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赵皇帝洗了一个澡。出来就是用晚膳的时候了。小赵皇帝问刘桂香、朱慎:“你们在忙什么?”

朱慎说:“圣上,您还真是贵人多忘事。不是您安排我们写教材吗,还早呢,怎么不忙!”

小赵皇帝又问:“皇后我们的各个训练班办得如何?”

皇后说:“各个训练班都已经在开始训练了。那些宫女已经猜想到我们准备放人了。都说皇上是菩萨心肠啊。过去宫女们一进皇宫,如果不被皇上看上,不被皇上临幸,实际就是一辈子守活寡,只有老死在皇宫里面。经过技术训练,回到家,嫁了人,有技术,挣得到钱,在男人面前也有脸面。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些宦官们也猜,既然让学习珠算,可能要安排。打算盘的人,都是干的轻松活,他们对前途也希望比较高。”

小赵皇帝说:“既然是这样,我们今后精简人可能阻力不大。我们四十岁以上的宫女多不多?”

皇后说:“不多!太上皇原来也曾经放了一些年纪大的宫女。现在年纪大的没有多少。”

到了晚上,小赵皇帝继续去办公,批了一些奏折后,就来考虑热气球。以前看过书,好像热气球至少要一千多立法米。好像圆的面积是πr平方。我如果做直径20米,它的半径乘以半径就是100,再乘以3、14,就是314平方米,有4米高,就有1200立方米。如果我把顶上的圆做成直径22米,还是做4米高,就有1500立方米。

算了,现在大概计划一下就按直径22米做。至于怎样做,他苦笑了一下,自己连看都没有看见过热气球。只有与那些师傅一起商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让他们出主意。这就是球的部分。

还有一个吊篮的部分,再找做藤编与他们商量。

可能还有储油燃烧部分难一些。干脆边商量,边做。

今晚,小赵皇帝选择在皇后那里住。皇后把小赵皇帝的手拉到她的肚皮上,让他去摸她的肚子。皇后的肚子已经微微凸起来了。

小赵皇帝感到自己做了又一世人,又一代儿子将要出世,自己已经给他解除了长期威胁大宋的两个天敌西夏和金国。如果处理得好,一个几乎灭绝汉族的蒙古军团可能产生不出来了。统一天下,统一民族的计划已经制定出来。统一吐蕃,可能算完成了一半。王勇所带的军队,还没有回信,不知道困难大不大?只能估计困难不大。如果王勇他们进展顺利,统一吐蕃就快了。两个出使大理、西辽的使节走了才十天,可能还没有走出大宋国界,还没有到目的地呢。可不像现代,国家领导人要到外国访问,坐上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说老实话,谁愿意把自己的政权交出来,让人家来治理?只不过是先礼后兵,争取以后打的时候反抗少一些。

一定要给自己的后代交一个统一的天下。

小赵皇帝到皇后那里,实际是为了休息。您想,两个新婚的妻子,他到她们那里去,晚上还能很好的休息嘛?人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思想。常言道:“姑娘十八一朵花。在如花似玉的美女面前,男人还能管得住自己?就算小赵皇帝不主动,还不准新娘主动?身体要紧!

在皇后那里,小赵皇帝很快就呼呼地睡着了。

五月十六日早朝。

户部尚书出来上奏,说:“臣昨天找了几个长期征税的专家,大家来议论了一下。关于开征所得税的问题,大家都很兴奋。这可是一个全新的税种。而且,如果实施,也是一个阻力不大的税种,我们是征那些赚了钱的人。几个专家保守地估计,我们大宋原来的疆域,如果按百分之二十的标准进行征税,每年增加一千万两银子的税收是不成问题的。”

其他的大臣们都望着户部尚书。户部尚书,过去一说到钱,就往小处说。收到的税,他不会吹牛,会缩小收入。要到他那里去拿钱,他先把你的需要的数字压小,来减轻他的开支压力。今天怎么了,也吹起牛来了。一千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户部尚书继续说:“历年,下面最不好收的就是人头税。如果把它改为土地收入税最好。没有土地就不收,土地多的就多收。逼迫穷人卖儿卖女、逃荒、卖身为奴,或者偷盗抢劫的,或者上山当土匪的就会少了。我们估计每年多收几百万两银子是可能的。”

刑部尚书说:“这样好的事情,那就快执行。社会治安,历来不好治理。少一些偷盗抢劫,下面的官员日子也好过一些。”

户部尚书说:“我们圣上又大量给钱在长城外开垦土地,如果改为按土地收税,我们肯定又要增加许多收入。”

小赵皇帝说:“关于所得税,我们要建立在全国有一个统一的会计制度之上,要建立在大中型的工商业户都建立了统一的帐务上。今年,有空可以编一本新的记账方法的书,明年再轮流训练我们的收税的官员、训练大中工商业户的记账先生,后年能不能实行还不知道呢。”

“人头税改为土地税,你们户部可以马上研究具体的方案。”

户部尚书说:“臣谨遵圣谕!”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制热气球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户部收海关的税收情况怎样?”

户部尚书问:“圣上,什么是海关税收?”

小赵皇帝说:“比如,我们国家的货物出海,或者有海外进口,我们设立一个专门收税的关口,就叫‘海关’。现在指所有出国的货物,外国进口的货物收税的关口,叫‘海关’。”

“我们的货物出口,如果我们希望它不要出口,或者少出口,我们就收比较高的税。以粮食为例,我们的粮食如果遇到灾荒年了,我们卖出去的粮食太多了,我们老百姓吃什么?所以我们的税收就收高一些。如果我们粮食困难,我们需要大量粮食,进口粮食,我们的海关税收就低一些。其目的,就是少卖出去,多买进来。如果我们的粮食是大丰收,库存很多。我们出口就收很低的税,让粮食多卖一些出去。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希望很多粮食进来,我们就收很高的税,限制进口。”

小赵皇帝想起现代的进出口的税收,占国家税收的三分之一。是国家一个很大的收入来源。

小赵皇帝说:“今天,我们讲了所得税、海关税,税收都有很多潜力,能够增加很多收入的税种。改人头税为土地税,虽然税收增加不大,却是减少社会动乱的大问题。你们户部要先研究改人头税为土地税,还有研究对出国的货物收海关税。”

一个官员站出来说:“皇上,你收那么多税干什么?《大学》里说:‘不要做聚敛之臣。彼为善之,使之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也。’大量地聚敛财富,灾难到来的时候,虽然有善于治理国家的大臣,也没有办法解决面临的灾害了。”

小赵皇帝见有人与他来讲《大学》里的道理,在国学潮里,自己还研究过《大学》,还可以与他辩论几句。

小赵皇帝说:“爱卿,我们就来说《大学》里的这一段话。这一段话的开头就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一段话,是叫我们去生财,没有财,那里有钱用。生财要广开门路,一个‘众’,就是要我们想尽办法去多生财,‘为之者疾’,就是我们找到了生财的门路,就要马上把钱挣回来。我们刚才所谈的就是怎样生财的具体办法。我们的官员多了,当兵的人多了,我们就要减少,不要用钱的人太多,这就是‘食之者寡’。最近朕正在想办法减少宫女宦官,也是想做到食之者寡。”

小赵皇帝继续讲:“那么《大学》里面讲到:‘不畜聚敛之臣’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不该收钱的地方去收钱。比如,穷人。他饭都吃不起了,你还要问到他要钱。这不是要他的命吗?出主意到拿不出钱的穷人手里去收钱,出这样主意的大臣,就是‘聚敛之臣’,最好不要养这样的大臣。穷人被逼得已经造起反来了,甚至已经包围了京城了,虽然有善于治理国家的大臣,也没有办法解决面临的灾害了。”

“不知道我这一段话来解经对吗?”

这个大臣跪下说:“臣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听说太上皇说皇上‘秀才也考不上’。臣可是进士呀,被皇上驳得哑口无言,佩服佩服!”

小赵皇帝说:“朕还没有回答爱卿的‘收那么多税干什么?’。如果我们收的税多得没有办法用了,我们怎么办?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就是公认的儒家的理想社会,即“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知道需要多少钱呢?!钱还没有用处吗?”

李纲说:“我们这些儒家弟子,是应该给国家挣很多财富,才能实现儒家的理想啊!圣上才算真正领会了圣人之道啊。”

早朝一结束,小赵皇帝就带着李德全王文和众侍卫,赶到了后苑造作所。哪个说这里在制雨布的侍卫带路,原来就靠着马车厂。只是他们没有进入过。

见小赵皇帝到了,雨布厂的工人们欢呼起来。皇帝到过的几个厂,都造出了新东西。还不说有人立了军功,不上战场立军功,确实值了。他们厂想也想不到小赵皇帝还会到他们厂里来。

工人们马上跪到地上:“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见雨布厂内还算干净,也不阻拦,说:“各位师傅平身!”

大家都说:“谢皇上!”

行完礼,雨布厂的负责人赶忙赶了来。小赵皇帝说:“麻烦去找几个技术好一点的师傅来。”

于是很快就有几个师傅来了。

小赵皇帝说:“孔明灯大家看见过吗?”

一个师傅说:“看见过,那些不生孩子的,做一个放上去,祈求老天帮助生孩子。”

小赵皇帝说:“朕现在想造的,名字叫热气球。但是比孔明灯不知要大多少倍。”他边说边画:“这个形状像一个蘑菇,上面的顶稍小一些,随着放大,又逐步收小,下部要有一个圆口口,有利于烧的火往上冲。另外每一条布,或者两三条布要有绳子绑好。”

一个师傅说:“圣上,您要告诉我们最大的圆的直径有多大,下面的口的直径有多大,我们再根据圣上的图的形状来放。绳子我们在上面做好了再根据后面的需要或者栓、或者把它们缝在上面。”

小赵皇帝说:“上面最大七丈,下面的口做两丈。都是圆形的。”

那个师傅说:“好了,圣上,您再在这里画图样,画到您满意的样子,我们就按比例进行放样。”

小赵皇帝就在一个大木板上画热气球的样子,画了几个,说:“就按这样做。”

小赵皇帝说完,师傅们就按这样去放样。说句实在话,他自己也没有看见过样子,只是看见过照片图片。至于怎样做,心里也没有底。

至于怎么做,小赵皇帝自己也不知道,干脆去做其他的东西。用什么做燃烧的燃料,最好是石油,再就是清油。自己不知道,那就到兵部去。于是又骑上马,带着一伙人,往兵部去。

到了兵部,小赵皇帝对兵部已经相当熟悉了,直接往管物资供应的司去。到了那里的门前,李德全喊了一声:“皇上驾到!”

啊!皇上来了?里面的人赶忙出来迎接。这里的人都认识皇上,知道皇上出门不爱穿龙袍。但是礼仪是不能错的,忙跪下叩拜。

小赵皇帝见大家已经跪拜了,说:“平身吧!”小赵皇帝又问:“哪个官员在管库房?”

管库房的站出来,说:“小臣在管库房。”

小赵皇帝说:“朕需要一种燃料,据说我们有一种叫侑油的东西?”

管库房的官员说:“有,是一种地下流出来的东西。我们在军事上常常用来火攻。”

小赵皇帝又问:“这个东西清不清?”

管库房的官员说:“放久了,沉淀下来,面上的比底下的要清得多。”

小赵皇帝说:“那你就带朕去看一下。”

管库房的知道小赵皇帝骑的马,就说:“小李,你去给我牵一匹马来。”兵部是准备有马的,有急事,马上就可以骑。

到了库房,开了门,只见库房里用石头做的大池子,装着满满的几池子石油。小赵皇帝问:“有没有瓢?”

管理员去找了一个瓢来。小赵皇帝舀了一瓢,到外面看,还有点像柴油的样子,只是有点黑。

小赵皇帝说:“找个地方烧一下看看。”

库房的管理员说:“圣上,这里是禁火区,把里面的油燃起可不得了。”

小赵皇帝一听,自己连常识都忘了。对管理员说:“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就把瓢端到很远的地方,问出界限没有。qi書網…奇书管理员说:“已经出了界限了。”

小赵皇帝叫侍卫们去找点草来。侍卫们找了一把麦草来,小赵皇帝把油倒在上面,点上火,还真的燃起了很大的火,火苗不错。

小赵皇帝问:“朕如果需要,怎么来提?”

库房管理员说:“需要兵部的手续,我们才敢发货。”

兵部管库房的官员说:“圣上,您需要,可以派他们来,我认识他们,至于手续您就不管了。需要搬到那里,我们派人给您搬去。”“他们”,指李德全王文两个。

小赵皇帝说:“好!就这样办。”

小赵皇帝不知道,他回朝后,丞相李纲下了命令:皇上要试制什么东西,兵部,军工系统,一定要全力配合。配合不好,要按军法处理。

离开库房,小赵皇帝又来到红炉房。红炉房管事的官员连忙赶了来。红炉房的官员知道,皇上见他们红炉房比较脏,几次叫免礼。也不叩拜。只是问圣上有没有什么需要办的事情。

小赵皇帝点点头说:“朕需要做一个东西。”

管红炉房的官员支下面的人说:“去,叫几个师傅来。”

几个师傅就来了,都忙着要叩拜。小赵皇帝说:“这里很脏,叩拜以后在这里就免了吧。”

小赵皇帝说:“朕要做一个铁桶,里面装油,还要给里面压气,还要把油压出来燃烧。不像良心炮,四下漏气都不要紧。”他又在木板上画上一个铁桶,问:“不进行铆钉直接打一个圆铁桶行不行?再在上下两边各上一个圆铁板中间用牛皮做垫子,用螺丝上紧,就不漏气了。”

几个师傅互相看了一下,有个师傅说:“我们到平炉上去烧,做一个上下对通的铁桶是做得出来的。如果中间加牛皮做垫子,再用螺丝压紧,我想装油不漏是做得到的。”

小赵皇帝问:“螺丝的丝攻丝母工具需要重新做吗?”

那个官员说:“回圣上,自从您发明了螺丝螺帽。微臣知道今后用途十分广泛,就叫做螺丝螺帽的师傅按从大到小做了十来种不同的螺丝螺帽的工具。今后就可以按需要进行选择了。”

小赵皇帝说:“你做得不错!应该表彰,做事就应该举一反三。”

小赵皇帝又说:“在上面的盖子上,搞一个大孔,可以在今后装油,干脆做一个螺丝,就螺丝上加上皮垫子,就可以紧或者松,又不漏油。再在上面冲两个孔,按两个空心螺丝。一个加气,一个出油。在下面的铁板伸长一些,把打气筒按在上面。”

又一个师傅说:“圣上,您标上尺寸,我们就可以开始做了。”

于是小赵皇帝把尺寸标好。一个师傅给他们分了工。师傅们都去做自己的部分去了。打气筒由上次做小件的师傅来做。小赵皇帝又把打气筒的样式,特别给他讲了一下。重点讲了阻拦气体进出的弹簧钢珠的结构。

看已经快到中午了,小赵皇帝就想起藤编来了。这次小赵皇帝也不到外面去找了。就把红炉房的管事的官员找来问。一问还真的有这样的藤编。

小赵皇帝一看已经是中午了,就带着李德全王文侍卫们回皇宫吃中午饭。

在用午膳是时候,皇后问:“圣上,您好像又在忙制造什么东西?”

小赵皇帝说:“是在试制,还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刘桂香说:“既然是试制,那里能够绝对成功的?不对又改嘛,总会成功的。”

小赵皇帝说:“对!就是要有容许失败的舆论。成功了大家高兴,鼓掌,失败了就批评人家,甚至处罚人家。是不行的。有了容许失败的社会舆论,才会有很多人来搞发明创造,大胆地去试,我们就会有许多东西创造出来。”

朱慎说:“皇上,您就给我们说一下,不管成功不成功,让我们先高兴一下。”

小赵皇帝说:“我们已经派出去了两个使臣,与西辽、大理去谈判。朕估计成功的可能很小。如果你们是他们国家的大王或者皇帝,你们愿意不愿意交出自己的王位或者皇位?今后可能还是要打仗。打仗就要武器。我们的良心炮,只能打一百丈远,如果遇到高山,人家有大石头,有滚木,良心炮打出去,连人家的关的边都挨不到。朕想到一个新武器,从天上向下面打。或者甩炸药包,或者射我们的三十发的连射弓弩,敌人就没有办法抵御了。”

“天上?天上都能够上去,我们不是成神仙了?”朱慎说。

“只上去一两百丈高,相当于鸟儿飞的高度,哪里是神仙?”

“朱慎说:“也不得了,几时看见人飞在天上的。”

小赵皇帝说:“只有你看见得多了,就不稀奇了。我们的古人说,嫦娥飞上了月亮,就是敢想。如果我们有人真的飞上了月亮,你也就不稀奇了。只要敢想敢干,上月亮也不稀奇。”

“啊?上月亮都不稀奇?”小赵皇帝想,她们那里知道,现代许多国家都在计划飞向月球,美国还登上了月球。今后的人还把上月球当成不可能的事情吗?”

正文 第七十二章 飞热气球

用过午膳,小赵皇帝又带领李德全王文和侍卫们到后苑造作所,找到藤编厂。到藤编厂,这里的师傅还不认识皇上。李德全去把这个厂的负责的官员找来。这个官员知道皇上来了,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会找到藤编厂来制试验的新东西,喜的是他们也可以为国家的新武器贡献力量。

这个官员见到皇上,马上向皇上叩拜:“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大人平身!”

官员说:“谢皇上!”

小赵皇帝说:“朕找到藤编厂,就是试验一种新武器,需要搞藤编。你去找几个师傅来!”

“是!微臣马上照办!”

藤编厂的官员马上找来几个师傅。

几个师傅一来,就跪下说:“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师傅们,平身吧!”

师傅们说:“谢皇上!”

等几个师傅站起来,小赵皇帝说:“朕需要制一种新武器,这种武器要上天,我们的人也要上天。下地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经摔。人在里面,振动太大。你们的藤编,在落地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人在里面,摔下来就不会受到伤害。”

小赵皇帝在这里说,藤编师傅就像在听神话。皇帝是天子,就是老天爷的儿子,上天怕什么?只是说要编藤编,这与自己的专业是对口的。

小赵皇帝又说:“朕准备编的叫吊篮。宽四尺,长六尺,高三尺。”

一个师傅说:“这么大呀?”

一个师傅说:“圣上要这么大,就编这么大!再大与再小,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要筋骨把他撑起。大东西,用的藤条就要粗。如果藤条不够粗,还要几根来增加它的粗细。小的就需要把原料破开划小。圣上考虑到上面摔下来,受不了,就需要在底部增加一道底边。就像背篼的底部加那个底子一样。我们这个吊篮的底子还要加长。下地的时候,首先撞的底部,人在里面受振动就小。”

小赵皇帝说:“师傅,你说得很对,我们里面要装人装油,还要装炸药,骨架要粗,四个角要吊绳子,上面的四条边也要结实。”

管藤编的官员说:“圣上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小赵皇帝说:“就是尺寸就按宽四尺,长六尺,高三尺。具体做法就按刚才这个师傅讲的办。”

管藤编的官员说:“圣上已经说了,关键是承受得了重量,经得起摔。现在大家就去干吧。”

小赵皇帝见吊篮已经不是问题了。就离开了藤编厂,到雨布厂。雨布厂的已经是小块缝制已经完成,进入拼缝大块的阶段。现在自己也可以不需要考虑。

小赵皇帝就到红炉房。

自从自己“发明”了螺丝,使用范围一下就扩展了。大大小小的丝攻,丝母制造出来。这又为以后的机械制造创造了条件。

小赵皇帝一看,自己今天“最难”的油料的开关、空气的开关。空心螺丝,都由小件师傅做出来了,打气筒的空管也打出来了。

还有打气筒的空气没有软管与储油桶连接。软管?干脆用铜管,铜管稍微弯曲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小赵皇帝又到铜匠作坊。这里曾经做过望远镜。几个开始制作的师傅还评了军功。听说制铜管,在小赵皇帝把大小厚薄长短说清楚后,大家就马上动手做起来。

小赵皇帝想,如果没有这里的能工巧匠,自己想得再仔细,也是空想。

他又想,还有什么地方有没有疏漏?在空气的压力下,油从储油桶里压出来,如果没有燃烧的温度,燃烧的火苗,恐怕油也不会燃烧?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上面做一个燃烧盘,盘的下面做几个储油室,上面放上棉纱,里面放上石油。在盘的中间搞一个孔。下面的铜管接到这里。点燃上面的棉纱,估计温度到一定程度,再打开下面的油开关,喷洒的石油,就可能燃起更大的火。

于是,小赵皇帝又到红炉房做燃烧盘。

忙了一天,小赵皇帝觉得很值得。如果样样自己去做,可能什么也做不出来。成功不成功,现在不敢说,但已经有东西在那里摆起了。

回到皇宫,小赵皇帝洗了澡。用晚膳的时候,三个老婆都问起了热气球造得如何了?

小赵皇帝说:“只有把它组装上,试了才知道。”不是他谦虚,他在穿越前,真正的热气球,自己都没有看见,不是造出来,组装起来,飞起来,自己还不敢吹牛。

晚上,批阅了几个奏折。

五月十七日,早朝,小赵皇帝也不主动找议题。他的心早就被热气球笼罩了。早朝说了几个小事就草草结束了。

散了朝,小赵皇帝吃了几块糕点。这几天,制作糕点很多,宫内都发动大家吃糕点了。他再换上书生服,带着李德全王文和侍卫到后苑造作所。

路上他就想,到哪里组装呢?干脆到校场去。

他就直接到了校场。又叫李德全王文和侍卫们去通知把油布做的布球、吊篮、以及储油桶及其附属的东西搬到校场来组装。

又派人去调一队兵来,在四下站岗,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靠近。

东西搬来了,其实组装也很简单,油布上已经绑上了绳子。现在绳子只要绑在吊篮上。另外匀出几根绑在燃烧盘上就成了。燃烧盘上,工人们发现绑绳子是不行的,燃烧的时候还不烧断了?就另外打了四个铁条,一端做钩,一端做环,很快就绑扎完毕。

小赵皇帝看还像那个样子。不过王文提了一个问题:“圣上,如果在天上飞,风一吹,油布偏向一方,我们的火还燃烧很大,就有把油布烧着的危险。是不是把油布的下口用东西绷起来。防止火灾的可能。”

李德全说:“你小子,又不说一个好话,还没有开始就乱说。”

王文说:“我说的是危险嘛,防止了就没有危险了!”

小赵皇帝说:“王文说得对,要防止出现危险。王文李德全。你两个去找四根长竹竿来。”

李德全王文两个就去找竹竿去了。

小赵皇帝看见地下的一大团油布,怎样才能让热气球鼓起来?一定要吹风让它灌鼓起来。吹风要东西呀?

小赵皇帝就问那些工人,木工房在那里。

有个工人指了一个方向。小赵皇帝说:“走,你带路。”就往木工房走去。侍卫们也忙跟上。

木工房管事的官员见皇上来了,就要叩头行礼。小赵皇帝说:“不要行礼了,快于朕去找几个木工来。

木工找来了。小赵皇帝说:“朕需要做几个鼓风机?”

“鼓风机怎样做?”

小赵皇帝估计说也说不清,就在一个木板上划了一个样子。其实他画的就是农村常用车粮食的风车的鼓风部分。北方扬场可能不用。他再在出风的地方,给它划了一个嘴巴。

木工明白了,就在小赵皇帝面前,确定了一个尺寸。问做几个?小赵皇帝确定了尺寸,说做三个。

一个木工说:“还需要几个摇手,承受摇手转动的小铁圈。”

管木工的官员指着一个木工说:“你马上到铁工房去打几个来。”

木工知道了尺寸,就马上分工开始做起鼓风机来。

可能一个时辰,鼓风机做好了。侍卫们拿着鼓风机到校场上。小赵皇帝见李德全王文的竹竿也找来了。就将竹竿绑成了一个四角形绑在气球的下面的口口上。撑起气球的口,小赵皇帝叫把鼓风机摇起来。三个一起摇动,不一会,气球就鼓起来了。这种鼓风机没有脚,可以任意角度搬动,很好使用。

小赵皇帝试了试打气筒,还真能打气,关闭了气门开关,一会打气就开始吃力了。打开开关,气就嗤嗤地喷出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石油了。

在城内试热气球还不保险,掉到人家的房子上,引起火灾可不得了,再加上还不会控制。

小赵皇帝说:“李德全你去找一个大车来,我们运到城外去试。王文你骑马到兵部去,请他们把石油运来。”

王文说:“圣上,这叫侑油。”

小赵皇帝说:“我们以后就把它叫石油。”

王文点点头:“石油的名字更贴切。好好。”

小赵皇帝正在准备试热气球的时候,李纲几位丞相来了。他们刚来,皇后带领刘桂香朱慎两位妃子也来了。

李纲几个丞相叩见小赵皇帝,说:“叩见皇上,我们几个丞相祝贺皇上热气球研制成功!”

小赵皇帝正在奇怪他们几个丞相怎么连热气球的名字都知道了。见皇后与两个妃子,就知道是她们叫几个丞相来的。

皇后带领下,她们说:“臣妾祝贺皇上热气球成功!”

小赵皇帝说:“平身!平身!”

三个皇帝的老婆说:“谢皇上!”

小赵皇帝说:“还没有试呢,那里能够说成功?”

这时李德全借的马车赶来了。王文到兵部的石油也运来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到城北的平坝上去试。把油布折起来。”小赵皇帝见那几根竹竿还碍事,有说:“把几根竹竿解了,放到车上去。”

他见几个丞相和皇后妃子,要赶他们走是不可能的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