿耿,赤胆忠心,尽忠报国。”
康熙笑道:“你这忠字的成语,心里记得倒多,还有没有?”
韦小宝道:“奴才心里只有一个忠字,自然记得多些,还有……
还有忠君爱国,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还有忠厚老实
……”康熙道:“起来罢!你如忠厚老实,天下就没一个刁顽
狡猾之徒了。”
韦小宝站起身来,说道:“回皇上:我只对你一个人忠心。
对于别人,就不那么忠了,有时说不定还奸他一奸。奴才的
性子是有点小滑头的,这个皇上也明白得很。不过我对皇上
讲究‘忠心’,对朋友讲究‘义气’,忠义不能两全之时,奴
才只好缩头缩脑,在通吃岛上钓鱼了。”
康熙道:“你不用担心,把话儿说在前头,我可没要你去
打天地会。”负手背后,踱了几步,缓缓的道:“你对朋友讲
义气,那是美德,我也不来怪你。圣人讲究忠恕之道,这个
忠字,也不单是指事君而言,对任何人尽心竭力,那都是忠。
忠义二字,本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你宁死不肯负友,不
肯为了富贵荣华而出卖朋友,也算十分难得,很有古人之风。
你既不肯负友,自然也不会负我了。小桂子,我赦免你的罪
愆,不全是为了你以前的功劳,不全是为了你我两个自幼儿
十分投缘,也为了你重视义气,并非坏事。”
韦小宝感激涕零,哽咽道:“奴才……奴才是甚么都不懂
的,只觉得别人真心待我好,实在……实在不能……不能对
他们不住。”
康熙点点头,说道:“那罗刹国的摄政女王,对你也挺不
错啊。我派你去打她,却又怎样?”
韦小宝嗤的一声,笑了出来,说道:“她给人关了起来,
险些儿性命不保,奴才教她鼓动火枪手作乱,夺到了大位,也
算对得住她了。她派兵想来夺皇上的锦绣江山,可万万容她
不得。这女人水性杨花,今天勾搭这个男人,明天勾搭那个,
那是当不得真的。就可惜罗刹国实在太远,否则奴才带一支
兵去,把这女王擒了来请皇上瞧瞧,倒也有趣。”
康熙道:“‘罗刹国太远’,这五个字很是要紧,只凭着
这五个字,咱们这一战可操必胜。罗刹国虽然火器犀利,骑
兵骁勇,但他们远,咱们近。他们万里迢迢的东来,兵员、马
匹、火器、弹药、粮草、被服,甚么接济都不容易。现下我
已派了户部尚书伊桑阿前赴宁古塔,构筑瑷珲、呼玛尔二城,
广积粮草弹药,又设置了十个驿站,使得军需粮饷供应畅通,
源源不绝。日前又传旨蒙古,不许跟罗刹人贸易。再派黑龙
江将军萨布素广遣骑兵,见到罗刹人的粮草车辆,就放火烧
他妈的,见到罗刹兵的马匹,立刻就宰他妈的。”
韦小宝大喜,说道:“皇上如此调派,当真是甚么甚么之
中,甚么千里之外,这一战已经胜了七八成。”
康熙道:“那也不然,罗刹是大国,据南怀仁说,幅员还
大过了我们中国,决计不可轻敌。我们如打了败仗,辽东一
失,国本动摇。他们败了却无关大局,只不过向西退却而已。
因此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你倘若败了,我就领兵出关亲征。
第一件事,便是砍你的脑袋。”说这句话时声色俱厉。
韦小宝道:“皇上望安。奴才项上人头若是不保,那也是
给罗刹兵砍下来的,决不能让皇上来砍。”康熙道:“你明白
这一节便好。兵凶战危,谁也难保必胜。我只是要你万万不
可轻忽,打仗可不是油腔滑调之事。”韦小宝恭恭敬敬的道:
“是。”
康熙又道:“倘若单是行军打仗,本来也不用你去。不过
这次跟罗刹国开仗,并不是想灭了他,只是要他知难而退,不
敢来侵我疆土,也就是了。因此须得恩威并济,要他们感恩
戴德,两国永远和好。如果一味杀戮,罗刹国君主老羞成怒,
倾国来攻,我们就算得胜,那也是兵祸连结,得不偿失。能
和则和,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上大吉。你如能说得罗刹
国摄政女王下令退兵,两国讲和,才是大大的功劳。”
韦小宝道:“奴才见到罗刹兵的将军之后,将皇上的圣谕
向他们开导,再要他们带话去给罗刹国摄政女王。”
康熙道:“我曾传了好几名西洋传教士来,详细询问罗刹
国的历朝故实、风土地理、军政人事……”韦小宝道:“对,
对。皇上这是知他又知自己,百战百胜。”康熙微微一笑,说
道:“那些教士都说,罗刹人欺善怕恶,如一味跟他说好话,
他们得寸进尺,越来越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