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妻乃上将军-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瞥了一眼谢安,李承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从小到大,哥哥都不曾与我争抢过什么,我原以为是因为那些东西不值一提,因此哥哥不在乎,可昨夜,我明白了……只是,明白地太迟了……去争吧,去抢吧,皇位,无所谓了……”

望着李承眼中一闪而逝的痛苦之色,谢安心中亦有些不忍,岔开话题说道,“方才陈贵妃,下手可真狠啊……”

出乎谢安的意料,李承闻言竟笑了起来,笑着说道,“你也瞧见了?啊,娘妃打我了……”

废话,我长眼睛,当然看得到!

心中嘀咕一句,谢安皱了皱眉,劝道,“本府以为,陈贵妃眼下气在头上……”

还没等他说完,五皇子李承便打断了他,一脸欣喜地连声说道,“从小到大,娘妃第一次打我,你知道么?娘妃从未打过我……”

你娘打了你,你乐什么?

这家伙不会疯了吧?

或许是注意到了谢安那古怪的神色,五皇子李承双眉一皱,不悦说道,“你以为本殿下疯癫了不成?——你懂什么?你根本不知这意味着什么!——只是……”说到这里,他好似想到了什么,默然垂下头去,长长叹了口气,喃喃自语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而就在这时,石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谢安转过头去,却见王旦正急匆匆地朝着这边走来。

“王老哥?”谢安一脸诧异地站起身来,疑惑问道,“何以这般惊慌?”

王旦站住脚步,喘了几口粗气,语气莫名地说道,“谢大人,谢大人,殿下被陛下请到皇宫去了!”

“……”谢安闻言心中一凛,他自然清楚王旦这句话所代表的意思。

五皇子李承闻言哂笑一声,自斟自饮,嘴里吐出一句自嘲。

“看来不止本殿下要下去陪太子哥哥,父皇也要跟着去啊……嘿!”

第九十一章 召见

就在王旦急匆匆地赶到大狱寺时,九皇子、安平王李寿乘上皇宫派来接他的马车,来到了正阳门前。

本来,负责皇宫秩序的乃是光禄寺辖下的北军,但由于昨日光禄寺卿文钦在最后关头响应太子李炜,反戈叛乱,因此,一万六千余北军将士如今一并被关押在东军的营地,由四千余全副武装的东军士卒看押,而其统帅文钦,则被关到了大狱寺重牢内走道尽头的第三间石牢,成为了五皇子李承的牢友。

正因为如此,皇宫内的秩序暂时由东军四将之一的严开率领三千东军值守,事实上,眼下维持整个冀京治安的,便是东军、卫尉寺、大狱寺、以及御史台。

“殿下!”早已得到皇宫内传来口讯的严开等候在正阳门前,见九皇子李承下了马车,当即叫人打开了正阳门,恭迎李寿入内。

“有劳严副将!”李寿拱手行了一礼。

而这时,在正阳门恭候的内廷太监总管王英走了过来,对李寿说道,“寿殿下,陛下命老奴在此恭候殿下,殿下请!”

李寿闻言皱眉打量了一眼这位伺候了其父亲三十年的老太监,一想到他即将见到十余年来也未曾亲近几回的生父、大周皇帝李暨,他心中多少有些惴惴不安。

“父皇因何事召小王?”途中,李寿不止一次地询问王英,只可惜,王英频频苦笑,却不曾言语,连番几回,李寿也不好再追问下去。

当走到养心殿玉石阶前时,李寿惊讶地发现,三皇子李慎正负背双手站在玉石栏杆前,微笑着望着他,似乎有话要对他说。

果不其然,当老太监王英引着李寿走到台阶时,三皇子李慎迎了过来,摊着双手,笑着说道,“小九,凭地这般慢,叫为兄在此好生苦等啊!”说到这里,他转头转向老太监王英,拱手恭敬说道,“王公公,可否稍候片刻,我有些话欲和小九说……”

在李寿疑惑的目光下,老太监王英微微皱了皱眉,低着头,用略显尖锐的声调低声说道,“陛下召寿殿下有事吩咐,不便在此过久耽搁,还望慎殿下从速……”

“理当理当!”李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继而望着王英带着身后那两个小太监走至前面不远处,这才转过身来,伸手拍了拍李寿肩膀,笑着说道,“小九今日气色不错啊……咦?何以这般瞧着为兄?”

“呃?”李寿闻言回过神来,拱手拜道,“前几日听闻三哥在自家府上遭遇刺客,今日得见……呵,叫三哥见笑了!”

事实上,李寿早已从长孙湘雨的推断中得知其三哥李慎尚在人世,因此,眼下见到李慎安然无恙,李寿也不是很惊讶,问题在于,李慎何以会在养心殿内,何以会在此地等候他,这才是李寿感到惊讶的地方。

深深望了一眼李寿,李慎微微一笑,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却也不曾说破,顺着李寿的话笑着说道,“小九这般担忧为兄安危,为兄幸甚,如何会见笑呢?”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望着李寿语气莫名地说道,“方才呀,为兄已见过父皇,听父皇话中意思,似乎有意要将皇位传给小九……”

顿时,李寿的心收紧了,脸上亦露出几分紧张之色,因为他摸不准李慎说这句话的目的。

思忖了一下,李寿勉强露出几分笑意,说道,“或许是三哥误解了也说不定,小弟养尊处优,荒于学业,论才识、论威望,比不上诸位兄长,父皇如何会将皇位传给小弟?”

话音刚落,三皇子李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只笑得李慎倍感心虚。

“小九啊,”吐了一口气,三皇子正对着玉石栏杆,放眼望着广阔的宫殿广场,微笑说道,“事到如今,小九还说这些,显得我兄弟二人有些生分,不是么?”

“小弟不明白三哥的意思……”

“是真不明白么?”三皇子李慎转过头来,目视着李寿,微笑说道,“眼下我等众弟兄局势,太子李炜亡于昨夜叛乱;老五李承已被关押到大狱寺,九死一生;老四李茂尚在北疆,来不及赶回;老八李贤至今还在太医院昏迷不醒……而小九你呢,因为有着谢安、谢少卿的支持,文有长孙湘雨出谋划策,武有梁丘舞统帅全局,再加上卫尉寺的荀正、礼部尚书阮少舟……如今的你,可谓是众望所归啊!”

“……”李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在思忖了片刻后,拱手说道,“有三哥在,小弟万万不敢有非分之想……”

“三哥我啊……”李慎闻言叹了口气,摇头说道,“实不相瞒,三哥我确实想过要当皇帝,不过似眼下这等局势,三哥是无望皇位了……小九此番做得漂亮!”

由于经验不足,李寿摸不准李慎这句话是否是冷嘲热讽,闭口不言,保持沉默。

见李寿闷不吭声,李慎微微一愣,也意识到李寿这是误会了,笑着说道,“呵呵,小九,为兄可没有丝毫兴师问罪的意思哦!——事实上,为兄早就知晓小九心有宏图大志!”

李寿闻言抬起头来,惊愕地望着李慎,却见李慎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小九敢说,当初投向为兄这边,不是想借为兄之力与老二抗衡?——为兄可是十十足足地替小九当了一回挡箭牌啊!”

李寿面色微变,连忙说道,“三哥,小弟……”可是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李慎打断了。

“好了好了,过去的事就算了,”挥手打断了李寿的话,李慎笑着说道,“三哥我最是识时务,尽管此前惦记着皇位,不过似眼下这等局势,已无我继承皇位的可能,这一点,小九清楚,为兄也清楚,此番为兄在此等候小九,便是想请小九帮个忙……”

“帮个忙?”李寿闻言一愣,不解地望着李慎。

见此,李慎微微一笑,低声说道,“小九也知晓,拜老二、老五兄弟二人所赐,为兄在冀京苦心经营的这点势力,早已被他们瓦解干净,别说再争夺皇位,就连保命也成问题,因此,为兄厚颜在此恭候小九,想请小九网开一面,叫为兄做个安享太平的王爷……”

李寿闻言一惊,下意识说道,“三哥何出此言?”

“难道不是么?”双目一眯,李慎低声笑道,“长孙湘雨那个女人,派了好些人在为兄府邸周围盯梢,盯着为兄的一举一动,美其名曰是保护,实则是监视,这个女人最是心肠狠毒,整个冀京都知道……他夫婿谢安站在小九这边,她自然亦会替小九考虑,眼下老二、老五已除,老八自身难保,唯一还挡在小九面前的障碍,就只有为兄了……依为兄看来,那个女人多半已向小九建议过,趁早将为兄铲除、以免后患吧?”

听闻此言,李寿的心砰砰直跳,勉强堆起几分笑意说道,“三哥如何会这么想?长孙小姐万万不会那般行事……”

“……”李慎闻言深深望着李寿,自嘲一笑,说道,“五年前的冀北战役,那个女人就敢用高阳八万军民的性命换取两万余东军的致胜之机,又何况眼下杀我一人?——小九,你若是不救为兄,为兄此番定然活不下去,不难猜测,待父皇一死,那个女人定会设法加害为兄与老六、老七三人!——小九啊,为兄已无与你争夺皇位之心,望小九看在当初为兄多番照顾你与谢安的份上,帮帮为兄……”

“这……”李寿闻言脸上露出几分犹豫,毕竟长孙湘雨已预先提醒过他,决不可将李慎外封为王,否则就是放虎归山、祸患日后。

见李寿面露犹豫之色,李慎微微皱了皱眉,语气一转,说道,“小九,你也知晓,昨日是为兄在最后关头帮了你等一把,替你杀了老二,挽救了这场浩劫……可你也应该知道,我等皇子,在这等时候,是决不能来皇宫的,更不能寻求父皇庇护,否则便等同于退出夺嫡之争!——杀害同胞手足的罪名,为兄此番可是替小九背了黑锅啊,若没有为兄暗中相助,小九又岂能有眼下这等大好局势?”

李寿闻言脸上露出几分为难之色,心中有些动摇。

见此,李慎趁热打铁,故意叹息说道,“罢了罢了,若是小九为难的话,就当为兄不曾说过吧,反正昨夜为兄暗中相助小九,也并非是全无私心!”

“此话怎讲?”

“显而易见!——似老二、老五这等心肠狠毒之人得了势,必定容不下为兄,到时候,为兄只有死路一条;反之,倘若叫小九得势,为兄虽说失去了皇位,却还能当个富贵王爷,衣食无忧……”说到这里,他望着李寿叹了口气,摇摇头朝正阳门方向走去。

李寿总归是涉世不深,听闻李慎那番话,心中着实不好受,犹豫一下,抬手喊道,“三哥且止步!”

听闻这阵呼唤,李慎眼中露出几分莫名的笑意,继而收起笑容,转头望向李寿。

却见李寿犹豫了一下,拱手说道,“倘若真如三哥所言,父皇将皇位传于小弟,三哥托付之事,小弟绝不敢辞!”

李慎闻言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亦拱手说道,“如此,就拜托小九了!”

“不敢!”

“对了,父皇招小九有要事,小九速速前往,莫要耽搁,为兄就不打扰了……”

“小弟恭送三哥!”

“呵呵,免了免了……”

目视着三皇子李慎走远,李寿颇有些头疼地挠了挠头,朝着老太监王英方向而去,却见这位侍候了大周皇帝李暨近三十年的老太监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他。

“王公公?”李寿纳闷唤道。

只见老太监王英目视了一眼三皇子李慎离去的背影,继而又望了一眼李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但最终却未说些什么,只是将李寿请到了养心殿内。

而这时,大周皇帝李暨正在养心殿内殿龙榻上安歇,看得出来,比起前些日子,这位身份尊贵的大周皇帝显然要憔悴许多,眼眶凹陷、面无血色。

不难猜测,太子李炜的死,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使得这位帝王仿佛在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尽显老态龙钟模样。

在空无一人的宫殿内,大周皇帝李暨躺坐在龙榻之上,抚摸着手中那柄血迹斑斑的宝剑。

那是太子李炜生前所佩的剑,也是他昨夜打算用来弑君、弑父的剑,而如今,这柄剑已失去了主人……

“可惜……”李暨喃喃自语着。

这句话他昨夜也曾说过,只是没有说完罢了。

李暨当时想说,再给太子李炜几年,李炜或许就能超过他的父亲。

对于众皇子来说,这是来自他们父亲的最高评价,只可惜,太子李炜已经听不到了……

大周盛行抓周之礼,世人觉得,在这个习俗中小孩子所抓到的第一样东西,能够反映出他们成就。

前太子李勇抓到了一柄木刀,因此命名为【勇】;太子李炜抓到了一颗在夜晚的仪式中烁烁放光的夜明珠,因此命名为【炜】,同【辉】,即光亮的意思;三皇子李慎在抓周时足足注视了那多达数百件的道具长达一炷香的功夫,最后才抓起了身边最近的东西,因此命名为【慎】;四皇子李茂因为爬到了那些道具中的最高处,抓取了摆在最高的一件道具,因此命名为【茂】,即位居至高;五皇子李慎原本像他亲兄长李炜一样,准备去拿那颗夜明珠,但是最终,却拿起了盛放夜明珠的盒子,因此命名为【承】,即衬托光亮的影子;六皇子李孝因抓起儒家孝经,因此命名为【孝】;七皇子李彦因为抓起一本道家的风水书,因此命名为【彦】;八皇子李贤因为从众璀璨的珠宝中翻出一条文人、君子悬在腰间的佩缨,因此命名为【贤】,唯独九皇子李寿因为刚满月就被抱出皇宫,因此不曾经历抓周之礼。

或许世上有些事物,确实无法用常理来判断,就连天子李暨也颇感意外,他对他这些儿子们所取的名字,竟恰恰便是他们性格、或者人生经历的日后写照。

无可厚非,在这九个儿子中,李暨最爱长子、也就是前太子李勇,但是,这并不表示前太子李勇最像他的父亲李暨,毕竟李暨在执皇权的三十年中,在起初阶段,他是不折不扣的暴君,这从他下令南军【陷阵】屠杀金陵内所有供着南唐皇帝刘氏灵位的事就可以证明。

或许谁也不知,前太子李勇的性格,酷似李暨当年为了皇位所铲除的一位兄长,或许是因为愧疚,李暨才希望李勇能够继承皇位,只可惜,文武兼备的李勇尚不及弱冠便病故在凯旋返京的途中,而最像李暨当初年轻时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李炜,心狠手辣,有权谋、有城府、有手段,唯一的区别在于,李暨并不像太子李炜那样,有一个同父同母的至亲兄弟。

记得,谢安曾经怀疑过,天子李暨对太子李炜似乎包庇过多,就连太子李炜叫金铃儿陷害八皇子李贤,李暨亦不闻不问。

而事实上,谢安的猜测并没有错,天子李暨确实有包庇太子李炜的思量,毕竟在李暨看来,似八皇子李贤这等行事光明磊落的君子,并不适合作为一介帝王,充其量也只是亲王罢了。

而说道适合继承皇位的,便只有太子李炜、三皇子李慎、四皇子李茂,哦,还有五皇子李承……

不得不说,五皇子李承行事之狠毒,着实叫天子李暨也吓了一跳,毕竟在此之前,天子李暨着实没有想到,他众儿子之中,竟然还藏着这么一位枭雄。

而在这些继承人中,天子李暨最看好太子李炜,因为太子李炜酷似年轻时的他,只可惜,在器量、气魄方面,仍有不足。

也正因为如此,天子李暨犹豫不决,最终也没在遗诏上写上太子李炜的名字,只放了一张空的诏书,却没想到因此酿成大祸,致使最有利的继承人死于非命。

但是在昨夜,太子李炜的器量与气魄,着实令天子李暨大吃一惊,也正因为如此,他暗中阻止了老太监王英准备护驾的举动,想看看太子李炜是否有那个胆量或者气魄在临死之前替其弟李承弑君、弑父,可惜的是,由于五皇子李承最终的阻拦,李暨永远也无法探明这件事了。

李暨不得不承认,太子李炜在临死之前,超过了他的父亲,无论是器量还是胆气,只是……

死得太冤枉了……

死在了亲弟弟李承的坏事下,若不是如此,李暨不觉得这位太子日后会失势。

而眼下说这些,已经太晚了……

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太子李炜临死前的惨状,天子李暨只感觉胸中憋着一股气,不上不下,难受的很。

而就在这时,他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老太监王英轻轻走到内殿,低声说道,“陛下,寿殿下到了……”

微微吐了口气,李暨将手中那柄血迹斑斑的宝剑放置到床榻底下,沉声说道,“叫他进来!”

“是!”

伴随着一阵不轻不重的脚步声,九皇子、安平王李寿大步走入殿内。

望着这位皇九子那闪躲的目光,李暨不难猜测,他这个儿子眼下必定是心中异常惊慌。

对此,李暨心中暗暗摇了摇头,毕竟在见过昨夜的太子李炜后,眼下的李寿,其姿态实在是太不堪入目了,简直是丝毫也不具备身为帝王应有的气势与胆识,别说与太子李炜相提并论,就连五皇子李承与三皇子李慎也比不过。

苦心经营十余年,最终竟还要叫气度如此不堪的小儿子继承皇位?

心知自己时日不久的天子李暨暗自苦笑,不由心生感慨,只感觉天意莫测,非人所能度量。

第九十二章 国丧

“你……还恨朕么?”也不知过了多久,龙榻上大周天子问道,而李寿的回答,却没有丝毫的停顿。

“恨!”

“……”听着那不像样的回答,天子李暨再度打量着他眼前那个最小的小儿子。

还凑合,总算是镇定下来了……

拍了拍龙榻的边沿,天子李暨轻声说道,“来朕这边坐!”

“……”李寿皱眉望着自己的生父,眼中闪过几丝不乐意合作的态度,但最终却未拒绝,走到李暨面前,侧坐在龙榻边沿。

从始至终,李暨一直关注着自己这个小儿子的眼神。

他看得出来,他这个小儿子对他有种莫名的抵触,仿佛是憎恨,又仿佛不是。

如果谢安在这里的话,他或许最能把握李寿此刻的心情。

对于眼前这位几近于将自己抛弃、置之一旁不闻不问的生父,李寿心中怀有强烈的恨意,但倘若对这份恨意作以阐述,那何尝不是对缺乏父亲的嫉妒?

但是李寿的性格注定他无法割舍这段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尽管他心中很是憎恨眼前的生父,可当他瞧见父亲眼前那般苍老时,他心中亦隐隐作痛,不忍拒绝。

一种很矛盾、却又不难让人理解的心理。

而李暨当了三十年的大周皇帝,阅人无数,似乎隐约也察觉到小儿子李寿心中那复杂的心情,暗暗叹了口气,继而打量了一眼李寿,神色莫名地问道,“小九,方才在养心殿外,你可是遇到老三了?”

“三哥?”李寿皱了皱眉,继而点了点头。

“他与聊了些什么?”李暨淡淡问道。

偷偷抬头打量了一眼生父的面色,李寿低声说道,“三哥说,父皇有意要将皇位传给儿臣,因此,三哥托儿臣帮他安排一下,外封为王,当一个衣食无忧的富贵王爷……”

“……”李暨闻言微微闭上了眼睛。

最终还是决定这么做了么?

慎儿……我最善于隐忍的儿子啊!

自古以来,皇室夺嫡,就是一种为了考验众皇子能力的政治游戏,而在这次的逼宫事件中,太子李炜的出色表现,无疑成为李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一幕。

非但原谅了自己亲弟弟李承陷害自己的事,而且还甘愿将皇位让给他,甚至于,为了他甘心弑君、弑父,似这等重情重义的举动,即便是大周李氏数百年中,也不曾出现过一位,甚至于,叫作为父亲的李暨都有些嫉妒,毕竟太子李炜的举动已经表明,在父亲与亲弟弟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而除了太子李炜,还有一人的表现印入了李暨的脑海,那就是三皇子李慎。

这位皇三子,审时度势,在明知势不可为的情况下,亦想方设法替自己营造出最佳的退路,他知道一旦太子李炜兄弟二人得了皇位,他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因此,他索性退出了夺嫡之争,暗中相助于他最年幼的弟弟李寿,毕竟李寿今年尚未弱冠,论权谋、论心狠,根本无法与太子李炜兄弟二人相提并论,相比较而言,一旦李寿得势,他并不是就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三皇子李慎,在大周皇帝这个致命的诱惑面前,尚能摆正态度,不被利益所诱惑,在性命攸关的厄事之余,将这件事的利害关系理清,从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退路。

也因此,天子李暨暗自给予三皇子李慎不次于太子李炜的高度评价。

通过上次与三皇子李慎的交谈,李暨不难猜测这个三儿子的日后打算,他分明就是想效仿古人,舍弃在冀京的一切,到边陲重新营造属于他自己的势力,东山再起。

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得安,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也唯有似李慎这样能够下狠心舍弃在冀京一切的隐忍枭雄,才有自信能够在边陲东山再起。

啊,没有大毅力的人,是绝对没有自信去做这样的事的!

相比太子李炜与三皇子李慎,作为这次逼宫幕后黑手的五皇子李承,在李暨心中反而显得微不足道,又何况是在这次这件事中几乎没有出力的李寿?

运气不错……

这是李暨对小儿子李寿的唯一评价。

在李暨看来,人的一生,总需要有一位贵人扶持,而朝中那个尚未弱冠的大狱寺少卿谢安,便是他面前小儿子李寿的贵人。

那个谢安结识了梁丘舞,结识了长孙湘雨,自身从王府中一介书童,慢慢踏上仕途,连带着李寿亦逐步增强势力,最终营造出眼下这等大好局势。

如果没有那个谢安,自己这个小儿子恐怕依然还只是安乐王……

安乐王……

【陛下,奴婢不求他此生富贵,只求他一生平安,求陛下……】

隐约间,李寿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位循规蹈矩的宫女容颜,不禁想起了她的温柔。

自古以来,但凡在皇宫内的宫女,无不将自荐于帝王跟前当成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因此尽心伺候。

可对历代皇帝而言,当他们并未召妃子侍寝时,就意味着他们攻于政务,或者疲倦不堪,哪有什么精力去理会身旁伺候的宫女?

在那个时候,皇帝需要是安静,而不是美色,想想也是,作为坐拥江山的大周帝王,李暨会缺少女人么?

只可惜皇宫里聪明的女人不多,或者说,是想要一步登天的女人太多……

不过在那之中,李暨遇到了一位【安静】的宫女,当他在养心殿的烛台下挑灯观阅奏章时,那名宫女会很安静地跪坐在龙榻上,除了替他增添灯油外,几乎不会有任何动静,就算是有时候李暨主动针对朝务向她抱怨,她也只是笑笑,从不擅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啊,一般在这个时候,李暨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能够倾听他抱怨的人,而不是一个替他来拿主意的人,他乃大周皇帝,天下之主,需要别人来替他拿主意?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这名宫女在李暨身旁侍寝的时间,比后宫那些妃子加一块还要多,而最终,那名宫女亦被李暨封为采女,也就是李寿的生母,一位卫姓的江南女子,因为出身问题,并没有什么正式的名字,因此李暨这样称呼她。

卫妮!

……

……

“父皇?父皇?”见生父李暨呆呆望着自己,久久不说话,李寿眼中露出几分疑惑。

“唔?”被小儿子一番呼唤,李暨这才回过神来,咳嗽一声掩饰自己的失态,沉声问道,“唔,方才,你在养心殿外可曾遇到老三?”

“……”傻子都看得出大周天子此刻心不在焉,又何况是李寿,想了想,李寿低声说道,“方才在殿外遇到……”

望着小儿子那古怪的表情,李暨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之前已问过一遍,咳嗽一声,他不动声色问道,“对于老三的呈请,你怎么觉得?——如实说!”

李寿闻言心中微微一惊,试探着说道,“三哥此番力挽狂澜,此功劳足以封王……”

“嘿!”李暨哼笑一声,不置褒贬,在打量了一眼李寿后,淡淡说道,“长孙家那个丫头,没有提醒你么?”

李寿愣了愣,他这才意识到生父话中深意,沉默不语。

见此,李暨直起身子来,压低声音说道,“那个丫头已经提醒过你了吧,将老三外封为王,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可听你的意思,你似乎主张要替他张罗此事,你究竟怎么想的?说来听听!”

“我……我觉得三哥此番确实是出力不小……”李寿张了张嘴,结结巴巴说道,毕竟他是被三皇子李慎一番话挤兑得没有办法,这才答应了此事,而不是像李暨、长孙湘雨那样,凡事从利害角度看待事物。

“……”李暨闻言皱了皱眉,再度躺回龙榻上,淡淡说道,“愚不可及!”

本来李寿就对生父报以诸多抱怨,听闻此言,心中更是不悦,不假思索反问道,“那依着父皇的意思呢?”

“……”似乎没想到李寿竟然有胆气反驳他,李暨闻言一愣,继而细细思索了一番,叹息说道,“这还真是问住朕了……”说着,他抬起头来,望着李寿沉声说道,“不后悔么?——或许有朝一日,你会后悔今日做下的决定!”

似乎是听懂了李暨话中深意,李寿正色说道,“谢安曾经对儿臣说过,哪怕有时候你已明确知道有一人即将犯罪,可当此人确实犯下罪之前,你却无权捉拿他,也无资格去指责他,倘若在他犯罪之前你便这么做了,其过在你;反之,则其过在他!——非你负人,乃人负你!”说到这里,他抬起头望着李暨,沉声说道,“儿臣与父皇不同,不会因为些许征兆便去加害他人!”

“呵,可有时候,未雨绸缪也是必须的,等真正到大雨倾盆,那可就什么也来不及了……”

“至少我问心无愧!”

“……”李暨闻言不禁为之动容,意外地望着李寿,望着他脸上那极度明显的不悦。

李暨隐约意识到,他这个小儿子仿佛还是白纸一张,未曾经历过世道阴暗的渲染,换句话说,他正处于人生最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很容易会受身旁人的影响,近朱则赤、近墨者黑,他日后会成为明君亦或是暴君,都取决于他身边的人对他的影响。

事实上,叫正处于这个人生阶段的小儿子接任皇位,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他或许会将大周社稷引向万劫不复的末日,但是眼下的处境,却容不得他做过多的思考。

李暨很清楚,在太子李炜与五皇子相继倒台、三皇子李慎退出皇储之争、八皇子李贤又昏迷不醒的眼下,他的小儿子李寿已摇身一变,成为最得力的皇储人选,毕竟他身后有着诸多冀京派系的支持。

当然了,李暨也可以即刻召四皇子李茂回京,可问题在于,支持李寿的一方,已控制了冀京大部分的势力,再者,文有长孙湘雨,武有梁丘舞,裁断有谢安,李寿身边已汇聚起了一些年轻的贤才,更重要的是,由于谢安的关系,梁丘家、长孙家、吕家会鼎力相助,相对而言,长年远居边陲的四皇子李茂,却得不到冀京众多世家的支持,因为那位生性耿直、自负的皇子,曾经在年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