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青面色都变了:“确实是这样。”

苏木:“凡人遇到这种情形,自暴自弃了,要么就是产生过激的举动,要么就是去干其他事情逃避现实。你给他请一群歌女过去,成天诗酒风流,顾三公子也不会胡思乱想了。”

田青连连点头:“这个法子好,我这就去办。酒要最烈的酒,女人要最辣的女人。反正,顾三公子这一个月就别想保持一天的清醒。”

说完话,田青又谢了一声,就兴冲冲地去追车队。

看着他的背影,苏木眼睛里有精光一闪:顾三公子,你大婚之前竟然还滥酒滥色,叫太康知道了,就算她放过你,太康手下的一饼、二饼两条女汉子也不相饶。

大丈夫恩怨分明,当初在沧州时咱们的过节还没算清呢。

第565章 正德一年到了

回京城之后,苏木详细地将自己怎么去沧州,又在沧州遇到了什么事情同小蝶说了一遍。在她的面前,苏木根本就没有秘密可言。

对于小蝶,他是全心全意的信任。

小蝶自然知道顾润的和苏木的过节,不过,听到自家老爷这么阴了顾花少一道,还是惊得目瞪口呆,喃喃道:“好毒!”

见她愣在一边,苏木拉了她一把,笑道:“走了,走了。时辰已经不早,还是早些回家守岁要紧。”

回到家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去。

接下来自然是吃年夜饭,吴老先生的院子已经隔了出去,他自有儿女,也不可能来陪苏木过年。

因此,整个苏木府,满满一桌子菜,就苏木一个人吃。

而小蝶、赵葫芦和其他丫鬟则侍候在旁边,满满地站了一屋。

众目睽睽,这年夜饭苏木自然吃得不香。

他觉得很是无趣,就招呼小蝶坐下,让她陪自己喝上几杯。

小蝶却摇头,道:“老爷,尊卑有别,我一个丫鬟,如何上得了席。咱们苏家,可不能乱了规矩,叫别人看了笑话。”

苏木一个现代人,心目中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过,在哪山唱哪歌,他可没有矫情到让所有人走跟自己坐在一起的地步。真那么做,反叫下人们看不起,以后,吴小姐入门之后,还怎么管束丫鬟们。

就点了点头,叫赵葫芦和其他丫鬟都退下去,说是不要他们服侍。

等到众人退下,关上门之后,苏木一把将小蝶拉着坐到自己身边,笑道:“来来来,咱们夫妻二人团个年。”

小蝶羞得满面通红:“老爷……谁跟你是夫妻啊?”

苏木,“等我过完年同吴小姐和胡莹成亲之后,就正式纳你入门,给你一个名分,这些年,委屈你,又辛苦你了。”

终于听到了自家老爷的承诺,小蝶眼圈红了,忙给苏木斟了一杯酒,陪他吃了几盏。

苏木叹息一声:“去年春节我要在西苑随时驾前,有发生了那么多大事,也就罢了。今年无事,住这么大的房子,却感觉甚是冷清。”

小蝶道:“老爷,明年等吴姐姐过门,又生下孩儿,家里热闹了。”

“你却想得长远,小蝶,本老爷也要人你生个儿子。”说着话,苏木一把将小蝶抱住。

小蝶以前从来没和老爷如此亲热过,心中又是紧张,又是甜蜜。

一时间,风光旖旎。

说了一会儿话,小蝶道:“依老爷所说,那太康公主殿下并不像那张画像上那么不堪,而是国色天香的大美人儿。老爷在沧州同她相处这么久,这次,殿下要嫁人了,老爷是不是心中有些酸?”

说到这里,小蝶忍不住扑哧一声笑起来。

苏木:“怎么可能,那太康公主任性胡闹,我躲都还来不及,哪里还可能有其他心思?”

小蝶故意道:“那老爷你为什么那么捉弄顾三公子,保不准是吃醋了?”

苏木倒是一呆,想了想,摇头正色道:“小蝶你也别试我,真没那心思。我和公主殿下只不过是赚钱时的伙伴,这种女人太古怪,又强势,换任何一个男人,一旦了解她深了,绝对不可能有爱慕之心。”

听苏木说得正式,小蝶突然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什么那就好?”苏木倒是奇怪了。

小蝶:“小蝶怕那太康殿下把老爷看上了,要招你做驸马。”

“你怕什么呀,无稽之谈。小蝶,你再这么乱说,本老爷可不相饶。”苏木放下手中的杯子,打了个哈欠:“饭饱酒足,天气也冷,本老爷还是回屋去睡觉吧。”

“等等。”

“怎么了?”

小蝶:“老爷,今天是年三十,要守岁的。不过子时,不能睡的。”

苏木点点头:“那就去放爆竹吧。”

小蝶拍手,一脸的兴奋:“以前家里穷,没钱买炮仗,看到其他院子的人过个年,又是礼花又是鞭炮的,小蝶可羡慕呢!现在好了,为了过这个年,小蝶买了十几两银子的焰火,就等着老爷你去放呢!”

“这么多,太好了!”苏木来了兴致,正要出去凑热闹,就有下人来报说是吴老先生过来了。

吴老先生一直拿苏木的府邸当自己的家,也不见外。

看到吴老先生,苏木忙问:“老先生怎么过来了,不在家里过年吗?”

吴老先生将一叠稿子放在苏木手头:“人生漫长,大年三十年年都能过,也不差今年。但春闱三年才有次,错过了就得等下一次。老夫立志科举,如何肯浪费光阴。这是我最近写的时文,还有你交过去的,都由云儿修改过。反正又要守岁,不若你我翁婿切磋制艺,如此才不算虚度光阴。”

说完,就大步朝书屋走去:“随我来!”

吴老先生的性子苏木最清楚不过,如果不答应他,等下不知道要被这个老泰山骂成什么样子,大过年的,不值当。

无奈之下,苏木值得随他一道去了书屋。

然后接过老先生的习作读了起来,这一读,苏木这才吃了一惊:实在是太……太不好了……

不是说老先生的文章写得没有水准,实际上,他的文笔很很高的水准,古朴稳健,尽显名士之风。

可这种风格实在是太古老了,和整个时代的流行节奏不合拍。

没错,八股文也有个流行趋势。

比如现在的大明朝正值鼎盛繁荣时期,民间富足,崇尚奢华。因此,反映在文学作品和制艺八股上,也多喜绚丽、潇洒的文字。

尤其是,当今翰林院中,当多是南方士子,北方人却看不到几个。

从江浙水乡来的学士们,文章风格也多华丽宏大,对于古朴厚重的文字却不是太喜欢。

按照朝廷的科举制度,会试的考官大多由翰林院选拔。

老先生已经有很多年没参加过科举了,对这种情形并不了解。他这种文章一上了科举场上,第一印象就不太好,怕是要被扣分的。

看了几篇文章,苏木皱眉不语。

吴老先生反倒是不喜了,道:“苏木,是好是坏,你且直说好了?”

苏木:“吴老先生乃是士林前辈,文章自然是老辣的,但上了科举场上,未必就能有个好的下场?”

吴老先生:“怎么了?”

“风格不对,老先生你想啊,这翰林院中的学士、编修们多是南方人。南方士人喜欢什么样的文章,想必也不用晚辈多说,对于北方士子也多有轻蔑和排挤。想现在的吏部侍郎焦芳,当年在翰林院的时候,不也过得很不愉快,一直宦海沉浮了这么多年,才被提拔到重要的职位上。老先生的文章自是好的,可未必就能中进士。”

于是,苏木将将自己对会试题目和文章风格的理解详细地同吴老先生说了一遍。

可惜老先生是个拗相公,如何肯服,冷笑道:“开玩笑,文章是好是坏,只需读上一遍就知道了,跟文字风格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引申下去,引经据典,越说越离谱。

这一气说来,竟一两个时辰也打不住。

苏木只感觉脑袋里有一群蜜蜂在嗡嗡地飞舞中,心中烦躁得要死。

可偏偏也不方便离开,这简直就是难以忍受的折磨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突然间,外面“砰!”一声,从窗户看出去,就看到漆黑的夜空中爆开一朵灿烂的焰火。

接着是第二朵,第三朵,第一百多。

整个京城都被这片灿烂的焰火照亮了,笼罩了。

巨大的声响一声接一声,仿佛没有停歇的时候。

苏木看去,只见着吴老先生嘴唇还在不停地动着,却再听不清他说些什么。

心中顿时一松,子时了,终于解脱了!

“子时了,子时了!”府中到处都是下人们的欢叫声。

小蝶推开门进来,后面跟着赵葫芦和丫鬟们。

赵葫芦率先拜下去:“新年快乐,祝老爷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照,大吉大利。”

其他丫鬟和下人也同时拜下去,一时间,拜年之声不绝于耳。

小蝶咯咯笑着:“一个一个来。”

然后叫人抬了一筐钱,开始发押岁红包。

吴老先生被她们这一打搅,自然是说不下去,只郁闷地摇了摇头。

京城三年三十的鞭炮声响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算结束,第二日,苏木休沐,睡到中午才起床。

院子里满是红色的鞭炮碎屑,雪也停了,腊梅花上积着白雪。

苏木突然想:正德一年终于到了,皇帝要亲政了,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

他为人低调,又只是个八品闲官,也没什么人上门拜年,他也懒得出门。

在家里偷得浮生半日闲之后,大年初二那天,照例去通政司上班。

过年是明朝官员难得的一个休沐的日子,虽然法定假期只有一日。不过,官员们并不将此放在心上,各衙门也不怎么管事,任由大家处理手头的杂物。

大过年的,衙门之间相互走访。官员们之间相互撒帖子,拜年、吃酒联络感情,也是免不了的。

这情形,一直要忙到大年十五之后才能消停。

过了大年,官员们才算是真正的收心,开始上班了。

第566章 可断了言官们的生路了

通政司本是清苦的衙门,除了几个老大,下面的经历和知事们更是浑身上下都刮不出一星油儿。加上这地方对于整个大明朝的朝局而言不过是一个摆设,也不会有人来送礼团拜。

上次冲虚送礼过来,那是本着礼多人不怪的言责。而且老道士对大明朝的官场体制也不太了解。一听到通政司这个名字,下意识地将其当成了内阁那样的实权结构。否则,也不可能给苏木结识他的机会。

往年间,穷知事们巴不得有衙门或者官员请他们出去吃酒,看能不能得些好处。今年大家都一条心要参加来年的春闱,也知道在这里干不久了,都没心思去想这些俗事,一心扑在书本上。

从大年初二开始,知事们都准时到了通政司,开始埋头苦读,图的就是这里的清净。而且,在学问上有不明了的地方,可以第一时间和同事切磋。

因此,整个过年期间,通政司的人都按时报到,按时下班,工作态度极其端正。

如果明朝政府有所谓的风纪纠察部门在大过年的到个衙门查访,通政司绝对会拿一个先进集体的锦旗。

满耳都是同僚们的哦咏之声,苏木倒有些喜欢这里的读书氛围。

以前觉得三月份的春闱还早,有的温习的时间。现在一旦将心沉下去,才发现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大年就过去了。而他感觉,再这个半月之中,好象没学到什么东西。

正月十五之后,朝廷开始正常运转,手头事务一下子就忙起来。

国丧正式解除,还有两日就该是正德天子大婚、亲政的日子。

按照朝廷礼制,朝廷但凡遇到婚丧、登极、亲政、册立、征战等国家大事,都要告祭太庙,这次自然免不了。

各衙门,尤其是内阁和礼部更是忙得脚不粘地。

不过,这些同苏木,或者说与通政司也没任何关系。

当然,往来的文书数量却是往日的十倍。

知事们现在已经铁了心要扑到进士科上,对于政务也没有任何节操,直接叫书办处置就是。

苏木对于这种收收发发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兴趣,离下一次邸报的发行还有些日子。再说正德正式亲政之后,他手头的差事已经算是彻底半完。邸报以后怎么办,同他也没有一文钱关系。

这个时候,他才忍不住轻轻感叹一声:真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啊,除了上次被张永问话之外。

这一日,苏木因为有事跑了一趟礼部。等忙完,刚到衙门,就听人说,左通政华察觉一大早过来,将众人都痛骂了一顿,说是上一期的邸报出事了,连累着整个通政司都受到都察院言官们的弹劾。

华大人心中不爽,跑到吴世奇那边,正同他拍桌子骂娘呢!

作为这一期邸报的始作俑者,苏木自然关心,忍不住问同僚具体情形究竟如何?

话刚问出口,一向看苏木不爽的段炅冷笑着说风凉话:“吴大人弄的邸报满纸阿谀奉承之语,人品低劣到令人法指。当初本官就说过这么做乃是小人行径,这不糟糕了,这朝廷中小人虽然不少,可正人君子却还是绝大多数。路不平,旁人铲。”

说着话,段炅不住拿眼睛斜视苏木,意思是苏木你是吴世奇的同党,自然也是小人。

翁知事是个老好人,忙拉住苏木,示意他忍耐,又飞快地将这件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原来,那一期的邸报发行之后,第一时间传到内阁手头之后。首先谢迁谢阁老就按捺不住,跑去找慈圣皇太后和皇帝顶牛,最后吃了张太后不软不硬的一记,闷闷地回到了内阁。准备连同刘健和李东阳两个阁臣继续上谏。

刘首辅一看府邸报,大怒,就拍案而起,说,邸报办成这样,满篇都是吹牛拍马阿附之言,还有什么意义,断不能忍。

“不过,李大学士却让两为阁老忍耐,反道,其实,府邸报这么办,对内阁的政令通达却是有好处的,且静观其变好了。”翁知事说:“本官也是前几日听一个在翰林院任职的同窗说起,这才知晓这桩秘闻的。”

黄知事赞了一声:“翁大人耳目真是灵通,还请继续说下去。”

听到有小道消息,其他几个知事都围了过来,一脸的兴奋。

只段炅不屑地坐在一边,但苏木还是发现这厮却也竖起了耳朵。

牛知事也跟着说:“对对对,翁大人你继续说,说说咱们弄的邸报为什么对内阁有好处?”

翁知事见大家来了精神,也是得意,提起精神:“这事得先从言官们说起。对于这期邸报,其实,御使台反应最为强烈。而相爷们同言官,却不是太合拍。”

原来,在看到邸报之后,刚开始还感叹:天下升平、皇帝圣明、太后吉祥,真乃盛世也!

可读到最后,却炸了窝。

就有御使弹劾:通政司上下大小官员窃据中枢,阻塞言路,蒙蔽天下。所办邸报只听歌功颂德,却无半点世情民意。若陛下、太后和只听得进好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长此以往,阿谀小人得势,国家必将变成另外一种模样。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有铮臣如何如何,家有什么又如何如何?

最后,上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请朝廷将通政司的通政司、左右通政都统统罢免,以正人心士气云云。

反正一句话,不治罪通政司的相关领导,不整改邸报的办报方式,国将不国了。

黄知事:“这些言官还真能上纲上线啊!”

翁知事一笑:“你这就不知道了,咱们吴大人弄的这个邸报可是断了御使们的生路了,如此一来,人家必然要跟咱们通政司拼命。”

“怎么说?”这下,连苏木都觉得很是好奇。

翁知事:“言官们主要的任务是风闻奏事,说穿了,就是给人挑毛病的。可这毛病怎么挑,却有些讲究,总归要说到点子上。否则鸡毛蒜皮说一通,反显得你这人没能耐。”

第567章 又开始PK了

翁知事平日里是个厚道人,秉承着言多必失,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的原则,说话也少。今日有心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耳目便给,就打开了话匣子。

“天下言官十八道,整个御使台有一百多个御使。天下无事,哪里有那么多毛病好给他们挑,就算有事,也不一定人人有份。”

“六科的给事中最便利,毕竟天天坐在衙门里,要想找人麻烦,随便就能抓住你的短处。”

听他这么说,众人纷纷点头。所谓六科各事中,乃是洪武朝时所设。也就是说,朝廷在御使台的御使外,另外还外派官员到六部坐镇监督。编制上归御使台,但上头却没有直接管辖权。

除了给事中之外,东厂还派有太监坐堂,锦衣卫也会派人进驻六部监视。

这也是明朝政治的一个特点: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以保证政府机构的清廉和效率。

御使们每年弹劾了多少人,上了多少进谏折子,那可是要例入政绩考核的。六科给事中超量完成任务当不在话下,外派到地方的御使干起来也轻松愉快。

可整个御使台有一百多人,外派的言官数量毕竟有限,而六科给事中却只有六人,整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为了抢新闻,挖官员们的黑暗面,都要打破头了。

在吴世奇和苏木主持邸报之前,这个朝廷的唯一新闻来源则是言官们的救命稻草。实在想不出法子,就拿邸报上下左右的读上几遍,怎么着也能找一个人一件事开刀,揭露社会和体制的黑暗面,反思人性中的劣根。

如此,也能顺利地完成当年的工作。

可通政司这种类似CCTV的邸报一出,言官们一看,都傻了眼。满篇都是颂扬继续颂扬,满眼皆四海无事。

大家没办法完成任务,就只能来找通政司的霉头。

于是,这几日,一百多份弹劾折子雪片一样地飞上去。

苏木吓了一跳:“这么多折子,我等怎么不知道?”

黄知事:“言官的折子可以直接递到内阁的,不用经过我们这里。吴大人断了御使台的饭碗,叫大家完不成年考,这个仇可结大了。”

翁知事:“如此一来,整个通政司,或者严格来说通政使和左右通政都承了巨大的压力,早朝的时候被百官骂得都快抬不起头来了。如此仅仅是被弹劾还好,偏偏慈圣太后和皇帝陛下还颁下圣旨说通政司办差勤勉,尤其是华左通政,他直接负责邸报的最后审核,居功奇伟,赏绸缎一匹。”

“赏赐绸缎一匹?可见慈圣太后和陛下对这一期的邸报很满意,这对华大人来说简直就是无上的荣耀啊,怎么又可能和吴大人吵成一团?”另外一个知事好奇地问。

对于明朝的文官来说,皇家赐宴、赏东西乃是一件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皇帝赏下的东西他们还舍不得用,要供起来,碰到客人就会拿出来炫耀,以示自己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天子赐宴,所赏下的食物还是要吃的,这东西不能存放太长时间。大学士们在筵讲之后,都会被皇帝留下吃饭,吃不完的菜肴按照规矩都必须打包带回去。当然,皇帝的御膳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就是猪食,至于带回家吃不吃,就只有天知道了。

段炅又开始发出不和谐的冷笑了:“这份邸报一出,主办人小人的名声算是坐实了。华左通政蒙此不白之冤,自然要找吴大人理论。换成你们被言官弹劾,被人骂为佞臣,会高兴吗?其实啊,本官绝对,华大人好象是找错人了。”

又是用讽刺的目光看着苏木。

苏木三番五次被段炅挑衅,心头不快,眉毛一扬,正要反击。

翁知事,忙拉住他,又笑道:“现在,话又回到前头,为什么咱们所办的邸报,内阁倒觉得对他们有好处。”

众知事和苏木最近关系密切,自然不想看到苏木和段炅起了争执,同时问:“为何?”

被众人这一打岔,苏木也没有机会说话。

翁知事笑道:“言官们没事找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风闻奏事又不承担半点责任,内阁以前无论说过什么做过什么,都免不了要上邸报刊载。现在好了,上面一团和气,全是平安无事。内阁辅臣们半起事来也少了很多约束和弹劾,自然感到无比舒畅。只不过,表明上却不能说而已,这也是李阁老让刘首辅和谢阁老静观其变的原因。”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齐声大笑,又赞了一声翁大人知道的事情真多,人面真广。

大家为了不叫苏木和段炅起冲突,笑得越发地大声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一声清脆的声音从经历厅官署里传来,听声音好象是有人摔了杯子。

这一声叫所有人都静了下来,互相看着,神情满是无奈。

至于那段炅,面上的讥讽之色更浓。

显然,通政实左通政,经历司的顶头上司华察大人,和吴老先生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这个华察,好大官威,居然摔了杯子。看来,邸报一事让他恼羞成怒了。”苏木想。

可让他意外的是,华察愤怒的声音传来:“吴世奇,你什么态度,竟然在本官面前摔茶杯,你眼睛里还有我这个上司吗?”

厅堂里的几个知事面面相觑,吴大人脾气不好他们都是知道的。却不想,今天却火暴到这这种地步,算是彻底同上级撕破脸了。

“本官就是这个态度。”

“吴世奇,你你你……你这个经历算是当到头了。本官当上弹劾折子,请朝廷免去你经历一职。”

吴世奇大声冷笑,仿佛是有心让经历司所有人都听道一般,声音洪亮地说道:“官职任免乃是国之重器,可不是华大人你一个人说了算。朝廷说吴某不称职,自然会免去我的职务,用不着你操心。”

听到那边剑拔弩张,众人又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朝官署那边走去。

苏木心中也是担心吴老先生做出出格的举动,也跟了上去。

说起来,在通政司这两月,吴老先生和华大人先先后后PK了好几次,战况在今天显得特别激烈。

第568章 表错了情的华大人

作为下级,上司和上司的上司在吵架,知事们自然不好意思跑进屋去凑在一边看热闹,只能默默地站在门口观望。

苏木就看到里面吴老先生和华察都想正在决斗的公鸡,站在厅堂正中,鼻子对鼻子,眼睛对眼睛,都想用目光杀死对方。

地上则碎了一地的瓷片,茶水纵横恣肆,被地暖一烤,氤氲地冒着白气。

看到众人在门外探头探脑,华察怒喝一声:“要看就进来看,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听他这么说,大家还是没有动。

华察怒视吴老先生,喝道:“吴世奇,可敢当着众人的面与本官分辩?”

“怎么不敢,都进来。”

于是,苏木等人才进了厅堂。

华察接着先前的话,冷笑着说:“借吴大人你的话,官员任免乃是国之重器,自然不是华某人一个人说了算。不过,别人说这话倒是无妨,你吴世奇不配!你一个举人功名的选官,大约是用了什么媚上的手段,谋了个正七品的朝廷命官一职。这次所办的邸报,倒是尽显你欺下媚上的手段,果然是驾轻就熟,深得圣心啊!龙颜大悦,自然是不会免你的官职的。嘿嘿,不但不免,弄不好还要大用。华某人粘你的光,还得了天子赏赐。可是别忘了,你做出这种龌龊事,又如何面对天下人悠悠众口。我若是你,还有什么脸呆在通政司?”

受了华察的激,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吴世奇再也忍耐不住,一张脸红得似要滴出血来,喝道:“真当本官恋栈不去,真当吴某贪图官位?吴某无论当初在长芦盐司,还是通政司都是问心无愧。至于原因,也不屑同你多说。不就是一个正七品的经历吗,不用大人多说,吴某下来之后自可上请辞的折子。”

听到吴老先生吃了华错的激将法,苏木心中暗自叫苦,自己和吴世奇在通政司的职务可是慈圣太后和皇帝的旨意。即便接下来他们二人的角色已经扮演完毕,可没有这两位大明朝的当家人点头,还是没办法离开。

当然,还一个办法,那就是中进士。按照朝廷制度,一旦得了进士功名,就要另外安排工作。

除此两条,你就算想辞职,上面也不会允许,反平白被华察再耻笑一番。

华察冷笑:“如此,你还知道廉耻。”

“廉耻,廉耻什么?”吴世奇大怒,正在反击。

突然间,一个书办急冲冲地跑来:“禀给左通政大老爷,慈圣太后和皇帝陛下有圣旨,天使已经到门口了。”

“圣旨!”众人心头都是一惊,然后突然意识到,这道圣旨必然同上一期的邸报有光。

按照华察的想法,上一期的邸报深得帝心,这次有天使上门,必须是另有赏赐。上次他还没意识到邸报有什么不妥,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也因为这样,就将那份报纸轻易地放行了,等到莫名其妙地被御使弹劾之后,他才感觉不对,忙将邸报拿出来。一看,顿觉满脸都是鸡虱子在爬,只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隙可以钻进去。

特别是被张太后赏赐了一匹绸缎之后,更是沦为官场的笑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吴世奇。

一句话,他和吴大人的梁子结大了。

听到又有恩旨到,华察大怒,一挥袖子:“不接!”

众人“嗡”一声议论开来,面上都是带着一丝敬佩。

段炅更是赞了一声:“华大人真铮铮君子也!”

书办无奈,只得出去回报。

不片刻,就听到一声尖锐的怒叫:“通政司的人好大胆子,连慈圣皇太后和天子的旨意都不接?”

回头看去,就看到一个太监带着几个随从趾高气扬地冲近来,满面都是愤怒。

这人苏木认识,正是多日不见的林森林公公。

华察最近被人骂得厉害,很有一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见到林森,心中一动,这不正好是洗刷自己身上冤屈的时候吗?

就指着林森怒骂:“阉贼,你竟然还有脸来我通政司,想干乱国政吗?”

“我,我我……咱家怎么着你了?”林森被华大人一口一个阉贼的骂,气得花枝乱颤,只差将一口热血吐出来。

华察大骂:“好叫你这个阉贼知道,那份邸报与某毫无关系,都是出自这小人之手。太后和陛下若有赏赐,本官绝不接受,以免平白受这份屈辱。你这阉贼若在废话,本大人当与你势不两立!”

“你还想要东西,你什么玩意儿啊?”林森脸都白了,说起话来不住打哆嗦:“少在咱家面前扮直臣忠臣,实话告诉你,这份旨意是给吴世奇的,跟你却没有任何关系。”

“是给吴世奇的?”华察平白表演了这么多,这才知道原来这事同自己没有半点关系。本打算好好演一场戏,结果却成为一场闹剧。若是传将出去,还不被人笑掉大牙。

本官何辜,正经的清流出身。却因为手下有吴世奇这个小人,却被惹了一身污水,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小人。

这人,就是我命里的灾星啊!

听到林森这句话,众知事也是一呆。心中大叫:原来是给吴大人的圣旨,华左通政还真是表错情了,真是倒霉啊!

看见他满面涨红,众人竟然有些同情起他来。

吴世奇愕然地指着自己的脸:“给我的圣旨?”

林森:“你是吴世奇?”

“正是下官。”

林森哼了一声,然后看了苏木一眼:“吴世奇、苏木,接旨吧!”意思是,这份圣旨表面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