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逼上梁山-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如今,李民有后,林灵素没有了盼头,这五万两银子一砸下来,林灵素也就横了心了。

林灵素暗自盘算:如今师尊有后,我却也要为自家盘算,这五万两白银也算是不少。何况这十王赵晟也不算外人,虽然年纪还小,可他的姨娘慕容箐箐,如今也已经跟了师尊。我林灵素帮他造势,也算是帮师尊,想来师尊不会怪罪。

林灵素盘算已定,也没跟徐知常说,随即答应了王时雨。

次日,林灵素起个大早,赶往皇宫求见赵佶,意图为十王赵晟官说。却不想,路上正碰上太子赵恒也前来拜见赵佶。

原本,这林灵素虽是国师,可碰上这太子,在这御道之上,也是要顾全国家体面,要给太子让一下道的。

可今天,这林灵素得了好处,正要灭太子的威风,如何还肯给这太子让道,当下喝令队伍霸住道路。

这太子赵恒,虽然寡言少语,却不是什么有个性的人。跟他爹一样,也是有些崇信道术,更有些优柔寡断。见识国师林灵素拦道,还真没敢和林灵素争道。

林灵素得意洋洋的入宫见圣。面见赵佶之后,辈说十王赵晟的好处,说其乃是真命转世。

可奈何,任是林灵素说的天花乱坠。这赵佶见了昨天那一出,心里早横了一根刺,如何能信得。何况,天子家,最忌讳的,就是朝臣干涉立嫡之事,尤其这还是废长立幼。

赵佶虽不喜当今太子赵恒,可当今太子无错。为此,那怕是赵佶十分喜爱三子赵楷,也是依然没有行那废长立幼之事。如今那十王赵晟不过才一岁多,赵佶如何能听林灵素一番话,就行那废长立幼之事。那朝臣们得知,还不得大乱啊。

故此,林灵素说的越是多,赵佶越是心烦。只是碍于往日的情面,以及李民的面上,不好发作罢了。

待林灵素走后,却有赵佶身边的贴己太监提点赵佶道:“皇上,那十王的姨娘,如今可是大国师的道侣,这林道长会不会是受了大国师的话。”

赵佶闻言,十分不悦。可还是沉脸说道:“休得胡说。”

可随后,却又有人报林灵素与太子争道之事,赵佶越发恼恨!

第十二卷 第六回 各有算计

“啪!”

赵佶狠狠的把奏折摔在了桌上。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赵佶正自为林灵素心烦。却又得战报,江南反了方腊,河北反了田虎,淮西反了王庆。

却原来,今年大旱。这天下本就因为李民蒸汽机闹得下岗者众多。这旱情一起,米价飞涨,更有奸商囤货居奇者,这老百姓自然就更受不了了。

原本,逢此情景,官府本应开放长平仓,平息粮价,赈济灾民。可奈何江南的朱勔,却早就把长平仓视作了私家粮。何况,朱勔给朝廷的奏折,那也是风调雨顺,如何能自打嘴巴的上报旱情,开仓放粮。再加上朱勔也根本没把那些最下层的百姓当人看,反正也不能从他们身上捞油水,饿死了更好。

故此,朱勔不仅没上报灾情,请旨放粮,还把那些逃荒的灾民,拒之城外,任其自生自灭。

如此,却是激化了民情。

那江南的方腊,其摩尼教,本就是一个扎根中下层的宗教。先前蒸汽机弄得大批纺织工下岗,就已经极大扩充了摩尼教的势力。当今天下大旱,灾民流离失所,江南贫苦无依者,自是更寄情宗教。

摩尼教的势力越发大涨。

可随着摩尼教的势力大涨,其教内的信徒,对官府不满的也更多了。而摩尼教本身的教义,更是以两宗三际,阐述要团结一致,反抗黑暗,反抗压迫的宗旨。大量底层信徒们的积怨,反过来也就影响到了方腊等上层。

再加上此时大宋正自调兵联金伐辽。方腊等上层,也看似机会。打出“东南之民,苦于剥削就已。今取大家财,以助贫者。”的口号反了。

摩尼教在江南,有四大使徒,十二使者,七十二持法者,三百六十堂主,八千纯善者,十万信徒。

方腊为四大使徒之首的智慧使徒,登高一呼,自是一呼百应。迅速占领了万年镇,而后打下了清溪,随后占领了杭州。而后,浙北有十二使者的石生率众起义。湖州有十二使者的陆行儿起义,浙东有十二使者的剡县裘日新起义,浙南有十二使者地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起义,浙西有十二使者的东阳霍成富,灵山朱言、吴邦等人起义。

一时间,浙东、浙北,浙南、浙西,均落摩尼教之手。

方腊本部,更命部将郑魔王、洪载配合响应的部队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短短时日内,除了东南首府。朱勔和慕容世家所在的苏州,东南之地,已经均落了方腊之手。而方腊起事,更给了田虎、王庆等人机会。这两人本就是一方豪霸,趁此之乱,也是有心做大。

那田虎占了威胜、汾阳、昭德、晋宁、盖州五州,共是五州五十六县,建都威胜。内设文武官员,自称晋王。

而那王庆,则是占了南丰、荆南、山南、云安、安德、东川、宛州、西京、共是八州八十六县。建都南丰,立国号楚。在云安还建有行宫,却是比田虎更为嚣张。

与这三人相比,原本在在山东折腾的宋江,实在是不值一提了。

只是,光是原先的那个宋江,就让赵佶屡次征讨,最后还动用了十几二十万的兵马,这才最后搞定,而且,据听说,还是高俅请了国师李民帮忙这才搞定的。

可如今,不仅局势更为严峻不说,赵佶更是看最近国家太平,派了童贯领兵二十万,出兵征讨他那自认的宿命对头,辽国国主——耶律延禧。

前番屡次调动兵马,再加上今番派出去的兵马。那怕是大宋有百万大军,也是不够这般折腾的。何况,那些造反的家伙们,还大多收编了地方的军兵。那些军兵,可原本也是大宋体制内的。如此一来,大宋可用的兵源数量,那就更少了。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却也不得不管。

赵佶当即征调地方兵马平乱。

但是!赵佶意想不到的是。大宋的百万大军,除了那些不能用的,其中吃空饷的更多,兵马都是帐面上的。往常,动用兵力少的时候,那些底下将领,还能拆东墙补西墙地调动一番。

可如今,高俅掌握了实打实的二十万地方军马,童贯征辽,实打实的带走了二十万的禁军精锐。这四十万军马一去,再加上那些地方变节的军兵。那些将领,那还有军兵可调。

故此,赵佶虽然鉴于东南局势严峻,下旨调了十万大军讨伐。可最后,领兵讨伐方腊的蔡遵、颜坦却不过是各领五千军兵。

而为了充数,也是为了壮胆,这两人又各自征集了两万的灾民,临时抓做壮丁。诈称十万,看上去到也浩浩荡荡。

可那灾民抓来的兵丁,上得战场,能有多少的战力?

虽然那方腊手下的军兵,也是短时间征集起来的,可双方的心气不同,一方是被逼无奈,要为官府卖命,一方同样是被逼无奈,却是为了自家活命。这一打起来,那些不乐意为官府卖命的灾民壮丁,自然是看到那些为了活命而玩命的灾民起义者,望风而逃了。

若是不知道的见了,还以为双方是打配合呢,确是默契无比。

而那些灾民壮丁的溃败,更是直接冲撞了蔡循、颜坦的本队。他两人各自的五千兵马,虽说倒是经过训练地。可童贯挑剩下的,还能有多精锐。那蔡循、颜坦,更不是什么杰出的大将,军阵一乱,也自跟着撤退跑路。

却是被方腊手下大将郑魔王一通好杀。

而此次战报,再回到赵佶那里,却变成了方腊军兵强悍,十万大军尽皆覆没。望朝廷速派兵镇压,否则东南不保。

赵佶一看就傻了眼,十万大军说没就没了,朝廷大军能有几个十万。

赵佶当即大骂王黼无能,从政两年,竟惹得百姓接连反叛。当即就要罢了王黼的宰相。还是梁师成出面为王黼说好话,推脱百姓造反,乃是奸民做乱。

更提议,高俅上次平叛宋江,甚是得力。可让高俅再次征调十二节度使出征。虽然那些兵马正自休整,可国难当头,也不能顾这么多不是。

赵佶当即意动。可高俅上次讨伐宋江,那都是迫不得已,如今他正自养儿自乐,做那二十四孝的老爸,如何肯上阵卖命,当即装病推脱。

梁师成得知笑道:“皇上,据咱家所知,高太尉上次功成,乃是国师帮衬。如今高太尉重病,朝廷十万大军征讨,都轻易败于贼手。即使纵有精兵,不得上将,也绝难平乱。若想平乱,咱家以为,还需请国师出山。想那国师能帮得了太尉大人,至此国难之际,自然更是义不容辞。”

此时赵佶也是没了办法。一想李民神通广大,也是心动。当即宣了旨意。

当天夜里,梁师成与蔡京私下相会,都是喜不自禁,却是能把李民调出二龙山了。

而此时的李民在这二龙山,虽然不知道有人正自算计他,可却也是有些发愁。

无他,天下太平,李民还能有些借口应对大娘,以及郑鹏、李纲他们。可如今天下大乱,南方方腊,北方田虎,西边王庆,全都反了。而大宋的禁军,又在童贯的带领下,征讨在外,腹内空虚。

如此的局面,只需加把劲,大宋就完了,李民却是又如何应对大娘和李纲等人的催促。

不过,奇怪的是,连不怎么关心天下大事的李民都觉得当今大宋有些玄乎了。可大娘和李纲等人,却没有一个在此关头催李民造反的。

这让李民奇怪之余,更是烦恼,要知道,不知道何时爆炸的炸弹,那可是更烦人的。

而就在此时。赵佶的圣旨却来了。

李民看了圣旨。心中一动,叫起李纲等人说道:“当今我朝正自与辽开战,兵力纠结。却逢国内动乱。方腊、田虎、王庆,虽各自假借为民伐命。可却不顾我朝正与外族开战,且天下未定,就各自称王,更兴建殿宇,行那欺民之事,绝非真心为民之辈。今官家赵佶,有旨于我,请我出山平乱。我有心助其一臂之力,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各位可有何建言?”

李纲当即说道:“主上怜民之心,可昭日月,我等自当全力相助主上功成。”

朱武、郑鹏等人也恭声道:“唯主上之命是从。”

李民暗自奇怪:这帮人倒是痛快。怎么就没人劝我反了呢?往常这帮家伙不是各个都惦着推翻大宋,开创新世纪的么?

不过,就此把此事差过,对李民来说也算是好事,李民当即点队出征。

不过,李民却不知道,这帮人散了之后,公孙胜,李纲、郑鹏这三人齐聚一起,向朱武询问道:“你那计划可稳妥?”

第十二卷 第七回 八百精兵

“尔等不必担心,此局已在两年前布下,如今尽在掌握之中,只等事成即可。”朱武胸有成竹的说道。

李纲闻言,松了一口气道:“稳妥就好。否则我等如此算计,若是累得主上,我等百死莫赎。”

公孙胜也是点头说道:“正是,主上仁厚,却是不可因我等受累。”

郑鹏闻言点了点头,可却还是激昂的说道:“正是主上仁厚,才需我等行此事。若不然,如何成大事。为主上谋,我等既做恶人,又有何妨!”

李纲想到心中的理想国,顿时心志坚定。为了理想国,哪怕是对不起李民这个引路人,也是不得不如此了。如今大好机会,确不能错过。

而公孙胜也想到百姓安康,师门交代,也是心志坚定。

朱武见此笑道:“无需多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只待事成,主上也不会怪罪我等,此乃天命所归也。”

李纲、公孙胜、郑鹏,当即齐齐点头道:“正是!此乃天命所归,我等只是按天命行事。”

言罢,四人齐齐一笑,但心中的志向各不相同。

而李民为了转移矛盾,应承赵佶出山平乱。作出动员之后,随即点兵。要说,李民这二龙山,安稳了两年多。武松、鲁智深等一干好动的人,却是连骨头呆的都痒了。尤其是上一回李民平灭梁山,他们却出海没赶上,自然更是不想错过此次机会。

甚至,若不是鲁玉如今有孕在身,就连鲁玉都想跟李民出山打上一场,要知道,鲁玉如今可是和黄蓉共同训练了三百女兵。这三百女兵,一色的柳叶刀。刀法出众不说,更按大宋《武经总要》,仿唐制。每人二十四颗震天雷,以绳索抛掷,可打一里远近。其威力虽然赶不上后代手雷,可却也绝对比二踢脚厉害。尤其是震天雷里面还包藏了狼毒草粉末,爆炸的硝烟,更可使方圆五丈之内的闻者晕倒,确是一支奇兵。

不过,如今鲁玉有孕。就是打死李民,李民也绝对不会让鲁玉大着身子跟他乱跑的。

最终,李民除了留下鲁雄带着郑鹏、李纲、林冲等人看家之外,随便点了三十员将领。

记有:公孙胜、朱武、鲁智深、武松、杨志、石宝、花荣、庞万春、刘锜、凌振、魏定国、单廷硅、关胜、萱赞、秦明、黄信、杨雄、石秀、王英、邹渊、邹润、张胜、赵武、陈鹏、张铭、刘钏、刘勇、李锋、冯远、时迁。

不过,别看出征的将领带了这么多。李民二龙山的军兵,带的却不多。只带了八百人,这要分下去,一个将领还不到二十个兵呢。

没办法,虽然说李民如今在林灵素和李纲等人的建言下。巧立名目,二龙山实际可用兵马已经达到了八千之众。可李民清福宫的正是配置,依然还只是八百的护卫指标。而且,再怎么说李民此次出兵,也只是帮忙不是。主力自然是大宋的官军了,李民也没必要带更多的私家军马。

可是,别看李民带的人少。这八百兵,却都可说是精锐。

别的不说,光是那两百地铁甲重骑兵,那就是刘锜和林冲精心训练出来的。

这重骑兵,并不是只有呼延灼会训练。铁甲连环马,也不过是重骑兵的一个变种。训练重骑兵的方法,更在大宋的《武经总要》上有详细记载,有专门的将官培训。

林冲和刘锜,都是大宋正规将门后代,也是上过武学的,自然都会。

往日没训练过,不过是不得手罢了。

要知道,重骑兵不比别的兵种,战场上的炮灰步兵。发根长枪,训练个十天半月,就可成型。而精锐一些的刀盾兵,最少就要半年。而这重骑兵,最少要三年的严格训练。而且,人要挑强壮机灵的,铠甲要双层的重铠。

不过,这些,对于富裕的大宋,却不是制约的障碍。人,大宋有的是。铠甲、兵器,大宋也花得起。

重骑兵之所以在大宋少见。不在别的,就在于好马难求。

要知道,重骑兵的那都是双层铠甲,光是骑兵的甲胄,那就是一百五六十斤了,再加上那马也是全身的重甲,这合起来就是三百来斤,而那骑手,就算挑轻的,可能承受一百多斤盔甲,还要能抡刀砍杀。那骑手的体质,再轻,那也是一百四五十斤的份量。这些份量加在一起那就是五百来斤了。普通的马,驮着溜溜还凑合,这要真是上了战场,来回不断的奔跑,却是受不得。

而当今大宋,北地尽失,战马主要靠买,而且还是从辽,吐番,大理三地找平衡地购买。买马可以,可上好的战马,那就是实在稀少了。

没看呼延灼那三千铁甲连环马,那都是边军的精锐么。被打残了之后,在梁山根本都重建不起来,只能用以前那点残兵凑合着。

可这些,对于如今的李民来说,那却都不是问题。李民构建了南北海上贸易通道,南茶换北马。那北马还都是宗泽挑选的,自然都是上等良驹。而其他的铠甲兵器,以李民现在日进斗金收入,也是承担的起。自然可由着刘锜和林冲尽情打造心目中的钢铁劲旅。

不过,这重甲骑兵的花销,即使是以李民这般的赚钱能力,也是肉疼。组建一千重甲骑兵的花销,足够组建两万刀盾兵,一万弓箭兵的了。维持费用,也是以上兵种的数倍。

对李民来说,有组建重骑兵的钱财,还不如搞几个步兵军团来的省事。最少,李民有铁丝网,铁蒺藜,配上弓箭,火炮,并不惧怕骑兵突袭。

不过,如今李民的二龙山,还在大宋的体制内,却也是不能明面上养太多兵马的。如此,以精锐换数量,也算划算。而此次,李民带了两百的重甲骑兵出来,也是为了检验一下重甲骑兵的实际作战能力。若是效果不错,那就证明李民山上的三千铁甲重骑兵没有白训练。以后还可继续发展,甚至可以酌情扩充。若是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这铁甲重骑兵,训练三千,也就到头了。

当然,作为对比,李民除了带这二百的铁甲重骑兵之外,还带了李民那两百的蒙古私军。

李民这蒙古私军的筹建费用,那可远比铁甲重骑兵的花销小多了。而且,李民如今有了宗泽在蒙古,蒙古私军的兵源也很稳定。随时可因需要而征调。而且,由于语言不通,在中原更是只能依靠李民,对李民忠心不二。对李民来说,蒙古私军,确是一个物美价廉的兵种。

而除了这两支骑兵部队,还有花荣和庞万春各训练的一百长弓手。如今长弓兵,李民的二龙山,也是训练了两千之众。这会带出来总共二百人,也是为了检验一下实际效果。

对李民来说,这长弓手的实战威力怎么样不说,可光是这训练时间,就实在是太长了。

按花荣和庞万春的说法,一个合格的长弓手,光是训练,最少也要两年半。

可如今李民手下的陈规,在李民给出的方向下,如今已经研制出了燧发枪。虽然此时燧发枪的射速以及射击距离,都远不如弓箭。燧发枪开两枪的间距,足够花荣或是庞万春射出十二支箭的了。可是那总是方向不是。而且,培养一个火枪手,只需要教会射击流程,而后在指挥官的口令下射击,有个半个月的工夫,足可以应用。训练时间,却是比长弓手,不知道短了多少。

只是,燧发枪打的也都是银子,而且也有些惊世骇俗。故此,李民组建了一千的火枪手,却是留在了二龙山,没有带下来。而剩余的两百人,自然就是凌振的炮兵了。

轰天雷凌振的炮兵,在上次的灭梁山之战中,效果很让李民满意。而且,实际操作下,更让李民发觉,火炮应用,乃是战争中的必然,更是发展趋势。不过,在对敌者没有同等装备下,那些运输困难的重型火炮,还不如凌振这种简易火炮来的便捷。

故此,凌振的火炮军团,却是值得大力发展。

当下,李民领了三十员将领,八百精兵,直奔永兴。那里,据说有着赵佶为其准备的十万大军。

第十二卷 第八回 夜袭

“这就是十万大军么!”

李民看着眼前的十万大军,真是无语了。

这些军马,也就比四个人分别叫做十、万、大、军。合称十万大军的气人套路来的强些有限。

可要说这些人就够十万大军,那简直就是开玩笑!

李民就算是再不识数,也知道眼前这些军马,能有个三万人,已经是天了。十万人,那七万找谁去?

李民当即沉着脸,怒视兴国军的统帅曹成喝道:“本尊奉圣旨而来,接手永兴路兵马十万,以破江南贼寇。这就是你给本尊的十万兵马不成?”

曹成乃是大宋当今六大将门曹家之后,也是有些担当,当即抱拳说道:“回国师!我曹成虽无大才,可却也是将门之后,断不做那吃空饷,喝兵血的苟且之事。我永兴路本有兵马十万,本是防备东南各部之兵,此事不假,可日前童大人点京中禁军二十万出征辽国,却是从我永兴路,调了七万兵马走。现今我这里,只有这许兵马,若是国师因此治罪,下官也是无话可说。”

李民听得却是无语了。李民真没想到,大宋堂堂的八十万大军,竟然只是一个虚数。童贯出征点的禁军,却是从这永兴路凑的兵马,这就怪不得方腊他们反得这般容易了。

李民怒哼道:“此事本尊自会向官家禀明,你且退下。”

“是!”曹成应了一声,倒退而出。虽然曹成刚才说得硬朗,可毕竟是十万大军不见了七万了。这要是李民气急了,直接把他斩了,却也是说的过去。可如今,此事暂时过去了。日后,虽然也会有说法,却也问题不大了。毕竟他曹家可是如今大宋的六大将门之一,官家也是要给些面子的。何况,此事祸头,还是那官家的宠臣童贯。他曹成不过是永兴军的兵马都指挥。听那童贯的,也算不上杀头的大罪。

而李民打发下了曹成,随即派刘锜、杨志、关胜、秦明、魏定国、单廷硅六将持花名册,点整军兵。如今这十万大军已经缩水成三万了。若是这三万再有水分,他李民拿什么来平定方腊?

要知道,两年前,据那大力使徒独孤求败所言。方腊的摩尼教,光是信徒就已经是十万以上了。何况如今方腊造反,攻城掠地,已经占了东南六州五十二县,饥民百姓,多有投靠,更是不知有多少的军马了。没兵,拿什么打?

好在,李民手下的刘锜、杨志等六人,原本就是统兵的惯手,各自分点五千兵马,到也容易,各自派了跟班的将校各拿花名册逐一盘点,只用了一日,也就点了清楚。

别说,这三万人,倒还是实打实,没有缩水。不过,据刘锜、杨志等人亲自验看,这些兵丁的素质,却不怎么好。多是老弱之兵,称得上精兵的。也就只有八千的数量。而这些兵马,也都被刘锜、杨志等人挑了出来,凑成了一军。剩余的两万两千人,刘锜、杨志等人,还真真的看不上。

对此,李民更是郁闷。要知道,八千军兵,他李民二龙山也有了。这镇守东南的兴国军,居然只有八千兵能拿的出手,这实在太不像话了。

不过,在这童贯挑剩下的三万兵里,还能挑出八千精兵来,这曹成到也不愧是将门之后。

可是,眼下正是用兵时节,就只有八千可用之兵,李民能夸曹成好么。李民只能一边上报朝廷实情,一边收拾军马整合训练。

最起码,也得有个两万兵马应用不是。

但是,还不待李民花费时间整合军兵,南康军不敌方腊部将郑魔王,退守九江告急。

九江若失,通往京师的大门,那可就打开了。李民那怕是兵力不足,也不得不想法救援。

李民当即也顾不得那兴国军两万两千的老弱了,命曹成领着这两万两千兵马固守永兴。作为第二防线,以及后勤基地。随即就带着那八千还算是强壮的精锐兵马赶往九江救援。

急行军三日,到了九江。

此时,方腊部将郑魔王已经领兵十五万,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了九江,日夜领兵攻打。

不过,九江城也算是浙西的重镇,城防坚厚。那南康军统帅李华死守之下,单凭方腊临时征召地贫民起义军,却也是一时难以攻下。

光是那离城三百步的死亡线,就有不知道多少的无甲起义军兵丢了性命。而那九江的护城河,更是被那拼命运土填埋的起义军士兵鲜血染红了。

可就这样,方腊的部将郑魔王,却依旧严令攻城。

郑魔王也是没办法。起义军扩充的速度快,可隐患也大。招得人越多,吃饭的人也越多。这些响应方腊号召起义的百姓,多是没吃的逼得。他们跟着方腊造反,为地就是求一条活路,有一个吃饭地地方。可如今天下大旱,江南有米粮的地方也是不多。

只有打下囤粮的州城,起义军才能有饭吃,才能维持下去。

可是,就算如此,方腊打下了一些城池,其中的长平仓,也多是空的,里面的粮食,大多被贪官贪污了。没有粮食给这些造反的百姓吃,却是不用官家打,不几日这些反抗朝廷的,就该把他们摩尼教砸烂了。

与其那样,还不如让这些饿急眼的百姓,拼去性命去攻城。反正如今人有的是,起义军又是打着为民的旗号,不能拒绝这些人参军吃饭,也只能用攻城来消耗吃饭的数量。而且,也唯有攻城,起义军才能有粮吃。

故此,起义军只能继续攻城,继续的抢粮。

而李民领军到来,于二十里外扎下营盘,派出探马打探军情。得报,李民真是感叹不已。

说实在的,李民现在对这些古人的征兵速度,实在是佩服到了极点。想当初宋江招人的速度,那已经就让李民很惊讶了。

可如今,这方腊显然更胜一筹。只是一个浙西的郑魔王,就带了十五万的兵马,而且这还是根据扎营的数量,大概估算的。这方腊的本部,那得有多少啊。

而且,李民也估算不出方腊训练这些兵马,到底用了多少精力。要知道,李民单单是在二龙山训练八千兵马,那花费的心思和金钱,那可就大了去了。这方腊却比他李民多出了这么多的兵马,那方腊得花多少心思和金钱?

李民这是以己度人,却是高估了方腊。方腊的家底,实说了,其实也就是那八千的纯善者。连那十万信徒,都是没怎么训练过的贫苦百姓。而就这,方腊对那八千纯善者的训练投入,也绝对没有李民的十分之一多。如今这几十万人马,更多是裹胁的灾民,连一天都没训练过,不过是发个铁头木杆的长枪,就让其上战场拼命的炮灰。方腊对手下兵丁的性命,那可远没有李民这般地爱惜。

对此,李民其实也是有些明白,只是有现代生命价值观的人,哪怕就是明白,也很难做到视人命如草芥。何况,李民现在安稳了许多,连家小也有了。更没有了最早的生命危机感,自然更是难以认同了。

不过,随李民而来的朱武和公孙胜,对此却是看的很透彻。

朱武见李民皱眉,当即笑道:“主上无需多虑,贼军虽众,不过是土鸡瓦狗,乌合之众。打顺风仗尚可,却打不得硬仗。而今我军虽少,可却全都是精锐之师,可一战而溃之!”

公孙胜也是赞同道:“朱军师所言不假,观其贼军警戒尚不周全。可见其军之散漫,只需除其贼首,贼军必败无疑。”

朱武和公孙胜,谈笑间却是订下了斩首方案。

李民对此也只得苦笑一下。

李民当即下令,全军警戒休息。初更造饭,三更出击。要连夜袭击郑魔王大军。

当天夜里,三更时分,李民命八千官军在前布下步兵方阵,缓步行进。待到郑魔王军营五里处,扎下兵马,蓄养一下力气,同时命凌振布下火炮阵地。

凌振二百的火炮兵,布下一百炮架。两人一组,摆弄的甚是熟练,不愧是凌振手把手的调教。

待到火炮阵地布好,天光已是似亮非亮,正是清晨最困倦之时。

李民缓缓的挥下令旗!

第十二卷 第九回 降者不杀

攻城。

在冷兵器时代,绝非一件轻易的事。即使是精锐部队,有着完善的攻城器械。要想攻破一个有着完备防御工事的坚城,没有个十天半月,并付出大量的兵力牺牲,那也是绝难办到的。

故此,古代攻城,多是围而不攻,多是以战场的紧张气氛压迫守城的并将心防崩溃,从而献城投降,又或者令其城内粮绝,而不得已开城。

可郑魔王领兵攻城,为的就是城内的军粮,自然不能任由城内的军兵百姓把城内的粮食吃完而后献城。而且,郑魔王也只带了十日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