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总旗笑道:“黄大少以前就说了,为他干活的人,人人可以吃饱穿暖,事情也果然如此。等再过几个月,黄大少替职千户,我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的。来,我们大家都来干一杯。”

众人都举起了碗,钱氏小声道:“你说这人真是奇怪,这黄大少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很清楚,怎么突然就转了性呢?”

刘总瞪了她一眼:“不要说别人的坏话,我们现在好日子可是大少给的。”

钱氏立时转口:“愿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大少长命百岁,这样我们以后都有好日子过了。”

刘总旗再次道:“来,我们干杯!”

“干!”

就是屋内的三个小孩也举起了碗,伴着欢笑声传出。

黄来福从大田庄一回到了千户宅,立时一股浓浓的年节味道迎面而来!

第23章 疯狂开垦土地(5)

整个千户宅内正忙个不停,杨氏指挥着几个下人,正在准备最后的奉祀馈节,悬帖桃符之礼,二娘,三娘,还有几个姐姐,顾云娘等人,则在旁边帮承。

只有小孩子儿则是无忧无虑地撒欢玩闹着,不时用手中的香火点燃一个鞭炮扔出去,惹来一阵叫囔。

小妹黄秀柔是这些小孩儿的头,她的身边围着几个小不点,“姨姨姨”地叫个不停。见黄来福进来,她一阵风似的扑到黄来福的怀中:“大哥。”

黄来福做了她最喜欢的动作,一把将她抱起来,转了个圈,惹得黄秀柔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黄来福将黄秀柔放下,黄秀柔紧紧抱着黄来福道:“大哥坏,小妹不理你了。”

黄来福道:“小妹为什么不理大哥了?”

黄秀柔撅起小嘴道:“这些时间,大哥都不陪小妹玩。”

黄来福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确是太忙了点,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大田庄内,他抱歉道:“是大哥不对,大哥答应小妹,这些天一定会陪小妹好好玩玩,好不好。”

黄秀柔高兴地道:“好啊。”

这时杨氏过来道:“好了,好了,不要闹啦。”上前把依在黄来福怀里撒娇的黄秀柔接了过来。

他对黄来福笑道:“福儿回来了?赶快歇歇,等会就吃年夜饭了。等会这个鞭炮啊,还是要由你这个黄家长子来放。”

黄来福微笑道:“好的,娘亲。”听到这话,黄秀柔又带着一干小不点争先恐后地去大堂了。杨氏也笑呵呵地继续去忙了。

黄来福对身后的江大忠和杨小驴道:“大忠,小驴,过年了,你们也回去和家人一起团聚吧,今天不用服侍了。”他对一旁的杨管家道:“杨叔,你各支10两银子给大忠和小驴,作为他们今年的年赏银钱。”

江大忠和杨小驴大喜,忙道:“多谢少爷。”

黄家的一干家丁多是五寨堡的旗军军余,中午的时候,黄思豪就让这些家丁都回去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每人离开时,还领了年赏。

这些黄家的家丁们,一向待遇丰厚,他们每月除了有月粮二石外,还有银钱八钱,到了年底还有八钱银的年赏,所以这些家丁们在五寨堡内,是对黄家最忠心的一个群体。

今年黄家手头宽裕,年底的赏银时加倍,每人给了二两银子,而江大忠和杨小驴作为黄来福的心福,黄来福此次更是给了每人十两的年赏,对他们二人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自然是让二人喜出望外。

江大忠和杨小驴兴高采烈地随杨管家走了后,黄来福转身过来,却见顾云娘站在自己身旁,正以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

见黄来福看向她,顾云娘的脸儿有些红,她想瞪眼黄来福,最终却是低下了头,低声说道:“来福哥哥,你回来了?”

黄来福见她这种样子,心想这个小娘们这种神态倒是难得一见,想起不久后这少女就是自己的妻子,心中有了一些柔情,说道:“是啊,刚从大田庄回来,云娘,这些时间,你一直在帮我母亲做事,辛苦了。”

过年前这些时间,顾云娘倒是没再陪着黄来福到处跑,而是多半泡在千户宅内,陪着杨氏等人忙进忙出。

顾云娘瞟了黄来福一眼,说道:“没事,闲着也是闲着,就陪姨娘做点事。”

她一双手玩弄自己的衣襟,鼓足勇气,说道:“来福哥哥,这次我到你家来,你从来没有带我出去玩过,什么时候带我出去玩?”

黄来福看了她一眼,说道:“年后这几天会闲些,就带你到处走走。”

顾云娘神情欢喜,随即又想起什么似的,不过又不敢开口。她脸色晕红,那种含羞带怯的神情,让黄来福看了颇为心动,这想这娘们也算是个大美人了。军将世家不似一些文人家中,将女儿裹了小脚,从各方面来看,顾云娘的身材外貌,说实在,都很附合黄来福的审美观。

最后,顾云娘红着脸儿,低着头,细若蚊鸣地道:“来福哥哥,你那天说,如果我想听你唱歌,就再唱给我听。你……你什么时候再唱那歌给人家听?”

黄来福看她那种娇羞的样子,再闻到她身上的少女幽香,心下更是大动,也低声道:“你想听,我随时可以唱给你听,我这还有许多情歌呢,到时你可以慢慢听。”

他后世曾流连花丛,经商后,所接触的女人多为欲望交易,有过关系的女人虽多,却没几个能在他心里留下痕迹。不过此时和顾云娘的这种情形,却让他有点初恋的感觉,多年了,又有了这种感觉……也不错。

顾云娘娇羞道:“谁说要听你唱情歌了?”

黄来福说道:“刚才不是有某个人说想要吗?”

“讨厌。”顾云娘捂着耳朵,顿足轻嗔,双目颇为湿润地扫了黄来福一眼。

黄来福心中一动,伸手捏住了她的手儿,感觉手掌温软嫩滑,柔若无骨。

“快放开我,让姨娘她们看见就羞死人了。”顾云娘羞不可抑,她和黄来福虽从小相识,也玩在一起,不过如此亲密倒还是第一次。

正在这时,忽听到一声咳嗽,二人看去,却见大姐站在不远处,似笑非笑地看着二人,道:“好了,你们小两口不要再你侬我侬的了,我们该开饭啦。”

“都怪你。”顾云娘娇羞地看了黄来福一眼,不敢看大姐,急匆匆而去了。

大姐走过来,低声地对黄来福竖起了拇指:“弟弟,还是你厉害!”

黄来福双手一摊:“小事不值一提。”

※※※

黄来福到了大堂上,众人都已团团围坐桌旁,人都到齐了。顾云娘则是坐在杨氏的身旁,接触到黄来福的目光,脸儿一红,有点不敢看他。

杨氏笑着对黄来福道:“福儿,时辰差不多了,你将喜炮拿到门外去放了吧。”

黄来福应了一声,从下人手中接过一大串名为霸王鞭的长长鞭炮,拿到大门外去,一大帮小孩儿哇哇叫着跟去了。

震耳欲聋的鞭炮响后,千户宅内关起门来吃年夜饭。

屋内一片热闹,众人脸上都是带着笑。而桌上也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明朝的年夜饭都要吃年糕和饺子,年糕上面还要插枝挂钱,以为装饰,一大盘鱼则是摆在中间,不过那只是看看不能吃的,象征年年有余的意思。

今年黄来福从渠源锐那搞来了二万两银子,可说是年景极好,加上几个姐姐,未过门媳妇儿,亲家公都在这里过年,这酒菜肯定是这么多年里最丰富的了。

黄思豪红光满面,今年可说是他最舒心的一年,他取来新年专饮的屠苏酒,道:“来来来,今天这个好日子,大家都要喝一杯。”众人一起附合,举杯痛饮。

顾千户也是脸上笑开了花,对他来说,这些日子在五寨堡确实是过得舒心,而见女婿有成就,女儿有好依靠,他也是心满意足。

吃过年夜饭后,大家都要点灯熬夜守岁了,此时的晚上当然没什么春节晚会看,不论大明南北,大家多聚在屋内梭哈、打麻将、推牌九等为乐。

论起打麻将,黄来福后世商界出身,自然是对此很有心得,此时的麻将大多由牛角或是竹块制成,同样是非常精美,玩法和后世区别不大,略一注意,就会玩。

黄来福辛苦了多时,今天也是要彻底放松放松。他和母亲杨氏,大姐,顾千户等人合了一桌,转战雀场切长城。其它人则在旁围观。

一直玩到五更,不知玩了多少圈,最后战事胜利结束,黄来福小赢了一两五钱的银子。都赏给了旁边的小弟黄灵斌和小妹黄秀柔。这两小子一直坚持坐在黄来福的旁边,坐个观战的乖宝宝。顾云娘则是坐在老爹顾千户的身旁,见黄来福赢了她老爹五钱银子,一直白眼黄来福。

大家尽兴后,见天色差不多了,又起身去焚香楮送,迎送玉皇上界,又到门窗去贴红纸葫芦,这些都是当时北地的习俗。

等忙完这些后,天已经亮了,迎来了公元1590年2月5日的白天。

这天是大明的元旦,也就是后世的春节大年初一。这天里,全大明各地都是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就连大明皇宫内也有放纸炮与跌千金等各式娱乐活动。

而这天起,黄家就迎来了拜年的狂潮。五寨堡的各个军官,一些各地的远亲近亲的涌来,让千户宅各人又是忙个不停。

这几天中,黄来福也实现了诺言,带着顾云娘在堡内各地到处玩,二人的感情,倒也得到了飞快的提升。

公元1590年2月8日。农历大年初四。

这天起,从各地赶来的民户雇工们都到了五寨堡。另还有大批各地来招募的民夫,五寨堡内又热闹起来,一些的外地商客也继续赶来。

公元1590年2月10日。

过年前回去的渠源锐又回到了五寨堡,并又解来了三万两银子,五寨堡农业大战的前奏启动。

※※※

公元1590年2月11日。

2月晋北的仍是天气冰寒,朔风凉冽。不过此时,离五寨堡外几百米处的较场上却是热火朝天,到处是红旗飘飘。从演武厅内看出去,较场上人头攒动,满是堡内的军户雇工们和民户雇工们的身影。

前几天,那些民户雇工们带回去月粮后,让他们的家人又惊又喜,可说是家里过了个难得的好年,他们都怕被别人抢走饭碗,人人都不敢怠慢,及时在初四这天,赶到了五寨堡。

而且还有许多人在和家人的商量后,都有了准备,此次来,一定要争取一个五寨堡屯丁的资格,有些人家中虽然有些田地,但这眼下的年景不好,还不如在五寨堡的田庄内卖工来得实在,待遇好又稳定优厚。而那些五寨堡内的军户雇工们就更不用说了。

在几面丈高的红旗面前,黄来福背着手站着,身旁的何副千户,江百户,杨百户,渠源锐等人,如群星拱月般的围绕着他。还有黄思豪和顾千户,顾云娘,杨氏,几个姐姐等人,也是站在一旁。

看着下面的滚滚人头,黄来福有一种豪气充盈胸中的感觉,还有一种高高在上飘飘欲仙的感觉,此时的心情,让他明白了为什么自古以来有那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势了。

黄来福一手按着腰刀,伸出了手,缓缓转动着身体,下面的各个军户雇工们和民户雇工们,立时非常给面子的对他们的衣食父母黄来福大少爷发出了一片欢呼声。

气氛是会感染的,下面阵阵的欢呼声如潮般一浪高过一浪。

黄来福胸中的豪情几欲破体而出,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便是如此吧?

他手一按,下面的欢呼声慢慢停止,黄来福说道:“只要努力干活,就可以吃饱。只要努力干活,就可以得到奖励,我决心把五寨堡建设为晋北的江南。”

他的手用力一挥:“前进!”

公元1590年2月11日,黄来福率领六千农垦大军在五寨堡外的较场上誓师,从而拉开了农业大战的序幕。

这六千人,以千人队,百人队,十人队编成,按照事先编定的计划,浩浩荡荡地开往五寨堡外各地。在去年时,黄来福先期派出的二千人已经勘查好了各地待垦荒地,并修建了许多渠道,开挖了许多灌井,还开垦了不少土地,前期准备,已经全部配好。

眼下这六千农垦大军进入上述地点后,立刻全线铺开,雇工们冒着严寒,使用手中的工具,搭草棚,建田庄,在黄来福制作的各种严格的赏罚奖励制度下,掀起了开荒的热潮。

公元1590年4月5日。农历3月初二。清明节。

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到四月初时,五寨堡外这片土地上,已经建成大型农场10个,即五寨堡第一农场、五寨堡第二农场、五寨堡第三农场,一直到五寨堡第十农场。

进入清明春耕农忙这一天,五寨堡已经开荒造田达20万亩,还修建了一系列的灌井沟渠屋舍田庄等配套设施。

消息传出,各地无不震动。与此同时,一封锦衣卫的密报也从五寨堡一个貌不惊人的商贩手中发出,一路前往了京师!

第24章 万历帝、春耕

“这个黄来福有些意思。”

紧挨乾清宫旁的东暖阁内,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微微一笑,随手将一份翻阅过的密折,扔在前面那硕大的案几上,惹得一旁的当值太监探头探脑。

青年人身着一袭青色的龙袍,上缀绿色的滚边,正是大明帝国亿万百姓的统治者,大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这个今年才27岁的年青人,却已经做了18年的皇帝,十几年皇帝的生涯,让他身心疲惫,脸上有一股掩不住的疲倦之意,不过此时看了这封关于黄来福的密奏后,他的脸上却是难得地露出了一些笑意。

这东暖阁是万历平时批览奏折,处理政务的地方,旁边古色古香的的书架上摆着卷帙浩繁的书籍。正面的墙上,则是悬了一块黑板泥金的大匾,上书“宵衣旰食”四个大字。

四月的北京仍是春寒料峭,东暖阁内烧有地龙取暖,倒是显得温暖祥和。加上这份密折带来的消息,多少有些让年青皇帝心中懒洋洋的,这种感觉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

密折是由分驻山西镇宁武关的锦衣卫驻所发来的,本来黄来福这种还未替职的小舍人是引不起锦衣卫的关注的,不过最近黄来福大张旗鼓搞的农田开垦,而且还是开垦数十万亩土地的大仗势,想让人不注意都不行。

宁武关的锦衣卫注意上黄来福后,派出了密探详细探查,觉得有些东西很有意思,就用密折报往了京师,到了锦衣卫都督刘守有手中,他老兄也觉得这事很有意思,就将之呈报给了万历帝。

看了密折,万历帝别的想法没有,倒对黄来福这个未来的小千户产生了兴趣。眼下九边各地都是军屯抛荒,只有这个黄来福却是大张旗鼓地开垦土地,而且一开垦就是二十万亩地,而且依那小舍人的意思,明年他还要再开垦数十万亩土地。这种大手笔,就连九边的各地总兵,指挥使都做不到。

眼下大明的年景天气是什么样子,万历帝自然是心知肚明的,这些年,他已经为此殚精竭虑,耗费了无数心神。

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不管这个黄来福哪来的办法开垦了这么多土地,他就不担心将来颗粒无收,血本无归?当然,密折上也提了一些黄来福制作灌井水车等事,不过万历帝却不以为然,忽略了过去。

想到这里,万历帝忽然很想知道此事的后续如何,当下取过密折,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在上面批了几个字。

※※※

不单万历帝这边,五寨堡几个月就开荒造田20万亩的消息传到各地后,也引起了各人不同的反响。

岢岚州镇西卫,卫城指挥使府邸。

镇西卫指挥使刘景春正悠闲地听着小妾唱着小曲,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眼睛不由瞪圆了,怔怔地想:“什么时候黄思豪捞到这么多钱了,我怎么不知道?”

他揉着满是横肉的脸,转念想到:“听说顾西堂是黄思豪的亲家,他回来后,倒要好好问问。”

太原,山西都司府。

都指挥使刘甫玉大人正和幕僚闲聊,听到这消息后,他愣了半响,最后评价了一句:“其志可嘉!”

对这些人的评论感觉,黄来福当然不知道,此时的他,正在五寨堡内忙着呢。

土地的顺利开垦,让渠源锐等人欢喜,让黄来福满意。

虽然六千农垦大军,奋战了几个月,最后只开垦了土地二十万亩。比起后世新疆的一些建设兵团,几千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几个月就开垦田地近60万亩的成绩远远不能相比。但念在历史局限性,黄来福已经很满意了。

五寨堡这新开垦的二十万亩土地分为十个大型农场,其中沿清涟河和朱家川河边的几个农场最为广大。农场中,同样实行庄丁们,仿效黄来福在黄家大田庄的制度措施。各个农场中,最大的农场有庄丁几百人。小的也有二百人。

至于庄丁们,则由五寨堡的军户们还有一些外地民堡的民户们招募充任,这些民户们除了有一些是附近民堡的在编民外,还有一些是各地的流民。

听到五寨堡的消息后,很多人从远远的地方赶来应募,希望能得到一口饭吃,最远的更是从太原等地赶来。各地赶来的流民达到三千之多。把一个小小的五寨堡挤得满满的。

流民问题,早在大明初就存在,到了明朝中期时,流民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万历时期,流民数量更是十分惊人,就连京师的附近,都盘踞着大量流民。

五寨堡严重缺乏人口,对这些流民,黄来福当然表示欢迎,不过有一个铁律,就是这些流民必须编入五寨堡的军户户籍,否则就不会雇佣他们。

而且在待遇方面,黄来福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军户和民户待遇不同,新编入军户户籍的丁口也和老军户们待遇不同。黄来福一向认为,公正的赏罚措施,不同的待遇等级,是激发人们劳动积极性的一个良好有效措施。这样的结果是,原来的五寨堡人自发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每一个后来者,想要在五寨堡内生存发展,都必须融入到这个整体来。

最后的结果是,原先五寨堡内有劳动能力的军户们基本上都编入了庄丁,就连妇女和老人们也有自己的活儿干,他们虽然不是壮劳力,但养鸡养鸭,养猪养羊养牛,编织缝补,做饭洗衣做后勤等等,非常多的活,都少不了他们。

而且黄来福还有一系列的措施要展开呢,比如以后的各种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来黄来福要养一只脱产的军队,都需要人口。所以说现在每一个五寨堡的人口,对黄来福来说,都非常珍贵。

※※※

时间回到公元1590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

这天是放水节,春耕时节的正式开始,黄思豪,黄来福,何副千户等人领着庄丁们在五寨堡第一农场的土谷祠中祭拜土谷神,举行春耕礼。

众人点上香火,宰鸡祭拜,祈求神灵驱除邪恶,以保佑春耕顺利。

各人的神情中,都充满了虔诚与希望,黄来福希望秋季时大丰收,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五寨堡众人希望春耕顺利,麦米满仓,丰衣足食。渠源锐则希望黄来福大丰收,他好赚到满满的钱。

各人希望不同,但感情都是真诚的。

而这天中,不止五寨堡,就是大明各地,不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要举行春耕礼。就连皇家,在这天中,也在农坛附近举行了亲耕仪式。

这仪式开始时,是由2个官员牵牛,2名耆老扶犁,其他被指定的农民则携带各种农具。又有优伶扮为村男村妇,高唱太平歌。然后皇帝本人扶着雕有行龙的犁,左手执鞭,右手持犁,在两名耆老的搀扶下在田里步行3次,完成了亲耕的仪式。

万历帝还在三月、四月时敕谕天下,说与百姓:“目今土脉润泽,务要趁时耕种,不要懒惰。”

众人的愿望都很好,特别是靠天吃饭的小老百姓们,但现实却往往很不好。

今年是万历18年,不过和往年一样,去年入冬以来,北方各地就普遍缺少雨雪,到了今年的四月初春耕时,又是亢旱严重,不少地方河流见底,井中无水可吸。

北方的民众都深深为此焦虑,万历帝也带领群臣,举行了祈雨仪式,可惜老天爷不给面子,各地还是一样干旱依旧,无水灌溉。

不过这个情况在五寨堡内却是不存在。

不说黄家大田庄,五寨堡内的各个农场中,靠近河流的,有黄来福大水车,可将河水吸往十几米高的地方,就是田地离河岸十米,也不会缺水灌溉。不靠近河边的,有深水灌井,畜力水车。也可将井水从十几米深的地底引上,同样不会少了水源灌溉。

往年这个时候,五寨堡众人在老天爷不开眼时,各人只得相对流泪,但现在有这些灌溉工具,各处田地却是无缺水之忧,众人都是心情振奋,人人在心底感谢黄来福。

第25章 播种、养猪、养鸭、喂鱼(1)

公元1590年4月6日。上午。

各处阳光明亮,意孕着五寨堡无尽的希望。

马蹄声响,田间小路上,数骑快马飞快而过,小路的两旁是无数新开垦的土地,此时,那些土地上已经有许多人在忙碌着,见有几骑过来,很多人都抬头看来,见了来者后,许多人都恭敬地行礼问安。

这几骑正是黄来福,还有顾云娘,江大忠和杨小驴三人,这些天,他们就常常出来到各地巡视。

到了一片房屋前,黄来福马鞭凌空抽了一声脆响,将马慢慢地停了下来。他身后的顾云娘和江大忠及杨小驴三人也将马慢慢停了下来。

黄来福下了马来,顾云娘也随之跳下马来,她今天披了一身火红的披风大氅,让她颇有一些英姿飒爽的味道。

从那天黄来福牵了她的小手后,顾云娘对黄来福的感情直线上升,这些时间里,顾云娘每天都陪着黄来福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奔走着,每到各地,都带来一道悦目的风景线。现在五寨堡各人私下都说二人是天作之合,郎才女貌,还有些人将二人比成是金童玉女。

当然,听到这些话后,顾云娘只有窃喜。

黄来福下了马,由江大忠牵着,和顾云娘并肩向那片房屋内走去,这片房屋用一些土筑围墙围成,里面的普遍是一些草屋及地窝子,显得颇为的简陋。

这也没办法,去年在开垦土地时,由于人数众多,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地方离五寨堡还远,所以很多军户们和民户们便在各地建了一些地窝子。这地窝子是在地上刨出深坑,利用砖块、石头和木板在大坑周围垒起一道矮小的墙壁,然后用一些木头和枯草建了一个小小房子。

不过这地窝子在北方的大地上还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不需要什么建设周期,也不耗费什么建筑成本,如果有一定的燃料供应的话,可以依此在零下多度的严酷环境中生存。

这些农场中的地窝子虽然简陋,但庄丁们总算是有了个安身之处,加上希望就在眼前,所以众庄丁们还是很满意的,等农事忙后,众人再谈修缮的事。当然,有一些五寨堡的军户庄丁们有时还是回五寨堡内休憩的,在这里每天安身的,大多是一些民户及流民庄丁们。

这个看上去较简陋的地方就是五寨堡第一农场。五寨堡第一农场是五寨堡内最大的农场,有田地近二万亩,里面有屯丁近五百人。

按黄来福定下的制度,这五百人分为五个大屯,每大屯一百人,每大屯又分为十个小屯,每小屯设小屯长一人,每大屯设大屯长一人,副屯长一人。五百人又设总屯长一人,副总屯长一人。之所以用大屯,小屯的称呼,也是黄来福思考后的结果,减少军事含意的味道。

每大屯中,大屯长管耕作外务,副屯长管民事纠纷,职权分明,一直到总屯长,副总屯长,层层负责,总屯长则向黄来福直接负责。

每个农场中还设有监管屯一个,监管一人,领有10个监管屯丁,每天在农场内巡视,负责监督农场内的劳作情况,考评各人是否勤奋懒惰等,以为每月的月粮年赏的奖评依据。

这监管也是直接向黄来福负责,一般由黄家的亲近信任之人充任。

老实说,黄来福也不知道这样制度制定后效果如何,毕竟这些屯丁们原来都是一些涣散惯了,无组织,无纪律的军户民户们,还有一些人是流民。突然将他们组织在一些,进行类似集体劳动的工作,这些人小农思想惯了,谁知道会不会习惯,会不会卖力劳动。

而且那些大屯长,小屯长原先很多都是五寨堡的普通军户,最多是在堡内人望略略突出,耕作经验会丰富一些,但他们有没有这个管理能力也是个问题。但黄来福手中苦无没有人材,只好先这样将就,将来慢慢调整。

不管怎么样,黄来福制定出一些条例,希望用严厉的奖罚措施弥补这个不足。

他规定,在平时里,不论平时的屯长还是屯丁,基本月粮都是五斗,他实行在自己大田庄中推行的三等待遇制,就是一等屯丁制,二等屯丁制,三等屯丁制。

和黄来福大田庄措施一样,不过人数扩大了一些。五寨堡第一农场中,一等屯丁将每月评出10人,待遇为每人月粮2石,银1两。二等屯丁评出50人,每人月粮一石。余者为三等屯丁,每人月粮五斗。待遇与表现拉勾,不论你是屯丁还是屯长。

年奖也是和黄来福大田庄措施一样,一等屯丁和二等屯丁,如能保持至少7个月不变者,年前五天,一等庄丁赏恩银5两,肥猪一头,鸡三只,鸭三只,盐五斤,酒20斤。二等屯丁赏银五钱,猪肉10斤,鸡1只,鸭1只,盐2斤,酒5斤。三等屯丁,过年前发给猪肉5斤。

屯丁奖评由监管屯负责,在每个月底,评出每个屯丁,屯长的表现,如屯丁们认为监管屯评论不公,可向黄来福反应。

屯长和普通屯丁们的待遇区别在于年终奖。黄来福规定,本农场有田地2万亩,如平均亩产达到一石(亩产约二百斤),普通屯丁们年底赏粮一石,小屯长赏粮三石,大屯长赏粮五石,总屯长,副总屯长赏粮十石。

如平均亩产达到二石,普通屯丁们年底赏粮3石,小屯长赏粮10石,大屯长赏粮20石,总屯长,副总屯长赏粮50石。

如平均亩产达到三石,普通屯丁们年底赏粮10石,小屯长赏粮20石,大屯长赏粮50石,总屯长,副总屯长赏粮100石。

当然,如果平均亩产五斗都达不到,各个总屯长,大屯长,小屯长需受到鞭刑的打击。总屯长和监管领20鞭,大屯长领10鞭,小屯长领5鞭,如第二年还是如此,总屯长,大屯长,小屯长将全部开除。

黄来福制作了非常严格的奖罚条例,至于效果如何,就要看秋后了。

第25章 播种、养猪、养鸭、喂鱼(2)

当然,黄来福制定的这些奖罚条例并不只是单用于五寨堡第一农场,而是推行于五寨堡的十个农场中。

这五寨堡第一农场在清涟河北岸,离小河头堡不远。农场的四周都是田地,核心就是围墙内的一片片房屋,里面有营房,仓房,粮库,牲畜栏,晒谷场等设施,还有一些大致的防守工事。

才进到农场门口时,农场的总屯长何得礼就得到消息,忙率着几个大屯长,小屯长迎了前来。这何得礼是何副千户的胞弟,看上去和何副千户长得很象,不到五十岁的年纪,皮肤同样是又粗又黑,看上去同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