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旺夫-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恰巧,此时前头不远处有一辆手推车停了下来。推车的苦力似乎累得不轻想要歇息一下,他刚一停下,便见旁边一个身穿锦袍,骑着一头小毛驴的汉子走了过来。手上拿着一条皮鞭重重的敲打在那盐砖之上,口中呵斥道:
“快点,快点,磨蹭什么?再磨蹭太阳出来,盐砖就该晒化了……”
那推车的苦力对那骑驴之人似乎并不算太过畏惧,一边用汗巾擦着身上的汗,一边喘着粗气答道:
“化不了,起码还得半个时辰,太阳才会露脸儿。三爷,容大伙儿都歇歇吧,从盐场到这儿,足足三十多里地儿呢。大伙儿连口水都不曾喝过,前面还有五里路,您容大伙儿歇歇缓过气儿来,一会儿大家一咬牙,眨眼功夫就到了……”
小小一边默默的将这些对话记在心底:离此处三十多里,离目的地五里……一边竖起耳朵,继续听着那边的对话,只听那骑驴之人又继续说道:
“宋老大,不是兄弟我刻薄,你也知道,这段时日风声紧得很,这些盐,我们得尽快转移。若是被那新来的黄口小儿知道,咱们山阴盐田存有如此多的官盐,一本折子送上去,咱们县太爷,刺史大人可都要遭殃……”
便见那被称为宋老大的苦力咧嘴一笑:“三爷说笑了,咱们县太爷和刺史大人,那可都是都护大人跟前儿的红人,哪儿能被一个黄口小儿给扳倒咯……”
三爷眼一瞪,刚想出口,猛然看见站在客栈门口小小和她身边的两名带刀侍卫,冲到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不耐烦的甩甩皮鞭道:“行了行了,这些事情跟你说你也不明白,也罢,歇息片刻,然后赶紧赶路吧……”
宋老大大喜过望,连声道谢,目送着三爷骑上毛驴走远,这才回过头来招呼众苦力停下来休息。这时候,身边一个侍卫轻声在小小耳边说道:
“夫人,您看他们这些车架的下面!”
小小循声看去,却见每辆独轮车的架子上,都写有一个小小的“漕”字。脑海当中灵光一闪,“漕”?莫非这山阴县境内,也有漕帮?是了,无怪乎方才那个什么三爷,称那苦力为宋老大。想来那个宋老大,便是这山阴漕帮的一个头目。
前些日子,小小曾经和夫君一道,拜访过杭州府城内的漕帮总瓢把子。无奈这些以卖苦力为生的人,对朝廷官员大多没什么好印象。特别是在欧阳自辉担任杭州刺史之后,这种关系就更为紧张了。小小和江志轩费尽口舌,也难以从他们口中,问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这些漕帮之人,对和自己一样的贫苦大众是重情重义,可是跟朝廷官员打交道,他们则只重利,根本不和你讲什么国家大义……
所以,最后迫不得已,江志轩只好抛出了一个香甜的诱饵——今后杭州府内的漕运,全部交给漕帮打理。这样一来,漕帮那位总瓢把子的态度,顿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漕帮漕帮,他们本就是依附在漕运上的寄生虫。如今有了刺史大人的承诺,有了官方的保证和支持,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持漕运了。这其中的利益,比他们现在零敲碎打偷偷摸摸的营生,一下子放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投桃报李,那位总瓢把子当即就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线索。其中就包括山阴是江南道产盐最多之地这个消息,并且让江志轩若是有机会,最好是亲自到山阴县看一看,或许能从这里,发现一些证据。不仅如此,那位总瓢把子还写了一封信交给江志轩。言道凭借此信,便能得到山阴漕帮的支持和配合。而如今,那封信就在小小的包袱里……
漕帮苦力歇息一阵之后继续出发了,小小考虑了一下,对身后的两名侍卫吩咐道:“你们悄悄跟上去,看看他们将这些盐砖运往何处。
然后再跟着他们一路返回,看看他们的总部在何处。随后留下一人在那里等候,一人火速回来报予我知晓,明白吗?”
两个侍卫点点头:“夫人放心吧……”随即闪身回屋,将兵器打理了一番。两人摇身一变成为两个早起的客商,有意无意的跟上了送盐砖的队伍……
小小安排好这些便回屋了,她原本打算亲自跟上去的。可实在放心不下客栈里的三个宝贝儿女,因此还是将此事交给了皇家侍卫。想来以他们的能力,办这些小事情,定是手到擒来。
天色大亮,客栈内外也开始渐渐喧嚣起来。
虎头,丫丫,蛋蛋几个小家伙,都在翠巧和彩衣的伺候下穿戴整齐。翠巧又让客栈准备了精美的早点送到房里来,几个女子伺弄着三个小东西用完了早餐。秦爽便敲门进来请示今日的行程了,这是早就计划好的。每日早晨,由小小定下当天的行止,秦爽便让皇家侍卫们早做准备,提早安排!要不然带那么多侍卫千什么……
小小将最后一调羹雪耳莲子羹送进丫丫嘴里,然后放下碗,取过桌上的白毛巾轻轻为宝贝女儿擦了擦嘴,放下之后才对秦爽说道:“秦大哥,清早间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派了两名侍卫跟了上去,相信很快便会有消息回来了。等他们回来之后,咱们再做定夺。不过秦大哥也可以提前安排,我想去城西的西施殿拜谒一番……”秦爽点了点头,转身正准备出去安排,却在门口差点和一个急匆匆跑进来的人撞个满怀。小小一看,正是她方才派出去的两名侍卫之一,两忙急切的开口问道:
“如何,我交代的事情,可曾办妥了?”
那侍卫拱手点头答道:“回夫人,全部办妥了,属下和豹子头一路跟着车队,到了县城西边的五云门附近。车队全部进入了一栋深宅大院,等他们出来的时候,车上的盐砖便已经不见了。属下可以肯定,那些盐砖,此时就存放在那栋宅院当中,而且看那宅子门口被压得光滑紧凑的地面,属下大胆推断,在过去的一两月间,起码每日都有一队和今日相当的车队在那院子里进出……”
因为是微服私访,所以秦爽和这些侍卫们,便不好称呼小小为钦差大人,于是便化身为江府的家将,以属下和夫人相称。至于豹子头。想来就是方才另外的那名侍卫。
听了侍卫的汇报,小小点点头,然后又问道:“那漕帮之人的住处,你们可曾探听到?”
侍卫还是点头:“找到了。就在城东三十里左右的乌衣巷,非但如此,属下等还发现,离乌衣巷不足五里。便是山阴最大的盐场所在……”
小小大喜过望,调头对秦爽说道:
“秦大哥,今日的行程便做如下安排。上午游西施殿,然后在城内最有名的酒楼用午饭,下午嘛,咱们便当一回盐商,到山阴盐场买盐。然后到乌衣巷,拜访一下山阴漕帮!如何?”
秦爽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又面泛难色,小声的提醒着:“弟妹,不是哥哥泼你冷水,冒充盐商咱们倒是做得来,可若是没有官府的盐引,盐场是不会让咱们进去的……”小小嫣然一笑,叫翠巧取过自己的百宝囊,从中抽出一张盖着红章的纸片递给秦爽。秦爽接过来一看,便见上面写着:“凭此盐引,即兑官盐一千石……”瞧那上面盖的,竟然是江南道都护府的大印。秦爽有些诧异的看了看小小,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搞到这份盐引的。
小小嫣然一笑,也不解释,催促道:“如此,就劳烦秦大哥先行安排了!”
有了盐引,所有问题便都解决了,秦爽匆匆的出去吩咐。
八十名皇家侍卫,长期留在小小身边的,至多不过二十来人,其他的人,都是不断的在外面奔波。一方面,为小小安顿沿途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收集一些所见所闻,回来之后向小小汇报,再由小小这个钦差整理成册,上呈给李二陛下。
当然,这个主意是小小自己想出来的。若是什么都靠自己去看,那能看到多少东西?恐怕累死累活,也发现不了多少问题。况且,夫妻俩真正关心的,还是苏杭盐铁案。因为这关系着夫妻俩的荣辱和江家的兴衰……
很快,秦爽便安排好一切,回来通知小小。小小也不耽搁,这两个月的时间,可是紧迫得很。让翠巧跟几名侍卫留下,在客栈照顾两个小家伙。小小自个儿则将虎头带上,出门踏上租来的马车,朝城西的西施殿而去。
若是放在昨日,小小去西施殿,或许还仅仅是出于单纯的对这个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向往和崇拜。可是今日则完全不同了,甚至可以说,去西施殿只是一个掩护,小小真正想去看的,是侍卫口中所说的那栋深宅大院。若是她所料不差,恐怕这里,就是整个江南道所有的盐铁官员这五年来,进行暗地交易的地方。
这么说,可能有人不太明白。前面就说过,杭州府的盐铁收入,从贞观八年开始便每年都在下降。可是从小小和夫君这些时日的调查来看,杭州乃至整个江淮两道,这几年的盐铁产量都不曾下降过。那么,这些多出来的盐和铁,去了何处呢?
就是被这些盐铁官员,主要便是各啡府县的录市事令暗箱操作,将盐铁场产出的盐铁。不计到账上,直接从盐铁场偷运出来。送到秘密的地方进行销售,这样一来,即便是朝廷下来查证,也不会有任何把柄和证据……
此行究竟能否有所收获?小小心中也没有底儿,如果所料不差,那栋宅子,自己这一行人肯定是进不去的。不过,凭借皇家侍卫的身手,潜进去两个人,如是不出意外,想来还是问题不大……
第二三二章 明察暗访
西施殿,位于山阴县城西部的苎萝山下,浣纱江畔。从小小等人所住的客栈一路过去,沿途都是热闹非凡的商铺酒楼,直到出了县城西门,才稍稍清净下来。
西施,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春秋时期,吴
越交战,越败于吴,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求和,携妻将臣入吴为质三
年。勾践归国后,发誓洗刷这奇耻大辱,于是采用文种提出的“美人计”,
几经寻觅,终于“得苎萝山卖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父鬻薪,母浣纱”,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勾践选到西施后,献于吴王,吴王大悦:“越贡西施,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从此沉湎于酒色不能自拔,而越国却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了吴国。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
对于这样一个奇女子,小小原本的确是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态,想要来瞻仰拜谒一番的。然而,如今却不得不变成了以此为幌子,探查那栋储藏私盐的宅子。小小也只好在心中对西施前辈说声抱歉了……
因为做了浑水摸鱼的打算,所以小小此行大张旗鼓。四十名化身为江府护卫的皇家侍卫,耀武扬威的前后开路。甚至还打出了伯爵夫人的仪仗,引来沿途不少百姓的围观。伯爵夫人倒也甚是亲民,沿途将马车窗帘掀起来,时不时向两旁围观的民众们招手致意。她亲切的笑容,让不少民众对这位伯爵夫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马车的另一边,则是伯爵大人的小公子,朝请郎江浩宇大人。这位小大人天生就是个人来疯,见马车两旁为了那么多看热闹的人,对着他指指点点,他便也时不时的哈哈大笑,冲着路边的人不断的叫着“哥哥姐姐叔叔伯伯”。清脆的笑声和甜得腻人的呼喊声,逗得沿途的民众哈哈大笑开心不已,俱都在心中想着这位伯爵夫人和伯爵公子,倒是一对有趣的人心 ……
出了县城之后,再向前行了大约两里路,便到了小小此行的目的地—— 西施殿。从马车上下来,第一眼看见的,便是西施殿的门楼。
其外观象座牌坊,四根一组的青石圆柱中间,是三扇朱红油漆拱形大门,给人以古朴凝重的第一感觉。
西施殿最初是由民司百姓自发集资修建的,具体年代已经不可考究。平日是由当地官府进行保养维护,殿门口只有两个看门的老门子。
见今日要来游览的是一位伯爵夫人,两位老门子早早的就将中门大开,恭请小小这一行人入内。
穿过中间的大门,便见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村林。当中的西施殿主建筑若隐若现,主殿的台基被人为的垫高,殿前以拱桥为主轴,配有水池和东西侧厢房。殿内的西施像。高约两米,神态娴雅,端坐在浣石上,目光平视,似乎在凝视着这边自己生长的地方……
从西施主殿内出来,右侧正对门楼的建筑是古越台,台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着越王勾践和他的两位谋臣文种、范蠡;下层则是关手西施的平生事迹描述,以及一些文人对西施的赞誉之词。与西施殿遥遥相对的一个亭子,名曰“郑旦亭”,这个亭子是为纪念与西施同入吴的美女郑旦而建。
而这个,“郑旦亭”,便是小小这一行人的目标所在。因为在这亭子的后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茂密树丛,穿过这边树丛,便是侍卫所说的那栋宽大宅院的后院墙了……
两个小心翼翼沿途陪侍的老门子,心中都觉甚是奇怪。这伯爵夫人说是要来游览西施殿,可这一路行来,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远不似其他人那般,每一处都要细细徘徊半响,还动不动就问这问那。相比之下,这位伯爵夫人就有些心不在焉了。可是这样的贵人,他们又不敢多嘴,只好把满腔的疑惑埋在心底,一声不吭的在前领路……
到了郑旦亭,小小叹息一声,言道有些口渴。正好,虎头此时也咿咿呜呜的叫唤起来:“娘亲,孩儿累了,咱们歇息片刻,可好?”
小小嫣然一笑,直恨不得把宝贝儿子抱起来亲一口。这句话说出来,自己一行人在此处休息就更是名正言顺了。当下点点头,却又假装喝斥着:
“才走了几步路,便喊累,平日里要多锻炼……”说着掉过头来,对那两个老门子笑道:
“二位老人家,我们一路走得匆忙,不曾随身携带茶水。能否跟二位老人家讨口茶水喝?”说着向冯彩衣使了个眼色,彩衣会意,从怀中掏出几颗银豆子送了上去。
两个老门子,平日里也时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下也不作他想,连声道谢,从彩衣手中接过银豆子,转身去准备茶水了。
等两人走远了,小小向秦爽微微颔首示意。秦爽当即明白过来,心领神会的点点头,然后用手指了指两个侍卫,把他们叫到身前,低声吩咐了两句。两名侍卫对视一眼,点了点头。随后飞快的从亭子里跳下去,跑到围墙边搭了一个人墙,眨眼功夫便翻进了亭子后的密林当中。
好在这个时候没有那无处不在的电子眼……小小如是想道……
老门子很快便端了茶水回来,看在那几颗银豆子的份上。不但小小和虎头,彩衣有。秦爽等皇家侍卫也人人有份,但是自始自终,两个老门子都不曾发现这一行人当中少了两人。这也难怪,小小这一行人,可有足足四十余人,若不是特别留意,少了两人谁会发觉?
喝了茶水,目的达到,因为心中还牵挂着别的事情,小小也就没有继续漭览下去的兴致了。当下站起身来,带着人离开西施殿,准备到下一站。至于这边的情况,最迟到天黑的时候,自然会有回报上来……
回去的时候便不用那么大排场了,秦爽安排了大部分人提前到乌衣巷准备。只带了几个人随小小一起,几人先在县城用了午饭,真正的歇息了一阵之后,这才动身朝城东的乌衣巷而去。
这个乌衣巷,可不是后世南京的那个“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乌衣巷,只是山阴县城一条较为有名的巷子而已。因为这个巷子当中,住着的都是一些衣物污浊不堪的漕帮子弟。所以山阴的民众喜欢称其为“污衣巷”,时间久了,口碑相传,便成了乌衣巷。
这条巷子,亦是山阴漕帮的帮派堂口所在地……
小小等人赶到的时候,正好瞧见巷子门口两帮人正在对峙。走近了一看。小小还没察觉什么,秦爽却顿时勃然大怒。原来在这里对峙的两帮人,其中一群,竟然正是他上午派过来的那三十多名皇家侍卫。此时,这些人竟然一个不落,全部被堵在巷子口无法进去。而秦爽的命令,则是让他们提前分散进入乌衣巷内警戒,以确保小小这位女钦差的安全……
堂堂皇家侍卫,天底下最为荣耀的武装力量,平日里耀武扬威惯了。今日竟然被一群穿得跟叫花子差不多的江湖帮众给堵住了,这叫秦爽如何能不光火?正想开骂。却听见一旁的小小抢先开了口:“宋老大?”
正在对峙的两帮人闻言都暂时停了下来,皇家侍卫见是小小来了。当即都将随身携带的兵器收了起来。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那边漕帮的百来名汉子,见这突然出现的女子一口叫出他们老大的名字,也停了下来望着他们自己的头领。
这个宋老大,自然就是清晨小小看见的那个带领车队的宋老大了。
他此时也莫名其妙,这位看起来气质高贵的女子,怎么会认识自己?
当下脸上挂着疑惑的表情开口道:
“这位夫人,请恕小人眼拙,似乎小人并不认识夫人……”
小小嫣然一笑,轻描淡写的说道:“无妨,稍后宋老大便知道了。本夫人今日本就是为找宋老大而来,这些人都是本夫人的侍卫,方才他们若是有鲁莽冲撞之处,还请宋老大多多海涵……”
“呃……夫人言重了,小人不敢……”这位宋老大是个实诚人,听见人家道歉,连忙客气的说道,随即又醒过神来:“夫人方才说……
是专为找小人而来?”
小小点点头:“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能否换个地方,本夫人有重要的事情跟宋老大相商。”说着,小小从百宝囊中掏出那封杭州漕帮总瓢把子的信递了过去……
宋老大接过信,却没有拆开,而是对身边一个帮众叫道:“快去,把陈先生给我请来……”说完之后便静静的站在那里,不说话。
也不叫他手下的人让路。
小小把信递过去了,还眼巴巴的等着他看了信表态呢。没想到他竟然就这样杵着一动不动,连个屁都不放。这种状况,小小活了两辈子,倒还是第一次遇到。
等了老半天,小小才看见一个一身长衫的老秀才,在方才离去的一
名漕帮帮众带领下,颤巍巍的跑了过来。那宋老大方才被小小盯得浑身不自在,此时见那老秀才跑了过来。长出了一口气,赶紧三两步跑上去,将手中的信递了过去,恭恭敬敬的说道:
“先生,这位夫人方才送来一封信,劳驾您帮我看看,看信上写的是个啥?”
小小和冯彩衣对视一眼,差点晕倒过去。搞了半天,原来这宋老大竟然不识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混到老大这个位置上的……
那姓陈的老秀才看了信之后,将最凑到宋老大耳边,轻轻说了一通什么。小小只看见那宋老大的面色先是一惊,随后望向小小的眼光就变了。等老秀才说完之后,宋老大当即一挥手让手下的人让开,随后走到小小面前深深的弯腰鞠了一躬,正要开口拜见伯爵夫人,却被小小轻轻一挥手阻止了:
“宋老大,有话进去再说,可否?”
宋老大连忙重重的点点头:“夫人怎么吩咐,小人便怎么做,请……”说着半弯着腰在前头领路,当先行去。
百十来号漕帮帮众瞪大了眼睛,纷纷在心中猜测着,这位夫人是什么来路?竟然让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宋老大怕成这副德行?当下纷纷将那位陈先生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想要探听点消息。没想到那陈先生的口风却紧得很,摇头摆尾就是五个字:“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急得漕帮一干帮众抓耳挠腮上窜下跳却又毫无办法,这位陈先生,可是他们宋老大最为倚重的人,他们可不敢为难他!
他们也不想想,能够被宋老大绮为最重要的人,陈先生又怎么可能没有那么一点职业操守……
山阴漕帮的堂口,和杭州漕帮的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大平房,宽大的院子当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纤绳,独轮车,麻袋等等。
前面就说过,漕帮,其实就是那些以漕运为生的苦力们,组合而成的一个帮派。真正说起来,他们其实就和后世电视剧里的丐帮差不多,生存条件极为艰难。区别在于,丐帮是靠乞讨为生,而他们是靠双手,
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血汗来生存。所以,他们比丐帮,倒是更为可敬!当然,杭州城女人坊的那一群败类除外……
在漕帮堂口的大厅当中坐下来,宋老大竟然又学着大户人家那般,叫人上茶。结果等了老半天,才有一个粗手粗脚的汉子。提着一只熏得漆黑的茶壶,在腋下夹着两只粗海碗跑了进来。将碗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搁,提起茶壶就开始倒水。小小瞧了瞧,见那倒出来的茶水,乌黑乌黑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泡的。这样的茶,她还真没有尝一尝的勇气……
宋老大却毫无所觉,连声笑着指着那粗大的海碗叫道:“女菩萨,请喝茶……”小小一听她对自己的称呼,不由大为奇怪,自己这个雅号,只是在华阴和京兆的一些地方流传。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流传到这江南一带来了?当下颇为奇怪的问道:
“宋老大,你方才对本夫人的称呼……是从何处听来的?”
那宋老大咧嘴一笑:“呵呵,小人不敢欺瞒女菩萨,小人的婆姨,便是京兆府华阴县赵家村人氏……”
“哦……”小小恍然大悟,心下却颇为高兴。有了这层关系,这位宋老大,想来也不会让自己为难,而会积极的配合自己了。当下轻轻一笑,摆摆手道:
“事情都过去这么多丰了,宋老大可不要再提出来,小小惭愧得慌……”
没想到这宋老大却脸色一正:“女菩萨这话小人就不爱听了,女菩萨救了我婆姨一家七口,最后却连几颗鸡蛋都不肯收。这份恩德,莫说几年,就是几十年几百年,我老宋和婆姨也会一直记得的……”
小小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连连摆手刚想开口说话,却又听见宋老大接着开口道:
“陈先生说,女菩萨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跟小人打听,夫人请说吧,只要是小人知道的,小人都知无不言。即便是小人不知道的,只要是在这山阴县内,小人也可以让兄弟们去打听。山阴县八百漕帮子弟,一日之内,无论何种消息,小人都敢打包票,可以为女菩萨打听个七七八八……”
小小大喜过望,有了这句话,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当下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我想问问,今日清晨,宋老大和你手下弟兄们运送的那一批盐砖,是从何处运出来的?”
宋老大闻言,当即就愣住了:“夫人怎生知晓……我清晨运送了盐砖?”
小小被他反问得也愣了愣,随即嫣然一笑:“此事稍后我会告诉宋老大的,还请宋老大先回答我的问题,可好?”人家一个贵妇人,还是自家媳妇儿一家子的救命恩人,人家都用这样的语气说话了,宋老大哪里还能坚持,当即犹豫了一番,终于一咬牙道:
“女菩萨,此时原本是不能告诉你的,可俺老宋是个有恩就想报的人,就实话告诉您吧。那些盐砖,都是从山阴盐场运出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小小早就知道答案,为何还要多此一举问一遍呢?这就是心理学了。
在老宋这样的人看来,盐砖从哪里运出来的,已经是秘密了。既然透露了一个秘密,在他的潜意识里,便会慢慢的放松戒备,接下来小小再问其他问题,他便不会再那么抗拒了……
果然,当小小接着问出第二个问题:“那么,山阴盐场的生意,宋老大每月可以接上几趟?”的时候,宋老大只是稍一犹豫,便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每月两趟,一趟便是今日清早那般,从盐场往西施胡同送盐砖。
一趟是从盐场送往山阴县衙,再转运录市事衙门……”
第二三三章 宣州变故
一切都明白了,从宋老大说出每月运送两趟之后,这场谈话便已经失去了意义。小小甚至根本就不需要耗费什么脑筋便能猜到,这山阴盐场是如何操作的。盐场每月产的盐砖,一分为二。一部分平日里储存在盐场,不入库,不做记录。若是有盐商前来买盐,直接付现银。
然后从盐场将盐砖提走。买盐的不需要盐引,卖盐的也无需将收入记录在案 ……
另外一部分记录在案,上报朝廷,并且将盐砖如实送交录市事令。
只不过,经过录市事令,中间商,盐商的层层盘剥之后,最终卖到老百姓手里的盐价会大涨。
以至于苏杭之外的老百姓,一日仅有两餐是有盐食用的……
而如今,因为原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江南道,突然被朝廷安排进来一个收买不得,陷害不得的愣头青,当今陛下的得意门生江志轩。各地的盐场便纷纷开始改变策略,将盐场仓库中那些不曾备案记录的盐砖转移到隐秘安全的地方,以防止被那个愣头青知晓,然后上达天听。
不料他们的如意算盘,却被小小和江志轩夫妻俩一连串的烟幕迷惑住了。除了小小和江志轩,秦爽那一千皇家侍卫之外,恐怕整个江南道,再也找不出第三个人知道。表面上让他们防备万分的杭州刺史江志轩,只是一个幌子。真正要他们命的,却是那个在他们眼中既贪财又贪杯的刺史夫人……
小小大概从宋老大那里了解了一番山阴盐场的产量,每个月大约是在一千石左右,而实际上报朝廷的,却只有区区不到三百石,连一半都不到。小小的一个山阴县便如此,可见整个江淮两道,每个月下来被侵吞的盐税银两会有多少?一年下来?五年下来?恐怕还远不止自己和夫君估计的千万贯……
临行之前,宋老大几番欲言又止,让小小大为好奇:“宋老大,有话你直言便是,男子汊大丈夫,何故学着咱们女儿家扭扭捏捏?”
宋老大老脸一红,终于咬了咬牙,甚是期待的问道:“女菩萨,咱们总瓢把子说,杭州的刺史大人将杭州府的所有漕运,全都交给漕帮打理了,可有此事?”
小小顿时明白过来,嫣然一笑:“宋老大也有兴趣?”
宋老大满脸的急切:“女菩萨,能否求您个事儿,今日小人对您说了这山阴盐场之时,日后若是传扬出去,怕是会有大麻烦。能否请女菩萨跟刺史大人捎个信儿,让小人带着手下的兄弟们,也去杭州讨生活?”
小小大为奇怪:“此事是你们漕帮内部之事,外子……不好插手……吧??”若是能够染指漕帮,得此一大臂助,那可就真是赚到了。所以,小小在最后用了一个“吧”字,将原本一句折钉截铁的话,留下了几分余地!
果然,宋老大闻言连连摆手:“不瞒女菩萨,我们总瓢把子在信上,便已经让小人配合女菩萨将事情办完之后,带着兄弟们到杭州一起讨生活。只不过小人手下有八百兄弟,而且漕帮虽然安分守法,却也始终是江湖帮派。一下子增加如此多的帮派人手,自然需要让当地官员安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