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毒医-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家,马上就要由高台上的中年人揭晓答案,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

在这些人中,最紧张的无疑便属赵飞燕。他虽然明知机会渺茫,心中却还是存了一丝念想——万一评审更喜欢她的作品,那她岂不是就能获得最后的优胜?

见到她的样子,素问暗中发笑。她刚才那首诗的确写的不错,但想要跟林黛玉一较高下,还是嫩了点。林黛玉的诗充满了灵性,又岂是一个所谓京城才女能比得了的。想要把林黛玉比下去,她至少还需要磨练个十几二十年。

抱着这样的念头,素问的神色倒是十分坦然。她微笑着望着高台上的中年人,心平气和的等待答案揭晓的时刻。

看到素问的样子,莫易眼中闪过一抹激赏。真不愧是他的师妹,这份气度便不是赵飞燕这等所谓才女能比得了的。别的不用说,就光是等待揭晓答案时的表现,两人就完全没有可比性。

不得不说,莫易世子实在是想多了。素问能这么淡定,根本就不是不担心,而是对林黛玉的才华有信心。

等了片刻,高台上的中年人便面带微笑的开口说道:“这一次的赛诗环节我们发现了两篇佳作,相信众位应该都没什么异议吧?这两篇佳作一篇是赵小姐的《慈母吟》,另一篇则是华小姐所作的《桃花行》。”

听他这么说,台下响起一片赞同之声。他们都听了第二环节所有的诗,所以都认同中年人两篇佳作的说法。

见到台下众人的反应,台上的中年人脸上的笑意不由加深了两分,然后接着笑道:“对于这两篇佳作,评审都十分喜爱。赵小姐的《慈母吟》寓意深刻,令闻者无不动容。华小姐的《桃花行》立意新颖,用词清新而又别有一番风味,更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听了他这番点评,赵飞燕原本还存有的一丝侥幸瞬间破灭,尤其是在听见那个“更”字之后,她已经彻底认清了当前的现实。毫无疑问,这一次的较量中获胜的乃是华素问。

果然,台上的中年人接着笑呵呵的说道:“这两篇佳作虽然都十分优秀,但无疑华小姐的《桃花行》更胜一筹。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桃花行》都是无可挑剔的佳作,因此评审一致认为华小姐才是今晚的优胜者。恭喜华小姐,真不愧是洪先生的高徒,让我等钦佩不已。”

ps:

粉红19票了,亲们继续加油投票,还有一票就能加更。

☆、第118章 般配

话音落下,台下立刻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这个结果与众人的预期一致,所以自然而然赢得了一片赞誉。

待到台下的欢呼声停下来,台上的中年人才接着笑呵呵的说道:“毫无疑问,华小姐夺得今晚的灯王乃是实至名归,在场众位应该都没什么异议。既然如此,那就请华小姐上台领取灯王的奖励。”

听他这么说,素问马上就抬脚往高台上走去。面对四面八方投来的热切目光,她脸上始终都保持了得体的微笑,显得优雅而又从容。

走到台上后,中年人马上就笑呵呵的问道:“华小姐,你在这一次的抢灯会中一举夺魁,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心情?另外,你那一首《桃花行》如此惊艳,当初写就时又是怎样的心境?”

听他这么问,素问脸上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看来这里与现代社会一样,她不仅要发表一下获奖感言,还要谈一下当时的创作感受。

清了清嗓子,素问便面带微笑的答道:“能在这一次的抢灯会一举夺魁,我实在是侥幸之至。说实话,我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同时还有一些忐忑,生怕会愧对诸位评审的赏识。至于第二个问题,我先前已经介绍过了,现在没什么可补充的。谢谢!”

面对她简洁的回答,中年人微微的点了点头,然后接着呵呵笑道:“恭喜华小姐,你赢得了这一次的灯王,同时还赢得了一百两白银的奖金。”

听他这么说。素问马上笑着接话道:“能赢得这一次的奖赏,我要感谢先生平时的栽培。为了报答先生的教导之恩,我决定将这一百两白银捐出去,希望能为云州城的贫苦百姓做一些事情。”

闻听此言。中年人立刻一脸激动的开口称赞道:“华小姐,你果然不愧是当今鸿儒的学生。别的不用说,就是这一份心怀天下黎民百姓的气度,便不是寻常读书人能有的,希望我们云州的读书人能以华小姐为楷模。”

听他这么说,素问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立刻谦虚道:“先生心怀天下,我不过是学了先生一些皮毛,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哪里能担此夸奖?”

对于她的自谦,中年人极是欣赏,立刻笑着开口道:“嗯,不骄不躁,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能收到华小姐这样的学生,想必也是洪先生的幸事,难怪先生总是对华小姐赞不绝口。”

听见这番话。素问只是腼腆一笑,然后才一脸谦虚的答道:“先生厚爱,素问无以为报,只希望将来不会堕了先生的名声。”

看见台上两人一问一答,台下的赵飞燕眼中充满嫉妒与不甘。这一切本来都应该是属于她的,现在却全都变成了加持在素问身上的光环。在这一刻。她心中有一种替人做了嫁衣的感觉,几乎快把她折磨死了。

冷冷的望着台上出尽风头的素问,赵飞燕心中闪过一抹恨意。今日的羞辱她记下了,来日定当加倍奉还。

又与中年人交谈了几句,素问这才拿到了抢灯会的奖品。她望着有一人多高的灯王,露出一脸无语的表情。

这么大一盏灯,她怎么可能带走?

就在她为难的时候,中年人笑呵呵的开口说道:“华小姐,你无须担心。百味斋的伙计会将这一盏灯送到府上。当然,一百两白银的奖金也会一起送过去。到时候。华小姐只需在府上等候便可。”

听他这么说,素问这才放下一颗心来。还好会送货上门,否则她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真要是到那时候,估计麻烦莫易是少不了的。

象征性的完成了灯王的交接,素问立刻就优雅的往台下走去。她一路上都受到众人目光的洗礼。仿佛一位凯旋而归的公主。她所到之处,人群都会自动让开一条道路,目光则始终停留在她的身上。

走到莫易和赵飞燕面前,素问面带微笑的对莫易说道:“师兄,现在天色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否则两位母亲都会担心的。”

说这话的时候,素问目光还有意无意扫过旁边的赵飞燕。她不是写了一首《慈母吟》,正好可以在这时候派上用场。在别人面前用别人的成果,这种感觉果然爽,看来以后要多多尝试了。

一脸喜色的点了点头,莫易就笑着开口说道:“好啊!这么大一个好消息,我现在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先生了。他老人家这时候肯定还没睡,抓紧时间赶回去,正好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素问听了,露出一脸不好意思的神情,心中却暗暗的翻了个白眼。说实话,她真不想把这件事告诉洪迁,原因则是怕他追究《桃花行》的创作背景。

虽然迫不得已使用了《桃花行》,素问却还是无法坦然的将之当做自己的原创作品。即便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林黛玉,她还是摆脱不了心里那一种抄袭的负罪感。正是为了平复这种负罪感,她才果断把赢来的奖金捐了出去,希望能借此减轻一些心理承受的压力。

尽管心中不乐意,素问表面却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笑着说道:“一件小事而已,你何必去打扰先生。待明天,你去说也是一样的。”

听她这么说,莫易马上就摇了摇头,一脸不赞同的说道:“对先生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凡是与我们俩有关的事儿都不是小事。他如今既然做教学先生,就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听了莫易的话,素问心中无奈,嘴里只好讪讪的说道:“既然先生这么说了,那我们做学生的当然要依先生的意思来,只是尽量别扰了他老人家的休息便可。”

莫易答应了一声,然后便带头往外走去。见此情形,素问立刻跟了上去,赵飞燕则有意无意被两人丢在了身后。若非荔枝反应迅速,立刻拉着赵飞燕追了上来,她或许就真的被丢在百味斋的门口了。

尽管这次抢灯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莫易和素问却不会忘记赵飞燕先前的算计。他们可以不在意她对他们的暗算,但绝对不会原谅她将洪迁拉下水的做法。

对于他们来说,洪迁不仅仅是授业恩师,更是扮演了类似父亲的角色。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讲,他们都不会允许别人败坏他的名誉。这次对赵飞燕采取无视的做法,只不过是他们表明的一种态度,相信报复绝对不止于此。

没有理会追在身后的赵飞燕主仆,莫易和素问并肩向外走去。他们有说有笑,看上去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感。

“啊,刚刚发现,莫世子和华小姐好般配!”这时候,忽然有一个清脆的声音语带惊喜道。

听见这个声音,周围的围观人群有一瞬间的静默,然后便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他们都知道素问出身女户,将来必定是要招赘的,与永宁侯世子压根就没有任何可能。乍听这个说法,他们有一瞬间的愣神,随即便将之当做了一个一笑而过的玩笑。

与众人相比,赵飞燕可没有把这个说法当成一个玩笑。她已经清楚的感受到来自素问的威胁,心中更是暗中将她划入了危险人物的名单。

虽然走出一段距离,但莫易和素问却同样听见了人群中响起的这个声音。在听见的一瞬间,他们心中同时掀起了阵阵涟漪。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他们立刻抬眼往对方瞧去,这一下四目相对,却又随即移开了视线。

移开视线后,素问脸上立刻泛起两抹红晕。感受到脸上发烫,她马上在心里啐了自己一口,怪自己表现的太不淡定了。

对于莫易,素问此时此刻心中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此之前,她从来没对他有过这种感觉,看来是受到那句话的影响了。她轻轻的甩了甩头,想要把这些无聊的念头一股脑甩出去,结果自然没什么作用。

莫易走在素问的旁边,将她刚才的反应全都看在了眼里。他不知道她脑子里在想什么,但却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于素问,莫易从一开始就是欣赏的。尽管他们平时相处时基本上都是在斗嘴中度过的,但他对她的欣赏却始终未有改变。在他的眼里,素问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平时做事的风格,还是表现出来的性格,与他之前见过的贵女都不一样,显得张扬而又自信。

随着相处的时间增多,他对素问的好感也在与日俱增。他逐渐发现了她身上更多的优点,每一个优点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别的不用说,素问是他见过最有担当的一个女孩子。她独自扛起振兴华家家业的重任,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她从来不怨天尤人,始终都乐观向上。即使遇到困难,她也总想着寻求破解之法,而不是如其他贵女一样扮柔弱来博取同情,从而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第119章 萌芽

对于这样的素问,莫易怎么能无动于衷?若说之前还有些看不清心底真实的想法,在听见那句般配的话以后,他心中的迷雾一下子全都消散了。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一样,他将自己的心看的如此透彻。

没有了之前的困扰,莫易终于明悟了他对素问的心意。不知从何时起,素问在他心里的位置已经悄然改变,再也不仅仅是之前经常挂在嘴边的小师妹。

就在他想要说什么的时候,赵飞燕恰好追了上来,还语带娇嗔的埋怨道:“表哥,你怎么能这样呢?把我丢下,一个人就往回走。要是让姑妈知道了,肯定会生气的,说不定还会罚你。”

听她这么说,莫易脸上闪过一抹厌恶,头也没回的说道:“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刚才走之前,我们可是当着你面商量的。至于有没有听见,就是你的事了。”

原以为莫易会出言安慰几句,却不料竟会收到这样一番答复,赵飞燕一时间尴尬不已。若非场合不适合,她一定会掉头就走。即便是莫夫人不待见她,却也从来没说过这样的重话,如此待遇她还是第一次遭受到。

虽然心中不忿,但赵飞燕最后却还是什么都没说。她只是恨恨的咬了咬牙,然后依然仅仅的跟在莫易身后,往外行去。

走出一段距离,莫易始终没找到开口的机会。有赵飞燕在身后跟着,他当然无法直接说出心中的想法。心知今晚已经没有机会,他只好放弃了对素问说些什么的打算。反正以后时间还长的很,大不了下回再说。

离开了举办抢灯会的地方,莫易立刻转头对素问说道:“现在天色不早了,我先送你回去吧?”

素问听了。微笑着答道:“好。你把我送回去之后,就带着赵小姐回侯府吧。别在外面瞎逛了,现在外面人多,你倒是无所谓,可赵小姐却要注意才行。京城的规矩想必是极严的,容不得有半点差池。”

听她这么说。莫易笑着回答道;“放心吧,这点我还是明白的。既然把表妹带出来,我就一定会把她平平安安的送回去。”

见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便将自己的事情敲定,走在身后的赵飞燕心中极是不满。在不满的同时,她心中还有一丝不解。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一场抢灯会之后就变了?就算她暗中算计了素问,他们俩也没必要将事情做的这么明显。

可怜的孩子,事到如今她居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不得不说,赵飞燕实在是一个抓不住重点的人。

就这样,接下来的事情便按照他们商量好的进行了下去。就算赵飞燕想要表达抗议。却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这时候天色的确已经不早了,除了回去之外,他们确实没别的什么更好的选择。

再说了,赵飞燕之前可是写了一首《慈母吟》的。现在华府和侯府都正由一位母亲在等待儿女的归来,她要是表达反对,那不是自打耳光吗?

将素问送回去。莫易便带着赵飞燕主仆回了侯府。好在他们回去的时候还不算太晚,洪迁尚未安寝。将赵飞燕带回侯府,莫易便把她抛到了脑后,直奔洪迁的住处而去,想趁早将素问的那一首诗与他分享。

见到莫易,洪迁马上笑呵呵的打趣道:“小子,你这么火急火燎的,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儿禀告?若是说不出个一二来,为师可不答应。”

朝洪迁匆匆行了一礼,莫易马上就迫不及待的开口说道:“先生。学生今晚听到了一首众人交口称赞的好诗,现在就让学生给您读一遍。等听完这首诗,您再给做个评判如何,看看是否真有众人说的那样好?”

听他这么说,洪迁马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饶有兴味的说道:“难得你有这份心思,为师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听见肯定的答复,莫易二话不说,当即便朗声吟道:“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听他开口背诵,洪迁起初脸上还有些不以为然的神色。不过在听了一段之后,他脸上的神情显得越来越惊异,显见是被这首诗惊喜到了。

到了后来,洪迁坐直了身体,眼神中充满了热烈。他是一个文人,对诗词歌赋自然有深刻的研究。今日遇到这样一首难得一见的好诗,他的热情一下子就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当即就要寻找纸笔记录下来。

见到他的反应,莫易忍不住笑出声来,然后才一脸得意的说道:“先生,您不用着急,有学生在,这件事交给我来办就行。”

听他这么说,洪迁头也没抬的答道:“这样一首好诗,用你的字来记录,实在是太不相配了。难得遇见如此佳作,我一定要亲自动笔抄录。这首诗是一个女孩儿所写吧,快说她是哪家的姑娘,我一定要收她为徒。”

闻听此言,莫易马上笑嘻嘻的答道:“先生,您用不着收她为徒,因为她已经是您的学生了。”

听见这句话,洪迁有一瞬间的愣神,然后立刻恍然道:“你是说,这首诗是素问丫头写的?真是没看出来,平时让她写首诗,她就是找各种理由推诿,原以为是个没写诗天赋的,却不料原来是深藏不露。”

莫易听了,一脸赞同的说道:“谁说不是呢?若非这次机缘巧合之下,素问说不定还会继续将她的才华隐藏下去,这样一首好诗不知还要被埋没多久。”

丢下手中的毛笔,洪迁故作生气的说道:“哼,小丫头有好诗也不知道拿出来,让为师很生气。明天无论如何你都要把她给我叫过来,让她把这首诗抄个十遍,看她以后还敢不敢把好诗藏着掖着。”

听了洪迁的处罚,莫易在心中默默的为素问哀悼了一个呼吸的时间。不做死就不会死,这一次她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有好诗怎么能不拿出来给先生赏析呢?

哀悼完之后,莫易马上就替素问高兴起来。他知道洪迁这绝对不是处罚她,而是打算拿她在几位好友面前炫耀一番。能与洪迁成为好友的人,无一不是当今的鸿儒,每一个都是万众敬仰的大家。

只要素问能得到他们的称赞,才名立刻便会传遍天下。到那时候,什么京城才女在她面前就只是一个笑话。

替素问高兴的同时,莫易还没忘与洪迁分享今晚抢灯会的所见所闻。他讲的绘声绘色,洪迁则听的津津有味。尤其是在讲到素问与赵飞燕斗诗的时候,他更是极尽渲染,将当时的氛围刻画的入木三分。

听了他复述的《慈母吟》,洪迁一脸认真的开口评价道:“这首诗寓意太深,赵小姐阅历尚浅,还不足以驾驭,所以才败在了素问丫头的《桃花行》下。”

对于洪迁的评价,莫易深以为然。他也是从小学习诗词歌赋长大的,鉴赏力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早在抢灯会的时候,他就觉得赵飞燕的《慈母吟》有点儿无力,想要表达的意境没有表现出来。

谈论完这些话题,夜已经深了。见时间不早,莫易便告辞而去。他明天还要去把素问抓过来,所以必须早点休息。

回到华府后,素问马上去云芝那边报平安。紧接着,她便回房安寝去了,为第二天的事务养足精神。躺下来之后,她翻来覆去却一直没法入眠,脑海中总是回想起那句话,莫易的影子也总是在她眼前挥之不去。

对于莫易,素问之前只是把他当朋友,并没有别的念头。当然,这都是她心中对之前两人关系的片面看法。至于正确与否,就没有人知道了。

回想一下两人相处的点滴,素问觉得她先前的这种看法或许有偏颇。不得不承认,她与莫易相处的确实十分愉快。即使两人一见面就会相互斗嘴,却丝毫未能影响到两人间的关系,反而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彼此了解。

在与莫易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逐渐发生了改变。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她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可否认,莫易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管是从家世还是从两人间的关系来看,他都十分适合她。遗憾的是,她出身女户,而莫易却又是永宁侯府的世子。这样一来,两人几乎没有任何在一起的可能。

刚刚穿过来的时候,素问就做出了决定。她既然占了原主的身体,自然会承担起原主振兴华家的责任。

有这样一份责任在肩上,注定素问不可能为莫易放弃华家。不管他多么的合适,她都不会为他奋不顾身。她是一个理智的人,对待不可能的感情绝对不会拖泥带水。既然他们俩没有在一起的可能,那就应该直接把这份感情掐死在萌芽状态。

ps:

一波三折才是感情,左右为难的时候确实难以抉择,且看后续情节吧。

☆、第120章 结盟

到了第二天,莫易一早便赶到了华府。他带着洪迁的命令,特意来请素问去永宁侯府走一趟,交代一下与《桃花行》有关的事宜。

见到素问进来,洪迁马上故作严肃的说道:“丫头长本事了,有好诗也不知道拿出来给我老头子看看。若非这次抢灯会,你是不是还要继续低调下去,用各种理由来搪塞诗词歌赋的作业?”

,素问听了,马上一脸笑嘻嘻的开口说道:“先生,您这可是错怪素问了。这首诗写出来后,我就将之望到了脑后,昨天才忽然又想了起来,真不是故意的。”

听她这么说,洪迁脸上这才露出笑意,然后一脸欣慰的开口说道:“原以为你是个没诗词天赋的,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如此上佳的天赋岂能浪费,从今往后我有必要加强对你在诗词方面的教导。”

听了这番话,素问马上就露出一脸苦哈哈的表情,语带可怜的哀求道:“先生,您千万别这样。素问哪里有什么诗词天赋,只不过是偶然碰巧,才写出这样一首《桃花行》来。”

看见素问的样子,洪迁忍不住笑出声来,然后一脸了然的说道:“放心吧,早就看出来你不是一个能循规蹈矩写诗的人,为师当然不会强求你。诗词讲究的是水到渠成,有感悟才能写出佳作来。只是你以后若是有了佳作,可不能再瞒着为师了。”

听他这么说,素问忙不迭的点了点头,同时立刻开口保证道:“请先生放心。若是素问以后写出好的作品来,定然第一个拿给先生品评。”

听了她的保证,洪迁这才露出满意的神色,然后笑呵呵的说道:“一言为定。以后可不许失言。”

见洪迁被搞定,素问心中终于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不做死就不会死,她现在深切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盗用别人的诗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看来她以后还是要尽量避免,省的引来更多的麻烦。

在决定尽可能少借鉴别人的诗词时,素问还下定决心要扩大救济的规模。她盗用了别人的诗词。却没办法公开表示歉意,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了,希望能求个心理安慰。

见素问露出一脸若有所思的神情,洪迁忍不住好奇开口问道:“丫头,你现在脑子里在想什么,不会是又有什么感悟,打算写一首诗词吧?若是这样的话,那实在是太好了,为师正好看看你平时是怎么写诗的。”

听他这么说,素问娇嗔了一眼。然后马上开口解释道:“先生,您就别拿我寻开心了。我昨天得了一百两白银的奖励,想救济一下云州城的贫苦人家,正想着是不是再添点钱?”

知道了她在想这件事,洪迁马上笑呵呵的说道:“这件事你做的很好,为师甚感欣慰。这样吧。为了表示对你的支持,为师愿意捐出一幅字来。至于能换来多少银两,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听他这么说,素问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早就听说洪迁的字千金难求,这一下岂不是要发一笔横财?

和她一样,莫易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马上一脸难以置信的开口问道:“先生,您真要捐出一幅字来?您已经许多年没有送出过墨宝了,这回不会是真的要破例吧?先生,您可要想好了?”

看见他们俩的反应。洪迁忍不住开怀大笑,然后才一脸春风得意的说道:“学生要做好事,我当先生的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听了他的话,素问一脸深以为然的开口说道:“嗯,先生心怀天下。当然不会错过为百姓做事的机会。既然如此,那先生就把这幅字交给鹏程商会公开拍卖,价高者得,赚来的钱正好可以用来做善事。”

见素问这么快就考虑好处理这一幅字的办法,洪迁马上笑呵呵的问道:“光想好如何处理这一幅字还不够,你有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善事?”

听他问起,素问立刻笑盈盈的回答道:“先生,您尽管放心,我早就考虑好该怎么花这笔银子了。为了弘扬先生的爱财之心,我觉得可以用这些银两设立一项奖学金,以奖励那些在知名书院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

听她如此安排,洪迁便觉眼前一亮。他原以为素问会如其他女子一样把银钱用来修缮寺庙,却不料竟会想出这样一条妙计,实在是由不得他不刮目相看。

见到洪迁眼睛发亮的样子,素问自信的笑了笑,然后接着含笑说道:“先生,您看这样如何。这一项奖学金不如就叫状元奖,一来可以激励寒门学子,二来正好借用一下您当年的状元身份。”

听她这么说,洪迁满意的点了点头,忍不住开口称赞道:“好,真是好。就按你说的来,这项奖学金就叫状元奖。”

见洪迁表示了称赞,素问马上笑嘻嘻的说道:“先生,主意我已经想好了。至于具体的执行,就要看您和师兄的安排了。这么好的一件事,相信您和师兄一定会做的天衣无缝,肯定让别人挑不出什么错处来。”

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洪迁没好气的笑骂道:“你个鬼灵精的丫头,小小年纪就如此了得,将来可不敢有青年才俊喜欢你了。”

素问听了,故意一脸嫌弃的说道:“先生,您这就无须担心了。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才没什么了不起。只敢跟不如自己的女子结亲,这只能说明他们没有自信,怕自己比不上妻子。”

听她这么说,洪迁忍不住哈哈大笑,但心头却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担忧。素问越优秀,将来择偶就越艰难,谁让她出身女户。

说完这件事,素问便和洪迁探讨起了《桃花行》。她将父母之间的关系拉出来做挡箭牌,顺利的解释了写这首诗时心中悲苦的来源。还好她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否则这一关还真不好蒙混过去。

聊完了《桃花行》的创作背景,素问便开始抄录这首诗。这是洪迁派发下来的任务,她不得不认真对待。

等到十遍抄录完毕,时间已经到了中午。素问陪洪迁用过午饭后,才离开永宁侯府,去了安和堂。待她赶到的时候,安和堂里已经有人在等待了。她看着这男人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到底是在哪里见过。

向她行了一礼,那男人便陪着一脸小心道:“小的是李府的下人李四,代刘姨娘来给华小姐请安。”

听他这么说,素问方才想起来。怪不得会觉得眼熟,她去李府的时候,貌似确实是在哪里见过他。尽管想了起来,她脸上的神情却是淡淡的,看不出丝毫情绪,仿佛并没有太把李四的话往心里去。

过了一会儿,素问方才一脸淡漠的开口问道:“这段时间比较忙,一直没时间走动,刘姨娘还好吧?”

听她发话,李四暗暗的松了一口气,马上陪着小心开口答道:“托华小姐福,刘姨娘一切尚好。这次派小的过来,其实是想与华小姐打个招呼,希望日后能与华小姐彼此照应,这样才能免掉一些麻烦。”

听了李四的话,素问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李四话说的浅显,她一下子就听明白了,看样子海棠是打算与她结盟。

可惜啊,她可不想沾李府这趟浑水。不管先前怎么样,反正以后是打算跟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当然,若是他们不开眼,非要来招惹她,那就别怪她心狠手辣了,到时候李府肯定没好日子过。

看着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