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人南下之初,下令两浙各地投降城市,必须将城墙自行拆除。此时两浙城池虽然前期草草修建了一部分,但根本挡不住光复军的火炮轰击,诸城无力自保。
金华城的例子一出,即使守将想负隅顽抗,手下的将领士兵与城中的豪门、大户也不敢支持与跟随。纷纷对其施加压力,有些大户,利用家业巨大,在地方上号召力强的优势,或用金银收买中、下级军官,或组织族丁家将,下毒、刺杀,务必要将这些不识时务的榆木脑袋除掉,以保自家的生命财产。
祥兴二年二月初七,金华城内新附军哗变,杀死要坚守城池的城守色目人阿里和,宣布易帜。
祥兴二年二月初九,镇守绍兴的范文虎心腹大将马通率五万新附军出城列阵应战,试图拦截骑兵师向临安的推进。
骑兵师并没有马上便冲击敌阵,而是用随军小炮先给新附军来了几轮远程轰炸,爆炸声过后,新附军前阵用来抵挡骑兵师的拒马与枪阵崩溃,阵地就象被犁过了一遍,到处是弹坑与残肢断臂,破碎的刀枪。
“凿穿,分割,杀。”骑兵师指挥吕日亮冷冷地挥动了马刀,简短地下达了命令。
“杀!”骑兵师士兵高喊着,挥舞着雪亮的马刀,纵马向魂飞胆丧的新附军冲去,万马奔腾,象一股不可阻挡的大潮。
新附军的军阵一下子就被透阵而过,割成了两半。紧接着,光复军将士一个大迂回,将成为两半的新附军切成了四半,八半…
“他们杀起人来比蒙古人还狠哪!”多年之后,此战幸存下来的新附军士兵依然心有余悸,“五万人哪,不到两个时辰便完蛋了,那血流得,地上的土都成泥了,真惨呐。”
“对于顽抗者绝不留情,这是我下达的命令,只有用铁与血才能震醒那些依然象行尸走肉般活着的人。这不是残忍嗜杀,而是为了日后杜绝这种同族相残的悲剧,如果能用血腥杀戮来让那些人清醒,那么那些人便值得用鲜血来给其他人一个深刻的教训与铭记终生的回忆。如果上天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下达这个命令。”(摘自《许汉青回忆录》)
血的教训是最深刻,也是最能产生效果的,经过这两次事情后,光复两浙的速度大大加快,光复军只在每个城池留下五十多人负责收编新附军,维护治安,大部队则继续前进,向着既定目标快速前进。
“镇国公,每个城池只留五十多人是不是太少了,要是投降的新附军不听话或哗变的话,这五十多人应该控制不住吧?”随前敌指挥部向前推进的小皇帝不解地问道。
“这些人都知道时局的发展,只要光复军不断胜利,给他们个胆子,他们也不敢乱动,等到整编完毕,他们就是想造反,也没有机会了。那些投降的将领官员不久便都要到福州接受教育,咱们的政策与措施又对那些小兵有好处,无论是回家种地,还是再当兵作战,他们都比以前要好,又凭什么不听号令呢?”许汉青笑着解释道。
%%%%%%%%%%%%%%%%%%%%%%%%%%%%%%%%%%%%%%%%%%%%%%%%%%%%%%%%%%%%%%%%%%%%%%%%%%%%%%%在绥芬河出差,要过几天才能回家,可能更新不会很正常,思路也需要整理一下。
第五卷 谁与争锋 第十四章 临安
钱塘江,古称浙江、渐江、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流经现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因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了著名的“钱塘潮”。
静寂的清晨,月亮在空中已经走完了它的旅程,正向海波隐没。一团如山的红云向着苏醒的大地上投射出血红的光。
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亮。
几十艘巨大的战船,高挂风帆,在朝阳的照耀下,风驰电掣般从海水与江水处快速行来,如林的战旗在晨风中猎猎飘扬,甲板上,陆战师的士兵们盔甲闪亮,精神抖擞。
“光复军打来了,快跑吧!”惊慌恐惧的叫喊声响了起来。
凄厉的号角声在港口内响起,港口的守军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开始集结。由于这个港口距离临安不过半天路程,如果这个港口被光复军攻占,不仅临安岌岌可危,连海上的逃路也将被切断。所以范文虎在此地派了战斗力较强的三千探马赤军与两万嫡系人马在此镇守,守将则是自己的族弟范成彪,就是那个在福建战役被俘后又被光复军放回来的家伙。
光复军的军事行动一开始,范文虎便将自己的财宝金银秘密地运来港口,现在都装在港口内的几艘大海船上,准备见事不妙便开溜。
一队队探马赤军冲到了防波堤边,准备尽一个士兵的职责,抵挡住来犯者的脚步。新附军则在将领的催促威胁下,有些瑟缩地在探马赤军身后列阵。光复军血洗丽水,大败绍兴马通的事情给他们的震动很大,没有人会漠视自己的生命,何况这些没有军饷的新附军。
阳光照射下,驶入港口战舰的船舷突然露出两排小窗口,轰,轰,轰,伴随着巨响,无数颗炮弹冲出炮膛,迎头砸向防波堤上的元军。
爆炸声此起彼伏,如此密集的炮击给元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冒着轻烟的弹坑周围,到处是残肢断臂与破碎的刀枪。惨叫声从渐渐稀落的轰鸣声中传了出来,凄惨无比。
“我的妈呀!”本来就战志不坚的新附军被这一幕惨景吓坏了,一个个双腿战栗,目瞪口呆。
“跑吧,是震天雷啊!”新附军中有人在趁乱喊着。
“顶住,守土。”带队的将领试图弹压,大声嚎叫着。
半晌,又是一批炮弹呼啸着飞来,纷纷凌空爆炸,迸射出无数大大小小的火球,象天女散花般落在元军的头上,防波堤上一片火海,无数元军士兵带着身上的火焰,疯狂地惨叫着乱跑乱跳,乱滚乱爬。有的被烧得失去了理智,没命地一头扎入江水中。
“啊!救命啊!”犹豫不决的新附军中终于爆发出绝望的喊叫,纷纷抱头逃散。
“妖…妖法。”在阵后督战的范成彪被乱兵冲得东倒西歪,望着前面那一幕火烧活人的地狱景象,木然地喃喃自语着。
“大人,快跑吧!”亲兵拉住了范成彪的马头,用力地向后面拉去。“光复军的船靠过来,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远处,巨大的战舰缓缓移动,战舰缝隙处,几百个细长的小舟鱼贯而出,于江面上分成三队。各舟指挥官齐敲战鼓,水手们随着鼓点踏动轮桨,细细的水线沿着舟后分开,船向箭一样,射向了岸边。
…………………………………………………
临安城内,范文虎和幕僚心腹们坐卧不安,随着光复军的快速推进,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人的心情也是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焦急。
说什么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在真正涉及到自己与家人的利益时,这个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面对着光复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血腥无情的杀戮,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放眼望去,从这些人的脸上,范文虎感到了悲哀与无奈。
“逃到江北?即使忽必烈不追究自己丧城失地的责任,也绝不会再象现在这样握有实权,做镇守一方的土皇帝,落魄的凤凰不如鸡,那些个贪婪的蒙古、色目系大臣早晚会把自己辛辛苦苦的积攒的财富榨干净。出海远遁,又能去到什么地方?倭国、南洋,人生地不熟,在这些地方便安全了吗?”范文虎愁眉紧锁,苦苦思索着。
“报,范成彪将军从钱塘回来了。”一个亲兵跑进来报告道。
“什么?他回来干什么?不是让他守住港口不得擅离吗?难道…”范文虎脑海里浮现出不祥的感觉。
听范成彪哭诉着光复军如何凶悍,大炮轰炸的恐怖,火烧活人的悲惨,整个屋子里的人脸色都变了,骇异、恐慌的情绪开始弥漫。
“港口被占领,出海通路被切断?”范文虎难以置信地问道,眼前阵阵发黑,“那停在港口内的船呢?我的财宝呢?”
“都没了,都被光复军夺走了。”范成彪抹了一把眼泪,答道。
“混蛋,那你滚回来干什么?就是来给我报丧的吗?”气极败坏的范文虎大骂着,抬脚将范成彪踢了个跟斗,拔出宝剑便要砍人。
“大帅,兄弟我是该死,该死啊!”范成彪在逃跑回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说辞,此时更是装出一副赤胆忠心的样子,抱着范文虎的胳膊哭喊道,“我跑回来,只是想提醒大帅一句,说完话,兄弟死而无憾哪!”
“说,说完让你死个痛快。”范文虎恨恨地骂道。
“大帅,光复军太凶悍了,武器太犀利了,咱们实在是打不过啊!”范成彪抽泣着说道,“如今海上通路已断,大帅何去何从?可要慎重啊!那光复军对于敢反抗的,可比蒙古人下手还狠哪!”
范成虎长叹一声,望着屋内面如土色的心腹们,颓然地扔掉了宝剑。
范文虎长叹一声,象是自言自语又象是对所有人说道,“这样也好,起码子孙后代不必离乡背井,成为无根之人,本帅这些年来所作所为也算对得起范家列祖列宗了,降了光复军,就算是为了笼络人心,许汉青也必然不会为难范家的其他人,儿孙自有儿孙福,考虑太多了又有什么用呢?”抬头望了望屋内众人,又问道,“你们说是不是啊?”
“大帅英明。”屋内众人齐齐松了口气,范文虎决定投降,那么他们也自然幸免。
“大帅,光复军所发檄文,属下曾仔细研读,只要反正者不是罪大恶极,皆可宽恕,而且可保留家产,大帅运往钱塘的财宝虽然无法索回,但留下来的也可足够做个富家翁了。”老幕僚范文举躬身安慰道,“况且依据光复军现在的势头来看,江南一战,恐怕元军是凶多吉少啊,与其跑到江北受那些蒙古人、色目人的欺负压榨,倒不如现在降了光复军。”
“是啊!”范成彪也附和道,“现在咱们手下的士兵都被吓破了胆,要是下令抵抗,不仅士兵会逃跑无数,咱们还要小心有人在背后下黑手,提着咱们的脑袋向光复军邀功呢!”
“我明白。”范文虎苦笑着说道,“许汉青这一招不可谓不狠呗,用血腥与屠杀来震慑人心,天底下有几个人不怕死,不顾家的,想让咱们的士兵与光复军去拼命,嘿嘿,即使他们真的能去拼命,恐怕也无法抵挡光复军的雷霆进攻,赁白激怒了光复军,给许汉青留下杀光咱们的理由。”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入一梦中。”范文虎轻轻地吟着,他年青时便有才子之名,此时吟来倒颇有看破红尘之意。“本帅有负于国家,此间事了,如许汉青能饶我一命,我………”
“成彪,这举义的事情你便去安排吧!本帅当自上枷锁,在牢里等候许汉青对我的处置。这也算是为在座诸位与城中兵士做了件好事吧!”范文虎摇着头,苦笑着走了出去。
第五卷 谁与争锋 第十五章 临安入城式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时隔三年之后,临安重新立起了大宋的旗帜。光复旧都,这是一次政治与军心士气上的巨大胜利,它无疑将鼓舞众多不屈服于元朝统治、或者正在与元军殊死战斗的各地豪杰。临安城在人们眼中,代表着大宋的兴衰,当年临安失陷,谢太后投降后,许多南朝武将认为再继续战斗下去已经没有了意义,从而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而选择了投降北元。
随着四枚旗花火箭在空中炸响,入城式队伍以骡马拖曵着重型火炮为先导,浩浩荡荡地进入临安城,穿城而过。后面是千余骑兵组成的护卫亲兵,最后是挺胸昂头、步伐整齐的步兵队伍。密密的战旗在风中飒飒作响,刀枪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
临安城如过节一般,街道挤满了欢迎的人群。密密麻麻的香案摆在街道两旁,远远地直排到另一个城门,各种装束的临安父老跪在香案后,举香过首,欢迎王师进城。
香案上,时鲜瓜果、腊肉熏鱼,大户人家司空见惯,寻常人家过节才能吃到的珍馐美味堆得满满的。每当光复军将士经过,都有人从自家的香案前冲过来,将瓜果吃食,不断地向将士们怀里塞。有的干脆打了褡裢,直接挂到了士兵们的脖颈上。
打仗时面无惧色的光复军士兵此时却扭捏起来,涨红着脸,谦让着,推托着。
“王师百战百胜,光复旧都,壮士们奋勇杀敌,拿些吃食,一点也不过分。”一个穿着绸袍,读过几天书的白胡子老人,瞪着眼睛说道。
“是啊,是啊,多带些,吃饱了多杀鞑子,让鞑子知道我宋人的厉害!”一个乡农模样的人接着说道,抓着几个果子,塞进士兵的手里。
“王师北进,杀鞑子,扬我大宋国威,替咱老百姓出气解恨哪!”人群中有人高声呼喊着,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镇国公,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那个白头发的就是镇国公。”百姓中有人激动地叫道。
“哪呢?哪呢?”有人踮起脚尖张望着。
“战神,镇国公,我看见了,看见了,他好年轻啊!”有人惊讶地喊着。
人群中起了一阵骚动,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只是为一睹已经被外界传得神乎其神的大英雄许汉青的真面目,以便增加些酒桌上值得炫耀的谈资的。
在人们惊讶、赞赏、崇拜的目光中,许汉青带着微笑,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来。周围是百余骑重甲铁卫,身后是小皇帝乘坐的厚甲马车。
“恭祝镇国公大人身体安康,百战百胜。”香案后几位老者举香祷颂道。
周围的百姓与光复军士兵顺着老者的话头接着喊道:“祝镇国公大人身体安康,百战百胜。”
许汉青在马上微笑点头,拱手向周围百姓表示感谢。这个动作更加带动了百姓们的情绪。
“身体安康,百战百胜。”喊声如雷般响起,掀起了一片狂热的浪潮。百姓们互相推挤着试图向前拥,以至于站在外围的光复军士兵不得不拉起手来进行阻止。[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镇国公真乃我大宋中兴栋梁,人望竟如此之高啊!”与许汉青并马而行的张世杰笑着对许汉青说道。
“呵呵,非是我许某人望高,实乃是因为驱除鞑虏、恢复河山确乃人心所向,大事所趋呀!”许汉青谦逊地说道。
“过谦了,镇国公的文韬武略,张某在这段日子里是深为佩服啊!”张世杰略微有些黯然地说道,“说句心里话,我不如你呀,我年岁也大了,如今确实可以安心地享享福了。”
“越国公身体康健,老当益壮,怎么就想要偷懒了呢?”许汉青调侃般地说道:“再说,您经验丰富,我们这些年青人做事难免有失偏颇,还是需要您这样的老人监督把关的呢!”
张世杰苦笑着点了点头,“原来跟随于我的那些将领士兵,还望镇国公能照顾一二,让他们能报效国家,以后混个好出身,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光复军中一视同仁,没有什么拉帮结派,互相倾轧的事情。”许汉青笑着点了点头,“赏罚分明,才能带好军队,只要他们勇猛杀敌,多立战功,便绝不会委屈了他们。光复军中向来的规矩便是赏功不赏人,这点还请越国公放心才是。”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张世杰终于放下了心事,脸上也带上了笑容。
…………………………………………
南宋定都临安后,大约花了二十年时间,致力于宫殿郊庙建设,形成方圆九里的宫城,又进一步扩建外城。但如果说北宋东京的政治和生活中心还是宫城——里城——外城——郊外的顺序依次扩展,那么南宋临安已形成多中心,外城城门外形成若干大型生活用品批发市场(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肉产品等),西湖沿岸则形成又一个中心区,楼台沿湖林立,园林斗艳争奇,寺观众多,正所谓“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俨然是一个集居住、娱乐、文化、商业于一体的繁华区。
元军占领临安时,由于谢太后等投降,所以城市建筑没有受到大的破坏。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邓光荐看着略有些破败,空空荡荡地宫殿,不禁泪流满面,摇头叹息。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许汉青淡淡地一笑,“这临安景色虽美,却也是消磨人的慢性毒药啊!必须时刻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前进,心里只想着偏安,是不能够长久的。”
“镇国公说得有理。”小皇帝看着宫殿,点头道,“邓师傅不是要去拜访临安城的几位名士吗?朕也想跟去看看。”
“名士?”许汉青皱了皱眉头,“敌情司在临安的人员倒是给我提供了一些情报,许某倒没发现有什么值得拜访的名士,不知这几位名士姓甚名谁啊?”
“哦,是张**、王**、余**三位名士,他们都是精通儒家的大学问家,名声很响的,邓某以前便和他们讨论过学问。”邓光荐解释道。
“陛下,邓大人要去拜访这几位大家,您可千万不能去。”许汉青想起来了,敌情司的资料里确实好象有这几个人的介绍和评价。
“这是为何?朕不表露身分,跟着邓师傅听听这几位大学家的宏论也是好的吗?”小皇帝不解地问道。
“哼哼,什么大学问家,不过是几个寡廉鲜耻、数典忘祖的欺世盗名之辈罢了。”许汉青不屑地说道。
“镇国公怎能如此无端毁人轻誉?”邓光荐生气地说道。
“毁人清誉?”许汉青也毫不示弱地反问道,“这几位所谓的大学问家、名士,在北元统治的时候都干过什么,邓大人可否知道?”
不待邓光荐回答,许汉青继续说道:“邓大人可否听过他们四海一家的高论?此等名士以作四等奴隶为荣,还著书为蒙古人歌功颂德,听说北元朝廷还要请他们去大都讲学,人格如此卑鄙无耻,也敢称名士吗?拜访,不把他们当汉奸抓起来就不算了。”
“竟有此事?竟会如此吗?”邓光荐瞪着眼睛不信地问道。
“大浪淘沙,沧海横流。这个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许汉青说道,“时过境迁,邓大人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了,如今临安新定,人心尚未稳定,邓大人此举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还是尽量慎重些为好。”
第五卷 谁与争锋 第十六章 即将到来的决战
光复军倒打两浙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便进入了临安,继续向长江推进。
但谁都知道江南的主战场并不在两浙,而在江南西路,那里有江南元军的最后一支重兵集团,有蒙古人的名将达春,还有从广南东路败退入江南西路的阿里海涯。
“中丞大人,末将无能,所率人马损失大半,仍然不能突破光复军的防线,无法救援南昌。”满脸征尘的蒙古万户跪在地下请罪。
达春皱着眉头,只是摆了摆手,让这个败将下去。
“中丞大人,派出的人马已经被击退了三批,看来光复军此次对于南昌是势在必得,并不是虚张声势,围城打援。”阿里海涯在一旁说道。
“而且这次光复军是倾力而来,实力雄厚,并不惧怕与我主力决战。”达春点了点头,补充道。
“按理说,依靠光复军的炮火,南昌城实在是难以守住,不知他们不紧不慢地围着是什么原因呢?”阿里海涯问道。
“他们是想等我率主力到达,毕其功于一役啊!”达春苦笑着摇了摇头,他凭直觉做出了光复军此次行动不仅是要收复江南西路,更是想一口全歼自己的重兵集团,但名将的骄傲和对蒙古军战力的信心,又使他不愿意相信这些。
“好大的胃口,不过四、五万人马,便如此猖狂。”
“梅关那不是还有陈吊眼的人马吗,如果让他们突破关口,前后夹攻,未必不能成功啊!所以,我率主力北上与光复军决战,梅关那里必须要万无一失。”达春有些担忧地说道。
“那就由末将率军去镇守梅关吧!”阿里海涯躬身请命道。
“好,由将军去镇守,定能固若金汤,我也便能安心北上了。”达春欣慰地笑了起来。
阿里海涯率三万人马增援梅关,阻挡陈吊眼所部。达春则率领十三万人马开出赣州,倾巢而出,北上与光复军决战。
“达春率主力出赣州,已到吉安。”新一军参谋长李力拿着情报向张天河汇报道。
“来了就好啊!”张天河如释重负般地长出了一口气,“给新三军送个信吧,再让他们等下去,估计他们就该发飙了。”
“是啊!”李力赞同地点了点头,“达春老贼怕咱们前后夹攻,派阿里海涯去镇守梅关,他可没想到还有一只老虎在静静地等着他呢!”
“大捷,大捷,两浙大捷。”一个参谋涨红着脸,挥舞着刚刚用飞鸽传来的战报。
“势如破竹,光复临安。”李力看过战报,不可置信地望着张天河,“郑晔这家伙的动作也太快了吧?这才几天哪?”
“呵呵,许大人率前敌指挥部在后面跟着,他能不卖力气吗?”张天河畅快地笑道,“把这个好消息通传全军,告诉他们,达春来了,都给我好好打,要不咱们新一军的风头可被新二军给比下去了。”
“看来许大人战略构想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水师开进长江,逆流而上,元朝残余的水师根本不是对手,与新二军水路并进,很快便能达到封闭南北的目的。那咱们就锦上添花,歼灭达春的主力,这样就完美了。”待兴奋不已的参谋出去后,李力对张天河说道。
“没错,咱们召集参谋们再好好商量一下,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这仗要打不好,丢人可丢到家了。”张天河点了点头,赞同道。
祥兴二年二月十八,光复军水师开入长江,各型战舰、补给船、小型登陆船,浩浩荡荡足有一千多艘,白帆蔽日,声势非凡。
祥兴二年二月十九,许青华率领先锋舰队与北元江阴水师在长江水面展开大战,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北元江阴水师全军覆没,浮尸无数,至此,长江上再无成建制的北元水师可与光复军水师对阵。
祥兴二年二月二十一,水师与新一军北进的先头骑兵师在镇江会师,随后齐头并进,沿江杀来。
此时的许汉青还在临安城内安排着一些重要事务,准备明天便要离开。
“范文虎,如今你既然阵前举义,以前的种种我也就不追究了,以后你安分守己地好好过日子吧!”许汉青望着前面披枷带锁,口称罪人的范文虎说道。
“多谢镇国公大人宽宏大量。”范文虎磕头谢道。
“我已经派人调查过了,以你现在的家产足够养活全家了,至于在港口内缴获的金银珠宝,想必都是你搜刮的民脂民膏,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有官员妥善将它们用到该用的地方。”许汉青接着说道。
“正该如此,正该如此。”范文虎虽然肉痛,却不敢有丝毫不满之色,忙陪着笑脸没口子的答应道。
“还有一件事是需要你去做的,只是不知道你肯不肯答应。”许汉青笑着问道。
“但有所命,罪臣…罪人无不应允。”范文虎犹豫了一下,肯定地答道。
“那就好,你在北元呆了这么长时间,想必对那些投降北元的官员、名士都了解一些,我准备编撰一部揭露这些人丑恶嘴脸的书,让世人都能知道这些家伙的丑行,所以想请你提供一些资料,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呢?”许汉青示意旁边的侍卫给范文虎解开枷锁,并指了指厅下的椅子。
范文虎受宠若惊般地只敢坐下半个屁股,略想了一下,“这个没问题,范某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很好,这也算是为大宋做了贡献。”许汉青点头道,“你在两浙呆了这么多年,现在再留在这里恐有不便,我安排人护送你全家去福州居住吧,编撰此书的人将在那里等候你。当然,按照我们的规矩,也不能白让你提供资料,书编完后,上面会有你的大名,还将给你一定的稿费,你看如何?”
“谢镇国公大人,谢镇国公大人。”
“好啦!”许汉青摆了摆手,“到了福州,好好生活吧!没有人会骚扰、欺负你,在那里法律最大,只要你不触犯法律,便不会被无故入罪。”
………………………………………………
“大人,就这么轻易放过他了?”等范文虎走后,李芳凝端茶上来,不甘地问道。
“不这样,又能如何?”许汉青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反问道,“他可算是现在反正过来的北元最大的官,我们正好用他给别人作个榜样,再说,咱们所发的檄文里可是说得很清楚,这个时候可不能出尔反尔。”
“大人说得对,以后再找个由头解决他好了。”李芳凝点头仿佛领悟道。
“秋后算帐?”许汉青愕然道,“这样不好,这个例子不能开,这个做法也要杜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那谁也不能幸免,恐怕连我也早晚会被解决掉。”
“谁又敢动大人?”李芳凝反问道,“只要大人军权在握,便没有敢。”
“呵呵。”许汉青轻轻摇了摇头,思想上的差距啊。
“给郑晔和陈瓒、许青华传信,等张天河那边出了结果,立刻实施三光策略。”许汉青犹豫了一小会儿,终于硬起心肠下达了命令。
一直到十月十日,更新可能不太正常。没办法啊,换了个新老总,要考试了,考不好的就待岗,待岗以后就下岗,我得用功学习啊!考的是什么《固定资产维修业务流程》,和我的专业驴唇不对马嘴吗,得死记硬背才行,唉,现在这个社会,生活压力怎么就这么大呢?
第五卷 谁与争锋 第十七章 决战
“都指挥,决战之地就设在这里,我和参谋们都实地勘察完毕,目前各军都已经到达指定位置。”参谋长李力边指点着,边向张天河介绍道。
张天河举目四望,微微叹了口气,“要是咱们有足够的骑兵,就不必采取这样的打法,部队的伤亡也能减少。”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元军多为骑兵,如不能将他们缠住,即使将他们击溃,凭着两条腿咱们也追不上他们。”李力无奈地摇了摇头。
“好了,如果能一鼓破了达春,伤亡多一些也是值得的,要是让元军成为流窜之敌,危害岂不是更大。”张天河宽慰道。
………………………………………………………。
“对付光复军,最好的办法是设埋伏,用骑兵在近距离发动突然袭击,让他们的炮火无法发挥优势。在野战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用大批骑兵寻找,迂回攻击他们的火炮集群。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找到他们的火炮阵地,我方兵马必须尽快地,冲到敌方一百步内,与敌人进行混战……”达春在大帐内向着心腹众将交待着此战的战术要领。
“明日决战开始时,我先派兵进行试探性攻击,引其暴露火炮阵地。达忽木,你率领三万精骑在阵后细细观察,确定地点后,即刻出发,迂回攻击光复军的炮兵。”达春转头向达忽木交待道。
“末将遵令。”达忽木躬身一礼。
“此战我军定要获胜,否则向北的通路便被彻底切断,再加上广南东路与福建路的光复军,我军将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位置,江南西路便危险了。”达春面色严肃地扫视了一眼帐内的众将,“明日一战,各部都要奋勇拼杀,成败在此一举,我相信在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