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云娘一怔,本来他随着黄来福己经站了起来,忙又跪下,道:“民妇顾云娘恭迎听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公公唱道:“奉天诰命:朕嗣承丕绪。远稽古典,近守祖宗成法。以君万邦。今查五寨堡黄顾氏,端丽淑德,品孝荷瑞,特诰封黄顾氏为五品夫人,世袭罔替。此诰!”

顾云娘欢喜得差点说不出话来,好在她反应很快,忙道:“臣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欢喜地从马公公那接过诰命,在旁的顾千户等人都是欢喜无比,还有黄来福几个姐姐,几个舅姑都是落出羡慕无比地神情。周边一干围观的人们,也是个个露出惊叹的神情,各人相互议论纷纷。被皇帝亲口诰封为五品夫人,这是非常难得的荣耀,等于以后她也是官身了,以后大明五品的官员见了顾云娘,在正式场合,都只能平级相见。

黄来福也是非常高兴,在大明朝,皇帝如果诰封一个官员地妻子为诰封夫人,这是非常难得的,比皇帝直接封那官员更让人觉得荣耀。他向顾云娘看去,只见顾云娘也是满脸欢喜地向他看来,接触到黄来福的目光,顾云娘嫣然一笑。

黄来福恭敬地将马公公等人迎进了千户宅内…………以后要改为守备府了。

马公公将一干皇帝赏赐给黄来福和顾云娘的礼物一一介绍,有一些银子,有一些绢纱丝绸,还有各式的赏赐。特别是那些绢纱丝绸,匹匹都是极品的货色,看得母亲杨氏和妻子顾云娘,还有几个姐姐,等一干妇人两眼放光。还有顾云娘的诰命夫人服,也是让顾云娘爱不释手。

马公公为黄来福介绍同来地一位锦衣卫千户杨大为,这是一个粗豪憨厚的中年汉子,见马公公介绍到自己,他站起来向黄来福抱拳施礼道:“锦衣卫千户杨大为,见过黄守备。”

黄来福忙道:“杨大人客气了。”他看了一眼杨大为,总觉得这位老兄,似乎是在哪里见过?想起大明朝锦衣卫的无孔不入,不由一阵恶寒。

'奇'当晚,黄来福举行大宴,为来五寨堡的天使一行,接风洗尘。当晚,五寨堡重要的人物都到齐了,马公公谈笑风生,大谈京城的趣事,听得众人颇感兴味。黄来福几次想问起他发家的经过,为什么从一个为了几两银子都要耍花招的不得志小中官,成为了一方的天使?不过最后还是没有问出来。

'书'当晚,黄来福将马公公和几个锦衣卫安排在五寨堡官署内休息,而马公公等人走后,千户宅内地欢喜庆祝,各人向黄来福和顾云娘的祝贺,自然是免不了的了。

第二天一早,马公公就带着杨大为几人找上门来,要求黄来福带他五寨堡到处看看。黄来福自然是要满足马公公的要求,同时心下奇怪,这位老兄宣了旨还不走,难道以后要长住在五寨堡?自己只是一个守备,还轮不到派监军太监吧?

黄来福带着马公公等人到处观看,从堡内到堡外,从各个农场到各个作坊工厂,从各个菜地果园到马蹄坡圈羊场,再到五寨堡大畜场。每到一处,马公公都看得很仔细,并细细向黄来福询问。

黄来福自然是不能藏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对于五寨堡各地,马公公是越看越惊讶,他一行人,进入五寨堡境内后,就为五寨堡不同于别处军堡的变化感到奇怪,进入堡内后,又为堡内的人潮商贾,还有街上平整干净地街头路面感觉惊讶。真想不到,这只是一个小小地军堡。再看到五寨堡外各处热火朝天的农场和作坊后,他更是心中似乎有了决断。

在陪同马公公地时候,黄来福经常看到锦衣卫千户和马公公用眼神交流,那神情,似乎是说: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此外,杨大为千户似乎神情还有些奇怪,他才走了不久,似乎这五寨堡又发生了一些变化,真是不可思议。

黄来福当然不明白马公公和杨大为千户在交流什么,看那种眼神,还以为二人有那种恶趣味,不由心中一阵恶寒!

在细细地察看过五寨堡各地两天后,这天马公公将黄来福请到了五寨堡官署内,让左右都下去后,连锦衣卫千户杨大为都下去了。

马公公道:“黄守备,此次咱家前来五寨堡,是受皇上之秘托。咱家实话和你说,此次皇上对五寨堡大丰收的事,非常关切。黄守备知道眼下国朝日渐艰窘,入不供出,而各处又糜费日增,饷费浩繁,唉,皇上可是整天为这些事情烦恼啊。”

黄来福也是叹了口气,道:“皇上体恤民艰,心罹百姓饥馑札瘥之虞,下官敬崇,真恨我这做臣子的不能为皇上分忧,真是惭愧。”

马公公微笑道:“黄守备何必过谦?守备大人的屯田之绩,皇上及满朝文武,可是非常赞赏。皇上也在咱家面前称赞守备大人的屯田之政,言其可以抒民力,足兵食,边防之计莫善于此。”

在黄来福听得高兴时,马公公道:“各人一直奇怪在眼下的年景中,五寨堡为什么会获得大丰收,别人不明白,皇上却是明白。咱家听了皇上的话后,来五寨堡看过各地屯田后,也不得不佩服皇上远见万里。别人都看到了五寨堡的水车之物,皇上却认为水车之物是一,此外定还有二,这就是咱家这次来五寨堡的目的。”

黄来福不由听得震惊,他的大农场计划,以为整个大明没人能理会明白,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万历帝却是猜想到了一点……

马公公低声道:“皇上知道黄大人是屯田好手,他希望黄大人治理好五寨堡的屯田,为大明各地之楷模。将来或许还会将各地的皇庄交于大人治理。此外,皇上知道大人树大招风,难免招来闲语,因此愿出资白银二百两,参股五寨堡所有的农场,君臣共力,治理好五寨堡这块屯田楷模之地。咱家斗胆,再出白银一百两,为皇上参股五寨堡的所有的作坊畜场……”

“皇上说了,今后黄大人只管放手去做,一切都有皇上的支持!”

第67章 余波、军士武艺等级

马公公和锦衣卫千户杨大为在五寨堡内住了下来,黄来福专门为他们建了院子。他们现在的状态比较奇怪,监军不算监军,也不算是五寨堡的官员,不过他们要住在五寨堡内,也没人说什么。

当然,只有黄来福知道马公公等人来五寨堡做什么,在他和马公公的商议中,从明年起,五寨堡每年收获的四成,要交于万历帝。不过黄来福却是无所谓,他知道,不论是在后世还是现在的大明,任何一个民营企业或是官营企业,大部分的收入都不可能归自己,对于现在的五寨堡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官营企业。

黄来福本来就有打算,将收获的一大部分用来做公关,现在给了皇帝,总比给一些官员要好。有了皇帝的支持,自己就可以无往而不利,放心大胆地做事了。没想到自己竟会和皇帝合伙赚钱,黄来福不由感到一阵不可思议,如在梦中般。

对于黄来福的一系列升职奖励的消息,在通过大明发达的邸报系统快速地向各地传播后,各处闻听,都是对黄来福非常的羡慕嫉妒,一个十八岁的守备,在大明还真是少见啊,更不要说黄家中还有一个十七岁的诰命夫人了,这更是难得的荣耀。

到了十月底,五寨堡和黄来福的事情,更是传播得更远,而关于皇帝对黄来福的好感恩宠,也传入了各人的耳中,一时间,各地反应不一。****不论各人怎么议论,大家都注意到了黄来福这个大明新秀。各人都根据自己的立场,采取对黄来福的态度。

岢岚兵备道的高其大人,在闻听五寨堡的大丰收后,本来要有异动的,不过在看到了邸报后。他的动作也停止了下来。

不过各方对五寨堡大丰收地争功,却并没有结束。五寨堡屯田成功,他的直统上级也是有功劳的,关于五寨堡的功劳,是属于兵部还是属于户部。兵部尚书石星和户部尚书王遴展开了长时间的拉扯战。**

最后,得到地结果是,首先。镇西卫指挥使刘景春及山西都司府的都指挥使刘甫玉大人。受到了兵部的表彰,二人地考勤政绩都属于优,而山西镇户部管粮主事地张文保大人。也受到了户部的嘉奖。兵部尚书石星和户部尚书王遴,也同时受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表扬,也算是皆大欢喜地结果。

而当山西镇户部管粮主事的张文保大人,在将五寨堡的水车图纸工匠等送入京城后,万历帝也是非常重视,责令工部尚书曾同亨推广天下。

不过说实在,在得到五寨堡水车实物及图纸后,工部尚书曾同亨的热情很高。但要推广五寨堡的各种大水车,却是颇有难度,主要是五寨堡的各种大水车,相对小民来说,花费都比较大,很多普通的农户都承受不起,或许只有一些大户。才有能力使用上五寨堡的各种大水车。

不过有推广总比没推广好。眼下是大明北方冬小麦地关键时候,如令五寨堡大丰收的水车等物推广后。至少在一些地下水丰富的地方,使用水车后,可以恢复到以前好年景的几成,虽比不上以前大明风调雨顺时好年景的收成,但至少可以减缓各地的旱情,多一成的收获,也可以多活民无数。

不过,就算五寨堡各种水车等物大明各地推广后,但要论到各地和五寨堡一样地粮食产出,却是远远不能,主要是五寨堡是使用大农场地生产方式,高投入,高收获。

而依大明此时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及精耕细作地农作方式,还有内地州县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五寨堡的经验,很难在大明各地复制。加上以后长达数十年的灾荒,再加上商业畸形的兴盛,土地兼并的越发严重,贫富悬殊的日渐扩大,这样一来,大明北方严重粮食不足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特别是非常危险的流民问题,更是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大明中期时,就有数百万流民涌入荆襄一带,并发生了多次百万人的流民暴乱,到了成化二十二年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直隶的饥民南流,更是日有万口,到了万历时,更是危险。

眼下,靠近五寨堡的一些州县,流民们也找到了一个新的逃荒地点,那就是五寨堡。进入秋收以来,各地前来五寨堡逃荒的人流源源不断。五寨堡四周算是人少地少,大量土地的开垦,大量的的工厂建设,都需要大批的人口。所以此时,黄来福对于流民们来五寨堡还是欢迎的。特别是在黄来福的计划中,以后他将大力开发晋北等地,开发河套地区,更是需要大批的人口。

对于五寨堡大力吸收流民,在当地着籍,编为军户,朝庭也是抱着鼓励的态度。反正这些流民,逃亡出原籍后,朝中不但收不上税了,还成了大明各地安全的隐患,能在各地稳定着籍,也算是减少了祸害。

不过让各地诧异的是,各地流民逃荒后,总是力争在落脚地成为民户,只有五寨堡的流民们却是争先恐后的成为军户,眼下五寨堡户籍中的现有军户己经达到了几千户。

在年底时山西都司府的都指挥使刘甫玉大人收到今年五寨堡的军户户籍统计后,将情况报上去后,联想到别处军户们逃亡现象的严重,与五寨堡这种情形可谓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情况在通过大明发达的邸报系统传播后,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与思考。

这些因五寨堡此次大丰收带来的余波,黄来福暂时还顾及不到,他现在沉醉在喜悦之中,因为顾云娘有喜了。这可是大事,除了守备府的欢庆外,堡内外自认为重要的各人,也纷纷送来了贺礼。

在此时的大明,一个正室如果有孕了,这是很大的事,眼下的顾云娘,己经难得出门走动,只在家中有时帮杨管家看看帐本,因为顾云娘识字,本来黄来福要她帮助杨管家理理帐,但现在只能吩咐顾云娘尽量多休息了。

公元1590年11月1日。

天气有些寒意,不过在此时的五寨堡外的较马场上,却是热火朝天。

现在的五寨堡军士们,两个月的列队、号令、军纪等练习己经结束,这只军队,己经有了令行禁止的样子。现在,该练习杀敌的本事了。

依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先是练习个人武艺,再是营阵行军与战法的练习等。

练习时,从实战要求出发,战时怎么打,平时就怎么练。先在操场上练习,然后到野外实地操练。武艺的练习有:练心力…………斗志、练手力…………熟练使用兵器、练足力…………行军、练身力…………荷重等具体的内容。各种练习的方法,戚继光所书的练兵实纪与纪效新书中都有,为了更好地练习,黄来福还重金从山西镇城请来了一些武艺教头。

以一个小旗为例,小旗长有弓有刀,鸟铳手有鸟铳与双手长刀。藤牌手有藤牌与腰刀。狼筅手有狼筅。长枪手有弓与长枪。短兵手有腰刀,这些人都要熟悉掌握中的兵器。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为了更好地激发各人的积极性,黄来福学习戚继光,采取了等级制,各军士们的练习成绩分成九等,有能奋学,武艺精熟者,则升为兵将。兵内懒惰,不习武艺,号令生疏者,罚之。

每月一考,考核的方式就是对战。各人对打,打赢了,就升一级,赏银一分。打输了,就降一级,罚打五军棍。把练武艺的好坏与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

在这个措施下,五寨堡的各个军士们,激发出了极大的热情。

这是武艺练习,话说,兵器的熟练能使用否,也与身体的强壮有关。身体的强壮,自然是跟平时的营养有很大关系,当然,在五寨堡,军士们的营养是决对没有问题的,在五寨堡大肉白饭的将养两个月后,各个军士们,都是脸色红润,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这时主要还是冷兵器的战斗,这时手力臂力的锻炼,后世热兵器时代所用的伏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方法,并没多大用处,这时练臂力,主要还是传统的举石锁。黄来福规定,每个军士们在早晨,上午,下午时,都要举石锁五十下,以锻炼手上的肌肉。

而对于练心力,除了在战场上磨练效果最佳外,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此时五寨堡的冬天就要来临了,最冷时将达到零下几十度。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每到冬天,不论是各地的军士们,还是营兵们,都是窝在营房内过冬,就是塞外耐寒的胡人也是一样。

不过黄来福决定挑战极限,将在寒冷的野外对军士们进行拉练负重行军训练。这样一个冬天下来,五寨堡这只军队,想必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第68章 讨价还价


公元1590年11月5日。

黄来福查看了五寨堡内军器组的军匠作坊,军器组组长刘天禄刘总旗向黄来福汇报了这两个月的兵器打制成绩,共打制盔甲15副,铜把手铳20把,腰刀和长枪共450把。

至于鸟铳,那天试制成功后,又制作了十门,试射后,质量良好,杀伤力在百步,并没有一门炸膛,不过这总是偷偷摸摸的不好,刘天禄刘总旗建议黄来福想想办法,向朝庭申请制作强力火器的资格,这样才能放心大胆地做事,是不是?

黄来福认为刘天禄刘总旗说的话很在理,想想要取得朝庭的批准,突破口就应该放在马公公的身上,毕竟他现在是皇上在五寨堡的代表不是?还有,现在大明优秀的火器人才都在工部管理的军器局和内府管理的兵仗局那边,到时还要请二局支持一些火器制造人才才是。^^^^

说起马公公,黄来福脸上不由露出笑容,这家伙很有意思,见到银子他就双眼放绿光,来钱不拒,整天也是和黄来福畅所欲言,大谈各种赚钱的方法,不过生活却是惊人的俭朴,平时用的器皿,穿的衣饰,吃的饭食,都是盘算了又盘算,能花一文决对不花两文^^真不知道,他收上来的那些银子。以后拿来做什么。

至于那个锦衣卫千户杨大为,在黄来福为他建好了一个院落后,就是整天带着几个锦衣校尉,成天在五寨堡内外转悠,神神道道的。也不知道在转些什么,黄来福也懒得理他做什么。

最后刘总旗又向黄来福诉苦,说是前些时间买来地熟铁消耗的速度非常快。请守备大人多购买储存一些铁料。好让他没有原料缺乏之忧。

九月的时候,黄来福花了几千两银子,托渠源锐大哥渠良万向太原一个经营铁器的商人购买了熟铁五万斤。不过购买来后,到现在为止,己经用去了很大的一部分。黄来福心想这样不是办法,得自己想办法开矿练铁才对,神池边上就有大量地煤铁矿空置,还让自己花钱到处去买,是不是太浪费了?

看来,神池堡和八角堡和开矿的事。有必要提上办事议程了。

公元1590年11月8日。

山西镇户部管粮主事的张文保大人又来到了五寨堡,他这次前来,主要是督促押运此次五寨堡地税粮地,随他一起前来的,还有工部营缮清吏司一个立事官员,名叫安代山的。

“张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守备大人客气了。^^^^”

“下官见过马公公。”

“嘿嘿嘿嘿嘿嘿嘿。张大人客气了。咱家可不敢当。”

在黄来福和马公公带着众人出迎后,各人互相见礼。

张文保大人虽说对马公公这个阉人不以为然。但此次在他在京城还有山西各地,都探听到了这位马久英公公是皇帝派驻在五寨堡地私人代表,虽目的不知,但还是不要得罪为好。

张文保大人为马公公和黄来福介绍他身旁那位安代山大人,说清了此人的来意,原来前些时间张文保的奏折上提议工部在五寨堡设立守备,扩筑城池,朝庭都答应了。==此次工部营缮清吏司这位立事官员安代山来到五寨堡,就是为了这个事情。

众人迎进了五寨堡官署,谈起了税粮的事,黄来福虽然脸有些黑黑的,但也没说什么,既然朝中确定了五寨堡今年要纳粮五万石,或是折银四万七千两,那自己交钱就是了。

在粮食和银子之间,黄来福还是选择了交银子,现在他的五寨堡,30个农场中,光屯丁们就有九千多,还有一千多的军士们,每月光粮食消耗就要五千多石,一年下来就要六万多石。五寨堡现有存粮15万石,是决对不能大动地。^^

黄来福在守备府的银库中,现有存银十八万两,如交了税银四万七千两后,还有十三多万两。这段时间的新农场开垦,各种作坊工厂的建立等,估计又要花去几万两。剩下的,还要养兵,增加军备,五寨堡各个军官们的分红等,银子的用度,己经显得很紧迫。

好在由于黄来福今年地成功,秋后各种农场,及各种作坊工厂地建立,不说渠源锐抢着注资,就是五寨堡各个商人中,也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合股,现在的黄来福,己是多多采用空手套白狼地手法,真正自己出的银子,己经不多了。

见黄来福脸色有些黑黑的,张文保大人也有些不好意思。^^前些时间,他在五寨堡时,分析五寨堡最多只要纳粮纳粮2万石,或是征银一万两。没起到朝庭的决定下来,竟是纳粮五万石,这让张文保大人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见黄来福答应下来,张文保大人也松了一口气,说实在,这是自己讨要税粮最痛快的一次了。

虽说黄来福脸色有些黑黑的,但比起各地州县军堡以各种理由拖欠税粮不交,己经是态度非常好了。

张文保大人赞叹道:“守备大人忠于国事,下官佩服。”

黄来福加了守备衔后,在官品上,己经是比张文保为高,虽说眼下大明文贵武贱,普遍的文官,就是遇到比自己等级高的武将,也是一样的具有优越感,不过此时张文保大人税银到手,这句话,却是说得真心实意^^说实在的,在眼下的大明,象黄来福这样实诚的人不多了。

自己的任务完成,张文保大人轻松地品起茶来,那边的此次工部营缮清吏司立事官员安代山则是和黄来福谈起关于五寨堡的城扩筑的事来。

安代山大人年在四十五岁左右,人长得较为黑瘦,唇上微须,人显得沉默寡言。此时他道:“守备大人,张大人奏折曾言五寨堡四野平旷,素虏马驰突之地,现居民繁华,屯田重地,当设立守备,扩筑城池。^^^^朝庭己经同意了张大人的看法,同意扩筑城池。本官看过五寨堡的文册,五寨堡所城周边二里零二百一十二步,高三丈三尺,工部的意见是仿保德州或是岢岚州城,将城池扩建为周七里零二十六步,高三丈八尺,砖石包砌,以固守戒备。不知守备大人意下如何?”

黄来福听了很是高兴,他原本就打算将五寨堡的城堡扩建,真是磕睡碰到枕头,眼下朝中这样提出来,这是最好不过了。不过这城池扩建,这钱财要求就多了,没有几万两,不要想下来。

他道:“下官并无意见,只是城池扩建,需要丁口工匠众多,粮秣众多,耗费时日较多,不知道工部和户部,可支援五寨堡钱粮工匠多少?”

张文保大人脸色有些尴尬,只是看着安代山大人。

安代山大人脸上僵硬地道:“工部可支援大人一些匠师,至于这扩城的公禀,只能取之于五寨堡的堡税了。”

“什么?”黄来福吃了一惊,这工部和户部,还真是一毛不拔,这样下来,如果再去了几万两银子,自己的五寨堡还要不要发展?

一旁的马久英公公尖声道:“五寨堡城池的扩建,这是防边之善政,不过这修城的银钱,都要五寨堡一方出,这太不公平了吧?”

安代山大人道:“这是朝中工部各大人的意见,本官只是奉命唯谨而以。”

马久英公公对张文保大人道:“张大人,你们的户部也太过份了吧?这钱粮,哪有让五寨堡一方出?户部多少也得拔点银子吧?”

张文保大人叹道:“马公公啊,户部哪还有银子啊?”

马久英公公只是尖声道:“太过分了,咱家要上书皇上,言明曲直。”

气氛尴尬起来。

黄来福沉思了一会儿,道:“为了国事,这修城的银钱,五寨堡也可以想办法筹措,不过朝中是不是要对五寨堡进行一些补偿?”

安代山大人道:“守备大人的意思是?”

黄来福道:“我听一些商贾言道,五寨堡邻近的神池堡及八角堡境内,有大批的荒地空闲,内中或还有一些矿产,我要这两地的开发权。”

张文保大人心念转动,他知道神池堡及八角堡是什么地方,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比五寨堡还苦寒。这黄来福是个屯田高手,能接手这个地方,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有能力,在将来建设好这两地后,或许自己又可以向两地收取税粮了。至于这两地有什么矿产,张文保大人并不关注。

想到这里,张文保大人忙道:“这也是一条善法,也不是不可以,本官可和安大人领衔上奏,向朝中言明其利。”

安代山大人也是缓缓点头,道:“这也是一个方法,本官也愿和张大人一起上奏朝庭。”他不管黄来福怎么搞钱搞粮,将来自己完成这个筑城的工作就行了。

马久英公公道:“咱家也会向天子奏明此事。”

第69章 包税十万两

几天后,张文保大人眉开眼笑地押解走了四万七千两税银,黄来福还好,马公公,还有堡内的一干人,都是依依不舍地眼看着银子的远去。

四万七千两银子,重达几千斤,要分十几辆马车才能分装完。除了张文保大人随同的一些差役外,黄来福还派出一些家丁,还有一些屯丁们充作民夫,协助护送张文保大人将税银押解到太原。

张文保大人走后,此后的一些天内,在张文保大人和安代山大人,还有马公公、黄来福等人的奏折经快马交到内阁后,五寨堡就和京城的官员们扯起口水仗来。

对黄来福的要求,工部表示理解,在工部尚书曾同亨看来,只要五寨堡城池的扩建,不要工部掏钱,工部并不介意黄来福拥有神池堡及八角堡境内的开发权。

不过户部尚书王遴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让黄来福拥有神池堡及八角堡境内的境内荒地开发权不是不可以,不过这个税粮,是不是应该增加一点?根据他的估计,这两地的荒地怕有几十万亩,虽说以前这些土地都是废弃不用,但现在黄来福既然看上了,那就是显出这些地方的价值来了,适当增加一点税粮也是应该和必要的。

关于开发这两地的荒地问题,各人很快达成了共识,不过在黄来福要求开采两地的矿产时。内阁大臣申时行却拿不定主意。

在今年的九月十二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遣内臣责问内阁各地时有人疏请开矿,为何不见户部奏复的事时。内阁首辅申时行就回奏说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为了防患和爱惜钱财计,所以还是不开矿为好。

不过他这个理由在山西镇和五寨堡却是不存在,这一带都是边防重地。重兵云集,聚众必当变乱,倒也不见得,这不,五寨堡各个农场不都是好好的吗?而且依黄来福的做事风格看来,让他来经营这两地矿产。不但朝中不会花钱,相反还可收上许多课税。

不过内阁首辅申时行担心,此例一开,万历皇帝朱翊钧就会大力派人到各地去收矿税,眼下各地的矿产都被当地势力和大商贾们瓜分完毕,各地利益根深蒂固,如朝庭派人收税。怕是会闹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僵持的时候。在五寨堡地马公公给万历皇帝朱翊钧上了一道密折。提出了一个良方,就是可将这两地的经营权包于五寨堡守备黄来福,每年总收税银多少,至于黄来福经营什么,不必说得太清楚,模糊过去就好。

万历皇帝朱翊钧一看这密折大喜,让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依此商议,申时行和王遴认为也不错,可以堵住天下人的嘴。最后各人商议出包税的总金额:黄来福带五寨堡、神池堡及八角堡三地的经营,每年包税十万两。

关于这金额的议定。本来兵部尚书石星说三地总税额六万两就好。内阁首辅申时行则认为七万两很恰当。不过户部尚书王遴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黄来福屯田厉害,三地才收这么点钱,是亵渎了黄来福地才能。最后他坚持三地应收税银十万两。

听了王遴的意见后,内阁首辅申时行也认为王遴大人说得很有道理,最后他也改为支持了户部尚书王遴大人的意见。在工部尚书曾同亨同立。礼部尚书许国也支持户部尚书王遴的情况下。兵部尚书石星大人争不过几位大人,只好作罢。

商议出这办法后。各人都很满意,特别是户部尚书王遴,更是满意。现在不比国朝初期,各地都要户部掏钱,特别是吃钱大户军队,更是如此。就拿山西镇来说,一镇马步官军五万多员,一年的银饷就要二十二万两。如能从五寨堡三地每年收税十万两,就可养活山西镇军马大部了,可以极大地减轻了户部的负担。

在万历皇帝朱翊钧确认后,最后内阁发文书给五寨堡黄来福,看他对这个决定怎么样。文书中说得很模糊,没说让黄来福在两地屯田,也没说在两地开矿,只说治理三地。

在等了一些天后,黄来福终于有了回应,他认同了各位大人的意见,不过他在奏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