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云胡不喜-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想了想,才开口道:“陶太太,我在《大河报》的妇女专刊担任实习记者的。”
静漪点头。
她接触过不少记者,看得出来文燕儿的稚嫩。她的样子更像是个还在念书的大学女生。
“首先允许我向您表达敬佩之意。我知道在本地的妇女界,陶太太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尤其陶太太做善事从不落人后,更受人赞扬。而且,不久前陶太太慰问伤员、亲赴前线,不仅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也鼓舞了很多人。我们报纸派往前线的战地记者,曾经发回关于您的很精彩的报道,我仔细读过,非常敬佩您。”文燕儿脸上发光。
静漪轻声说:“文记者,谢谢。夸奖的话就到此为止吧。实在不值一提。”
“那我进入正题,陶太太,听闻您从前也曾经是医学院的高材生,更曾经考到过外国医学院的奖学金。但是您中止学业、组建家庭,请问您的选择,是不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压力?在您看来,旧的礼教和世俗的观念,是不是阻碍现代女性自强自立的主要原因?如果现在让您选择,会不会继续学业、出来工作,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文燕儿问。
静漪笑了笑,说:“文记者,你说过只问一个问题的。”
“抱歉,机会难得。这些其实也是我想对陶太太说的话。”文燕儿准备拿笔记下来。
静漪摆了摆手,说:“既然这样,如果你不记录不发表,我可以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就当这是一次在聚会上普通的聊天。”
文燕儿想了想,点头。
“放弃学业,的确有家庭的原因。但那也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能够继续完成我所喜爱的专业学习,我有遗憾,但不后悔。如你所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妇女接受教育、出来工作,甚至拥有自己的事业,这都是很好的现象。但是,譬如我参与的慈善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底层的妇女。对她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教育甚至都不是必要的,食物和药品才是。所以文记者,如果有机会,请你写写她们吧。也可以写写为她们做了许多事情的人。作为我个人,我做不了大事,但愿意为她们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改善她们的生活。”静漪轻声细语地说。
文燕儿仔细听着。静漪说完了,她也没出声。
在一旁,有人轻轻拍掌。
静漪转脸看时,拿着桔子水的秋薇身后,是水家二少奶奶和费法娴。拍巴掌的是费法娴。她丝质手套外面的钻石镯子,随着她手上的动作闪闪发光。
往时静漪或许会觉得费法娴的打扮言谈有轻佻之嫌,此时却断然不会。
“说的真好,陶太太。”费法娴微笑着。边笑,边碰了下水家二少奶奶,“二少奶奶也是妇女界的骄傲,这位记者小姐,你不如细细采访她。”
水家二少奶奶就是过来给静漪解围的,果然笑着请文燕儿去参观餐馆的厨房。文燕儿还想再问静漪问题,但静漪只是微笑,她又被二少奶奶拉着,只来得及站起来对静漪鞠了个躬,说:“谢谢陶太太。以后我做了正式的记者,希望还有机会对您做正式采访。”她说完还要拿着她那杯桔子水,才跟着水家二少奶奶走了。
“真是个认真的姑娘。”费法娴以目光询问静漪自己是否可以坐下。
静漪点头。
费法娴坐下来。
她依旧是艳丽的装扮,新潮的不得了。在素雅的静漪面前,这对比过于强烈。她看看静漪脚下,微笑道:“密西斯陶,今日这身白色洋装,那对水红的皮鞋正好相配,怎么没有穿呢。”
静漪笑着点头,拿了桔子水喝。
费法娴打量着她,轻声问道:“刚刚密西斯陶对记者说的那番话固然漂亮,也有些敷衍。”
“怎么密斯费认为我在敷衍么,那恰是我的肺腑之言。”静漪微笑着说。
费法娴细而长的眉挑了起来,说:“那么也恕我直言,密西斯陶,靠你做这点善事,即便能帮到人,也只是暂时的。这里需要的是彻底的改变。”
“我大约知道密斯费在想些什么。也许密斯费认为,在这个国家尚未完全统一,派系仍然互相倾轧的时候,我所说的那些,只能是敷衍记者的话,远不如身体力行做些大事去。但是密斯费,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什么愿景,空谈都是无用。我既说的出,自然是要尽力做到。不管身处何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助人总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静漪望着费法娴的眼睛,说。
费法娴点了点头,说:“密西斯陶果然如人所言,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有担当的女性。”
“过誉了,密斯费。”静漪淡淡地说,“听说密斯费近日将启程返回加国。我祝密斯费前程似锦。”
“多谢。”费法娴微笑着说。
静漪看了看时间,费法娴见她有要走的意思,便说:“请便,密西斯陶。”
“我另外还有事,再会。”静漪起身。
“再会了。”费法娴点头。
静漪看了她,点点头。
她找到水家二少奶奶,告辞离开。
秋薇跟着她,轻声嘟哝着道:“那位费小姐,是来找??小??姐的碴儿的么?她父亲找姑爷的碴儿,她看你不顺眼……小姐说的哪儿错了?”
静漪看了她,轻声说:“都没有错,立场不同罢了。在她看来,我必是个旧时代的影子。”
也难怪秋薇。在她看来,与她深深信任的姑爷作对的,大约都不是什么好人——费玉明启动的对近几年政府财务的审计,直指时任西北军司令的陶盛川借兼任省主席之便挪用政府税收资金……今天的报纸上,有大幅的报道。
也许在这个时候,她接受记者的采访,并不是件坏事。
她没有办法帮助陶骧分担太多的压力,同样利用报纸舆??论,分散些民众的注意力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她若想在报上露面,最好还是先和陶骧打个招呼的好……
“少奶奶,还要去万香斋嘛?”张伯问道。
静漪点了头。
到了万香斋,她亲自下去买了几盒点心,才上车回家。
张伯车子刚刚开上青玉桥,就与一辆车子错了过去。
“好像是逄旅长的车。”秋薇轻声说。
静漪回头看时,车子已经风驰电掣般地开走了。
她微微皱眉。
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七)
最近她都没有机会面见逄敦煌,也没有听说他回来了……她忽然心里有点不太好的预感,但是又安慰自己,觉得没什么事。
她也已经同他说了,不要他卷进来。往后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一力承担。
虽然逄敦煌听着她这话的时候,简直嗤之以鼻。他骂起她来从不留情。忍着不说时反而不妙。逄敦煌说,其实你是在赌万一出了事,牧之不忍心……牧之再不忍心,也有个限度。他能忍你挥金如土散尽家财,也不会忍你烽火戏诸侯。你不如把事情交给我。
她没有同意禾。
逄敦煌让她先掂量下自己在陶骧那里到底几斤几两。话说的那么难听,不过是想让她知难而退。
她当然知道以自己的分量绝不足以影响陶骧的决策。她也不忍这么做。
敦煌看她点头答应不要铤而走险才离开的。她知道以逄敦煌的性情,此时绝不会坐视不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哪怕只是不想让她单独行动,只是陶骧即日便调他的栖云营去甘南了……逄敦煌没来得及与她通气就走了,只让靠实的人传给她一句话,让她不要乱来。
她那日去给乔瑟夫神父送去特别通行证时,乔瑟夫神父高兴的不得了,说是总算能把那批药品接进来了。任秀芳正在帮助协调。看着新婚不久的任秀芳和赵仕民一同高高兴兴地做着事,她看着都觉得幸福妲。
他们都好好的,并没有什么异常。这让她安心,也希望他们平静的生活能够继续下去,也算是她做的事情,有些意义……
静漪回到家照例先去了公婆那里探望。
陶尔安一家都在,虽然孩子们活泼吵闹的很,她仍然觉察气氛有些凝重。当她婉转地向陶夫人先提出,问她自己是否可以回娘家探望嫡母时,陶夫人果然微微皱眉。
“老七先来和我们说了。”陶夫人看着静漪,“老爷的意思是你早该回去探望父母的。最近老爷病着,程老爷和太太没少挂念,还特地遣人来探望。这次你回去,也正好替我们问候。”
静漪听的一愣一愣的。
父亲和母亲前后两次遣人登门探望,荐医送药。父亲还表示过要来探望公公。即便如此,公公的态度仍让她感动不已……
“不过,”陶夫人话锋一转,“我原是不同意你在这个时候回去的。但是既然老爷发了话,老七也支持,程太太病着,不让你走,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么着,要去,多带着几个人照顾你。”
静漪点头。
“回头让张妈来,我有话嘱咐她。”陶夫人似是无奈之中才赞成了的,说。
静漪心里一顿,又点头。
等她回到自己房里,告诉张妈时,张妈也怔了怔,才说:“太太没有说别的么?”
静漪摇头,说:“你去了,太太自会嘱咐你的。”
张妈点头,给她准备晚餐去了。
静漪倒在屋子里来回地踱着步子。
秋薇便说:“小姐,都准了你回娘家了,做什么还心烦?太太让张妈过去,也不过是想有个细心靠实的老人儿在您身边照顾,他们都好放心……说起来,小姐,弄不好是因为那一回,太太上了心。”
秋薇这么一说,正好戳中静漪的心事。
她站下,发了一会儿呆,才说:“有什么,隔三差五的,大夫瞧着,什么事儿都没有呢。再说如今我这身体,好的很。”
秋薇便笑着宽慰她道:“那不就结了?您该操心的是快些收拾行李,既然回去探望太太,还要早些为好。再说这边家里事情也好多。您要快去快回,不然留姑爷一个人在这里,您如何放心?”
静漪想想也是。
她想着陶骧回来,再把这件事确定一下。
虽然惦记着嫡母的病情,但是陶骧面临的局面这么复杂,她是不能说走就走的……不过转念一想,尔安前两天似有意似无意地当着她的面提起这次审计风波,话中之意不言而喻,应是顾及陶骧的面子,也是不好直言使她难堪,她也觉得自己这一趟娘家还是该回的。
屋子里各个角落里的钟表几乎同时响起,此起彼伏的鸣着……她看着落地钟上的时间。
三年了,整整三年了。
过的可真快……三年前的那个让她无比煎熬的盛夏,她是怎么过来的,都有些模糊了。但是那种痛苦和迷茫,记忆犹新。
她刚用过晚饭,萝蕤堂的宋妈就带着一顶小轿来。进门说是老姑太太那里三缺一,命她过来请七少奶奶过去凑手。
静漪吩咐张妈说七少爷回来,摇电?话去萝蕤堂,她就回来的,便上了轿。
萝蕤堂里却是在后头安斯阁里放置了两桌麻将——陶因泽姐妹围了一桌正在掷骰子玩,陶盛春、陶尔安和苏郑两位老姨太太那一桌却早已开始搓牌了——静漪隔着帘子看着安斯阁内衣香鬓影,听着前头丫头们在里面轻声地说着“七少奶奶来了”,打起帘子进了门。
安斯阁内
虽然打着牌,老太太们也在聊着天,却比平时要安静些似的,看到她来,不等她一一问好,陶因泽拿着拐杖戳了戳地面,说:“快坐下,三缺一,就等你呢。”
静漪告了座,还没坐稳,陶因清便说:“这回逮着你多打几圈儿。谁知道你回娘家多久才回来呢?”
“我很快回来的。”静漪轻声说。
陶因清要说什么,陶因泽瞪了她一眼,她便忍住了。
静漪觉察,老姑奶奶们素来心直口快,要说的话从来憋不住,果然陶因清在打了一会儿牌之后,仿佛不经意似的,说:“若不是早知道程太太病了,还以为你反是趁着这个关口躲了清净呢……”
静漪摸了张牌在手里,垂了眼帘,看着面前自己这一溜儿牌,却是好一会儿也算不清了似的,当然也听不清陶因清又说了什么,以及其他人说了什么。她半晌才把手上这张牌放下。
“倒是打呀。”陶因润笑着催促静漪。
静漪看看她,说:“和了。”
“胡说!”陶因清立即说。
静漪双手合拢,将牌推倒,众人围上来,静默片刻,同时啊了一声,陶盛春一根手指戳到静漪额角,叫道:“这个丫头,竟然和这样的牌!今儿晚上的夜宵静漪请!”
陶因泽笑着说:“果然应该这样。”
静漪也笑。
陶因清推了牌,瞪了静漪,扑哧一笑,说:“真讨人嫌,打牌都讨人嫌。骧哥儿什么时候回来?今儿晚上不放你回去,他回来也不放你回去,留你在这儿,什么时候我和了一条龙,什么时候放你……”
一屋子女人,笑的前仰后合的。
这牌打的久了些,杂七杂八地聊着天,静漪渐渐忘了其他的事。到外头有人说给七少爷请安,安斯阁里都安静下来了,她都没有反应过来,原来陶骧来了。
她回头,见他已经进来了,正微笑着和姑奶奶们打招呼呢——他摘了军帽,因为出了汗,帽檐压着的头发,湿漉漉的……她心里一阵酥软,站了起来,没有说话,只是看他。
他含笑的眼睛望了她,点了点头。
安斯阁内静的出奇,一贯爱开他们玩笑的姑奶奶们也没有像往常那样说笑。陶因泽一本正经地说时候不早了,骧哥儿你接静漪回去吧。
静漪踌躇,陶骧却马上牵了她的手。
静漪脸红了,想想也该坦然,这里又没有外人。跟他一起道了晚安。出了安斯阁,她也不好意思回头望,姑奶奶她们一定是看着他们离开的……陶骧若无其事,走出来依旧是牵着她的手的。
静漪以为陶骧就是来接了她回去的,不想他们出了萝蕤堂大门,门外竟停着陶骧的专车。她意外。更令她意外的是,上了车陶骧就吩咐开车的小马去七号。她惊讶地看向陶骧,问道:“都这么晚了,去那里做什么?”
陶骧说:“开车。过去再说。”
静漪再不觉察陶骧不愉快也未免太迟钝了。她沉默下来,看了看陶骧——他稳坐着,刚刚在安斯阁谈笑自若的模样了无踪迹。
“或者在这里说也是一样的。不过我想找个安静点的地方更好。”陶骧低声道。
静漪点了点头,说:“好。”
两个人谁都没有接着说下去,安安静静地坐在车里,仿佛这是平常日子里再普通不过的一次出行……到了七号两人早早下车,一路走进去,都像是在散步。
冬哥儿进来送茶之前,陶骧都在慢条斯理地整理他刚刚卸下来的枪套。
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八)
静漪不声不响地坐在榻上,面前一张小桌子,棋坪上是留着残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是谁和谁下的一局棋,局势并不分明……她不自觉地抓着棋子,拿起来又放下,缓缓地。听到声响抬头,冬哥儿躬身施礼,将茶放在她面前,悄悄退下去了。
暖暖茶香飘来,她看着茶碗上的描金花样,火红的金鱼尾舒展的仿佛一团胭脂洇开在雪白的纸上……他在她对面坐下来。
“难道这是和敦煌一起下的棋?这布局倒挺像是他的。”静漪端起茶碗来。她没说,白子布局像逄敦煌,黑子布局完全是陶骧的风格了。缜密,开阔,步步紧逼,当然也步步惊心……她掀起碗盖来,便皱了皱眉,轻声说:“这是又忘了么,我嘱咐过,尤其是夜里,不要给你泡白枫露……”
她话没说完,陶骧一伸手,茶碗从她手中飞了出去妲。
滚烫的茶汤带着热气在空中散开,白花花一片如雨一般落下来,丝绸地毯洇湿了一片。
静漪拿了手帕,握住指尖,看了陶骧。她的手在发颤。
陶骧脸上异常平静,仿佛刚刚那一下子不是他挥出来的。
而她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望着他,看上去,亦并不恐惧禾。
陶骧点了点头,说:“好,真不愧是我陶骧的太太。有胆色。”
“你到底为什么这样发脾气?”静漪攥着手帕,置于裙上的手指尖正在麻痹。她更用力地攥着。
陶骧低声道:“不如你先来和我说,有什么事在瞒着我?”
静漪不出声。
陶骧等了一会儿,又问:“嗯?”
静漪转开眼不看他,目光落在这盘残局上,轻声说:“没有。”
棋盘哗啦一下被掀翻,棋子纷飞,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有一些劈头盖脸地落在她身上,冰凉。
她闭上眼睛,被冰雹砸中了面门一般。
“你还敢说没有!”随着陶骧一声断喝,什么东西带着风声对着她扔了过来。
静漪睁开眼一看,面前杂乱的棋子上,落着一张象牙白色的卡片。
陶骧看着她纹丝不动,说:“你给我解释一下,这是什么。”
静漪说:“通行证。”
“通行证……”陶骧几乎要笑出来。他伸手将卡片拿起来,展开放到距离静漪面孔几寸远处,“我要告诉你,这张通行证,是昨天在北边的哨卡截获的。有人拿着这张通行证,冒充普通商人,要从绥远去乌兰巴托。据拷问,他们的目的地是莫斯科。”
静漪盯着通行证上那个朱砂印。
火红的,也真的像在燃烧的火焰。
那是因为拿着这张通行证的陶骧,心里的怒火让它在发颤……她想转开脸,陶骧却捏了她的下巴,迫着她继续看。
“本来有了这样的通行证,在西北五省是畅通无阻的。不过可惜,这张是伪造的。”陶骧将通行证仍在一旁。
静漪只觉得下巴疼的厉害,刚想拂开他的手,他已经松开了。她已经快控制不住自己,几乎冲口而出要问他是怎么发现的、这张通行证被截获,也就意味着……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陶骧说:“还不想说么?你以为你不说,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么?”
“牧之……”静漪涩着声开口,却也说不下去。
陶骧说:“我的字,你已经能仿到九分像。三年的时间没有白费,你琢磨我,也琢磨的透了。你胆子真够大的,竟然敢伪造特别通行证。字可以仿,印只能盗。不过你是没想到,恰恰这印,是有问题的。”
静漪看了他,忽然间头脑一派空白。
“你也不想想,这么大的地盘上,唯有陶骧两个字这么好用,怎么可能一个印用到底?”陶骧竟笑了,“我来告诉你,这印看上去是都一样。不过每换一次,角上的缺口都不一样。一事一印,是我的老规矩。”
静漪身上的血都冷了似的,完全动不得。
陶骧看了她,说:“方少康,不,戴孟元,值得你这么做?”
静漪死咬着牙关。
陶骧将这两个名字连在一起说,也就是已经知道了……她忽然间有种深深的恐惧。
“他值得你为了他,陷我于不义?”陶骧问。
“不,不是的……”静漪否认。
“不是吗?他是什么人你清楚。如果不是我先下手处理干净,放走他和同党的罪名,我就得背着。你是我太太,逄敦煌是我部下,我浑身是嘴也说不清,静漪。”陶骧说。
“不会的,他不会……他答应过我。如果不是他答应了我的条件,我是不会这么做的。”静漪急促地说。
“你对他倒是信任的很。”陶骧讥讽地道。
静漪张了口。
“为了他你可以什么都不顾。从前你可以抛弃父母弟兄,今天你可以不顾夫妻情分。程静漪,”陶骧盯了静漪惨白的脸,“为了他你还有什么做不
出来的?”
“牧之……”静漪整个人都在颤抖,已经完全控制不住。她应该有话可以对陶骧说,她应该有辩解的理由。可是她说不出来,头脑中一片空白,全是陶骧阴沉的脸和凶狠的眼神。
陶骧的脸色让她怕,打心口窝往外地疼。一丝丝的疼痛将她缠绕的死死的,她动都动不了。
“三年,静漪,我得到你人,没得到你心。”陶骧说着,转了身,“我当然知道你嫁给我,就是情非得已……可我也警告过你,要走,你可以走;但只要你在我身边,不能有二心。”
静漪点头。
当然他是看不见的。
他直立的背影铁铸似的,高的难以逾越……
“你心里自始至终装着一个戴孟元。”陶骧说。
“牧之,我只是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再死一次……我受不了……我帮他也只帮这一次。你就……”
“有没有你,他该死都要死。你以为你是谁,程之忱又是什么人,他会为一己私利,动用公权去杀人?别说他不至于。就是程家,想要谁悄没声息地在这世上消失,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你也太不了解你父亲,太不了解你兄长。他们真要做了什么,是不屑于隐瞒的。”陶骧阴狠地说。
静漪噎住。
半晌,她才开口问道:“牧之,你能坦白告诉我,当时……你是知道他会被暗杀的吗?”
陶骧转过身来,看着她。
“请你回答我。”静漪问。
“我知道。可对我来说,只要我要你,你就必然是我陶骧的妻子。他的生死,于我无碍。”陶骧说。
“陶骧!”静漪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陶骧却半点不为所动,“你为了他,飞蛾扑火。我佩服你的勇气,可你用错了地方。这样一个时时为了自己陷你于危险之中的人,你视若珍宝,我无话可说。但是你因此危及我的利益……你知道我会怎么做。”
“所以,对你来说,我始终不过是程家放在你这里的一个保证。”静漪从头冷到脚,眼泪还没流出来,就已经冰冻住了似的。“那么……牧之,这三年来,对你来说我又是什么?我是不是和那匹黑马一样,不过是个不肯驯服的活物?不过是个值得挑战的目标?是不是这样的,牧之?”
陶骧专注地看着她,好久,他说:“你的确是程家放在我这里的一个保证,现在我需要兑现这个保证。你要回去探望母亲,也好。这段时间你想清楚,戴孟元是不是像你想的还和以前那么重要。现在证据确凿,我留着他在外头,是因为这样对我更有利。我想你知道,如果走漏风声,后果是什么。你只要记得,现在我要他三更死,他一定活不到五更。你还回不回来,看你考虑的结果。”
静漪眼前一阵发黑。
她明明仍然坐在榻上,却好像是置身于海面的小舢板上。
头晕目眩,四周的东西都在晃动,陶骧的身影岿然不动……她挣着起来,走到他面前,她仰着脸看他。
她白净的面庞仿佛在短短的半个钟头之内,小了一周。
他一手便能掌握过来似的。
他没动,看着她,也等着她……她呼吸是凉的,整个人都是凉的,她点着头,说:“那么……在我回来之前,你能保证……”
“我也不能保证什么。费玉明过分一点,或者他们做了什么我不能容忍的事,我都不能保证我不会擦枪走火。”陶骧低声道。
静漪觉得这蜿蜒若冰凉滑腻的蚯蚓一般的声音,是在贴着她的颈子蠕动的。
“我想你懂我的意思了。”陶骧说。他眼看着静漪面色灰败下去。也知道自己的话会像一把尖刀在凌迟她的尊严。但他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个时候他半点都不犹豫。
静漪望着陶骧胸口幽幽闪着光的扣子,说:“我不想骗你的……如果这一次能瞒天过海,我只想……我与过去彻底做了一个了断。”
“你可以对逄敦煌坦白,却不能对我说。”陶骧冷冷地说。
“我对你说,你就会改变主意吗?”静漪问。
陶骧没有立即回答。
静漪说:“你不会。我也不会那么为难你……陷你于不义,是我的错。我没有什么可辩解的。你因此惩罚我,我也无话可说……不过,牧之,我也有话想问问你——你有没有什么事,是瞒着我的?”
陶骧皱了眉。
静漪却不等他回答。
书房门开着,就在前方,她迈步出去,脚下轻飘飘的。
陶骧回手拉住了她,她简直立即软弱下来了,他的手温暖而有力……她刚想要开口,听到他说:“静漪,很多事由不得你我。我也没有多少时间等你。早去早回。”
静漪闭上眼睛。
这的确是夜晚,静的墓一般的夜晚。
她闭上眼睛,眼前却是白云在飘过……
她推开他的手,再没有说一个字,离开了。
??
??
同上一次到达南京时一样,这一次迎接程静漪的,仍然是瓢泼般的大雨。静漪已经有两日没睡好,飞机起飞她就发晕,直吐了个天昏地暗。昏沉沉地躺在座椅上熬过了几起几落,飞机降落时,随她一道出行的所有人脸色都和她一样难看了。
她并没有通知任何人要来南京,可是飞机降落时,停机坪一旁的跑道上便已经停了几辆黑色轿车。
飞机停稳,透过舷窗,她看到轿车里下来几个人。伞撑开,随后出来的那个人,让她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三哥之忱会亲自来接机。
可她没有丝毫的兴奋。
秋薇欢欢喜喜地收拾着她的东西,跟在她身后下飞机,见了站在舷梯旁等候的程之忱,先高高兴兴地叫了声“三少爷”——三少爷程之忱穿着军装,肩上一颗梅花在阴郁的天气里仍然散发着耀目的光芒,整个人看上去更加的气势夺人——程之忱对秋薇点点头,看了走下来站在自己面前的十妹静漪,说:“来,上车吧。”
静漪气色并不好。
程之忱微皱了眉。
静漪乖乖地跟着他上了车,只有她和之忱坐在车上。
“母亲还好吗?”静漪一开口,沙哑的嗓音难掩疲惫。
程之忱道:“到家之后看就知道了。不用太担心。我看你脸色也不好。”
静漪看着三哥,问道:“父亲呢?父亲在家吗?”
“在。今天父亲有事情,我们到家他恐怕已经出门了。”之忱看了静漪,以为她有话要说,不想静漪却沉默了。
雨下的极大,车子开进院门,大约有一刻钟缓慢行驶,可仍然有点打滑。
静漪头晕的厉害,又想要吐了。只是强忍着,抬眼看时,车子已经到了楼前。她没有心思打量这里,就见车一停,车门还没开,一把漂亮的油纸伞已经遮在了她的头顶,她抬头一望,索雁临正微笑着望着她,说:“静漪你可来了,快些进去吧。”
她说着已经伸手握住静漪的手臂,几乎是搀着她下车来,看了看之忱,对他微微一笑,却也不管他,倒先将静漪拉着进屋子去。
“静漪!”进门递上毛巾来的是江慧安。静漪接了毛巾,看她身旁站着的九哥之慎。轻声叫了九哥九嫂,转身叫三嫂三哥。
她并没有被淋湿,被他们站在一处这样围着看,她顿时觉得自己像是动物园里跑出来的猴子。看出她不自在,慧安赶紧让人上热茶。
“母亲刚打过针,正在睡觉。等会儿她醒了再上去看她吧。”索雁临轻声说。
静漪累的很,楼梯仿佛都上不去,听见这话便听从他们的安排,坐了下来。
跟着静漪来的张妈秋薇和马行健一一见过之忱等人才下去。
雁临给静漪拿了点心,看她穿着水红色的衬衫、白色长裙和一对水红色的皮鞋,整个人看上去仿佛这阴雨天里唯一的亮色,极是夺目,不禁称赞道:“少见小十这么打扮,好看的很。”
慧安温柔地笑着点头,把热茶送到静漪手边,说:“喝口热茶。下雨天有点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