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逼上梁山-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更心惊,欣喜的却是李民。李民自那些军兵高呼共和国万岁,国主万岁之后,不知怎么的,就感觉到有无穷的意念凝聚在身边,如山如岳,浩大无比。

这要是以前,李民绝对不晓得这是什么。可李民在领悟了曹国舅的道法印记之后,却是晓得,这就是万民意愿,皇者之气。民心即天心,民意即天意。掌握了这种意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那就是掌握了天心,天意。以之用于修炼,借万民之心,凝聚真龙皇气,那修炼的速度,绝对一日千里。上古人皇,皆是修炼此等大法得道。

只不过,若是那样做了。那其神魂之中,也就埋下了万民意念的印记。那也绝对是除了上古人皇能还清并超脱之外,其他人绝对是都要负债累累。最后万民意念转为业力,从而堕落入魔,毁灭世间。其典型,应该就属于一统六国,首先完成中华一统的秦皇大帝了。

而这,也几乎就是后世修道者吸取了教训,相约严令禁制金丹期以上者继承皇位的原因之一。

李民感应过曹国舅留下的神识印记,曹国舅本身也是修过皇道的。这些典故,却是交代的清楚。李民记的明白,自然不敢轻易收拢这些皇气与自身合体。

可这聚拢的皇气,那威力,不是金丹期的高手察觉不清楚,只能大略感觉到无边的皇者威严在李民的身上产生,其实他们原本就觉得李民在金丹大成之后,威严日益强大。此时即使又强大了数十倍,那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可这在金丹大成,尤其是神识感知格外强大的李民面前,那就是赤裸裸的诱惑。

此时,在李民威压不知不觉中强大了数十倍的情况下,李民身边的那些人,当即大部分都俯身跪倒。口中同样激动的高呼:“共和国万岁!国主万岁!”

就是连守一真人,以及灵隐禅师这等高人,也是首次在李民聚拢了皇气的威压下,情不自禁的跪倒在地,与众人一般无二的同心高呼。

李民不仅心痒不已,这等皇气的好东西,那可真是不拿白不拿。尤其是有着现代人的阅历,李民也很是怀疑,这等皇气,会不会也是信仰之力的一种。那凝聚信仰之力,可是成神的关键途经啊。

虽说那只是西方神的传说,东方神似乎不讲究。

可封神演义中,阐截大战,不就是为了争夺香火么。

当然,这只是传说,只是李民的瞎想。可在李民如今超能知识体系中,除了曹国舅神识印记中留下的皇道能用到这皇气之外,李民更是在茅山的异术中知晓一种道法,那也是离不开信仰之力的。

第二十卷 第十六回 战

茅山鬼神道,旗令剑印四大法器。那可就是茅山上下信徒道士千百年祭拜的信仰之力所凝聚,其威力全开,沟通阴阳两界,鬼门开,阴山显那等宏大场面,那可是连李民这等大高手都心寒的啊。

不过,李民最终还是没把这股皇气纳为己用,没有将其与自身的神识凝结成一体。

无他,那样的修炼虽快。可他李民如今的修炼速度本也不慢,差的就是境界体悟。而且,修炼快了,可是还有着华山隐仙一脉等着请他李民飞升呢。李民如今凡事一大堆,且不说周边各民族尚且各自为政,他李民还没有率领国人完成祖国大一统的大业。没有了他李民的意志贯彻,很可能这等格局就此长久下去。他李民一个不好就此成为了一个祖国分裂的元凶不说,单单是如今的新式政权,军政教三权分立联合,内阁凭绩效持政。没有了他李民的强势,那也绝对会扼杀在摇篮中,其政权直接回归到封建王朝状态。

故此,李民如今不需要修炼的太快。而没有了提高修炼速度这一优势,曹国舅印记中修炼皇道所注意的忌讳,那就不能不让李民在意了。

只是,这皇气毕竟也是一个难得好东西,就算李民用不到,跟随李民的那几个神通不弱的大师们,也是可以借用一点皇气,提高自身修为的。反正这皇气乃是万民意愿所化,李民不要,那也不会丢了。

当下,李民也就任由着这股皇气缠绕在周身,既不收拢炼化,也不驱除,却是留待以后再说。

待李民立国大典之后,李民又按照李纲等人的建议,一连派出了八位钦差大臣。代天巡守,巡视天下,安抚黎民百姓,督促剿匪减税,以及考核督察当地官员的政绩与对新政府的认可度。

这会,这八路钦差,用的却不是张邦昌推荐的人才了,而是直接启用了李民在二龙山培养的储备人才。

虽然这些人才被李纲培养的有些死性,但其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的品性,那却是不用怀疑的。作为外交使臣虽然不够格,可用作这等内部审查,那绝对是正合适。

而为了保证这些人的安全,李民除了给每路钦差都配了两营的新军护卫之外,更每人配备了由五十江湖高手经过集中而组成的特种护卫队。

这些护卫队成员,除了高来高去如履平地的江湖技艺之外,每人更是配有短柄火铳两把。危机时刻,保护这些钦差,或是突围出去寻找附近大军救援平叛,那都是轻而易举的。

而作出这等政令之后,李民终于想起处理那些被闲置多日的吐番使臣。

说起来,这些吐番使臣。虽然在李民这里,那都是好吃好喝的享受着。可那一个个,那真是度日如年啊。要知道他们可不是为了享受来地,他们一个个都是吐番的重臣。那吐番虽不如中原这般的物资丰富,享受诸多。可那也是美女环绕,美酒美食无尽,自然不差在李民这里蹭吃蹭喝。他们可是受了吐番国师的严令,逼李民应允和议。他们这里多呆上一天,他们国师那里与中原部队暂时停军,那可就要多消耗不小的粮草。如今他们可是没有了大宋政府的支援,光靠在当地掠夺,以及国内运送,那每一日的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

如此他们在被李纲闲置软禁这些日,早就憋疯了。只是他们在李民的地盘里,李民没想起来接见和议,李纲一番压制,他们一个个的怨恨再大,却又能怎么地。

故此得到李民的召见,那真是乐坏了。

只不过,他们见到李民后,路数却没按他们构想的来。

李民待他们扶胸拜见过后,当即严肃的说道:“尔等番邦,久为我中原附庸。今本尊国立,中原一统,尔等不思朝贺,反妄兴刀兵,是何道理!”

吐番使臣赤竭,那在吐番当中,也算是中原通了。不用翻译,对李民的喝问,也是很明白。虽然不解李民军明明被自家军队压制,这中原的新任皇帝李民为什么还这么趾高气昂的喝问。

可赤竭仍然还以颜色的用中原官话回道:“尊敬的陛下,您说错了。我吐番,乃天神祝福之民。虽自伟大的松赞干布以来,受封中原天子。可历来都是你们中原天子乞求我们吐番的和平,贡献你们的公主与我吐番。我吐番绝不是你们中原的附属。而此次,我吐番,更是受你们中原大宋皇帝的邀请,进入你们中原平叛的。虽说您如今战败了大宋,一统了中原。可我们与大宋皇帝的友谊,并不会轻易变色。陛下要想赢得我吐番的友谊,那就要拿出您的诚意来了。”

李民闻言,微微有些恼怒。没别的,这赤竭说的虽然有些偏私,可也算得上是实话。和亲,虽然被历来的封建朝廷,甚至被后世史学家美化为促进两个民族的文明融合。可实际上,就是牺牲一个女子的幸福,由弱者向强者的献媚示好罢了。就像那吐番历史上最伟大的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那绝对是说得上促进了两个民族的友好发展。可实际上,不过是唐太宗怀柔吐番的一种政治手段。只可惜,文成公主虽然给吐番带去了大量的农耕文化,以及众多的中原技术,极大提高了藏民的生活水准。可松赞干布死后,没多久,其后人就再次反叛了大唐。

而今,吐番更是不承认这番属的事实,还托辞拜请进入,李民如何能够不怒。

只不过,李民虽然能列举一些事例驳倒这个赤竭,更能忽悠住这个赤竭转向。可这赤竭不过是一个使臣,就算能忽悠住了,却也是主不了什么大事。以李民今日之地位,向他逞什么口舌之威,根本没意思,更没必要向他解释什么。

李民当即肃穆说道:“尔到巧言,却还要什么诚意。尔即要战争,本尊就赐予你战争。你回去吧,本尊不日即挥军击破尔军主力,给你们一些诚意,让你们清醒一些再谈!”

李民说罢,随即一挥手。当即有站殿的武士,把这几个吐番使臣给轰了出去。

那赤竭大惑不解,这汉人不是一贯软弱的么?他们不是不乐意打仗的么?怎么连谈都不谈的就直接开仗了呢?

赤竭百思不得其解,可却是不敢耽误,连忙带人狂奔,赶快回去报信。

而这赤竭被李民赶下大殿之后,殿堂之上的李民朝臣,多是有些面色不怎么好看。

要知道,李民的原本计划,那可是要压制住这吐番的气焰,令其退兵和议,而后迅速组织兵马直奔草原突袭金国国都土伦城。配合岳飞的蒙古军团,先灭金国,救援宋皇赵佶的。

可如今,李民却是直接宣布了与吐番的战斗宣言。虽说与吐番开战,也不是不行,可这后勤的压力,还是很有一点的。

李民眼看众臣的脸色,已是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了。不过,李民并没有安慰他们,或是解释什么。反倒径直问道:“众卿对于本尊与吐番开战,可有何意见?”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张邦昌看了一下,迈步而出。手抱笏板,向李民说道:“国主决断,我等臣工,自当效死力。且吐番气势正旺,军略屡占上风,不敲打他一下,其爪牙尚在,必不会甘心与我国和议。国主之策略,英明无比。”

李民不由微微一叹,这张邦昌果然比李纲会来事。李民问话的本意,就是为了给李纲这个首任的内阁大臣首相一个表现的机会。没想到,却还是被这个张邦昌抢了风头。

而直到张邦昌说后,李纲这才稍稍摇头的迈步而出道:“国主金口玉言,即已颁喻,我等自然无异。只是这如何打,却是要仔细。连番战报传来,那吐番的军马,却是不俗。其主力驼龙军,有精壮骆驼一万,皆披铁甲。其上骑手,更是配备强弓,弯刀。正面冲杀之力,浩大无比,弓箭不得伤,慕容博之藤甲军不得抵御。其领军的国师鸠摩智,据传更精通小乘金刚禅法,神通广大,苗人诸多蛊术,皆难敌其神通。其下更有五百大伦寺罗汉武僧,精勇无比。”

李民更是暗叹,这李纲虽然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也比较务实。可这要不是坐在皇位上的是他李民,哪个皇帝会乐意听这个啊。难怪历史上这李纲留下的名声虽大,可其政治生涯,却是从没斗过蔡京、张邦昌等人。

好在,如今的皇位上是李民。李民如今更是想逐渐把权力从皇帝手中逐渐移交到内阁手中,顺利平稳地推动君主立宪,却是要极力给李纲创造机会。

李民当即一抬手,止住众人后续要发表意见,平稳的说道:“战事尔等不用操心,可飞鹰传书岳飞,令其游击金国,自主作战。想来以草原之辽阔,蒙古军团之精锐,岳飞军万万不会有事,也用不到我中原的给养。尔等只需筹措西北一路军需即可。其增援兵马也无需太多,依旧由本尊率领骑兵军团增援就是。”

第二十卷 第十七回 君主立宪

“陛下,臣有异议。”李纲一听李民的口谕,当即就是皱眉反对道。

李民一看,心中暗乐:这关头,估计也就你这李纲有胆子说有异议了。

不过,李民虽然知道李纲要反对的是什么,可中间的过程却是不能省,当即不动声色的应道:“讲。”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初立大宝,理应坐镇朝纲,待百官朝拜。今吐番犯我中原,虽可恨。可只是慕容将军,已是滞缓其脚步。但有一大将挥军增援,已是足矣,何需陛下御驾亲征。如今举国上下,百废待兴,不知有多少军政大事等待陛下处理。

陛下领军出征,这等军政大事何人决断。且我国初立,各地军心尚不稳妥。陛下不坐镇龙庭,若有人心生侥幸。岂不天下刚刚安定,又起波澜。陛下切不可因小失大。”

李纲对李民,那真是掏心窝子的,似这等话,一般的大臣,就是敢说,也必然会婉转一些,万万不会如此直白,更不会直白的说刚立国,你不在,天下容易反。

可奈何,李民意图亲自出征。除了是因为他自身有神通,他带队去,容易速战速决,快速解决吐番入侵之外。李民更是为了新政体的确立,要给李纲机会。

只是,李纲这番表现,明显是没理解李民心意。不过,这也正常。自己要臣下架空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太有驳人之常情了。而且李纲对李民忠心耿耿不说,更是接受传统忠义教育起来的。虽然跟李民存了一心要建设共和之国的远大理想,可实际操作上,还是要受许多惯性思维的束缚。而这,也正是李民要破除的。只要李民在这中央机关一天,那些对他几乎都建立个人崇拜的将领们,也就万万不会有听从李民之外其他机构的想法。皇权不用李民集中,那也跑不了的要集中在李民身上。哪怕就是李民采取放羊的管理政策,那也是如此。二龙山多年的管理验证,就是如此。李民完全放权给了李纲和郑鹏等人,可最后的决策人,却依然是李民一人拍板。

故此,李民听闻李纲言论之危也不解释。肃穆说道:“我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本尊出征之后,国事由内阁总领。李纲、公孙胜随本尊入宫叙话,余等臣工退朝。”

李民皇气加身,威严无比,且不说如今朝班中的众多大臣,多是李民身边的老人。早已树立了对李民的个人崇拜,万不会违逆李民。就单单是这皇气的意念影响,等闲意志不是那么坚定的,也绝对不会说个不字。

这里面,也就李纲的刚正,还能保持本心的抗衡一些李民的皇气。不过,李民已经说了要留李纲叙话,李纲也就做了等会再劝说李民的打算。毕竟李民如今是正而八经的皇帝,李纲也要注意保持李民的威仪。

当下,百官拜退,李纲和公孙胜随李民来到皇宫内院的小书房。

而今,李民住了皇宫,老太监米有才也算是回归故里了,而且还荣升为大内总管。

此等任命,倒是无可争议。毕竟这米有才可是自打李民上二龙山,那就是跟着李民的。这都好几年了,李民身边的太监,也就这一个米有才的可信度最高。何况米有才的功夫,那也是不白给的,原本就是大内四大武监供奉之一。跟了李民之后,也修了李民完善的神宵筑基功。虽然没能一次性开发出强大异能来,可也开始了能量经脉的构筑。那武功的造诣,却是除了米有才自身,谁也不知道这老太监究竟到了哪一步了。

而米有才得此任命,自是感恩不已。大内总管这职位,那原本就是他们太监的人生最高目标。米有才一上任,就恢复了两处机构,一个是大内武监的重建,一个是内侍护卫制度。

只是,大内武监的重建,得到了李民的认可。这内侍护卫制度,却被李民否决了。

一个是李民随身的护卫,用惯了铁豹、恶虎。这一入内宫还要换人,很不习惯。另一个,李民却是本就有心废除太监制度,自然就不会让这内侍护卫再率先出现了。

不过,李民虽有心废除太监制度。可这大宋皇宫之内的太监,李民倒是没有驱赶回民间。这些皇宫里的太监,别管大小,那都早就适应了皇宫的生活。除了服侍人,本身很少有一技之长的。就这么让他们下岗,跟谋杀他们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皇宫这么大。没有个三五千人,光是日常的维持以及环卫,那也是吃不消的。故此,李民也就先留着了这些人,而后逐步由张月茹她们想办法缩减人手。只不过,这也很困难。只要李民还住在这皇宫内,这么大的地方,那人手想少了,那也是不可能的。

虽然说实在的,李民根本不喜欢住这么大。可这皇宫乃是一个国家的威仪所在,如今的李民要是想住一个四合院,那也根本不现实。别说满朝文武不答应了,就是外邦使臣知道了,那岂不是也要小看中华。

好在这些琐事李民是不用操心的,只要把态度和意见表明了。后宫的事,自有一帮闲得无聊的老婆们去考虑。

当下,李民等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小书房。李民落座后,随意地叫个小太监,也给李纲和公孙胜搬了一套木墩。

这李纲和公孙胜与李民原先在二龙山也算是养成习惯了,只要不是正式场合,还是比较能放开的。当下两人也是没客气,全都落了坐,倒是让一旁的小太监看的惊异不已。不知道李纲公孙胜这两人怎么这么大的胆子,还能有这么大的恩宠。

李民如今感知通透,虽然这小太监被训练的不错。低着头,安静不已。可李民还是清晰的感知到了其情绪的波动。

李民当下微微一笑,摆了下手。小书房的四个小太监,当即垂手低头的面对这李民,倒退出了小书房。小书房的门口,依旧由着铁豹、恶虎两尊门神看管。

李民在那四个小太监退出之后,放松的笑道:“这皇城看着好,可就是不实用。下朝找地方说个话,自己家里都要走半天,实在是折腾啊。”

公孙胜闻言,当即哈哈一笑。可李纲心中有事,如何笑地出。当即板着脸说道:“陛下,您还有心说笑,您如今可是登临大宝了。君子尚要惜身,不立危墙之下,似那等战乱危局,又非亡国之决战。您麾下众多统帅,何人不可去,为何您非要亲自前往?”

李民此次叫李纲和公孙胜来,本就是要把这事交代清楚。眼看李纲现在还在惦记这事,当下也不再兜圈子了。径直笑道:“伯纪,你还不明白么?难道你忘了咱们的理想?我亲自督军离京,那可是为了咱们的理想啊。”

李纲闻言,当即一愣。

咱们的理想?

李纲当然知道,那就是建立一个共和之国,实现大同。如今国家不是已经建立了么,现在正是要建设的时候,这正需要李民指导纲领的时候啊,怎么他离开反倒是要为了实现理想?

李纲不解,公孙胜也是不太明白。只不过,公孙胜虽然也认同李民的共和理念,可却不是像李纲哪般的执着痴迷。只要天下百姓能够过地比原先好,不那么水深火热,那就足够了。故此,公孙胜如今虽然不太明白,可也没像李纲哪般钻牛角尖。

眼看李纲苦思不解,公孙胜当即笑道:“伯纪,国主智慧如海如天,我等凡夫怎能尽透。想不出来,直接请问国主也就是了。”

李纲闻听,当即不再乱想。径直向李民苦笑道:“国主,您还是明说罢,臣下实在愚钝。”

李民笑道:“莫要忘了,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化。我虽因修道,心志合一,能保持清明,可我终有飞升之日。我能看的十年、百年,不可能照看的千秋万世。而且,我照看的时间越长,世人越会习惯于集权的管理。我之后任,又有何人能保证清明无私?故此,我等要行新政,要确立内阁执政的权威,那就不能从我之后任者行起,唯有从我这一任的根源上,就确立内阁的权威,使皇权只能成为百姓的精神统帅。内阁功绩的考核者,而不是干政者。而这,只要我在朝中,百官哪个会认可你内阁的权威。故而,我只能离开,并授予你内阁监国的权力。而你内阁,也在在我不在的时候,彻底统领起全国的所有军政事宜,并使其一一妥当。如此,诸部才会承认你内阁的权威,并习惯你内阁的领导。而后,等我回来,我也依旧不会管理国家的任何政事,只是监管。考核你内阁的绩效。如此,有你强势持政,有我默许支撑,才能将君主立宪,内阁持政之新政,逐步确立下来。最终得到百官认可之后,即可由你我牵头,确立宪法,使其凌驾皇权之上。而这,就要拜托你这位首任的内阁首相了。”

第二十卷 第十八回 驰兵温江

震惊!

李纲和公孙胜全都被彻底震得惊了。李民这话,分明就是让李纲趁着李民不在京师的时候,抓紧时间使用手段,把李民彻底架空了。

这别说是一国之主了,恐怕就是一个帮派的首领,一个山寨的头目,那也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而李民这个国主竟然就这样说了。

虽然李纲和公孙胜都知道李民的志向远大,创立新政的理想崇高。可高到了这种无私的境界,还是再次出乎了他们对李民期待,感情他们还是小看李民的志向了。

其实,李纲和公孙胜这也是高看李民了。只冲着李民那句皇帝有着考核内阁绩效,并按宪法拥有罢免不合绩效的内阁权力。从本质上来说,李民现在搞的这个君主立宪,那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君主立宪制。

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又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作为国家的象征,但其权力受到了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分享权力、互相妥协的产物。

而这样的君主立宪制,其君主最多也就是国民的表率,国家的象征,却是没有多少实权的。

而李民这种拥有考核和罢免否决权的君主。虽然不干涉具体政事,可也是照样权力不小。却是李民融合家族公司管理流程于政体的一种探索,就如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一般,虽然具体公司行政全都委托给了职业经理人,可职业经理人回报绩效不好的时候,却可以直接罢免,再换一个。

其形式,与其说是君主立宪,不如说其更接近于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只是他比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其限制又自律了许多,连内阁的任命权也交了出去,只保留罢免权,以及内阁向皇室负责的行政职能。并从家规上直接规定继承者只拿分红,不干政事。

如此一来,整个国家,虽然是共和制,却也是一个家族下的共和制,而李纲更是最高级别的职业经理人。

只是这些弯弯道道,其实连李民都不是太门清。他只是按着自己对公司组织形势的了解,以及现代化大众的见识,整合出这么一个相对既不绝对超前,让所有百姓都接受不了,同时又能起到相对共和的作用罢了。

可李纲他们这些人,又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共和,什么是真正的君主立宪,自然对李民搞的这么一个四不像的政体,极度的崇拜了。毕竟,不管怎么说,那可都是李民自己舍弃了绝大的政治权力和利益了。从富有四海的家天下,变成了领取固定分红的家族产业。这对李纲等人来说,那就是圣人了。上古先皇选德者禅让,不过如此。

李纲惊愣半天,回过神来,当即激动不已的拜服于地。叩首有声的喝道:“陛下古之先圣也,臣敢不效死力。臣必不负所托,哪怕万死,誓完陛下之志。不成功,则成仁!”

李纲这么说,却是被他所理解的李民伟大情操所激励,存了决死效命之心。

要知道,身死,不过就是死自己一个人。百死就是全家,全族了。而万死,那就是九族都算上了。李纲以万死立誓,可见李纲之决心。

而事实上,也是相差不多。毕竟李纲要干的,那可是要架空李民。那怕有着李民支持、默许,那可也是很雷同篡位的。李民不在,虽然是给了李纲机会,可要是有死忠李民的,在共和民主这等理念触及了他们根本的利益情况下,直接以铲除权臣之说,把李纲在李民没回来之前杀了,把他全家杀了,那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纲这么聪明的人,自然也料到了新政体创立的残酷性。只是他有着李民做榜样,那真是什么都不在乎了。李纲本就为了理想不怕死,现在更是连诛九族都不怕了。

李民一听,也是明白了。毕竟李民来到这个时代也不短了,也是知道立誓身死,百死,万死的区别。故人以忠孝为先,家族的存亡,可是远比个人存亡要重的多。

不过,李民此次不仅叫来了李纲,同时也叫来了公孙胜,本就存了保全李纲的意思。

李民当下右手一扬,操控力场牵引李纲起身。正色说道:“伯纪,莫要轻言身死。革命尚未成功,我等皆要惜身。我等身死,却又有何人来传递我等理念,实现我等之志,今,我请一清先生与你同来,就是为了与你做个见证。使人知晓,你之所为,乃是我之授权。若遇阻挠,非你能力所能解决,可请一清先生与你佐证。

同时,我还会留两道密旨于我妻子玉儿和月茹手中,皆是证明此事。遇不可解之险,你自可凭此化解。同时,我还会留下武松领军一万,直接听从你的命令。同时一清先生也留在你的身边,保护你的安全,配合你的革新,当可万无一失。”

李纲再次感动不已,公孙胜也正色领命,誓言辅助李纲完成李民大志。

李民交代清楚李纲,随即又传令林冲。令其除领军护卫京师之外,不许干涉朝中任何政事。虽说以林冲的人品和性格,就算没有李民这道命令,林冲领军多半也是不会干涉政事的。可谁让林冲太忠心李民了呢,而如今的朝中,又不像李民二龙山初创时的那么纯粹了。内中可是很有些能言善辩的小人,就如张邦昌那帮人,虽然现在没有什么恶迹,可要是李民不在,李纲要做大内阁,触及到他们的各自职能利益,他们不敢明着对抗李纲,可假托李纲谋权的名义,挑拨李民一系的军队巨头如林冲等格杀李纲,那也是很有可能的。

李民自然要给林冲事先打下预防针。

与此同时,李民也传令武松,令其领军一万,配合李纲行事。

最后,李民这才带了杨震、杨志、鲁智深,以及守一真人、灵隐禅师、曹淼等,率骑军快速增援慕容博。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个大理王段誉。

路上无话,高速行军下,不几日,已是抵达华阳。

这华阳,已是四川成都附近。如今这四川,虽然没有经过清政府两次移民添川,可此时的四川人,也同样没有经过清政府的大屠杀。这天府之国,人丁还是相当兴旺的。

只不过,太平许久的四川,随着吐番的入侵,却也是苦了。那四川,本来留有重兵,也是防着吐番等国入侵的。只是这吐番,当时却是打着大宋请求援军的旗号,愣是光明正大的进入了四川。而且连沿途的军需,都还是需要当地的大宋政府给与就地就食的解决。直到李民拿下了段誉,逼降大理军兵,这才由着慕容博领着燕军,带着大理军团将其拦住。

只是,没有了关隘。在这吐番军马已经进入了这四川盆地之内。慕容博的大军,实在难以正面抗衡吐番的驼龙军。这才且战且退的,都快退到成都附近了。

此时,慕容博的军马就驻扎在武侯山。而吐番的大军主力,则停留在金马镇。两军隔着温江,都等着吐番使臣议和的结果呢。

而那吐番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