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剪导火索长度。

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指距离多少丈,按这样加炮膛内火药的重量。

最后,试验小铁罐子,放在三十五丈处。用火箭射草燃烧引爆,轰的一声,弹片四散。

小赵又去量了爆炸中心与弹片飞的最远距离。

这些试验数据,都认真地做了记录。

小赵皇帝开始计算自己的武器:炸药包、铁罐手榴弹、白色炮弹(炸药包)、黑色炮弹(炸药包)。

我们能不能叫进入热兵器时代?

还不能!我们还没有火药枪。

小赵皇帝在计算,我已经穿越过来有七天了。我制造了长马刀、长斧头刀、炸药包、铁罐手榴弹、白色炮弹(炸药包)、黑色炮弹(炸药包)。

可以松一口气了。

完成了试验,今天打的炮最多。小赵、李德全。王文都成了黑人。

为了回城不引起围观,还不得不到河里洗了脸。

回到皇宫,小赵去洗了个澡。洗澡有宫女服侍,他还不适应。把宫女都赶走了。洗澡还是自己来,穿衣服宫女就不听皇上的了,围了一圈,递衣服的穿衣服的,扣纽扣,套靴子的。自己生来就是穷苦命,享福还要慢慢适应。

晚膳,已经按照小赵皇帝的命令,桌子上摆了四菜一汤。四菜一汤,小赵感到不错,比他原来家庭的生活,历来节约的饮食习惯,好了不少。

皇后告诉小赵,宫里的宦官宫女的生活开支,也降低了,主要是降低了肉食的数量,次数。主食减少了细粮,增加了粗粮。改变了原来的定量方式,自己吃多少舀多少。改变了原来有的吃不完,甩掉粮食,有的又吃不饱的问题。增加粗粮又变相增加了食品的花样,看来大家都还满意。

晚上,小赵皇帝又到崇政殿去批阅奏折。

战报,金兵东路军已经逼进了三关,向三关挺进。

延安府支援太原的援兵,在太原的求援的士兵到了后,立即派了援兵。援兵,也就是在朝廷的命令下达前就已经派出。小赵皇帝的指示,他们没有接到。小赵在记得在现代看历史书,延安的援兵打了败仗,看来打败仗,他们是免不了了。历史还在按原来的轨迹在前进。小赵叹了一口气。

其他奏折并不多,主要是言官,要求尽快确定京城保卫战的将军。有指出京城防务的城墙,有部分垮塌的,有的地方没有箭楼。有指出护城河某某地方已经淤积'奇+书+网',可以徒步走过河,存在重大防务隐患。

小赵皇帝都批“知道了”。也暗暗计下了这些官员的名字,毕竟人家是真心为京城保卫战在考虑问题。

奏章很快就批完了。

小赵梳理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一、明天上午检查今天的京城保卫战指挥部各科室,是否已经将人员配备齐全。办公地点,办公用具是否具备。还有武器制造质量检验员是不是已经配备,质量标准是否制定。新武器研究局人员是否配备,办公室是否具备。

二、明天下午,检查外城的城墙,找出存在的问题,安排施工。

三、以后,检查京城城外的军事设施。到军队中去,熟悉大宋时候的军队,军队武器装备,看用现代的方式方法,可不可以改变一些,提高一些。

一夜无话。

十二月十六日,又一个早朝开始。小赵皇帝坐在龙椅上,又是三跪九叩,又是三呼万岁,又是众卿家平身。

似乎一切如旧。

战报却不如旧。今天的战报告诉大宋朝廷的官员:虽然太原还没有失守,但敌人(金兵西路军)正在向太原前进。没有延安府救援太原援兵的消息,肯定他们还在前进的路上。

敌人,金兵东路军飞速向南的马蹄声,敲打着大宋君臣们的心。三关前的州府在失守。三关能否阻拦住金兵,如果他们绕开三关,开封府的危险就逼近了。

穿越来的小赵皇帝,又希望金兵到开封府来,又不希望他们到开封府来。心情十分矛盾。

大臣们,只有太上皇批准了南巡的官员显得洒脱一些。但是,只要还没有走,总是害怕金兵来得太快。那些没有批准走的官员,也许有的心脏病都要吓出来了。不过看小皇帝,却没有畏惧的样子。难道当了皇帝,胆子就当大了?只是当了皇帝文化水平倒当低了,说话变成了一个文盲,没有一点文采。

见大臣们没有言语,宦官又叫:“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高俅站出来,说:“臣有事启奏。”

小赵皇帝说:“爱卿请讲。”

高俅说:“皇上,听说昨天皇上在兵部,要兵部关于军事上的事情,不再向臣请示汇报。臣并没有被撤职,请问为什么?”

小赵皇帝笑了笑,说:“下面各位爱卿,有没有知道原因的,帮朕说一说。”

开封府尹李纲出来说:“臣不知皇上是什么原因,要兵部关于军事上的事情不再请示汇报高太尉。不过,我要问高太尉,你还跟太上皇一起去南巡?”

高太尉回答说:“本太尉陪同太上皇南巡,是太上皇决定了的,怎么不去!”

李纲说:“现在金兵正在快速向我们开封进军,如果高太尉正在南巡的路上,向太尉请示,一来一往,仗还打不打?”

小赵皇帝说:“那么高爱卿,你就不用到南方去了,我们正缺指挥京城保卫战的总指挥,你来当好了。”

高俅说:“皇上,陪太上皇到南方去南巡,是太上皇决定的,臣不能不去。”

小赵皇帝说:“陪太上皇南巡,或者留在京城指挥打仗,只能占一样。既然要南巡,人家怎么来请示汇报军事的事情?”

小赵皇帝停了一下,问:“高爱卿你说呢?”

高太尉说:“下面的官员无法请示,那就不请示好了。”

小赵皇帝想:“我还以为没有人敢出来反对我昨天关于军事的事情,今天还硬是有人出来反对。今后的斗争已经是难免的了。”

李纲又出来说:“皇上,臣有话要启奏。”

小赵皇帝说:“爱卿,请讲。”

李纲说:“皇上,现在战争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军事上,京城保卫战的指挥官现在没有结果。战备上,京城的城墙需要修补,已经拖不得了。”

小赵皇帝说:“爱卿说得好。今天下午,李爱卿,请您来参加一下。京城各兵种的指挥使、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的各科长参谋长也一起参加,我们一同检查外城的防务。”

“在京的各兵种的指挥使,下午我们在兵部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集中,陪朕检查外城的防务,朕就不另行通知了。请一定参加!”

正文 第十四章 沙盘地图

下了早朝,小赵皇帝与皇后一起去太上皇请了安。回来赶忙脱去龙袍,换上书生服。又带上李德全王文想要到兵部去,忽然想到,自己下发的诏书,要求唱歌曲,竟然没有曲子,只有歌词。下面怎么唱?小赵皇帝问王文:“我们皇宫有没有给词谱曲的官员?”

王文说:“回皇上话,有。”

小赵皇帝说:“那去与我找来。”

一会功夫,谱曲的官员找到了。小赵皇帝问:“我唱一首歌,你根据我唱的歌,能够谱曲吗?”

“回皇上,圣上唱歌,曲臣能够谱出来。”

谱曲的官员铺好纸,拿好笔。小赵皇帝就唱了《大刀向敌人的头上砍去》。

谱曲的官员说:“圣上,臣已经记录好了。臣冒死请皇上再唱一遍,臣好核对一下。”

小赵皇帝再唱了一遍。谱曲的官员说:“圣上,臣根据记录的曲子唱一遍,恭请圣上纠正。”一曲威武雄壮的歌曲,从这个官员的嘴里唱出来。

小赵皇帝又唱了一首《义勇军进行曲》,这个官员又记录了,也核对了,对皇帝唱了。

这个官员说:“圣上,唱了这两首歌,臣都产生了拿着大刀,冲向敌人的勇气。多么威武雄壮的歌曲!”

小赵皇帝说:“好!现在就把刚才记的曲和歌词一起发到军队去。”

说完,又让李德全招呼侍卫。很快,大家就骑上马,到兵部。

到了兵部,兵部的官员都已经认识皇上了,一一以军礼向皇上敬礼。他们叫了一个官员带路,到“大宋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

“大宋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的牌子也在一栋大房子门口挂出来了。走进里面,各科室也在门的右边定了一个小木牌。想找,也很好找。

小赵皇帝想找自己办公室。看过去看过来,都没有找到“御驾亲征办公室”的牌子。嗯?没有给自己设立办公室?

找到参谋长办公室,找到吴革。吴革忙对皇帝敬军礼。小赵皇帝有点不高兴地问:“怎么没有给朕设立办公室”?

吴革赶忙解释:“圣上亲自下达的任务,臣怎么敢不办?这没有挂牌子,是有一个惯例,凡是到任何官衙,最高官员的办公室,都是不挂牌子的,因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来办事的人,一步就想找到最大的官。这样常常使主管事务的人很清闲,首长却忙于一般事务,影响应该办的大事。二是为了安全考虑,如果出现有碍最高首长安全的问题,坏人,他不容易一下找到地方,特别是外面进入的坏人,更不容易找到地方。虽然是一个小的安排,关键时候作用就大。”

小赵皇帝点点头:“嗯,现在应该带朕去了吧。”

吴革将小赵皇帝带到这一栋大房屋的西北角,一个红色的大门,皇帝一进门,吴革喝叫了一声:“皇上驾到!”

有三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忙跪到地上,几乎一齐喊:“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来是三个文官,都穿着公服。吴革说:“你们还是自己介绍一下嘛。”

一个二十七八的年轻人抬起头,他皮肤白净,五官端正,吐词清楚,声音洪亮:“臣张文亮,今年三十,进士出身,在兵部工作四年,历任文职事务。”

一个大约三十岁的年轻人,皮肤微黑,接着说:“臣李宏,四川人,今年二十九岁,进士出身,历任兵部文职事务。”

最后那个官员,红着脸,也大约三十出头,说:“臣王勇,河南人,今年三十一岁,进士出身,在兵部工作五年,任文职工作。”

小赵皇帝说:“起来吧!我们在兵部,以后就用军礼。”

三个秘书一致答道:“是!”看来兵部的工作经历使这几个进士也有一定的影响。

吴革等几个秘书自我介绍完后,介绍这几个秘书说:“张文亮经常给首长起草讲话稿。王勇经常起草命令。李宏经常写奏折,报告。因为他们年轻,经常随兵部官员下到边关基层检查,又经常被派各种跑腿的事务,办事能力都不错。”

“好!这些秘书都很好。”小赵皇帝担心这些进士们,写的文章不用标点符号,自己不好读,说:“你们写文章,现在会用标点符号了吗?”

张文亮回答:“皇上,臣们已经听参加朝会的大臣回来讲过了,写文章都用标点符号了,只是不知道用得好不好。都仿照圣上的圣谕在用。”

“在用就好。只要知道每种符号使用的含意,用多了,就用得恰当了。”

他又问:“你们用口语写文章做不做得到?”

王勇说:“我们军队,文盲很多,认得字的文化也大多不高,以前写文章,写命令,尽量在用口语写,生怕下面误解了命令的意思。用口语写文章我们都不难。”

“嗯,好!你们准备自己的,忙吧。吴革,我们继续看。”

从这几个秘书在外面的房间进去,又是一个大的房间,里面的地上铺上了地毯。一面墙上挂上了一幅大的开封地图。另一面墙上,还有一幅大的地图,上面有金国、西夏、吐蕃、大理等国,相当现代的中国地图。屋内还有一个书架,上面还摆了一些书。小赵一看,大多是兵书,以及历史上有关战争的书籍,历史书籍。一个黑色的土漆漆的桌子,发着亮光,上面摆上文房四宝。

屋内有一个小门,打开小门,是一个小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也是开封的地图。中间有一个大的桌子,四面摆着椅子,如果要召开会议,马上就可以进行。屋内有门可以通到室外。还有一个门,打开,是一个大的礼堂,要开大会也有地方。

小赵皇帝问:“你们的沙盘呢?”

吴革一脸茫然:“沙盘,什么叫沙盘?”

“沙盘就是带立体形象的地图。”小赵解释道。

吴革说:“圣上,请等一等。”吴革跑到秘书办公室,对张文亮说:“小张,你去把情报资料科的制地图的叫来。”

情报资料科的制地图的人来了。小赵皇帝问他:“你们的沙盘地图呢?”

“沙盘地图?”制地图的人也是一脸的茫然。

“圣上说,沙盘地图就是带立体形象的地图。”吴革解释说。

制地图的人也一脸茫然,低声说:“沙盘地图?”

小赵皇帝指着地图说:“比如,这里有一座山。我们的地图是用三角形表示。这里有一条路,明明是沿着山坡路在逐步上升,走着山坡在翻山,我们却无法表现出来。还有走着,山的半山坡有一条峡谷,敌人可以利用这个地方打埋伏,我们看地图却看不出来,没有准备。看沙盘,我们知道这里有一条峡谷,我们可以防备敌人打埋伏,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打埋伏。沙盘可以使我们直观的观察地形,指挥打仗。”其实小赵皇帝也没有看见过沙盘。但是现代的电视节目中,沙盘就看得不少。所以可以侃侃而谈。

制地图的人说:“我们也知道地图的缺陷,就是没有办法去克服它。圣上,能否指导我们制沙盘地图?”

小赵皇帝点点头:“可以,可以。”他指着开封地图说:“地图,我们现在是画在纸上,沙盘是在木板做在一个框子里,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沙或者泥土,把我们开封的城,房屋,土地,河流,营寨,山地按地形的高矮,大小,做出实物的样子。这样,你去找木匠做一个大面板,再在边上钉一个六寸高的边框,里面堆上沙。做地图要比例,你也参照比例确定每一样的东西的位置,大小,再找一个地方做标准点,比它高的做高一点,比它低的做低一点。比如我们用北边城外的平地做标准,汴河从西北向东南流,西边就要高,东边就要低。这里的寨子,它比四面高,我们就做得高。打起仗来,我们就可以指着沙盘进行指挥了。”

小赵皇帝问:“会不会做,做不做得出来?”

做地图的说:“小臣明白了。”

小赵皇帝说:“把面板做好了,就放在这个屋里,搁在凳子上,四面留点距离,我们好看沙盘。沙盘就在这里做,做好就放在这里。”

这个人就去做沙盘去了。

参观了“御驾亲征办公室”小赵皇帝一个科室一个科室的核实,见全部人员已经上齐,处于可以运作的状态。情报材料科还拿来最新战报。

中午饭,小赵皇帝就在兵部吃的。吴革和兵部的官员要给皇上另外做一桌,被小赵拒绝。他说:“我们现在就要当战争已经在京城发生,一切都要简单节约。这么吃不是很好吗?”

吴革和兵部的官员见皇上这样坚持,听说皇宫皇上都实行了四菜一汤,也就按皇帝说的办,端来兵部食堂的食品,让皇上吃。

吃了饭,小赵宣布,下午巡视城防。参谋长吴革、秘书李勇、各科科长、参加巡视。战备工程科的全部人员以及通讯传达科派人跟随。

小赵刚刚坐到“御驾亲征办公室”,秘书张文亮进来报告:“开封厢军指挥使陶飞求见。”

小赵皇帝说:“让他进来吧。”

一员武将身穿盔甲进来,单腿跪地,双手抱拳说:“臣,开封厢军指挥使陶飞,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好,平身吧!”

陶飞说:“谢万岁!”接着站起来。

“陶将军,你早哇!”

陶飞说:“万岁!臣有事要启奏圣上。”

“什么事,陶将军,请讲!”

“圣上,今天下午是不是要视察城防啊?”

“是呀!”

“视察城防,是不是要搞城防工程。”

“如果需要,肯定要搞。”

“圣上,搞城防工程,我们就无法训练了。”

“你这是什么话?你们搞训练,与城防工程有什么关系?”

“我们才训练两天,搞城防工程我们就没有时间训练了。”

“敌人向京城进攻的速度,这么快,再不搞城防工程,恐怕就来不及了。”

“皇上,正因为敌人来得太快,我们才要训练。我就是来求皇上允许我们继续训练。”

“没有不准你们训练啦!”

“那工程怎么办?”

小赵皇帝算明白了。“陶将军,你们的训练不能停止。我们的城防工程不能停止。城防工程我们请民工来干。”

“不让我们厢军干了?”

“以后你们厢军可能还是要干一些工程,但是现在,你们必须搞好训练,不训练怎么上战场杀敌。”

“小臣明白了,谢皇上!”

“谢什么,如果搞不好训练,朕是要追究责任的。”

“请皇上放心,我们厢军一定刻苦训练,练好武艺。”

刚与陶飞讲完话,李纲还有各位指挥使陆续到齐了。皇上说:“参加巡视的人已经到齐。我们走吧。”李纲是坐的轿子,小赵皇帝让他骑了马。说:“大家都骑马;免得太慢。”

一路上,大家看了城墙,凡是要修补的,就留下战备工程科的人进行评估工程需要的材料、人工,以及需要耗费的银两。

对北部的城防,如果没有敌人进攻,还没有问题。如果敌人进攻,需要昼夜换班,北部城防就嫌兵员不足。大家进行议论,决定增加厢兵。敌人到来后,再增加民兵。在北城再增加几个禁军驻防,作为敌人攻城支援薄弱吃紧地段的后备部队。

视察过程,有人指出,城北的新酸枣门,由于进城的人比较多,护城河里垃圾太多,河水变浅,已经可以徒步过河,已经是一个隐患。

还有西北的卫州门附近,由于上面的水流向护城河,带来许多泥沙,河水更浅。隐患更严重。需要尽快清淤。

小赵皇帝对这两个问题的态度十分奇怪,说现在是冬季,下水太冷,等天气暖和了再施工。说白了,就是不整,让它们留着。

看众人的意见很大,小赵皇帝说:“我们的士兵,如果现在在平地上与金兵对打,肯定一个打不赢一个。如果我们的士兵在城墙上,金兵来攻城,我们的一个士兵就能打赢一个金兵,我们要把金兵放到城墙下面来让我们打,他们来得越多,我们的胜利的把握越大。所以护城河的那两个淤积的地方我们不能去掉。”

对皇帝的奇谈怪议,众将领一时找不到语言来反驳,只得留下那两个明显的防守的缺陷。

巡视外城结束。

正文 第十五章 巡视北郊

十二月十七日又一天的早朝开始了,小赵皇帝坐上了龙椅,大臣们三跪九叩,三呼万岁的仪式结束。宣读最新战报也成了必要的形式。

十六日,金兵东路军,在郭药师的带领下,通过了四年前的宋辽边界白沟南下。

十六日金兵的西路军还在向太原的路上。

大臣们对三关能否阻拦金兵,大多已经在心里持否定的态度,太原能否被金兵攻下来却是肯定的。大宋的兵不经打,也是肯定的了。

吵皇帝加强京城防务的大臣今天也不说了。昨天小赵皇帝已经带领京城的众将领巡视城墙的防务,今天还要继续巡视城郊的防务。由于没有将军指挥京城保卫战,小赵皇帝自己就担任了京城保卫战的总指挥。

那些想跑又不能南巡的大臣,还不敢吼迁都,撤退,因为敌人还很远,不能留下贪生怕死的话柄。

看没有人出来奏本。宦官出来说:“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小赵皇帝看没有人说话,说:“昨天巡视的将军,今天继续参加巡视。马上到兵部聚齐。现在退朝。”

他回到寝宫,对皇后说,今天我要到郊外去巡视,你到太上皇处请安,与朕讲一下,请他们原谅。

一般请安,是没有重要事情的时候,天天必须去的。如果真的有事,不请安,也没有人非议。

脱了龙袍,换了书生装。小赵皇帝把李德全叫来,要他代表皇帝去检查质量检验员是否配齐,质量标准是否发到质量检验员手中。把质量检验员的名单,质量标准搞一份回来。王文同他一起巡视。

带上侍卫,骑上马,大家向兵部进发。

到了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小赵皇帝见沙盘已经做出来了。京城的城里城外,大街甚至小巷,一清二楚。作为大宋的创新军事用品,小赵皇帝把情报材料科的科长叫来,让他与做沙盘的办事员记一功。这个办事员倒谦虚起来,说:“圣上,小臣只不过是按圣上的指示办事;有功也不是小臣的,最好不要记。”

小赵皇帝说:“朕只不过动动嘴,你还真做成了。这是我们大宋的创新,应该奖励。”

这个做沙盘地图的办事员也不好再推辞,与科长一起退下。

一会,各个参加巡视的将军已经到齐,李纲也来了,参谋长吴革与秘书李勇以及各科科长也参加,战备工程科、通讯传达科也随同。加上侍卫、宦官王文,一路上也有百十个人。大家骑上马,从西水门出城,沿汴河南岸而行。

路上,可以看见,士兵们正在加紧训练。

这里是禁军的一个军在城西汴河南岸驻防,他们正在搞军事训练。

小赵皇帝叫这个将军介绍防务情况。

“小将候志,带领禁军的一个军,在开封城西汴河南岸执行守卫任务。以前,我们训练的时候少,个别的人还有在训练的时候,请人替代训练的情况。我们虽然是禁军,整个军有十多年没有参加过战斗。现在通过大宋皇帝圣谕的学习,军队士气高涨,经过这几天的训练,每个士兵的武艺都略有提高。都愿意为保卫大宋都城奋勇拼杀。只是皇上,如果敌人真的进攻汴河南岸,我们还嫌兵力不足。士兵没有上阵杀敌的经验,要完全守住南岸,小将还没有把握。”

小赵皇帝说:“候将军,实事求是的评价了自己部队守南岸的情况。士兵没有上过战场,武艺差,兵力不足。大家有什么办法来解决。”

吴革说:“我们可以在西水门住一个骑兵的军。如果敌人进攻,西北的城墙,就可以支援城墙,如果敌人进攻汴河南岸就可以支援汴河南岸。如果敌人既攻城墙,又攻南岸,就要看敌人的主攻方向。主攻城墙,南岸的压力就小。主攻南岸,城墙的压力就小。”

小赵皇帝说:“这样好。西水门的骑兵部队,除了支援任务,每天要派几支骑兵巡逻队,在敌人来以后,要在禁军步兵的住地沿汴河南岸以西交替巡逻。防止敌人从上游过河。”

小赵皇帝说:“候将军,你听说过半渡而击这个词没有。半渡而击,也要灵活应用。如果敌人有六万人,你等他半渡,就是三万。分明你现在只有一万多人,肯定打败仗。你就要衡量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士兵又没有打过仗,等他过几百人,我们一万人还是有把握打赢他。他继续渡,达到一千人我们也可以打败他。如果我们的士兵已经打败过几百敌人,信心已经提高了,我们就可以打他一千人。我们先打少量的敌人,逐步把我们的士气,经验提高,就可以打多数的敌人。”

“候将军,你现在觉得怎样?”

候志听了在西门住禁军的一个骑兵的军,打仗时进行支援,每天骑兵交替巡逻。小赵皇帝又叫从少量敌人打起的方法。信心也有了。说:“小将保证完成汴河南岸的守卫任务。”

小赵皇帝说:“要严肃战场军事纪律,不能还没有见到敌人,就逃跑。见到敌人,一箭未放,一刀未拼,爬起就跑。敌人再没有本事,我们明明可以打胜仗,也一定要打败仗。首先逃跑的,要杀人立威,杀人严肃军纪。没有血性的民族,就要被人欺负,被人屠杀,就要被人奴役。军人就要战斗。要提倡牺牲自己,保护国家,保护民族的精神,多杀一个敌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就可以少死十个百个千个老百姓。战场杀敌多的战士,我们就要增加待遇。冲向敌人与敌人拼杀死亡的,他们的家属我们就要优待。逃跑,被敌人追杀的,他们的家属,我们就不负责。”

小赵皇帝说:“李勇,起草命令。派禁军骑兵一个军,住西门,执行支援西北城墙和汴河南岸的防守任务。每天派骑兵,沿汴河南岸西线巡逻,并向步兵军指挥使报告情况。不得有误。大宋开封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

小赵皇帝说:“如果敌人到来后,还感觉南岸防务兵力不足,可以从附近县抽调民兵支援,归禁军步兵军指挥使指挥。”

汴河南岸的防务解决了。

大家又坐船渡过汴河,骑马过金水河。到了一个地方,吴革说:“牟驼岗到了。”

“什么?牟驼岗?”

“是呀,牟驼岗!”吴革对小赵皇帝对离城仅几里的牟驼岗都不知道,感到很奇怪。

小赵皇帝自己也感到很失态。就问:“牟驼岗是不是我们的养马场?”

“正是!我们在牟驼岗养了两万多匹马。”

小赵皇帝问:“我们现在是不是在准备开封的城市保卫战?”

大家对皇帝的提问也感到奇怪,不过感到皇帝是在向一个方向说问题,也就回答:“是在准备开封的城市保卫战!”

小赵皇帝说:“我们既然在准备城市保卫战,敌人已经到了我们的城下,大家看一看牟驼岗,可以守得住吗?”

大家一看牟驼岗,仅仅比周围的地势高一点,又没有防御工事,即使派兵保卫,敌人的骑兵一个冲锋,就到了岗上。肯定守不住。

牟驼岗上,建立了许多饲养马匹的棚棚,也有许多草料堆,这是准备给马过冬的草料。

“李勇,起草命令。”小赵皇帝说。

“今天下午,指挥部供应科马上到城南选择一块场地。从明天开始骑兵派两万人用这里的马匹驮草料,同时请城里的大车行,帮助运,运费照给。运输路线从城里过。”

“好!今天中午饭就在牟驼岗解决。”

“情报资料科科长!”

情报资料科长马上就到了。“皇上,臣在。”

今天下午开始,你安排情报科的地图制作人员,把牟驼岗以及周围一里的地形,障碍物绘成详细地图,回到指挥部要制作沙盘地图。”

“是!臣马上安排照办!”

吴革问:“皇上,牟驼岗的马匹的棚棚,我们准备撤掉!”

小赵皇帝说:“不要撤,敌人来了,他们都是骑兵,那么多马,没有地方遮风挡雨不行。留着,留着。我们在城南另外搭棚。”

小赵皇帝看大家奇怪的表情;说:“敌人都是人人骑两匹马,有的骑三匹马。如果我们缴获这些马匹,需要多少地方建马棚。趁现在空,我们多建点马棚准备着。”

那些武官面面相觑,说到什么地方了?仗还没有开打,就想着敌人的马匹?敌人打败了吗?

只有那些侍卫和李德全王文在那里起哄:“是呀,是呀,那么多马,应该多准备点马棚!”也有参加过小赵皇帝试良心炮的兵部个别官员点点头。

小赵皇帝好像对金兵一点都不害怕,以前那些认识太子的人都有些奇怪。皇帝是不是脑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