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宦之风流无边-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土生握着洪承畴的手说道:“老洪啊,洪大将军,真是太辛苦你了,全国人民都在感激你呀,这一次你可以名留青史了,足可以比你古代的战将管仲乐毅了,居然一下子就为寡人打开了三个国家的国门。”
“陛下您谬赞了,末将也就只有这点本事了,打开国门之后,末将还有末将的手下都已经疲惫,再也无力向前推进,假如不是陛下您如此迅速的感到,末将可能就要退兵了,说来说去,这还都是您的功劳,跟末将没有半点关系。”
易土生心想,洪承畴还真是挺狡猾挺知道进退的,这话说的相当得体,当大将的防止功高震主遭到清算就是要有这种居功不傲的态度,好,不错,非常的不错。
“废话不说了,请问洪帅下一步咱们怎么办?”易土生问道。洪承畴说躬身道:“一切听陛下的差遣。”易土生连忙摆手:“我刚来,对这里的情况不太熟悉,听你刚才所说的话,似乎已经有了全盘的考虑,咱们不用拐弯抹角,请说出来,有道理的我一定支持。”
洪承畴在心里赞了一句:难怪易土生可以纵横宇内没有敌手,此人无论是智力还是魄力都是生平仅见的,就武功而言更是前所未有的传奇人物。
洪承畴也不客气了:“既然陛下这么说,为了国家大事,末将只有僭越了,末将的想法是,我的军队已经疲惫,而且熟悉这里的情况,最好是作为后援军,而陛下您带来的军队则是生力军,又是百战精锐,最适合攻城略地,在陛下您的亲自指挥之下,一定猛于虎狼,相信三个国家不久就会臣服在大军的铁蹄之下。末将自问也是个细心的人,最适合筹措粮草,也希望能够留下支援后方,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易土生道:“这是个好主意,寡人临来的时候还在担心这里距离我们的本土太远,粮食转运困难,若是万一被敌军断了粮道后果不堪设想,幸亏有洪大将军这个地理通在这里,我将没有后顾之忧了。”
洪承畴苦笑道:“陛下您不会以为末将贪生怕死吧。”
“哪里!”易土生道:“洪大将军要是贪生怕死,这里也不会是现在的局面,放心工作吧,当年汉高祖夺取天下之后,说萧何是第一功臣,就是因为他搞后勤搞得好,寡人可比刘邦聪明多了,呵呵。”
“那是自然,有陛下这句话末将真的就放心了。不知道陛下打算什么时候进军?”
“越快越好,兵贵神速,我打算今天晚上先对印度河发起攻击,同时排遣祖大寿和赵率教率领两只十万人的兵马分别出击唐古拉山口和尼泊尔的重镇,不知道你觉得这样子妥当不妥当。”
“假皇帝陛下雷霆万钧胜过天神,真是处置的太妥当了,末将从来没听过这么妥当的主意,假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别拍马屁,还是尽快的筹措粮草吧,你出去之后把祖大寿和赵率教给找来,寡人立即就要给他们下命令。你去找几百个向导过来。”
“遵命!”洪承畴遵命而去。没过多一会儿祖大寿和赵率教就从外面进来了。
“陛下,事情好像有些不妥,我在外面看到洪承畴的士兵好像都没有什么伤亡,而我早就听说天竺人的战斗力很强,怎么他们这么轻松就能攻到了这里,还有乌斯藏,那里可是人迹罕至的天堑呀!”
赵率教也说道:“末将也觉得有些古怪,可是末将和洪帅共事也有很多年了,从来没听到他有什么问题,莫非真的是有凑巧。”
易土生摆手道:“这些我都知道,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原因我也猜到了,你们想一想,现在天竺国和尼泊尔等国昏君当道国力那么衰弱,一些军官也全都是笨蛋,就算是士兵们战斗力再强也变得不堪一击了,洪承畴又这样的成果不足为奇。这件事情我们就不要讨论了,寡人已经决定了,亲自在这里组织进攻天竺国,而你们两个各自带领十万人马离开这里,攻击尼泊尔和乌斯藏,洪承畴的军队已经给你们打好了前站,你们只需要沿着尸体走过去就好了,一点也不费力。但是一定要快,因为洪承畴的军队已经疲惫了。”
祖大寿皱眉道:“那么说陛下要亲自过印度河,可是这里是咱们的大后方,又要留给谁呢?!洪承畴吗?他好像有点问题。”
“别再说了,没什么问题,寡人相信他,就这么办了,你们下去办事吧。”易土生大大咧咧的挥了挥手说道。
第1909章 天竺之战
从帅帐里走出来,祖大寿心中还是充满了疑惑,这件事明明就有很多的漏洞,以假皇帝陛下的聪明才智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不可能啊,就连自己都看出来了,他老人家不可能一点察觉也没有,再说了目前己方军队深入帝国腹地,处处都要谨慎小心才对,尤其是粮草,应该派心腹大将来看守,怎么就交给了洪承畴呢。莫非假皇帝陛下这几天糊涂了?
祖大寿把自己的想法跟赵率教说了一遍,赵率教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却说:“我也不赞成这样做,但是你我的智慧又怎么能够和假皇帝陛下相提并论呢,我想他老人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他总是能够出奇制胜。”
祖大寿叹了口气,点头:“你说的也对,假皇帝陛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什么时候也没有出过差错,看来我是真的有些多虑了,一切就按照他老人家的吩咐去办吧,我们想得再多也是没用。”
赵率教说道:“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该努力的还是要努力,你我只要做好了本分就好了,我去攻打乌斯藏,麻烦你去一趟尼泊尔,希望一切顺利,一年半载之后咱们兄弟还在这里汇合,若是不顺利,那一切可就都完了。”
祖大寿明白赵率教的意思,他也是担心洪承畴不可靠,心中存下了疑虑,不禁心中叹了口气,拱手告辞。
两人连夜点兵出营,跟随者洪承畴派出的向导,直奔着唐古拉山口和尼泊尔的军事重镇戈尔迪瓮城,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十几天之后这只骑兵队伍就会进入这座闻名于世的军事要塞,然后对不远处的尼泊尔首都展开摧毁性的攻击。但是祖大寿还是担心,一方面担心后方的粮草,一方面也担心驻守戈尔迪瓮城的洪承畴的手下会突然变脸。
而赵率教的军队也在担心同样的问题,唐古拉山口易守难攻气候恶劣,就算出现一点差错也必然会全军覆没,易土生虽然善于出奇制胜,但是这一次未免也太冒险了,简直就是把自己置于死地,能不能后生不好说。
不过将士们对易土生还是怀有无比的信心的,怀疑归怀疑,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命令,军队推进的非常顺利。
易土生认为,自己所在的位置才是最主要的战场,因为三个敌国相比之下,始终都是天竺国的兵力和实力最为强大,所以他要留下来对印度河流域进行总攻,易土生先是派出刘宗周和尚可喜让他们两人在印度河组成一支可攻可守的舰队,并且利用蒸汽炮舰作掩护,以风帆炮舰一艘连着一艘,在整个印度河的两岸搭起了一座桥梁,船身上铺了木板,走起来如履平地,于是他立即宣布渡河。
天竺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河流,渡过了印度和之后前方还有几条主要的大河,但是其中以印度河最为湍急险要,在遭遇了一阵不疼不痒的冷兵器抵抗之后,易土生成功的率领二十万大军抵达坐落于印度河东岸和希达斯皮斯河之间的达克西拉城。
天竺国驻达克西拉城总督西里斯见到明朝军队浩浩荡荡无可匹敌不战而逃,把一座物产丰富人口十万的大城拱手的送给了明军。当然,西里斯也是为了配合国王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易土生在深入一点,渡过希达斯皮斯河,一旦他们渡河成功,按照约定洪承畴就会开始在后方捣乱,而天竺国国王早已经集中了60万军队严阵以待。这其中包括步兵十万、骑兵三十万、战车五万、和两万头大象。
面对如此雄厚的实力,天竺国国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消灭中亚的侵略大王易土生,立下不是功勋,他的心里就美滋滋的,虽然说前段时间遭受了一些损失,但他坚信不久的将来一切都会得到补偿,明朝人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不欺负人,但是谁欺负我也不行。
易土生很快地就渡过了希达斯皮斯河原因是没有受到太大的抵抗,但是等他渡河完毕之后,已经和天竺国王阿卡斯的主力大军相距不到160公里,双方的战鼓声大约都能够互相听得到了,决战一触即发。
此时阿卡斯开始一刻不停的催促位于后方的洪承畴,让他立即出兵切断易土生的后路,易土生隔了两条大河,不可能再有机会撤退了,即使撤退成功也要留下一多半士兵的尸体,而他们缺少粮草,最终必然会被消灭,易土生将被生擒。
可是洪承畴的回信令阿卡斯非常的不爽,但是却也没有办法说什么,洪承畴在心中说:目前并不是消灭易土生的最佳时机,我估计再有半个月天竺国的雨季将会来临,希达斯皮斯河和印度河的河水将会暴涨,到了那个时候,易土生更加没有生路可走,请国王陛下耐心等待,一定会有好消息的。
阿卡斯想要继续和洪承畴交流,可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派去送信的人都渺无音讯有去无回,这让他炸耳挠腮非常的郁闷。
但是明军并没有他的郁闷而有什么改变,铿锵的步伐很快就向这边逼近过来,五天之后,明军在郊野摆开了阵势,准备冲击他的大营。
阿卡斯当然不肯示弱,就算洪承畴一时半刻的赶不到这里,自己堂堂六十万大军,难道还会惧怕二十万人马,用不了一会儿的功夫,自己就能把易土生全部吃掉,更何况自己还有象兵部队,明军的战马遇到大象就会受惊,根本发挥不了作用的。
战斗打响之前,突然狂风大作暴雨侵袭,阿卡斯的心情非常愉悦,这说明天竺雨季正式来临,不久之后洪承畴就会遵守自己的诺言,切断明军的后路,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了。
阿卡斯以为易土生惧怕他的象兵部队,一定会采取夜间偷袭的方式向他进攻,所以白天疏于防范。没想到易土生的军队居然丝毫不畏惧暴雨和大象,阵势集结完毕之后立即就有一个先锋队冲了过来。
阿卡斯惊讶之余拍他的儿子阿琉斯带着轮刀战车五百辆,大象无牵头,骑兵三万人出战,双方以冷兵器交锋,明军果然有些不低,半个时辰之后败下阵来,但是明军败而不乱,对行整肃,导致对方根本没有追击的机会。
易土生跟尚可喜等人站在暴雨之中,指着前方的战斗说道:“诸位,你们看阿卡斯的象兵部队果然很强大,若是论冷兵器作战,要想战胜他的六十万大军可能真的要费一些力气,不过,咱们有咱们的战术,刚才只是试探而已,花胜、祈应飚听令,立即排开神武大炮,对对面军队的两翼发起总攻,祈应元,高得功各自带领一支步枪兵,直插前锋,攻击他的正面,给我拼命地打,把冲锋兵放在前面,让他们常常机关枪重火力滋味。装甲车部队先不要出动,暂时留下这个王牌。”
众将领遵命而去,不一会儿的时候轰隆隆的炮声响起,原本处在胜利中的天竺军队立即崩溃……
第1910章 空前大捷
可是明军的军队毕竟在数量上处于极大的劣势,没有办法在一次战斗中将敌军的六十万人马全歼,虽然古代也不乏一定以少胜多的战例,但那都是在本国作战,易土生对天竺国的地形不熟悉,所以没有贸然的下令全线追击。导致国王阿卡斯和总督西里斯,带领两只人马大约三十万人左右,由左右两条大路撤退,深入了前方的万山丛林之中,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易土生望着前面的丛林大声笑道:“这些笨蛋,以为躲进雨林里面就没事儿了吗,老子用大炮照样把你铲平,哼哼。”
尚可喜看着眼前的密林心中却有几分疑惑心想,这么广大的一片树林,要多少炮弹才能炸平啊,只怕人家早就跑的无影无踪了,看来假皇帝陛下这次又要失策了。不过鉴于易土生的丰功伟绩,他只敢想却不敢说出来。
其实易土生的心里也不是这样想的,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计策而已,故意说给敌人的奸细听的。
果然,过了不长时间,敌军就得到了这个消息,阿卡斯在心中不断地冷笑,看来易土生也不过就是个蠢材而已,是长枪和大炮救了他。
“快,赶快去通知洪承畴,就说消灭易土生的最佳时机已经到了,让他赶快出兵横扫易土生的后路,然后我们会从丛林之中杀出去,易土生无法过河,粮道被断,两面受敌,就算是有通天的本领,得到了神灵的庇佑,也是必死无疑的,哈哈哈哈,洪承畴的计策太好了,这个鸟人就要完蛋了。”
这一次,洪承畴没有让阿卡斯失望,回信告诉他立即就会出兵,请他务必再坚持几天。阿卡斯和他的部众大受鼓舞,下令在大后方以及首都地区,大量的征调士兵和粮食,五六天的时间内,士兵又增加了十万,粮食囤积的无数,准备一举把易土生消灭在希达斯皮斯和的岸边上。
易土生这几天也没闲着,按照他原来所说的,这几天他一直都在放炮,不住的在四周围着丛林展开打击,但是由于丛林太大,她的炮火根本就不得要领,打击不到敌军的总部,所以天竺人的伤亡很小,这就好像是精卫填海一样,貌似没有什么作用。
再过了三四天,洪承畴的人马在他的亲自带领下终于赶到了,他的人马不多,只有两万人,其余的八万人被他分成了四部分,由他手下的四名主要将领负责带队,两路直奔唐古拉山口和尼泊尔,其余的全都原地待命保护粮草和根据地。由于天竺国这一路有易土生,所以他格外的重视,不得不亲自带队过来。
明军因为是深入别国的国土作战,所以特别的小心谨慎,一开始的时候就在路上留下了很多的探子,所以当洪承畴大军到来的时候,易土生和他的将领们已经知道了情况有变,立即军营里就沸腾了起来。
尚可喜、满桂、花胜等大将直接闯入了中军帐,惊慌失措的问道:“启禀万岁爷,请问您有没有下旨让洪承畴到这里来?!”
易土生正在看书懒洋洋的说道:“什么意思,寡人有些听不懂,你们为什么总是要和洪承畴过不去,大家同殿为臣,有什么不好说的,背后伤人不是君子。”
满桂说道:“陛下,军情紧急请不要儿戏了,据探子报告,洪承畴的军队已经距离我们不到百里了,末将以为如果他没有奉诏必然就是反叛,一旦他反叛,派兵守住了河对岸,我们就插翅难飞了。”
易土生道:“我不相信,你们全都出去吧。洪承畴忠心耿耿,绝对不会背叛寡人,如果你们谁再敢说他的坏话,立即拉出去斩首示众,寡人是绝对不会宽恕他的。”
众人见易土生这么坚决,都不敢再劝了,任凭他吊儿郎当的走进了屋子里,尚可喜等人无奈之下,只得派人立即去和洪承畴交涉。
洪承畴坚称自己只是来送粮草的没有别的意思,根本不听众位将军的忠告,一只把军队开到了河对岸,然后组建大营严阵以待,并且封存了带来的粮草,根本不给明军供给,而且向易土生宣战,宣称易土生是叛逆,自己要讨伐他。
天竺国的四十万大军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欢呼雀跃,声音传遍了整个丛林。阿卡斯在五天之后,率领他的军队重新出现,因为他觉得五天时间明军应该已经饿得脚软了,夜里突然向明军大营发动了攻击。
可是他没有想到,迎接他的全都是地雷、大炮、炸药包,把他的象兵、骑兵、步兵炸的满天飞,大象受惊之余向后面反冲锋,将四十万大军冲击分裂成了几十股,向不同的方向作鸟兽散,妄想再次逃入丛林。不过这一次易土生已经有了防备,无数的冲锋兵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一顿机枪扫射,把所有的逃兵全都逼了回去。
明军的十辆装甲车同时出动,进行无情的碾压,天竺人根本没见过这玩意,用刀砍用枪戳完全不管用,反而一下子就被压成了肉酱,死伤无数啊,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鲜血到处都是网名逃窜的士兵。
战斗进行了十个多小时,天色大亮的时候,天竺人的四十万大军基本上已经覆灭,而位于河对岸的洪承畴根本没放出一枪一炮,连一个士兵夜没有看到。凭借着良好的水性,孤身一人的阿卡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逃到了河对岸,来到了洪承畴的帅帐之中。
“洪帅,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不是说好了要前后夹击易土生的嘛,为什么你都没有动作的,害的我的人吗损失惨重,你说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呵呵,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意思,我正要行动你就来了,我觉得现在动手还不算晚,反而刚刚好。”
“胡说,我的大军都全军覆没了,现在你只有两万人马,怎么和强大的明军抗衡,你独自出战死路一条,我看你还是赶快跟我一起撤退,然后联络我溃退的旧部,重新对抗明军,这才是上策。”
“谁说本帅要和明军对抗啦,呵呵,国王陛下真是太有意思了,本帅本来就是明朝人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和明军来对抗呢,你真是会说笑话,不过这笑话还真是好笑,笑得我肚子有些疼了,哈哈哈哈。”
“啊,洪帅,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只是想着国王陛下征战多日一定非常来了,是时候休息一下了,来人啊,赶快给国王陛下安排一个舒服的地方休息,然后沐浴更衣,一会儿我就带着他去见咱们的假皇帝陛下,哈哈。”
“见易土生,啊,难道你看到我不行了就要反叛吗,你这个卑鄙的小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呢,这是小人的行为。”
“呸,背叛祖国才是小人的行为呢,你这个蠢材,你把本帅当成什么人了,本帅对大明对假皇帝陛下忠心不二,怎么会和你们这些外人合作,你到现在都还不知道,你已经中了我和我家假皇帝共同制定的计谋,哈哈,假皇帝陛下果真是天纵之才,他设计的这个计划,历时两年,今天终于看出成果来了,天竺、乌斯藏、尼泊尔,全都完了。”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洪承畴你这个奸贼,我要杀了你。”
刹那间阿卡斯明白了自己犯了都大的错误,但是已经晚了,他扑向洪承畴,洪承畴的亲兵把他包围并抓起来,带上铁链关起来了。
同一时间,洪承畴收到了消息,祖大寿和赵率教在尼泊尔和乌斯藏也取得了大捷,因为洪承畴的配合,和两国元首的麻木不仁,让明军轻而易举的突破了首都的最后防线,国王外逃,无数的轰天贵州、公主娘娘、王子王爷全都被抓获,陆陆续续的正送往大明朝的国度,准备接受审判。
第1911章 大结局
洪承畴亲自过河来到了易土生的大营,对易土生大礼参拜,激动地痛哭流涕:“末将洪承畴参见陛下,末将自从两年前和陛下商定了灭敌大计之后,时刻不敢怠慢,最近几日陛下的计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末将哄骗三国国王让出了本国的重要关隘,使得我军可以长驱直入,天竺国在陛下的亲自带领之下更是好像风吹沙丘一样,迅速覆灭,目前末将已经借着陛下的神威,擒拿了天竺国国王阿卡斯,现在人就在外面,请陛下定夺。”
尚可喜说道:“末将这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陛下您还有洪将军定下的计策,刚刚收到战报,祖大寿和赵率教将军也已经取得了大捷,情形和咱们差不多,大批的人犯和物资正在运往北京的途中,陛下您一条计策灭亡三个国家,如此功勋,就算是真的管仲乐毅复生,也要自叹不如了。”
易土生笑道:“其实这也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洪大将军也出了不少力,没有他的精彩表演,这些国王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就范呢。”
“不不不!”洪承畴赶忙跪在地上磕头:“陛下您言重了,末将只是执行陛下您的命令而已,只是一句木偶,一个道具,是万岁爷瞧得起末将,才给了末将立功的机会,末将心中对万岁爷您只有感激,不敢有一点居功的意思,以万岁爷您这样的好计策,就算是放一条沟在这里,必定也能成功的,请您明鉴,明鉴。”
洪承畴可不是白痴,他深深地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目前这种形式下,易土生登基称帝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他肯定是开国元勋,为了以后不被清算,只有把所有的功劳全都送给易土生,不然死路一条。
易土生道:“洪大将军不必过谦,寡人也不是一个糊涂人,是好时坏的寡人心里非常有数,但是目前还没到咱们弹冠相庆论功行赏的时候,各国的国王虽然被擒,但是还有很多边塞领土没哟并入我们大明朝的版图,现在寡人命令:第一,洪承畴洪大将军率领十万轻骑兵,穿越丛林地带,一举吞并剩余的天竺国土,爱卿熟悉地形,必定不会让我失望。第二命令祖大寿和赵率教乘胜追击,横扫另外的两国,把他们国家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送往北京,所抓活的美人犒赏三军,第三原中央军主力二十万人马,跟随寡人返回大本营,密切监视三方面的动向,并且接济粮草。第四命令全国所有的州县,一刻不停的往前线运粮,如有延误者无论是谁,一律处斩绝不宽宥,钦赐。”
洪承畴跪在地上连连口称遵旨,其实心里还是暗自感叹,无论易土生是多么开明的君主,对臣下还是要处处设防的,但看他刚才的旨意,分明是有掌握粮草,身居后路,节制众将的意思,如果谁要是生出自立为王的野心,只要粮草被断,然后派兵突袭,岂有不破之理,易土生厉害呀。
事情正在按着易土生的预想进行着,命令下达的一个月时间里,大明朝的骑兵变成了横扫中亚的快速反应部队,所到之处一片血腥,天竺国的五名总督纷纷率领官员出城迎降,并且现出无数的牛羊和珍宝,而且还积极的派出自己的骑兵队和象兵部队配合洪承畴进行征战,不久之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领土已经控制在明军的手中,剩下的一些被打散的天竺将军垂死挣扎而已。
祖大寿和赵率教也面临了同样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局面,易土生感觉到自己已经没有必要留在本地监视指挥,更加没有必要继续保留如此多的人马在边境线上,这对本国的经济本身就是个不小的考验,是该到了速战速决的时候了。
易土生当机立断,下令正式把三个国家并入明朝的版图,并且在军队中遴选了五十名总督,派往三个国家任职,就在祖大寿等人的军队中抽调十五万的士兵进行驻守,并且就命令当地的总督,对那些不肯臣服的实力进行剿灭,而祖大寿、赵率教、洪承畴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必须跟随自己回北京去受封。
一个月之后,明朝的三位大将正是回到了大本营,出人意料的是,洪承畴第一个站出来,请求易土生继承皇帝大位,洪承畴高声喊道:“陛下,您的光芒普照四方,您的威严统治大地,您的智慧驾驭一切,朝廷唯有在您的控制之下才能够长治久安,人民唯有给您当子民才会心安理得,如今上天已经明确选定了您为继承人,取代朱明王朝的位置,陛下应当不辞辛劳,顺应天意,等基称帝。”
跟着群臣们纷纷的如此请求。
易土生当然不可能就这样轻易的答应下来,若是这么容易的答应下来,会成为历史上的笑话的,不论是篡位还是夺权,都是要装一下的,易土生连忙摆手:“诸位将军不要逼寡人,寡人对朝廷还是有忠心的,做皇帝的事情寡人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件事以后再也不要提起了,好了都下去吧。”
群臣们似乎也知道易土生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答应,于是第一次就这样结束了。跟着易土生的大军开拔,走上返回之路。
就在这一路上,在洪承畴祖大寿等人的暗示之下,无数的总督、巡抚、知府、县令抢着上奏章,请求易土生继承皇帝之位,最后奏章多到五千多份,看都看不过来了,但是易土生还是不同意。
其实易土生心里乐坏了,只是他觉得目前还不能把笑容挂在脸上,因为自己的军队毕竟还没有返回京城,万一京城中出现了什么变化可就不好了,所以他已经暗示了祖大寿,让这些人继续上奏章而自己则继续装病中。
再过两个月,易土生正式从陆路返回北京城,北京城内已经变了一个样子,在牛金星的主持下,以收获回来的无数黄金装点的美轮美奂,上万名官吏趴在城门口,迎接易土生的到来。
牛金星这辈子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光是运送金银珠宝的马车就有五千辆之多,数千数的他眼睛都有点近视了,花这点钱搞一个大型的欢迎仪式,已经根本不算什么了,再说了,若是不搞的隆重一点,又怎么能够显示出易土生的丰功伟绩呢。
易土生的马车刚刚来到门口,牛金星曹化淳张鹤鸣等人就带着所有的文武大臣跪在地上山呼万岁,牛金星叩头出血,喊道:“臣牛金星率领在京的五千三百七十六名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各地的州府一品大员,再次请求假皇帝陛下即皇帝位亲征,国不可一日无君,自从小皇帝伤重不治驾崩之后,大明朝群龙无首国势日衰,幸亏有陛下扫平蛮夷重振威风,但是,如果陛下不做皇帝,只怕这种威风不能长久,微臣再次请求了。”
过了一会儿,易土生没有露面,所有的大臣全都屏息静听,半晌,洪承畴从易土生的车驾中走出来,大声宣布:“假皇帝陛下有旨,鉴于群臣一片忠心,寡人念在百姓面上,答应你们的请求,于一个月后举行登基大典,继承皇帝大位,国号为‘清’。”
易土生人马入城,一个月之内,他都在静心休养,忙的到是他手下的一班文武大臣,尤其是牛金星和曹化淳这些文臣,简直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各国的使节也陆陆续续的赶到,俄罗斯分裂之后的三个国家也全都送来了贺礼,就连驻守西方六国的孔有德等人,都奉命回到了京城,这一次易土生也不打算让他们回去了,而是打算另外派文官去接手他们的位置,最害怕的就是他们产生割据势力尾大不掉。
霍诺霍夫虽然记恨易土生,但是他也非常的明白大明朝目前的强大,不敢和易土生为敌,所以一气儿送了五十名美女过来。
纳雷什金皇后和彼得沙皇,则送上了一辆黄金打造的马车,顺带着还有一封热情洋溢的迷信,寄托了相思之情。
易土生对这些礼物不置可否,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俄国早就成了他的一个目标,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时兴起就要兴兵过去。(俄国的事情朝廷不让写,我也没办法)
易土生去看过小桃,小桃听说自己的儿子死了,心灰意冷晚上自尽了,易土生叹息了良久,也是无奈。小桃的妹子也跟着自杀了,丰臣秀吉一脉看来以后也没有办法出来捣乱了。
一个月后,盛大的登基仪式开始举行,易土生正式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站在了权利的最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