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逼上梁山-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童贯,也许战场上的指挥有些不靠谱,可这种小人之间的争斗,童贯在大宋皇宫历练多年,自是比李处温老练的多了。
故此,在李处温的帮助下,童贯不仅对当今大辽燕云十六州的兵力部署一清二楚。李处温更把燕云十六州的强手兵将,以防范金人骚扰的名义,调到了察哈尔等地,更许诺童贯一旦兴兵燕云十六州,一定会拖住大辽的兵马调动两个月,并断绝燕云十六州的物资补给。
而那范阳的守军郭药师,原本乃是一个汉人,就跟当今的境外华人一般,虽受辽国任用,却终有歧视。而这郭药师本人,乃是靠协助大辽平叛渤海人起家,本身在大辽更没有什么家族势力。赵良嗣家族随便施加的影响力,就能搞郭药师上下不得。
而郭药师本人,更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意者,原本也没对大辽有多少的忠义,与童贯搭上线之后,知道童贯内视大宋权臣,被童贯一通封官许愿,再加大量的金钱诱惑,顿时就对童贯表了忠心。更表示愿为童贯暗中说服燕地的众多汉军归附大宋。
正是有了李处温、郭药师这大辽一文一武,一中央,一地方,两大实权人士的暗中支持,童贯又请了二十万的禁军,以及东北防线的指挥兵权,童贯这才对此次出征,有着绝对的把握。
而事实的初始发展,也确实如童贯的谋断一样。那大辽在大宋集结了兵马一年多都没有征战的动向后,实在是习以为常的疲达了。连大辽皇帝耶律延禧都不介意了,辽国上下,还有谁会介意。而那李处温,也确实兑现了诺言,把众多的精锐兵马都调往了察哈尔等地防备金国去了。
燕云十六州的守军,多是老弱杂牌,以及汉军等等。却是被童贯出其不意打的一触即溃。而那郭药师也是兑现了诺言,在童贯领着大军入境后,联络众多汉人将领,辈说大辽对汉人将领的排斥,有苦活、累活、玩命的活,都是汉人军兵的,可功劳却全都被辽人将领等冒领。更鼓吹大宋此次下了大决心攻打大辽,兵马众多,而如今燕地却只是一些老弱之兵,与之敌对,原本就是汉人,与自家人相打,遭骂名不说,更是螳臂当车,难逃灭亡。如今大辽,北有蒙古生番,内有金国做乱,如今连大宋也出兵征讨,正是灭绝的征兆,不可再为大辽卖命。
此等说法,却是说中了所有汉人军兵的心声,一时间,燕地众汉军一体响应,却是让童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五洲六十三县。
童贯为此得意不已,自以为武侯再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可世上事,多有意外。这燕云十六州,却还有着一个耶律大石。这耶律大石乃是萧奉先为了排除异己,特意安置在石门的架空的。这李处温乃是萧奉先的嫡系,自然不敢违了萧奉先的念头,胡乱调动这个耶律大石。而且,李处温也认为,这个耶律大石虽然有些名头神异,可如今已经被架空,孤身一人,就算在石门,也绝对碍不了童贯什么事,却是没理这个耶律大石,更没跟童贯说过。
可童贯倒霉就倒在了这个耶律大石的身上。
第十二卷 第十六回 各有忠义
名声是虚无的,不可见的,却又是无比真实存在的。
最最简单的名人效应,就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名声好的人物一句话,可让闻者信任,群起效仿。而危难关头,名声大的一个人,振臂一挥,更是能引万人响应。
而耶律大石如今虽然已经被架空,可他本身的事迹,早已在辽人当中成了传奇。而耶律大石的狼人变身,更是让这些崇拜狼图腾,认为狼神乃是他们先祖的辽人,对耶律大石敬服不已。
而燕地,虽然原属中原国土的一部分,可他毕竟在大宋建国之前就已经沦落到了辽人手里。再加上辽人已经事实上的统制燕地百多年,燕地汉人,纵然大多都认同和保持汉人的身份与传统,可实际上对与大宋这个国家,并没有多少的归属感。
这就与如今大多外籍华人,虽然都认可自身华人的血统与传承,可一提国籍,就是某某国籍,而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
故此,燕地的百姓,其实并不如大宋满朝文武哪般的鼓吹燕地汉人,翘首以待大宋同袍解救。尤其是下层的普通百姓,终日都在为一日三餐而奔波。更没心理会是谁来统制他们,反正谁来都一样,谁来都收税。
这就如同当今的新加坡等国,虽然也多是华人,可他们却绝对很少有盼望中国来武力征服新加坡等国的一般。
而除此之外,大辽占据燕地百多年。以燕地比草原更加富饶的生活,早把重心转移到了燕地。燕地多有辽人居住,却是差不多已经实现了辽汉一家的融合。
尤其是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更是没有什么辽汉的区别,辽汉通婚,血统更是混杂。已经分不出什么是辽,什么是汉了。
故此,若是童贯真乃是一个真正的将才,能够严格执行军纪。与民秋毫无犯,凭着他买通的李处温与郭药师的帮忙,高俅攻略燕地。燕地的百姓虽然不会向大宋文臣鼓吹的那般欢喜和期待,可绝对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情绪。
毕竟,辽汉融合地再怎么融洽,占据人口数量多数的乃是汉人,可占据权力优势的却是辽人。而辽人中的贵族,偏袒同族,欺压汉人,那也是天经地义,习以为常的很,燕地百姓对大辽,其实也是不无怨恨。
再加上如今的大宋,论繁荣程度,乃是当今全世界实打实的第一。大宋遍地黄金,吃穿不尽,那就是所有大宋之外民族对大宋的遐想和认定。只要童贯收缴程度稍稍做的体面、漂亮些。童贯必定能实现人生目标。
可奈何,童贯本身就不是什么合格的将帅之才不说,童贯带来的这些宋军,本身在地方,那还都是欺压百姓习以为常的很。何况这攻入大辽,这些宋军更是没有什么欺压本国百姓的顾忌了。他们可没有什么燕地百姓,乃是大宋子民的觉悟。对他们来说,这燕地就是他们从辽人手里夺回来的,那些百姓就是敌国的百姓,既然是敌国的百姓,自然就没有维护的必要了。
何况,此时军队本有陋习。有着自身的潜规则,那就是攻城伤亡巨大。一方面为了安抚自家为攻城献出大量伤亡的将士。一方面也是为了震慑其他敌国城池,不要做无谓地抵抗,减少自家军队在日后攻城中的伤亡,此时的军队,却是有着一旦攻城胜利,即劳军三日的奖赏。
而这劳军三日,虽然说的好听,可那就是放任军兵对攻破的城池中百姓,肆意掠夺,抢劫,杀戮三日。这三日中,人命不如狗,奸人妇女,破家掠财,那是比比皆是。更有甚者,那就是对抵抗的城池直接屠城。
而这种野蛮的作风,既不是大宋首创,也不是大宋的结尾。三国时期,曹操就是一个爱屠城的家伙,曹操每逢攻入一地,都是喝令其限期投诚,越期攻破,曹操那就是要屠城的。而在没有李民干扰的北宋时代,金兵南下,更是直接屠城。故此才激起大宋南方百姓的极力抵抗,并最终成功抵抗,一直拖到金国被蒙古屠戮干净。而至于后世满清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更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
故此,大宋军兵在轻易破城后,却是平常地引用了潜规则。
而童贯得知之后,不仅没有禁止,而且更加纵容。这不仅是童贯奸人包庇同党手下的习惯,更是童贯用来收服这些新进归他统领的军兵将士的手段。童贯的人生哲理之一,那就是不与他人一些好处,如何能是他人效命投诚。
故此,童贯在奖赏与该花的钱财上面,向来豪爽,从不吝啬。
而且,童贯作为领军的最高统帅,这些军兵将士执行了潜规则,不仅事实上与童贯结成了一党,这掠夺的财富中,也是绝对要大大的分与童贯一份的。童贯最近一段时间,花钱如流水一般,也是需要一些外找来弥补自身的亏空。而这掠夺燕地百姓的钱财,无疑却是最省力的办法之一。而那些砍杀的燕地百姓,更可斩其首级,冒认辽人将士,补足燕地辽人军兵不足的缺陷,做下更大的功勋。而至于什么燕地百姓的反抗情绪,童贯却是没有半点同情与忌讳,不过就是一群百姓,杀了也就杀了,能有个什么风浪?
确实,无人统领的百姓,确实泛不起什么风浪,只能任人宰割。而燕地的百姓,若是没有一个传奇人物耶律大石存在的话,也绝对是如童贯想象的一般。绝对不会有什么作为。
可中国历来如此,每当陷入危难之时,总会有义勇之辈站出来。也许他们不是为了什么铁肩担道义,但是!中国人向来有着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的传统,那却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且这种传统,危急之时,往往越是市井之人,越是重视。甚至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而且,中国人好脸好面,那也是有传统的。人争一口气,为了这一口气,杀身成仁,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童贯领军,在燕地坐下了这许多的恶情。自有人不满,挺身而起,而这些人没人领导,日子一久,也许也就散了。可如今的燕地却有传奇人物耶律大石。
自有人找上耶律大石,求其领兵抵抗外侮。
这耶律大石本是爱国之人,更是有着极大的野心和斗志。只是感怀李民的神威及恩情,更不想参与本族内部的耶律淳与耶律延禧的暗中争斗,这才任由萧奉先将其架空,索性不掺和了。
可耶律大石能任由萧奉先将其架空,却是看不得大辽百姓这般被大宋军兵杀戮的,而且,耶律大石更有远见,十分明确的知道,如今大辽的重心,不是塞外,而正是这还算富饶的燕地。只有凭借燕云十六州,大辽才能开垦农耕,保持稳定的粮食收入,稳定本族发展。只有把持燕山,扼守三关,才能与大宋的军事抗中,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
而一旦燕地尽失,大辽又必将重新陷入游牧收成不稳,入不敷出的尴尬境界。而且更会陷入与金人、蒙古争夺发展空间的困境,彼时面对大宋,却是腹背受敌,四面环攻。
而那时,大宋凭借燕山山脉,以及长城边关,却是进可攻,退可守,大辽可就是彻底的被动了,绝对再无扭转的可能。
故此,耶律大石哪怕是对李民感恩无比,忌讳无比,为了民族大义,却也是没有别的选择。何况,耶律大石离开李民日久,自身的地位更是提高了无数倍。耳边更是不断的有人窜到,耶律大石自然更是要对李民的忠诚下降几分,怀疑增多几分。
耶律大石逐邀请了石门实权辽将蒙牙乌脱,商议宋军入侵燕地的对策。
这石门的辽将蒙牙乌脱,自认抵抗不了了童贯的大军,更感耶律大石忠义,以及崇拜耶律大石的传奇事迹,当即把军权交还给了耶律大石。
毕竟耶律大石虽然是被架空了,他却还是石门名义上的官阶最高者。把军权还给耶律大石,却也是正常。
而耶律大石军权到手,随即挑选了百名辽人精锐。自身假冒百夫长,挑了酒肉,前去犒赏石门周边的汉人军营。相见之后,耶律大石随即变身砍掉了那汉军将领的头颅,而后报出自家姓名,斥责汉军将领沟通外敌。
此时,那些汉军将领虽然多信了郭药师,可童贯军兵未至之时,还多大打着辽军的旗号,军中知道实情的,更是只有少数心腹。
而今主谋被杀,耶律大石的身份和名声又摆在那里,那些辽军那个不信,又有那个敢质疑,却是被耶律大石接连夺取了五支汉人辽军的兵权,整合了六万大兵来。
第十二卷 第十七回 兵拦桐水
六万大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比之童贯所辖的二十禁军,以及大宋东北防线的边军,自是大为不如。
可耶律大石却领军快速突袭,在童贯大军到来之前,抢先抵达了房山。而这房山,却是通往燕京的咽喉要地。
燕云十六州,虽然占地广阔。可这燕京,作为大辽的陪都,乃是大辽仅次于国都上京的紧要所在。燕云十六州的大半价值,都是在这燕京了。童贯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这燕京就是非攻不可,绝对绕不过去的关键所在。
而今耶律大石仗着辽军多是骑兵,而童贯又自持有着李处温的两月许诺,足可完成全攻,只顾着沿路掠夺,并没有全力突击,却是让耶律大石占了先。
不过,耶律大石虽然占了先,可却并没有固守。这房山虽然也算是险峻,更是童贯大军绕不开的咽喉要地。可耶律大石更明白,他耶律大石率领的大多都是骑兵,而宋军却几乎是百分百的步军。骑兵擅攻不擅守,而步军却是攻城拔寨之尖兵。
以不擅防守的大辽骑兵,守备擅于攻城战的大宋步军,哪怕就是拥有险地,大辽骑兵也是不占优势。何况,骑兵据守一处,失了机动,而人数更是远不如大宋军兵,本身自家军兵的军心,也不是百分百的坚定,以之固守房山,那绝对是败多胜少。
故此,耶律大石乃命蒙牙乌脱,带领随后赶到的大辽步军驻守房山,让大宋军兵不敢轻过,去突袭燕京。自家却是领了两万的骑兵,成跨双驹,快速突袭童贯兵马的先头部队。
而此时,童贯却自认布局完善,为了快速夺取全部燕京,却是傻了吧唧的分了兵。其中郭药师受命突袭榆关,张令徽夺取蓟州,刘舜仁夺取顺州,甄五臣夺取儒州,赵鹤寿夺取瀛洲,自家领兵总督,以杨可世、高世宣为先锋。径直夺取幽州燕京。
这杨世可和高世宣,却不是无能之辈,而是当今大宋将门杨家和高家的后人,却是很有些真本领。
可奈何,那杨可世和高世宣,自跟了童贯打入辽境,一路顺畅,不自觉就犯了名门之后的骄傲天性,产生了轻慢之心,觉得大辽兵马也不过如此,比不得他们这些大宋将门之后的勇猛。却是不知童贯、赵良嗣等人事先暗中下的功夫,被飞驰而来的耶律大石打了一个突击。
平原之上,无险可持,步兵本就不如骑兵,何况那耶律大石变身后的勇猛,更是远非杨世可,高世宣之流可比。那怕杨世可和高世宣乃是将门之后,有家传的真本领,可那终究还是属于人的范围。可这耶律大石被李民激发了潜能,那已经是属于变异人的范围了。不提技能,单是膂力。那就远远的胜过了杨世可、高世宣等的正常人类。
耶律大石领军突袭而来,碰上拦截的高世宣,只是一棒。就把横枪招架的高世宣,连枪带人,外加坐骑,一体砸断。可怜高世宣那匹雪花聪,那也算是一匹可以排的上号的宝马,摊上了高世宣这么一个主人,碰上了耶律大石这么一个煞星,愣是被砸塌在了地上,死于非命。
而其后,耶律大石领着两万骑兵,径直冲过了大宋的步兵军阵。只是一个突袭,就把先行的两万宋军,正面击溃了。
而大宋击溃辽军,辽军多数能仗着马匹逃脱,可这反过来,辽军击溃宋军,以步兵为主的宋军,两条腿的,却是跑不过以骑兵为主的辽军。何况如今突袭的耶律大石,更是一色的纯骑兵。
很快!一场击溃战,就演变成了一场歼灭战。这耶律大石也是凶悍,根本就没有什么要俘虏一说,通通的一体打杀,而后扬鞭而去。最终,童贯的前锋,却只剩下了杨世可领着几十骑逃脱。
童贯自此陷入了耶律大石的骚扰和袭击当中。
而陷入被动的童贯,此时却显示出军事上的无能来了,童贯不仅没能看清局势,毅然快速突击燕京,逼迫耶律大石正面与其决战,依靠兵力数量的优势彻底打垮耶律大石。反而由于先前的分兵,以及先锋的轻易被歼灭,对自家的安全产生了害怕,却是止步不前,更传令原先分兵出去的郭药师等人,快速回援,意图聚齐大军,再图谋与耶律大石决战。
郭药师等人虽然觉得童贯此策有些不妥,可奈何他新降大宋,而这童贯却是大宋权臣,深得大宋官家赵佶的信任。乃是他郭药师今后飞黄腾达所依靠的靠山,虽有不满,却也不敢不依命而回。
童贯此策,更是延误了战机。耶律大石围着童贯大军转悠,围点打援,先后,轻易的吃掉了奉命回援的张令徽部,以及甄五臣部,赵鹤寿部,又是吃掉了童贯的三万兵马。
好在,这三万兵马,却是郭药师联合燕地汉军投降大宋的兵马,即使被歼灭了,童贯也并不可惜、在意。可是,这却更加大了童贯对耶律大石兵马的畏惧。
而此时,河北田虎造反,攻陷了河北等地,更是对童贯大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严重威胁。童贯一时间腹背受敌,更是畏敌不前。佐证了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的典范。
而此时地李民,却已经一路顺利地沿江而下,到了无为,更在在无为顺利的征调了两万地无为军。而后补足军需,挥兵直奔广德,解救广德。
不数日,李民领兵来到广德,正自围困广德的,却正是方腊手下的大将,李民的熟人吕师囊。
如今,吕师囊受封东厅枢密使,手下有:“擎天神”福州沈刚,“游弈神”歙州潘文得,“遁甲神”睦州应明,“六丁神”明州徐统,“霹雳神”越州张近仁,“巨灵神”杭州沈泽,“太白神”湖州赵毅,“太岁神”宣州高可立,“吊客神”常州范畴,“黄门神”润州卓万里,“豹尾神”江州和潼,“丧门神”苏州沈林等人,合称江南十二神。各个皆是武艺高超,勇冠三军之辈。各为吕师囊领军一万,再加上吕师囊本部军兵三万,也是十五万的人马。可这些人马,各有将领统带,更被吕师囊掺杂了不少原先暗中训练的兵马在其中,更在响应方腊起兵后,以战代练,以老带新,其部下,不管是军心、向心力,乃至战斗力,却是远胜郑魔王的十五万难民大军,就是比之大宋缺乏训练的正规军,那也是不在以下。确实可以说是如今方腊义军中少有的兵强马壮的实力派。
不过,也正是因此,吕师囊此时也才将将打到广德,更因为爱惜兵力,在广德这里耽误下来,以致碰上了李民。
只是,李民此次却没有偷袭。不是李民不愿意,而是那吕师囊颇通兵法,根本没给李民这个机会,别看吕师囊的大军注意力集中在了广德,可吕师囊的探马,那也是四面撒出了几十里外,时刻留心着周边动向。
故此,虽然李民走水路,一路顺利,远比郑魔王兵败的传闻来的更快,吕师囊此时根本还不知道郑魔王已经兵败在李民手上,更不知道李民长途来援。可还是发现了有宋军兵马奔向广德动静。
此时,吕师囊围困广德,已经是半月之久了,正是加大广德守军久守无援沮丧之心的关键时刻,自然不能任由大宋军兵来援。同时也不能分身给广德军机会,乃命令“擎天神”沈刚,“巨灵神”沈泽,“六丁神”徐统,各领本部军兵,阻击来援宋兵,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拖得广德城破,就是大功一件。同时,吕师囊更加紧对广德围攻。
于是,李民于桐水,被吕师囊派出的军兵拦住了去路。
那“擎天神”沈刚,“巨灵神”沈泽,“六丁神”徐统,沿河以待,守得安稳,即使是李民领军,却也是轻易不可过得。
说起来,这也是李民、朱武、公孙胜等人,久处北地,对于江南的地理,实在是太不适应了。明明是在对面就能看见,可就是隔着一条河,还得绕着走。而只要浅滩、渡口、桥梁等地被堵住了,防守的部队,更可随时趁着进攻方半渡而击,着实的让人头疼。
而今“擎天神”沈刚,“巨灵神”沈泽,“六丁神”徐统,占据了河滩优势,又奉命不主动出击,只是拖着等吕师囊攻破广德。这就更让人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了。
而李民,却是万万拖不起的。
第十二卷 第十八回 公孙秘法
强渡桐水!
朱武和公孙胜看着地图推演后,却是有八成的把握。
可是由于对方的地利,大军无法在炮火延伸下掩杀,单凭轰天雷的实际杀伤力,却会消耗大量李民残留的弹药。甚至剩余的这八十车,全都丢出去,也不见得能把那拦路的三万叛军全部炸死。
而且,李民征调的兴国军,以及无为军,也会由于河水的拦路,即使即使用炮火击溃了拦路的叛军,最多也就是击溃,而不是歼灭。
如此一来,空自消耗了李民大量的弹药,反倒容易让方腊军队知晓李民火炮的实际杀伤力并没有其声势的哪般大,如此,却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而且,而是叛军再派援军来拦截,李民没有了后继火炮的支持,单凭兴国军和无为军这加起来不到三万的两万八千军兵,陷入人海战术之中,哪怕再是精锐,也是难逃败亡。
故此,朱武乃建议绕过桐水,只取秀州。反正李民来广德,也不过是为了征调广德军的部分军兵。而如今广德军被大量方腊军兵围困,取不取,却是不那么重要了。反正广德也是牵制住了方腊大批军兵。只要李民领军绕过广德,抵达秀州,击溃了方腊的主力。方腊这边的众头领,即使不急着回去救援方腊,也会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困境。
到那时,主客逆转,乾坤颠倒。李民军挟大破方腊主力大军的威势,自可横扫东南。
要说,朱武的这个策略,倒是很有点现代斩首行动的理念。可是,事无绝对!尤其是两军作战,战场上千变万化,哪怕是一小股风,吹迷眼睛,都有可能引发整个战局的逆转。就算是非人而近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无遗策的诸葛孔明,葫芦谷火烧司马懿的必胜之仗,还不是被一场雨逆转了战局。这又有谁能说每一场战斗都能必胜?
而朱武的此等策略之下,李民大军却是要冒着孤军深入的风险。若是不能及时击溃方腊主力大军,而那吕师囊又攻破了广德,掐断了李民后路,前后包抄之下,李民军的风险,那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百分之九十以上。
只是,在朱武的眼中,李民本就是天命之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战无不胜,朱武本人又是有着极大的激进冒险精神,自然也就把那百分之十的胜率,直接认定成了百分之百。
而对此,公孙胜倒是没有什么不认同的,可见,公孙胜也是早就认定了李民神通广大,战无不胜。
而李民在听完朱武的详细推演后,也是对朱武的这个斩首行动很感兴趣。毕竟李民当初也玩过这手,千里北上,暗杀过完颜阿古打。抹除了金国壮大的一个关键人物。
而今,直接击溃方腊,却也是与之相似。
好在,李民本人的自律性,却是极强,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却是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就无敌了,尤其是在以少对多的情况下。
再加上,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方腊却不比那完颜阿古打。只是民族内部矛盾,算不得民族外部的敌我矛盾。更没有灭亡华夏的巨大潜能,李民却是没有对那方腊与对那完颜阿古打一般的杀心。
何况,完颜阿古打虽是一国之主,绝世的枭雄。可面对暗中的刺杀,却也是与常人无异,可那方腊身为摩尼教的四大使徒之首的智慧使徒,地位更在那独孤求败的大力使徒之上。连那独孤求败都有东南第一高手的实力,这方腊如何能小瞧?
只是单看那方腊手下的心腹大将吕师囊,这能获得吕师囊忠心的方腊,就可窥见一斑。这未知的风险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一击不中,全军覆没不说,更有可能直接完败。甚至,就算击溃、击杀方腊,也有可能因为弹药耗尽,补给不足,在陷入方腊回援大军的包围中,做了那方腊的陪葬,与之同归于尽。
如今的李民,已经是地位已经是一般人的巅峰顶点了,有名有财有地位,更有美貌娇妻,还不止一个,更是已经快要当爹了人,与那方腊同归于尽,实在是太不值了。
再说了,灭亡方腊的路子也不止这一个,李民出兵灭方腊,更主要是为了转移手下这帮人的造反注意力。自然是没有什么可着急,李民自然也就更不会冒那哪怕是只有万分之一可能同归于尽的风险了。
李民当下也不解释地就否决了。
对此,朱武和公孙胜却也是没有什么怨言。
这就是上位者的特权。上位者的不解释,那就是高深莫测的体现。手下自然不能问,只能猜。可反过来,下位者要是对上位者做什么事都不解释,那可就不是什么高深莫测,而是要离倒霉不远了。
而今,面对李民的不解释,直接否决,朱武和公孙胜自然也是习惯性的认为李民高深莫测,肯定是窥见了什么不利的天机,只是不好明说罢了。
当下,公孙胜和朱武重新对这地图研究起来。
看了半天,朱武没琢磨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反倒是公孙胜在考虑了半晌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主上,既然绕过桐水,直接赶赴秀州击溃方腊主力,有可能违逆天机,遭致不测之灾。那就只有正面击溃这桐水守军了。山人有一法,可冻结河面,在夜间布下,一夜之间可冰封三尺,足可让军卒踩踏过河。如此,配上主上的火炮覆盖,定可轻易取胜。”
李民闻言,一惊一喜。惊的是公孙胜竟然还有这般法术,喜的是终于可以再次窥视一下公孙胜的异能了。
要知道,公孙胜的异能,那可与李民自行研究的野路子不一样,那可是有着正式门派传承的。皂阁山罗真人,那可是正式的三山门徒。只是,公孙胜自打与那王文卿比试后,除了那雾气,也很少有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这种门派密传,李民又不得问。今次却是再次有了可以窥视借鉴的机会,自然令李民惊喜了。
当天晚上。公孙胜于大营之中,起了一座三丈高的法坛。上面遍插六十五杆星,对应上天六十五星座,更立了七杆主幡,各书星斗图案。书中暗表乃是:斗木獬,午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这七个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星宿。
此七个星宿合起来,在天上成龟蛇之型,正是那北方玄武。
而这公孙胜摆下的法坛阵势,正是那皂阁山赫赫有名的密传大法:七星玄武阵。
随着公孙胜在坛上踏罡步斗,运转秘法。李民不道德的偷偷运起天人合一的天眼观之。
李民天眼所望之处,尽皆各种物体物质,尽皆在微观化下,还原成了各色深浅不一的能量团,就与用红外线夜视一般,只是李民天眼中的颜色更加丰富,不仅仅是红黑两色。
而这一看,李民大吃一惊,只见那法坛上的旗幡,竟然每一杆都有着一个各自独立的能量磁场。其中六十五杆星的能量磁场稍弱,七根玄武星宿的主幡能量磁场稍强。
而那六十五杆星的能量磁场,更被玄武七宿的七根主幡的强大磁场统合着,形成了七个闭合磁场。
而公孙胜自身也是一个磁场源,随着公孙胜不断的踏罡步斗,绕着那玄武七宿的方位,不断的在六十五杆星间切换,就如同那电刷在不断的切过闭合磁场一般,不断的引发七星玄武大阵所布下的磁场波动。
而随着公孙胜的转动越来越快,这种波动也越来越强。猛然间,李民从磁场变动中,感知一种地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