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毒医-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听着他一字一句的朗诵,在场所有人都被带入了字里行间描绘的意境中。他们变成了离家在外的游子,时而漂泊在烟雨江南,时而却又沦落茫茫沙漠。

☆、第370章 考论语

听完了短短二十八个字的小令,在场众人好半天都没能回过神来。必须承认,这一首小令虽短,但表现出来的意境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过了一会儿,陈德全首先反应过来,轻咳一声道:“素问,你这首小令尽管短小,却令人回味无穷。我这辈子读过的词不算少了,但如这一首小令一般动人心魄的却并不多见。虽只有寥寥二十余字,却让我们唏嘘不已。”

见他出言称赞,旁边一位名士马上接过话头,笑呵呵的称赞道:“华小姐,你这一首小令匠心独运,游子凄苦的心情描绘的入木三分。”

听了两人的称赞,素问立刻就露出一脸不好意思的神色。说实话,她这可不是害羞的表现,反而是羞愧引起的正常反应。她借鉴了前人的诗作,结果因此获得了别人的称赞。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儿了,但心里仍然有一道坎。

与素问反应不一样,台下众人马上就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这首词浅显易懂,即便没念过书的人,听起来也不存在任何障碍。

台下的围观群众里大部分是识字的,但不识字的却也并非一个都没有。这一首用词简单的小令,恰恰获得了他们的由衷喜爱。哪怕只听了一遍,他们却也能将那二十余字牢牢的记在心里,并反复不断的咀嚼其中蕴含的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除了一些不识字的围观群众外,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感触明显更为深刻,尤其是台上台下背井离乡进京赶考的举子。

见台下围观群众表现的异常激动,担任司仪的名士急忙咳嗽了一声,这才出言打断道:“这首小令的确直击人心,老朽也爱的不得了。问题是南方举子这边还有几首诗词未读完,且容在下继续为诸位把剩余的几首诗词念完。”

听到司仪发话,台下围观群众立即就安静了下来。不管心情多么激动,他们却还是要遵守擂台观战的规则,必须保持足够的安静。

趁着司仪朗读剩余几首诗词的时间,皇帝忽然转头一脸羡慕的对洪迁说道:“洪爱卿,能拥有如此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学生,朕对你实在是羡慕不已。如果朕的公主能有华小姐一半优秀的话,估计朕睡觉都会笑醒。”

看见皇帝眼中的羡慕嫉妒恨,洪迁心中颇为得意,但表面却还是故作严肃的谦虚道:“陛下,您的公主各个风采卓然,又岂是素问丫头能比你的?”

嘴里虽然这么说,但洪迁心里的想法却恰恰相反。在他看来,素问可是这世上最聪明灵秀的女孩子了,绝没有第二个女孩子能比得上。莫说是公主,就算是全天下所有的女孩子加载一起,都休想能及得上素问的万分之一。

对于皇家的公主,洪迁并不陌生。由于教导过太子读书的缘故,他没少与皇家公主打交道,心中自然了解那几位公主的才貌品行。

平心而论,皇帝的五个女儿只能用参差不齐四个字来形容。最悲哀的是,参差不齐还是低水平的参差不齐,竟然连一个风采卓然的都没有。大概是皇家教导公主的手段比较失败,这五个公主竟然没一个能如太子妃那般出挑,就更不要提与素问一较高下了。

在洪迁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五位公主全都是庶出造成的。她们的母亲没一个是正宫皇后,因此生来便少了一份嫡长女的气韵。

听了洪迁的谦虚之言,皇帝虽然明知说的不过是客套话,心中却还是颇为受用。作为一个父亲,哪怕他女儿的确没素问这般优秀,却还是喜欢听别人夸奖。被臣子奉承了一番,他之前忧郁的心情一扫而光,立马又重新变得阳光灿烂起来。

引了一口茶,皇帝便笑着开口说道:“洪爱卿,你这番话虽然言不由衷,但朕却十分爱听。能成为朕的女儿已经够幸运了,有没有才学并不重要。”

听他这么说,洪迁只是配合的笑了笑,并没有开口回应。身为臣子,对上这样的话题,他实在是不适合出言表态。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这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他最好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说。

好在皇帝本来就没打算得到洪迁的回应,倒是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他放下手中的茶杯,便又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对面擂台上进行的比试中。

此时此刻,司仪已经把剩余几位才子的诗作都读完了。遗憾的是,尽管有一两首水平远在韩冰清的诗作之上,却无一首能比得上素问那一首小令。面对这样的结果,几位南方举子倒也能看得开,并没觉得自己被落了脸面。

不得不说,能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主要还多亏了素问是个女孩子。要是换成了另外一个举子,他们肯定不可能如现在一般平静。

与举子们的平静相比,韩冰清就没这么淡定了。她好不容易迎来了一次出风头的机会,却被素问硬生生压了一头。她一向是个性子高傲的,怎么可能接受如此残酷的现实?在听闻了素问那一首小令后,她就想出言挑刺,但最终还是被仅剩的最后一丝理智拦了下来。

在众目睽睽之下,韩冰清还没有毒舌全开的胆量。她自觉与素问这样的乡下丫头不一样,贵女的矜持与优雅还是要顾及到的。

在第一局的诗词比拼中,素问毫无争议的成为最后的赢家。只可惜这一局算的是团队成绩,她的这一首小令是不可能被评为第一了。好在她也不是很在意,能不能获得第一并不重要。对她来说,只要能让南方举子这一边获胜,这一局的比拼就算是圆满落幕。

经过五位评判的讨论,南方举子被判定在第一局中获胜。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自然认可了评判们作出的这个裁决。

在三局两胜的赛制中,南方举子首先赢下了第一局。如果能再赢得第二局的比拼,他们今日就算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当然,作为另外一方的参与者,北方举子自然不会将第二局的胜利拱手让出,料想定然还会发起猛烈的反攻。

在众人期待的心情中,第二局的比拼终于开始了。这一局比的不是诗词,而是评判对举子们的考校,题目的难易程度直接由评判决定。

当然,面对场下黑压压一片围观群众,评判们提问时还是会拿捏好分寸的。如果问的太难或者太容易,他们定然会招致争议。对于他们这些名士来说,有学术上的争议可以接受,但一不小心转化成人品的争议,那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按照抽签的顺序,素问被安排在第五个回答问题。她面对的是两名北方评判中的一人,具体是哪一位就要看评判之间协调的结果了。

对于第二局的比拼,素问心中其实是有些忐忑的。这一局面对的是评判的随机提问,范围则被限定在四书五经里。正是因为范围被限定为四书五经,她的心情才会如此紧张。她虽然跟着洪迁把四书五经都通学了一遍,却并未进行深刻的研究。

当初学的时候,由于考虑到女孩子无法参加科举,洪迁对她的教导便没有刻意强调破题,反而教了许多与科举无关的知识。

抱着紧张的心情,素问决定观摩一下前四位回答的情形,好作为一个参考。她看了一会儿,见四人答的都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心中便不自觉的放松下来。按照这样的趋势进行下去,她要回答的估计也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没过多长时间,就轮到了素问来回答问题。她深吸了一口气,便面带微笑的走到了擂台前方,等待着两位北方评判中的一位发问。

等了片刻,评判席上便有一个高瘦的中年人站起身来,一脸玩味的开口问道:“华小姐,你肯定读过《论语》。众所周知,《论语》里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请问华小姐,你对这句话怎么看?”

听闻此言,素问心中瞬间奔过成千上万匹草泥马。她百分之百确定,这个高瘦的名士绝对是有意为之,估计是抱了刁难她的心思来的。

心中暗暗不爽,但素问表面却是一派云淡风轻,口中则不慌不忙的答道:“对于《论语》里这句话,素问觉得后人有诸多误解。若是细读《论语》中这句话的上下文,便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听她这么说,高瘦名士立刻就一脸好奇的开口问道:“什么问题,还请华小姐明示。《论语》我等平日没少读,貌似却并未发现有何不妥之处。”

见她摆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素问心中暗暗冷哼一声,表面却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对于这句话的含义,大部分人都以为孔夫子是在暗示女儿家与品德败坏的人同样的难以相处。熟不知,这样的理解则是大错特错。”

☆、第371章 妙解论语

听了素问这番话,高瘦中年马上就来了兴趣,一脸好奇的开口追问到:“华小姐,这句话难道不是如此理解的吗?这么多年来,大部分人可都是这样认为的。”

见他追问,素问立刻就一脸正色道:“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们应该早就明了一个道理——约定俗成的风俗未必就正确。比如说,现在女子最迟十七八岁便会生儿育女,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就因为这个错误的做法,许多女子都发生了难产而死的悲剧。”

听见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在场众人纷纷露出一脸震惊的神情。他们见过的世面不算少,但还没见过一个如素问这般公然谈论女子生育的未出阁少女。

把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素问只是暗暗的笑了笑,便又接着往下说道:“在座许多人都读过圣贤书,相信《黄帝内经》一定都拜读过。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女子三七后身体才能达到最佳状态,那时候生儿育女才是最好的年岁。”

听了她的解释,高瘦中年有些不好意思的接话道:“华小姐所言极是,《内经》中确实是那般记载的。由此看来,约定俗成的风俗果然未必就正确。”

见高瘦中年认可了自己的观点,素问便继续一脸正色道:“同理,即便《论语》中那句话长久以来都被众人那样解读,却也未必就能证明一定正确。试想一下,孔夫子的母亲也是一位女子。如果孔夫子真是那样的意思,岂不是连同自己的母亲一起算了进去?”

听了她的这句话,高瘦中年一时间有些无言以对。他总不能说孔夫子就是把他母亲算进去了。那样岂不是在诋毁圣人不尊孝道?

看见高瘦中年一脸无语的样子,素问心下暗暗得意了一把。她早就看《论语》中的这句话不爽了,如今有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当然要重新进行解读。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她首先就是要用孔夫子的理论否定掉这句话里对女子的歧视。

纠结了片刻。高瘦中年终于回过神来,一脸严肃的开口追问道:“如果约定俗成的理解有误,那正确的解释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听了他的询问,素问脸上立刻露出自信的笑容,然后不慌不忙的侃侃而谈道:“凡是通读过《论语》的人,应该都明白‘女’字在《论语》中用的最多的意思其实是你或者你们。由此可以推断。在这句话里‘女’字十有*也是这个意思。”

听了她的观点,高瘦中年马上出言质疑道:“华小姐,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什么依据吗?如果有的话,还请介绍一下。好让我们心服口服。”

素问听了,立即就胸有成竹的开口反问道:“众所周知,这一句话乃是出自孔夫子解答弟子疑问的一段话。如果把众人惯常理解的意思带进去,就会显得与整个段落格格不入。相反,要是把我说的意思带进去,整段文字则会变得十分顺畅,再也不会有丝毫晦涩难懂之处。”

闻听此言,在场读书人脸上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不由自主的把素问所说的意思带入原文,想看看事实是否如她所言。

按照素问提出的理解,众人把原文重新梳理了一遍。然后惊喜的发现竟然真的能顺畅的串联起来。他们将原文重新进行了翻译,结果自然得出了与习惯性解读截然相反的意思。能从读了数十载的《论语》中获得新感悟,他们一个个脸上全都现出了激动之色。

有了新的发现之后,众人再度把之前的旧含义回味了一遍。之前还不觉得,他们现在终于发现了原来那种解释的不合理之处,明显与上下文无法联系在一起。

经过这一番折腾。在场大部分人都被说服了。能读出别人读不出的意思,这样的本领可不是谁都能有的?他们全都朝素问投去热切的目光。有甚者眼睛里还充满了追星族般的狂热。光是看到他们这副架势,就让人忍不住替素问捏把冷汗。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狂热的粉丝都是一种可怕的生物。只要涉及到与偶像有关的事情,他们全都会变得丧失理智。

见到台下粉丝的热烈回应,素问被小小的震惊了一把。好在她是从一个娱乐产业异常发达的社会穿来的,倒是并没被这种阵仗吓到。如何让热情高涨的粉丝安静下来,她觉得应该说些什么,这样便可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轻咳了一声,素问这才一脸正色道:“在素问看来,这句话其实是孔夫子在称赞自家学生。大概意思是说,孔夫子的学生与小人之间难以相处。”

听了她一脸自信的解释,高瘦中年只能点头称是。他本来是想为难一下素问的,却不料竟然引出了这样一番新颖的解读。若是按照这种意思解释的话,女子便再也不能被当做小人对待了,只是不知这样到底是好还是坏?

见高瘦中年点头,素问心知这一局的考验算是顺利通过了。她最担心的就是这一局,现在顺利通过考验,那接下来就没什么可值得担心的了。

考校完素问,接下来就该其余四位评判发表意见。他们听见了这样一番新颖的理论,心中早就有些跃跃欲试,恨不得能直接发表看法。如今终于等到了机会,他们自然不会错过。趁着感悟还在心头,他们正好可以拿来与同行交换一下观点。

凭借身份的优势,陈德全获得了第一个发言的机会,轻咳一声道:“读了这么多年《论语》,我直到今日才算是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话讲到这里,陈德全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才接着一脸满意的往下说道:“正如素问所说,孔夫子乃是至纯至孝的圣人,怎么会将自己母亲与小人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我们这么长时间的理解确实有误,如今总算是寻到了根源。”

见陈德全为自己正名,素问心下感动之极。为一个新的解读《论语》的观点作正名,她知道陈德全冒了多大的险。

看见素问投来感激的目光,陈德全不由会心一笑,然后又接着正色道:“年纪轻轻便能有如此见识,素问果然是可造之材。希望你日后继续努力研究学问,万不可荒废了如此难得的天赋。有如你这般优秀的后辈在,我们文坛也算是后继有人。”

对于陈德全给予的高评价,在场读书人不得不表示了赞同。一个能写诗能有非凡见识的人,哪怕是个女孩子,他们也无法否认她表现出的惊人才华。

等陈德全发表完看法,这才轮到了其余三位评判。如陈德全一般,他们都对素问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肯定。不管是看在陈德全和洪迁的面子上,还是看在素问表现出的才华上,他们的称赞都是必不可少的。

评论完了素问的表现,接下来终于轮到了别人。有素问亮眼的表现摆在那里,剩下来几位的问答则显得有些波澜不惊。

过了一会儿,终于轮到韩冰清上台作答。她刚刚见识了素问的表现,心中正憋着一口气,打算卯足劲儿好好表现一番。遗憾的是,她这样的心思最终却落空了。不知道是为她好还是看她不顺眼,评判提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问题,致使她根本没有太大发挥的空间。

无可奈何之下,韩冰清只好暗暗咬牙回答了这个问题。受限于题目本身,她回答的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如素问那般出彩的表现。

面对这样的现实,韩冰清心中虽有万般不甘,却也只能无奈的接受。她会收到这样一道题目,说白了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老爹爱女心切。为了保证她万无一失,她宰相老爹刻意花重金收买了一位南方评判,要求在第二局给她放水。

如果素问表现一般,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最稳妥不过的选择。只可惜素问作答时出尽风头,直接将双方之间的距离拉开,而这样的安排却明显有些不合时宜。

在韩冰清上台之前,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觉得被收买的南方评判肯定会随机应变,提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这样一来,她便可以发表一番匠心独运的妙解,从而与素问争个高下。即便不能把素问的风头彻底压下去,她也不会被落下太远。

不曾想,被收买的南方评判竟然是个死脑筋。场上的局势都变了,他竟然还在求稳妥,问了一个不痛不痒的题目。

面对这样的现实,韩冰清心中简直无语到了极点。如果不是场合不对,她说不定早就发飙了。怪不得被收买的评判只能当个名士,没办法入朝为官。就这样的应变能力,要是真入了朝廷,估计一年不到就该被辞官回乡了。

接连遭遇两次失败,韩冰清心中暗恨,却又只能把赌注全部压在第三局上。第三局是相互考校,她有信心一定能把素问考倒。

☆、第372章 第三局

在韩冰清之后,还有几位南北方举子上台回答。有素问在前带头,他们明显比之前的几人放得开,时不时迸发出一片智慧的火花。

面对她们的精彩表现,台下围观群众毫不吝啬的给予了热烈的回应。有台下观众的支持,剩下的几名才子表现的越发耀眼。这样一来,台下的围观群众热情再度高涨,几乎将现场的氛围推向了自素问出场后的又一个顶峰。

将现场的变化看在眼里,皇帝忽然转头对洪迁笑道:“洪爱卿,你有没有觉得这几个小子今日运气异常好?别的不用说,起码表现比前几个要好太多。”

听他这么说,洪迁马上就面带笑意的开口答道:“陛下,连您都发话了,他们今日的运气又岂能差?他们这几个小子既沾了素问的光,却又好运的避开了素问带来的压力,这才能有这般耀眼的表现。说他们运气好,还真是那么回事。”

见洪迁表示了赞成意见,皇帝立刻就笑着接话道:“洪爱卿,你所言极是。他们运气好,好就好在出场的顺序。如果太早,就会放不开思路,稍晚一些却又容易被素问压一头。”

洪迁听了,马上就笑呵呵的附和道:“陛下,您说得对。这几个小子运气好,其实主要是好在被安排在韩小姐之后。有韩小姐在,素问之前的不良影响被冲淡了不少,但带的好头却未受到多少影响。这两个原因叠加在一起,他们才能拥有刚刚这番精彩表现。”

听了洪迁的分析,皇帝立马就拍手笑道:“对,就是这个道理。洪爱卿不愧是朕最信赖的臣子。一眼便将其中的门道看了个透彻。”

听了他的话,洪迁马上露出一脸无语的表情。在他看来,能看出这件事里的门道,这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只要细心琢磨一下,便可以将后面这几个举子表现精彩的原因总结出来。莫说是他了。即便换个经验欠缺点的,十有*也能看出这些门道来。

就在两人闲聊的时候,擂台上的第二局比拼已经接近了尾声。在这一局的较量中,南北方之间算是堪堪打成平手,只是不知五位评判会如何裁决?

经过一番认真商议,五位评判做出了最终的裁决。他们把表现优异的南北方举子的名字点了出来。直接摆在围观群众眼前。他们利用这样的方式,给了在场围观群众一个直观的结果。南北方之间回答出彩的人数差不多,因此最后第二局被判成了平局。

面对这样的裁决,南北方举子都表示了接受。一来,这样的结果确实与事实相符;二来。平局的结果为双方都保留了一定的希望。

在三局两胜的赛制里,南方举子现在以一局半的优势领先北方举子。对于他们来说,不管第三局表现如何,至少能保证不会输。相反,对北方举子来说,事实却要残酷的多。即便他们在第三局获得压倒性的胜利,最后也只能捞取到一个平局的结果。

毫无疑问,双方打擂进行到这里。局势已经相当明朗。无论第三局情况如何,北方举子不如南方举子的事实已经被注定,想否认都做不到。

看清楚场上的局势。皇帝马上就笑着对洪迁说道:“洪爱卿,你现在可以松一口气了。不管第三局南方举子是赢是输,你的名声总算是挽回来了。等北方举子散了,朕就立即下令把你放出来。这么长时间呆在天牢,实在是委屈你了。”

洪迁听了,脸上并没有丝毫欢喜之色。反而一脸肃穆的答道:“陛下,您估计的太乐观了。依臣之见。北方举子哪怕输了,到头来也未必就会心甘情愿的解散。”

听了他的担心。皇帝立即一脸凝重的开口问道:“洪爱卿,你此话怎讲?他们之所以在皇城门外集会示威,原因不就是觉得科举存在弊案?如今通过这一场南北方举子的对决,他们已经被证明技不如人,科举发榜的结果并不存在不妥。既然如此,他们为何还不解散?”

看见皇帝脸上的凝重之色,洪迁马上就直截了当的开口答道:“陛下,您觉得北方举子会这么容易就解散?如果能做到的话,他们当初就不会对陛下的圣旨置若罔闻。”

听他提起那一封圣旨,皇帝脸上的神情就有些难看。他当了一辈子皇帝,还从来没遇到这种抗旨不尊的情况。如果不是法不责众,又担心激怒这群北方举子,他说不定早就下令把那几个带头的抓进天牢了。

当然,如果被抓进天牢的是北方举子中的带头人的话。肯定不可能享受到洪迁这种待遇。他们将会被关押到真正的天牢,而不是那些为皇帝近臣准备的所谓牢房。

看见皇帝面色难看,洪迁马上就故作轻松的劝慰道:“陛下,您也无需太担心。既然臣已经料到了这种可能,心中自然早早的就在思索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思索,臣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眉目。等回到天牢后,臣就将这段时间写的奏折上交给陛下过目。”

听了他的这番话,皇帝脸上的神情立刻阴转晴,还没忘好心情的开口说道:“洪爱卿,早就知道你是个有远见的,如今一看果然没错。有你在,相信这次风波定能平安度过。”

被皇帝夸奖,洪迁只是淡然的笑了笑,然后颇为自然的转移话题道:“陛下,擂台上的第三局比拼好像要开始了。听说这一局南北方举子要相互考校,相信一定是火花四射。现在的年轻人一个比一个优秀,说不定会带来惊喜。”

被他这么一提醒,皇帝的注意力立即就转移到了擂台上。南北方举子相互出题考校,这样的盛况他怎能错过?

此时此刻,擂台上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派。为了方便相互考校,南北方举子的坐位被安排成了面对面的两排。他们坐下来以后,一抬眼就看见了坐在对面的对手。比拼还没有开始,双方之间已经碰撞出了激情四射的火花。

南方举子为了胜利,北方举子为了脸面,都下定了要在这一局一较高下的决心。这一局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都抱着背水一战的决绝。

见双方选手已经落座,担任司仪的名士便把第三局的规矩重新介绍了一遍。由于规则出自素问之手,因此带有浓重的综艺色彩。为增加可看性和竞争性,这一局采用了残酷的淘汰制。被对手点名回答问题后,若是没能答出来,就将被直接淘汰。

为确保公平,发问的权利会在南北方举子之间不断轮转。直到某一支队伍的成员被全部淘汰光,第三局的对决才会宣告结束。

对于这样的规则,台上台下的人都觉得十分新奇。他们以前见过的都是一些中规中矩的规则,如此紧张刺激的赛制却还是第一次见到。即便只是为了体验这种新鲜的赛制,参加的选手也都会全力以赴。

与钱两局的比拼不一样,第三局将会产生一个最后的赢家。既然有幸站在擂台上,参加的选手又有谁能拒绝成为最后赢家的致命吸引力?

等司仪介绍完规则,素问马上就一脸严肃的开口问道:“请问一下我们这回对题目有没有什么限定条件?若是我们问出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新颖题目,会不会面临被判定违规的风险?对此素问有些不明白,希望先生能帮忙解答。”

面对素问提出来的问题,司仪立刻开口答道:“华小姐,你无须担心。双方之前已经约定好了,这一局对手没有抗议的权利。当然,题目要能自圆其说,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听了他的回答,素问心中终于完全放下心来。尽管之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但她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才要在比赛开始前确定一下相关规则。明确规则并未被改动后,她便彻底放下心来,决定在这一局的相互考校里来一次疯狂逆袭。

旁听了素问与评判之间的问答,韩冰清脸上露出一丝狐疑的神情。虽然没有明确的依据,但直觉却告诉她这里面有猫腻。

尽管心存疑虑,但韩冰清却没有理由出言反对。规则是昨天就已经商议好的,现在绝不会因她心存疑虑就会有所改变。如今箭在弦上,已成不得不发之势。她除了硬着头皮上以外,早已别无选择。

一声令下,第三局的相互问答就拉开了序幕。按照之前抽签产生的顺序,首先发问的是北方举子这一派,韩冰清则抢到了这样一份殊荣。

目光锁定住坐在对面的素问,韩冰清决定先拿她练手。前两局她一直被素问稳压一头,心中早就积存了无边的怒火。现在有第一个发问的机会,她决定直接点名素问来回答。只要问题够刁钻,不怕她不会被送下擂台。

前两局表现优秀又怎么样,还不是第三局早早的就被赶下台。

☆、第373章 海底捞针

轻咳了一声,韩冰清便面带微笑的开口说道:“华小姐,台上只有两名女子,相信你一定乐意回答我的问题。我出个上联——花红柳绿,请华小姐对下联。”

见她考校对联,素问马上就来了兴趣,面带笑意的开口问道:“韩小姐,你这一副对联只有短短四个字,想必一定有什么讲究吧?为了能准确对出下联,还请韩小姐能解释一二?只有明白韩小姐想要考校什么,我才好对出工整的下联。”

见素问起了疑心,韩冰清心中暗暗感到一阵遗憾。如果素问能直接就对出下联的话,她有九成九的把握一击命中,可惜这样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

抛开心中的遗憾,韩冰清立刻打起精神语带自信的开口答道:“华小姐,你真不愧是新一代才女的领军人物,感觉果然敏锐。说实话,这一副上联最难对的不是字面的意思,反而是这四个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