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逼上梁山-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此之外,李民的敌手,也就是蔡京和梁师成他们了。而这两个人,互为朋党,都不是什么好鸟,冤枉了谁都不冤。何况,这里面的蔡京,还是早就出手暗害过他李民。
想到了这里,李民猛然想到:貌似蔡京的书法,就是极端的了得。如今这书信模仿的,连徐知常本人都分不清。难道还真是蔡京出得手?
如此一想。却觉得连近日遭到的暗杀,都很想蔡京的手笔。要知道,月茹可说过,河间三只手,可就是蔡京派的。
李民越想越可能。心中愤恨不已:他娘的!老子都躲出京都了。却如此这般的赶尽杀绝!
别说,人的第六感,有时还真是很强的。尤其是李民这种已经开发出一定异能的人,有点蛛丝马迹,随即就感知到真相。这却也是蔡京万万没有考虑到的。
而徐知常眼看李民勃然发怒,不知为何。也不敢说话。
李民平息了一下怒气。随即盯住徐知常问道:“你先前曾说蔡京与你有交情,有意与我和解。如今为何我都退出了东京,他却还如此?”
徐知常当即一惊。随即意识到李民说的是什么。惊讶的说道:“师尊,你是说,那书信是蔡相爷做的?”
“哼!不是他又是谁?就连我日前遭人刺杀,也是他所为!”李民直接凭着感觉,给蔡京武断。不过,却也没有冤枉蔡京。
徐知常大吃一惊道:“啊?师尊遭人刺杀了。师尊可有伤?”
李民感受到徐知常的关切。却也有些觉得以前竟然有些怀疑徐知常的忠诚,却是有些不该。当即缓和了些神色说道:“我危机来临前,有所预知。却是没有受伤。倒是你师母月茹,受我连累,受了重伤。”
徐知常很是气愤的说道:“蔡京狗贼!竟敢如此对待师尊。弟子定不放过他。待弟子回京。即可奏明官家,定要官家制裁与他。”
李民很是欣慰。不过,李民却摇头道:“你奏他什么。为师的预知,却也当不得证据。他受官家宠信,如何可以轻易动他。”
徐知常当即一愣,不过随即笑道:“师尊。这官场之中,却是不需什么都讲证据的。只要师尊确认是蔡京所为。弟子定能让他丢官罢职!”
李民当即大为好奇。要是连蔡京这种权臣都能说拉下来就拉下来。我那富国强兵的计划,岂不是也有可能实施。
李民当即连忙问道:“你却如何有此把握?”
第四卷 第十七回 扳倒蔡京很容易
“嘿嘿,师尊。弟子虽然是修道之人,可未遇到师尊前,却也是混迹于官场中的。那蔡京,还是靠我的美言。才得以重返的相位。弟子对这官场诀窍。自然是略知一二。”徐知常神色略微有些尴尬的说道。毕竟他那以前的事,在他如今一心求索大道的心态看来,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不过,徐知常说开了头,下面却也就通顺了。很是自然的说道:“这世间事,但凡讲个证据的,多是升斗小民,平民百姓。生死对错,都由不得己,只能借助强权上位者以及他人主持公道,这才需要一个证据。而强权者,是非对错,都由己,即所谓:成王败寇。就像那江湖门派,两者为敌,那还需要什么是非曲直,随便说个因头,便是证据,比得还是双方谁得人更多,势更大,实力更雄厚。谁能把谁灭了,谁就有理有证。如此而已。”
李民听得大为认同。李民万万没想到,一个古人,而且还是自己的徒弟,竟然给自己讲了一番人生哲理。这小子太有才了。
只是,李民如此却也越发惊奇:难道不知不觉中,这徐知常发展的势力竟然已经比蔡京还大了么?若是如此,我的计划,却又要改改了。
李民当即插话道:“依你之言,莫非你如今已有势力,足以力压蔡京?”
徐知常闻言一顿,随即苦笑答道:“师尊,弟子不过是承您的光,如今也混了一个国师罢了。可这国师却只是一个空名,而且弟子担任的时日又短,再加上弟子现如今也懒得招收势力,以免耽误了大道,这势力,却如何能比得了那经营相位多年的蔡京。倒是林师弟招揽了一些人,可也多是些没有根基之辈。都指望着林师弟这棵大树乘凉呢。却也是没什用处。”
李民闻言,顿时不解,暗自寻思:合着那我开玩笑啊?先说官场不讲证据,强权都是要靠实力的。现在又说你根本没有势力。比不过蔡京。那你拿什么替我出气啊?
不过,李民神色却也不显,只是淡淡的问道:“既然你势力不如蔡京,你却又如何让那蔡京罢官?”
徐知常笑道:“师尊。这却是您有所不知。这官场比不得江湖。江湖人以势为先。谁的人多,谁的势大。谁自然就有道理。可这官场上,却是讲究一个地位。谁得地位到了。自然有一群人依附过来,这势力也就成了。反之,地位没到,却有了势力,这反倒是惹祸的根苗。必为上位者忌。必受打压。这蔡京,能有今天这般的势力,就是源于他有今天这个相位。一旦相位不在,他的势力,却也旦夕化为乌有。树倒猢狲散,此言是也。”
李民略有所悟。
而那徐知常兀自说道:“而他的相位,却是当今官家给的。弟子不是夸言,弟子的势力虽然比不得那蔡京,若是在朝中办什么事,万比不得蔡京如意。可弟子却是能在当今官家面前说得上话的人。那蔡京能为当今官家所喜,一个是他自身机警用心,能投官家所好,自身才学书法又好,能被当今官家引为知己,另一个,他蔡京就是靠的弟子与童贯,不时为他在官家面前美言,并为他遮拦一下官家的圣听。可如今,他蔡京竟敢暗害师尊,弟子如何还能为他出力。只要弟子时不时的把那蔡京的劣迹在那官家面前说上一二,时日久了,官家自然对那蔡京生厌。罢他的官,自然也是寻常。何况,如今那蔡京与童贯走的也过于近了。若被官家知道,外臣结交内侍,那就更为官家所忌。何况,如今童贯督军在外,也无能在官家面前用心。此事就更为易尔。”
李民明白了:什么叫官场?什么叫权谋?什么叫封建社会?那就是皇帝的一言堂!所谓的权谋,那也是围绕着皇帝来算计的。就算是有臣子能以让皇帝退让,那也是在皇帝容忍的范围之内。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董卓、曹操、王莽、甚至宋朝的开国皇帝,都可以说是异端。不过,这终究是少数。而且,他们能成功,也在于他们打破了体制,以及他们当时所处的时期,根本不是什么和平稳定的社会时期。而是乱世。
唯有乱世,社会固有体制已经不再稳定。这才有权臣欺主,或是造反成功的可能。而现在,大宋虽然算不得盛世,却也还是一个和平稳定的年代。在没有宋江,方腊等人冲击固有秩序,以及金兵入侵之前,还有这暴风雨前的平静。在这种体制下,任是蔡京再大的势力,却也还要按着规矩来。只要他没有赵佶的欢心了,他的地位也就不存在了,他的地位不存来,他的势力也就没有。他的势力没有了,他蔡京也就随人捏吧了。
李民现在算是略微领略一番大宋官场的权谋之争了。
李民突然有些同情起蔡京来了。不过,再同情,蔡京也是不可放过的。就冲他蔡京多次毫无征兆的就对他李民下毒手。那就不能放过蔡京。这不仅仅是蔡京这个人太狠辣,太不可控制了。这也是他李民在表明一种态度。有仇必报。如若不然,恐怕以后人都觉得他李民好欺负,这麻烦事就没完了。
故此,那怕李民此时一心想着和谐社会,决心在金兵入侵前,最大限度的保持国家稳定,社会团结,就像日寇侵华时,我党争取国共合作,团结一切力量,抵制日寇一样。争取到时候能凝聚大宋的所有力量来抵制金国入侵,避免战乱掠夺而造成的文明倒退。却也不得不先给蔡京来一下。否则,不用十年,他李民可能就先没了。那还提什么改变。
只是,李民听明白了,却也有些失望。因为徐知常虽然确实有能让蔡京罢官的能力。可却对李民阻止赵佶兴建艮山,说服赵佶积蓄国力,训练精兵,没多大的用处。这赵佶痴迷仙道不假。可徐知常在他面前顺口说说蔡京的善恶没什么。可若是插手军政,却就是越权了。到时候,倒霉的,就该是徐知常了。
积蓄抗金的力量,却还只能由李民自己在暗中筹划。
李民琢磨通透之后,随即向徐知常交代道:“如此。蔡京就交给你来处理了。不过,却要小心。莫要被他咬了。”
徐知常很受感动的说道:“谢师尊关爱。弟子定当铭记于心。”随后,徐知常想了一下,又说道:“师尊。那蔡京势大。若单凭弟子一个人谋算他。恐需多花时日。却让他寻了风声。有了破招。弟子为求完全。想联合那梁师成,一同对那蔡京发难,定可让那蔡京措手不及,丢官罢职。”
虽然历史上那个梁师成的名声也不怎么样,现实中也同样臭不可闻。可梁师成毕竟还是当朝一大势力,而且也还没对他李民下过什么毒手。李民却也由得徐知常去了。反正现在朝中的事,他李民不太清楚。遥控,还不如让他们自由发挥去呢。
反正如今李民也看出来了。最终的仙道,就是栓着徐知常最有力的诱饵和枷锁。徐知常本事练得越大,他也就越信他李民。同时也必然跟他李民一样,发现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只是他李民却知道根本没有什么仙道,一切都是异能,都需要自我探索。而徐知常却相信有仙道,期待进入李民的师门。获取真正的仙道。
故此,除非他李民疯傻了,亲**代是骗他徐知常的。否则只要徐知常有着一线的希望,哪怕就是自己骗自己,徐知常也是不会反的。反倒是那个林灵素真是一个笨蛋。到如今什么都没练出来,日子久了,灰了心,却是不好保证其忠心。不过,短时间却也不要紧。有徐知常这么一个例子在面前,那林灵素是亲眼看徐知常一步步练出来的。这信心,却也不是那么好丧失的。
如今,李民想通透了蔡京对他李民的暗害,也有了对付蔡京办法。却是想到召回徐知常和林灵素的根本目的上。虽说,李民现在已确定徐知常和林灵素没有不受控制的迹象。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丧失忠心。可规矩早点立,却也是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徐知常和林灵素,更关系到他李民今后聚拢人心,整合力量抗击金国入侵。
故此,李民沉思了一会儿,逐正色向徐知常问道:“我出京时,你等搞的神宵教。如今却是何等规模了?”
第四卷 第十八回 政教合一的误会
“回师尊。弟子苦练神通。教务却是操心的少了。此事一直由师弟负责。师尊若要知道个清楚。可把师弟唤来。一问便知。”
徐知常所说的师弟,自然指的不是旁人,就是那林灵素了。可见,徐知常还是很照顾林灵素这个师弟。这个时候,还记得让林灵素也能够有机会表现表现功劳。要不然,虽说徐知常确实没怎么操心神宵教的事,将之都交给了林灵素搭理。可此时李民又不是详细询问神宵教的收入之处,人员安排,只是个大概的话,终日和林灵素在一起的徐知常,却也是无论如何,也能说上几句的。
李民听后,明白徐知常的想法。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徐知常去把林灵素喊来。
不多时。林灵素就随着徐知常进来了。向李民行礼后,随即垂手站立在李民身前问道:“不知师尊想唤。那旁使用?”
李民微微一笑,随手一摆说道:“坐吧。此处无有外人,却是不需如此拘礼。”
徐知常和林灵素谢过,分左右,坐在了李民左右两旁的方椅上。却与坐在中央的李民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型。
待林灵素坐定。李民这才说道:“听闻你师兄说,近些时日来,神宵派的筹建,都是你一人忙碌。却是苦了你了。”
林灵素连忙欠身说道:“谢师尊关爱。为师尊尽力,弟子不觉得苦。”
李民暗笑:这个林灵素却也会说话。
不过,李民不知道的是,这林灵素还真没说假话,他确实没觉得苦。正所谓:好者为乐不为怨。这林灵素虽然现在也被李民重新点燃了向道之心。可他毕竟是外道起家。自身的条件,不论是资质,定力,还是悟性,却都是比不得修炼左道有大成的徐知常。无论是李民传授的大日心经,还是李民反馈回来的御雷心经。林灵素玩命了多时,却都是毫无寸进。反倒是忽悠赵佶,筹建神宵教,却给了林灵素苦心修道之余,来了几许调剂。而成名之后,张德等人的依附,更让他感到了些许权力的乐趣。这林灵素,自然就更感不到苦了。若不是林灵素的修道信念,乃是自小在心中立下的宏志。被李民重新点燃后,更是越发坚定了。恐怕林灵素此时早已乐在其中,沉迷进去了。
李民虽然不知道这些,可却也看得出来,林灵素确实真的没有怨言。这也让李民很欣慰。
李民随即进入正题说道:“你且说说,如今这神宵教,却以操办的如何了?”
林灵素也不多想,随口说道:“回师尊。如今的神宵教。却已筹建的差不多了。前些时日,当今官家就已经把玉清和阳宫赐给弟子,并改为玉清神宵宫,作为我神宵教立教根基,在弟子离京前,又依弟子所请,下诏自封为神宵教教主,自册为:教主道尊皇帝。以为教内通传。并奉师尊为神宵教副教主。封师兄为视中大夫,通真显圣元法先生,封弟子为:视中奉大夫。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均封为教内大祭祀。如今弟子正在筹思请官家于各路修建神宵教道观。广招道徒,大兴我神宵教。”
靠!李民万万没想到林灵素的工程这么大,现在都已经准备在全天下修建道观了。这工程要是实施了。那可比蔡京搞的什么艮山工程,不在以下。那绝对是劳民伤财的玩意。
不过,若是不搞那些形式主义,弄什么奢华的道观的话,这在全天下设立教派分支,却是一个聚拢天下民心的好办法。想那大贤良师张角,不就是全天下的传道,大设三十六方,各以渠帅、祭酒统领么。
想到这里,李民突发灵感:如今这赵佶都被忽悠的当上了这个神宵教的教主。若是让全天下人入教,奉他为教主。如此,子民是他的,教徒也是他的。政教合一,大大减少其他人的造反信念,他必然高兴。也必然支持。而我,也正好借机统合人心与力量,等那金国入侵时,有全天下的教徒出力,就算不如那大贤良师,可拖延一下金兵入侵的步伐,调兵回护京师,避免靖康耻的发生,总是没问题的。
此想,终让李民一直思考的问题,再次有了方向,却比他原先想在这二龙山成立一支队伍,又要好的多。至于政教合一之后,封建势力会不会更加庞大,更加压迫以后的社会进化,李民暂时却没有去想。毕竟李民不是什么社会学家,李民一个小组长,能忽悠到这地位,想到这步,这已经是他的超长发挥了。其他的,却还需要他今后经历更多的人生阅历,进一步的成长以后,才有可能。这就像那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圣人也不是一天就修炼出来的一样。
故此,李民想到这一步,略一盘算,觉得有发展的可能,随即说了出来,与徐知常和林灵素二人商议道:“我看大兴道观就不必了,如此太劳民伤财了。不过,于全天下兴建神宵教分支。招收天下百姓入教。却是不错。如此,官家即为帝王,又为教主。民入教,精神所托,即为当今官家,却是有利于天下安定。你二人,却可将此完善,说与当今官家知。”
李民说的很平淡,然而,徐知常和林灵素一听之下,当即就全都大吃一惊。随即,一个淡然无所谓,一个大为惊喜激动。却都是误会了。
要知道,无论是徐知常,还是林灵素,那都是道教达人。李民能想到大贤良师。这两人如何能想不到?
何况,有大志者兴于世者,又多假借宗教兴事。如今李民一补充,不仅去了虚华的道观,而且还把重点放到了招收道徒上,这不是在借着当今官家的名义聚拢百姓,那又是什么?
那官家为教主,打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神宵教行事的傀儡而存在的。实际上的教主,那就是李民。那赵佶一个皇帝,就算是被称作了教主,他又怎么可能放下国家事,一心搭理教内事务?何况那赵佶连国事都不怎么管。只想着长生,女人,书画。又怎么可能操心教派的琐事。那教内事务,还不是交给徐知常和林灵素搭理。如此,岂不与交给李民一样?那神宵教招收的教民,岂不就成了李民的子民?
这徐知常和林灵素,不是傻子,实在是精明的太过头了。李民还没想的事情。他们却都给完善了。再加上李民以前表现的金口玉言,以及忧心天下之志。这两人如何能不误会?
只是,徐知常自认为李民乃是圣人的门下,前几世连天帝都做过,如今想做一个皇帝,却也没什么。皇上再好,却也是好不过神仙。若是师尊今世达不了大道,做个皇上也无所谓。只要师尊能记得他,能把他度入师门就行。
这徐知常靠着惑心大法自我催眠激发的潜能,开得天眼,原本就坚定的道心,如今更是除了大道,大法,什么都无所谓了,简直比老子的无为。还要厉害。连造反谋逆,都没放在心上。
而那林灵素,却又不然。那林灵素道心虽然也算坚定,却还是比不得徐知常的。而且,林灵素又通过徐知常的例子,也同样坚信李民有大神通,若是教徒积聚的多了。改朝换代,却也等闲。如此,他林灵素就是开国的元勋。而这个神宵教,又多是他林灵素在搭理,师兄也不爱管事。那政教合一。李民这个教主师尊传位,弄不好就有他林灵素一份。那可就是一带祖师,一代皇帝啊。
只是如此想,就已经让林灵素心动不已。何况,如今林灵素神通大道,全都没有修成。还想着李民再指点指点他林灵素。好让他林灵素也精进一把。就算赶不上师兄徐知常,那也别差的太远,让后面两个师弟追上不是。
故此,徐知常和林灵素虽然都误会了,可却全都心有灵犀一般的没说。而是来了一个心照不宣。认真的配合李民研究起来。
林灵素当即说道:“师尊所想大善。当今官家必然大悦。只是,招收教众,却还要斟酌一番。普通百姓,不解大道,却是不会轻易信教的。以弟子见,当以神通惑之,利益诱之。方可揽得天下百姓入教。”
此时,李民却还没意识到已经被这两人误会了,还觉得林灵素说的不错呢,当即说道:“有理!且再说的详细些。”
第四卷 第十九回 清福宫立
政和五年,八月初一。午时。多云。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李民!神宵教的副教主,于今时,此日。正式祭告天地,祭拜祖师。神宵教下院——清福宫正式成立。李民正式持掌清福宫。
此时,西南风微微吹拂,二龙山西峰龙首岭上,遍布彩旗。旗分五色。青、红、白、黑、黄。正是那:东方青龙旗,南方朱雀旗,西方白虎旗,北方玄武旗,中央无极杏黄旗。分镇五方。西南风一吹,旗幡猎猎飘扬。
山顶,千余平的场地上,高搭祭台一座。
台高两丈四,共二十四阶,暗合二十四节气。分三层,暗合天地人三才。
底台周长三百六十丈,有三百六十童子,各持星轓,站立其上,暗合周天之数。中台周长六十,也有六十童子罗列其上。各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天干旗帜,以及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等生肖旗帜。暗合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
最上一台,却周长八丈,台面为一圆形太极,中放一鼎。鼎左右分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旗帜,周边立九根白玉,分出八条甬道,直通台底。却是暗含浑圆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九宫八卦全。
如此一座高台,从林灵素设计完,到施工完成。却只用了八天。虽说,这在李民手下的工程队看来,算不得什么。如今,他们有李民无限量供给的水泥。也就是徐神翁改良后的六一神泥,他们只要用铁条、木板,搭出框架,直接浇灌水泥就可以。却也不费什么工夫。
可这些,那些前来观礼的青州大小官员,大小豪族。却有哪个知道?他们一个个的,却都是知道这个所谓的二龙山,原先不过是荒山一座,连名字,都是因为李民这个国师来而现改的。现在,这才多长的时间啊。山顶平整出来一片偌大的场地不说。还兴建了这么一座用一整块巨石雕制的石制高台。这简直就是奇迹啊!尤其是这块大石,如此光滑细腻,又是如何搬上山顶的呢?这得是多少的人力啊?
不过,这些人随即遭到一些自以为懂行的人耻笑。在他们看来,通往龙首岭山顶的山路,根本没有一条路能通行如此巨石,别说是原石了,光是如今祭台的底盘大小,从这山路过,最少也要有十分之九要悬在山路外面,也就是说,那怕是有再多的人力,却也根本使不上力气。故此,这块通体一致的祭台能摆在这里,唯一的可能,那就是国师李民,运用了移山的大法力,削平了了龙首峰的山顶,并直接从泰山摄来了这么一块巨石放在了这里,化形成了祭台。
这些人说的有鼻子有眼。以至于那些被耻笑的人,不禁不以为耻。反倒认为长了学问。深信不已。越发的对李民信服起来。
李民此时,却是不知到这些。他只是按着商量好的计划,稳稳的站在祭台上,点燃三根三尺长,半寸粗的檀香,插于祭坛上的铜鼎内。祭拜天地。
这不过是一个形式。两丈四的高台上,只要李民不扯脖子喊,底下那些观礼的,却是根本听不到什么的。不过,李民此时,却也是真心向上苍祷告。
当然,李民是不会祷告什么成立清福宫,保佑大宋王朝长治久安什么的。李民却是真心祷告:中华民族能够少些灾难,自强不息。
而随着李民的祷告。王文卿,却是暗中的辛苦不已。不过,而随着他的辛苦,显现出来的,却是天显异象。山顶上的乌云,中间空出了一片。阳光透过云层,淡黑色的云彩,当即渲染成了七色祥云。更有一道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的空洞,直接照射在祭台上。
刹那间,李民周身电光闪耀,配上这缕金色阳光,却好像周身放射着金色功德光圈的圣人一般。
祭台下,当即有人高呼:“天降祥瑞!佑我国师!”
顿时间,那些观礼的大小青州官员,以及豪族、富商们。全都从震撼的心灵中惊醒。情不自禁的就全都跪了下来,高声呼喝:“天降祥瑞!佑我国师!”
待众人高呼过后,李民肃然站立于台上。大声喝道:“我奉师命下山,护送金龙珠于皇室。镇压我大宋龙脉,护佑我大宋气运。今立清福宫,乃神宵教下院。当今神宵教教主,乃当今的官家,教主道君皇帝陛下。凡入我教者,可享四时气运。受长生大帝护佑。若有缘,可得八方接引使引荐而入。今请青州各位宿老观礼,天地可鉴。清福宫立。”
台下众人,随即再拜。
李民下台后,吩咐大败流水宴款待众人。随后,又召集自身班底,颁布了清福宫的内部编制。
清福宫内除李民为清福宫宫主统筹一切之外,另设内外两院。
外院有两大持事,八大护卫。
两大持事:一为郑鹏,一为张山。
郑鹏为外务持事。统管李民的各地产业以及陆续开办的酒楼。暗中还有情报组织。
张山为内务持事。统管清福宫的一切内务杂事,如各个工程队,以及清福宫的童子教育等。
而八大护卫统制则是:鲁雄,鲁智深、林冲、武松、张横、张勇、张远、杨志。
其中:林冲为总教习。除了负责训练那两百官兵之外,还要负责训练清福宫童子的体能锻炼。而鲁雄、鲁智深等,手下虽然没有兵。可李民却给他们每人在二龙山山脚周围,修建一座武馆。让其各招收二百弟子,训练其武艺。
这却是徐知常和林灵素的老练主意。在徐知常和林灵素看来,李民叫郑鹏暗中收买的山匪,那根本就不像话。若是被有心人察觉,一个勾结盗匪,李民就是麻烦不小。而且,山匪隐于山中。李民有经常管理不到。约束力和忠诚度,也都是很不好保证的。却不如直接开办武馆。招收门徒。
这二龙山的护卫编制,确实是不可超编。可开办武馆,却从来没有限制的。江湖门派,都是如此。而这些武馆的弟子,却要好管的多了。
而除了外院,内院却是以李民的四大弟子为主。
如今李民祭告了天地和祖师。却是依照承诺把徐知常,林灵素,徐神翁以及新收的王文卿。收为了正式弟子。徐知常更如愿成为李民的开山大弟子。
而后,正式弟子之下,又分为记名弟子与见习弟子。
那些徐知常和林灵素买来的童子,如今就全都列入见习弟子之中。见习弟子,需为清福宫服役半年,经受林冲的体能锻炼,以及张山的德育培养,二者均合格,方可升为记名弟子。否则,或归于林冲,补充部队,或归于张山,操持杂物。
而记名弟子,分为九品。由见习弟子转正成记名弟子。即为九品记名弟子。
由王文卿和徐神翁传授《玄心经》。此玄心经。乃是李民根据徐知常的惑心大法整理而成。去除了惑人心智等等的一切应用。只留下了培植心智。静心冥想的功法。却是可以明心定性。增强精神力。
而九品弟子考验品性,确实忠于清福宫。可通过半年一次的龙门大典。晋升品级。
而所为的龙门大典,就是取鲤鱼跃龙门之说。由众弟子坐电椅,考验资质晋升。
凡能坐电椅触发出异能者。如鲁智深一般。即可直接升为李民的正式。而等李民受足九名正式弟子后,则由徐知常等收为二代弟子。并按自强不息,振兴中华八个字轮换排演辈分。也就是说,徐知常今后有弟子,那就是自字辈的。
而凡是不能直接触发天生异能的。则按坐在椅子上的时间长短来排品级。
凡能不用捆绑,坐在电椅上,半支香的,可为八品弟子。一枝香的,为七品弟子。三支香的为六品弟子。两个时辰的为五品弟子。以此类推。直至一品。
最后直到能在电椅上自如背诵唐诗,也可升为正式弟子。同样得以传授御雷心经。
五品弟子以上,就可得传授大日心经。
此外:徐知常和林灵素兼任神宵教大祭祀,负责神宵教日常运转,以及清福宫和神宵教以及赵佶之间的沟通调节。而徐神翁和王文卿则主要负责研究丹鼎之术与异能之术。
第四卷 第二十回 讲法
“啪!”
一盏价值千金的唐代秘色瓷茶碗摔落在地,化为粉碎。那可是蔡京的最爱啊。不过,一贯见多风雨,老谋深算的蔡京,此时却顾不了这些了。
刺杀李民竟然又一次失败了。上一次那河间三只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