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保重,后会有期。”郑晔也拱手道。
马蹄声渐渐远去,彻底地溶入夜幕之中。
…………………………………………
泉州,灯火通明的许汉青书房内,
这也是许汉青的一个嗜好,只要条件允许,总是点起很多火烛,这也是前世电灯照明所造成的后遗症,许汉青实在不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处理公务,那样的环境总是让人产生困倦感。
据城外探子飞鸽传书,几乎每天都有元军的辎重由两浙向福建运输,经福安、福州,向兴化集中,现在许汉青主要想推算出元军从兴化向泉州大营运粮的时间,以便于在消耗元军后,在其旧粮将尽,新粮未至的关口,进行反击,一举断了元军的粮道,要知道十几万人马所需的物资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等吕师夔的人马来到之后,元军就又多出了五、六万张嘴,估计再拖一个多月,就可以进行反击了。
许汉青将目光慢慢移到地图上长江的位置,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水军,逆流而上,封锁长江,断绝了南北联系,局势必将起天翻地覆的变化。江南的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充其量不过五、六万人,剩下的都是战力低下的新附军,不值得一提,况且长江一被截断,那些新附军肯定会三心两意,重新为自己想出路。
如果按现在的打法,在江南如果一城一地的与元军作战,长江以北的元军会不断地加入到战场,这就打成了持久的消耗战,这也是许汉青所不愿意看到的。
水军哪,关键还是水军,只要有三、四万水军,五、六百艘船,再装备上火炮,许汉青便有把握实施这项宏伟的计划,给元朝来个釜底抽薪,将江南的元军彻底孤立起来。而后依托长江,构筑一条防线,在水军的配合下,争取顶住元朝的反攻,稳定住江南战局。
如果能够顺利实现这一计划,许汉青便不太担心忽必烈的反攻,因为到那时,辽东漠北蠢蠢欲动的蒙古各方势力多半会落井下石,趁机向忽必烈发起挑战,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元朝能够调动的人马便非常有限,只要给许汉青一年半载的时间来准备,等到忽必烈扫平内部争斗,再图江南的时候,他便会发现想再次摧枯拉朽地占领江南会有多么困难。
想到这里,许汉青苦恼地挠着头,行朝那边倒有上千艘大小船只,还有很多精于水战的士兵,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啊!而且由于张世杰的指挥错误,这股力量统统葬送在崖山之战中,真是让人扼腕长叹。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人称宋末三杰,三人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许汉青对此三人的感情也是非常复杂,敬他们忠义无比,为千古楷模,却又恨他们迂腐不知变通,无智却又统领千军,葬送了朝廷最后一支力量。唉,许汉青轻轻地叹了口气,好心办坏事,虽千古忠义却无救国之能,顶着忠义之名做了错事也会被原谅。中国的历史便是这样写成的,怎么需要便怎么写,都是为统治者服务,只说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百折不挠,忠义无双,却对他们屡战屡败,四处逃窜,简单略过,还美其名曰:春秋笔法。这便是讴歌,呕吐之歌还差不多。
许汉青苦笑着又拿起一份情报看了起来,这是混在商队中的探子从辽东带回来的情报。现在双方并没有进行正式接触,还处于正常的商贸范围之内,但乃颜部对这些来自泉州的商船表现得还算友好,特别是对商船“走私”过来的手雷和手弩非常感兴趣,愿意大量购买,却不卖马匹给商船队。
切,老狐狸,光想占便宜,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许汉青冷笑着在情报上批示道:转参谋部商议,建议停止输出手雷与手弩,即使乃颜开放了马匹买卖,每月手雷手弩的输出也要严格控制数量,逼乃颜与咱们接触,以期达成同盟协议,告诉乃颜,如果他对忽必烈有了实际行动,武器弹药会敞开供应。
许汉青一份一份文件地仔细审阅着、批示着,由于各项新法规、新政策都是刚刚起步,底下的官员有些把握不好,所以很多的事情都需要由他作最后决定。
门轻轻地被推开,一股淡淡的幽香飘了过来。
许汉青笑着抬起头,不敲门不经通报便能进屋来的,除了两位夫人不会再有别人了。
“夫君,天这么晚了,吃点东西再忙吧!”刘馨儿放下手中的碗,说道。
“恩,”许汉青指指桌上的文件,笑着说道:“就剩这一、两件了,我看完再吃。”
“好吧!那妾身就坐在这里陪着。”刘馨儿笑着坐在许汉青对面,双手支起下巴望着自己的夫君。
许汉青感激地点了点头,继续处理文件,随口问道:“馨儿,我这些天忙着海军和守城的事情,冷落你了。”
“夫君忙得都是为国为民的大事,馨儿可不敢让您天天陪着。”话虽然说得好听,可许汉青还是听出了一点点幽怨。
许汉青轻轻推开批完的文件,抬头冲着刘馨儿抱歉地笑了笑,“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处在太平年月,我倒宁愿和两位夫人泛舟海上,去做神仙眷属,也不想忙什么为国为民的大事。”
刘馨儿站起身,端着碗走到许汉青身边,将温热的粥喂到许汉青嘴里,“唉,生在这乱世之中,又岂能随波逐流。夫君现在肩负着千万人的希望,可不能光想着自己逍遥快乐,至于馨儿,只要能时不时地看到夫君一眼,便也心满意足了。”
许汉青将粥咽下,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刘馨儿充满弹性的翘臀,说道:“言不由衷,该打。”
“嘻嘻”刘馨儿不好意思地晃了一下,脸红红地说道:“馨儿不是想让夫君宽心吗?妾身可不想让夫君把我当成不懂事的孩子。”
古人曾说过:灯下看美人。初看并不觉得有什么,细细咀嚼,才发现,这句话真是相当的经典。灯下的女人,肌肤如水,巧笑嫣然,媚眼如丝,那种风情那种魅力如果换作是在日光下,怕是荡然无存了。
许汉青轻轻地环住刘馨儿的纤腰,将她抱到自己腿上,手象游鱼似的滑入她的衣裳,捉住了那一团酥腻丰挺,贴着刘馨儿那小巧圆润的耳垂轻轻说道:“馨儿可不是小孩子,来,有什么不懂的让夫君好好教教你。”
…………………………………………………………
第三卷 血雨腥风 第四十二章 国家赔偿
今天是几家商号在光复军护航船队的保护下第一次出海的日子,泉州码头热闹非常。
战争的气氛虽然还笼罩着泉州,但是在光复军轻松击退元军的进攻,使得攻城元军损失惨重之后,城内的商人和百姓已经不再象开始时那样恐慌。而且在政府的全力干预下,城内的物价也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不管是太平年间还是乱世,百姓们的生活总是要继续。
一艘艘即将远航的巨船停泊在港外的海面上,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港内几十艘小船正来往穿梭,将清水、米面、青菜、水果等运上大船。
此次护航船队共出动了二十艘战舰,其中四艘大型舰船尽皆出动,每船有火炮十六门,中型战船十艘,每船配备火炮八门,只配备弩炮的小型战船六艘,这已经是许汉青的大半家底啦!泉州只留下龟船六艘,巡逻船十五艘看家。
而且为了避开张弘范的南下船队,此次出海的路线是向北,依次至辽东、高丽、倭国,然后回转泉州。
许汉青和陈复文在一众商贾和各管舰的军官陪同下,站在码头,注视着港口的船队。
“这一趟航程并不算远,但海上行船,什么事都得有个准备,所以该准备的东西一样也不能马虎。”此次商船队的首领,泉州巨富麻老爷向许汉青解说着。“大人请看,除了米粮清水必须加倍准备外,水果蔬菜也不可少,否则船员容易生病,水果不易携带,可制成蜜饯干果,还有腌菜、豆子等。”
许汉青笑着点了点头,“麻老爷常年行船,经验丰富呀,光复军水师刚刚成立,这也是头一次远航,一路上还要请麻老爷多多指点,费心照顾啊!过不了多久,我们水师就要开辟向吕宋等地的航线了。”
麻老爷受宠若惊,连忙说道:“言重了,言重了,不敢劳大人吩咐,其实准备如此多的东西,主要是因为劳动水师护航,我们几个商家过意不去,怕军爷们受了委屈。”
“这可不好,当兵就要有当兵的样子,麻老爷可别惯坏了他们。再说,你们都是出了钱的,怎么能再让你们破费呢?”许汉青招手叫过水师统制许青华,郑重交待道:“路上所用物品要登记造册,回来后呈报给陈大人,按价支付。”
“大人您太客气了,这区区物品,都是我们几个商家的一点心意,怎么好算钱呢?”麻老爷连忙摆着手拒绝。
“虽说如此,我却不想打下这个底子,军队和士兵就是为了保护治下子民,安定地方用的,切不可让他们觉得收受物品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许汉青解释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麻老爷和众位商家厚意爱重,这一路上的安危可就托付给你们了。”许汉青转身正色对许青华等人说道。
“谨遵大人吩咐。”许青华和众位将领抱拳施礼,“请大人放心,属下绝不给大人丢脸,绝不给光复军水师丢脸,人在船在,人不在船也得在。”
“好。”许汉青满意地拍拍许青华的肩膀,“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在此祝你们一帆风顺,早去早回。”
“是。”
许汉青等人站在码头,目送着二十艘战船护卫着十几艘巨船浩浩荡荡扬帆出海,方才与来送行的商贾拱手告别,与陈复文等人信步而回。
“大人此计甚好,既能出海锻炼水军,又能聚拢人心,还能赚取钱财,可谓一举三得呀!”陈复文开口赞道。
“呵呵,我的军队是为子民服务的,可不象以前,只是朝廷和皇帝的私家工具。”许汉青淡淡地一笑。
“说得有理呀,要是大宋能早这么做,又何至于此。唉!”历朝历代的朝廷和皇帝,哪一个不把军队视为自己的私人工具,哪一个不把子民视为奴隶,所以对于平头百姓来说,是忽家代替赵家,还是元朝代替宋朝,只不过是头上换了个主人,还不是照样纳税交粮,不到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谁又会为此奋起反抗呢?
“不说这些了,我听说最近有很多商家都到政府投保了?”许汉青摆了摆手,问道。
“是呀,交的钱不多,关键是个保障。大人所提出的这个国家赔偿还真是稳定人心的好办法。”陈复文笑着说道。
商人投保,国家赔偿这是许汉青、陈复文和许汉文等人反复商量过,用来稳定民心的办法。用许汉文的话来说,商人看重钱财,只要能少交的税,他们肯定会少交。即使律法惩罚再严厉,也会有人想钻空子。
但是如果你在收税的同时,给他们保住利益的承诺,他们自然会权衡其中得失。如今城中商人们都担心战争给自己带来损失,许汉青刚好趁此机会,把自己的国家理念灌输下去,进行强化。通过国家赔偿的承诺,让大多数人不再盲目逃亡或与北元暗中勾结,而是选择与光复军生死与共。
国家赔偿,前提是国家依然能存在。当国家的兴亡和百姓利益联系在一起时,百姓们自然会尽力守卫这个国家。看得见的蝇头小利,比圣人之言更加有效。
“不仅能稳定人心,还能让他们对光复军产生信任和归属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咱们可不能象宋室朝廷那样只管收钱,却不尽官府的义务。”许汉青说道。这便是所谓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你付出了税收等义务,就能享受相应的保障和权力。
“大人不是说过商人无国界这句话吗?对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咱们也不得不防。”陈复文对商人追腥逐利的行为还是有些不满,这也是从小到大的教育造成的。
“所以我才提出来以法治国,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好比大家作游戏,只有制定出周密细致的规则,才会尽可能防止有人作弊。我们既然是规则的制定者,就更不要违反它。这样才能让这规则长久地传下去。”许汉青说到这里想起了《寻秦记》中项少龙所说的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正因为历朝历代都有特权阶层的存在,法律的公平公正就只能是空谈,所谓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只是针对平头百姓来适用的。
港区里更加热闹起来,每艘靠岸的大船下面,挤满了卸货的民夫,数十名壮汉光着黝黑的膀子,喊着口号,拉扯着一根粗大的黑色巨索,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马车向仓库方向疾驶,在仓库前面的大广场上,也同样停满了提货的马车,操着各种口音,人声鼎沸。
匆忙码了一章,字数不多,大家将就看吧!今天儿子有点不舒服,闹人,老婆又是夜班,只好先陪儿子去睡了。
第三卷 血雨腥风 第四十三章 夜袭
一轮明月高悬天际,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把大地染成美丽的银白色。
百多个特种营的战士们骑着战马,靠拢在杨凌飞身后。对于这样一支小队伍,远处,泉州城下绵延的元军大营简直就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灯球火把下,可以看见巡夜士兵那密集的队形。
杨凌飞回过头,目光从弟兄们的脸上扫过。这些不知道“怕”字怎么写的士兵们,笑着与首领用目光交流。眼神里只有兴奋,没有恐惧。
“是我的兄弟!”杨凌飞点点头,一挥手,率先冲出了树林。百余匹战马趟起烟尘,义无反顾地跟着它向前奔去。
“什么人!口令!”巡夜的元军士兵大声喝问。马队跑来的是福州方向,是大军的后路,光复军又在泉州城内,所以跑过来的肯定是自己人。只是不知道是哪位将军,喝醉了带着马队撒酒疯。如果被百家奴知道,肯定逃不过一顿好打。
“福州急报!”回答他们的是一声怒喝,来到近前,杨凌飞一举手,马队停了下来,顺手将背在身上伪装成公文的包袱摘了下来,高高举起。“紧急军情,速速通报。”
巡夜的新附军百夫长连忙走上前来,双手接过包袱,“都元帅军令森严,还请大人在此稍候,我这便去通报。”
“恩”杨凌飞冷着面孔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身后的骑兵都跳下马,向着已经放低刀枪,失去警惕的守门元军围了过来。
“渴死老子了,拿点水来喝。”鲁二牛大大咧咧地冲着一个元军士兵说道。
“那个,我们职责所在,还请众位兄弟稍等一下。”一个机灵点的新附军士兵连忙陪着笑脸凑了上来。
“切,拿着鸡毛当令箭。”都统张雄撇了撇嘴,不满地说道。
“是,是,是,还请兄弟们多担待,都元帅这几日脾气不好,可不敢惹他生气。”
“哦,这是为什么?都元帅大人为何会脾气不好啊?”特种营战士们明知故间道。
“唉,还不是攻打泉州战事不顺。”
杨凌飞冷眼在旁观看着,特种营士兵们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守门元军说着话,不知不觉已经将几十个守门元军包围了起来。抬头望了望元军大营,估计时间也差不多了,突然拍了三下手掌,然后撮嘴吹了一声尖厉的口哨。
与元军士兵闲聊的特种营战士听到口哨声,立刻变了脸色,向惊愕的守门元军扑去。一阵尖刀入体的噗卟声,夹杂着被捂住嘴所发出的闷哼声。一会儿功夫,几十个守门的元军士兵便被解决掉了,杨凌飞赞赏地点了点头,兄弟们的功夫见涨啊!大门口挡路的鹿角尖砦迅速被搬开,壕沟被架上木桥,一支火把不停在划着圆圈,向远方示意。
“他们得手了。”骑兵旅副统制高翔宾兴奋地对吕日亮说道。
“出发。”骑兵旅统制吕日亮简短地命令道,一马当先,率领着骑兵小跑着向元军大门扑去,马蹄上都包着草或布,发出沉闷的响声。
百家奴大帐内,一灯如豆,发出昏暗的光。
百家奴趴在帅案上看着泉州地图,双眉紧皱,正在为如何攻打泉州铭思苦想。
“都元帅,福州有紧急军情来报。”帐外一个亲卫的声音响起,打断了百家奴的沉思。
“进来吧。”随着话音,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捧着包袱走了进来,向百家奴敬了个礼,将包袱放到帅案上,又站到一旁。
“打开吧!”百家奴懒洋洋地吩咐道,却不知这句话暂时救了他一命。
“是”亲卫走上一步,打开包袱,取出了一个盒子,撕开封条,掀开盒盖。
“啊!”随着一股清烟冒起,两个人都大吃一惊,百家奴一蹬帅案,身子随着椅子向后倒去,亲卫反应也极快,用手将冒着烟的盒子猛地拔到地上,顺势用身子挡住了百家奴。
“轰隆。”一声巨响,在静寂的夜色中分外刺耳。
“弟兄们,向里冲啊,杀人放火啦!”杨凌飞听到爆炸声,分外高兴,跳上战马,向着元军大营内冲了过去,身后是几千骑兵旅的士兵,纷纷点起火把,高举着马刀,呐喊着直捣元军的连营。
元军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抓着武器冲出了营帐。蒙古武士训练有速,不用低级军官指挥,自行凑起队伍。长枪与短刀配合,试图挡住战马的去路。
“妈的,还挺勇敢吗!”一个光复军战士笑骂道。顺手抛出一颗点燃的手雷。手雷在人群头上轰然炸响,立刻放倒了五、六个。
“快跑吧,你们被包围了!”其他人见样学样,大声喊着,从腰间拔出一颗颗手雷,用火把点燃,在手中停了片刻,看看引线快燃尽,一挥手,将手雷扔向聚堆的元军。
惨叫声传遍了整个大营,到处都是爆炸声和火光。元军被手雷炸得抱头鼠窜,骑兵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几个提刀迎战的蒙古武士发出一声惊呼,调转身体逃向了远方。没骑马的蒙古人,就象失去了双腿,面对着这群横冲乱撞的杀星,实在提不起战斗的意志。
“百家奴被炸死了,大伙跑吧!”几个光复军骑兵用生硬的蒙古话和流利的汉语,大声喊道。黑夜里,没有人能辨别这个消息的真假。蒙古军、探马赤军、新附军,乱纷纷地挤在一起,分不清四下来了多少敌人,也不知道下一刻,进攻会从哪个方向发起。任由吕日亮带着三千余骑,在营内纵横驰骋,逢人便杀,见将必剁,连扔手雷带放火。转眼间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哭喊声不觉于耳。
“只杀蒙古人,无关的人滚开。”高翔宾一边高喊着,一边纵马追上逃跑的蒙古士兵,“啊!”寒光闪过,蒙古人从肩膀到腰间裂开了一条二尺多长的口子。血呼地喷了出来,受了伤的士兵全身的力气皆被这一刀抽走,跟跄两步,扑倒在地上。
“给我烧,多放火,多放火,烧他娘的。”骑兵队伍中,响起吕日亮的声音。
“晓得了!”身旁的战士们纷纷大声答应着,或举着火把,或用马刀挑起正在燃烧着的帐篷。随着队伍快速前冲,一条条火龙快速成形,划过元军大营,把十里连营,硬生生劈成好几半。
“大人,不如让属下率人出城冲杀一阵?”泉州城头,雷兴搓着手,望着大乱的元军大营,向许汉青请令道。
“不行,他们是骑兵,能快进快出,城内都是步兵,出了城弄不好就打成了混战。”许汉青断然拒绝道。
“哦,”雷兴不甘心地答应道,“看着这帮家伙痛快地杀人放火,可羡慕死我了。”
“放几声空炮,给城外的弟兄们助助威。”许汉青笑着下令,饶有兴致地继续观看大戏。
轰,轰,轰…。
“哈哈,许大人在给咱们助威哪!”高翔宾狂笑着高叫道,身旁的战士们愈加兴奋,冲杀得更加起劲。
等到亲卫们从倒塌的帅帐内将被手雷震得七荤八素的百家奴救出来的时候,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满地的尸体,还有无数被焚毁了的营帐。
“调探马赤军,调蒙古军,竖大旗,擂鼓迎战…”百家奴摇了摇昏沉的脑袋,望着满脸黑灰的部下,暴怒地下达着乱七八糟的命令。
“是”“是”“是”……。。几个亲卫胡乱答应着,纷纷按自己的理解跑去执行命令。
大火烧了半夜。等百家奴调集了将领,带着匆忙聚集起来的探马赤军和弓箭手赶来时,光复军的骑兵们已经透营而过,扬长而去。留给他的是一片狼籍的大营。
“许汉青,光复军。”百家奴恨恨地大声喊叫。自从渡江以来,还没有人让他吃过这么大的亏。自从攻打泉州以来,却是一再受挫,心中的怒气无处发泄。
“哈哈,百家奴这回可吃了个大亏,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雷兴指着城外元军大营里未熄的火光,畅快地笑道。
“哦,看了半夜大戏,他不睡,咱们可是该睡了。”许汉青打着呵欠说道。
第三卷 血雨腥风 第四十四章 歼灭计划
好累呀!赶紧睡觉去,明天继续码字。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是我疏忽了,参谋部应该尽快制定一个关于阴雨天作战的注意事项,通告全军,以免在作战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许汉青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如果说以前在阴雨天作战时,考虑到的不过是道路泥泞,行动不便。而现在光复军使用火器的比例越来越高,如果火药受潮、药捻被淋湿,造成战斗中出现意外,那便是上位者不可饶恕的责任了。
“还有,传信给戴云山,加紧制作一批防雨工具,配发部队,咱们这里就自己想办法解决。”许汉青随后又交待道。
“是,大人,吕师夔所部在观望数日后,已经缓慢向泉州而来,等到他和百家奴会合后,咱们就该收网了,争取在梅雨季到来之前结束战斗吧!”孙志勇建议道。
“好,传信给张天河和马大有,要他们尽快结束邵武战事,三万对五万,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许汉青稍有些疑虑,倒不是怀疑光复军的战斗力,而是觉得对前线将领指手划脚,硬性规定似乎有些不妥。
孙志勇似乎看出了许汉青的想法,接口道:“张天河接到关于阴雨天作战注意事项后,凭他的谋略应该能明白大人的意思,参谋部也不硬性命令,当是建议好了,相信他会顾全大局,加紧行动的。”
“恩,好吧,就照你说的去办。”许汉青点了点头。
……………………………………
夕阳西下,美得有点眩目,只是却有一种无法述说的苍凉,美得有点诗意的黄昏,斜靠着一霞余晖,无意识地行走于夕阳西下的忧伤中。
邵武城下又结束了一天的厮杀,硝烟散去,城下元军的尸体枕藉,弹坑遍地,攻城器械的碎片还在燃烧着。
“指挥,再耗些日子,咱们就应该进行反击了。”王老七拍了拍发烫的炮管,向张天河说道。
“是啊!这些天消灭了几千名元军,等城下元军的实力损耗得差不多了,也就是咱们大举反攻的时候了。”张天河指着邵武城下横七竖八的元军尸体说道。
邵武虽然修筑得远不及泉州坚固,但拥有远程火力的光复军还是占了很大的便宜,蒙古人赖以攻城拔寨的利器回回炮根本得不到发挥便成了碎片,靠着云梯来攻城谈何容易,且不说爬到十几米高的城墙需要非常专业的技能,在现代只也有经过训练的消防员才会如此熟练,只是城头上扔下来的成群成片的手雷就是元军的噩梦,再加上迎面射来的铺天盖地的碎石铁丸,攻城的元军每天基本在以一换八的比例与张天河的101师拼着消耗。
张天河坚守邵武城的部队共有一万五千人,剩下的五千人则由副指挥李跃方率领,隐藏在邵武城外的崇山峻岭之中,就等着元军露出疲态,实力大损的时候,再给其致命一击。
“指挥,参谋长请您去一下,泉州那边来了新命令。”一个参谋匆匆跑上城头,举手敬礼道。
“好的,我马上就去。”张天河答应道,又对守城的将领交待了几句,才转身而去。
“指挥,这是刚从外围飞鸽传来泉州参谋部的两份文件,您先看看。”张天河刚走进城内的指挥部,101师参谋长周力便把已经解密整理好的文件递了上来。
张天河接过先扫了一眼,一份文件的标题是《关于阴雨天作战注意事项及配发防雨工具的通知》,一份的标题是《关于尽快结束邵武元军的建议》,不禁皱起了眉头,坐在椅子上,仔细翻看起来。
半晌,张天河才抬起头,对李力说道:“对这两份文件,你怎么看?”
李力笑了笑,指着头一份文件说道:“阴雨天作战对咱们的火器有很大影响,下发这个主要是提醒咱们多注意而已。”又指着第二份文件说道:“这份要求咱们尽快结束邵武之敌,虽然只是建议,而不是命令,但在我想来多数是照顾咱们的面子,口气不同罢了。看来许大人是决心在雨季到来之前彻底解决百家奴了。”
“恩。”张天河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虽然百家奴在泉州城下损兵折将,不得寸进,但如果拖到雨季,无疑将使歼灭元军的难度加大。而且按照文件中所说,在104师配合咱们完成任务后,会转向福州方向,看来许大人的目的不只是要击退百家奴,最终目的应该是整个福建路。”
“应该是这样。”李力赞同道:“看这架势,许大人是要关门打狗,彻底消灭百家奴,如此福建路周围再没有能与咱们一争长短的敌军了,席卷整个福建路也就顺理成章了,'奇‘书‘网‘整。理。'提。供'只不过,咱们的伤亡可能要比原计划大了。”
“伤亡再大也要尽快结束战斗,好让104师转向福州,这是关系到整个大局的问题,绝不能让许大人的宏大计划因为我们的迟缓而落空。”张天河坚定地说道。
“指挥说得很对,这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上的小小进展也要比战术上的大进展重要的多,再说有104师帮忙,击溃城下的元军应该不难。”
“我的参谋长,击溃元军确实不难,但咱们能不能制定一个歼灭的计划呢?至少也要歼灭其大半吧?”张天河笑着对李力说道。
“呵呵。”李力不由得笑了起来,用手指着张天河说道:“你呀,胃口是越来越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许大人学的。”
张天河笑着摆着手说道:“三万对五万,要是真打个击溃仗,我是怕堕了咱们101师的名声,等许大人歼灭了百家奴,留在泉州的雷兴、许涛这几个家伙没准要笑话咱们哪!”
“好,既然指挥这么说了,我这就召集参谋们,连夜制定计划,就以歼灭元军为目的。”李力的豪气也被激了起来,一拍桌案说道。
“还有,时间可不能拖得太长,我看,就以十天为限吧!这样应该不会影响到泉州那边的行动。”张天河又补充道。
“十天就十天。”李力保证道,“指挥,累了一天了,您先去休息休息,等计划制定完,我再叫你好了。”
张天河感激地点了点头,“我就先在后面眯一会儿吧,辛苦你了,参谋长。”
“不是辛苦是命苦呀!谁让我摊上你这么个贪心的指挥呢?”李力故意叹着气说道。
哈哈哈哈,屋子里爆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
“大家聚过来看,邵武四面环山,唯独西南的山势相对平缓一些。鞑子擅长骑兵奔袭,我军擅长山地作战,各有各的长处”,李力挥挥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