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斜风-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文金当即下了决心:“启荣,你告诉柳绝户,我是广西老弟兄,给个团长嫌低了点,听说他也是广西老弟兄,能不能替我也争取一个族长,我愿意居于启荣你之下!”

黄文金的条件林启荣觉得可以争取争取,而现在他把视线转给了韦俊:“韦十二,你是什么想法?”

“我的家业比你们都要大,众至数万,至少也得是一个旅长。”韦俊答道:“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我绝不与杨辅清、杨雄满那批人共事!”

杨辅清、杨雄清这些人都姓杨,又与杨秀清同排了“清”字辈,但这些杨氏国宗并不是杨秀清的手足兄弟,而是他认的干亲而已。

这些杨氏宗亲虽然出身贫寒,但在天京内仗着杨秀清的权势横行霸道,可是为杨秀清制造了不少多少敌人,而在天京事变之前,杨秀清却把这些杨氏国宗都派出去在外领兵,固然为自己在天京事变败亡种下了原因,却把保全了这批人。

林启荣很直接地答了一句:“不好办!”

韦俊也很直白地说道:“我能容得下杨秀清,也能容得下他妹子,但是他身边那批干兄弟的气,我受不了……你如果要与柳绝户谈,就说清楚,只有能满足这两条条件,我才会考虑过去的事情!”

黄文金摇摇头道:“韦十二,你这是何必了,我现在之所以想要个旅长,也不过是想替自己手下这帮兄弟找碗饭吃,也能替十四找条出路。”

他说的“十四”不是韦俊的弟弟韦十四,而是黄文金的一个侄子黄十四,人称“小老虎”,在太平天国是出名的少年猛将。

对于黄文金来说,他们这些广西人干的谋国之事,因此特别注重最可信的血缘关系,象杨秀清、石达开这些人因为没有可用的兄弟子侄,宁可认族人以任国宗,黄文金也不例外。

只是黄文金,身边原本只有一个弟弟黄文英,这个弟弟虽然是黄文金一手养大的,可惜文武皆废,是出名的不能干,倒是侄子黄十四十分争气,黄文金被人称为“黄老虎”,而这个侄子因为勇猛不逊色于黄文金,太平军都称“小老虎”,黄文金更是把这黄十四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看。

只是话不投机两句多,韦俊不由又喝了一口冷酒:“那是你的事情,我和姓杨的混不在一块,柳绝户不肯答应的话,我自有去处……”

“不好办啊!”那边林启荣已经说了个颇为震惊的消息:“现在杨辅清与杨雄清这批人都已经到了江西了……”

韦俊不客气地说道:“他们在哪里?”“在景德镇……”韦俊斩钉截铁地答了一句:“不是他们避着我走,就是我避着他们……”

……

景德镇。这座瓷城的主人们,显然失去了以往的豪情壮志,一走进军营,你就能闻到酒味与脂粉味,对于太平军的嫡系部队来说,这是一件极少见的事,以往只有与他们合作的花旗军与捻军才有这样的现象。

大碗喝酒、大口吃两,一大群身名显赫的天国国宗现在脸上都带愁云,他们喝了几坛酒之后,终于有人一拍桌子,大声问道一个大麻子:“辅清,我们都听你,你说该怎么办?”

被问到的麻子大名杨辅清,他是广西桂平人,咸丰元年参加太平军,与杨秀清本来没有关系,但参加太平军两人关系越来越亲近,最近干脆认作了同姓兄弟,成为杨秀清的股肱,而在这一堆杨氏国宗之中,又以他杨辅清资历最深,能力最强。

杨辅清也喝了一口酒,苦笑道:“东王在的时候,以为他能成事,都是我们这帮兄弟替他打下来的江山,可是没想到,他一去,咱们兄弟就成了丧家之犬,想不到啊……我杨辅清又不是东王,凭什么叫你们听我们的!”

事实上,他们这些杨氏国宗,本没有什么关系,能结合在一起这全都是因为杨秀清要多添臂助,到处与人结成同姓兄弟的关系,只是杨秀清一死,他们就只能流亡在外,根本不敢回朝。

那下面有一个颇有份量的国宗杨雄清当即说道:“辅清,你兵最多,主意最多,我们就把事情定下来,你不同意,还是不行!”

又有国宗杨友清说道:“雄清说得好,辅清,咱们虽然不是同父所生同母所产,但自从与东王结成了同姓兄弟,就是一家人了!你就说个实在话,现在霍虬的兵已经拿下了广信府,直逼饶州府,咱们在景德镇,总要拿个主意吧!”

杨辅清把酒杯一摔,却是又抓起了一坛酒往桌子上一掷,酒水浇了一地:“兄弟们,若是想干一番大事的话,都先给我把这酒戒了,军营里的女人给我扔出去,东王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定下来的规矩,咱们得守着!”

杨雄清笑了:“没问题,这不就是大家日子过得太苦,放纵一下,要成大事,我们都听你的!听说翼王在天京来信了?”

杨辅清在这群杨氏国宗可以说是首领,而且带兵最多,因此说话也没有多少顾忌:“没错,翼王在天京来信,请我们带兵回朝。”

杨雄清当即问道:“辅清,你的意思如何?”

杨辅清一脸麻子笑得狰狞起来:“翼王不是想我们回朝去,是想我们手下这几万人回朝才对。”

现在这批杨氏国宗手上有着三万多兵马,其中还有许多东殿旧部,虽然东王一去,军心涣散,但毕竟这两三万人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整个江西战局的变化。

杨辅清这么一说,杨雄清却不同意:“七麻子,翼王……翼王是个好人啊!”

七麻子是杨辅清发迹之前的外号,这些年来已经很少有人叫这个名字,杨辅清当即勃然大怒:“翼王是好人?难道我杨辅清就不是好人了,咱们这两三万人听翼王的,都回朝去?”

第408章 心乱

杨雄清也不客气:“辅清,我们都知道你有主意,可是你不能不明不白,就把我们这两三万人都拖给柳绝户了!”

杨友清在一旁说道:“长妹是我们的亲妹子,我们自然疼爱,可是霍虬那边开出的条件不行,他只肯给我们编两个步兵团,按他们虹军规矩,一个步兵团顶多就是两千五百人,两个团五千人而忆,我们有三万多人,这么多人怎么解决去路!”

杨雄清的胆气也壮了:“没错,咱们是两三万人,不是两三千人,而且广西老弟兄与两湖老弟兄也有两千多人,这样的实力怎么只编两个团。”

“呸!”杨辅清也不客气:“你们不肯听我的意见就蛮干吧,不过到时候可不要后悔,我的要求也低,我一万人马我可以交给霍虬,但是给个团长就行了!”

“你是什么意思?”

之前摆不平就是人事的分配,大家都是太平天国份量极重的人物,即使现在现在落难,但也是掌兵万余至数千人的大人物,不管怎么样,手里的本钱是确确实实,有这么两三万军,天下何处去不得。

因此杨雄清就是一句话:“你的意思是把咱们这三万人都卖给柳绝户,让你换一个区区的小团长,七麻子,你也太没士气,一个小团长而已。”

“一个团长,有两千五百精兵,足够了!”杨辅清站了起来:“谁愿意跟我去找霍虬的?”

没人响应他,一群人看着杨辅清的眼神象看一个疯子,他杨辅清现在有上万兵力,居然跑去霍虬手上当一个小小的团长,他们可不愿意受这样的气。

杨雄清却敏锐地发现杨辅清这一刻有恃无恐,仿佛是手上有什么底牌,他当即一拍桌子,大声喝道:“七麻子,有什么话就拿到台面上来说,你如果讲的有理,我跟你干!”

“跟我干?”杨辅清的麻子脸这一刻显得十分凶恶:“不跟我干的,恐怕只要死路一条!”

“为啥?”杨雄清问道:“难道我们这三万多人还足不自保吗?”

“咱们这三万人,能不能与湘军三万人相提并论,能不能与僧格林沁、胜保的三万人相提并论!”

一提到僧王与胜保的名字,杨雄清就明白过来了,想必是东南发生了什么剧变,他当即说道:“咱们天国最精锐的扫北军,也是败亡于僧格林沁与胜保这两个妖头的手上,咱们这支队伍人数不少,但是新附太多,比不上!”

“那好!”杨辅清冷笑道:“胜保、僧格林沁加上和春统率的江南大营战兵五万,自丹阳南下,与柳绝户第一师万余战于滆湖之畔,知道结局怎么样?”

看到杨辅清得意的样子,在场的杨氏国宗自然知道僧格林沁与胜保、和春显然是吃了一场大败仗,而且还有可能是一场掺败,但是杨友清抱着一点侥幸说道:“僧王有精骑万余,纵然不胜,也不至于吃了大亏吧?”

“嗯!”杨辅清瞄了这群异姓兄弟一眼:“僧王精骑一万五千,匹马不得北归!”

“这怎么可能?”

“这不可能!”

“胡说八道!”

“那可是马队啊!”

虽然知道八旗与绿营马队的实际战斗力,但马队就是马队,怎么也是超越步兵的存在,而杨辅清现在说出一个恐怖的事实:“这不可能……”

杨雄清大声说道:“是啊,一万五千马队,那可是一万五千,匹马不得北归,这大清朝要完了……”

他们的眼睛睁得雪亮,相互之间都是不可议信的目光,即使不算僧王与胜保的部队,江南大营也是与太平军交战多年的部队,怎么可能败得那么轻松。

而且根据杨辅清的说法,这一仗清军出动五万人,而虹军不过是动员一万人而已,最后的战争结局又是如此地出于人的意料之外。

杨辅清冷冷地说道:“要跟着柳绝户干,那不简单,那边军纪极严,而且自有一套制度,我们过去不是什么国宗了,而是个小团长小营长,谁愿意跟我干的!”

上一刻大家看着杨辅清的目光还向看着一个疯子,而现在大家已经明白了,杨辅清作出的选择是最正确的。

这一群杨氏国宗,本来就对太平天国没有多少忠诚,他们出来打江山不过是求个功名富贵而已,而在太平天国战争的末期,他们也纷纷做了墙头草投效清军,只有杨辅清这个辅王虽然弃军出走,却还抱着复国之念辗转于风雪之间。

因此他们已经换了一种观点:“杨辅清,你才一万人,怎么能拿走一个整团,我们三万人才编了两个团!”

“团长可以给你,但是营长顶多给你一个!”

“七麻子,大家都是替柳绝户卖命,凭什么你作团长!”

“辅清,这两个步兵团怎么分,大家好好商量。”

大家在这一瞬间已经完全转变了想法,虹军在丹阳附近击破了僧王、胜保与江南大营的主力部队,也就是代表着接下去他们已经无敌于东南,他们既是吸了一口冷气,却是抱定了投效虹军的想法。

要知道,五万清军被虹军一日击破,景德镇这三两万太平军又能在虹军的攻势之下坚持多久?是一天还是两天。

“大家莫着急!莫着急!”正在大家争议的时候,却有人站了出来:“具体怎么改编,不如听听我的意见!”

“你是谁?”

大家对冒出来的这人表示质疑,但是下一刻他就说出了自己的来历:“本人江西省长石景芬是敢,诸位来我故乡作客,我没好好款待诸位,那是照料不周了!”

一听说石景芬,大家都静了下来,这位石景芬就是江西景德镇人,大家没少祸害他的故乡,只是现在大家有着共同的立场,石景芬与杨氏宗亲都愿意避而不见,而是直接接触核心问题。

石景芬也毫不客气:“既便杨辅清不过来,你们在景镇德这两万人,也不过我第二旅一日之功而已……”

他说这话是有底气,虽然说这支太平军占据了景德镇,但景德镇这个地方可是他石景芬的主场,各乡各村的豪强都素与他有联络,他登高一呼,足以召集万人。

而杨雄清则是客气地说道:“石省长您远道而来,那是辛苦了,只是我们两三万人,才编两个团,是不是不够!”

“那是看在杨娘娘的面子上,才给你们编了两个团,你们两万多人,真正的牌面有多少,牌面之中又有多少精壮?”不过下一刻却是峰回路回:“不过你们若肯听我石一句话,那我还可以在检点面前替你们争取。”

在场的杨氏国宗都连连点头,感谢着石景芬的好意,在这之前,他们觉得改编成两个步兵团是一种压制,而现在在听说苏常落入虹军之手的情况下,他们却觉得两个步兵团恰恰合适。

他们虽然号称众至六万,但是实数他们自己比较清楚,不过两万两千而已,除去牌尾与牌面中的弱者,实际的能战者不过八九千人,精锐者更少,而石景芬若是能替他们再解决一部分编制问题,那就太完美了。

至于杨辅清与石景芬联手起来坑他们,他们没考虑过,杨辅清这个人大事从来不吃亏,也不糊涂。

而石景芬心中得意,虹军入赣之后,虽然有所反复,但是好歹是拿下了广信府,接下去是准备拿下抚州府,加上景德镇这边的饶州府,局面一下子就对虹军有利。

更何况这景德镇是他石景芬,这支太平军又是他自己收编过来的兵队,之前他只有一个省长的名义而已,而现在他这个省长完全有机会抓住一部分兵力。

只是他还有一点好奇,当滆湖会战的消息传到曾国藩耳朵里的时候,曾国藩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

曾国藩稳若泰山。

倒是他对面的赵烈文显得有些慌张:“侍郎,听说僧王在武进大挫,兵马折损两万有奇,是不是真的……”

曾国藩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只是流言罢了,贼中故计,今日洪杨内讧,红贼又纠缠于苏常,乱我军心罢了……”

赵烈文却说自己的消息是有缘由:“可是僧王、胜保、和春诸帅败北消息,不但风传市面,而且还见于兵将之口……”

“无妨无妨,只需我稳坐钓鱼台,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二十年后,你我或许会回首一笑,今日会为区区流言而,不如温故而知新,我这有船山先生的遗集,这可是抄本,世间或许只有这么一册……”

曾国藩已经凝精会神地看起了王船山遗集来,赵烈文瞄了一眼曾国藩,曾国藩看得入神,好一番云淡风清。

赵烈文的眼神始终放在曾国藩的书上,而曾国藩看得越来越入神,他嘴里念念有词:“烈文,莫要着急,今日武昌已复,水师有杨载福,陆师有李续宾,而且……”

赵烈文终于开口了:“侍郎,你书拿倒了!”

第409章 新军

“什么?”

聚精会神看书的曾国藩一下子被吓了一跳,他抬起头说道:“什么到了?红贼到了江西?”

说话间,他已经把手上这本全中国都可能只有一册的船山遗集飞了出去,正好砸在了赵烈文的先生:“你说什么到了?”

“我说……”赵烈文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但是看到曾国藩的模样,不由叹了一口气:“杨载福与李续宾的援军快到了!”

“是啊是啊!”曾国藩松了一口气:“鲍超的霆军也已经到了江西,现在江西人心大定,人心大定啊!”

赵烈文没话说了,而曾国藩倒是想到了什么:“几十年以后谈论今日,说不定会说我今天太过慌张吧?我赶紧给老九写封信去!”

曾国藩说干就干,他站了起来,走到书桌之前,随手就拿起了笔墨纸砚,只是赵烈文在一旁帮他磨墨,曾国藩的手已经抖个不停,他甚至连一只笔都没抓住,就是整个人落了下来:“烈文,我刚才说给胡润之写信吧?”

明明是曾国荃好不好,但是赵烈文知道曾国藩的心全乱了,他只能说道:“听闻僧王与胜保已经退守丹阳了!”

“丹阳?丹阳?僧王……”曾国藩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这一切就如我所料的那样,僧格林沁百战余生,哪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折失不算大吧?”

“马队步队折损过半!”赵烈文却是不敢增加曾国藩的负担了:“侍郎,你就放心吧,正所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正是曾国藩自己的典型,他一听到这一句就又松了一口气:“是啊,都是他们满人的江山,满人的江山,现在僧王胜保和春既退丹阳,则红贼绝不会大举入赣……”

赵烈文来找曾国藩,想说的正是柳绝户接下去必然会大举入赣,但是看到曾国藩的反应如此激烈,只能顺着曾国藩的口气往下说:“而且九江指日可克,指日可克啊!”

“是啊是啊!”曾国藩这时候才理顺了气:“他日必要杀了柳绝户这小贼,拿他的人头当酒杯……哎……”

曾国藩想了想,又说了一句:“这南昌的天气真不好……”

但是从曾国藩一闪而过的眼神中,赵烈文已经看出来这不仅仅是天气不好的问题,他说道:“现在已经是盛夏时节,侍郎可要多休息啊……”

曾国藩倒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角色,才一会功夫,他已经回过气来了:“刚才是想女人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现在湘军不知道有哪支湘军还可调用,我告诉他左季高,如果他的办法拖不住柳绝户,他一定要给我弄几千援军来,不然我就去跳江……”

反正曾国藩跳江已经是湘军之中的传统表演节目,他不介意再给左宗棠表演一下。

……

丹阳。

张国梁已经是一脸苦相了,他连声说道:“僧王、胜帅、和帅,大局竟会如此不堪,大局竟会如此不堪……这是何故啊!”

他总以为凭借着僧王的数千马队,这次联手南下,即使不致于大捷,也能把队伍收拢回来,可是现在前线的战报让他胆战心惊,甚至有一种弃城而走的想法。

还好红贼在滆湖击败了清军之后,便朝着常熟进攻而去,因此才让僧格林沁与胜保、和春这三支部队有收拢残军的时间,只是越收拢,那边张国梁却是惊心,他连声说道:“僧王,你南下的时候,可是带了三万人,近万精骑啊……”

“国家精锐之师,举国气运,尽在僧王一身啊!”张国梁这么一说,那边胜保已经受不了,他大声叫道:“张军门,你这大呼小叫地成什么体统,我们好歹是拼死与红贼斗了一回,实在是红贼兵马太多,我们招架不住,红贼又有水师及洋枪洋炮来犯,我们才被迫撤退!”

“可是你们南下的时候,是带了三万人啊!”张国梁还是这句话:“僧王、胜帅、和春,你们去南面走一走,说不定还有没收拢的大队人马!”

胜保也想有这样的奇迹,但是他更清楚得很,这次三万多人南下,能收拢这么一点实力已经不容易了,他只是说了一句:“张军门,再胡说八道,我让你和我一起写这次与红寇大战的奏报……”

张国梁本来就是流贼出身,不通文字,何况这一次大败的奏折恐怕是出名的难写,既然说明这次大败的大致情形,又要把实际情况掩盖下去,也不知道具体如何写好。

“向帅先前,遇到这样的情形,是怎么写的奏折……”僧格林沁已经向张国梁请教了:“虽然我们是八旗子弟,但是这样的奏本不好写了!”

站在和荣的立场上,反而无所顾忌一些,他甚至写了一些实际情况,比方在天京围攻的最低峰,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之中,所谓广西老贼不过千人甚至九百人而已,而张国梁倒是想到这一点:“天京城内,真正长发不过几千,最多不过万数,今日接战滆湖,长发贼有多少?”

所谓长发贼,那是指参加太平军的军龄而言,要知道由短发变成长发至少要一年时间,而和春已经聪明地回答道:“两万余,天京城内长发贼亦只两万余而已。”

“咸丰爷不含糊的!”胜保说道:“打了这一仗,我们这么多天了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奏报上去,不知道怎么收场了!”

虽然说按照规矩,僧格林沁与胜保应当第一时间把一封详细无比的奏报送给咸丰,但是这一役败得太掺了,以致于到现在为止,僧格林沁与胜保都不知道怎么写这一封正式的奏折,只是含糊地写了几封简要的奏报,说得含糊其词,只是说官军接仗失利,步队马队皆受重挫。

那边张国梁对于怎么写奏报本来就不在行,听到和春谈到细节问题,他却是长叹一声:“数载经营,尽付一炬……现在只能向托明阿借兵了!”

托明阿的江北大营还有一万三四千兵马,虽然被太平军击溃过一次,但是比起江南来说,那是好得太多了,只是胜保却跳脚道:“张军门,这次上奏,非得署你的名字不可,哎……”

这样的掺败,善后才是大问题啊!

……

“预备旅调湖州以后,整个浙东南都没有我军的主力部队了!”许月桂在兵力部署图看了两眼,小声地说道:“检点你是不是应当在那方面用心一点!”

事实,现在第一师与预备旅、骑兵旅都集中在湖州,而第三旅驻守苏常,第二旅入赣,整个浙江省内几乎都只有独立团、独立营、独立支队驻守,找不出一个师旅一级的战斗单位。

只是柳畅却是叹了一口气:“要组建一两个步兵旅都是轻松的事情,把下面的独立团、独立营调一批出来就行了,可是有份量的指挥官难找了!”

许月桂问道:“旅长?从团长里提拔不就行了。”

柳畅却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虹军的历史太短,比不上太平天国,甚至比不上你们天地会,许多人当个营长还够格,当个团长就比较勉强,让他们全无准备地去带一旅之众,那比没有主力旅还要危险一些……”

严格来说,许月桂的批评确实有些中肯,现在虹军的主力部队都不在浙江省内的老根据地,而这些独立团、独立营只有能在本府、本县内机动作战,如果实施跨府跨省的大范围机动,那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只是许月桂却聪慧地问道:“那龙枪营出身的干部也不行吗?”

柳畅犹豫了一下,才答道:“把他们提拔到团一级的位置上,总得先锻炼一段时间,不管怎么样,现在浙东南的局面还算稳定。”

事实上柳畅也同样想组建新的步兵旅,要知道现在浙江省内已经屯集了十几个独立团与独立支队,而方方面面却需要大量的作战单位,虽然从浙江抽调了若干独立营、独立连加强江苏方面,但是柳畅还是觉得有所欠缺。

但是步兵旅组建起来不费多少力气,但是想要找出合格的师旅长却不轻松,自己手下这批干部,能担任这么一个大兵团指挥的实在不多,他不由怀念起九江的林启荣。

这位曾国藩号称“吾辈坚忍不及也”,至少也是一位合格的旅长吧!

“那陆子云?云天纵,还有瞿杰这些人,现在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团长,总不能让他们一辈子都放在团长的位置上吧?”

许月桂虽然加入虹军的时间不久,但是已经清楚了虹军的基本人事情况,但是这些主力团的团长,柳畅也暂时没有让他独当一面的打算:“他们还需要锻炼锻炼,对了……”

柳畅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倒是忘记了一个人,如果不是你今天提醒,我倒是把他给忘记了,浙江这么多郡县,也确实需要组建一个旅了。”

“检点你说的是?”许香桂在旁边问道:“您说的哪一位?”

第410章 抚州

“谁?”

许月?觉得柳畅的这个任命将很有可能改变虹军内部的人事关系,因此对于这个旅长的任命格外关心,而柳畅给出了一个意外的结果:“金佩纶。”

金佩纶,一想到这位与虹军建军之初关系深厚的瞿振汉谋主,许月桂就吃了一惊:“他不是瞿振汉的身边人吗?”

说起来他是瞿振汉的基本干部,但是瞿振汉企图向乐清进军的时候,又给了瞿振汉以致命的一击,如此不是他的反水,或许瞿振汉还会欣起些风浪来,而他一反水,整个瞿振汉的部众都战意大去。

但是这位金佩纶在许月桂的印象之中也就是这么一点点而已,关健时候投靠到虹军这边来,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谈的亮点,因此她说道:“但是这位金先生的才具……”

“还好是浙东南要用到这个步兵旅,关健是大事上不能糊涂!”

不管瞿振汉死前对金佩纶有什么看法,金佩纶绝对称上大事上糊涂这个评价,虽然是三流的军师,但是柳畅却说道:“让他也风光一回,他能越江来投,我就对得起他,哎……”

他叹了一口气,又说了一句心里话:“实际这个旅长的职务,理应是给徐凤飞徐大哥的!”

徐凤飞与柳畅交情极好,但问题也在于徐凤飞现在已经有一个三个大营的支队,如果再让他一个旅长的职务,恐怕就有尾大不掉的可能:“只好先对不起徐大哥,让他先委屈几个月。”

“就是那位与检点交情最好的徐凤飞徐支队长?”许月桂又问了一句:“他是到当旅长的时候,但是换了我,也不愿意他现在来当旅长。”

她虽然在湖南率招军堂起兵失败,但好歹也是当过大元帅的人,知道怎么玩权术上的平衡,这位徐凤飞的威望已经够高了,如果再来一个旅长,恐怕温台两府就是他一人的天下了。

柳畅倒是说了一句:“月桂,你了不得,这么几天功夫,已经将我们虹军的人事倒背如流了。”

她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个女子,加入虹军才几天功夫,已经驿虹军的大小要角了若指掌,甚至是远在浙东南的金佩纶、徐凤飞等人都如此了解。

许月桂倒是答了一句:“检点,我虽然是女人,但是我们许家本来就是想谋夺天下的,这只是必备的功底,不过金佩纶出任旅长,恐怕只是暂时的吧。”

“嗯。”柳畅同意许月桂的判断,他说道:“我准备让蔡云楠当副旅长。”

这个蔡云楠原本是一团一营的营长,现在在步兵六十一团任团长,可以说是虹军的最基本干部,而且有着从普通一兵逐级晋升到步兵团长的全套履历,战功卓越,更不要说是龙枪营出身,属于柳畅信得过的干部。

“那挺好,检点现在想好了王号!”许月桂知道柳畅人事安排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是让别人也挑不出多少毛病。

金佩纶有着越江来投的殊勋,偏偏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关健时候脑子又很清醒,加上一个龙枪营出身的基本干部蔡云楠,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了,而一旁柳畅已经回答他:“王号和国号太难想了,不想了,准备让台州独立一团和金华独立团合并组建这个第五旅,步兵团的番号也恰好是九团与十团……”

“那不可行!”许月桂倒是有自己的想法:“不定国号王位,如果能定人心,你看太平天国,这么国号就不正了!”

“让我好好想想,让大家也多提提意见……”

对于王号与国号的问题,柳畅现在还没有最后定论,而大家的意见就太不统一,汉唐晋楚越,凡是历史上出现的朝代,大家都有自己的建议。

……

“石景芬把景德镇的杨辅清与杨雄清部收拢下来了?”瞿虬在听到这个消息轻松起来:“可惜这个消息来得稍迟一些啊,如果提前一个月的话,我会笑得合不拢嘴啊!”

不管怎么样,杨辅清与杨雄清带过来两个步兵团,差不多五千有战斗力的太平军,虽然这五千太平军的战斗力与军纪都与虹军的老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