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收入多了,也认识到这里作为京城,它还不够大气。他们就另外寻找作为京城的地方。东找西找,认为自己的故乡可以,就在那里建城,取名阿城。
要知道,建一个京城,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所以,虽然已经在另建京城,黄龙府还是金国皇帝住的地方。
黄龙府的金兵,他们早就听到了前线打败仗的战报,已经比以前加强了警戒。还是没有想到大宋军队这么快就打到了金国的京城黄龙府。清早,只见骑兵一队一队快速飞驰而来,很快,黄龙府就被包围了。
金兵为了集中兵力,黄龙府仅仅留有一万女真兵守城,其他就是城内的民兵。轮流上城墙上值班。
已经包围了黄龙府,小赵皇帝就不着急了。他等各部队吃了早饭,已经饿了一夜的将士,补充了能量。再叫士兵出来喊话。
金国的太宗皇帝完颜晟,听到黄龙府已经被大宋包围了的报告,赶快到城楼上去看。看见大宋军队的旗帜,确认被大宋军队包围了。他又绕城一周,见根本没有突围的可能。
大宋军队喊话了:“金兵兄弟们,你们被包围了。你们的东路军、西路军、你们的大元帅的二十万大军全部都被我们大宋皇帝消灭了。金国的完颜晟皇帝快出来投降吧;金兵兄弟们快出来投降吧,我们大宋优待你们!金国的父老乡亲们,我们大宋皇帝保证你们过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金国皇帝,投降吧!”
完颜晟不知道自己的二十万大军怎么这样不经打,竟然全部被消灭了。
小赵皇帝看城内没有动静,叫每个城门打两炮给金国京城皇帝听听。巨大的轰隆轰隆的爆炸,每个城门的城墙上都炸死了好几十个人。巨大的爆炸声,告诉金国皇帝,他们打败仗,不是由于大宋国会什么邪法,而是大宋国有了新式武器。
完颜晟叫人把守城的将军叫来,告诉他,自己准备自杀。大金国的皇帝,要有尊严,不能成为被俘虏的皇帝。自己死后,,要守城的将军不要抵抗,要城内的军队、老百姓尽量少死人。要告诉大宋皇帝,要善待金国的老百姓。要他做到自己的保证,让金国的老百姓过上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
完颜晟举起自己的宝刀,在皇宫自杀了。
金国的将军走到城墙上,站到城墙边,喊起了话:“大宋皇帝听着,我们黄龙府的军队,奉大金国皇帝的命令,决定投降!我们皇帝已经自杀!他说,大金国的皇帝,死也要有尊严,不能成为被俘虏的皇帝。他要我告诉大宋皇帝,要善待金国的老百姓。要大宋皇帝做到自己的保证,让金国老百姓过上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我作为金国皇帝的将军,决定追随我们的皇帝!”
这个将军,说完,去打开黄龙府的城门,放下吊桥,就举刀自杀了。
黄龙府的吊桥放下来了。大宋的军队进了城。
小赵皇帝看见这悲壮的一幕,眼泪也流下来了。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女真民族的气概真令自己佩服。他心中对宋徽宗、宋钦宗产生了一种憎恨、鄙视。
进了黄龙府,小赵皇帝命令,将金国皇帝送进他自己皇家陵园安葬。那位将军,按照他的遗愿,送到金国皇帝陵园陪葬。
正文 第四十七章 在黄龙府
小赵皇帝进了黄龙府,进了金国的皇宫。小赵皇帝看见完颜晟的尸体。宣布完颜晟皇帝还是归葬金国皇陵,那个自杀的将军与金国皇帝殉葬。
正在那里痛哭皇帝的金国大臣们,其中有一个大臣出来说:“禀告大宋皇帝,我们女真族实行火葬,没有修建皇陵。”
小赵皇帝说:“那就按我们大宋的风俗,我们在城外找一个干燥的地方,按我们大宋人的坟样子安葬了吧。”
一个大臣出来,对小赵皇帝叩了一个头,说:“臣代表完颜皇帝的家属,对大宋皇帝的宽容大度表示感谢!”
女真部落的风俗,死人是要火葬的。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不忍把祖宗的尸骨到处安葬,就火化了把祖宗的骨灰带上。在他们心里还是羡慕汉人把尸体埋葬了。阿骨打皇帝,完颜晟皇帝都曾经议过按汉人的方式建造皇陵。大臣们害怕开支过大,没有赞成。现在大宋皇帝要安葬完颜晟,是很符合死者的心愿的事情。
小赵皇帝看金国的皇宫,仅仅相当于大宋的州府衙门。难怪他们要修建新的京城。
小赵皇帝说:“我们大宋金国本来是友好邻邦,我们是签订了友好协议的。我们考虑到金国国力不强,我们把原来给辽国的岁币给了你们。我们只想要回燕云十六州。你们要我们拿钱来取。我们满足了你们的无理要求。还要我们把燕云的税收也交给你们。我们也答应了你们的无理要求。你们把燕京的富裕户全部押到金国,抢去了他们的财物,还要他们做你们的奴隶。能够这样做吗?我们大宋还是宽容了你们,你们又以我们允许了你们的敌人投降为由。发动了对大宋的战争。既然投降了我们,我们就要保护他。你们占领了我们的燕京,攻打我们的太原,东路军西路军打到了我们的京城。以为我们的善良是好欺负。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要怪我们灭亡了金国,这一切都是你们自己找的呀!我们汉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不是任人欺负的民族。现在我们统一金国,就是要金国的老百姓过上大宋老百姓一样富裕的生活。让这里的老百姓与我们大宋的老百姓一样没有战争,享受和平。”
小赵皇帝正在对金国的大臣们讲是非曲直,一个年轻漂亮,穿着十分华丽的女人跑了进来。说:“大宋的皇帝在那里?大宋的皇帝在那里?”
大宋小赵皇帝的侍卫赶忙把她拦住了。小赵皇帝说:“朕就是大宋皇帝赵桓。”
她气愤的说:“我男人在那里?你们把我男人怎么了?”
小赵皇帝问:“你男人是那一个?”
金国有个大臣告诉小赵皇帝,这是东路军元帅完颜宗望的夫人。他是辽天祚帝的女儿,原来是辽国的金辇公主。
小赵皇帝说:“金辇公主,你的丈夫完颜宗望,是在开封城外的牟驼岗的战斗后,看见自己的东路军全部被消灭了,自己举刀自杀的。我们用最好的棺材把他埋葬了。我们还给他做了石碑。公主如果要去祭奠,我们大宋朝廷可以提供车船,帮助你前去祭奠。”
金辇公主说:“夫君呀!我有罪,我不该叫你们去打大宋啊,我不该呀,我对不起你呀”
虽然大宋与金国是敌人,现在战败了,她们的女人都希望知道自己的丈夫的消息。
又一个女人跑来,问:“大宋皇帝,我的丈夫金兀术现在如何?!”
小赵皇帝说:“金兀术在牟驼岗战斗中,不幸以身中弹,在战斗中死亡了。我们也把他埋葬在牟驼岗附近,与他哥哥完颜宗望葬在一起,也是刻了石碑的。”
这个女人知道自己闹也没有用处,对小赵皇帝行了一个礼,说:“谢谢大宋皇帝把我丈夫安葬了。谢谢!谢谢!”
又有完颜杲的女人来问完颜杲的消息。
小赵皇帝说:“完颜杲元帅,战死在双阳城附近。我们也是在乱军中才找到他的尸体,我们专门到双阳买了棺材埋葬了。”
一会,那些有男人上战场的,听说那几个人的丈夫都是大宋皇帝告诉他们下落的,都来问自己丈夫的消息。小赵皇帝怎么能够知道其他所有的人的消息。
小赵皇帝见来了一大群人问自己的丈夫、儿子,说:“在你们金兵攻打开封的第一阶段,我们也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仗打得残酷得很。金兵死的人就多一些。他们在攻城,我们不得不杀人。当然我们也死了一些人。后来打仗,我们就尽量使金兵少死人。在开封还有四万多女真兵活着。在太原,有二万多女真兵活着。在燕京有一万多女真兵活着。活着的,受伤的我们在进行医治。没有受伤的,正在学习汉语。我们都是按我们的士兵一样对待。也就是说,女真兵大多数还活着。会说汉族话了,我们就可以批准成为汉族人了。请大家不要担心。朕回到开封,就会全部将他们放回来。”
应付了一帮金兵的家属。小赵皇帝命令清点金国的金银库存,皇宫贵重的器物。查得金国有黄金一百万两,白银六百万两。金国灭亡辽国,还有抢燕京的富人的财产,其数字不止这么多,建阿城用了不少。辽国的贵重器物、艺术品全部搬到了黄龙府。
小赵皇帝找吕好问、吴革商量。决定派一万人将黄金白银搬到燕京。贵重器物艺术品运回京城。对金国的大臣,凡是上朝的大臣,都请到开封,让他们写辽国的历史,金国的历史。还有一个作用,防止他们搞叛乱。还有,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请他们提意见。兼听则明嘛。金国的官员,一律到当地政府登记。如果政绩突出的,可以安排。其他的可以参加大宋的考试,合格的就任用。完颜家族,抄家后,适当发一点银子,让他们自谋职业。
吕好问给黄龙府派了知府,吴革给黄龙府派了一万人的军队。金兵的俘虏兵,象其他几个地方一样,由军队看管,由文官负责,进行汉语教学。
小赵皇帝让吕好问吴革管理清点金国皇宫的事务,文官也参与。自己则带着一帮宫女、宦官、侍卫和秘书到野外去观光。
走出黄龙府,过了吊桥,到处是一片草场。小赵皇帝也自己可怜自己。在穿越前没有来过东北,据说这里是一片黑土地,土地肥得流油。既然来了,就要实地考察一下。他下了马,拔起一丛草,用自己的手,挖了一把土壤。泥土是那样的松软、细腻、一片黑色。在土地里,还有一根肥肥的红色的蚯蚓。多么好的土地啊!他当过知青,知道土地的重要。他们生产队的土地,就是红色的页岩,经过风化变成的土地。太细的就变成了大土泥,如果是稀泥干了,就成了十分坚硬的大土块。太粗的页岩还没有风化完毕的土地,土质太差又没有营养。如果不是气候好,不是农民长期改造土壤,真是没有办法种庄稼。更不能与这里的土壤比。据他曾经看地理书,这里是清朝后期才被开垦出来。就是到共和国成立,也有许多许多的土地没有开发。这里叫北大荒。据说越向北,就只能产一季庄稼了。从电视看,这里盛产水稻、大豆,我要实现民族统一,要派大量的汉人来开荒。要叫女真人种庄稼。改变他们游牧的生活、改变他们长期打猎的习惯。打猎就是打仗,与野兽战斗。他们天生就是好战士。“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现在我侥幸把他们打败了,这是机会。我也不杀他们,让他们自愿成为汉族人。我们与他们成了一个民族,民族矛盾就没有了。“不可敌”对自己民族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城外住着大量的大宋军队,小赵皇帝出城也没有什么害怕的。
他骑马到高处看,掏出望远镜看,远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一想到这里的老百姓也要成为自己的臣民,小赵皇帝竟然兴奋起来。
自己穿越过来,是多么的沮丧。一个当代的倒霉蛋,成了古代的倒霉蛋。如果不是自己夜以继日的工作。是难逃赵桓一样的倒霉命运的。现在可以敢说自己像赵桓一样倒霉是不可能发生了。
他突然“诗性大发”(一个小学生能够写什么好诗?)
北国山河壮,
民众望和平。
百战统一成,
青史谁留名?
他吟了一会,看诗已经写成,大声地朗诵起来。哪个秘书马上拿出毛笔记起来。诗倒作出来了,小赵皇帝的兴致降到了低点。自己百战为国家统一,今后的历史记的不是我老庞,而是赵桓。我帮赵桓改变了命运,他的身体不再去受苦,青史留名的竟然是赵桓不是我老庞。唉没有办法,回去吧,到黄龙府去。
晚上,小赵皇帝亲自接见了黄龙府的知府陈慎,驻军将军庞虎。
小赵皇帝说:“对我们大宋来说,原来辽国的土地,那里的老百姓,由于金国占领没有几年,现在我们占领了,那里的老百姓是容易改过来的。再加上原来辽国的法律与我们大宋基本相同,今后治理就容易一些。这里是金国的中心,金国已经统治十几年了。再加之这里是女真民族聚居的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你们今后的治理就困难一些。我们大部队走了以后,你们的工作,朕想提一些建议。”
“首先你们把我们进城金国将军的喊话稍稍改一下。这个将军不是说的‘大宋皇帝听着,我们黄龙府的军队,奉大金国皇帝的命令,决定投降!’你们改为:黄龙府的守将出来传达金国皇帝的命令:‘大宋皇帝听着,我们金国的所有军队,奉大金国皇帝的命令,决定投降!他要我告诉大宋皇帝,要善待金国的老百姓。要大宋皇帝做到自己的保证,让金国老百姓过上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
“你们把这一段话抄上,到所有女真部去招降。秘书记好没有?是这样的:”
“黄龙府的守将出来传达金国皇帝的命令:‘大宋皇帝听着,我们金国的所有军队,奉大金国皇帝的命令,决定全部投降!他要我告诉大宋皇帝,要善待金国的老百姓。要大宋皇帝做到自己的保证,让金国老百姓过上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
“这样你们到他们那些部落去招降,就是去传达金国皇帝要他们投降的命令。你们的话就好说了。他们的心里的弯就好转了,他们投降的面子也就好看了。这是朕的第一个建议。”
“二是你们把朕的诏书也到处去张贴。诏书说:现在的税收,我们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南的,按我们大宋的原来的税收标准不变。长城以北的,我们的税收必须比金国原来的税收少三成。大宋税收标准比金国低的,按大宋执行。金国税收标准低于大宋标准的,按金国的标准执行。对穷人,要扩大减免税收的范围。金国今年已经收了的税收,我们就不再收税。今年在新占领的地区,对官员不考核税收。只考核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了。对在新地区贪污的官员,惩罚标准参照大宋的标准,增加三成惩罚力度。”
“这样,我们现在就有了善待金国老百姓的事实了。”
“三是你们要注意在你们管辖的地方,考察哪些地方女真人比较多,选择周围好开荒,水源好,交通便利的地方,今后利于防守的地方,建几个城,方便今后管辖统治这些地方。”
“四是要部队多开一点荒地,为我们移民,移一些汉族老百姓来,创造条件。这里的汉族人多了,我们的地方官府就稳当了。”
小赵皇帝送走了陈慎、庞虎。吴革又来了。
吴革说:“皇上我们军队已经快要断粮了。只是皇上带的军队,由于路上杀了一些伤马、死马,现在还有几天的粮食。”
小赵皇帝问:“你们清理金国的库存,有没有粮食。”
吴革说:“有!当然如果我们长期住在这里,粮食肯定不够。”
小赵皇帝问:“我们每人再带一个月的粮食,有没有?”
吴革说:“有!”小赵皇帝问:“如果我们带走了,这里的军队,比如我们留下的军队,这里的金兵。他们有没有吃的?”
吴革说:“现在支撑到秋收没有问题。”
小赵皇帝说:“朕想到了,我们在辽东,黄龙府,双阳的驻军,各州县的官府刚刚上任,一定需要现金开支。我们的军队都没有发薪俸。干脆留一百万两白银,军人发薪,官员发薪,官府开支。这样使我们的官员一开始有钱用。还有,要这里的军队,马上拿一半的人来开荒,争取明年的粮食我们自己能够解决。”
吴革走后,小赵皇帝下了一道诏书:
新占领的各地区军队、各官府,为了减少新地区粮食消费的困难,各军队官员必须尽快开荒,即时下种,防止丧失农时。争取明年的粮食,我们自己就能够解决。
又下了一个通知辽东、双阳、黄龙府的官府到黄龙府领取薪俸和开支银两。
四月一日上午,军队都到城里来领取了薪俸、以及每人一月的粮食,其中有两万人。领取了一个半月的粮食。
小赵皇帝又与留下的部队官府,留下了一百万白银。
另外留下了十万两白银,遣散原来金国的皇家人员、原来的朝廷官员,让他们回原籍自谋生路。
下午,小赵皇帝亲自到黄龙府衙门找到陈知府,要他妥善保护金国的皇宫。同时告诉来领银子的辽阳府,保护好辽国的皇宫。作为文物保护好。小赵皇帝没有说,今后还要靠他们来赚银子。
正文 第四十八章 进军蒙古
第四十八章进军蒙古
四月一日下午,小赵皇帝带领军队向阿城前进。小赵皇帝想到阿城看一看金国的的皇城修建的如何了。
四月二日下午,才到阿城。到阿城,看这里的建筑搞了不少。城市还在施工。那些工人看见大宋军队,十分吃惊。
小赵皇帝让吴革马上派军队包围了女真兵,让他们看了金国皇帝的“命令”解除了女真军队的武装。吕好问又找到这里建筑的负责人,把所有的金银封存了。
小赵皇帝带领吕好问、吴革,和一帮文官,骑马把全城看了一遍。城市是按照开封府的样子修建的。
小赵皇帝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召集他们谈了看法。
吕好问说:“按过去的规矩,占领一个地方,都要把过去的所谓皇宫毁掉。不知我们圣上的看法如何?”
吴革说:“过去都是这个规矩。我们原来把太原打下来,为了破它的王气,我们还把城都烧了。”
小赵皇帝说:“朕才不相信王气的说法呢!我来看,就是看他建筑成什么样子了。如果要我们拿大量的金银来修建完工,我是不赞成的。金国已经灭亡,我们也不把京城搬到这里。现在看,内城已经要完工了,我们就帮助把内城搞结束。外城就不搞了。这里离黄龙府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就在这里设一个州。皇宫就做州府。朕叫黄龙知府在这里找人口集中的地方,好开垦土地的地方,建几个城,好管理这里的人口。既然建立了城市,我们就利用起来。”
“朕看这样,他们这些地方,人口稀少,土地肥沃,我们在计划今后建城的地方,先把城市规划好。为了省钱,先只建几条街道,也可以派县官,内地派一些人来开荒,以后人口多了,我们再建县城。现在不投资,用他们现有的建筑材料,他们的金钱去搞。官员的钱现在也在这里开支。”
“好!这样我们朝廷就可以少拨款。”吕好问说。
小赵皇帝说:“这里是女真族的中心区域,以前我们对俘虏的金国女真兵全部没有要。这里没有女真人我们的工作还不好做。我们把女真兵也整编到我们留下的军队里。把女真搞建筑的官员也用起来。他们好去指挥女真的工匠。”
吴革说:“好!这里不比靠南的地方,全部是女真人,需要女真人才好办事。”
于是吴革马上派了三千大宋兵,把原来的女真兵打散编到大宋军队里。原来的军官撤下来派到工程上去。吕好问派了州官,和几个县官。又派人去把原来的账目清点了,把金银派兵守起来。
当晚,军队就在“城”外驻扎下来。
晚上,小赵皇帝又叫人把吕好问吴革叫来,商量行军路线。
小赵皇帝说:“现在我们把原来辽国金国的统治中心区占领了。但是他们还有大片的土地,如果我们不去收复,今后可能就会出现新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我们大宋就会带来隐患。特别向西的蒙古族地区,我们至少要派三万兵去,如果原来辽国的军队或者金国的军队还在,不管他是女真人、契丹人,我们全部接受过来,进行整编。为什么我打金国不要女真兵呢?因为这是去打他自己的国家,在战场上只要有一次出现倒戈的事情,我们损失就大了。现在我们到那边去,他们也是外地人,情况就不同了。”
“蒙古那里有乌古敌烈统军司、西北路招讨司两个军政府。朕的意思,在上京往北走,上面原来就有州县,作为一个州,再在那两个司的地方建两个州,三个合为一个府。先在原来统军司、招讨司的敌烈、镇州建立两个州府,我们再选人口密集的地方建立县府。变部落为州县制度。我们大部队就不去了,分派军队去接受。”
“我们大部队去干什么呢?去灭亡西夏!西夏的地方小,但是经常与我们大宋发生冲突。解决了它,我们大宋朝廷才放心,老百姓才放心。”
“如果接受蒙古出现了问题,我们只要打下了西夏,解决他们就不成问题。”
吕好问说:“我同意圣上的安排。历史上这里的匈奴、突厥给中原的政权制造了不少的麻烦,现在是一个好时机,绝不能让这个地方成为我们大宋新的麻烦地区。要迅速派兵去接收。”
吴革也说:“是呀,不趁早派兵去哪个地方,那里的部落首领,自己组织了军队,我们大宋今后的日子就困难了。臣也同意圣上的决断。”
“好,出兵蒙古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现在就是行军路线了。”
吴革说:“我们既然是往蒙古、往西夏去,就要走方便这两个地方的线路。”
吕好问说:“皇上,如果我们往上京走,你看地图,这里有好大一片沙漠,走起今后就很艰难。往北走,大家看,这里有一大片的沼泽。沼泽走起也难走。只有上京靠北的地方,没有沙漠,没有沼泽。看来这一条路很好。毛病是,我们大多都是南方人,这里路途遥远,走错了路就麻烦了。”
小赵皇帝说:“路线就照吕爱卿说的路线走。关键要有向导。这样,吴将军,你到军队去让各部队都问一下,我们这支军队,有许多就是在本地当兵,也许找得到人带路。”
等了好久,吴革才来,说:“各部队,走原来来的路线,多的是熟悉路的人。走这一条路,好不容易找了两个人。他们是辽国打金国的时候,从北部调来打金国。走的就是这条路,是来抄金国的老窝,被阿骨打打败了,逃回去。去来都是走的这一条路。”
四月三日,小赵皇帝带领大宋北伐军十九万五千人,从阿城出发,向西南方向前进。部队旌旗飘扬,歌声嘹亮。一路上嫩绿的野草,斑茅长得很高,还有灌木。隔不了多少路,就看不见前面的战马。骑在马上,只能看见前面的旌旗。
小赵皇帝想起了《松花江上》,就唱起来了。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想这里就是松花江。很好!继续唱:“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唉,不对了?大豆高粱在那里?“九一八,九一八,从哪个悲惨的时候。”唉!不唱了,不唱了。九一八是日本鬼子打东北。现在是我带兵打东北。再唱下去也不是个味。
“抓到起!抓到起!”小赵皇帝看见一个大白兔。忙跳下马,去捉。那些士兵看见皇帝亲自在抓兔子。都去帮皇帝拦兔子,不让兔子跑掉。不过,皇上有这个兴趣,他们却不逮,让皇帝自己去逮。兔子看这么多人逮它,干脆不跑了,蹲在那里不动。
“有又一个,又有一个!”士兵们喊起来。
小赵皇帝兴趣又来了,又去捉。兔子要跑掉的时候,被一个士兵按住了,递给皇上。小赵皇帝说:“你拿去,你拿去!”
那个士兵说:“皇上,我怎么好意思拿去呢!”一定要按在皇帝手上。
小赵皇帝看还不好让,干脆说:“好!好!我们今天中午吃兔子肉。”
那边又有人喊:“一只孢子!一只孢子!”一个斧头兵,用斧头的棒棒,只一下,孢子就打在那里了。他把它拖上马,继续行军。
“棒打孢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胖胖的野兔钻锅底。这还是真的呢。”小赵皇帝说,想起以前的小学书中写的场景,今天算看见了。
一个宫女说:“我昨天去洗衣服,水里的鱼还不跑,我还真的用盆子舀了一条鱼呢。我准备拿给皇上看,看皇上在忙,又不敢了。”
广阔的草原,广阔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就是看不到人烟。
一路上,只有战马享受了嫩绿的野草,使军队不需要为草料着急。早上放马吃了嫩草,中午人煮饭吃饭时候,战马就地放它们吃草,二十万匹马,都享受了丰盛的食物,连草料都省了。
四月四日、五日、六日,军队都在草丛里行军。七日才走出大平原,开始爬坡了。
小赵皇帝看向蒙古走,要分路了。当天晚上,把要派向蒙古的军队的军官、地方州府县的官员召集起来开会。
小赵皇帝说:“各位将军、各位官员,我们明天就要分路了。在座的各位,将要奔赴新的地区。这是这个什么地区呢?这个地区,曾经是困扰我们汉族的匈奴、突厥的老窝。一代困扰我们汉族的民族走了,另一代民族又从深山走到这里,发展起来。他们又有可能成为我们汉民族的新的恶魔。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我们汉族,即使打到这里,打败了他们,最后我们还是走了。这个地区又成为没有人管理的地区。现在我们朝廷派你们到那里驻扎军队,建立州县政府,行使管理那里的职能。你们的任务是光荣的,历史将记下你们的名字,因为你们的工作,让我们汉民族摆脱了出现新恶魔的可能。也让当地的老百姓摆脱了由于到汉族地区去烧杀抢掠,被汉族杀来惩罚的危机。他杀到我们那里,我们杀到他们那里,都吃了亏。现在我们建立了州县政府,我们要想办法使那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遇到雪灾,旱灾,没有吃的时候,有中央政府救济他们。使他们不可能到汉族地区去干坏事。我们就成为了兄弟民族。通过融合,他们可能成为汉族兄弟。我们汉族融合了多少民族。我们汉族就是大海,大海,不管有多少河流都装得下,我们汉族不管有多少民族我们都容纳得下去。”
“你们到了蒙古地区,你们要先把朕关于长城外,减税三成的诏书贴出去。把大宋的法律贴出去。让蒙古的老百姓知道新的应该遵守的法律。你们执法先要松一些,然后才逐步加紧。”
“比如,他们这个地区,原来父亲死了可以娶自己的母亲。如果在我们汉族地区,肯定要判死刑。我们的法律可以这样写。执行的时候,如果他母亲见到我们的法律,不同意嫁给自己的儿子,到官府来告他的儿子。因为他们有那样恶劣的风俗,你就不能按法律杀了他。你要给他讲明,法律上你要杀头的,本官看你认了错,宽大你,改为打你的屁股。我们要等他们的民风逐步改变。”
“对他们的部落首领,开始,他们犯了法,我们还不能去处罚他,我们只是把他们的罪行记录在案。我们执法,要先月亮坝里捏柿子捡软的捏,就捡老百姓先执行到。让社会逐步形成遵守法律的习惯。以后我们在那里坐稳当了,如果那些部落首领还要违法,我们就拿出他违法犯罪的档案再严惩他。”
“这个地区,他们历来是游牧。我们在那里去,要找可以耕种的水源丰富地方,开垦荒地。那里可以一年一熟。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