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渠秀荷。也是坐在顾云娘地身旁。这些时间来。渠道一直住在五寨堡内。经常往来黄府中。外面己经有很多流言。说是渠家要将自己女儿献给黄来福做妾。不管别人怎么说。杨氏倒是挺喜欢渠秀荷这个姑娘地。
厅内众人都谈得闲事。有意不说明日出兵之事。
夜深后,黄来福和顾云娘回到屋中休息。
黄来福以前就一直喜欢裸睡,这个习惯也带到这个世界中来,不过顾云娘脱衣后,则是穿着肚兜及亵裤,露出大片雪腻的肌肤。她原来性格有些娇惯,不过成亲几年来,颇有些贤妻良母地样子。
她看了黄来福精赤的身子一眼,虽是见多了,还是脸色有些晕红,在黄来福将她搂到怀里时,她轻扭了黄来福一下,就顺从地依入他的怀抱。
黄来福抚摸着她那光滑的肌肤,笑道:“云娘,都和你说了裸睡比较舒服,你怎么不听。”
顾云娘娇媚地白了黄来福一眼,道:“哪有睡觉时全身光光的,不知羞。”
黄来福笑道:“夫妻之事,哪有什么羞不羞地。”
他一边说,一边抚上顾云娘她胸前的饱满,软绵绵的非常舒服。
顾云娘被他摸得春情荡漾,昵声道:“讨厌,这样摸人家……”
黄来福低声笑道:“这样摸还不够呢……”
又脱去了顾云娘身上仅有的肚兜及亵裤,顾云娘也就半依半顺地搂住了黄来福的身体。
云收雨散后,顾云娘**着身子紧抱住黄来福,她有些担忧地道:“相公,明日你出兵后,在外可要注意自己的身子,我和孩子,还有爹娘,可都离不开你。”
黄来福柔声道:“放心吧,你相公是福星,没事地。”
顾云娘嗯了一声,更紧地搂住了黄来福,两人都静静地不说话。
第二天,16日清晨。整个五寨堡都是倾巢出动,为出征的将士们送行,到处是人山人海。
在五寨堡外的较场上,出征的数千五寨堡将士,己经完成了出征仪式,当他们走出较场时,外面地民众。更是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一时之间,鞭炮声“啪啪啪”地炸响,各样的锣鼓也敲响起来。
在父母妻儿的挥手告别下,黄来福一身铁甲,身上披着猩红的斗篷,他一马当先,骑在高头大马上,向前而去,他身后是如云地旗帜。还有数千同样骑马地铁甲战士。一路前去,都是五寨堡军民夹道欢送地震天欢呼声。
甲叶作响,铁蹄声整齐,出征地将士军容非常整齐。军士们个个打起全部的精神,接受着五寨堡军民们的欢送。特别是原来在老营堡的那些军士们,那享受过这种民众的欢呼?个个都是兴奋得满脸红光,只是高高地昂着头,神情骄傲。
鞭炮一路炸响。军队滚滚向前,此行队伍庞大,除了两千多战兵外,就是各色的辅兵,还有众多的马骡,拉着各色的军用物质等。此外。军队后面还跟着滚滚的商队车马,连各种商贾,伙计之类,人数有数千。这些人或是运着粮食,或是运着各种商品,也是兴高采烈地向两旁地民众挥手。
此次机会难得,除五寨堡军队的花费需求外,沿途也有巨大的商机,是推销各自商品。扩大商机的好机会。而且跟在五寨堡地军队后面。安全又完全没有问题,所以此次黄来福出征。五寨堡各个大作坊,都有派人随同,还有许多临近州县的商贾们,也借机派人前往。
除此外,还有形形色色前往顺路发财,寻找机会的人,也一起跟同。这样算下来,前前后后的,跟在五寨堡军队后面的人流车队,连绵怕有几十里。
此外,五寨堡地一些青楼,也抓住机会,组织了一些妓女,随军服务。商贾伙计有生理需求,军队中也都是壮年男子,如果他们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怕是隐患多多。
所有黄来福并不禁止士兵**,不过为了防止脏病,不论是五寨堡各青楼,还是这些随行妓女,都配有医士,每月都要检查数次,所以安全上没有问题。
此次行军路线,从南取道岢岚州城,然后经延绥镇的神木,延绥镇城,再沿着内边长城行走,经宁夏后卫,一直到宁夏镇城下,路程超过千里。
黄来福估计自己军队可以日行近百里,十余日就可到宁夏镇,不过后面的商队,怕是难以跟上军队的脚步。要晚很多天,才能到达目的地。
告别了五寨堡地军民后,一行军马车马,浩浩荡荡而去,骑兵行进时更是蹄声轰隆隆作响。五寨堡境内都是良好宽敞的水泥路面,行军顺利。
不过一路向南,出了五寨堡地界后,前方己是岢岚州的地界,那水泥路己是消失,又换成了黄土大路。走在路上,坑坑洼洼不说,还漫天的尘土,一下子,那路难行起来。
见前方快进入了岢岚州的地界,黄来福见手下的军兵人还精神,就是马匹有些疲倦,黄来福便下令停止行军,稍稍休息,宣传队的姑娘们抓住机会,上来为将士们唱歌打气。
黄来福又让军士和马匹都脱去盔甲,让马骡来驮伏,而且为了节省马力,以后士兵们都要下马步行,一直走到山西镇,除了以后路过一些重要的军堡州城时,才全体披甲上马,以展现五寨堡军队的英姿。
喝水休息一会儿后,黄来福下令将军队分为前后中军,并且探马四出,一直侦测20里之内。不断滚滚回来禀报前方及周边情形。
此后一路向南,五寨堡大军行进很快,中午时,岢岚州城己是在望。
(晚上还有一章)
第121章 行军、一路反响(2)
进入岢岚州境内时,五寨堡军队行进时,可说是军容嘹亮,加上军容整齐,后面跟的商队庞大,引得路人不时好奇地驻足围观,很多小朋友还跟着军队**后面直跑。
岢岚州的军民们,早听说过五寨堡军队的威名。岢岚州离五寨堡并不远,现在两地联系紧密,而且还有很多岢岚州的乡民到五寨堡去打工。
这些人回来过年时,津津有味的话题之一,就是谈起五寨堡的军队。那家伙,五寨堡的那些大兵,真可说是兵强力壮,雄赳赳气昂昂,岢岚州的豆腐渣官兵和人家真是不能比。
特别在去年时,鞑子入寇五寨堡,连带邻近的岢岚州都是一日数惊,州城几度关门,许多百姓都拖家带口的到外地逃难,直到五寨堡打败了近万蒙古军队,并斩首数千后,整个岢岚州才放心下来,逃难的人也纷纷回来。有这个强悍的邻居顶在前面,岢岚州的军民们,都是安心不少。
同时各人又对五寨堡军队的战力吃惊不己,又听说五寨堡的黄来福大人将一千多的蒙古俘虏吊死。这五寨堡军队更是被神化,传得那些五寨堡大兵们,个个如有三头六臂一般。
此时见了五寨堡传说中地军队,果然是军容强悍,名不虚传。见五寨堡军队滚滚而来,乡绅村民们,个个都是看得目瞪口呆,很多人叹道:“真不愧为虎狼之师啊。”
很多当地的青壮,见了五寨堡军队这种军容。又听说了五寨堡军队的待遇后,都是心动不己,很多人围在路旁,要求加入五寨堡军队,不过五寨堡军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的。只优先五寨堡本地人,还优先本地农场,所以这些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在岢岚州城外几里处一个路口,黄来福义父,镇西卫指挥使刘景春和岢岚州知州早己得到消息,连当地一些士绅一起出来迎接,组织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欢迎队。
这两年里,由于和五寨堡的合作,岢岚州上下,都是获利不少。地方经济。己经通过羊毛收购。和五寨堡紧密地联合起来,算是互利互惠,双赢的结果。
刘景春和知州二人。更是通过圈地养羊。赚得盆满钵满。刘景春是镇西卫军户。世世代代都是驻守在岢岚州。这条财路。可以长远地流传下去。不过岢岚州知州。只是当地流官。几年就要调任一次。以前他调到岢岚州这个清苦之地。这官可说是做得有气无力。不过现在财源滚滚。这位知州大人。己是上下打点。希望在岢岚州多干几年。
不过目前来说。现在二人都很满意自己地处境。听说自己地财神伙伴黄来福来了。二人当然是笑眯眯地出来迎接。况且还有个迎接过境友军地事宜。
刘景春今年己经六十岁了。几年前还半黑半白地头发。现在己经全部发白。不过腰腹更大。满脸横肉地脸上。也是红光满面。显示出这两年他心情愉快。过得安心。
此时刘景春一边和知州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一边在盘算和黄来福以后该如何相处。现在地黄来福。官己经越做越大。在前两年时。刘景春还要求黄来福每年提供给他几千石粮食。不过在去年时。黄来福独立开卫后。刘景春己经是主动地免了这笔粮草。反正现在光是养羊。自己就财源滚滚。
现在刘景春关心地是。黄来福还认不认自己这个义父。毕竟二人定下地义子义父关系。只是当时地相互利用结果。对这点。刘景春大人是心知肚明地。
现在地黄来福官比自己大几级。官运也越来越好。自己对他来说。己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了。现在地黄来福。还会认这个关系吗?
很快,旁边人兴奋道:“快看,五寨堡军队来了。”
随即看前方一杆“黄”字大旗,出现在各人眼中,接着见旗帜如雨,一只精悍的军队,肃然而来。虽是人马没有穿盔甲,但人人军服整齐,都是华气的呢绒面料。而且这些人个个身高马大,营养良好,加上他们在去年时与蒙古人血战后的那股杀气及傲气,一眼看过去,真是气势惊人。
而且前面的几千战兵都是步伐矫健,行军时,决对没有窃窃私语,走在路上,没有一点杂音,只听到脚步声地整齐轰响。
岢岚州众人都是整齐地吸了一口冷气,如此虎狼之师,真是少见啊,怪不得去年能大败入寇地蒙古人。
看着这样的军队,刘景春也是暗吸了一口气,如果拿自己的卫所兵出来和他们比的话,真是没得比,真不知道自己这个义子是如何做的,赚钱厉害,练兵也同样厉害。
接着各人又看到后面五寨堡军队跟上来的五寨堡商队,人嘶马叫,连绵看不到边,还有一些车马上小娘们地娇声细语,不由目瞪口呆,还有这样领兵作战,提供后勤的。
不过见黄来福过来了,刘景春忙抢先一步,呵呵笑着向黄来福行礼:“老夫刘景春,见过总兵黄大人。”
黄来福按住他的举动,假装生气道:“义父如此举动,真是折杀孩儿了。”
刘景春见黄来福这个样子,内心也是满足,富贵不忘交情,这小伙子人品不错。他也飞快地改了口,道:“福儿,你一路前来辛苦了,我和刘知州,己经准备了饭食,就请你赏光了。”
接着是刘知州几人上来向黄来福行礼,并言道岢岚州城内,己经准备了大军的一日粮草,请黄来福笑纳,几年下来,黄来福和这些人也算是老交情了,当下也不客气,就笑纳了这批粮草。
刘知州和黄来福交情深了,当然不会摆什么文官的架子,也不会象别地文官一样,只提供一些熟食,唯恐过境大军多吃一点,而是背来了整袋的大米还有草料。
黄来福收下了,吩咐手下埋锅遭饭,自己带着江大忠及几个家丁,随刘景春及刘知州进城去吃午饭了,他还有些两地合作的事,要和刘景春及刘知州商议。
还有许多车队后的五寨堡商贾们,也是争先恐后地进城吃饭去了,或许还可以谈点生意。下午时,五寨堡大军继续开拔,见到五寨堡商贾们的这种做法,岢岚州商贾也是颇为眼热,军队开拔后,五寨堡军队连绵地车队后,又多加了一些岢岚州商人。
第二天上午,大军进入陕西省延绥镇地神木堡境内,这神木堡是后世的神木县,由于境内多煤矿,在后世非常富裕,为全国排名第92强县,还开启了全国免费医疗地先河。
不过此时的神木,只是一个军堡,还非常贫穷,到处是衣衫褴褛的军户及民户,见到大军前来,各人呼儿唤女,只是畏惧地躲到自己房屋后偷偷看。显然,这些人没听过五寨堡军队仁义之师的名声,担心这些过境的客军会骚扰他们。
第三天下午,大军又到了延绥镇的镇城外。
延绥镇为九边重镇之首,防线近千里,原定马步官兵有八万多人,有马匹四万多匹,一年需要粮饷30万两。不过和别的边镇一样,延绥镇也是士兵逃亡严重,现在只有官兵五万多人,军马两万多匹。
明中期后,延绥镇和蒙古人交易频繁,开有茶马互市数个,镇城内商业非常兴旺,有很多山西商人到这里经营。除了一些定期的大市外,万历年间,延绥镇又兴起了很多小市及民市。不过由于蒙古人在去年及前几年对大明边境的入寇,这里的茶马互市,己经被大明朝廷下令禁止,以作为对蒙古人的惩罚。
进入延绥镇境内,只见这里多为风沙草滩及黄土丘陵混合区,特别是延绥镇城,更是靠近毛乌素沙漠,进入地界后,不时可以看到滚滚黄沙,还有胡杨及红柳。在这里行进的商队,也多以骑骆驼及骡马为主。见到黄来福的大军后,这些路人们,都是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离延绥镇城不远,探马回报,说离镇城只有十里了,而且探马也告知了镇城内这只过境的友军。由于现在延绥镇总兵己经前往宁夏镇平乱,现在留守的,只有一个杨参将。黄来福军职比他大,这个杨参将,自然有出来迎接的义务。
探马说,延绥镇杨参将,带领手下一干军将,己经在离前方五里远的一个地方迎接,黄来福笑道:“好啊。”
他对江大忠道:“传令下去,人披甲,人披甲,全体上马,儿郎们都拿出精神来,让延绥镇的友军,看看我们山西镇将士们的风采。”
众人轰然听命,黄来福的命令,被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队长,百总传达下去。
第121章 行军、一路反响(3)
很快,一只铁甲骑兵又出现在众人眼中。
当这只队伍烟尘滚滚地出现在延绥镇杨参将及延绥镇众官兵眼中时,他们不由吸了一口冷气。
延绥镇官兵由于常年和蒙古人作战,所以一向自认为精兵,不过和山西镇这只队伍一比,还差得远。这只军队旗帜鲜明,人人装备精良,士兵个个身披铁甲,高大粗壮,杀气十足,身下的马匹同样披着马甲,匹匹都是龙精虎猛,和延绥镇大多的瘦马一比,真是差得远。
杨参将还以为这些强悍的军马都是黄来福的家丁,一过一问才知道,这里面只有三百人才是黄来福的家丁,余者都是山西镇普通的战兵,不由大吃一惊。这让他是理解不了的,普通战兵竟有如此装备及气势。就是这只军队身后的那些辅兵,其精锐程度,怕也不差于延绥镇总兵标下的家丁了。
寒暄了几句,杨参将在前领路,余者的延绥镇军将,则是闪到一边,用颇为敬畏的目光,打量着这只山西镇军队,一边窃窃私语,很多人都是看看山西镇将士身上的铁甲,看看他们身下的高大战马,那红润的脸色,再看看自己一身的皮甲,脸上颇有菜色,不由摇头叹了口气,同样是大明军队,怎么就差得这么多呢?
五寨堡的将士们,己经习惯了别人羡慕敬畏的目光,他们稳稳地骑在马上,头几乎要扬到天上,整齐行进,激起一片滚滚尘土及整齐的蹄响。而后面陆续跟上来的商队们,也是得意洋洋。不过他们当然没有前面五寨堡军队的军纪及肃然,而是一片喧嚷。
很快,众兵马就到了延绥镇镇城南门外,延绥镇城本有三营兵,连上附近军堡一起,有驻兵三万多人,战马一万多匹,不过宁夏平乱,延绥镇抽调兵马一万多人,眼下镇城内余兵不多。
黄来福打量延绥镇城。第一印象是城池建设得非常的厚实高深,听说这里地城墙高达12米,而此时北京城的城墙也不过才11米,城墙上建有众多的砖垛口。放置火炮无数。估计城周长有七里。
早听说过延绥镇商业繁华,果然不错,只见城外穿着各样服饰,牵着骆驼。骑着马匹的商队来来往往,还有城门外,连绵的商铺房屋,好一片兴盛的情形。
见一只铁甲骑兵滚滚而来,看旗号,并不是延绥镇当地的军马,当地的百姓还有商人们,如一片浪潮一般,都远远地逃了开去。一片呼儿唤女声,很多商铺,更是连忙关门。镇城上的守城军士,虽说他们早得到消息,这是只过境的友军,不过见到五寨堡军队地气势。还是一片紧张,人人凝神戒备。不过见这只军队并没有什么动静,当地百姓们才回过神来,远远的挤在一旁看,商铺也重新开门。很多人一边看,还一边惊叹,这是哪来的一只军队,看他们那从人到马都包着铁甲,身高马大。如怪兽一般的样子。杀气腾腾地,比延绥镇的军兵还精锐?
一些见多识广的商人们。则是恍然大悟,最后得意洋洋地炫耀,说看那黄字旗号,不就是山西镇那只五寨堡的军队吗?听说领军地,就是那位屯田赚钱都非常厉害的黄来福,在去年时,这只军队还大败入寇的鞑子,砍了一万多个脑袋,更吊死了一万多的蒙古俘虏。
众人这才整齐地哦了一声。原来是那只军队。怪不得了。黄来福屯田厉害。又大败入寇地蒙古军队。这消息众人都容易接受些。不过他随后吊死了众多地蒙古俘虏。当时这消息当时可是非常轰动。飞快地传遍了整个九边。还远远地传向内地去。而且消息越来越离谱。最后演变成黄来福斩首一万。吊死一万蒙古人。
九边军户百姓。都是深受蒙古人其害。听到这个消息后。人人又是解气。不过随之又是敬畏。一口气吊死一万蒙古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地。只有杀神下凡。才干得出。这让黄来福及他手下地军队。更是名声远扬。最后传得更是如三头六臂一般。黄来福地名字。在一些地方。可止小儿夜啼。
此时听说是这只军队前来。延绥镇众人都是神情古怪。人人敬畏。想近点看。但又害怕。只是远远地挤成一团。一边指指点点着。
杨参将和黄来福并马而行。眼见来到镇城下。他陪笑道:“黄军门。贵军真是兵强马壮。吾等不及……黄军门过境平贼。末将佩服……镇城内己备下酒菜。己为黄军门接风洗尘。只是能否请黄军门约束手下。在城外扎营……”
他说话吞吞吐吐。不过黄来福却是明白他地意思。大明过境客军。军纪一向不怎么好。当年戚家军成军前。戚继光带一些卫所军。每路过外境时。为严明军纪。都不知道要打死多少违纪军兵。这位杨参将不知道自己地五寨堡军队是仁义之师。一向秋毫无犯。买卖公平。他地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下他道:“杨参将不用担心。我军过境平叛。只在城外扎营。休整一夜后。明日下午。便开拔上路。至于接风酒。便不必喝了。我和将士们一起用饭。”
就算黄来福拉上五寨堡商贾们运粮,但以大明此时的路况,千里运粮,非常艰难。所以那些商贾们,便沿着各镇,联系了很多各地商人,沿途设立了许多供粮点。延绥镇城内,由于军马众多,每年都需要大批地粮食马料,所以向来是粮商们的云集之地。在这里,五寨堡商人们,早己联系了当地的几家大粮商,以为黄来福供粮。黄来福也准备在这里补充一些粮草。
听了黄来福这样说,杨参将很是欢喜,当下他道:“那便委曲黄军门了。”
军门是此时下属对总兵的称呼,黄来福只是个副总兵,还配不上军门的称呼,不过杨参将为了拍黄来福的马屁,便称黄来福为军门。
五寨堡斥侯兵,早己把镇城附近,可以扎营的地方详细报告给黄来福,在西边方向,离镇城几里远的明堂川河,后世叫榆溪河边可以扎营。这条河,和西面流来的黑水河在南边地银川堡汇合后,便成为大名鼎鼎地无定河。
当下五寨堡军队,便在明堂川河边扎营,辅兵和战兵们一样动手,忙个不停。后面跟上来的商队们,也纷纷聚在军营下游,取出自己地帐篷扎营,河边一片的人叫马嘶声。
大明军队野外扎营,条例己经非常成熟,五寨堡军队平时的训练,早己演练多时,很快,一座完善的营地,便出现在众人眼中。
只见军营四周都是临时的木墙,木墙分为两层,每层都有木板,木板上层可以让士兵巡逻放哨,下层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士兵休息。
营地内,按每局百人分布,一局为一营区。营帐两两相对,在营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都有排水沟。每一营区还挖有一个公共厕所,厕所的位置离水源和贮藏粮食的地方有一定距离,但离营房不远,方便官兵上厕所。扎营后,严禁士兵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营区以内也不许各个帐篷乱跑。
军营内己开始准备晚上的晚饭,不时冒出袅袅炊烟,黄来福则是换上便装,带了江大忠等十几个家丁,出去考查延绥镇当地的情况,黄来福在五寨堡出发之前,己经了解了沿途一些情况。
依黄来福后世电脑资料,眼下的延绥镇城一带,后世称为榆阳区,面积有70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0万亩,林地494万亩,牧草地328万亩,以榆溪河水系为主,遍布大小河流百余条,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条件可说是比五寨堡好多了。
特别是榆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探明原煤储量300亿吨,且为优质环保煤。另还有国内外罕见的精品岩盐矿藏,探明储量达1。3万亿吨,可以大规模地用于民用或工业上。在大明朝,这盐可是非常宝贵,这盐矿开出之来的话,就发了。
不过此时的延绥镇城附近,只是以军队商业为主,商贾们云集镇城一带,供应军队所需,农业、牧业及矿业的开发很浅,特别是眼下延绥镇大旱多年,沿着明堂川河边的田地大多抛荒了。除了那些衣着光鲜的商人外,那些见到的民户及军户们,大多是面有菜色,衣衫褴褛。
这个延绥镇城一带,位于两道长城之间,算是风沙草滩区了,举目所望,地势平坦。或许是连年干旱风沙,就是明堂川河边,都是多沙石,不时可见胡杨及红柳树,和后世的榆阳满是绿意一点不同。
“如果是自己来镇守延绥,该如何开发建设此地呢?”
看着慢慢西落的太阳,黄来福心想。
第121章 行军、一路反响(4)
“原来大人在这里。”
这时渠源锐在几个商贾家人的陪同下,向黄来福这边而来。
黄来福注意到渠源锐身旁一个大商贾,身着华贵的绸袍,身材矮胖,圆滚滚的象一个肉球,见到黄来福,他忙抢上一步磕头:“小的贺卫方,见过黄大人。”
黄来福抬手道:“免了。”
目光看向渠源锐,道:“之信,这位是?”
渠源锐笑道:“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延绥镇城内最大的粮商,贺家贺大掌柜就是。他长年为延绥镇官兵担供粮米草料,生意做得非常大。此次我联系上他,贺掌柜的也是个热心之人,听说大人过境平叛,当下便愿意担供三千石粮草,以为大人所用。”
黄来福笑道:“那敢情好啊,不知道贺大掌柜的,愿意用多少银钱,将粮草卖于黄某呢?”
那些商贾们黄来福不管,连辅兵在内,黄来福的三千多兵每日吃的粮食众多,按一个兵一人一天一大升粮食,也就是两斤米算,三千多人,一天就要消耗3石粮,还有三千多匹马,由于行军在外,更是八倍于士兵吃的粮食马料。
一天下来,就要花去黄来福几百石粮。粮食消耗,可说是非常巨大。将来还要作战数月,需要的粮草,更是不计其数。所以每过一个供粮点,黄来福都要尽量多买粮。
贺卫方脸上笑开了花,更显得红光满面,他笑道:“大人远赴千里到宁夏镇平贼,其忠义真是感天动地,贺某虽是一介商贾。也知道忠君报国的道理,这粮价决对不敢多卖,只以每石粮一两银的价格卖于黄大人就是,并愿意随军运送。”
从去年开始,贺卫方己经关注上五寨堡这个粮源,并陆续从五寨堡进货,而且五寨堡的各种商品,也是他强烈关注的对象。不过他是个精明地生意人,知道要想做好五寨堡的生意,首先要交好五寨堡的掌舵人黄来福。今天好容易遇到黄来福,哪有不趁机巴结的?所以他宁愿少赚钱或是亏钱,也愿意平价将粮卖于黄来福。以便让黄来福对自己留上心,将来好合作。
听贺卫方这样说。黄来福果然高兴。他道:“每石粮一两银?那贺掌柜地可不就亏了?”
黄来福当然知道市价。眼下地粮食。在边镇最少都是卖到一两四钱银。很多地方。还卖到一两六钱银到一两八钱银。这姓贺地只以每石粮一两银地价格卖于自己。还随军运送。确实是亏了。
贺卫方正气凛然道:“这也是向大人学习。为国为民。理应如此。”
黄来福很是满意。道:“好。贺掌柜这样地良商。黄某就记在心上了。”
贺卫方更是高兴。他趁机道:“大人一路前来。实在是辛苦了。小地也在府上备下酒席。以为大人接风洗尘。不知小地有没有这个福份让大人赏脸?”
黄来福听他说得恭敬。当下他道:“也好。黄某也想看看延绥镇城地风情。”
贺卫方大喜,连忙在前面引路,然后又低声吩咐了手下家人几句,其中一个家人忙骑上马匹,往镇城而去了。
延绥镇城,又叫榆林城,大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扩建,从明成化年。一直修到明万历年。南关外城,一直推至榆阳河沿。全以青砖包砌。全城墙上共建有城楼14座,东门、南门有瓮城,并设千斤闸,与城墙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镇城地东西南面,都是城门众多,只有北城垣无城门。黄来福等人,从南城的镇远门进入城内,进了镇城内,守门的军士对贺卫方都是点头哈腰,见黄来福等人有贺卫方的陪同,并没有上前来察问。这让黄来福暗暗摇头,如果是他手下地军士,进入五寨堡及老营堡时,不论是谁,都要察看路引及货物。
进入镇城内,此时己是夜幕降临,镇城内各处己是点上***。黄来福好奇地看着,只见城内众多的店铺及庙宇,民居多为四合院。街道都用石子铺就,灰色砖房的院落,木制门窗上的精美铜环,很有风味。各街上,商人居民来往,熙熙攘攘,各式人样都有,不愧为九边中商业气氛最浓的军镇。
不过也可以看出边镇中普遍的问题,就是城内军户普遍衣衫褴褛,就是那些营兵,也是衣甲破烂。而那些商贾们,则是个个衣着光鲜,就是那些伙计,脸色衣饰,都比军人们来得好,让黄来福暗叹不己。
贺卫方的府邸在北城,府内非常的豪华,在黄来福进入府内时,大厅上,早己是备下了丰盛的酒席,不单是贺府中人,就是镇城内众多地当地商贾,也都在邀请之列。
当晚,黄来福欢饮。
当然,在宴后,黄来福谢绝了贺卫方让自己在贺府中留宿的念头,自己的大军在城外扎营,哪有主将不在营中的道理,在宴后,黄来福还是带着江大忠等人,回往自己的营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