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你们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群,只可惜你们的聪明才智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得到发挥,像二号高炉中有很多设备,即便是在美国如果没有专用大型设备,也不可能生产出来,但是你们中国的工人竟然用那么简单的办法就生产出来,还有你设计的那种一边安装设备,一边施工盖厂房的施工方式把工厂的建设工期缩短了几倍。实际上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更多地时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听到穆藕初的话后。一头灰白色的头发地梅尔森开口说到。

二号高炉和已经投产的一号高炉不同,一号高炉除了一些附属简单设备之外,其主要设备大都是通过异常点从后世购买。在生产附属设备时西北并没有碰到任何问题。但是规模更大的二号高炉所需要的超过六千吨各位设备,全部是由西北公司下属的300多家工厂,按照图纸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受限于设备的问题,很多大型设备,几乎都是那些普通工人用土办法解决,最终生产出来的。

像二号高炉装料设备中关键地大料钟和大料斗。料钟自重18吨。直径4。2米,高2米。在制造过程中,须经铸钢、回火、金加工、硬质合金堆焊、再金加工、平衡试验、密压试验等多道工序。铸钢件体大硬度高,一般机床无法加工,只好把工件放入地坑,用自制牛头车床加工。

整个重型机械厂日夜不停连续干了20多天,才抢在春节前完工。而100吨容量的铁水罐车,高4。5米、长7米,自重60多吨,则也是重型机械厂自制土镗床,以镗代车,经过一个多月苦战,现在已经接近完工。还有像是高炉风口大套等等很多高炉大型所需设备,大都是用种种土办法被制造了出来。

正因为如此,梅尔森等从美国来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于这一点可谓是佩服至极点,更让梅尔森等人大开眼界的,恐怕就是穆藕初设计的那种类似于后世俄布战时工厂的建厂方式了,先内而外的建设方式。直接压实地基安装机器设备,同时施工建厂房,电力电缆、行车地安装也是同时进行,如此一来整个工期被缩至最短,像就像西北轧钢厂。厂房还没建成时。第一块中厚板就被生产了出来,这种施工方式远远超出梅尔森等人地想象。

“呵呵!一般。一般!还是你们指挥得当的结果!”对于梅尔森的夸奖,穆藕初着谦虚的说到,这时穆藕初当然不会解释到,自己 “想到”这种施工方式,实际上是从公司地图书馆的厂房施工建设的书本上看到的。

“嘟……嘟”看着眼前被吊起的重达100多吨地商船上层建筑整体,当悬掉在空中的体积庞大的商船上层建筑整体,在距离地面数米的空中微微的晃动地时候,在下面观看地江南造船厂的中外技术人员和厂经理都不禁吸口冷气,而此时而作为这条商船地设计师的王平轩,此时的心里更是扯成了一小团。

“一定要一次定位安装成功!”当重达数百吨的商船上层建筑整体,开始在站在脚架上的工人的口哨声,开始缓缓降至船台,在船台内是已经完全合拢的商船,只要商船上层建筑整体定位成功,就基本上意味着这条商船基本完工,王平轩不顾得擦拭额头上的汗珠,紧张的看着吊挂在空中的商船上层建筑整体。

王平轩知道现在吊运这节上层建筑整体,是整条商船中重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节独立段,只要这节商船上层建筑整体顺利吊运焊接完成,这条属于中华远洋船运公司定购的1800吨的商船就可以下水,而且将会创造全世界造船业的一个奇迹,船台周期将缩短至15天!

这条带有试验性质的载重吨不过两千吨的商船,如果按其吨位而言,对于江南制造局而言,是其制造的吨位普通的小型远洋商船,但是就其运用的技术而言,这条商船却是江南制造局最近几个月之中各种技术革新的总成,从比例投样,到分段建造,甚至于就是连普通的钢坡口加工,都是采用刚刚安装的西北公司发明的碳弧气刨技术以及刨边机加工坡口的工艺,等等诸如此类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这条商船的建造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嘟……!嘟!嘟!”随着手持红旗的老工人地哨声,船台周围的几十名工人不停的用绳索牵动着商船上层建筑整体。以调整它的位置,以让其能够准确地降至定位销内。    “老天保佑,一定得顺顺利利。”身为造船厂厂长的刘冠南看着被厂里的大吊机吊起,悬吊的空中正在缓缓放入船台中的商船上层建筑整体。在心里不停的祈祷着。

刘冠南不时的用眼睛的余光看着一边同样紧张无比地王平轩,尽管心里仍然有些担心,但是仍然不时的冲着围观的技术人员们笑着,以表示自己的支持之意,在外人看来此时的刘冠南好像底气十足,可是只有刘冠南自己知道,现在的自己是在这里硬撑着。作为造船厂的厂长,本就是技术人员海军出身地刘冠南知道。如果这一次试验得以成功地话,江南造船厂的造船速度至少提高十倍,尤其是船台利用率足可以从过去的一条船一年,下降到二十天左右。

自从数月前王子轩从西北学回了电焊以及分段制造法,就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造船之中,但是分段制造法在西北一直都是用来建造大型锅炉罢了,因此直到王子轩亲自监工主持采用电焊以及分段制造法。制造了多条吨位在300吨左右的内河船舶。虽说在分段制造时碰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西北派来的几十名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最终都取得了成功。分段制造法就是将船体划分成各类分段,以分段为独立单位在平台上制造,然后将分段吊上船台装配合拢成船体。

相比于过去的船台装配,其对船台的利用率提高了十数倍,因此提高了船舶的制造速度。正是因为看到采用电焊法和分段制造法,王子轩等人仅只用了十天便制造了一条360吨地内河货船,身为厂长的刘冠南知道如果这一技术顺利应用在大型商船建造中的话。到时船厂所获利润将会远超出想象。

因为一战的关系,现在英国人、法国人都在满世界的购买商船,甚至于就是连武汉地技术一般地私人船厂,都接到了来自英法两国的船舶定单。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在由南北商界合办地中华远洋运输公司向江南制造局发出了两条吨位为1800吨载重吨为2000吨的柴油动力小型远洋商船之后。

刘冠南就立即同意由王子轩等人采用电焊技术以及分段制造法。制造这两条小型商船。这型小型商船的工艺流程被王子轩以及西北的技术人员一起,划分为低部分段、舷侧分段、艏艉分段、船台合拢四条流程线。每条流程线分别设立部件成型、平面分段、小立体组装、立体分段工位,实施了定工位、定场地、定人员、定设备、定质量标准的五定措施。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这条商船的能够顺利制造。

而且这条商船还是第一次引入了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工艺,也就是当船体在船台上建造的同时,将上层建筑作为总段在专用平台上进行装焊和预舾装后,整体吊运到船上安装的新方法,采用该项新工艺可扩大平行作业面,改善施工条件,提高舱室预舾装率,缩短建船周期。

“嘟……嘟!嘟!嘟!”当商船上层建筑整体被吊放至距离船体还有不足10厘米的时候,拿着红旗的老工人,连吹起了哨子,同时挥着红旗示意周围的工人调整位置,此时成功于否在此一举了。 “咔!”数秒后当一声金属相击的声响响起的时候,王子轩发现自己又腿好像没有了一丝力气,根本无法移动自己的脚步,此时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王子轩的额头上滑下,如果不是身旁杜兴眼神手快,一把扶着王子轩,恐怕王子轩会摔倒在地上。

工程师,偏差只有三到五毫米!”几名技术人员在船舶上层建筑整体一吊装完成后,就连忙拿起量尺到处检查起来,就在王子轩额头上的汗水几乎要流尽的时候,一个技术人员欢天喜地的大声喊到! “放炮!放炮!快!”听到技术员喊出的话后,心都提到嗓子眼里的刘冠南大声的对一旁提着鞭炮的工人喊到,此时刘冠南知道今天的江南造船厂,第一次在造船技术上领先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刘冠南相信恐怕明日的中国各地的报纸都会在头版头条报道这个一个月制造一条两千吨钢船的工业奇迹。

“恭喜你!王工程师,相信不信之后,在你们的努力下,中国制造的商船就会航行在世界上的第一个大洋之中!”见王子轩已经恢复了不少,杜兴开口对他说到,这句话完全发自杜兴的肺腑,作为西北派来向上海造船界传授电焊技术的总工,杜兴在这几个月之中和江南、求新等多家船厂的技术人员多有接触。但是杜兴当然知道王子轩为了今天的一切,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多亏了你们,没有你们帮忙,我想这条船最多也就是和之前的那几条一样,是半电焊船了,那里会像现在你这样,全部采用电焊,速度快了一倍都不止!真的是太谢谢你们了!”见杜兴这么说,王子轩连忙开口道谢到,王子轩知道这条船虽说是江南制造局造的,但是其中大部分焊接都是在杜兴和西北的那些技工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没有他们一切那里会有现在这么顺利。

“现在他们已经差不多掌握了电焊技术了,我们差不多是时候回家了!”在鞭炮声之中,看着和自己一起来的十几名焊接师傅带着船厂里的工人,开始忙火起来,刺目的电焊火花闪耀起的时候,杜兴在心里默默的想到,离开西北已有几个月了,那怕就是在西北面临着战争的时候,因为没有接到公司的通知,杜兴只能在上海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而现在,随着几家船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杜兴知道再过些日子自己这些人就能回家了。

“幸好,这些上海的船厂里有公司的三成的股份,要不然真不知道公司费尽这么多周折是为了什么!”看着另一边满面笑容的任由记者们拍照的刘冠南,杜兴知道那位刘厂长此时恐怕正是得意之时,看着那位刘厂长和几位的船界东家们的此时的笑逐颜开的样子,杜兴在心里自语到。

第二百零九章 一个政党的诞生(上)

人们说,在西北你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更多是商业,是工厂、是工业品、是工人、是生活,西北好像是人世间的最后一块乐土一般,西北远离政治,西北没有政治,当然也就没有斗争,人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着,奋斗着,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自己过上好的生活。

但是当西北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人们惊奇的发现,好像有一种莫名的情绪主宰着西北人,让西北人义无反顾的选择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饭碗,是的,他们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而战,尽管很是庸俗,但是对于大多数人们而言却非常实在。

西北没有政治吗?尽管司马并没有刻意的在西北宣传着什么,但是一直以来,也许是为了便于管理的原因,总是有意无意的通过报纸、广播,以一种隐晦地方式,向在人们传着着一种思想,那就是国家主义,奉公主义,而慢慢的责任、义务、牺牲、荣誉,在西北则成为了一种西北的潜流。

通过报纸、广播提倡的 “西北”概念和 “合作精神”,宣扬 “西北至上”的观念,个人依存于西北,无西北则个人也无法生存,无西北即无生活。因此作为个体必须遵守西北的规则,以享受规则范围内的自由、权利和幸福,无条件地服从西北、忠于西北。正是得益于这一宣传。再加上工业区内那些来自国内各地居民通过自身生活地比较。使得在更多地时候。他们都相信西北的媒体通过隐晦的宣传,向他们传达的那种责任、义务、牺牲、荣誉地价值观,甚至于以此为荣。

对于中国人而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知道所谓的自由、权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知道幸福是什么!对于他们而言幸福的定意非常之简单,无非是一日三餐、吃用不愁、片瓦避风挡寒,仅此足矣。

所以中国人是全世界要求最低、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他们之所以有这么低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得到的一直都少的可怜,当他们来到西北之后,虽然并没有进行刻意的宣传对比,但是当他们在西北过着过去难以想象的生活地时候,自然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进而成了西北地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信西北的种种宣传的正确性。在西北你看不到政治。看不到勾心斗角,看不到人性最丑恶的一面,以至于在国内很多的支持军国民化的人的眼中,实行着全民斯巴达式军事化的西北,无疑是全中国唯一地一个世外桃源。

当然有支持者自然有反对者,在各地总有一些崇尚着所谓之民治、自由的人们,总是像鸡蛋里挑骨头一样的挑着西北的刺,在他们的眼中,像西北这样用军法治理得益于西北强令推行地扫盲教育。那些原本并不识字地工人们,通过长时间的扫盲教育之后,也许是为了彰显出他们是个 “识字人”或是其它什么原因,当然更多地肯定是为了面子。

大多数工人都会自定报纸,并以看报来彰显出自己的变化。当然报纸自然是《西北实业报》。通过报纸隐晦的的宣传,一直以来在西北的工人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隐约可现的一种思想。得益于报纸的宣传,在西北开始盛行起了集权主义,在西北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么一个事实,只有中央集权才是最适合中国的,也只犹如此中国才有可能富强,才有可能重新恢复国家的尊严。

也许是因为西北并没有政党活动的原因,而西北也没有自己的政党,在西北的中层阶级,一直存在着一些辩论性质的社团,虽然这些社团特有一定的政治性,但是并不甚明显。    这些名目种种的沙龙式的辩论社团,最初只是那些公司的文职职员们,在下班后的聚会引伸出来的非正式的社团,对于这些受过一定教育的职员,他们在更多时候是通过彼此之间的辩论,来探讨问题,寻究西北和国家的未来。

后来也许是因为辩论升级的原因,其中的一些人便开始走出了客厅,来到了街头、地下酒吧等公众场合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信仰,以争取支持者,这好像就是西北的政治开始,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些社团,仍然无法摆脱他的本质,无非是一个由那些受过教育有又闲功夫参与辩论白领沙龙罢了。

“我们奋进会必须要走出我们的客厅,像这样永远不过是我们六人之间的研讨会罢了!我们要把奋进会办成西北的第一个政党。而不是现在这样的研讨团体!”在烟雾弥漫的客厅之中,看着自己的朋友,陈华容面带着激动之色的说到,在陈华容看来,如果奋进会永远窝在客厅里,不过只是一个朋友之间的聚会罢了,永远没有任何发展前途。

陈华容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也因此结织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当革命成功之后,面对着国内的乱局,国势并末因为革命的成功而发生转变,反而更显得混乱,正因为如此,陈华容才会自费到欧洲留学。在柏林工学院学习四年之后,陈华容第一次接触到系统的国家主义,本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的陈华容,自然在第一时间接受到这种思潮。

在欧洲的几年陈华容用自己的亲眼所见,意识到中国的乱局的根源就是在于联邦制,只有建立强有立的中央集权,以国家主义为治国纲要,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的富强。尽管接触到之前从末接触到地国家主义等诸多欧洲各类思潮。在柏林工学院学习地陈华容。除了学习之外,同时参加着柏林的各种社会组织的沙龙聚会,从吸取学习欧人的思想。

但是当在德国地报纸上看到一篇德人的西北游记中,关于西北公司以及西北工业区的介绍的时候。看到西北所实行的严格的军国民化的时候,陈华容就动起了回国到西北看看的念头。辗转多国后,陈华容回到了中国并来到西北后,作为柏林工学院的高才生,陈华容很轻易的就成为西北公司一名工程师,得到了现在地这一份收入不错地工作。

在德国生活的多年的陈华容,在来到西北之后,自然像自己的德国的同学那样,经常在自己的客厅之中举办沙龙,时间长了。慢慢一些经常参加聚会的人接受了陈华容所倡导的国家主义。 在陈华容的倡仪下。便在陈华容地客厅之中,成立了现在的国家民族奋进会。当然成员不过只有六个人罢了,而且还包括陈华容在内。按照大家的倡议,国家民族奋进会奉司马为领袖。

“年复兄,你是说,把我们六个人的奋进会办成一个党?无论是在西北还是国内我们可没有资历,也没有什么号召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报纸上投搞地方式宣传我们地理念,没有必要如此吧!”吸了一口烟,吐出烟雾后地方峰看着神情有些激动陈华容。于是便开口说到,对于陈华容的这种可以说有些发疯地想法,方峰当然不可能给予支持。

“擎山,觉得年复的所说甚是,我们奋进会要么走出去。要么早晚有一会就会自然消失。到时消失的不仅仅是奋进会,还有我们的梦想、我们的理念、我们的信仰!我支持年复兄走出去的意见!”皱着眉头的孙义山在考虑了一会之后。开口说到,早在内地时就曾经参加过类似的团体的时候孙义山当然知道,一个守在家里的团体,不走出去,根本不会有什么出路。

“我的意见和云义兄一样,支持年复兄走出去的看法!之南、勿言,你们的看法呢?”放下茶杯后的陈同秋开口表态支持到,作为奋进会中狂热程度不亚于陈华容的陈同秋,当然不会反对这么一个走出去的机会,话一说完,陈同秋就把目光看到一旁没有发言的宫安龄和章 潜云,同时问到两人的意见。当有六个人中的三个同意的时候,最后结果自然就不用多说。在陈华容的提议下,六人集资400元,用于散发传单、租用场地,而场地自然就是在西北比较普及的地下酒馆,在这些酒馆里进行宣传鼓动,是陈华容在德国时学习到的。

“你确信,会有人在花着两个铜子喝酒时,听着咱们的演讲?”看着眼前满面自信的陈华容,孙义山开口说到,在孙义山看来,虽说经常有人在酒馆里宣传着什么,但是孙义山担心如果那些人到时厌烦的话,可就有些难以收尾了。 “相信我!西北人远比你我想像的更热衷于政治。”对于孙义山的话,陈华容并没有给予直接的回答,只是如此说到,在西北的几个月,陈华容自认为自己对西北人还算是有所了解。

得益于西北现在的充实的物质生活,以及较为乏味的业余生活。那些以看报纸来彰显自己是个识字人的西北人,他们在酒吧里大都喜欢谈论报纸上的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因此,西北人对政治的关心远高过国内其它地区的人们,对这一点,陈华容自认自己还没有看错。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西北工业区内的路灯亮了起来,路边的店铺招牌上霓虹灯也随之亮起,大量的霓虹灯把人行道映的是五彩缤纷,现在的西北的街道越来越像一个都市,一个现代化的都市。

身上穿着没有军衔的军装头戴着军帽地沈林柱着拐杖。行走在西北地街头上。看着被霓虹灯映亮的街头,沈林从来不知道,西北原来是这么的漂亮。当在路上巡逻的宪兵队员看到这个走在人行道上,穿着没有军衔地军装的拄着拐杖的人的时候。目光中多少带着一点崇敬的色彩。看着在街头溜达着的行人们,看着他们轻松自在的脚步。虽然有些羡慕,尽管失去了右小腿和拄着拐杖行走带来的不便,但沈林仍然觉得自己很幸运,毕竟自己活着回到了西北。

“为了西北,为了你们,我愿意附出我的生命!相比那些死去的兄弟,我已经是个再幸运不过地幸运儿了!”和一个陌生人打个招呼后,沈林想到自己在社区举行地荣军欢迎会上自己说的话,沈林从来没想到自己生活的社区竟然会为自己举行规模那么盛大的荣军欢迎会。沈林甚至现在都记得自己当时说话时。都紧张的浑身冒汗,比当初在包头时面对枪林弹雨还要紧张百倍。

当然沈林并不知道,在社区内为退役官兵举行荣军欢迎会,是西北制定的一个社区制度。在操作上是由工业区荣军会和社区一起携手合作,举行这种大规模的欢迎仪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彰显服役者的光荣,同时为他人树立榜样。有幸作为第一个享受到社区荣军欢迎会地沈林,被这个突出其来的惊喜给惊的多少天都沉浸于一片狂喜之中,至少这份狂喜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原本的那种失去右小腿的痛苦。

“咦?中国国家民族奋进会。”走过一个地下酒吧入口前时,沈林细细地看着这个酒吧门口挂着一场大型海报,海报上是一个黑白地戴着钢盔的士兵地侧面像,红色的火焰占着海报一半的面积,在士兵头像的后面部则是飘扬的铁血旗。看着眼前的这份海报。沈林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民团的宣传海报,这个什么国家民族奋进会用这样的海报做什么。

“反正也没什么事。要不然就进去看看,他们在里面说些什么。”看着眼前的这份设计的有些别出心裁的海报,沈林不禁有些了举趣,于是考虑了一下便走了进去。

“呵呵!没想到现在的西北,竟然开始出现政党社团了!竟然还在报纸上做起了宣传!是不是应该控制一下?”看着手中的调查部递交的情报简讯,其中专门提到了在报纸上打广告招开群众大会的国家民族奋进会,看着这个奋进会的资料,司马知道这那里是什么奋进会,根本就是一个政党,虽然他的组织性在司马看来,实在是粗糙到了极点,或者还是没有摆脱这个时代的所谓的政党的特点。

对于司马这个也算有是六年的党龄,不知道被组织学习过多少次党章 和参加过少次党组织建设活动的党员来说,像这种纲领只不过是一句话,成员不过只有六个人的政党,前提是如果它算的上政党的话,连最起码的组织都不建完,还算什么政党。至少根据司马所接受的教育来看,一个体系健全的党最起码得有一个党章 吧。

毕竟按照后世所学,党章 可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一个章 程。一个党的党章 的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该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任务、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和纪律都项。而在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成熟的党章 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但是在这个时代,中国有一个成熟的政党吗?显然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可以称之为成熟的政党,这个时代的政党,更多的时候不过是只是一个社会组织,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严密的纲领,更多的时候这些政党不过是人们谋取私利的工具罢了。其实,这时许多明白人心里都有数。那些入党地人。大多是想谋得一个官位。当时地中国人,绝大多数还是士大夫,现代意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或口头上,在行动上只是在寻找做官的门径。

像赵秉钧有一句话很代表了这个时代党的素质: “我本不晓得什么叫做党。不过有许多人劝我进党。统一党也送什么党证来,共和党也送什么党证来,同盟会也送得来。我也有拆开来看的,也有撂开不理地。我何曾晓得什么党来。” “也许,自己应该弄一个政党出来,一直以来自己不都是在利用民意吗?既然可以自己利用民意,他人可以利用政党,那凭什么自己就不能利用政党呢?”

突然之间,司马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就是组建一个政党。像自己过去利用民意宣传战一样。用政党来完成一些军队不方便完成的事情。现在的中国实在也说不上有什么政党,不过是一二沽名钓誉的人,用党的名词作为符号,而一般没有意识的人跟着附和。他们自己大都以为真的是一个政党,如果有人要是问问他们,他们党的政见是什么呀?这些人没有几个能都答上来地。像这种业余地政党都可以控制国会,那么如果自己弄个组织健全的现代化的政党呢?如果把未来的党的那种组织结构照搬到这个时代的话?几乎不用想像,司马都知道像后世那种组织结构严密,如金字塔般的堡垒式政党结构。如果出现在这个时代,无疑将会是一种不亚于西北军的另一支有力的武器。

“看来,自己的确需要组建一个政党。道德致高点嘛!”想到自己的既定路线,司马才发现自己一真忽视了对这方面的重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想到。除了利用民意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机构可供自己利用,那就是议会的政党角逐。未来的西北建省以后权力将会归于议会。

那么建立一个体系健全政党,用民主选举地方式控制省议会,就成为了必然,如果不能控制议会就必然会有所制肘。所以就必要建一个政党,以保证能够控制议会,这样以后做事地时候才能少掉一些制肘,也能更有效的对军队和地区地控制,当然最关键的是还能合法的用民意吊民伐罪。

现在的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特别区,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政党力量。现在三个特别区虽然存在议会,但是政党力量有限,这些议员大都不过只是地方上知名士绅罢了。相比之下,如果自己操作得当的话,那么在西北的财力支持下,掌握着最先进的宣传工具的自己,无疑可以利用这支政党力量,直接控制议会,操纵省议会决议。

那怕到时只控制未来的省议会三分之一的席位,相比于那群如同散沙一般的三特别区的议员,到时令行禁止的政党,无疑将会赢得议会角逐的胜利,即便是在国会的参众两院也是同样。

“司马,你的意思是要组建政党?角逐议会政治?你确定你真的准备在议会里一展鸿图?”听着司马要建党的打算,蔡谔有些吃惊的看着眼前的脸面笑色的司马,对于司马这个决定,显然有些出乎了蔡谔的意料,蔡谔没有想到司马竟然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蔡谔很难想像司马竟然会去组建政党,参于议会政治。经过几个月的了解,蔡谔可是知道这个司马看似民主,实际上不过是批着一张民主的皮罢了,就像他利用民意一样,无非是想占据道德的至高点。

“嗯哼!松坡,你过去也曾参于组建过政党,也增加入过共和党,怎么有什么意见给我没有,你放心,我肯定不会拉你入党的,我知道你的信条,军人不党嘛!”看着有些吃惊的蔡谔,司马仍旧用笑眯眯的看着他,对于蔡谔的惊奇司马当然知道,过去司马曾经和蔡谔在一起讨论过,蔡谔知道自己是那种和他一样都倾像于专权的人,只不过蔡谔是属于那种有限专权者,而司马是属于那种绝对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