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逼上梁山-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若是跟了李民,万一李民失败,不仅他种家军彻底完了,他种家军几代人打下的忠义名声,那可也是全完了,由不得种师道不慎重。

而就在此时,却有探视地情的兵卒禀报,连年大旱,此地下游四十里外的九曲湾水位下降。那九曲湾,据说原本就是长江水道的一片坦途,原本就是水浅河面宽,如今,更是连河面都窄了。河水水位只到了膝盖,骑军可纵马而过。

种师道咋听之下,几乎都有些不敢相信。要知道,长江河水,什么时候有干枯的。可是,连年大旱,那也是半点不假,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灾民铤而走险,起兵造反了。

种师道当即亲率军兵察看。一看之下,种师道高兴的泪都流了出来,仰天大笑:“苍天怜惜!天不绝我种家军!”

这九曲湾,果然水位甚低,骑着马就能直接过去。

种师道当即传令众军,一更造饭,二更行军,务必要在天亮之前,全军渡过九曲湾,在对岸扎下营盘,绕道急袭金陵城。

众军兵得令,尽皆抓紧时间休息准备。二更时分,也就是晚上九点多钟,天正黑的时候,种师道怕李民巡江的船只察觉,连军营都不拆,直接趁夜领着军兵就往下游跑。一连跑了四十多里,于三更时分,到了那九曲湾。

别说,这也就是种家军的骑兵马快,步兵都有马车拉着,这要是纯粹的步兵,那绝对得走上一夜。不过就算这样,此时种家军连人带马,也是跑得有些累了。

不过,种师道为了连夜渡江,而后在江南立下根据地。好歼灭李民立功,却也是顾不得许多了,当即令军兵下马,下车,千马渡河。

没办法,这大半天的,也许还能骑着马跑过去。这大晚上的,河底淤泥卵石的,这要纵着马瞎跑,十个有十个,那绝对是要别了马脚的。

种师道倒是不怕军卒摔伤,可要是把马腿别坏了。种师道一辈子与马打交道,爱惜马力,那却是受不得的。而且,马瘸了,这种家军赫赫有名的骑军,那不也是瘸了。

可是,如此一来,摸黑过河的速度,那可就更慢了。种师道现余的四万多军兵与马匹,全都是涌到了河水中。

眼看着排头的军兵,就要摸黑到了对岸之时。猛然间一声牛喉般的声音,铺天盖地的传来。还不待种师道反应明白一股滔天的巨浪,就把种师道冲倒在了水里,种师道根本站立不住的就被水势冲倒冲晕,顺着水力就磕磕碰碰的往下游去了。

而待等种师道醒转过来,却已经是被人用挠钩搭住了身子,拽上了小船。

说起来,这也是种师道命大,大晚上的行军渡河,为了方便,所有的将领和军士,全都把盔甲一类的,都搁在了大车上,好轻身过河。如若不然,只是那一身百十斤中的盔甲,种师道这种大将,那绝对是沉底,根本没有一个捞的机会。

而且,更万幸的是,这种师道还需感谢李民没有下狠手,没有在水中放木头,否则,这水中若是再有些排木冲击,再多的人,那也是碰死了,却是不用人捞了。

却原来,这九曲湾水浅,却不是大旱的自然灾害,而是李民在上游挖渠,把水道引开了,这九曲湾水位自然下降。而且,李民更蓄了大量的河水,随时等着种师道过河呢。

而今日,李民一切都布置好了,暗中派人乔装成民夫,透漏了九曲湾的消息给种师道军兵,那可就是随时监控着种师道大营的动向。

待种师道一过河,大军都挤在了九曲湾的宽大河床上。自有人一边堵上那引开江水的河道,一边掘开蓄好的水源。

而后,更有那单廷硅引导水势。那单廷硅原本就有异能控水,没跟李民前,就已玩水闻名,尤擅寻找水脉,灌水淹城。而今跟了李民,在李民神宵筑基功的自我催眠,自我激发下,更是潜能大进。与那神火将军魏定国一般,虽然还没有达到凭空生水的地步,可是在有这现成的水源情况下,引导水势,壮大水势,那却是易如反掌。

故此,这长江水势,在单廷硅的异能引导下,凭空凶猛了数倍,再加上李民事先蓄的水库之水,此等灌下,这才在了九曲湾这等河床宽广的坦途之上,都有了这般威势。

而李民更是在下游,备好了数百的大小船只,各备了挠钩套索拿人。这种师道既是幸运的没死,也是不幸的被擒。

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回 种家军大战姚家军

“种将军。本尊来晚了。恕罪,恕罪。”

李民一听闻连种师道这么大的一条鱼,都幸运的活擒了。当即匆忙赶到种师道看押的营帐,一进来,就一边致歉,一边亲自给种师道解开了绑绳。

种师道也很感动,连忙躬身说道:“被俘之将,本当问斩,那堪教主这般。”

李民当即扶助种师道说道:“将军之言差矣。若他人讨伐本尊被擒,本尊定不轻饶。然,种家军护卫边陲布下百年,多少儿郎为抵御外侮而抛头颅,洒热血,本尊素敬之。与我交战,更是受奸臣所逼,亦非将军本心。本尊焉能以一战慢待将军。”

李民说的诚恳,种师道愈发感慨:原本都有了投靠李民之意,不成想,一时不察,中了人家计策,如今被俘,却还有和面目投诚。

此时,种师道也早都想明白了,这水浅渡河,必是中了李民的水淹之策。

李民看在眼里,心中明白,当即说道:“此次,本尊欺将军心急渡江,定下这水淹之策,实是将军陆战骁勇,不得已而为之。但本尊敬重将军,却也没在水中放置排木,更命人在下游拦截施救。将军军兵虽有损伤,可万幸不大,贵军主要将领,更是多已获救,将军只管放心。”

李民之言,半点不假,那江水来势虽然浩大,可终究不过是李民事先蓄地一座水库。以及单廷硅的控水异能所致,过了初始那段,后势自然平缓,再加上李民在下游准备的充足,自然是一体活捉。只是有些水性不行,体力也不行的,这才没熬过来。好在种师道的那些将领,多是体力充沛之人,虽然水性不佳,喝了几口水,却也不至于淹死。

种师道闻言,当即放了不少心思,连连谢过李民。

李民当即趁势说道:“将军,本尊虽是被朝廷逼反,可这却也是天意。那赵佶前世与本尊同为天帝,只因风流,引起了刀兵。天界不安,因此下凡。本有半世天子命,半世牢狱之灾,以此磨砺心志返本归元。是本尊念及旧情,不愿继承他之江山,只想重新修炼,早回天界,这才送他金龙珠,稳他气运。不成想,他耳软心活,枉费本尊为他不惜甘冒天罚,却是依然顺了天意。

而今,天命格局已成,大宋四方皆反,禁军兵力疲于应命,兵力匮乏,即使本尊也难以扭转,即使本尊不取这天下,迟早也要被他人取去。甚至内耗严重,被外族趁机入侵,黎民涂炭。

故而,本尊也想通了,本尊即承天意,就应当仁不让。这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大宋气运已尽,与其让他人慢慢一统江山,令黎民百姓受刀枪战乱之苦,与外敌于可窥之际。不如本尊行雷霆之兵,一统江山。

如今,本尊就不算方腊投靠本尊的百万之众,皆有精兵三十万。更有长江天险,进可攻,退可守。何况,大宋没了将军,余者皆是碌碌之辈,本尊兵锋所指,不日可克汴京。

待本尊一统天下,当一改如今时局时弊,令百姓安居,国民一心。内修武备,不受外敌欺辱。彼时,还需将军领兵西北,远征西域,令其牢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西北需要种家军啊。”

李民一席话,说地种师道蹉跎不已。

种师道一代种家军的掌门人,自幼学的乃是兵家之道,对于李民开头的那一段什么天命一类,那是根本的一点都不信。可是,种师道对于李民后半截话语,却是动了心思。毕竟,种师道对于大宋兵力,还是知道地比较透彻地。他自是知道,大宋虽然号称兵马百万,可那从来都是纸上的。是贪官吃空饷的名目罢了。实际的可用兵丁,远不如账上的多。而且,就算如此,大宋名义上最强军力的禁军,其实战能力,那也是远不如边军。而四方边军,东南、西南,已经尽落李民之手,剩下地,也不过就是大宋禁军,以及西北,东北的边军。可无论是西北边军,还是东北边军,都还需要防范西夏和大辽的入侵,绝不可能全部抽调会内地平叛,如今,朝廷不仅调回了童贯军兵,更抽调了西北的种家军和折家军。可确见兵力果然空乏的很,若是他种家军与李民兵合一路,将打一家,只需迅速击溃了童贯的军兵,大宋汴梁的门户,那就可以说是尽开,长驱直入之下,不几日就可攻克汴梁,更换江山。

想到这些,即使是以种师道的镇静之心,也是不禁有些突突的直跳。叛国,那可是兵败被杀,那才叫叛国。若是成功了,那可就是改朝换代,开国的元勋。当初老宋家,那可就是如此的啊。

尤其是,李民更摆明了车马的许诺,只要天下安定,就让种家军重回西北,攻克西夏,那对种师道更是诱惑。要知道,种家人数代与西夏为敌,不知多少宗族子弟都死在与西夏军交战的战场上,护卫西北,臣服西夏,那可都成了种家军的家族使命。

而除此之外,更为主要的是,李民这些话,也让种师道想起了兄弟种师远的劝谏:我可以死,种家军不可亡。西北百姓,需要种家军的护卫。

如今,若是他种师道不识抬举,种家军主力尽丧这里,光剩他弟弟种师中的那点人马坐镇西夏,那可是真不够看的。

故此,种师道想到最后,一咬牙,双膝跪倒说道:“被俘之将,得蒙圣主看重,焉有不降之理。我种师道于此对天盟誓,比率领种家军,誓死追随圣主,平定江山,护卫西北。”

李民闻言大喜。要知道,此时李民还没有摸准种师道的人格思路,故此还在出言试探当中,并没有施展惑心大法,以免弄巧成拙。可谁想,这种师道只是听明白了厉害,就自动降了,这岂不令李民欣喜。

李民当即搀扶起了种师道,设宴款待种师道与其余被俘的种家军将领及其军兵。

别说,这种家军不愧号称种家军。全军上下,都是以种家军为荣。对种师道的忠诚,更远超过了大宋朝廷。种师道只是一宣布全军投靠李民,那些种家军的将领,虽多有惊愕。可是还都是全无二话的,立马应诺。

李民观之,虽然表面上很是欢喜接纳的样子,可却也是不禁暗暗有些明白。为什么大宋朝廷,对这种冠以家族称号的地方军队是那么的不放心了,杨家军如此,岳家军也是如此。如今单看这种家军,就可知道一二。这朝廷的军兵,完全服从个人,连背叛朝廷都不带二话犹豫。这是个上位者,那也没有不头疼的。

不过,好在这些问题,李民也是早有准备,早就在改革军制的时候,就做好了以番号,以及荣誉军团称号等等,替代个人崇拜。到时候,只需一纸嘉奖,长久的番号下来,这个人崇拜的兵团问题,就可移花接木了。

当然,李民这些想法,其他人是不知道的,即使是朱武,也是没想到这一点,只是想到李民军中又添了一支劲旅。

而李民属下的鲁智深,更是欢喜自家的老军队,也加入了李民帐下。很是欢喜地与种师道相见。别说,种师道倒还真记得鲁智深这个人。似鲁智深这般膂力的,即使没得进化异能,那在西北军中,也是少见。何况,那鲁智深还曾得那种师道的父亲,老种经略相公种谔的书信引荐,这种师道,自然更加记忆深刻。

此时,眼见鲁智深在李民这里颇得重用,与自家的关系更是不浅,自也是高兴的很。

不过,即使如此,这种师道却还记得自家根基还在西北,当即求了李民,暂时隐瞒种家军投靠的消息,同时遣人快马赶回西北,通知弟弟种师中,早作准备,以免朝廷得知,遣兵拿了。而且,还可以暗中算计一下童贯。

李民闻言大喜,当即允了。允其回北岸扎营,甚至还命人调来慕容家购买的军马,补齐种师道骠骑军水淹摔坏的军马。

种师道见此,更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对李民竟然如此信任的任由他种师道返回北岸扎营,更是有些知遇之恩的感想。即使是重回北岸扎营,与种家军各核心将领解说投靠李民的因由时,那也是叹服不已。

只是,种师道却是不知道,李民不是信任他种师道,而是信任自家的神通。李民有过此次水淹种家军的经验,只要守着这长江,能淹他种家军一次,就能淹他第二次。而且,下一回儿,却是连圈套都不用设了,李民直接与那单廷硅联手操控水势,就能令长江改道,直接淹了那种师道的军营。

如此,李民却是怕种师道什么三心二意,乐得大度,更可一试种家军的忠义。

不几日,童贯领军赶到。

此时,童贯还不知道种家军已经兵败投降了李民。那种家军,上下一心,守口如瓶,外界自然不好得到消息。何况,如今信息传播不是那么快捷不说,这长江边上,两军交战,往常也没有什么,童贯自然也是更加得不到什么消息了。

故此,童贯一来,一边在种师道军营旁边扎下连营,一边就立刻气势汹汹的命一中军传令,喝令种师道报名觐见请罪。

那种师道本已降了李民,更早就不满童贯,此时见童贯相欺至此,更是再无二心,当即聚集众将道:“我种家军时代忠义。可奈何当今天子无道,亲近奸臣,听信谗言。我北军本不擅水战,却逼我种家军立时渡江作战。今奸臣童贯,本一阉臣,不通军务,辖制西北诸军,已是多次延误战机,多亏了我军将士用命,这才转危为安,没有出了疏漏。可其不知感恩,窃取我种家军军功不说,而今更要拿我军问罪。幸亏我等,已是投靠了圣主。而今宋朝军马,也就这童贯辖下二十余万,我军一举破之,大宋京都门户顿开。江山易位,我等皆是开国元勋。而今当立此奇功,已报圣主活命收留之恩。”

种师道说罢,底下众将全都兴奋地高呼应命。

种师道当即命王进领骠骑军突击童贯本阵,令种旭、种忠各领军兵一万随后掩杀。

那童贯正自集合众将,稳坐中军。等着种师道前来请罪。好要好好的戏耍一下种师道,好让天下人知晓,不听他童贯的话。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可是,种师道还没等来。种家军的骠骑军,却先来了。而此时,童贯的军兵别看有禁军十万,田虎部下十余万,燕云投靠的郭药师等汉军三四万。可是,这些军马却是全没有防御种家军的突袭,各自正在忙碌扎营不说,那营盘离得种家军还相当的近。

王进领军突袭之下,根本没有任何的军兵反应过来,就被击溃了。王进领着的骠骑军,一路之上,几乎没怎么遇到像样地抵抗。

只可惜,童贯带的军兵实在是太多,种师道也没料到童贯此行不仅带了原本自家的军兵,更把田虎的降兵也带来了。三十多万的大军,连营扎出了几十里,纵使王进领军杀得迅速,童贯也还是先一步得知了。

别看童贯没事的时候,喝骂种师道那叫一个威风,可如今种师道一派人杀过来,那童贯立马就蔫了,半分的威风也没有,立马就吓跑了。

若是如此,童贯绝对跑不过种家军王牌骑兵的追击。可问题时,这童贯虽然胆小,也没有什么真本事,可这童贯能凭一个太监闯下这般威名,这般地位,也不全是靠了巴结赵佶。毕竟赵佶也是因为童贯的军功,这才对童贯信任有加的。故此,这童贯自身的本事不行,却是知道外行人要想在军中立足,必需有内行人帮衬。这童贯身边真正懂得兵法的,却是从来不在少数。

即使在此时,童贯吓得亡命撤退。可童贯带来的一名大将,却是不用童贯吩咐,就自点了军马,迎向了那王进。

此人不是别人,却也是西北边军的好汉。世人称作“小太尉”的姚平仲。

这姚平仲心高气傲,本领过人,自小父母双方,跟着叔父姚古在军中长大,可谓是勇冠三军,在童贯的帐下,即使童贯也不怎么能指挥的动他。可是,童贯心服他武功与韬略,却也是容忍至今。

而今,童贯平日的这番忍让,却是有了用处。这姚仲平虽然不服童贯,可更不服种家军,要知道,老姚家,那可也是世代从军,镇守西北的将门。可凭什么,这种家军到了种师道这一辈,就能被大宋军方承认为了六大将门之一,而他老姚家就不成?

姚平仲自认,虽然年岁不如种师道,可论功夫,整个西北边军,绝对没有能胜过他姚平仲的。而至于韬略,姚平仲更是自认不在那种师道的兵法之下。

尤其是,姚平仲自认忠义,眼见种师道不服责罚,领军杀来,更是存了与种家军一见高下,向世人展现他姚家将忠义与神威的大好机会。

故此,姚平仲根本没跑,径直把自家的三千姚家军集合起来,正面拦截向了王进。

那王进领兵冲杀,一往无前,无数的军营帐篷,径直被王进的大棍扫到,挑飞,八千人,愣是在童贯的大军中,开出了一条长胡同。

可就在这长胡同的尽头,却是出现了一支同样彪悍的骑军,丝毫不差种家军半点的,径直冲击过来。而为首的一员大将,更是身材高大,身穿玄铁大叶甲,头顶乌金蔽日冠,胯下一匹高大的追风乌骓马。此人奔跑在本队的最前端,三千人的军容,却似集中在这一人身上一般。

王进当即就是目光一紧,离着老远就高声喝道:“种家军王进在此,要活命的散开了!”

没想到,那人也是哈哈大笑的喝道:“姚家军姚平仲在此。若想活命,速速下马投降!”

王进与那姚平仲各自喊罢,也都是没有丝毫停留,话语方尽,两支钢铁的洪流,已是激烈的冲撞到了一起。

匆匆之间,那王进与姚平仲交手三个回合,谁也没伤到谁,就错马而过。而今乱战冲锋之时,却是没有与他们兜转马头,重新交战的机会,周围全都是军兵围杀,只能各自用命的向前冲杀。

这王进和姚平仲错开了,两人各自如猛虎一般的杀入敌军阵容,没有一骑军兵能拦住他二人,可其他的骑兵正面冲撞之下,却是好不刚烈凄惨。

一匹匹马躲让不及,相互冲撞的脖颈断裂者有之,马上骑士刚刚一刀斩杀敌军,随即就被相邻的敌军一枪刺死者有之。

刹那之间,却绝对是力与力的绝对碰撞,兵法、阵容,招式,在此时间,通通的苍白无力。只要双方的军兵,不能如他们两方的主将那般,在第一时间就以绝对的力量,瞬间扫飞周围三丈的敌军,留出马匹奔走的道路,只要一围上,再高的功夫,也是挡不住敌军的拼命砍杀。

只是第一时间,姚平仲骑军前两排的二百骑兵,立时就人仰马翻的战死当场,而与之对应的,种家军前两排的骑军,那也是一个没活。双方各自猛烈的冲击,都在对方同等的搏命之下,硬生生的遏止了。

唯有王进与姚平仲各自勇猛无比的,径直向敌军阵后杀去。只剩下双方的骑军堵在了一起,各自连躲闪规避都做不到,只能惨烈的以命换命。

往往是种家军的骑兵,一刀斩杀了姚家军的骑兵,还来不及收刀,就被敌人身后的长枪一枪刺死。而与之相同,那刺死种家军的姚家军将士,也根本没有收枪招架的机会,随即就被后续的种家军军兵一刀砍杀。

惨烈!太惨烈了!甚至惨烈到了悲壮。

此等环境下,没有一个军兵有机会害怕或逃跑,更没有一个军兵有转身逃跑的空间与可能,每个人,都在坐骑的飞奔下,拼死对方,再被对方斩杀。

交战的中央,就好似那收割人命的绞肉机,不管是种家军,还是姚家军,全都一个不放过的,一一收取。

直到,数千的军兵死于此处,无主的马匹,活着的,与死去的,依托血肉尸身,愣是筑起了一道长墙,硬性分开了双方的军兵,这才暂时阻碍了双方军兵的继续搏杀。

而此时,王进和姚平仲,却也都是各自杀透了重围,红了眼睛的再次冲杀回来。

猛!实在太猛了。这两个家伙,万马千军之中,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个鎏金盘龙棍,一个是丈八蛇矛枪,各自挥舞开来,在周身形成了一道安全区域,凡是进入这道区域的敌兵,无一不被斩杀,挑飞。

只不过,如今这两人,却是全都无心恋战,全都想着先一步杀回本阵,先把自家的儿郎,领出这个鬼地方,骑兵,不是这般用来送死的!

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回 分兵

“随我来!”

王进和姚平仲再次杀出重围,不约而同的大喝了一声。双方听闻后,都不禁狠狠的怒视了对方一下。可是,此时太乱了,每时每刻都有自家的军兵,纠结而战死,实在不是他们两人一决生死的时候。

要知道,王进领着种家军的主力,那可是在冲击童贯近三十多万军兵的大营。出其不意之下,凭着铁骑冲击,自可一鼓作气的把那童贯军兵击溃,击散。可是,但凡被人拖住了前进的步伐,骑兵被堵在这里,等那童贯军兵明白过味来,那童贯毕竟是三十万的大军,合围之下,种家军这点人马,那可真是不够杀的。

而姚平仲也是此想。虽然姚平仲知道自家军兵众多,只要顶的住王进的军兵突袭,绝对能把种家军就此歼灭。可姚平仲更是知道,童贯怯战,此时已经逃跑了,若想等童贯明白过味来,稳定了心神,重新安排军兵围攻种家军,那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而且,那绝对还需要是他姚家军已经堵住了种家军,并占了上风的情况下,那还能令童贯派兵过来抢功劳。可眼前,姚平仲杀透敌军,却是看到,种家军的步军以正自追随着骑军的步伐,掩杀过来。恐怕,不等童贯醒过味来,他姚家军这三千根本,就已经尽丧于此。到时候,功劳是童贯的,而他姚平仲再想组建姚家军,将老姚家挤入大宋将门之中,那可就是再无可能了。

故此,两人相处十几丈远,听闻对方地怒喝,互相瞪视一眼,随即心有灵犀的一般。各带着队伍,均避开了对方,向己方的右侧杀去。

别说,这互相纠结在一起的军兵,再有了王进和姚平仲这两个开路杀手之后。全都在他们两人杀出一块缺口之后,顺势如楔子一般的钉了进去。不断地把对方的缺口扩大,扩深。

人喊马嘶,刀枪并舞之中。种家军与姚家军,均在王进与姚平仲的带领下,冲杀击溃了敌军的左翼,虽然双方的各自损伤都是不小,可总算把各自骑军从堵在一起的纠结搏命状态,释放开来,再次获得了骑兵应有的机动力,以及冲击空间。

而此时,童贯大营中,除了姚平仲带的姚家军,奋力抵抗王进带领的种家军冲击外,余者军兵,全都在童贯带头逃跑后,也是全都没有恋战之心的逃跑了。

眼看溃势已成,姚家军的三千主力骑军,更是与那种家军互拼地只剩千余人。姚平仲心疼之下,也是无心恋战。眼看种家军的步军主力掩杀上来,当即也不带队继续冲杀,随即领了残余部队,转身撤去。而王进带领的骠骑军,也是首次在正面战场上,损伤了这么多的军兵,也是不想继续与那姚家军拼命,加大损伤,尤其是此时童贯大营中的军兵正自溃退,还有众多的地方需要加大力度的追击击溃,以免童贯的军兵聚集整顿,返杀回来,却也是没有更多的工夫浪费在姚家军这里。

故此,王进领军见姚平仲领军转向,当下也不追击,随即又向其他步军聚集之地,领军击杀过去。

一场大战,种家军足足把童贯大军追杀出去了二十里,而童贯更是领军溃退了六十里,这才收住了败势。而这,若是没有姚平仲领军堵住了王进的骑兵突击,恐怕童贯等人无一能从容脱身。

而种家军大胜之后,李民那里也是知道了消息,虽然由于事发突然,种家军没等李民这边有所配合,就全力出击了,没得一举歼灭童贯主力,可却也是大胜。

李民当即派人嘉奖,更派船接种家军返回江南,免得种师道独立面对童贯大军。

种师道返回江南,见到李民,很是不解的问道:“主上,童贯大军溃败,正是趁其士气低迷,一举发兵击破,而后进军汴梁之良机,何不趁势出兵,似这般,缩军返回江南,所为哪般?”

李民当即笑道:“种将军有所不知。我若击溃童贯,易如反掌。只是可怜那些跟随童贯的军兵,皆是我中原子弟,似这般不得抵御外侮,反而命丧我手,实在可怜。故此,我有心,正面击溃童贯,灭其士气,军心,而后招而降之。保其军力,抵御外侮。”

种师道闻言,不禁大为佩服。没想到他种师道还在局限眼前战场胜负的时候,李民已经是着眼全局了。

不过,想来也是,那童贯,连他种师道都没放在心中,这李民又岂能在意一个小小的童贯。

只是,种师道却是不知道,李民却也不全是没有在意这个童贯,一心想要招抚更多的军马。

若不是,如今李民占据了整个东南,各地皆需派兵驻防,更需派发米粮安抚灾民,组织灾民重新恢复耕作,以及招降、镇压东南各地趁乱而起的小股盗匪,弄得李民有些兵力捉襟见肘。固守金陵还可,可若是想兵发汴梁,攻克东京,却是极度的军力不足的话。李民早就灭了这个童贯,挥兵北上了。

可如今,李民兵力不足,不足以支撑过长的战线不说。其部下军兵更多是新降之兵,虽然靠着李民的军改,重新整合了部队,暂时没有了兵变的可能,更逐一让部队军兵,有了对李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这却也是全都建立在李民无敌,胜仗不断的基础上,若是李民领兵离开了东南,东南守军没有李民镇着,那折家军还在江浙一带流窜。再有其他突发事件,那李民军中潜在的危机,实在是太大了。

故此,李民在没有彻底令军队有了归属感,令东南百姓归心,以及剿灭或招降了折家军,稳定住西南防线,并由方腊彻底整合方腊军中的不和谐声音之前,李民是绝对离不开东南的。

而这段时间,最少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此之间,李民有能力灭了童贯,可问题是,灭了童贯之后,李民又无力扩张,不能一口气就灭亡了大宋,改朝换代,那大宋必然还要抽兵来战他李民。

如今大宋抽调的兵力已经不少了。哪怕是塞外由于李民布置,大辽并没有被金国灭亡,可那也是谁也不好说的。毕竟军无常势,水无常形。李民又不是诸葛亮那种近乎妖孽般的军事奇才,凭着对异能的钻研,以及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不易了。李民可不想好不容易让大宋没有完颜阿古打这个魔头,却又因为他李民,给了外族入侵中原的几乎。

故此,李民的真心,就是在他无力进攻大宋,一统天下的时候,给赵佶留点兵力,留点希望。只等半年到一年之后,他李民这里稳定了。李民腾出兵力来,一举改朝换代,自然不在乎给外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