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板说:“要得!要得!这个主意好,下午我就回家试验,多去买一些品种的粮食来试。做好了,就叫你们来尝。”老板早就听人说,这是皇上,这个消息,使他的包子铺生意迅速好起来,只是不敢说穿。现在小赵皇帝亲自下旨,还不执行?

吃了中午饭,小赵皇帝就带着一帮随从,出了南熏门,还是在那个林子里。

小赵皇帝把鸟枪,先扳起来,安上一颗火皮,也不装药,扣了扳机。“啪”的一声,在这野外的林子里,格外清脆。

这说明,火皮是可以打了。又装上火药,装上铁砂子,另外给打击的地方的那个小眼,倒了一点火药再放上火皮。刚才的火皮虽然有一点声音,还没有把鸟儿吓跑,自己就在林子里找鸟儿。看见几支斑鸠站在一个树上。小赵皇帝端起鸟枪,把枪托靠在自己的肩膀上,对准鸟儿,把扳机一扣,轰的一声,就把铁砂子打了出去。

站在小赵皇帝旁边的两个宦官,叫起来:“皇上,鸟儿打到了!鸟儿打到了!”

这次小赵皇帝把枪托靠在肩膀上,抖动性就减小了。于是提着枪,跑到前面去看打到的斑鸠。等小赵皇帝走到斑鸠前,两个宦官把斑鸠已经捡起来了。

“皇上,打了五个斑鸠。五个!”

一枪打了五个斑鸠,是因为铁砂子从鸟枪里面出去,不像步枪,只打一个地方稍不准,就打不到鸟儿。铁砂子是打的一团地方,散开了,打的幅度大,可能特别好打鸟儿。所以叫鸟枪?

小赵皇帝这一次装火药装铁砂子后,就不再在受打击的地方装火皮的地方装火药,只是,顺手把枪装火皮的地方放在下面,把枪拍了一下。目的是试一试,减少一道程序,使打枪的时间加快。接着扳开打击的地方,随手挂在扳机上,再放上一个火皮。

被打的斑鸠,刚才是吓走了。等不了多久,又扑扑地飞回来到原来的地方。小赵皇帝看见一个地方,斑鸠集了一坨,瞄准那一坨鸟儿,就是一枪。

那两个宦官又跑去捡斑鸠。回来报告:“皇上,又打了七个。”

这一块小小的火皮。小赵皇帝想起了有的书上写的,明朝与清朝在辽东的打仗,当时是晚上,明朝的军队的鸟枪需要点火,都点起火来。清朝的军队使用的是弓箭,对着火光就射,明朝军队死伤惨重。

这说明光有火器,也有可能出问题。现在大宋的鸟枪有了火皮,就不同了。时间加快了,上战场,在晚上,就不需要点火了,就增加了隐秘性。就更有打胜仗的可能了。

小赵皇帝想到了需要测量一下鸟枪可以打多远,就叫了两个侍卫来。给了他们二两银子,说:“你们回城,去买几块木板,再买一根绳子,借人家的尺子量一丈打一个结,我们一会可以量距离。”

小赵皇帝知道,侍卫们都有保密的要求,不必说要保密的话。

那两个侍卫骑着马走了,小赵皇帝继续打斑鸠。树林里的斑鸠真多。连打了几次斑鸠,有二三十只了。可能皇帝家里几口人一顿都吃不完了。

这两个宦官,见鸟枪这样舒服,就要求皇上将枪给他们打一下。小赵皇帝就把鸟枪给了他们。自己坐到一边去玩,看他们打。

这两个宦官,因为有鸟儿可以打,他们的积极性比小赵皇帝还高,就到林子里面去寻鸟打,又争着打。鸟儿在那两个宦官回来后,打了四五十只斑鸠。死斑鸠放到一起,有一大堆。

小赵皇帝见派进城的侍卫已经回来了。带回来十几块板子。还接起了绳子。一看足足有五丈。小赵皇帝叫他们四十丈开始,隔十丈插一个树丫作为标志,一会看可以打多远。

小赵皇帝叫两个宦官打,自己在旁边看。

起点已经插了两块木板,小赵皇帝叫在五十丈开始打。砰的一枪,那两个侍卫就跑前去看。“打到了!打到了!”

木板也换了,又向后面移了十丈,砰的一枪,“打到了!”

又插了两块木板,砰的一枪,两个侍卫又去看。“没有打到,上面一颗铁砂子也没有!”

“啊!二百米都打不到?”小赵皇帝失望了。

一个侍卫向旁边一看,见前面的树干上都有铁砂子,就喊:“打偏了,打偏了。前面的树干上都打的有。”

小赵皇帝笑了,说:“看来这也需要练枪,也会打不准。”

八十丈的时候,木板上有几颗铁砂子的印子。

九十丈的时候,就看不到铁砂子了。

小赵皇帝想,是打偏了还是打不到?

小赵皇帝叫宦官把火药稍多加一些,瞄准一些。砰!打出去了。侍卫马上前去检查。马上报告,“有了!”打中了。

于是又对准一百丈打出去。砰!侍卫有前去检查!报告只有几颗!

小赵皇帝认为,再试也就没有意义了。可能一百丈,就是鸟枪的极限的位置了。

小赵皇帝喊:“好了!叫侍卫们将岗哨撤了。我们准备回城去。”

他看到这一堆的斑鸠,就说:“你们一会把斑鸠分了。给朕也留五只,今天晚上吃。其余侍卫和宦官各拿一半。”将这个话说完又说“这个鸟枪,我们已经试验算成功了。不过暂时不要出去宣扬。可能还要修改。”

有很多东西,发明者也不知道它今后的作用。那些发明了火药的炼仙丹的人,还把它当成长生不老的药呢。那里知道它将会成为战场上血腥屠杀的武器,成了许多健康人,马上死亡的速死药?小赵皇帝看见的火皮,制造给小孩子玩玩具的人,那里知道,这将是武器的一部分?人类的战争就是这样残酷,为了保卫自己这一部分人不受威胁,只有制造比那一群敌人更凶恶的武器。

骑上马,小赵皇帝想起,如果这个火药枪,这个鸟枪,没有了火药,在战场上还不过是一条烧火棍。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就是没有火药也要能够上战场杀敌人。或者火药用完了,还是可以当武器。自己做的这个鸟枪没有这个功能。哦!有了,步枪有刺刀,如果我们的鸟枪,装上了刺刀,没有火药的时候,还是可以与敌人拼杀的武器。

刺刀是怎样上到步枪上的?可惜!自己原来没有认真看过。今天晚上一定要地认真想一想,给我们现在的鸟枪做一个刺刀。

回到皇宫,小赵皇帝见天色还早,就叫一个宦官到新武器研究局,叫局长来一下。

新武器研究局的局长,听说皇上有请,马上就骑上马与宦官一起来到皇宫门口,将马栓在附近的栓马桩上,进皇宫。宦官报告新武器研究局的局长来了。小赵皇帝就叫传进来。

在局长行了礼后,小赵皇帝对他讲。“朕这两天制造了一种新武器,在朕不满意的时候,见到了一种火皮,解决了问题。朕将你叫来,先让你看一看新武器。”

说完就叫宦官把两种鸟枪拿进来。

小赵皇帝把第一种鸟枪给局长看,说:“这一种枪,你看这里有一个孔,就是安导火索的。可以用,但是很麻烦。要一个人瞄准,一个人点火。虽然造出来了,朕也很不满意。”

“这一种枪,就是朕在城里新发现的一种小孩玩的玩具,火皮。朕看很好,就将它借鉴到鸟枪上面了。现在就不需要点火,自己扣动扳机。一个人操作就可以用了。”

小赵皇帝就扳开打击的部分,将它挂到扳机上,接着,安了一颗火皮。就说:“你看,朕一扣就行了。”说完一扣,火皮啪的一声就响了。

小赵皇帝说:“朕把你叫来,就是告诉你,这种火皮对于我们今后的武器用处很大,我们要出钱收购了这种技术。今后,这个技术,只能我们朝中的武器用了。朕这里有一个地址,你带三百两银子,到他家里。说朕说的,出三百两银子,这个技术朝廷就收购了。怎样的配方就要告诉朝廷。技术,对外面就要保密了。今后,他就给我们的军器制造火皮。每月发一两银子,做得多的时候,再适当增加工资。”

你可能要说:“皇上奖励做弓箭的,最近收购外国的种子的规定,都要高过这个数字。”小赵皇帝是有考虑的,做弓箭是专门做,专门试验。外国的种子看是简单,有很大的潜在的风险。这种火皮,如果不是小赵皇帝发现,他是不能用到武器上去的。

局长说:“臣,马上去办!”

新武器研究局的局长走后,小赵皇帝就专门考虑鸟枪上面的刺刀怎样制造。刚画了一点,外面宦官进来报告:“报告圣上,太医院的院长求见!”

小赵皇帝奇怪,太医院的院长,来找朕干什么?穿越过来,自己好久都没有吃过药。皇宫还有太医院,自己都要忘记了。既然专门来找皇上,肯定有什么事情。

小赵皇帝不敢怠慢,就说:“请他进来吧!”

太医院的院长进来,跪到地上说:“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爱卿平身吧!”

“谢圣上!”

小赵皇帝问:“院长!你找朕,有什么事情呢?”

太医院的院长说:“圣上,我们太医院最近议论科学院。科学院不知道研究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将圣上请去,就找到研究的项目。马上开展了工作。有太医说:‘我们的医学,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没有大的改变,是不是也请圣上去,促使一下我们的医学的发展。’有的太医说:‘圣上也不懂医学!’”

小赵皇帝把话接过去,说:“是呀!朕又没有学过医学!”

太医院的院长说:“臣不这样看。我们学了医学的人,为什么没有对发展医学提出过什么有建设性的建议!没有发明,发现过什么东西!我们圣上思想活跃,提出的问题,常常可以使局内的人想不出来的。于是太医院一致支持小臣前来,请圣上到太医院给我们太医院讲一讲话。”

小赵皇帝笑了:“你们还会想主意,没有办法,就来找朕去帮你们解决。唉,爱卿,你叫什么名字?”皇帝不知道太医院的院长的名字,是笑话。不过,穿越过来的小赵皇帝不知道,大家还是会原谅的。

院长说:“小臣叫华世强。”

小赵皇帝听姓华,又是太医院长,是不是华佗的后代?于是就问:“院长姓华,与华佗有没有渊源?”

华世强院长说:“华佗,正是小臣的祖先。”

这一下该小赵皇帝奇怪了,随便一句,还真是华佗的后代了。小赵皇帝就问:“你们的先祖,在遇害前,给你们家里留下没有留下什么书籍?”

华世强说:“圣上,先祖遇害的时候,他的儿女还小,他的书籍全部随身带着的,遇害后,全部的书籍就没有保存下来。”

小赵皇帝说:“这个曹操,自己不信就算了,华佗一遇害,我们民族的损失就大了。今后我们大宋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即使犯了大罪,也不能随便杀害。”

太医院的院长马上又跪下说:“臣代表我的先祖叩谢圣上!”

小赵皇帝说:“朕可不敢当!”小赵皇帝可不敢接受他代表华佗来叩谢自己。

太医院的院长说:“臣是代表我先祖,他虽然冤枉死了,现在我们皇帝这样决定,他死也就值得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为国家为民族就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小赵皇帝说:“那朕看在华佗的面子上,即使朕不懂医学,也一定要到太医院去乱讲几句话,把你们的上千年没有前进的医学推一推。”

正文 第九十六章 推进医学

六月二十一日早朝,在三跪九叩后,小赵皇帝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昨天与太医院院长的话。

小赵皇帝说:“昨天,朕与太医院院长谈话,说到华佗。曹操患了风头病,找华佗来医治。华佗是名医了,所以曹操找他医病。华佗说要给曹操头颅开刀才能治好头风病。大家想一想,如果放到我们大宋,谁见过给头开刀。如果给朕开刀,我们怎么处分华佗?”

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圣上,给人的头颅开刀,谁见过?肯定给头颅开刀,人就会死,这是那些从战场上下来的人,经常看见的常识。如果华佗,要给圣上开刀,肯定是要谋害圣上。华佗应该判死罪。”

“有没有其他的看法?”

又一个大臣站出来说:“华佗说是要害人,没有证据。说不是害人嘛,明明开头颅要死人。老百姓许多人是同情华佗的。同情归同情,法律是要判死罪的。”

再出来一个大臣说:“华佗判死刑,也难叫人信服。人家是医生,可能真能医好曹操的病。可能真是创造出来一个新的医疗方法。如果是这种情况,杀了华佗,不是把一个开头颅的好方法也搞丢了吗?”

一个大臣出来说:“我认为曹操杀华佗也不对。华佗说得对不对。我们这么多人,害相同毛病的人肯定不少,找一个害相同毛病的人华佗医治,只要开了头颅医好了,就有功了。开了刀,没有医好病,但是人不死。华佗也不该判刑。只是病也医不好,人也死了,判华佗死罪才是正确的。”

李纲出来说:“我认为,华佗要给圣上开头颅。圣上不放心,不让华佗医治不就行了。那么出名的医生,杀了不可惜了。”

小赵皇帝说:“朕也同意李丞相的话,我们也不知道华佗的话是不是真的,如果人家真能够医治,杀了他太可惜了。就好像各位爱卿,你们真心实意地给朕提建议。朕认为某位大臣的意见是祸国殃民的意见。朕就把他杀了?如果事后证明他是正确的,朕又到哪里去找这位好大臣呢?”

“像华佗那样的人,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是老天爷送给我们人类的宝贝。所以,朕建议,我们制定一个法律,凡是各行各业有贡献的人,出色的人,名人,不管犯了什么法律,我们都不杀他。为什么呢,要防止我们杀错了人。上天送来的宝贝,毁掉了多可惜。”

刑部的尚书说:“圣上,我们以后怎样执法,应该杀的人都不杀,那些人不是无法无天了。”

小赵皇帝说:“任何人,都不能违法。首先我们要制定法律,什么样的人犯了死罪,我们不杀。我们就有标准了。再一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一旦有人认为法律管不到他,他就是无法无天。活罪是免不了的。免死,我们是防止杀错了人。”

“我们有些人是十分特出的,如果认真干,就能够使我们社会获得许多好处。比如华佗,他的麻沸散,开刀就不痛。现在失传了,开刀就疼痛难忍了。我们各行各业如果都出几个人才,搞出原来没有的东西,我们的社会就发达了。有的时候,杀一万个人也很少人心痛。有时候,杀一个人,几百人上千年都有人出来批评不该杀。”

刑部尚书入了列。没有人出声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还是来表个态。赞成立法免除杰出人才死刑的,站这边,反对的站那边。不表态的占中间。”

一会,赞成的、反对的、不表态的站出来了。反对的有四人,赞成的占多数,站中间的有六个人。”

小赵皇帝说:“赞成的占大多数,制定立法免除杰出人才死刑的建议通过。刑部出三个人,其他部各出一个人,制定这个法律。”

见没有其他事情议论,早朝散会。小赵皇帝说:“太医院,你们去通知一下。朕一会到太医院去。

散了朝,小赵皇帝也没有脱龙袍,就带着两个宦官以及侍卫到太医院去。进了太医院的院子,太医院的院长带领众太医出来迎接。太医院的院长说:“叩拜皇上!”太医们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各位太医平身!”

太医们喊:“谢圣上!”

在一个大的厅堂,小赵皇帝坐下后,院长说:“各位太医院的同仁,今天,我去把我们的皇上请了来。皇上听说我们医学几百年,上千年没有进展,愿意来推动医学的发展。各位太医同仁,今天,还有一个喜事告诉大家,同时也是我们华家家族的大喜事。皇上昨天说:‘华佗一遇害,我们民族的损失就大了。今后我们大宋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即使犯了大罪,也不能随便杀害。’华佗是我们医学界的老前辈,是被魏武帝杀害的。现在我们皇上承认了华佗对民族的历史功绩,承认华佗对民族的贡献。就是皇上对华佗的平反,这对我们医学界,对我们华家就是一个大事,一个大喜事。”

“今天早上朝廷又决定,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犯了罪,就不能杀害。这个决定是从华佗开始说的,对我们医学界,对我们太医就是一个喜事。”

“现在,请我们敬爱的圣上讲话!大家欢迎!”

太医们鼓起了掌。

小赵皇帝开始讲话:“各位太医,今天朕到太医院来讲话。首先声明,朕对医学一窍不通。受太医院院长的邀请,来讲一点外行话,主要是来了解一点情况。”

小赵皇帝说:“朕看见过经络图,看见过穴位图。但是没有看见我们肚子里的器官图。我们有没有肚子的器官图?”

太医院的院长说:“没有!”同时摇摇头。

小赵皇帝说:“我们的许多疾病都是从肚子里来的,不知道肚子是什么样子,行医不是很困难了。”

小赵皇帝又问:“我们人靠骨头才能支撑,才能行走,没有骨头,我们人就只能是一堆肉。请问,我们有没有人的完整的骨架图?”

太医院的院长华世强又摇摇头,说:“没有!”

小赵皇帝问:“其他太医看见过,或者没有看见这样的骨架图?”

那些太医也摇摇头。

小赵皇帝又问:“我们人全靠血活着,我们有没有全身血管的走势图?”

太医院院长又摇摇头。说:“臣没有看见过这样的血管走势图。”

小赵皇帝有问其他太医:“你们总看见过吧?”

其他太医都摇摇头。

小赵皇帝又问:“我们身体被针刺一下,就知道痛。据说是神经在管知觉,我们太医院有没有神经的分布图?”

太医院的院长再摇摇头。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其他太医看见过这样的图吗?”

大家都摇头!

小赵皇帝又说:“我们的皮肤下面,就是肌肉,我们可以摸到肌肉是一团一团的,我们有没有肌肉的结构图呢?”

太医院院长摇摇头说:“没有看见过。”

小赵皇帝又问:“大家看见过没有?”

太医们都有气无力地说:“没有看见过。”

小赵皇帝又问:我们的手脚的弯曲,都是靠经在牵引。我们有没有经的形状图?”

太医院的院长华世强摇摇头,说:“没有见过!”

小赵皇帝问:“你们会画画的人请举手。”

太医院的太医几乎全部都举起了手!因为,琴棋书画是每个文人的必修课。

小赵皇帝说:“把死人的骨头你们拿起来,一块一块画下来,把整个骨头串联起来,不就有了骨架图。不知道肚子里面器官的顺序,样子,把死人的肚子划开,不就有了内脏的结构图。把肉小心地割去,不就可以知道血管的走势图。,把死人的皮剥去,不就有了肌肉的结构图。”

太医院的院长华世强说:“不行啊!皇上,这是犯法的事情!”

小赵皇帝不解地问:“这样做要犯法?把活人千刀万剐,割几千刀都可以,死人割几刀就不可以?”

太医院的院长看着皇上,皇上是哪里的人,不是大宋的人吗?连大宋的常识都不知道?不过太医院的院长可不敢对皇上这样说,只能说:“圣上,真的有这样的法律,不能对死人不敬。割死人是要犯法的。”

小赵皇帝问:“死人重要还是活人重要?朕回去问一问刑部有没有这样的法律,如果有,我们马上修改法律。为了医学研究,经过朝廷批准,准许将死人的尸体进行解剖。”

小赵皇帝问:“如果我们修改了法律,准你们对死人进行解剖,你们敢不敢去解剖,去画死人的器官?”

太医院的院长说:“只要不犯法,我就敢去解剖死人的身体。”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其他太医,敢不敢!”

有好几个太医说:“派到我,我一定去!”

小赵皇帝说:“我们要有探索我们不知道事情的勇气,要敢于比前人知道更多知识。我们做太医的,都不知道人的知识,怎样去治病救人?”

小赵皇帝又说:“我们侦查分不清人的时候,搞滴血认亲。这证明,人,有一部分人的血是一样的血型。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种方法,分辨出血的几种不同血型呢?朕认为,你们要研究,这个十分重要。”

“比如,有人血流快完了,要死人了,如果找相同的血型的人,还可以输血嘛!,就可以救人。”

小赵皇帝又说:“三国时候的华佗,就可以给人开头颅。据说有麻沸散,喝了,就不怕痛了。你们现在有麻沸散这种药吗?”

太医院的院长华世强说:“只听说有这个名字,不知道这种药具体是怎样配出来的。”

小赵皇帝说:“据说有些江湖上的强盗,用麻沸散做蒙汗药。治病救人的东西,变成了坑害人的东西。你们太医院,要把蒙汗药的配方找到。看能不能做麻醉药,能不能用于开刀治病。”小赵皇帝是看《水浒传》知道了蒙汗药的。

太医院的院长说:“我们一定去找到蒙汗药的配方,做麻醉人的实验。”

小赵皇帝说:“你们可以悬赏嘛,给点钱把药方买来。卖药方的人,以前犯了法,我们也可以不追究吗!”

“有了麻沸散,病人肚子里,坏死的器官,我们就可以割去。我们还可以将刚死的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还有,我们的战士手被敌人砍断了,如果能够将断了的手接起来,就不错了。”

小赵皇帝说:“给人做手术,要开刀,要缝合伤口。一开始就在人身体上是不行的,你们可以在动物身上去做吗,在动物身上去试吗。在动物身上做保险了,再在人的身体上去试验。”

太医们听小赵皇帝讲与医学有关的事情,好像很平常。说到不少地方,又显得那样的高深。这才知道,小赵皇帝的发明,不是假的。”

小赵皇帝说:“朕是医学的门外汉,就讲这么多。”

太医院的院长华世强说:“我们的圣上,在百忙中到我们太医院来讲话。我们如果按圣上说的做,我们的医学,将面临开天辟地似的创新发展。几百年上千年医学停止不前的局面将会彻底改观。”

“现在,我们叩谢圣上!”

正文 第九十七章 检阅空军

小赵皇帝在太医院用现代人的一些常识,对太医院讲了一通话。把一个大宋最高医疗机构的太医们,也说得自愧不如。太医院的太医们专业性很强,从来不佩服朝廷的大臣,现在还不得不佩服小赵皇帝,他把当时的医学的毛病也找出来了。

回到皇宫,小赵皇帝考虑的刺刀,也很快有了眉目。用过午膳,就换了龙袍,穿上便装,带上宦官侍卫,到后苑造作所。

在原来造鸟枪的师傅那里,叫他在原来的鸟枪的铁管的顶部留了一寸就打一个铁圈,其余枪上面与原来一样。等铁匠把枪打好,就叫做小件的师傅按原来一样做,木匠也按原来一样做枪托。

接着,画了一把刀的样式,叫铁匠打刀。与一般的的刀有些不同的是在把子上。在原来的刀鞘的地方也打了与枪管大小一样的圆圈,在原来刀手握的地方打了一个圆棒,粗细要能够插进枪管旁边的圆孔。圆棒的尖端冲了一个孔。刀打好后,在刀上把刀烧红压了一条槽子。现在的人都知道,叫血槽。就是刺刀插进敌人的胸膛,让敌人的血尽快地流失。

因为小赵皇帝不知道现代的刺刀安装的装置和结构,自己搞的一个简单样式。

等了二个时辰,枪做好了。小赵皇帝叫铁匠打了一根小铁丝。接著,将刺刀的圆圈插进枪管,刺刀的圆铁棒插进枪管旁边的孔里,用小铁丝穿进小孔里,把铁丝稍弯了一下。

在鸟枪的基础上,一把枪加刺刀诞生了。铁匠知道是武器了。

小赵皇帝还在担心影响视线。宦官说:“皇上,取了刺刀,只要敌人进入那个圆孔里,就可以打了。小赵皇帝一下就想起了,这不是可以作为瞄准的东西吗?

鸟枪经过三次改进,就做成了。再改,只能往步枪,往上子弹上改了。

六月二十二日,早朝。

有大臣报告,在浙江,有两个州发生了严重的伏旱。

在经过大臣们讨论后,小赵皇帝决定:一、朝廷下拨救灾专款。马上找水源打井。一定要保证人畜用水。二、发动农民抗旱保苗。发动周围场镇下乡支援农民抗旱保苗。三、那些已经死了没有救的苗。要及时种当地适宜的秋粮。或者种蔬菜,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四、要发动商人到外地买粮食,尽量不要形成大灾荒。今后义仓的粮食一发放,商人的粮食一卖。再没有办法,朝廷就开仓放粮。

又有一个大臣报告,在燕京,有三个州发生蝗虫灾害。小赵皇帝指示,一、要发动老百姓捕捉蝗虫。防止蝗虫四处蔓延。二、各州县要请厨师研究吃蝗虫的方法,必须用蝗虫做几道简单菜出来。让老百姓吃蝗虫。三、各州县,一定要把蝗虫消灭在自己的地界上。大量蝗虫出界的州县官员要撤职。四、每个州要给朝廷送五十斤油炸蝗虫,皇上与众大臣要吃。要发动大家吃蝗虫。

小赵皇帝说:“蝗虫吃庄稼,人吃蝗虫,也可以减少粮食损失。”

在大宋的时候,老百姓都迷信地认为蝗虫是天上派下来的虫。小赵皇帝要捉蝗虫,要吃蝗虫,大臣们十分新鲜。小赵皇帝叫各州与朝廷送油炸蝗虫,就是为给老百姓吃蝗虫树立榜样,皇帝都带头吃蝗虫,老百姓也要吃。

说完了蝗虫,有兵部官员报告,大理正在大量向边境调兵。

小赵皇帝说:“他断绝了与大宋的关系,它要打仗。没有办法,我们也要准备打仗。通知成都府路做好抵抗大理进攻的准备。他要打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老百姓的损失不能太大。”

小赵皇帝见没有大臣说了,就主动说:“昨天,太医院的院长华世强请朕到太医院去讲一讲话。朕说,朕曾经看见过经络图、穴位图。我们的肚子很重要,有没有肚子的器官图?他们回答,没有。”

“朕又说,我们人靠骨头才能支撑才能行走,我们有没有骨架图?回答是也没有。”

“朕又问,我们人全靠血活着,我们有没有全身血管的走势图?回答也没有。”

“朕又说,管我们知觉的是神经。我们有没有神经分布图?回答的也没有。朕接着问,我们的皮肤下面,就是肌肉,我们可以摸到肌肉是一团一团的,我们有没有肌肉的结构图呢?回答的还是没有。”

“朕说,我们的手脚的弯曲,都是靠经在牵引。我们有没有经的形状图?回答还是没有。”

“朕就说,你们会画画的人请举手。太医院的太医几乎全部都举起了手!”

“朕看到太医院的太医几乎全部都会画,朕就生气了。朕说把死人的骨头你们拿起来,一块一块画下来,把整个骨头串联起来,不就有了骨架图。不知道肚子里面器官的顺序,样子,把死人的肚子划开,不就有了内脏的结构图。把肉小心地割去,不就可以知道血管的走势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