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荷兰人信誓旦旦,将会击沉每一艘向婆罗洲运送军火的商船。但至今也不敢真正行动,虽然商船满载武器,但荷兰人明白击沉中国商船,等于向中国宣战。中国籍商船上满载兰芳购买的 “民间自卫武器”,兰芳自治省拥有自卫武器进口权系泗水事件后,中荷两国达成的协议,中国不坚持兰芳独立,但兰芳有权拥有民间自卫武器及进口权。两国协定的漏洞被中国利用,将武器弹药源源不断运抵兰芳,虽然武器范围超出自卫的范畴。
总理的决定让顾维钧无可奈何,总理和自己的立场本质不同,总理是想通过外交博弈获取利益,倾向于冒险,而自己是想利用各国矛盾尽可能维护现有利益,倾向于稳妥。但顾维钧同样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在荷兰,没有英国的撑腰,荷兰早已承认了即成事实。
“总理,三国之所以坚持介入,出于对兰芳独立后,在东南亚引发独立浪潮的担心。因此三国绝不可能接受兰芳独立,他们需要我们让步,哪怕是形式上的不独立,至于荷兰,弱国从来都是被出卖与交易的,相信我们的方案会得到英、美、法的赞同,只要三国同意,兰芳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子川,实际上,兰芳从来就不是问题的重点,毕竟短期内不可能争取到兰芳真正独立。根据调查部情报,美、英、法准备就亚州问题与我国展开全面会谈,其中很可能会涉及限制军备,兰芳问题同样会在会上解决,目前,中国注定将与西方列强走向对抗,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尽快调整外交政策。”
说话时司马从办公桌抽屉内取出一份文件递给顾维钧。过去中国的外交亲美,而现在中国与美国却不可避免的走向对抗。司马也无可奈何,既便赤化日本的战略成功,美国依旧把视线对准中国,而不是赤化的日本,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不可避免。调查局的分析报告出乎顾维钧意料, “总理我们真的要……”司马无奈的点点头,想要把握历史进程,无异痴人说梦。
第二十五章 海军法
“世界后进海洋国家,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就是造起战列舰来不是一艘一艘造,而是一个舰队一个舰队造。当美国选择海洋之后,短短三年,美国即拥有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战列舰队。中国亦不例外,四年内将拥有一支不逊于英、美的新锐舰队。”1924年世界海军年鉴。
对日战争胜利,中国国家地位空前提高,找回失去80余年的尊严,找回 “老大帝国”的身份。与此同时,国内实业发展需要外部资源以及市场,扩张意识不可避免。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一家报纸,在共十三年元旦致辞中如此写道, “我们需要兰芳、需要朝鲜、需要越南、需要缅甸、需要暹罗,需要马来……中国需要新的势力范围。”
与咄咄逼人的日本不同,中国始终保持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在西方漫画中,中国人不是身穿军装的矮武士,而是一群拿算盘的商人。商人代表了中国的形象,中国国力发展是以实业发展为基础。不仅欧美的超级市场、百货公司、杂货铺在出售中国商品,甚至南美雨林和草原村落、非洲部落、撒哈拉沙漠族群,都可以看到中国商人身影,他们开着吉普车,拿着算盘,说着生硬的英语、法语带着土著翻泽,开拓新市场。
中国商人没有欧洲人的蛮横,只有中国式的生意头脑。欧洲人被中国人不顾一切开拓市场的劲头吓惊呆了,诧异的用 “东方犹太人”形容中国,中国的形象从过去的鸦片鬼变成奋不顾身追逐金钱的 “犹太式商人”。兰芳危机,使欧洲人看到中国的另一面,坚韧不屈。
英、美、法三国步步紧逼,让原本抱着 “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美好梦想的国民警醒,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和平的前提是拥有强大的军备。中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锅炉,一旦点火就能产生无穷的力量。 “有海无防!”列强海军威胁让国民意识到,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公务员、工人捐出工资、儿童捐出压岁钱,数亿元巨款源源不断汇入国防海军发展基金会。
“但仍然不够,中国需要通过法案切实确保中国海军力量。海军法必须通过,有海无防的日子必须结束,自卫性质的海上力量远远不够,中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任何一处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海洋中,建立一支即便最强大的海上对手,亦深感忌惮的海军。”
沐良宾在国会发言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说,中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海军,海军发展必须从法案上得以保证。沐良滨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热河沐家阔少,在联合议会与国会中磨炼多年,已变成成熟、稳重、老练的政治家,担任国会海军委员会副主席。目前,他正全力促成国会通过《共和中国舰队法案》。
根据这一法案计划在1924年至1934年十年间,在四年造舰计划之外,提供总额28。5亿华元,相当于每年2。85亿华元造舰经费用于建设海军。根据舰队法案规定,到1934年,中国国防海军常备兵力为16艘主力舰,16艘航空母舰,远洋袭击舰或大型巡洋舰18艘,轻型巡洋舰38艘,驱逐舰164艘,潜水艇72艘,主力舰只舰龄10年,初步形成大洋舰队的雏形。
海军委员会之所以要求通过的《共和中国舰队法案》,实际上同传统息息相关。世界历史上,凡大胜后陆军一般都会裁减到开战前水平,海军则会被大规模裁减,因为维持海军开销太大。海军四年造舰计划,于去年对日战争期间通过,兰芳危机前,尽管海军造舰计划只维持在自卫范畴内,仍有人说三道四,那么庞大的造舰计划,肯定会受到短视之人刁难,但法律无法动摇,只有从法律上将海军规模固定,才能确保海军规模。
“当别人瓜分大陆和海洋时,中国只能抬头仰望蔚蓝天空的时代过去了。”沐良滨以威廉二世的名言作为演说的结束语。作为传统的大陆国家,中国必须要雄心勃勃向海洋进军,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保障和争取国家海洋权益,势在必行。
“舰队法!” “舰队法!” “舰队法!”参议院议员们纷纷站起来咚咚的敲着桌子,大声呼喊,议员们的吼声回荡在基石议会大厅,先前负责作证的沈鸿烈等海军将领听到议员们的欢呼,大喜过望,一旦舰队法通过批准,未来十五年内,中国海军即可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居安思危!”千百年前老祖宗就发明了这个成语,但国人总好象有健忘症,战争结束仅一年,就对军备建设百般刁难。海军四年造舰计划被削减、战略空军计划被搁置,陆军也未能幸免于难。
海军要求引进美国技术建造四艘4。5万吨大型战列舰计划被削减一半,意味海军未来只能拥有4艘战列舰,甚至连航母也只批准再建两艘。如果没有 “婆罗州危机”,三大列强蛮横无理的干涉,四年造舰计划不可能被大规模扩充。沈鸿烈想起总理的话:有时候战争威胁也不是坏事,任何国家都需要一个敌人。
国人饱尝有海无防的苦头,但苦难过去,敌人消失,要国人花费巨资,大规模扩充海军的确强人所难。假想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一个整天叫嚷 “入侵”的假想敌。适合作中国假想敌的国家,只有英、美、法。法国远东军事力量薄弱,尤其是海军构不成对中国的威胁,忽悠国会给钱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只有美英。
亚洲中国和美国尤其是英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英国皇家海军实力出类拔萃,美国也弱不到那里去,在拥有这两个假想敌的前提下,国会定然会慷慨批准海军大规模扩充计划。海军扩军,不能一艘一艘造军舰,而是要一支舰队一支舰队的下海。中国海军短期内大量建造军舰,引起警惧理所当然。但这就不是沈鸿烈等海军将领考虑的事情了。
与国会内的狂热不同,总理办公室内气氛沉闷,海军部总长程壁光、财政部次长宋子文坐在司马办公桌前,均面沉似水。
“总理,如果要完成海军法规定的造舰计划,未来十年中,海军每年需要保持4。5亿元以上,因为舰龄只有十年,每年需要新建舰船吨位超过18万吨,造舰的每吨单价超过了700元,仅此就需要花费一个亿以上……海军法对于国家经济是极大的拖累。”宋子文竭尽全力,试图用数据说服总理放弃海军法。
财政部次长宋子文对国内战争狂热惶恐不安,《共和中国海军法》无疑是头脑发热的体现,如果中国经济如同美国,自己无话可说,但以中国目前的国力,试图建立一支与美国、英国相等的舰队,是拔苗助长。
程壁光对宋子文的观点不以为然。宋子文是中华革命党孙文的内弟,在二届内阁中无疑是个另类,27岁成为内阁财政部次长。最引人关注的是,其无党属,即非复兴党,也非中华革命党。尽管姐夫一直邀请其加入革命党,但其总用事务官员无党化回绝,对此包括程壁光在内的很多人都颇为欣赏,但他把矛头对准海军却是不能接受的。
“宋次长,如果英、美、法三国的战争威胁变成现实,恐怕南方各省已经沦为战区,国家经济即使不被拖垮,也会被打垮。无海防即无国防,我想宋次长不会忘记。”《共和中国海军法》是学习德国,试图通过海军立法,将海军规模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确保海军日益强大。
海军法出台后,一直缺少合适的契机提出。 “婆罗州危机”爆发、英法美三国干涉,为海军提出《海军法》提供了最佳时机。在程壁光等人策划下,海军国会作证的结果被捅到舆论界,海军无法保卫国家的现实和帝国列强的步步进逼,令敏感的国人毫不犹豫的同意海军大规模扩军,而《海军法》的提出自然顺理成章 。
“程总长,海权论我当然清楚,难道程总长忘记了,马汉提出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的先鉴之言吗?同时还有海权论中海权是自然形成的总结吗?”宋子文冷冷地反驳, “总理,德国有前车之鉴,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司马对两人的争执无可奈何。实际上,司马并不赞同大规模造舰,造舰与未来舰队维持需要巨额军费不说,还需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海军指战员,同时中国也缺少完善的海军基地,尤其是岛屿链外围海军基地。之所以同意海军的造舰方案,是为不久之后的谈判争取筹码。如同后世,苏美之间军事部署都是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筹码。
不赞同大规模造舰却并不意味着不赞同海军扩建,既便明知战列舰已是昨日黄花,司马仍然同意海军建造大型战列舰。战列舰大厚度装甲钢板或大功率蒸气轮机、大口径火炮直到造舰技术,对中国工业水平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造大型战列舰可以为未来建造大型商船、航母提供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可加快中国船舶建造业的技术实力。
“子文,你的意见我会考虑,但海军扩军计划是国防需求,国家安全迫使我们必须发展海军,当然如果战争威胁消弥,海军扩军计划是可以调整的,事情不会一成不变。”司马拍板做出决定,经济上中国的确承受不了大规模军备竞赛,但司马压根没有军备竞赛的意思,中央调查局已经对英美等国海军军备竞赛及国内动向进行科学分析。
不只是中国负担不了大海军,欧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财主家都没了余粮,老牌强国英国都在苦苦支撑。头号超级大国、海上霸主大英帝国一直奉行 “两强海军”政策,即皇家海军规模定要大于或等于第二位加上第三位的规模。
不过, “两强海军”政策现在已是纸上谈兵,首先大英帝国经济在走下坡路,美国海军同样在大规模扩充,德国保留着远比历史上要强大的海军力量,中国跟着扩充海军,英国根本无法从物理上达到两支海军的标准,限制海军军备在所难免。
三天前,美国众议院通过《关于召开限制海军军备会议》的议案,不久后,迟到了三年的华盛顿会议就会召开,海军扩军计划自然会受到限制。现在之所以通过海军法,就是要在会议上争取海军利益最大化,用纸面上的军舰去减少对方的军备,如此划算的生意,不做白不做。
而且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舰队大都在纸面上,而英美等国的舰队却远超过各国所能接受的吨位,意味着他们在军舰到达退役舰龄前,无法新建大型战舰,未来战争爆发后,停止建舰十几年后的英美将缺乏建造3。5万吨级或4万吨级以上军舰的经验,而中国却可以利用十几年时间,完成舰船、冶金、火炮等技术上的赶超。
总理的一意孤行令宋子文无法接受,中国绝不能走上德国的道路,兰芳就是导火索。如果大规模扩军会引起各国警惧,威胁会演变成现实。 “可是总理,削减军备是世界大趋势,如果中国继续无节制扩充军备,会引发各国警惕,最终适得其反,万一……”
“没有万一,他们绝不会开战。子文,经济上你是专家,欧洲大战造成一千五百万死者和二千三百万伤者,惨状历历在目,各国反战情绪高涨。民众对强加在头上沉重的军费异常反感,列强不可能为所欲为地扩充军备。共和十二年经济危机使美、英、法等国遭受沉重打击。在人民反战、国内局势动荡和经济不稳的情况下,各国绝不会贸然发动战争。”司马斩钉截铁打断宋子文的话。
“婆罗洲危机”将各国底牌显露无疑,如果与切身利益无关,绝不会冒政府崩溃的危险开战,和平仍然是世界主流。中国要利用各国的主流意识,尽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比如殖民市场共享、取消殖民地歧视性关税以及土地、移民、投资等政策。如果能在华盛顿会议期间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收获,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海军扩军方案以及海军法的通过,列强在实质威胁下,中国才能够利益最大化。
夏威夷以东,太平洋洋面上炮声隆隆,内华达号、亚利桑那号等数艘主力舰排成纵队航行,浓烈的火药黑烟淹没了庞大的战舰,从夏威夷岛机场起飞的陆军飞机准确击中靶舰。各国海军见识到中国海军航空兵对佐世堡远程奔袭的惊人战果后,纷纷效仿,利用陆基飞机对敌舰队实施远程空袭。
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在演习时,一艘悬挂中国五色旗的远洋渔船出现在演习海面上,一艘美军驱逐舰发现远洋渔船进入演习海区,立即朝远洋渔船逼近,炮口直对渔船。距离大约数百米时,驱逐舰打出旗语, “你船进入演习海面,请立即撤离。” “回复:这里是公海海区,我船享有公海自由通行权。”拿着望远镜的王玉林命令大副。
航海日志官则在航海日志中写下进入演习海区后第一次航海日志, “西北时间,5月27日夜9时12分,我船接近演习海域。美国舰队的大演习,在夏威夷岛附近海域大张旗鼓地展开,我船遭遇到第一次拦截,船长下令机动避让,仍坚持公海自由通行权……”
“远渔113”是海军情报处下属12艘远洋间谍船之一,间谍船的作用就是当敌对国在公海演习时,靠近演习海面,通过无线电侦察搜集演习情报,如:过程以及部队编制等资料,与他国间谍船小心翼翼不同,海军情报处间谍船更喜欢利用公海自由原则堂堂正正的收集情报。
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恶化,美国把舰队主力集中在太平洋,在夏威夷举行大规模军演。海军部获得情报后,立即命令海军情报处派出间谍船,查明美国舰队的动向和战备情报。
海军情报处美国组杜涛少校以 “随船军官”的名义搭乘该船,通信情报专家季伏恒少校被任命为通信长,另外还有许多一流通信情报人员搭乘该船,担负侦收美国舰队中波的任务。与此同时,情报处专门抽调精锐通信情报人员派驻马绍尔群岛,以便收听美舰队的无线电通信,测定方位。
“命令你船立即撤离演习海区,以免造成误伤”,美军驱逐舰在驱赶远洋间谍船时,船上通信情报人员则专心致志地利用电子监听设备搜集演习情报。 “王船长,你有没有注意到演习和以往大不相同”,在望远镜中聚精会神观察美军演习的杜涛问王玉林。
“美国陆、海军飞机始终密切配合,完美实施了多次攻击,美陆海军航空兵的配合默契,不亚于我国海空军,这一点杜少校会在报告中详细报告。”杜涛点点头,演习收获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显然跳进海军部精心布置的圈套中。 “海军航空兵利用陆基远程攻击机对佐世堡实施奇袭”,这是佐世保奇袭后,海军部发言人的公告,之所以如此是为掩护航母的效用,引导他国误入歧途,显然美军上当了。
季伏恒少校带领通信情报组搜集了大量资料,回国后,会有专职破译机构分析资料,破译出美国舰队密码。要战胜对手,就必须了解对手。
第二十六章 温泉
“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再一次站到十字路口,或者得到它或者失去它,或者与它携手合作,或者与它走向对抗?美国需要一个选择。”当中国与美、英、法趋于对抗,中国国内爆发游行示威,中国政府举行轰动世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之后,《纽约时报》如此描述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
国会山附近,数千名身穿美国陆军制服的青年,聚集在一起,当中有人坐轮椅,有人缺胳膊断腿,手中高举:不要再让美国人流血;要和平,不要战争之类的标语牌,他们面前警察如临大敌。
欧战记忆对于美国人充满苦涩,尽管美国晚3年参战,但数百万美国青年在法国泥泞的战壕中进行了四年搏杀,近百万美国青年永远留在法国,更多美国青年伤残,战争创伤尚未平息,美国海外干涉行动,让美国民众感觉噩梦再临。
孤立主义与反战情绪是美国社会的主流,尽管美国政府一再表示:希望亚洲维持秩序与和平,但绝不会卷入与美国无关的战争。显然美国民众依然疑虑重重,没有实质和平之前,欧战时倍受创伤的美国人依然坚持反战示威。
国会山附近围满未获得进场资格的记者,焦急等待国会山的消息。如果各国接受旨在限制军备的方案,世界持久和平指日可待。美国政界、舆论界充满渴望。1921年11月18月至3月7日,英、美、法、意、德、奥匈、奥斯曼等27个国家代表举行了巴黎和会,长时间谈判后,各参战国达成《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主要拟订对德奥等国的停战和约,调整战后欧洲势力范围,削减、限制德国、奥匈等同盟国军备。
至于各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巴黎和会虽有所涉及,但语焉不详。战后,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实力发生巨大变化。欧战期间,日本、美国力量猛增,都想同英国抗衡,称霸远东,从而加剧了日、美、英等国在这一地区的矛盾,而中国悄然崛起,使这一地区形势更加复杂,中日战争使远东局势扑朔迷离。
共和十二年中国取得对日战争胜利,完成从绵羊到豺狼的转变,中国不再是列强垂涎的投资场所、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工业化国家。中国不仅竭力提升国家实力,同样要恢复亚州的传统地位,因此在东亚与东南亚问题上中美、中英以及英美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面对这一现状,美国进一步加强太平洋防务,扩大夏威夷海军基地。英国则决定把新加坡建成皇家海军第三舰队基地,还打算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自治领海军合并成 “远东联合舰队”。
新一轮军备竞赛就此展开,美国仰仗急速膨胀的工业和金融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挑战。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自纳尔逊之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并保持 “两强海军”的英国不甘示弱: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中国在共和12年对日战争期间通过 “海军四年造舰计划”,但只是保持最基本海洋防务需求,规模不大的造舰计划并未引起英、美两国的警惕。中、美、英三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斗争与对抗,因 “婆罗洲危机”被摆上台面。为了令中国从 “婆罗州危机”中退出,美、英、法在同一天向中国发出外交通告,向远东地区派遣舰队施加压力,中国反应就是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应对可能的 “入侵”,远东气氛前所未有的紧张。
“婆罗洲危机”后,中国国防海军在国会作证,称海军依靠现有军备,无法在面临海军强国入侵时,保卫国家海洋及海运安全。国会立即修改扩充了共和12年提出的四年造舰计划,规定建造117艘军舰,其中包括8艘主力舰、10艘巡洋舰、10艘航空母舰以及50艘大型驱逐舰,这一计划比四年造舰计划扩充了70%。完成后,中国海军实力将达到美国65%,从三流海军国家跻身世界一流海军强国。
面对海上的威胁,吃够有海无防苦头的中国国会在通过四年造舰扩充计划后,立即讨论审核海军部提出的 “大洋舰队”计划,大洋舰队计划远比四年造舰计划宏伟,甚至同时通过海军法,确保海军规模。面对中国国会的迅速反应,新一轮军备竞赛不可避免。美国英国都知道无限制军备竞赛的后果,财政状况窘迫、人民反战促使英、美考虑通过国际会议达成妥协,限制军备。
1924年5月14日,在 “婆罗洲危机”与各国即将展开全面军备竞赛的现实面前,美国参议员博拉在国会提出议案,主张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限制英、美两大海军国以及中国海军的海军军备问题,可能引起战争的远东、太平洋问题,5月26日,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博拉提出的《关于召开限制海军军备会议议案》。美国将邀请英、中、法、意大利、德、奥匈帝国参加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会议。消息传出,赢得舆论一致赞扬。
欧战后经济遭受重创的英国同样意识到无限制军备竞赛绝不是英国经济所能承受的,在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的第二天,首相在帝国议会表示,欢迎美国关于召开限制海军军备会议的建议。英国人想通过限制海军军备,保持皇家海军的战略优势。
佐治亚州温泉镇,安静详和,外界纷扰根本影响不到这里。距镇子3公里有一座破旧的温泉疗养院乔治。皮博迪疗养院,6月初温泉疗养院附近,漫山遍野的野花生机勃勃,山脚下温泉涌动,蒸腾起朦胧的水雾。红土坡下依山而建的两层木质小楼,镶嵌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中,因为夜里刚下过一场雨,树木、花草像被水清洗过一样,空气格外的清爽、湿润。
亨利懒洋洋的躺在躺椅上享受阳光,等待 “客人”,自己已经等待了两个星期了。听到汽车声,亨利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是乔治的汽车,那个人来了。 “这里空间很大,卧室都在楼上”,乔治一边介绍一边迈下汽车。
“我为你和罗斯福太太准备了一套漂亮的家具,现在只有几位客人,因为是淡季,我想趁机会对这里进行改造。”下车后乔治。皮埃迪自顾自打量疗养院,除旧了点并没有大碍,是时候进行改造了,如果不是罗斯福,乔治都忘记了自己还有这处财产。
望着破旧的疗养院,罗斯福和埃利诺都不敢相信眼睛,显然对近乎 “腐朽”的木楼并没有心理准备。仍坐在车上的罗斯福勉强开口, “我……我不能留在这儿,这地方就是个残骸”。 “福兰克林”埃利诺连忙制止丈夫的无礼。 “爸爸,真要住在这地方吗?”陪同父母的安娜。罗斯福。伯蒂格无法想象父亲真要到如此破旧的疗养院接受 “治疗”,这里根本没有医生和医护设备,靠温泉真可以治好父亲吗?
“往好处想,你大部分时间可以呆在水里,我们一起渡过更艰苦的岁月……”乔治仍然劝说朋友。温泉富含矿物质,能轻易让人体浮起来,适合罗斯福的康复。此处泉水曾经治好过因小儿麻痹而下肢瘫痪的年青人,经过3年温泉治疗,年青人只柱一根木棍就可以行走如初。
“艰苦岁月?乔治,这地方该被诅咒!”出身上层家族的罗斯福显然不能接受住在这种地方,说话时直接了当。一路上罗斯福都在后悔来佐治亚的决定,尽管景色不错,但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水土流失,交通很不方便,土路坎坷难行,疗养院更是破旧不堪,甚至都没有疗养院的基本设施,根本就是地狱。
“是的,是那样,我们已经好起来了,但我仍能想象,你也是。”乔治一边说话一边直视罗斯福,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立刻带你回火车站,如果你愿意的话。” “我丈夫是担心……”对丈夫的无礼感觉愧疚的埃利诺连忙开口解释, “火灾!”罗斯福看着双腿,接过妻子的话。 “我很怕火灾,如果我在楼上,就出不来了。”罗斯福朝二楼窗户看去,如果发生火灾自己根本不可能离开,甚至上厕所都需要几个仆人。
“噢……那是!”回头看看楼上卧室,乔治想起朋友的遭遇,责怪自己考虑不周。 “我们还有别的选择,还有一间更大的别墅,比这里……”话说一半,乔治突然意识到问题所在,三天前,从波兰来的亨利先生就住在那里。 “稍等一下!”乔治连忙走向正在享受阳光的亨利。坐在车上,仍未下车的安娜。埃莉诺顺着乔治的走向,看到一个躺在躺椅上慵懒的年青人。
“亨利先生……” “你好!乔治先生!”亨利站起身与乔治打招呼,看到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好奇的打量自己。几分钟后,同亨利达成共识的乔治开车将罗斯福夫妇带到原本亨利租住的一层别墅。 “福兰克林。罗斯福!”成功达成第一个任务的亨利露出笑容,这个人自己研究了三个月,在这里等了三天,如局里计划的一样,他来了,而且乔治还需要自己让出 “别墅”搬到楼上。
下午,坐在温泉游泳池边的亨利望着由三个黑人陪同,坐在轮椅上的目标人物,直到此时亨利才真正看清目标人物,一头整齐的褐发,戴副圆眼镜,他的女儿已经跳进温泉游泳池中。 “爸爸,这里的水很舒服!”在游泳池内游泳的安娜。罗斯福伯蒂格诺笑着招呼父亲,至少这里还有优点。
“准备好了吗?先生。” “你扶好了吗?彼特。”手搭在两个黑人肩膀上的罗斯福反问。 “局里为什么会对这个残疾人如此感兴趣?”望着被两个黑人扶到游泳池边的目标人物,亨利心中嘀咕。作为学校最出色的学生,亨利想象过刺激的特工生活,而接到的任务竟然是做 “潜艇”,而且是在一个废人身边,但任务总归是任务,必须出色完成,不容置疑。
双腿肌肉萎缩的罗斯福坐在池边,拼尽力气用双臂支撑身体,缓慢而艰难的朝游泳池移动,埃利诺静静的注视着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