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架势,至少有两千两银子。

满满四大筐银子,数额不小。

太康、苏木并不直接参与银行的具体业务,就站在一边看热闹。

旁边,吴老二悄悄对两人说:“姐夫,一真仙子,这笔银子来路不正啊!”

他这么一说,苏木和太康公主都留了神。

尤其是苏木,更是发觉了其中的不对。

只见这秀才身上的儒生袍已经洗得发白,领口和手肘处还打了补丁,显得很是寒酸。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不像是那种能够一次性拿出两万两闲钱购买盐票的主。况且,盐票这种新鲜事物因为没有任何信用而言,还得不到民间的承认,风险性极大。

太康哼了一声,低声道:“只要有人买咱们的盐票,你管他的钱是什么来路,就算是杀人越货得来的脏物,我也一样收了。”钱进了银行,那就是咱们皇家的,谁敢罗嗦?

苏木笑了笑:“我去试试他。”

作为发展银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业务,苏木非常看重,也想同这秀才聊聊,问问他为什么要将钱存进银行。

于是,他就走了过去,客气地同他见了礼,就做下来攀谈。

说了半天今天天气呵呵呵,苏木才知道这人姓肖,本地人,是个秀才。

这个肖秀才看起来很是傲气,见苏木没有功名在身,鼻子朝天,说起话来也很不客气。

不过,苏木还是发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细节,比如,这肖秀才和自己说话的时候,脚就颤个不停,还时不时转头朝街上看几眼,好象很害怕遇到熟人的样子。

苏木也不说破,进门都是客,而且还是这么大的业务,又何必刨根问底呢!

说了半天话,宗真那边过完秤,一共二千零六百两银子。

苏木笑眯眯地递过去一大叠盐票:“肖相公,这是本行盐票,你点点。”

按说,能够一出手就两千两银子的客户都很大方。

但这个肖秀才接过盐票之后,却在右手拇指上吐了一口唾沫,反反复复地清点了三遍,确定数目对了之后,才郑重地收进怀里。

到这个时候,这笔生意算是结束了,苏木正要起身送客。

肖秀才却突然问了一句:“掌柜的,我将这么多银子存进你们银行,是不是随时都可以过来兑换现银?”

声中带着一丝颤抖。

第466章 小精明

苏木静静地看着他:“当然,存取自由。”

“如果……如果……”肖秀才吞吞吐吐半天,才问:“如果我今日存银子,明日因为有急事需要用钱,能过来兑换吗?”

还没等苏木回答,肖秀才慌忙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问一问,假如……”

苏木心中好笑:“没假如,就算你现在存,现在取,也一样一文钱少不了你的。肖相公你放心,这盐票可是盐司发行的,我号也不过是代销。难道堂堂盐司还信不过。”

“那么……用这盐票去提盐呢?”

“也随时可以。”

“那,好,我明白了,告辞,告辞!”

肖秀才说完话,突然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敏捷跑了出去。

“这人忑古怪了些?”宗真连连摇头。

“一定是赃款!”吴老二说。

太康:“你管人家的银子什么来路,宗真,把银子入库房吧。”

宗真:“恩,可以入库了。最近咱们手头也有将近十来万两现银子了,干脆就化了铸成五十两的大银。还有,这么多钱放我们这里也有些不妥当,等铸成大银之后,不如送去盐司银库,也放心些。”

毕竟,这个银行乃是盐司做保,打的是他的招牌,而盐票的发行方又是盐运使司,现金得入盐司的帐。

苏木却一摆手:“别急。”

“怎么了?”三人问。

苏木突然笑起来:“今日这肖秀才甚是古怪,搞不好他明日就会过来提现。或许,在这提银子之前,他会先去盐司吧?”

“我有些不明白。”吴老二和宗真都是一脸的疑惑。

这个时候,太康公主突然叫了一声:“这个肖秀才如果如苏木你所想的那样,还真叫他找出其中的漏洞了,这人倒是机灵。”

“呵呵,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苏木微笑道:“、宗大侠,派两个耳目跟着这个肖秀才,看他搞什么鬼。凡事若不通常理,必然有鬼。”

宗真:“这肖秀才手头的银子肯定来路不正,只怕非奸即盗,是得好好查查,我这就叫人去跟着姓肖的。”

……

安排好跟踪的人选之后,苏木自回客栈去睡觉。

第二日,他起得早,心中却已经预感到肯定会有事情发生。

也不急,反在书屋里看了半天书,等吃过了午饭,这才潇潇洒洒地出门去了。

出门后,照例去其他两个分号看了看,和昨天一样,看热闹的百姓不少,但敢掏银子买票的却是一个也无。毕竟,能够拿出这么多银子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家还都不敢冒这个险。

回到总号所在的宗真家,这边依旧是一点生意也无。苏木也不进后院,就泡了一壶茶慢悠悠地喝了起来。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时辰,正当他心中有些急躁。两个伙计飞快地跑进来,看到苏木,就同时叫道:“梅老爷,那个姓肖的有消息了,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

苏木笑着朝他们摆了摆手:“回后面去候着,等下过来问你。对了,把一真和宗真也叫到一起吧!”

……

后院大厅堂里,听完两个探子的话。

“这个姓肖的好声奸猾,他娘的,算计到我们头上来了!”宗真愤怒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叮当地跳了起来:“此风不可长,堂堂一个读书相公,做事如此龌龊,绝对不能姑息!”

“你待怎么地?”苏木和太康公主相时一笑,有种知己的感觉,这事大约也只有他们两人才能觉察到其中的好处,也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着,找人好好收拾收拾他!”

“不用了,由他去,你们下去吧!”苏木朝两个探子挥了挥手。

“怎么可以这样?”宗真怒了。

原来,刚才这两个探子从昨天晚上开始就已经找到了肖秀才的住处,今天一大早就等在他家对面。因此,肖秀才这一天究竟干了什么,尽在他们眼底。并且,也打听清楚了他的来历。

原来,这肖秀才乃是沧州最大盐商阳建忠商号中帐房里的一个收帐的,这两千多两银子本是他去南皮收回来的营业款。

却不想,这秀才也是胆大包天,竟然挪用了这两千两银子买了盐票。又起了个大早去盐司兑换了官盐,然后将官盐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别的盐商,从中赚取差价。

官盐价格本低,加上吴老先生做转运使之后狠狠抓质量关,销路很是不错。

轻易就出了手。

卖盐得了银子,肖秀才出了将本钱交给商号之外,还落下了三十两利润。

也就是一天的时间,三十两银子就比得上寻常人干两三年。

宗真怒道:“这小子钻这个空子,太狡诈了。若大家都学他,盐司的盐不都被兑换空了?”

苏木却是一笑:“这人是有点小精明,不过,对咱们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想啊,他买咱们盐票,一天只能就能得三十两利润,这个消息传出去,还不轰动一时。岂不说明咱们的盐票货真价实,信用极好。依我看来,这个肖秀才找到这条财路之后,食髓知味,定然不肯罢手。过得几日,肯定还会再来的。等他跑上几趟,发上一笔小财的时候,咱们再将他的事情宣扬出去,这个也是一个不错的广告。到时候,大家都有样学样,不愁盐票卖不出去。”

“这个主意好!”太康的眼睛亮了。

宗真这才抽了一口冷气:“苏老爷,我只不过是想教训一下肖秀才,你却要将他的事情宣扬开去。他挪用的可是阳建忠的银子,阳建忠这人可不是好相以的,到时候,肖秀才可有大麻烦了。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吴老二冷笑:“大舅哥,厚道当饭吃吗?”

苏木笑了笑:“无论那肖秀才处于什么目的,对咱们银行都是有功的,真遇到危险,却不能不管。”

宗真这才放了心。

也不用等两三日,第二天傍晚,肖秀才又来了,这次现银并不多,只六百来两。

接待他的自然又是苏木,肖秀才现在是熟门熟路了,也没以前那么紧张,反同苏木聊了半天官盐私盐和大明的盐政。

苏木心中好笑,顺便将白大老等几个私盐贩子的名字不着痕迹地同他说了。他反有些担心肖秀才买了盐票换了官盐之后卖不出去,砸在手上。

第467章 新八卦主角

其实,苏木的担心纯粹多余。

在他一个现代人看来,后世的盐贱得跟土一样,一块钱一包,超市里敞开了卖。就青海盐湖的盐就够全世界吃上百年。

问题是,现在是古代,交通运输不便,而且科技又低,盐的产量也不高。加上政府专卖,层层盘剥,食盐竟成了一种稀缺物质,尤其是在不靠海的内陆省份,这玩意儿更是可以直接当钱使。

将一斤盐从盐场运去内陆省份,转手就是几倍的利润。

也因为这样,只要是靠进盐场的地区,就有无数官府指定的盐商、私盐贩子积聚在一起,只要是盐,管他什么来路,都要了。即便是有正经盐引的官商,也时不时收些来路不明的私盐。反正这东西到手之后就能轻易地卖钱,谁还嫌自己手头的货多呢?

实际上,在入长芦、两淮这样的大盐场,不但盐商、盐枭卖盐,连走船的艄公、干车的把势、种地的农民,碰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也要客串几回。

肖秀才买了这批盐票之后,自然又去盐司换盐,然后卖出去赚取差价。

苏木也不去打搅他的发财大计,只冷眼旁观。

很快,这穷秀才的胆子一次比一次大,最大一笔竟然一口气买了一万两盐票。当然,这一万两银子的盐票所兑换的食盐他花了三天才买掉,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同阳建忠交差的,估计也就是打了个时间差。

苏木倒是很佩服他的胆识了。

肖秀才的来苏木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多,逐渐和苏木混得熟了,也不想第一来这里是那么傲气。相反,对银行里的人还非常客气。

苏木自然明白,他第一来银行时之所以鼻孔朝天,不过是掩饰自己心中的畏惧罢了。

随着肖秀才赚去的差价越来越多,整个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他那张营养不良的脸色逐渐变得红润起来,身上那件满是补丁的儒生袍也换成新的,手上还戴了一枚黄灿灿的金戒指。

苏木大概地计算了一下,这阵子,肖秀才大约赚了一千多两银子。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可以买一间宅子、几十亩地,就算是黄花大闺女,也能换他几十个。

“这肖秀才,还真摇身一变小康了。如果他不是读过书,会算帐,又怎么能发现盐引里面的漏洞。知识改变命运啊!”

想到当初在保定时,为了区区一点银子和田地,家里人和自己斗得死去活来,苏木不禁感慨,这个肖秀才起步阶段比他顺利多了。

“梅老爷、宗大哥,据说这个肖秀才刚买了个宅子,还买了二是亩上好水田。昨天他喝醉了酒,就跳上一辆马车。车把势问他去那里,这酸相公道,随便去那里都成,就想逛逛,老子有的是钱,去便是,跑得高兴了,爷有赏。”一个探子过来禀告。

宗真竖起了眉毛。

太康:“这人倒是有些趣。”

苏木:“有钱了,就把持不住了。”

太康:“是不是可以将肖秀才发财的消息放出去了?”

“还不行,还缺一个轰动事件。”苏木笑了笑,示意那探子继续说下去。

探子:“对了,昨天肖秀才和他浑家拌嘴,今天一大早被两个舅子揍得半死,都下不了地。”

苏木留了意:“为什么被打?”

探子:“还不是因为吃醉了酒,肖秀才回家之后也不知道脑子里出了什么问题,竟说家里日子好过了,想纳一房小妾。肖秀才娘子性格贤惠和顺,也不说什么,只是哭,然后一大早就跑回娘家去了。结果,娘家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带人杀上门来。然后,肖秀才就惨了!”

“扑哧!”屋中其他人都小声地笑了起来。

苏木心中却是一动,看了太康一眼。

太康会意:“好机会啊!”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还是涉及到男之事,更是提神醒脑的绝佳娱乐活动。明朝人生活简单乏味,特别是普通百姓,一闲下来,也不会泡上一杯清茶,聚三五好友聊天说八卦。不像现代人,电视、电影、网络、消夜,只要你有钱,想怎么玩就能怎么玩。

可以想像,肖秀才被他两个舅子打的事情一传出去,会轰动成什么模样。而且,这个肖秀才以前穷得都揭不开锅,现在却摇身一变,房子有了,田地有了,现在连小老婆也快有了,怎不叫人心中狐疑?

苏木:“宗真,立即派人将肖秀才怎么发财的事情放出去,夸大一些也是无妨,反正怎么邪乎怎么来。”

宗真无奈:“好吧,我这就叫人下去办。”

“等等。”苏木叫住宗真,伸出三根手指:“三天,你需要在三天之内叫沧州城中的没一个人都知道肖秀才的名字。”

宗真:“放心好了!”

进入夏天以来,沧州城中的八卦新闻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轰动性的消息,真真叫人目不暇接,并大呼过瘾。

先是巡检司的梅富贵凭借着两首词轰动整个沧州,叫人大吃一惊:想不到区区一个武人,竟然有这般才情。

然后,这个才华出众的梅巡检竟然不顾真定老家另有妻子,为了攀高枝另外娶了扬州推官吴大人的女儿,得了巡检的官职,人品低劣到令人发指。最后,被杨自烈发现,免去官职,发配去盐司军械库当看守。

再以后,事情的发展开始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梅富贵进军械库之后联络吴大人,带兵占领了库房。接着,朝廷钦差杨廷和又带人封了盐司银库。

一桩涉及两百万两银子的巨款子终于浮出水面,盐司上下尽百人,包括杨自烈在内也被一锅端解送京城候审。

然后,吴大人也因为这件功劳升任盐司转运使。

此事告一段落之后,沧州百姓觉得这个梅富贵人品虽然糟糕,可为国为民立了这么大功劳,也算是个人物,况且人家诗词写得比一般士子还好。才子风流,另外娶了妻子也属于一桩韵事,倒可以理解。

可是,等到一真和梅富贵剽窃大才子苏木所作的《红楼梦》一书里的诗词被揭发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梅富贵的才名得之抄袭啊,心中对他的鄙夷更甚。

可说,最近半年,沧州城中的大小事件都同这个姓梅的有莫大关系。

但这次的八卦主角总算换成了一个姓肖的新人。

大家顿时激动起来,老是姓梅的在耳边晃,未免审美疲劳,现在总算一代旧人换新闻了。而且,这个姓肖的秀才身上还笼罩着一种别样的传奇色彩,这就叫人激动不已了。

第468章 轰动了

这个八卦先开始于肖秀才要钠小妾,然后被他的两个大舅子给揍了个半死,到现在,还躺在床上哼哼着。

被舅子打,尤其是对一个读书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肖家娘子为人和顺,品貌端庄,且又育有一子,你肖秀才要纳妾总归得有个理由才是。

在古代,一般人要钠妾是有严格规定了。首先你得年过四十,且妻子没有生养,又或者妻子品性不好。而且,纳妾周,每月必须同房子的次数都有严格规定,不能多也不能少。同房完事之后,还不能在小妾的房中过夜,得回正妻的房中去睡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男人纳妾不过是找一个生育工具,一切都以延续宗族香火为第一要务。

当然,到了明朝中叶,随着市井的进一步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民间享乐主义盛行,普通百姓纳妾很多时候不过是满足男女之欲。

社会上有一个传统,娶妻娶德,最好能够丑一点,太漂亮也没办法镇压后宅,少了威严还怎么执家。但娶小老婆纯粹就是为了满足色欲,自然要紧着漂亮的找。

这个肖秀才有儿子,且妻子人还不错,所以前一条道理说不通。那么,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男女欢欲了。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问题又来了。

认识肖秀才的人都知道,这个篾片相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书也不成,根本没有生计手段。到现在,早就穷到举家食皱的地步,凭什么去纳妾?

这年头,你就算去人牙子手头买个粗手大脚的丫头,也得四五两银子。高级一点的,三十四两都打不住。

以肖家的情形,难不成肖相公还要纳一个比他老婆还丑的女子。

就算他愿意,也拿不出钱来。况且,别人也不肯随他一道吃苦啊!

于是,在八卦众的强烈要求下,就有好事者开始四下打探起肖秀才家的情形。

这一打探,倒挖出一件惊天大事来。

原来,这个肖秀才本来是很穷的。可不知道怎么的,竟然在半个月内赚下一笔偌大身家。不但买了宅子、买了地,还要娶小老。

“肖秀才的新宅子位于沧州城中最好的地段,我进去看过,个两进的大宅,别说他一家四口,就算再塞进去十几个人也不觉得挤。你猜,他花了多少银子买的?”有人得意洋洋地问。

“多少?”

伸出来两根手指。

“二十两?”

“二十两,呸,做梦去吧!”唾了一口,才道:“两百两,加上里面的家具和新买的上好水田,肖秀才一口气砸进去三百来两。”

“我的天,肖秀才怎么如此有钱,还在半个月之内,你说,他是不是走了私盐?”听众都抽了一口冷气。

“对对对,绝对是的。”又有人叫道:“前几日我还见到肖秀才再向盐商们卖盐呢!”

“你懂什么,肖秀才走私,他也就是一懦弱的相公,干得了这种刀口舔血的买卖,说出来要有人信啊!”

“对的,也是啊。走私盐得啸聚一大群亡命之徒,这活儿可不是一半人干得了的。况且,这个肖秀才平日里深居简出,也没见他同三教九流来往啊!”

“喂,我说你就别吊人胃口了,说说,这个肖秀才是怎么发财的?”

众人都同时起哄,然后就有一个人叫道:“何处暑,你他娘吞吞吐吐做甚,就痛快地说了吧,今天这茶水钱就记在我帐上好了。”

那个叫何处暑的人冷笑:“再过得几日老子也要学那肖秀才去发财了,谁稀罕吃你的茶?”

“学肖秀才什么,发什么财?”众人都来了精神,连声催促。

何处暑大约是发现自己说失了口,憋着脸不住摇头。

“姓何的,你他娘还不快说,如果那肖秀才真有门路,这消息也盖不住,说不定过几日大家都晓得了。你快说,若真好,等下请你吃酒。”

“对对对,快说。”

听到众人一通怒吼,何处暑才红着脸道:“其实这事也简单,就是拿钱去买发展银行的盐票,然后去盐司兑盐,然后把盐卖出去。如此一进一出,就是一到两成的利,周转快不说,还没有任何风险。”

“盐票,是不是盐运使司发行的那种跟宝钞一样的东西,前阵子倒是听人说过,一百两一张。咱们升斗小民,也没那么多钱。但富户们好象对这东西没兴趣的样子,也没人买。”就有人说:“却没想到,这事还有这么个好处,难得那肖秀才能找到其中的油水,这读书人的心窍果然灵活,活该人家发财。不过,咱们也就看看流口水而已。”

“哎,何处暑,你刚才不是说要学那肖秀才的法子也去发财吗?”有人又问:“你何处暑穷汉一个,又从哪里去寻那一百两银子?”

何处暑吃激不过,冷笑道:“我姓何的虽然没钱,可以前跑江湖的时候可认识不少卖盐的,已经同他们说好,我一旦换来盐,只要便宜,就一两不少地都收了。至于银子,大不了找人凑一凑,一百两还是能够弄来的。只需一天,转一下手,就有十两好出,抵得上普通人干上一年了。”

听到他这么说,所有人都抽了一口冷气,眼睛都红了。

就有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一个人突然道:“何大哥,要不,咱们一起何股,干上一票如何?”

第469章 凑钱买票

何处暑听到这人说,不觉一呆,支吾道:“这个……这个……不好吧?”

那人顿时有些不快:“何处暑,你他娘是不是怕觉得咱们想来沾你好处?哼哼!”他冷笑一声,又道:“发展银行的盐票可是敞开卖的,只要有钱,你想买多少都成。难不成,你还想做独家生意。咱们之所以想跟你合伙,主要是大家都是苦哈哈,任何一人都拿不出一百两银子,你不愿意也就罢了,又不少你那一份。”

其他也都同时道:“说得正是这个理,何处暑,你不干就算了,哥儿几个,咱们合计合计,看这生意怎么做。”

于是,大家又是一阵起哄,更有人抚摩着胡须暗地里合计手头能够凑到的现金。

何处暑“哎!”一声,一顿脚:“各位各位,不是我姓何的不上道,实际上,这事我也是道听途说,只知道这个肖秀才靠这套手法大发其财。其中就里如何,却没亲眼见过。我刚才也是说得热闹,可一下子要凑这么多钱去生发,却要慎重考虑。”

众人“哦”一声,然后唾道:“原来是谣言,刚才你说得八大金刚活灵活现做甚,险些被你给骗着了。看样子,此事并不是真的。”

大家一想到这么一条财路就这么断了,都隐约有些失望。

听到大家的痛骂,何处暑也是满面的羞愧,感觉有些抬不起头来。

正在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里长走进茶楼,刚才里面的一幕他可是都听到耳里的。见何处暑涨红了脸色低头不语,笑道:“你们也别骂何处暑,他刚才所说虽是传言,可依我看来,只怕是真的。”

“怎么,王里长,快说说,快说说。”所有人都忙站起来连连拱手。

这个姓王的里张是老成执重之辈,平日间在街坊里也有些威望,不是何处暑这个泼皮可以比的。他的话,大家都是相信的。

“那肖秀才买宅子过户的时候,还是我给做的中人呢。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人家是真正发了财的。”王里长郑重地说:“按说,人肖秀才家里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外人也不清楚。可说也巧,就在买宅子的十天前,这个肖秀才还跟我一个侄子借过米,说是家里都快揭不开郭了。你们说,十天前一个连饭都吃不起的穷人,突然有钱买房子,这事怪不怪。因此,我觉得,何处暑的话也许是对的。”

“你们看,你们看,我没骗人吧!”何处暑兴奋地跳了起来。

“啊!”整个茶楼里的人都叫了起来;“王里长,难道说肖秀才靠盐票起家的事情是真的?”

王里长:“或许是,或许不是。不过,咱们倒是可以试试。要不,大家都凑一点钱出来,买张盐票看看不就清楚了。反正也就是一天的光景,小老二恰好和一个盐商有些交情,就算换了盐来,也不怕砸到手里。这里,我出十两。”

说着话,王里长就从袖子里掏出几枚碎银子子放在桌上,笑着问大家:“谁来参股?”

大家左右看了看,须臾,就有一茶客走上前去,怯生生问:“一两可以不?”

“一两你也好意思参股?”大家都笑起来。

王里长笑道:“反正就是个乐子,多少不论。”

何处暑:“我也出一两。”

“我出三两。”

“等等,我回家去取,来喝茶,没带这么多钱。”

……

于是,一通闹,很快,就有一堆银子堆到王里长面前。茶楼里人本人,又都想凑这个热闹,你一两我五钱,不半天竟凑到一张盐票的钱。

很快,王里张就写了份约书,上面拉出长长的名单,如果何处暑先前所说的话是真,等下得了好处,要按照名单中所出的银子比例分红的。

写完之后,何处暑一把抱起银子:“走,咱们买盐票去!”

差不多有三十人簇拥着王里长和何处暑出了茶楼,一路飞奔去发展银行。这么多人大热天的在街上乱糟糟地跑着,自然引起好事者的注意。

“这是怎么了,为首的不是王里长吗?”

“会不会是抓小偷?”

“放屁,大白天的抓什么小偷,贼都是半夜三更才出动的,想想都不可能。依我看,应该是捉奸。”

刚才被人骂了一句“放屁”,先前那人很是不开心,也顶了一句:“放屁,捉奸也要等在半夜才行啊,白日宣淫,可是要倒霉的。再说了,这么热的天,行男女苟且之事,这一身的热汗,可难受得紧。”

“你放屁,通奸本就是诲淫诲盗,还择日子不成?出一身臭汗,没准狗男女还喜欢这调调儿呢!”

两人彼此都不服气,互相顶起牛来。

但旁边的人一听是捉奸,都来了精神,才懒得管他们的事情,也跟着王里长和何处暑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朝前走去。

这支队伍简直就是宣传队和播种机,走一路宣传一路,很快就闹得沸反盈天。肖秀才发财的事情也和那个捉奸的谣言混合在一起。

变成:肖秀才靠买盐票在十天之内大发其财,然后仗着手中有钱勾引王里长的浑家。如今,这二人正在行苟且之事,王里长带了人马前去捉奸。

等到队伍到了发展银行,看到王里长掏银子买盐票的时候,又变成王里长因为浑家出轨,受了刺激。决定也拿出银子来买票发财,争一口气,重振夫纲。

“这是你的盐票,请收好了。”虽然只是一张盐票,但门口却已经聚集了两百来人,将宗真家外面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苏木也知道这是一次宣传盐票的绝好时机,便亲自上阵,详细解释注意事项。

“知道了。”王里长呵呵笑着,故意向周围的观众扬了扬手中的盐票,然后再珍重地收进坏里。压低声音道:“梅巡检,我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等办完这事,银子我会退给你的。”

“不用不用,辛苦你了。”苏木低声笑着,朝伙计递过去一个眼色。

伙计高声喊:“入银一百两整!”

没错,王里长乃是宗真的熟人。

等出了银行的大门,他看到众人看自己的目光又是怜悯又是痛惜,更多的则是不屑。

心中有些发虚:难道被他们发现了?

第470章 争购

很快,这群人就去盐司衙门兑换了官盐。

还真别说,自从吴世奇做了这长芦盐运使司的转运使之后,官盐的质量比起以前上了一个档次。不再像前几任那样,朝里面搀沙子和泥土。

兑换了一百两银子的官盐之后,很快就脱了手。

那一百两银子的本钱经过这一周转,转眼就变成一百三十两。

得了银子之后,回到茶楼,一五一十地将今天的利润分配完毕之后。王里长和何处暑得意地笑起来:“如何,不过是半日工夫,就有三成利到手。小老二出资十两,现在得了三两好处。呵呵,抵得上一个县大老爷一月的俸禄啦!”

“是啊,是啊!”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参与其中的人平均都出了二三两银子,得利一两,足够一家老小吃上两月了。就算最吝啬最小心的那人,出了五钱银子,也分得一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