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大明高级文官。

黄来福首先拜见了麻贵,见他脸上风霜之色更浓,几年不见,这位老将更是老了许多。麻贵道:“黄总兵不用多礼,你军马劳顿,一路前来辛苦了!”

接着麻贵又为黄来福引见邢与杨镐。

那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邢邢年在五旬,人较为清瘦。对于他,黄来福在史书中也是久闻了。

这位老兄,在当时的文官中,算是善于用兵了,也注意运用谋略,在朝战中,他针对日军内部勾心斗角,利用小西行长为首地日军主和派厌战心理,采用反间计,延缓了日军攻势,为明军积累力量,展开攻势赢得了时间与主动权。

特别是邢擅长后勤,招募商客开辟海路运输,代替了当时运输粮饷困难的陆路,使当时明军的军粮得到保障。在邢指挥的近两年对日战争中,明军没有出现严重的粮草匾乏现象,这与他重视后勤运输和粮草供应是分不开地。战后,邢被授予太子太保之衔,并升俸一级,荫一子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朝鲜国还为其立生祠像,标铜柱与釜山。算是功成名遂了。

至于杨镐,黄来福就对他没有好印象了,两次明军大败都跟他有关系,特别是后一场萨尔浒大败,更是断送了大明的国运。

见黄来福只是对他们作揖礼,并不叩头行礼,杨镐不由脸上变色,传说这黄来福嚣张跋扈,果不其然。就是眼下麻贵升任为备倭总兵官,统大明地军马,见面时,还是要向二人叩头,这黄来福算什么东西,大大咧咧地作了一个揖就算了,他当自己是李如松?

不过眼下朝鲜国官员在旁看着,也顾及到朝廷的体面,杨镐忍气哼了一声就算了,他们后面地武将们也是相互交换着眼神,又以羡慕的眼光看着黄来福身后地兵马。

久闻山西镇兵精粮足,果不其然,这只山西镇来的军马,个个都是身披精良铁甲,盔明甲亮,军容威武。每个士兵们都是高大强壮,彪悍无比,这样的士兵,每个放到他们军队中,最少都是家丁标兵的标准。不过养这只军队显然花费不小,也只有黄来福财大气粗,才能这样的装备。

邢神情还算平静,微笑地与黄来福见了礼,寒暄了几句,便让黄来福领军进城。这时朝鲜国的礼曹从事官还有兵曹的判书等人,才能出来说话,众人相迎入城。

大军浩浩荡荡以西门进入王京城内,铁蹄敲击街道,一片的轰鸣声。两旁的汉城百姓,无不是以惊畏的目光看着这只新来临的上国大军,比前以前他们见到的上国大军,这只兵马似乎更彪悍,装备更精良,每人都骑着骏马,身上披着上好的铁甲,个个锐气十足,让人不敢逼视!

街上鸦雀无声,只有铁蹄的声音。策马在黄来福身后的朝鲜官员们,也是个个大气也不敢出。黄来福则是冷眼看着王京的街道四边,果然是连连战争,连一国的都城,都是非常的破败,不过将来战后的灾后重建,自己倒是可以搞一把。

很快,大军便来到了景福宫前,这座王宫,都没有两层以上的建筑,因为朝鲜是大明属国,所以不得建两层以上的宫殿,否则就是僭越。

此时景福宫门前的东南处,己是盛结鳌山、舞妓等,以欢迎上国大军又一次来援,朝鲜国王子出宫前来相迎拜会。相互见礼毕,又约下晚宴,麻贵才遣麻承诏为黄来福大军安排营地,就在王京城北处,紧临麻贵家丁军营处,表示麻贵等人对黄来福的重视。

……

太平馆内,杨镐大怒道:“好一个跋扈的武夫,伯,这黄来福如此无礼,如果我们不惩治他,将来我们在军中还如何有威信,将士们又如何会依从我们调遣?”

他眼中射出精光:“如此,朝事何平?”

见邢只是闭目不语,他道:“伯,你说句话啊?”

邢睁目叹道:“这黄来福虽然跋扈,目无礼法,然后他忠勇之心,还是世人皆知的,以前平宁夏,战朝鲜,他不是都为国出过力吗,圣上也遣中使要我们礼待他,我看还是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邢又道:“更何况眼下军中粮草多为他筹备,这是国之大功啊,京甫啊,这区区小节,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杨镐仍是恨恨不平。

第230章 军粮

来福领军在王京城北处扎营,紧靠城门,原先这里的一处营地,不过朝战爆发后,大明军队进入汉城时,这里便被腾出来,朝鲜军队出城去驻营,而大明军队一部分则是在这里驻扎。

眼下这个军营住了麻贵的一千家丁,营房还有空余,不过等黄来福的军队住进去后,便满满的了。这朝鲜国的军营比起大明很多普通的营地都不如,更不要说与五寨堡等地的军营相比了。

大军住进去后,便忙着修整住处营地,旁边的麻贵家丁营士兵们则是好奇在旁观望,久闻山西军富有彪悍,果然是名不虚传。

黄来福正忙着,忽听备倭副总兵李如梅前来拜访,在第一次朝鲜战争中,黄来福曾与李如梅相熟,此次他是与杨镐一同前来朝鲜。在去年时,李如梅曾与杨镐一起出击土蛮部,结果损兵失利,便被推到朝鲜来代罪立功了。

听说旧友来访,黄来福连忙表示欢迎,很快,在通报后,身材粗壮的李如梅便带着几个亲随虎虎生风地进得营地来,来到黄来福的中军大堂中。与第一次见到一样,他仍是头戴八瓣帽儿铁盔,身披虎头连锁铁甲。五大三粗,就是一个典型的边关虎将。

一见面,他就抱拳哈哈大笑道:“黄将军,一别数年,你还是这么的春风得意,进京这个阵势,那些高丽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啊。”

他转头看了看营外正忙碌着的山西镇大军,啧啧称羡道:“人说黄将军是个大财主,果然不错,你看你手下的那些军士,个个都是身形魁伟,每个人都有铁甲,某手下的家丁也不如啊……”

他一边说,一边直是摇头,他身旁的一些亲随们,也是以嫉妒的眼神看着这一切。

黄来福道:“李将军客气了,一别数年,你也是一样的虎威不减。对了,你哥如松与如柏他们好吗?”

现在黄来福最关心的,还是李如松的消息。

李如梅裂了裂嘴道:“惭愧。我算什么地虎威不减。败军之将。眼下是来代罪立功地。”

他是个实诚地人。并不避讳以前自己地失利。只有几个随从露出尴尬地神情。接着他又道:“多蒙黄将军关心。我大哥他还行。就是那些土蛮缠得人慌!至于二哥。他眼下身体不太好。正在家休养呢!”

第一次朝鲜战争后。李如柏晋都督同知。继任贵州总兵。万历二十三年转守宁夏。升晋右都督。后因病辞官。现一直家居休养。历史上直到二十年后。明末辽东危局。当地无将可守。再被重新起用。不久后又因为萨尔之战未遇敌即溃。死者千余。被弹劾还京。于天启元年在宅中自杀。也宣告李氏家族地辉煌落下帷幕。

二人寒暄了几句。黄来福让李如梅坐下。李如梅不客气地道:“我知道黄将军来朝鲜。肯定是带着什么好东西地。快搬出来一起享用啊!”

山西镇军用物之精。黄来福之好美食。这可是出名地。

正在这时。管理辎重粮草地何如镇前来禀报。说是有几个在王京地晋商前来求见。随行地。还有一些地朝鲜商人。这些大明与朝鲜商人都是被审核过地。肯定不会是日本人地细作。

当下黄来福吩咐让他们进来。

很快,便有一些商人进来,一进堂内,各人便向黄来福叩头:“小的见过总兵黄大人!”

那些朝鲜商人也都会说汉语,也是连连叩道:“小的见过上国黄将军!”

黄来福让他们起来。何如镇向其中几位介绍道:“军门,这几位是京师晋商会馆的几位掌柜,受王崇义老先生所托,负责运送我山西镇大军的粮米肉蔬!今在王京之地,己设几个专门的榻房,足以供应我山西大军数月之需。”

一个明商恭敬地拱手道:“从九月初时,小地们受王老掌柜之托,联系明朝两地海商,着手我为晋镇大军运送粮米,一连月余,总算不负所托,筹备了数千大军数月所需物质。”

说到这里,他脸有得色。

接着何如镇又取出一份文册,这是当地几个仓库的物质清单,内有大批的米,马料,午餐肉罐头,酒、火腿、奶+、鱼、米豆、:豆、油、醋、皮囊,几千双皮靴,几千件呢绒面料的冬衣等。何如镇言道这几日就会清点,将他们一一收归入军中库房。

至于相关的银子,可以等回到京师后再付。黄来福在京中也开设了票庄,各样花费的银子,己经不需要从五寨堡千里迢迢的押运了。

听着何如镇一一道来,黄来福缓缓点头,眼下他的商人后勤供应体系己经颇见得效,不说粮米可以由商人就近筹备。就是许多特别的物质,眼下在京师,在大明很多城市中,黄来福都有自己专门的仓库,很多东西,并不需要千里迢迢从五寨堡等地运来。

眼下这种体系己经显示出他地方便与快捷了。

当然了,相关的枪炮,火药等战略物质还不能让这些商人们运送,所以此次山西军跟来了大批地医士、辅兵辎兵们。

看着黄来福与这些人的对话,刘如梅与几个亲随是听得目瞪口呆,早听说过黄来福财大气粗,没想到粗到这个程度,各样的物质,是如此的丰富,可以准备

分,这对各人是难以想象的。对于黄来福地商人倒是一时间没领会进去。

大明的军粮体系沿用宋朝地军粮配给制度,一般明军口粮有分几种:驻防时一般性的配给军粮、平日额外口粮配付、断粮或是应变时地口粮、行军或是军阵战斗时的战斗干粮、行军或是军阵战斗地其它配给……等等数种。

一般的明军军粮是一种饭,这是一种古代干粮,用一石米煮熟后放到水中曝晒,干后再来一次,共做十次,最后得到二斗后再做成干米饭。食用时,取一大合用热水泡,浸软后再煮熟就可以吃了。

一般驻军发一次这样的干粮,可供一人吃五十天,行军战斗时每人携带三日份。此外还有硬盐块,粗布醋干,干~,蒸饼等,发一次,就可以让一个军士吃五十天。

这是一般性的配给,如果是在行军或是打仗时,便吃一种用鹿肉与面粉合做成的麋饼,还有皱饭、杂饼等,如在营寨内,便可以用汤配着吃,行军打仗时就可以直接吃。

最后行军时还有油麻丸,乌梅等止渴,马匹则有干+以紧急解渴之用。最后每个士兵还有葫芦或绣筒水壶等。

其实算起来,明军的军粮制度算是此时世界先进与合理地,如果与日本人与朝鲜人,还有此时的西方人比起来,这些军粮供给算是丰富的了。不过有道是人比人,气死人,与山西镇大军比起来,李如梅等人便发觉差多了,每次山西镇大军随行都有砖茶,午餐肉罐头,火腿,干肉,咸蛋等,这些物质,就是平时自己这些将军们也享用不到啊。

现在还增加了奶酪……

怀着嫉妒的心情,李如梅等人在旁瞪眼听着,其实此次李如梅来,除了想为自己的军队蹭一些物质外,还想询问黄来福关于火铳的事。

第一次朝鲜战争后,黄来福曾给了辽东军几根五寨堡火铙的样品,不过遗憾的是辽东的匠户们劳动积极性差了一点,搞到现在,并没有造出几根质量好的鸟铳。如果上书让工部造地话,可能效果更差。因此辽东军最后又退回了使用射程远远不如弓箭的三眼铳。

不过此次黄来福进朝鲜,李如梅看到山西军的火铙似乎又与以前不一样,因此他想问问是怎么回事。

好容易等何如镇说完,不过没等他开口,又有一个朝鲜商人赶忙上前,跪在地上,用纯正的汉话向黄来福道:“小的是王京商人金勇汉,现上国黄将军入京,倭人定会闻风丧胆。听闻黄将军在上国颇为精通商货之事,不知我等这没有这个福份为黄将军效力?”

听他这些说,那些朝鲜商人纷纷跪在地上,七嘴八舌地应和。

这几个商人都是朝鲜国有名的大商人,关于黄来福之事,他们也有所耳闻,当时东征债券在大明轰动时,曾有一部分流入朝鲜中,这些商人们,很大部分都有购买,听说在大明与黄来福合作的商人都是大发其财,这几个商人们,不由也动了念头,也想试试自己有没有这个机会。

黄来福心念电转,将来如果要与朝鲜国贸易,自然需要当地的商贾们开道,朝鲜这个地方,黄来福原来以为穷山恶水,除了人参外,余者不值一看。

不过在第一次朝鲜战争后,他回到五寨堡察看了从笔记本电脑中记下来的资料后,却发现朝鲜这个地方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地。后世探明朝鲜有各种矿产数百种,其中石墨、菱矿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及、、铜、金、银等同样储量丰富,在咸镜道的茂山铁矿更是含铁储量达五十多亿吨,

如果这些矿产开采起来后,可以大大弥补自己入朝的军费开支,说不定还可以大赚一笔。

加上朝鲜东侧海域寒暖流交汇,与世界三大渔场之一的西北太平洋渔场相邻,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优良的作业渔场,可说是大有可为。

当下他温言让这些朝鲜商人起来,道:“你等忠义之心,我是明白的,不过本将初到高丽,又大战在即,此事容后再议吧!”

商人们与何如镇走后,最后才轮到了李如梅说话,他道:“我说黄将军,我老李真是服了你了……”

……

黄来福到了汉城,竟连数千大军所用粮草都是自备,不需当地总部供用一毫,而且用度丰富,羡慕旁人。杨镐听闻后,不由心下恨恨,别的大明军队到朝鲜后,都是立时求着他要粮要饷,这黄来福却是另辟蹊径,丝毫也求不到他头上。

他对邢道:“这黄来福目无礼法不说,连粮草都是自备,不经大军统一调度,这还是大明的军队吗?伯,应招这黄来福前来分说斥责了。”

邢道:“京甫,皇上对黄来福颇为器重,想想东征大军粮饷,多是他在京筹备。听说他买卖东征债券时,数额达数百万两之多,足以应对东征大军所有开支。几次出战中,这黄来福向来都是自备粮饷,皇上都没说什么,反正他也没有违背军纪军规,便由他吧。

杨镐叹气不语。

几天后,总督邢招众将议事…

第231章 蔚山

然了,所谓招众将议事,也只是招明军中麻贵,黄梅,李芳春,高策等几个总兵级别的人议事,余者明军中参将,游击等级别的人是没有资格于会的。

朝鲜军中,也没有人被招来议事。

太平馆中,众人拜见后,总督邢首先褒扬各人说:“诸位率师远来征讨倭贼,勤劳于外。古人说忠尔忘身,国尔忘家。以此来誉诸位将军,是一点也不过分!”

众人连忙起身谦逊,几位总兵都是身披铁甲,一站起来,立时一身的甲叶铮然作响。

邢接着道:“自朝鲜倡乱以来,余误蒙皇上录用,委以总督朝鲜军务粮饷之职,余受命以来,深惟劣不获图报为忧。眼下凯音未奏,主忧臣辱,幸赖朝廷之福,诸将之谋,颇有次弟。今高丽南边之民,日夜盼望我军,此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宜与诸将乘时进取,安抚百姓,不知攻取南边倭地,诸位有什么良策

李如梅抱拳大声道:“邢大人,我等只是粗人,只懂打打杀杀,这排兵经略之事,我等哪里懂得?总督与经略大人只管授以方略,我等听候调发就是!”

李芳春,高策二人也是随声应和。只有黄来福不语。

邢抚须看了旁边的杨镐一眼,二人都是相对微笑,确实,在眼下的大明朝,武将大多是一些粗人,根本没有几人有战略谋划的能力,要经略军务,还是要靠他们这些文官们。

杨镐站起身来,向邢拱了拱手,接着面向各位总兵,一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在军务上,邢总督全局,不过具体的战略,还是由杨镐谋划操作。

他手指指向各人道:“奇功由险得,古人云: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耶?今倭人肆侮我属地,我堂堂天朝,不发箭镞于强敌,又何以威示四夷?现我师军强马壮,以远兵出击歼灭南边之倭贼,己势在必行!”

他略略示意了麻贵一下。道:“入朝以来。余曾与麻老将军日夜商议。经察军情。南边倭贼虽有十几万兵马。然分居数地。且众贼貌合神离。倭贼统领小早川秀秋年幼无知。不能服众。倭将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更是势如水火。正好于我师有可承之机!”

此次日军入朝。十几万人马地大军总统领小早川秀秋为小早川隆景养子。不过才十五岁。这让入朝地日军将领如何心服?连丰臣秀吉也觉得让一个十五岁地孩子统率十余万大军太过儿戏。所以又特地又加派了几员亲信参赞军机。

不过小早川秀秋威望不足也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见众人听得仔细。杨镐得意地据地图指示道:“因此我军之方略。便是先以计离间倭将小西与加藤清正。阻其来援。然后重兵以攻加藤清正之蔚山倭城!倭贼中。以加藤清正最锐。如歼灭这一部。其余倭贼定然胆寒观望。不敢再与我天兵相抗。众贼声援已绝。持其孤城。必然克之。如此。朝事平定在望!”

说实在。杨镐这个战略是正确地。眼下明军兵力不多。只有在朝日军地三分之一。只有先集重兵。歼灭日军战力最强地加藤清正。才可以震慑余者敌人。有了分别击破地机会。而且蔚山是釜山地最后屏障。只要攻占蔚山。就能断绝日军地后勤。

如此。才可以重现第一次朝鲜战争地辉煌。

不过黄来福看过相关的史料,知道这个战略构想其实是麻贵想出来的,并不是杨镐的得意之作,却被他占为己有。他看了一眼正襟危坐地麻贵的一眼,见他脸上却是没有一丝的表情,眼睛似闭非闭的。

杨镐得意洋洋地讲完,问各人还有什么意见没有?众将都是摇头。

邢一直是微笑地抚须点头,此时他看了黄来福一眼,道:“黄总兵,你可有什么高见?”

黄来福见众人及杨镐的目光都是看在自己脸上。

他起身抱拳施礼,正色答道:“下官只是一武将,怎及得几位大人的深谋远虑,来福一切惟命是从!”

杨镐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地笑容。

最后杨镐的安排是,在汉城地四万余明军,全军分为三路:

左路军,由杨镐、李如梅统帅,领明军一万两千人,朝鲜军四千人,共一万六千人,进军庆州。

右路军,由麻贵、黄来福统帅,领明军一万四千人,进军泗川。

中路军,统帅高策,率明军一万一千人,进军顺天。

战略布局中,左路大军进攻据守蔚山的加藤清正等部。右、中路军向南挺进,东援庆州,西扼全罗,再令朝军都元帅权率朝鲜军一万余人增援高策,以阻止小西行长部支援加藤清正。达到迷惑敌人地目的后,最后三路大军皆在庆州会师。

议遂定。

最后邢

道:“今方略己定,尔等诸将需得拣选精壮,喂养习!诸将,杀贼报国,就在今时!”

众将都是轰然应命!

……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这天地汉城己是大雪纷飞,天气酷寒,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大军决定在这日出击。

早在前些时间,明军密使李大谏便私下与小西行长暗通款曲,希望小西行长假装抽不开身。小西行长向与加藤清正生怨,岂肯放过这借刀杀人的良机?自然求之不得。此外,明军又派死士黄庆赐前往西生浦加藤清正处,诈言议和,使其放松警惕。

而同时间里,明军则是集结重兵,准备出击,眼下时机己经成熟了。

这天里汉城全城戒严,而数万明朝大军,则在城下集合,总督邢陪,还有朝鲜国王李等人,亲往送行,汉城百姓,更是倾城而出,手持香烛为大军祈祷,祝愿旗开得胜。

大军浩浩荡荡过江而过,过江时,统领全军的杨镐见己方兵强马壮,将佐以下壮气可掬,不时豪气大发,在马上口占四绝诗句一首:“长子帅师吾岂敢,误承兵柄付书生。南山大河行军令,龙虎雄才聚柳营!”

众将都是大声叫好,只有黄来福暗暗摇头,这些文官们,将打仗作旅游啊,还吟风弄月的。

此后,每过数十里,杨镐都是吟诗一首,让黄来福叫苦不迭。

几日后,大军到达忠州后分兵,按原先计划,一路攻庆州,一路攻泗川,一路攻顺天。

很快,麻贵与黄来福,便率军攻入无人防守的全州。次日,南原光复,兵指泗川。不过两座大城都几乎被夷为平地。城内尸如山积,片瓦不存,日军撤退时,杀光了城内所有的朝鲜人。

而另一路明军,很快也攻占了庆州,并击败了日军前来的增援部队,余者慌乱收缩兵力,退守蔚山倭城自保。

面对明军与朝军的数路进攻,日军分不清明军的主攻方向,乱成一团,互相拼命呼叫增援。

一直到了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另两路大军突然改变方向,与杨镐的左路军一起,在距离蔚山不到百里的庆州会师,大明方向的意图终于完全揭开。

而此时大明与朝鲜的联军在庆州总共有五万余人。日军在蔚山之地约有兵力二万人。

……

眼下在蔚山的主将是加藤清正,早在十一月中明军出兵来,加藤清正就知道他们不会放过自己的蔚山之地,因此这些时间内,他更是加紧修筑城防。

第一次朝鲜战争后,日军在朝鲜沿海修建了许多坚固的堡垒,统统称之为“倭城”。这些倭城都是以巨石为垒,依山而建,坚固无比。这些倭城密密麻麻,布满了朝鲜半岛的南部沿海,主倭城有驻兵五千人,支倭城有驻兵两千人。

加藤清正驻防的蔚山同样是依山傍水,坚固无比,他仍闲不足,又在离蔚山约两里外,太和江边一座约五十米高一个叫岛山的小山上修建倭城,名为岛山城。

该城是以城中将领居住的内城为中心,内城高十五米,周长两里多,城墙全以大石条砌成。城最外端也围起一道土墙,以保卫石墙之外的设。这还不够,石墙之后,又竖起十余座箭塔,严阵以待。

由于时间紧迫,在岛山城的修建中,蔚山的全体日军一起上阵,上至武士足轻,下至民夫苦役,都在拼命的劳作中。

眼下天气己是非常的酷寒,加之工程浩大,又加上缺粮,许多日本来的民夫都是饿倒累倒冻伤,为了节省粮食,一些管事便将那些已不堪使用的民夫赶到城外,任其自生自灭。

最后岛山城终于在明军进攻之前完工,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岛山城东与蔚山城相连,从水路沿太和江可通西生浦倭城,经彦阳或西生浦又可以到达釜山。

有了这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加藤清正内心会安慰了些。

……

兵贵神速,十二月二十二日下午,大明与朝鲜联军五万余人,从庆州浩浩荡荡来到蔚山城下。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蔚山之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二十三日清晨,游击摆寨率步兵一千人为先锋,率先突袭蔚山城,参将杨登山率精骑三千为后援。守城日军见明军人少,纷纷出城迎战,并将明军击退,不料追击途中,杨登山领骑兵杀出,日军大败,就阵被斩首二百三十四级。

余者日军丢弃枪刀,奔命溃散,他们不敢回蔚山,往岛山倭城撤退,随后明军占领蔚山城,城内倭人大半被歼,余者同样逃亡岛山。

明军首战告捷!

第232章 竖儒

二日上午,大明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岛山倭城下,源人马,将倭城下的平川挤泄不通。

看着城外旌旗如云,尽是密密麻麻的大明与朝鲜士兵,骑兵,步兵,车兵连绵不断。看得城内的日军个个都是心惊胆战,他们别无他法,只好严加防守。

在离岛山倭城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丘上,杨镐、麻贵、黄来福、高策、李如梅,还有朝鲜都元帅权栗等人,都是策马立在山丘上,仔细仰望那个巨大的岛山城。

黄来福神情凝重,眼前的岛山城地势险峻,整个倭城建在山的最高处,内城高达十余米。依借地形,外面还用石块石条砌了一个两里多长的大围墙,不但如此,石墙外面更有数道土墙及箭塔,可说是易守难攻。

依黄来福对倭城的了解,这种依山而建的日本倭城,攻方大多无法展开兵力,就算攻入城内。那内中弯弯曲曲修建的回廊,同样使敌军无法展开兵力,发挥人力优势。

单靠硬攻,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倭城,连大炮也无法发挥优势,更不用说由于兵贵神速,路上又是雨雪交加的,沉重的大炮运送非常不便,使明军的大炮大多留在了庆州。眼下军中只有一些轻型的灭虏炮和虎蹲炮,就更不好打了。

历史上明军在岛山城下流尽了血,历史还会重演吗?

麻贵等人同样是神情凝重,这岛山城不好打啊。只有杨镐却是颇有意气风发的感觉。眼下倭人只有一个孤城,己方却有数万精兵,可说是占了绝对的优势。就算这岛山城险要,那又如何,定然如昨日的蔚山城一样一鼓而下。

他不由心驰神往,如果蔚山之战胜后,捷报传回朝中后,皇上与大臣们会怎么样看我呢?

想到这里,他又是诗兴大发了,当下又吟诗一首:“十万貔貅入朝来,秋毫无犯市门开。此行本为安边计,贼魁擒尽更擒王!”

朝鲜都元帅权栗大声叫好道:“好诗。经略大人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久闻上国历史中。有一个谈笑间就让贼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