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家庶女-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龙寺虽小,却因为坐落在金龙山上得名,据说金龙山原是一个小山头,没什么名气,可太祖皇帝却因为打猎时累了,在这山上歇了歇,赞了一句风景好。
后来便有京中权贵在这开山建别院,为首的便是治国公祖上,治国公祖上为了讨皇上好,特地求太祖皇帝给别院赐名,太祖皇帝一高兴,便去了新建的别院逛了逛,取名为偶得山庄。
治国公祖上也借此步步高升,大家便戏称为那山为金龙山,后来觉慧大师在此地建寺,便取名为金龙寺,只因旁边的偶得山庄的缘故,很少有平民百姓往这边来上香,因此清净了不少。
陈瑞文提前四五天便遣了人去打扫寺院,清场赶人,头一天的时候又亲自来瞧了,主持悟道陪着走了一圈,临走前笑道:“治国公家人听说齐国公世子夫人要来此上香,说到时候要派了人过来问安,贫僧也不好推辞,究竟要如何还要请陈少爷的示下。”
陈瑞文皱了皱眉头,道:“母亲来此上香,并不喜欢招摇,劳烦师傅给回了吧。”
悟道连连应下,恭敬地看着陈瑞文策马走远了,这才回去。
治国公家今非昔比,马魁虽袭了爵,他本人却是庶出,因为没有嫡出的子嗣,又不想被夺爵,这爵位才落到了他头上,他到底治家不严,他的儿子便不成器。
他的孙子马尚虽是世袭的正三品威远将军,却不如陈瑞文这个威震将军来的有实权,也是个吃喝玩乐之辈,陈瑞文有所嫌弃也是应当。
第二日一大早,沈氏和沈姨娘便坐了车去了金龙寺,此外还有陈家的二奶奶和三奶奶,并一众姑娘少爷。
陈瑞文的庶弟陈瑞云,二房的陈瑞武,三房的陈瑞礼也都来了,陈瑞云虽也是长房的儿子,却是庶出,底气到底不如陈瑞文这个嫡长孙,因此只默默地跟在陈瑞武后面,陈瑞礼因为年纪太小的缘故,被陈三奶奶带着亲自看顾。
林宛如,林黛玉并陈家姐妹则由沈氏身边的嬷嬷照看着,拜过了佛祖便在寺中各处游玩观赏,听陪着的悟远师傅说各处景致的典故。
悟远是悟道的师弟,五十多岁的人了,仍是鹤发童颜,且言辞机智幽默,恰如一位和蔼亲近的老人家,甚至还和陈瑞雪说起了测字算卦之术:“……虽是投机取巧,可也不无道理,信则有,不信则无,恰如求签,签子摇出来前,谁也不知道是上签还是下签,有人得了上签,却觉得不顺心意,那上签也如下签一般,有人却觉得恰逢心意,那下签也成了上签。”
陈瑞雪抿嘴笑道:“师傅说的有理,全都看缘分罢了。”陈瑞霜原本被陈瑞雨牵着手,此时也跑过来仰着头问:“师傅会算卦吗?给我算一卦吧。”
悟远大笑起来:“阿弥陀佛,贫僧无能,只怕不能给小姐算卦,不过小姐的面相看起来甚有福气,只要惜福,小姐尽不用愁的。”
陈瑞霜瘪着嘴不说话了,陈瑞雨笑着把她拉了回来:“你小小年纪算什么卦呀。”
林宛如左右瞧了瞧,见原先紧紧跟着的绿霓竟落后了几步,跟个小厮不知道说什么,不由得皱了眉头。
绿霓回头一看林宛如注意到了她,赶忙就过来了,低声道:“是大少爷身边的小厮,前头有治国公马家的人来请安,大少爷说马家的人不见也罢,便叫他来告诉悟远师傅把姑娘们带远些,奴婢原先不知情,见他乱窜,问了他几句。”
林宛如点点头,没有说话,回头看悟远师傅,正和陈瑞雪说着寺后的泉眼:“……太祖皇帝来此歇脚的时候喝过的,后来在此建寺,觉慧祖师专门建了个院子给保护起来,常有人家上门来求取泉水,希望借着太祖皇帝的龙气招揽福气呢。”
陈瑞雪果真十分感兴趣,说也求些,给家中长辈沐浴祈福。
一行人便要去后寺,林宛如多了个心眼,悄悄落在了最后,问林黛玉:“治国公马家如今是不是颓败了?”
林黛玉蹙着眉头,悄声道:“马家家风不正,人也心术不正,很少有人家愿意和他们来往。”
林宛如点点头,把心思都放在了那眼泉水上,最后人手一个灌满泉水的罐子,喜气洋洋的回了沈氏歇脚的厢房。
马家的人已经走了,沈氏和陈二奶奶陈三奶奶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倒是沈姨娘,见了姑娘们回来,笑盈盈道:“哟,一人怀里一个,这抱着的是什么?”
林宛如笑道:“是寺后的泉水,悟远师傅说这是灵泉,可招喜招福,我们弄了这些,给家中长辈盥洗沐浴用,也算是我们的孝心了。”
正文 第五十七章 远方有亲(一)
沈氏闻言露出了笑容,道:“难为你们有这份孝心。”又和陈二奶奶说起了话:“……虽说是传闻,可到底要仔细些,咱们不能给二皇子争光也就罢了,却万万不能拖他的后腿。”
陈二奶奶点头:“大嫂放心,我心里明白。”
林宛如敏锐的察觉到发生了什么事,却不好问,等坐车回去时,才问绿霓:“马家和陈家是故交么?怎么今天来请安?”
绿霓道:“姑娘还不知道,二奶奶就是马家的人,却不是嫡系,只是旁支,二奶奶的爹当年中了举人,家中却贫寒,去求治国公接济,却被回绝了,后来马老爷几经辗转,到底是中了进士,扬眉吐气,马家又要凑上来,马老爷却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两边到底是疏远了,二奶奶嫁过来的时候,马家那边虽然是叔伯亲戚,却只送了贺礼,连喜酒来没来吃,便可见一斑了,如今马家的人来请安,一半是因为二奶奶的缘故,一般也是因为想求国公爷和大爷办事的缘故。”
林宛如点点头。
林黛玉累了一天,回去便歇下了,沈姨娘和沈氏关起门来窃窃私语,林宛如觉得无聊,便趴在窗下发呆,过了不知多久,肩上忽被人拍了一下,林宛如吓了一跳,扭头一看,竟是陈瑞文,他微笑着看着林宛如:“怎么在这发呆,不出去玩?”
林宛如懒懒的,让了座,道:“外面怪冷的,一出去又要披斗篷,身上的衣裳又笨重,哪里有心情玩,不如在屋里待着。”
陈瑞文倒是难得看见林宛如惫懒的小女儿姿态,觉得甚为有趣,问了她在金龙寺好不好玩,林宛如一一答了。
陈瑞文道:“今年过年皇子们大多成了家,贾贤妃又有了身孕,皇上决定好好地热闹热闹,年三十自然是各家团圆,可年初一除了以往的朝拜大礼,晚上还在御花园设宴,但凡有品级的大臣,有诰命的夫人,都可入宫赴宴,到时候我叫母亲带你去玩。”
林宛如摇头:“宫里规矩大,遇见的又都是不认识的人,好没意思,还不如在家里陪着姨娘。”
陈瑞文笑道:“还是去吧,不是还有两位郡主么?即便你不去,只怕她们也要来邀请你。”
见林宛如仍是一副怏怏不乐的样子,心里有些捉摸不透,却不知该说什么,静默一会,想了想,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琉璃制成的小灯笼,只有半个手掌大小,却十分逼真:“从街上淘回来的小玩意,给你玩吧。”
林宛如果然十分惊讶喜欢,翻来覆去的看了,笑道:“如果点了蜡烛,那不就成真的了,也不知有没有这么小的蜡烛。”
陈瑞文看着也笑起来:“我叫人去问问,总是有的。”
绿霓奉了茶便在外头守着,此时听见内室的笑声,忍不住悄悄掀了帘子瞧,却看到大少爷笑容温和宠爱的瞧着表姑娘,要说单纯是兄妹情,绿霓肯定不信,对灵芝的劝说也多了几分认真计较。
若是表姑娘嫁给了大少爷,那自然是好的,等大少爷成了世子,成了国公,表姑娘就是名正言顺的世子夫人,国公夫人,只要自己忠心耿耿,前途肯定跑不了。
绿霓想着,心中砰砰直跳,坐在门边的椅子上发起呆来。
从金龙寺上香回来,陈府上下开始专心准备过年的事,越加的忙碌起来,过年各家要送的节礼,自家过年用的各色东西,零零碎碎,采买的管事一日五六次的要请示沈氏,沈氏忙不过来,便请了陈二奶奶和陈三奶奶协助管家。
一直过了腊月二十,才算是各处稳妥了,谁知却有人来通报说沈家大爷带了子侄入京,已经来到家门口了。
沈氏吓了一跳,还只当是有人编谎话呢,赶忙出去看个究竟,等看到陈永明和陈瑞文父子亲自陪着沈择并沈家的几位少爷进来,沈氏这才相信。
多年不见娘家人,沈氏一见沈择便忍不住哭了起来,沈择也是双眼通红,看着这个自从出嫁就没回过娘家的妹妹,陈永明忙劝住了,到屋里坐定叙话。
沈氏一落座便迫不及待的问沈择:“怎么哥哥这个时候来京城?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沈择笑道:“你别担心,家中一切安好,是我带着几个孩子提早入京,一来是看看你,二来明年开春的考试也能好好准备,我们来得急,没叫人准备房舍,还要在府上叨扰一阵子。”
沈氏这才松了口气,陈永明笑道:“大哥这话就客气了,怎么能算是叨扰呢,家里房舍多得是,只管住下,正好一起过年,大家热闹热闹。”
陈家是武将世家,陈永明,甚至陈翼,都对沈家这样的读书人家十分尊重喜爱,此番沈择来,陈家自然十分欢迎。
沈择又叫几个子侄拜见沈氏,沈氏又免不了哭了一场,又是叫人准备房舍,又是叫人去告知沈姨娘。
沈择和陈永明寒暄片刻,沈氏便朝陈永明使了个眼色,陈永明对于沈择的来意是心知肚明的,知道兄妹俩有话要说,便带着沈家的几个子弟去拜见陈翼。
沈氏屏退众人,这才和沈择说起了话:“我只当哥哥要过了年才来,如今冷不丁的吓了我一跳。”
沈择抚须呵呵笑道:“我一想到五娘,就忍不住提早来了,若是这件事办好了,说不定能叫五娘回转心意。”
沈氏叹了口气,摇头道:“我和五妹相认也有快一年了,几次试探,一说起沈家,五妹就很不高兴,我也曾拿话试探过宛如,宛如除了二叔的名讳外,其余的对沈家竟是一概不知,可见五妹从未提过。”
沈择也是深叹一口气,听说那孩子都十四岁了,他这个做舅舅的竟一次也没见过。
沈氏道:“哥哥也别提沈家,先把黛玉的婚事解决了,五妹那边也就松了口气,再者,我告诉哥哥一件事,我已经和五妹结了儿女亲家,把宛如许给了瑞文,亲上加亲,虽没明说,可国公爷和瑞文的爹都是知晓的,我和五妹也交换了信物。”
沈择吃了一惊,继而神色古怪起来:“这事怎么没听你提过?二婶还想把她那几个孙女挑一个许给瑞文呢。”
沈氏冷笑:“二婶手段了得,教导出来的儿媳妇也是一样的精明能干,我可不想给瑞文找个厉害的岳母。”
沈择也明白,便不再说了,只说先见见沈姨娘。
沈氏派去传话的人已经回来了,却不见沈姨娘,沈氏无奈,只得带了沈择去凝香斋,沈姨娘倒也没有做出什么避而不见的举动,客客气气的把沈择迎了进来:“劳烦您跑一趟,真是太过意不去了。”语气之间的疏离可见一斑。
沈择却是红了眼眶:“五娘,你难道连我这个大哥也不认了吗?”
沈姨娘先是低着头不说话,继而垂泣起来,沈择叹道:“我知道你怨大哥,当初二婶逼着你嫁过去,我们这些做兄妹的也没有为你说一句话,可当时的情形你又不是不清楚,二婶已经和林家婶子通了气,把这桩婚事闹得人尽皆知,我们多说也是无用,若是知道你心里这样怨恨,就是拼着被赶出家门,我当初也会阻了这婚事……”
“大哥不用多说了。”沈姨娘止住了眼泪,抬头道:“是我的命不好罢了,谁也怨不着,如今大哥来帮黛玉撑腰,我感激不尽,若大哥还想着其他的事,就恕我这个妹妹无礼了。”
沈择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半天才道:“宛如呢?我这个舅舅可给她带了见面礼,她怎么也不来见我?”
沈氏也道:“五娘,大哥来的时候并未提到过你和宛如,你也不用担心沈家的人找来,宛如毕竟是外甥女,你总不能不叫大哥见吧。”
沈姨娘抹了眼泪,吩咐了绿云:“去把姑娘叫来。”
绿云应了,却在院子里看到了急匆匆赶来的林宛如。
林宛如在陈瑞雪屋里,姐妹们正一起说话呢,听闻沈家的人来了也是又惊又疑,想起沈姨娘,便匆匆赶了过来,一进屋子,便看到坐着拭泪的沈姨娘和沈氏,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肤色白净,留着胡须,甚是温文尔雅,一身藏青色的棉袍,显得十分稳重,想来就是沈家的大爷,沈姨娘的堂兄沈择了吧。
林宛如讷讷站了一会,先给沈氏和沈姨娘问了安,沈氏却笑眯眯的拉着林宛如道:“还不快拜见你舅舅。”
沈择也是笑眯眯的模样,等看清了林宛如的相貌却是大吃一惊,站了起来惊呼:“祖母。”
这下不光林宛如,连沈氏和沈姨娘都愣住了。
沈择心中又是激动又是不敢相信,他口中的祖母便是他父亲沈悦明和二叔沈爱萧的生母曾氏,因为身体不好,早早的就香消玉殒了,家中晚辈也只有他这个长孙幼年时见过,竟和五娘的女儿长得一模一样。
曾氏性情温婉,也是诗书大族的女儿,嫁到沈家后贤良淑德,上下没有不夸赞的,又一连生下两个儿子,只可惜,在生沈爱萧的时候留下了病根,一直缠绵病榻,后来请医问药的熬了十多年,最终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他记得,祖母去世时,一向温和沉稳的祖父失声痛哭,父亲和二叔也是悲痛欲绝,尽管过去了几十年,祖母曾氏留在他脑海里的印象依旧是温婉娴静,如今见到了林宛如,仿佛见到了真人一般。
沈择心中犹自感伤,意识到眼前的人带着探究的眼神看着他时,这才醒悟过来,擦去了眼角的泪水,道:“元娘和五娘都没见过祖母,宛如这模样,和祖母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正文 第五十八章 远方有亲(二)
沈氏也有片刻的失神,祖母去世的时候,她刚刚出生,自然没印象,可自小却听父亲和二叔谈起过,即便是狠戾苛刻的二婶,提起祖母也是满脸的钦佩,可见祖母当年的风姿,没想到宛如竟和祖母长得一样。
林宛如则是没什么感觉,以为只是相貌相似罢了,敛衽屈膝行礼:“宛如见过舅舅。”
沈择赶忙扶了起来,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荷包:“好孩子,你都这么大了,舅舅竟是头一次见你,也没什么好东西,这荷包你拿着玩吧。”
林宛如看了一眼沈姨娘,见沈姨娘轻轻点头,这才接了过来,道了谢,坐到了沈姨娘旁边,沈姨娘揽着林宛如,语气还是带着些倔强:“大哥虽然见了宛如,却并不代表什么,大哥也别想叫宛如认亲戚的话,她姓林,可不姓沈。”
沈择失笑:“五娘,你也太小心了,我知道此番来是为了什么,如今快过年了,和贾家的事倒也不能急,这样吧,明日我先去探探口风,等过了年再详谈。”
一提起正事,沈姨娘的脸色就缓和了几分,又被沈氏拉着去见沈择带来的几个子侄。
沈择统共带来五个人,大少爷沈训是他的长子,已经娶亲,二少爷沈诫是二爷沈振的独子,也已经娶亲,三少爷沈诠则是三爷沈探的长子,要参加春闱的便是这三个人。
余下的六少爷沈语是四爷沈挽的庶子,七少爷沈诚是沈择的次子,此番二人跟来是为了拜京城一个大儒读书的。
此时五人都在陈翼的书房,陈翼笑呵呵的看着几个年轻的子弟,十分喜欢,一人赏了一套文房四宝,又问各人的功课。
听闻沈语沈诚要拜京城大儒闻凌风为师,笑道:“二皇子的师傅邓园和闻凌风是师兄弟,改日请了二皇子出马,带你们上门,只怕事半功倍。”
能请动二皇子帮忙,可见陈家对沈家的看重,大少爷沈训赶忙起身道谢,陈翼笑道:“我就喜欢看你们读书,哪像我的几个孙儿,个个都是武夫。”
沈训笑道:“姑母每每写信回去,说陈家的几位表兄从武不从文,最是骁勇善战,这就非我们文弱书生可比的了。”
陈翼笑道:“谬赞谬赞,真是见笑了,怎么不见你父亲?”
沈训笑道:“父亲和姑母有话说,便打发我们先过来请安。”
陈翼若有所思,笑道:“说起来,你们五姑母和表妹也在府里住着,按道理你们也该去拜见。”
沈训和下头的弟弟面面相觑,他们在家时很少听到过关于五姑母的事,长辈们说起来也只说五姑母败坏门风,被赶出了家门,如今怎么又在陈家住着?
沈训到底年轻,一时间接不上话。
正好外头通报说沈氏和沈择并沈姨娘过来了,解去了这尴尬。
书房毕竟窄小,陈翼叫人都去花厅说话。
沈择恭敬给陈翼问了安,陈翼笑道:“许久不见你父亲了,他身体可好?”
沈择笑道:“父亲身子很是硬朗,在家时也常常念叨您呢。”那边叙着话,沈训几个都在偷偷打量沈姨娘和林宛如。
陈瑞文一直在旁边陪着,此时见了不禁皱眉,林宛如也在暗暗打量这几个年轻的沈家子弟,俱是玉树临风,翩翩风姿,只可惜,到底书卷味太浓了些,和旁边的陈瑞文相比,便显得有些文弱。
陈翼和沈择说了几句话也离开了,此时花厅便只剩下沈家的人,沈训几个先给沈氏磕头问了好,沈氏笑眯眯的看着沈训:“你成亲的时候我也没去,听嬷嬷说你媳妇很是端庄。”
沈训恭敬道:“姑母过奖了。”
沈训是沈家的嫡长孙,从小就被严格要求,因此十分稳重,答话也是不卑不亢,沈氏满意的点点头,又问了剩余的四个侄子,这才指着沈姨娘道:“这是你们五姑母,她向来深居简出,很少出门,你们还不快行礼请安。”
大房的沈训,沈诚,沈诫闻言立刻跪下磕头问好,二房的沈诠,沈语却怔愣着没有动,沈氏便有些不高兴,沈语见状,偷偷拉着沈诠也跪了下去。
沈姨娘却是避开了,淡淡道:“我出嫁的时候便说过,从此两不相干,各安天命,如今也不算是沈家的人,你们也不用拜我。”
沈训顿时有些尴尬,看向了父亲,沈择摇头:“当着孩子们,五娘,你就是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宛如想想。”又叫沈训等人起来:“你们五姑母脾气怪,你们也别在意,我不管你们在家时听了什么闲话,五娘是沈家的五姑奶奶,也是你们的五姑母,和其他几位姑母并无不同,你们都要恭敬对待,叫我知道谁不敬长辈,我是不饶的。”
沈择是嫡长子,说话一向有分量,五个沈家少爷齐齐应声,林宛如瞧着,起身上前福了福:“各位表哥好,我是宛如。”
沈训忙虚扶了一下:“宛妹妹多礼了,以前两地相隔,并未见过,如今重逢,便是喜事,以后更要多多亲近才是。”
林宛如抿嘴一笑:“多谢表哥。”
陈瑞文瞧着十分不舒服,上前挡在了林宛如前头:“舅舅和几位表兄远道而来辛苦了,既然已经见过了,还是先歇歇吧,祖父已经预备了晚上给诸位接风,有什么话以后说也是一样的。”
沈择点点头,道:“瑞文说的是,我们先歇歇,收拾收拾行礼,训儿,叫人准备礼物,明日我们去贾家拜访。”沈训应下了,这才告辞离开。
林宛如也扶着沈姨娘回了凝香斋,一路上,沈姨娘都是失魂落魄,林宛如知道她的心病,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沈姨娘回去后发呆半天,这才朝林宛如招了招手,道:“你大舅舅此番来,即便他不说,底下几个小辈也瞒不住话,你外祖父最是要面子,知道后肯定会有所动作,沈家的事,我还是早些告诉你为好。”
林宛如有些惊讶,她以为沈姨娘对沈家的事是不闻不问的,此番看来,竟是了解的。
其实沈姨娘也是几次三番听沈氏可以提起过,这才知道一二,要不然她才不会关心沈家的事情呢。
沈家从前朝至如今已经传了四五十代,最后由嫡长子沈恪继承,沈恪娶恩师嫡女曾氏,生下长子沈悦明,次子沈爱萧。
沈悦明娶妻庄氏,生下二子一女,乃是大爷沈择,二爷沈振,大姑奶奶沈元娘。
沈爱萧娶妻管氏,有二子二女,乃是三爷沈探,四爷沈挽,二姑奶奶沈二娘,三姑奶奶沈三娘,此外还有庶出的沈五娘和沈四娘,沈四娘幼年早夭,外人很少有知道的,只当沈爱萧有五个子女。
管氏虽然强势,可却把沈爱萧收服的服服帖帖,不然也不能一气生下四个子女,对于唯一的庶女沈五娘便如同眼中钉肉中刺一般。
沈爱萧除了读书,一概俗务都是不管不顾,沈五娘的生母又去得早,无人护佑,这才遭人算计,不得已委身为妾。
而和林宛如齐辈的这一众人里,大房的大爷沈择有二子,乃是沈训,沈诚。
二爷沈振有一子,乃是沈诫。
沈元娘嫁入陈家,生下陈瑞文。
二房的三爷沈探娶了管氏的侄女,有二子一女,乃是沈诠,沈诤,沈蔓。
四爷沈挽则有二子二女,沈诺,沈语,沈芙,沈蓉。
沈二娘嫁给了杭州知府冯佳文,生有一子一女,乃是冯颐和冯莹。
沈三娘则嫁给了举人高源,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高宁儿,高宓儿。
沈五娘则是嫁给林如海,生下林宛如。
正文 第五十九章 远方有亲(三)
沈姨娘叹道:“虽说二房的子孙多,可要比争气,还是不如大房,你伯外祖父治家有道,无论是儿子还是孙子都是恭谨听话,你外祖父却是耳根子软,约束子孙也不如你伯外祖父,今日你也瞧见了,沈训,沈诚,沈诫都不错,沈诠和沈语却不沉稳,以后沈家还是要靠大房来支撑。”
见沈姨娘说的心酸,林宛如劝慰道:“姨娘也别担心这些,总和咱们没关系,只要顺利解决了姐姐的事,咱们和沈家也就没什么牵连了。”
沈姨娘暗暗叹气,自己是出了嫁的女儿,自然没什么牵连,可若是宛如嫁给了瑞文,那沈家就是舅家,都说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宛如做了陈家的媳妇,和沈家打交道就是必不可少的,只怕是再也斩不断这牵连了。
沈氏安排沈择住在陈永明的外书房,几个侄儿住在旁边的厢房,干净整齐不说,关键的还是安静,在这也能安心读书备考,沈训和沈诚先是服侍了父亲歇下,这才回去各自安置。
沈诠和沈语却躲在屋里窃窃私语起来,沈诠是沈爱萧的嫡长孙,自然听母亲说起过这位五姑母,当初五姑母委身为妾,是祖母一手促成的缘故,五姑母对祖母可算是恨极了。
如今五姑母竟然寄身陈家,看样子还很得大姑母看重,不知道会不会起了报复之心。
沈诠心绪复杂,沈语因是庶子,出门在外,一应都是听沈诠的,此时也是默默无语,沈诠道:“如今既然已经知道五姑母的下落,我还是写封信给祖父祖母,也好让他们知晓,你觉得如何?”
沈语想想,道:“我听三哥的,只是年下忙碌,即便写了信,等送到祖父手中,也过了年了,与其信里说不清楚,倒不如等三哥高中回乡,再细细的禀告祖父。”
沈诠点点头:“你说的是,祖父那个性子,知道后一定会立即赶过来,又是在陈家,闹起来也叫人家瞧笑话。”
正说着,沈训过来敲门:“三弟,六弟,你们可收拾好了?”
沈语忙去开门,沈训已经换了衣裳,手中拿着一个小盒子,道:“若是你们收拾好了,我想咱们单独去拜见五姑母,还有宛如表妹,第一回见,刚才空着手就已经很失礼了。”
沈语有些为难:“我们也不曾准备礼物。”沈训笑道:“不拘什么东西,总是一番心意。”
沈诠道:“请大哥稍等一会,我和六弟也过去。”也换了衣裳,从包袱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两对玉管紫毫笔,沈语则拿了一方砚台,沈训笑道:“二弟送了纸,七弟送了墨,你们四个笔墨纸砚倒是齐全了。”
沈语笑道:“大哥送的什么?”
沈训笑道:“说起来我也好不了哪去,一块印章石罢了,等有空到街上逛逛,正经买些姑娘家用的东西才好。”
五个人叫丫头带路,去了凝香斋,看门的小丫头见了也是怔愣片刻,跑着往里头传话:“快去告诉姨娘,沈家的少爷来了。”
信儿传到里头,沈姨娘刚刚歇下,林宛如想想,只得自己起身出去待客。沈训见林宛如出来,笑道:“怎么不见五姑母?我们来给五姑母请安呢。”
林宛如道:“几位表哥来的不巧了,姨娘刚刚歇下,乍一见家人,姨娘又哭了一阵子,有些乏了,表哥别怪罪。”
沈训笑道:“长辈歇息,我们做晚辈的也不敢惊扰,见着表妹也是一样的,初初见面,这是做哥哥的一点心意,表妹切莫推辞。”
说着将几个人带的东西送了过来,林宛如命绿霓接了,又道谢:“让表哥们破费了。”又叫小丫头上茶。
沈训笑盈盈的看着林宛如:“听大姑母说表妹今年十四岁了,倒是跟二姑母所生的莹表妹和三姑母所生的宁儿表妹,宓儿表妹年纪相仿。”
林宛如笑着不做声,沈诚才十六,在家中年纪最小,性格也十分活泼,笑道:“虽这么说,可宛如表妹比莹表妹和宁儿宓儿都好看。”
林宛如笑道:“表哥夸奖了,这我怎么敢当呢。”
沈训虽然有心交好,可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不知道该说什么,又问了林宛如可曾读书,林宛如一一答了,便觉得没话可说,也觉得无趣,笑道:“说起来读书,我还不如瑞文表哥呢,他书房里倒是有许多没见过的珍本古籍,几位表哥得闲不妨去瞧瞧,兴许有意外收获呢。”
沈训笑着,他是奉父亲的命令和这位表妹亲近亲近,说不定说通了这位表妹,就能让表妹劝解五姑母,可到底不亲近,闻言站了起来,笑道:“既如此,我倒要去瞧瞧。”
说着便要告辞,沈诠刻意落在了最后,瞧了瞧林宛如,到底没说什么。
林宛如瞧着几个人走远了,这才松了口气,沈训的刻意交好她也看得出来,沈家对于她来说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只看沈姨娘,沈姨娘若是执意不肯认沈家人,她做女儿的一定不会勉强。
晚上陈翼设宴给沈家父子接风洗尘,陈家三兄弟并陈瑞文下头几个晚辈都在席陪着,内院沈氏也整治了一桌酒席,请了诸人,也是热闹一番的意思。
沈择到底是知道分寸的,热闹归热闹,并没有多喝,等酒席散了,便和沈姨娘,沈氏商议起去贾家的事情来。
沈姨娘提起这件事就恢复了原来的精打细算,细细的将贾府的情况告诉了沈择:“……我到底是个妇道人家,有些事情总不能和贾家的大老爷们理论,请大哥出面,一来是给黛玉撑腰,二来是为着核算家产的时候有个内行人帮着看着,免得被贾家以次充好坑骗了去,只要这事顺利解决了,保住了林家的家产,也叫黛玉顺利的嫁了,我对大哥感激不尽。”
沈择摆手道:“五妹别客气,林家是咱们沈家的世交,即便五妹不说,但凡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