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家庶女-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眼里,住在哪儿都是一样的。

今日一早,各家来的夫人太太便来了莲花胡同喝喜酒。

有的人家是故旧,从苏州赶来的,有的人家是林如海任上结交的好友,从扬州赶来的。其中就有一位姓赵的夫人,赵老爷原是林如海的下属,后经林如海提拔,如今是扬州府的同知。

赵夫人三十出头的模样,穿着打扮十分爽利,在林如海去世时也来吊唁过,沈姨娘见过,此时异乡得以重见,自然是一番契阔。

到了吉时,贾家的花轿来到了府外。林黛玉被搀扶着向林如海与贾敏的牌位叩别,沈姨娘站在旁边,很是欣慰。林黛玉起身后却将身形一转,跪在了沈姨娘跟前。

沈姨娘大吃一惊,连道不可,要把林黛玉扶起来,林黛玉却恭恭敬敬磕了个头:“我自幼丧母。继而丧父,原本是漂泊无依的浮萍,全赖姨娘给了我一个家,为我筹谋,让我终身有个依靠,犹如再生父母。黛玉感激不尽。”

沈姨娘瞬间红了眼眶,把林黛玉扶了起来:“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以后成了贾家的媳妇,一定要克谨守礼,孝顺公婆,敬爱夫君,他们才是你以后的依靠呢。”

林黛玉含泪应了。盖了盖头,上了花轿。陈瑞文作为娘家人送嫁,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出了莲花胡同。

送走了新娘子,莲花胡同这边就没什么要紧事了,沈姨娘便张罗着请诸人入席,前后院子开了六十桌酒席,众人聚在一处热热闹闹的吃酒说笑,沈姨娘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一直到了晚上,送走了客人不算,还要看着收拾院子,忙到了二更天才歇下。

酒席结束后,庄氏走前将沈蔓也接了回去,林宛如一回到院子,便觉得只觉得四处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虽然搬进这宅子才一个月,却好像已经住了七八年似的。

如今黛玉出嫁,隔壁的院子都上了锁,单只她这边的丫头进进出出,倍觉冷清伤感,她看着心里难受,也不觉得累,便去了沈姨娘那儿。

沈姨娘正和郑嬷嬷看礼单呢,见林宛如怏怏不乐的样子便觉得好笑:“你若觉得冷清,我就快点操办你的婚事,等你嫁人了,就再不会觉得冷清了。”

林宛如扮了个鬼脸,接过了礼单,一看上头写的,十分惊讶:“怎么都送了这么贵重的礼物?”

沈姨娘道:“这是你父亲会做人,积下的阴德,如今你姐姐出嫁,大家都想趁这个机会把这个人情还了,要不人家千里迢迢的从江南赶过来,就是为了吃一顿喜酒?”

母女二人又说了半天的话,这才各自歇下。第二日,赵夫人便上门做客,和沈姨娘说话,言语间总是些东家长,西家短。

沈姨娘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和赵夫人说起了京城这边的风土人情:“……刚来的时候都不懂,只怕让人觉得失礼,时间一长,才知道北边还没有咱们南边讲究,单说嫁女儿这一项,闲话时我听人提起,两千两就嫁了女儿,这要放在江南,可是想也不敢想的,哪家不是淘澄空了家底来给女儿做面子。”

赵夫人听了也不禁唏嘘,和沈姨娘相谈甚欢,林宛如坐在一旁微笑着听着,也不插嘴,倒是赵夫人不住地夸奖,林宛如听了不好意思,满脸通红,沈姨娘笑着谦虚了,把林宛如打发去库房看着人把昨日收的贺礼入库了。

赶上吃午饭的时候,沈姨娘自然留了赵夫人吃饭,林宛如便没凑热闹,在院子里草草吃了午饭,正想着下午要做些什么好,柳萱给下了帖子,说端午节朝凰公主做东道,在临江楼宴请。

顾名思义,临江楼靠近护城河,每年端午节这儿都有人赛龙舟,场面十分热闹,今年朝凰公主做东,想必场面更是小不了。

她给柳萱回了帖子,说到时候一定去。

又过了两日,是黛玉回门的日子,一大早沈姨娘便开始张罗,唯恐哪一点失礼了叫新姑爷笑话,可贾宝玉却是十分和气,和林黛玉做了马车回来,后头拉了一车的礼物,林宛如笑眯眯的叫了声:“姐夫。”

又伸着手讨红包,贾宝玉只觉得高兴,把准备的十个装着二十两银票的红封都给了林宛如,林宛如佯装惊讶:“姐夫竟这么大方,可是要我帮着说好话?”

林黛玉嗔笑道:“有红包拿还不消停。”

林宛如抿着嘴笑,看林黛玉满面红光,和贾宝玉一直手拉着手,一看便知感情极好,心想姨娘坚持结这门亲还真是对的,迎着一对新人进了正堂。

二人先给林如海和贾敏的牌位磕了头,又向沈姨娘行了礼,沈姨娘便拿了一堆金镶玉如意做见面礼赏给了贾宝玉:“以后我们大姑娘就交给你了,若是叫她受一点委屈,我都是不依的。”

贾宝玉含笑点头:“姨娘,您放心。”沈姨娘这才满意的点头,招待贾宝玉入席。

林宛如便把柳萱写帖子说的事告诉了林黛玉:“到时候姐姐也去吧。”

林黛玉道:“我才进门,要立规矩呢,出去玩可就不像话了。”

林宛如道:“那我请朝凰公主亲自给你下帖子,到时候老太太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的。”

沈姨娘忙道:“你别乱出主意,黛玉是新媳妇,不能出门,这是规矩,你尽管自己玩去。”

贾宝玉则道:“我也接了帖子,我们一起玩的几个人都要去,等我回去禀告老太太一声也就罢了。”

见贾宝玉这么说,沈姨娘心里高兴,嘴上却坚持不答应:“这才进门没半个月,该守的规矩一定要守,不然别人也会说闲话。”

林黛玉应了,答应到时候一定不出门乱跑,林宛如很是失望。

第二日陈瑞文便来了,问林宛如有没有收到帖子,林宛如道:“表哥去不去?”

陈瑞文笑道:“上次你们一起去踏春,对了几个对子,结果朝凰公主拿回去给皇上看,皇上看公主不是在胡闹,就放了心,这次公主一说要在临江楼做东道,皇上便十分支持,叫太子帮着操办,务必要风风光光,还请了不少人去对文作诗,二皇子的老师邓大人的长子邓兰芝和二皇子一起弄了个文会,听说你们的诗社后,便说要一较高下呢,大家一听说,都想赶了来瞧热闹,不光太子和二皇子来,只怕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都会到场。”

林宛如一听这么多人去,便打了退堂鼓:“上次不过是几个人,就那么麻烦了,如今龙子凤孙全体出动,想来事情更多,麻烦也更多,我还是别去凑那个热闹了。”

陈瑞文笑道:“别人不去行,单你却不行,你可是拂云社的人,要出面和邓兰芝他们比诗文的。”

林宛如哀嚎一声,趴在了桌子上:“我根本就不会作诗哪,要是姐姐在就好了,凭作什么诗,她都是信手拈来。”

陈瑞文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她。

谁知事情愈演愈烈,二皇子听说沈爱萧也在京城,便亲自上门请沈爱萧做裁判,沈爱萧欣然应允,得知林宛如也要去,特地叫人来传话叫林宛如好好准备,一定不能丢了沈家的脸。

沈姨娘也被弄得紧张起来,整日督促着林宛如多念些书,说临阵磨枪,不亮也光,林宛如一个头两个大,真想撒手不去了。

端午节那天,陈瑞文一大早便赶了过来,给沈姨娘送了粽子,顺带着接林宛如去临江楼赴宴。林宛如穿着崭新的粉色素面绵绸褙子,下面是白色的缎子裙,衣襟处绣了小小的茉莉花,十分淡雅,越发衬得面若桃花,陈瑞文看着欢喜,将装着艾草的绣着五毒的荷包给她挂上:“端午节,总是要应景。”

正文 第八十五章 端午端午(一)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马车,都是往临江楼那边去,林宛如越发的忧愁,问陈瑞文:“怎么瑞雪她们没来?”

陈瑞文笑道:“她们一来胆子小,不敢凑这个热闹,二来要跟着二婶三婶回娘家,所以虽然接了帖子,却没来。”

林宛如连连叹气:“我也不想去。”

陈瑞文微微一笑:“别担心,有我呢,还能叫你吃亏了?”

距离临江楼还有两条街的时候,街道便被戒严了,兵士整齐肃穆的守在街口,只有有帖子的马车才放过去,等过了这个关卡,街上便清净了不少,只有赴宴的马车得得的踏着马蹄往前跑。

距离临江楼还有一段路的时候,马车便不能往前走了,前头围着布幔,把望江楼周围遮的严严实实,陈瑞文护送着林宛如下了马车步行。

临江楼因靠近护城河,原来隔在临江楼与护城河之间的一堵墙已经被拆了,河边搭了不少棚子,围了帘幕,临江楼更是被里外打扫一新,原来的厨子和伙计都挪了出去,换成了宫里的御厨掌勺,宫女内侍们当差。

远远地便有内侍迎了过来,给陈瑞文行礼:“陈公子,二皇子命奴才来接您,说等您到了便请您过去。”

陈瑞文应了,问道:“都有谁来了?”

内侍恭敬道:“除了太子,几位皇子都已经到了,公主并两位郡主也到了,正一处说话呢。”

陈瑞文便拉了林宛如的手,往临江楼去。

临江楼的底层桌椅板凳都被搬开了,左右摆了两溜椅子,此时都坐满了人,一屋子欢声笑语,见陈瑞文和林宛如过来。石爱珠最先跑了过来,亲亲热热挽住了林宛如的胳膊:“宛如怎么来的这么晚。”

林宛如笑道:“我哪里来得晚,分明是你来早了。”

石爱珠嘻嘻的笑,拉着林宛如道:“宛如来,我给你介绍介绍,有很多人你都没见过呢。”

可林宛如的一只手被陈瑞文拉着,石爱珠疑惑的看了过去,对上陈瑞文面无表情的脸,动作又停住了,看看陈瑞文。又看看林宛如,再看看他们牵着的手。

众人都瞧着,二皇子最先笑起来。林宛如脸色发红,抽出了手,石爱珠这才高兴起来,拉着林宛如挨个的介绍。

众人有的起身让座,陈瑞文坐在了二皇子旁边。二皇子笑道:“你什么时候这么猴急了,是看姐姐出嫁了,想迫不及待的娶妹妹了吧。”

陈瑞文道:“本来就是我媳妇,我拉个手还要你们允许么?”

二皇子大笑起来,道:“瞧着你最守规矩,实际上你是最漠视规矩礼法的。只是今儿来的人多,你仔细风言风语传出去,你是无所谓。对姑娘家可就不好了。”

陈瑞文一听这话,便不说话了,看着林宛如被石爱珠拉着一个个的介绍。

今儿在座的俱是龙子凤孙,除了五位皇子,一位公主。两位郡主,六位侍读外。还有水柔,柳芳,石光珠,冯紫英,卫若兰,陈也俊等,都是世家子弟,少年们聚在一起聊飞鹰走马。

少女们则聚成了一堆嘻嘻哈哈,柳萱按着林宛如坐下,非得给她说石爱珠前两日出的洋相,石爱珠便追着她打,薛宝钗笑着问林宛如:“黛玉可好?”

林宛如笑道:“自然是极好的,怎么,你没去贾家喝喜酒?”

薛宝钗道:“我哪里得闲,娘定是去了的,只是我最近也没见她。”

坐在薛宝钗旁边的一个瘦瘦的姑娘便道:“薛姐姐自然是极忙的,公主事事都离不开薛姐姐呢。”

薛宝钗微微一笑,对林宛如道:“这是程姑娘,也是公主的陪读。”

林宛如点头致意,程姑娘却大大方方道:“叫我贞贞吧,林姑娘,我听说过你,你外祖父就是沈爱萧沈老先生对不对?”

林宛如笑着寒暄了两句,待程贞贞被另一个姑娘拉过去说话,她这才悄声问薛宝钗:“她是不是和你不对付?”薛宝钗没说话,却微微点了点头。

想也知道,都是公主的陪读,靠着公主的恩宠谋取前程,薛宝钗极受倚重,另一个自然要不服气了。

薛宝钗悄悄指着三皇子旁边坐着的人:“那就是四皇子。”

林宛如顺着目光看过去,四皇子弘卓,长相不如太子贵气,也不如二皇子儒雅,更不似六皇子讨人喜欢,虽然面容清秀,却没什么表情,整个人显得十分阴戾,看旁边几位皇子,说说笑笑,却没有一个跟四皇子搭话的。

林宛如前世便隐约听说过,四皇子出生时,皇上命钦天监给他测八字,谁知钦天监却算出四皇子命中带煞,克父克母,不管是皇上还是四皇子的生母吴贵妃,都因此十分厌恶四皇子。

四皇子没满月的时候就被挪了出去叫乳母照顾,吴贵妃不过是十天半个月想起来问两句,寻常是见也不见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前世问鼎宝座的居然是一向平淡无奇的四皇子。

四皇子许是感应到了林宛如的目光,侧目瞧了瞧,林宛如赶忙移开眼睛,装作和薛宝钗说话的样子。

与此同时,二皇子和陈瑞文窃窃私语:“看见五弟旁边的那个年轻人没?他就是今年的状元,父皇很是喜欢,经常召过去说话,说起来,他还和你有亲呢。”

陈瑞文微微惊讶,道:“他不是姓江么?我们家可没有姓江的亲戚。”

二皇子笑道:“你不知道,父皇看中了他,想招为驸马,便叫人把他查了个底朝天,要不是家底太单薄,说不定真的成了我的妹夫了,他叫江道,是苏州人氏,他祖父江亭是三十多年前的少年状元郎,轰动一时,只可惜没有出仕,回苏州做了个教书先生,江亭有个妹妹叫江小楼,嫁到了苏州沈家为妾,生下了沈五娘,也就是你未来的岳母,你说,这算不算亲戚?”

陈瑞文果真被惊住了,道:“我怎么从来没听姨妈说起过,看宛如的样子也不像是知情的。”

二皇子原先也不清楚,全赖皇上命人暗中查探,这才知道沈家和江家的恩恩怨怨,遂叹道:“说起来江家也是倒霉,你岳母年轻时候原说要许给表弟江文明的,也就是江道的父亲,只可惜被沈家二太太逼着嫁入了林家,江亭一气之下病死了,江家和沈家也就结了仇,江文明那时候年幼,跑到江西拜师读书,用心的栽培儿子,如今江道中了状元,又投靠了五弟,只怕是要报仇呢。”

陈瑞文眉毛一挑:“江文明的师傅是谁?”

二皇子没说话,半天才道:“是邓师傅与闻师叔的师傅卫君子。”陈瑞文也愣住了。

卫君子是一个传奇,出身名门,自幼也是寒窗苦读,却在十岁时死了娘,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娶了继母,在继母的挑唆下,他出去游学,说是外出历练,实际上就是被赶出家门。

卫君子也不反抗,带着书童走遍了大江南北,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也曾九死一生,但却一一的化险为夷,三十岁的时候,他在江西定居,办了一间小小的书院,每年只收十个学生。

第一年,他教出来的十个学生分别占了春闱的前十名,从此他的君子书院天下闻名,所有人趋之若鹜,他却依然每年只收十个学生,卫君子注重门派传承,这十个学生他都是当成亲传弟子一样倾囊教授的。

其余人,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富豪乡绅,他但凡看不上眼,你搬座金山来也未必指点一句,后来,弟子又收弟子,卫君子渐渐地桃李满天下。

不说别人,单说二皇子,当初为了拜入邓师傅门下,就费了老大的功夫,每年年底邓师傅都要去江西探望恩师,二皇子几次想跟着去,邓师傅都没答应,可见卫君子的性格孤僻了。

江文明竟拜在他的门下,二皇子见了按着师门的辈分也要喊一声师叔,那么岂不是要称呼江道为师弟了?

陈瑞文问道:“江文明来京城了么?”

二皇子摇头:“他是江西的一个小知县,怎么敢擅离职守,不过江道自打投靠了五弟,便时常打探沈家的消息,瑞文,你可要小心了,毕竟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陈瑞文面不改色:“那是他和沈家的恩怨,与我没什么关系。”

二皇子道:“你说的轻松,他是江家的儿子,你那岳母不得当成亲儿子一样?只怕到时候你这个女婿也得往后靠,再说了,你这个沈家的外孙要娶江家的外孙女,只怕更是阻碍重重呢,自打父皇知道这件事,便犹豫着要不要告诉沈老先生一声,毕竟是两家的恩怨,父皇也不好出面,又是沈家二房惹来的祸,父皇让我私下里告诉你一声,好歹有个提防,他还说了,他实在是喜欢江道,不管怎么闹,不能把他好容易得来的人才给毁了。”

陈瑞文沉默着没说话,看向江道的目光就多了几分沉重。

正在这时,太子陪同沈爱萧过来了,在座的都是晚辈,都起身相迎,热情的围上去寒暄,沈爱萧身后跟着的,赫然就是沈蔓。

正文 第八十六章 端午端午(二)

要论身份,沈爱萧是白身,在座的哪一个都比他身份高,可要论学识,在座的哪怕加一块都是比不上沈爱萧,因此都是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尤其是二皇子,亲自给沈爱萧奉了茶,并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自己坐在沈爱萧下首。

太子自然是坐在上首,笑道:“今日是朝凰的东道,邀请诸人聚在此处,一来是过端午,热闹热闹,二来便是以文会友的意思……”

太子还未说完,朝凰公主便站起来道:“太子哥哥别啰嗦了,今儿请了诸人来便是想和邓公子一较高下,让大家瞧瞧是他们厉害,还是我们厉害。”

太子笑吟吟的,道:“兰芝,你带的人呢,站出来给大家瞧瞧。”

坐在六皇子旁边的一个年轻人便站起来,依次介绍自己带来的人,分别是二皇子,五皇子,柳芳与石光珠,还有新加入的江道。

石爱珠不甘示弱,也把拂云社的人拉了出来,分别是柳萱,水柔,林宛如,薛宝钗并朝凰公主。两边都是六个人,太子笑道:“既是以文会友,少不得写诗写文,余下在座的都可做个裁判,孰高孰低由大家来决定。”

石爱珠道:“太子表哥,二表哥与邓公子皆是十年寒窗,若比四书五经,我们自然要输了,今儿若要比试,该我们来出题目才是。”

太子笑道:“那你们要比什么?”

石爱珠眼睛滴溜溜的转,朝凰公主抢先道:“且容我们想想,先看赛龙舟,等晚上我在楼上设宴,大家再一较高下。”

二皇子与邓兰芝都应允了,大家各自坐下说话,朝凰公主便拉着几个姑娘往雅间里去商议了。

邓兰芝悄声和二皇子道:“今儿到底是来以文会友的还是陪公主玩的?”

二皇子笑道:“朝凰好容易愿意刻苦读书。父皇高兴地跟什么似的,我做兄长的也不好泼冷水,一会,以文会友是其次,可千万别太过头了,叫几个姑娘面子上太过不去也不好,别人不说,陈瑞文是肯定要翻脸的。”

邓兰芝叹了口气,不甘愿道:“好容易沈老先生在,我还想着请他指点一二呢。”

二皇子笑道:“你傻了。沈先生又跑不了,今儿混个脸熟,明日上门去请教就是了。难道非得今天出风头?”

邓兰芝点头:“这倒也是。”

房间里几个姑娘也在各抒己见,朝凰公主道:“虽是我做东,父皇与二哥也答应了,可二哥明显一副敷衍的样子,今儿非得让他知道咱们的厉害才行。”

水柔蹙眉道:“要是比作诗对文。我们必输无疑,只能另辟蹊径了。”

薛宝钗笑道:“不然还出几个对子?”

石爱珠道:“那样多没有新意,宛如,你觉得呢?”

林宛如道:“不管是写诗还是什么,他们定然十分精通,咱们想占上风也不容易。柔儿说得对,只能另辟蹊径了。”

朝凰公主掰着手指盘算:“写诗不行,对对子也不成。要说猜谜,二哥是最擅猜谜的,完了完了,咱们还真是毫无胜算。”

林宛如道:“既然是比试,总要登得大雅之堂。拿些小玩意来也充不得场面,还会叫人笑话。不如,就比琴棋书画四样,我记得宝姐姐最擅下棋,水柔最擅书法,爱珠的琴弹得很好,萱儿的丹青也不错,咱们奋力一搏便是了。”

朝凰公主眼巴巴的:“那我做什么?”

石爱珠悲壮的拍了拍朝凰的肩膀:“你在旁边为我们擂鼓助威。”大家大笑起来,气氛顿时松快了许多。

柳萱道:“要说丹青,我倒是可以一试,只是以什么为题好呢?”

林宛如调皮的眨了眨眼睛:“我们既然定了比什么,那题目就由他们来出好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大家都愣住了,薛宝钗最先笑起来,这招最妙,在座的都是天之骄女,定了比琴棋书画,又提出任他们出题,这相当于在气势上就胜了对方一筹。

对方若是有意把题目出的刁钻,即便拂云社输了也没什么丢脸的,出题的一方却落下了小心眼的名声,对方要是有意把题目出的简单了,不光赢得可能性大,打成平手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春兰秋菊,各有长处,在座的都是人精,绝不会得罪这一个说那一个的好处,左不过和稀泥罢了,到时候各有长短,两方的面子就都圆了。

大家都说妙,又商议了一会,这才出去就座。

太子和二皇子正陪着沈爱萧凭栏望江,水面上已经停了不少船只,正在为赛龙舟做准备,船来船往热闹极了,沈蔓也被几位姑娘拉着一处说笑,见几个人出来,都叽叽喳喳围了上去。

石爱珠看着沈蔓微笑着和几个人说话,也没有冷落了哪个,左右逢源的样子,十分敬佩,悄声问林宛如:“那个就是你沈家的表姐么?可比你漂亮,也比你会说话。”

林宛如暗暗掐了石爱珠一下,石爱珠痛的躲在了一旁,不敢再招被比下去的人。

沈蔓作为沈爱萧的孙女,能时时得到沈爱萧的指点,大家都羡慕的跟什么似的,沈蔓却是一副谦虚的样子,语气温柔,自嘲道:“祖父对做学问可严厉呢,即便是对我,若是有一点懒惰,也会被打的。”

大家却更加的羡慕,程贞贞道:“听说沈家与陈家有亲,沈姑娘此番来是住在陈家么?”

沈蔓微笑道:“我大姑母便是陈家的大奶奶,刚来的几天,都是住在陈家,后来老宅打扫好了,便搬了过去,毕竟一家子人呢,总借住也不方便。”

程贞贞笑道:“既这么说,我们以后可以去找沈姑娘玩了?沈姑娘,林姑娘都被邀请入了拂云社,怎么你没参加呀?你们不是表姐妹么?”

沈蔓脸色一僵,勉强道:“我来京城没多久,各处不熟悉。”

一直听着的梁韵芝酸溜溜道:“拂云社可不是什么人都进的去的,虽说是水柔姑娘起的头,可名字却是宛如姑娘定下来的,如今也只有公主,两位郡主,水姑娘,薛姑娘,宛如姑娘和宛如姑娘的姐姐是社员罢了。”

程贞贞有些惊讶:“你不是侍读么?怎么没参加呢?”

梁韵芝没说话,程贞贞被旁边的姑娘推了一下,也不说话了。

说是侍读,也算是半个丫头了,郡主们念书好了,记你一份功劳,不好了,你便要上前替挨打挨骂挨罚,寻常还要看人脸色,当初选了六个侍读,除了薛宝钗,其余的姑娘都是低声下气的做人。

要说嫉妒薛宝钗,自然是嫉妒的,可人家有个好姐妹,她和林宛如是闺中密友,林宛如又得了郡主的青眼,当初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薛宝钗就从落选一跃成为公主的侍读,还备受倚重,众人眼红,可也只能眼红罢了。

朝凰公主正在和太子几位皇子说什么,场面十分热闹,柳萱便拉着石爱珠,林宛如坐在一旁咬耳朵,指着远处的翩翩少年道:“看见没,那就是今年的状元,不仅才学好,长得也很俊秀呀。”

石爱珠嘻嘻的笑:“表姐看上人家了。”

柳萱也不脸红,大大方方道:“我看上人家,也得人家看上我呀,听说要不是家里太贫寒,皇帝舅舅就要招为驸马了,啧,那可真是一步登天呢。”

林宛如也看了过去,人是十分俊秀的,穿着一袭竹青色的绵绸袍子,头上插了一支碧玉簪,仿佛一株挺拔的新竹,又是状元,也难怪柳萱瞧着心动。

石爱珠忽然笑起来:“你们发现没,那人和宛如长得好像,你们看眼睛,是不是跟宛如的眼睛一模一样?”

柳萱也仔细瞧了,又和林宛如的对比一下,也吃吃笑了起来:“真的很像呀。”

林宛如的眼睛不如林黛玉的美丽空灵,却充满勃勃生机,眼角处微微地挑了一下,有些妩媚,长眉入鬓,又带了几分明朗,而那人的眼睛不仅和宛如的很像,长长的眉毛更是添了几分英俊。

林宛如愣了一下,与其说和她像,不如说和沈姨娘像,不光眼睛,鼻子、嘴巴都和沈姨娘有几分相似。

林宛如道:“那人叫什么名字?”

石爱珠道:“今年的状元你都不知道,叫江道,听娘说,好像和你是同乡,也是苏州人氏哦。”林宛如心中一跳,没说话。

因心里存了几分疑惑,林宛如便对那个江道多了几分注意。

江道的举止投足十分文雅,不卑不亢,面对诸位王孙,不仅没有窘迫,反而侃侃而谈,看五皇子对他极为推崇的样子便知道了,江道很是精通人情世故。

不光林宛如,陈瑞文也在暗暗打量江道,刚才从二皇子那儿得来的消息让陈瑞文有种发蒙的感觉,如今沉静下来细想,才知道这件事的棘手之处。

首先,江道已经混出了头,又有皇上作保,沈家不可能像对待江亭一样对待江文明父子俩,硬碰硬的话,谁吃亏还不一定。

当初江亭的死算是沈家造成的,准确说是沈家的二房造成的,江文明要算账也只会冲着二房去,偏偏宛如又是二房的子女,她夹在中间肯定左右为难,到时候,江文明若是不满意他和宛如的亲事,执意要棒打鸳鸯,那么宛如会听谁的?

正文 第八十七章 端午端午(三)

陈瑞文脸色有些发白,宛如最听姨妈的话,姨妈自然更偏向自己的表弟,结果不言而喻。

说不定,说不定江文明还想亲上加亲,让宛如嫁给江道,江道和宛如年纪相近,又大有前途……

陈瑞文猛地站了起来,不行,他一定要赶快禀告祖父,趁着江文明进京前把他和宛如的婚事定下来,他可不愿意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另嫁他人。

陈瑞文在人群中一扫便看到了林宛如,她不知因为什么事笑的东倒西歪,趴在石爱珠的身上,一副无忧无虑的模样,陈瑞文越发的心痛起来,他看准江道落单,便走了过去打招呼:“江公子。”

江道诧异的看着陈瑞文,半天才笑道:“原来是陈公子。”

陈瑞文道:“我有些事想请教江公子,不知江公子可否移步?”

江道眉毛一挑,像极了林宛如疑惑时的样子,这让陈瑞文越发的烦躁,做了个请的动作,脸色也有些阴郁。

二皇子注意到这一幕的时候,陈瑞文和江道已经进了雅间说话,二皇子一个外人也不好进去,便命人守在门口,不许人靠近是一方面,另一方便也是提防着两个人闹起来。

江道坐在桌子旁边,把玩着桌子上粉彩绘花鸟的茶杯,微笑道:“不知陈公子有何事要请教我?”

陈瑞文的声音顿时冷了下来:“你自己心里明白。”

江道将茶碗往桌子上一顿,放出一声清脆的声响,笑的越发和气:“我明白的事多的很呢,陈公子不说清楚,我怎么知道是哪一桩呢。”

陈瑞文道:“少废话,我不管你和沈家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