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玩宗师在现代-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铁钉找来,挨个儿实验。
浸泡在不同浓度硝酸溶液中的铁钉,各自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腐蚀太过,有的又完全看不出痕迹。直到试验到比重为百分之一的溶液时,终于呈现了雁游想要的结果。
注视着被溶消化解了表面的铁锈,重新变得光洁如新的铁钉,雁游兴奋不已:“成了!”
琉璃厂茶室。
茶水换了三壶,续了两次;周围几对捉着象棋、围棋厮杀对弈的老大爷也被莫老看了个遍,却仍是不见那位小朋友的影子。
待到后来,莫老已不去看表,直接找服务员要了一叠过期报纸慢慢翻看,从新闻民生里重新去看这座他阔别多年的城市。
小方起先不敢催促,但眼瞅着离约定时间已过去了一刻钟,胆子不禁大了起来。
重新叫服务员新沏了龙井端上来,他为莫老斟上一杯,状似不经意地说道:“都过去好一会儿了,怎么还不见人?会不会是路上堵车了。”
“这里又不是港岛,还没那么多私家车。”
见老板放下了报纸,转而开始擦拭多年不离身的怀表,小方又试探道:“也许是小孩子贪玩,跑去了别的地方。您看,都该吃晚饭了,还要等下去吗?”
“唔,如果你饿了,那就先走,晚上再来接我。”
莫老淡淡一句话,顿时堵得小方手忙脚乱:“我不饿,就是怕您饿过头又犯了胃病。”
小方生怕老板对自己留下坏印象。还想再解释几句,一名少年突然走到桌前,微微喘息着说道:“老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我一时忘了摆在哪里,几乎把家翻遍了才找到。”
这少年正是雁游。他在家里多耽误了一会儿,刚才是跑着过来的,现在还没缓过气来。细密的汗珠从发根点点渗下,沿着尖削的下巴将背心打湿了一片。整张脸胀得通红,却因此愈显得皮肤白皙。
莫老见他明显累得狠了,连忙将怀表收进中山装的口袋,又起身亲自为他拉开椅子,又把茶点推到他面前:“真是麻烦你了,快歇一歇。”
一旁小方看见,顿时惊得合不拢嘴:莫老几时这样鞍前马后地伺候过人?这可是连他最疼爱的小孙子都不曾有过的待遇啊!真不知他老人家为何对这个一身穷酸的少年这般青眼有加。
小方虽然也是华夏人,从小接受的却是西式教育,而且在港岛出生,所以他根本无法理解莫老暮年还乡的怅然。对莫老而言,雁游不仅仅只是一名偶遇的普通少年,还让他想起当年学堂里,那些同样出身普通家庭的同窗。
所谓触景生情,大抵如此。那份似是还非的惘然,令莫老的一举一动都变得格外柔软。
雁游虽然聪慧,却也无法体会到这份老年人特有的怅思,只道遇上了一位特别和气的老者。
一口气灌下半盏茶,稍稍缓过了一些,他拿出一个纸包放在桌上:“老人家,就是它了。”
近乡情怯,一直在期待的莫老这会儿反而有些迟疑起来。枯瘦的手指摩挲片刻,才慢慢剥开裹在外面的牛皮纸。
一个金芒闪光的鎏金匣子,就此呈现在三人面前。
它是残缺的,不但缺少上盖,仅有底座,连周身原本的珠饰都剥落殆尽。许多地方还有深浅不一的黑痕,不复当年精致,处处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小方只扫了一眼,便在心里嘀咕:“这盒子真是比想像中的还破,也不知是不是莫老要找的。但就算是,他老人家也多半会失望吧……”
一念未已,他无意往莫老的脸上一瞟,登时再度目瞪口呆:外慈内刚,一生要强的莫老,居然哭了!虽然只是眼角沁出一滴泪珠,但他确实是落泪了!难道这盒子有什么魔力不成?
满心疑惑的小方不敢询问莫老,只带着一肚子疑问,视线不断在残匣与莫老身上打转,试图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
而曾经经历战乱,看惯了世间百态的雁游,在看见莫老突然落泪后并不太吃惊,只是不无惆怅的想到,看来这残匣背后也有一段往事。
再联想起完整的首饰盒是因为战火而变得残缺,想到这无知无觉的小小物件身后也许承载了种种人生苦难,悲欢离合,雁游原本因偶然寻到商机带来的兴奋不知不觉慢慢消失,余下的唯有惆怅。
他不但爱古玩,更懂得欣赏古玩之美。古玩的美不仅仅在于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更在于它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到青铜钟鼎见证的天下兴亡,小到一支珠簪旁观的如花美眷。古玩承载的不仅仅只是匠艺,更是那份悠悠千年的底蕴。
不仅因为年代,更因其人文价值,方成就古玩之珍之贵。
山中随便一块石头,也许就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却从没有人把它们当做珍宝。个中原因,便在于此。
再度看见这只朝思暮想的首饰盒,莫老实在按捺不住心中激荡。待到稍稍平静一些,他才发现自己不但紧紧将残匣握在心里,甚至还流了眼泪,大为失态,不禁有些赧然。
平复了一下情绪,他刚想说几句场面话,把刚才的失态敷衍过去,无意间却对上了雁游的眼神。
那眼神带着洞彻世事的平静,却并不冷淡无情,而是隐隐带了几分悲悯关切。像是一位可以交心的挚友,在他面前你无需有任何掩饰,无需有任何借口,可以彻底放松,倾诉一切。因为你知道,他不会嘲笑你,更不会轻视你,反而会鼓励安慰你。
这样的神情,实在不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可以拥有的。但惊诧之余,莫老却不由慢慢放松了原本紧绷的心弦,之前那几分羞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不觉,他开口说起这段从没有对任何人提及的往事。
“小朋友,你看见过照片,该知道这是个收藏珍珠的盒子。它其实不值钱,是用铅掺了锡打造的,外面镀了一层金子。但它对我来说,却有无与伦比的价值,这些年我心心念念都想找到它……”
“这是我的英文老师给我的。那会儿时兴西学,但我小时候是在私塾念的四书五经,十四岁时进了学院跟不上进度,尤其是英文,简直头痛极了。家父便为我请了一位先生来。他只大我五岁,还在师范念书,我就叫他小先生。他懂得很多,对那时的我来说,简直无所不知,拥有致使的吸引力。不知不觉,我做什么都要提起他,他是我那时最崇拜的人。”
说到这里,莫老沉默良久,双手慢慢松开首饰盒,滑落向下,紧紧扣住了藤椅的扶手,好让声音不要那么颤抖。
“那颗珠子是我十六岁时祖母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说是夜明珠,其实只是颗难得的大珠罢了,珠光较强,只要一点点光线就能映得满室流光。当时我很喜爱它,到手后就去给小先生看。小先生说他早知道祖母要送我这个,便为我准备了一个收藏的盒子。其实珠子本身配的小盒已经非常名贵,用花梨木雕成,还用了难得的填漆工艺。但不知为什么,我更喜欢小先生给的盒子,当场就换下来,之后更是时时带在身边,简直一刻也不愿离身。”
莫老再度停顿,像是想到了那段年少美好的时光,唇角不自觉扬起一抹淡笑。
小方不失时机地说道:“所谓礼轻人意重,您与那位小先生友谊如此深厚,自然更喜爱他送给您的东西。”
莫老却没有接这话,再次不自觉地取出怀表,一脸怀念地摩挲起来,继续说道:“后来外战内战,烽火连天,战线节节推进,据说就要攻进四九城。我父亲为了一家老小,打算迁到港岛。我请求他带小先生一家一起走,但他不肯,还狠狠打了我一顿,落下外伤。当时我发起了高烧,人事不省。等到恢复意识后,已经身在前往港岛的飞机上了。我设法打听他的消息,却是杳无音讯。解放后我多次托人回来找过,但一直没有他的下落。唉……眼下离家去国几十年,我也早已娶妻生子,根本不抱什么希望了。”
他注视着掌中的怀表,又指了指残盒,苦涩一笑:“当年登机时行李超重,我家人把能丢的都丢了,包括这只盒子,只带走了珍珠。我这次回来,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让人去潘家园寻找,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竟真有重逢之日。可惜,我与小先生却始终无缘一见。”
小方又讨好地说道:“您别太伤心,虽然无法再见,但您与他的友谊却永远不会改变。有这份情义在,就足够了。”
真的只是友谊么?雁游却不置可否。他敏锐地察觉到某些不合常理的地方:如果只是顾念友情,莫老的父亲为什么下狠手打伤儿子?莫老为什么又特地提到娶妻生子?
也许,莫老仍有什么隐情未曾说出,那多半正是他对小先生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这时,已然平复了所有情绪的莫老说道:“小朋友,多亏了你我才能找到它。虽然只有半阙,但也是个念想,我要好好谢谢你。”
说着,莫老将一只鼓鼓囊囊的信封推到了雁游面前:“恕我直言,你家境大概不是很宽裕。这笔钱也许能帮到你,你千万不要推辞。”
☆、10 莫老的赏识
雁游擅长修复古玩,对各种材料的物性最为敏感。他之前接触过现代的各种钞票,知道它们厚度几何。当下粗粗一估,便推断出这信封里至少装了七八百元。
先前他也想过该收取多少报酬,却未想到莫老会如此大方。他连忙说道:“莫老,使不得。”
莫老没有出声,先往残杯里续满了茶,这才说道:“我一直叫你小朋友,竟连名字也忘了问。”
“我叫雁游。”说着,他把信封往前一推:“莫老,这报酬太过了。”
见雁游依旧拒绝,莫老眼中不禁掠过一抹欣赏之色。
刚才看似随意的一瞬,他已试出了雁游的真心:要是换个似嗔实喜的人,见自己不动声色,肯定敷衍两句就把钱收下了。这位小朋友,不但有超过同龄人的沉稳见识,定力甚至比大人来得更强。这样一株好苗子,自己看得很顺眼,一定要帮帮他!
慈不掌兵,义不从商,在港岛打拼多年,莫老早就炼出了一副铁石心肠。但回到久别的故里,任是再如何心如磐石的人,都会不自觉放软态度。更何况,打从雁游说出那番话开始,莫老就对他很有好感。
对莫老现在的身家地位而言,帮助一个普通人把路走得更平顺些,不过举手之劳。既如此,又何乐不为?
抬起手轻轻往下一压,制止了还想说话的雁游,莫老笑问道:“雁游,你现在已经工作了吧?”
雁游点了点头,有些奇怪,因为他并没有提到过。
莫老指了指他的衣服,和他的手指:“你穿的工厂制服很合身,不像是穿了大人的。还有,回城后我也见了几位远亲小辈,但凡念书的,指甲里总有洗不掉的墨水印子,你却没有。可以你的年纪,还不到工作的岁数。所以我猜,你多半是家庭条件不太好,所以早早出来工作了。”
雁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莫老并非未卜先知,只是和自己一样善于观察而已。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不希望你被耽误了。你不要再推辞,这笔钱你先拿着,如果实在不安心,就等学有所成之后还给我。”莫老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抹不开面子,为一时意气耽误了一生。就连历史上,也没有强者是一帆风顺的。强大如李世民,也有被迫结城下之盟的时候。”
雁游倒不是狷介的人,只是觉得一个白拿来的东西卖了这么高的价,违背了自己经商的原则。
他刚要说话,莫老再次抢先开口:“再说,我找它足足几十年,可巧你们家帮我保管着。这钱就算折合成保管费,一个月也就一块钱嘛。”
莫老风趣的话语听得雁游一乐。就连和他不太对盘的小方也笑着帮腔道:“你就收下吧,别辜负了莫老的一片好意。”
话说到这份上,雁游心道不如先接受下来,这笔钱加上奖学金,应该足够翻修屋子,说不定还能富余出一笔生活费,留给罗奶奶。他自信只要眼下难关一过,最多两三年的时间,自己就能闯出名堂。届时加倍把钱还回去,亦是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他说道:“那就多谢莫老了。这笔钱算我借您的,等我有了能力,一定还给您。”
见他说话不卑不亢,莫老愈发满意:“好,我给你张名片,有什么事你来找我就好。”
不等他说完,一旁小方已极有眼色地取出一张印制考究的名片递到雁游手中。
莫老之所以留下联系方式,倒不是真等着雁游还他钱。只是变相地提醒雁游,有了困难还可以去找他。
看穿这层意思,雁游愈发敬重莫老。老人家是实在人,施恩不图报,不像有些人,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恩小惠就叫嚷得天下皆知,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他没有点破莫老的意思。注视着名片上“莫平江”三个大字,郑重地说道:“我一定不辜负莫老的心意。”
“我相信你。”莫老微笑着握了一下他的手,旋即松开:“聊了这么长时间,天都快黑了,你就陪我这老头子吃顿晚饭吧。”
“您说哪里话,是我跟着您蹭吃蹭喝才对。”雁游打趣道。
乘着轿车,三人来到一家叫做东兴楼的饭店。这家店源于清顺朝,专营家常菜,号称是最地道的四九城风味。
莫老难得回国,自然要捡着家乡的特色来点,但这几天吃遍了各处有名的饭馆都不满意。少顷菜肴上桌,他先挟了一筷抓炒鸡丝,略略一尝,立即遗憾地摇头:“唉,不是当年那个味儿啰。炒菜不但火侯要到,食材更要用心料理。现在的师傅都做不到以前那样精细,老风味儿都断了传承了。”
雁游当年也随客人多次光顾过未曾改建的东兴楼。对他而言,那只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所以他对酒楼的特色菜肴味道也记得很真切。
当下拿了一块店里的招牌枣泥方圃,只咬了一口,便皱了皱眉:“是不对了,甜得发腻。”
“哟,还真是这样。”莫老跟着尝了尝,也是大皱眉头,不过心里却愈发笃定雁游来历不凡。
须知这四九城里的老辈人最是讲究,但讲究也分三六九等。就拿这东兴楼的菜品来说,偶然吃上一次两次的人,根本分辨不出味道有哪里不同。只有熟客才能尝出是老师傅掌的勺,还是新徒弟上的灶。而以前战乱时,普通人家都是千万百计从牙缝里抠钱,很少舍得下馆子。能做这酒楼熟客的,肯定家底不薄。
他猜测,多半是雁游小时候随着长辈常来店里。那时候老师傅还在,所以记住了味道,哪怕之后家道中落也没忘记。
他早先入为主地给雁游打上了落魄子弟的标签。却因为常年居于港岛,对内地不太了争,没有想到以雁游的年纪,记事那会儿正是拔乱反正的前夕,无数人瞪大眼珠子等着揪身边人的小辫子立功,哪怕私下有钱,普通人也不敢下馆子大吃大喝,免得犯错误。
雁游不知莫老已将他的来历猜对了一半。见莫老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还以为是为没吃到记忆里的味道暗自遗憾,便说道:“莫老,我会做几样小菜,味道还算过得去。如果您不嫌弃,我给您做两个?”
“真的?”莫老眼前一亮,“雁游,你会烧什么菜?”
“都是家常菜,以爆炒为主。”
雁游早年贫困潦倒时,必须得自己做饭。那时候可没什么讲究,买得起什么吃什么。后来条件渐渐好了,加上他又是喜欢什么就想学精学透的性子,逮着机会便向名厨们请教窍门。
虽然人家不可能把家传绝活儿都透底,但话里露出的那一分两分,已足够雁游练出一身好厨艺。虽然整治不了宫廷大宴,但家宴小聚却是不在话下。
莫老兴致勃勃地说道:“家常菜做得好了才是真本事。小雁,你就再给我做份抓炒鸡丝和生炒鸭片来。”
“没问题。”
客人刚动了筷却要自己上灶,这在东兴楼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服务员本来还觉得这桌客人有病,一俟小方亮出华侨的身份,马上堆起笑脸,说服厨师把厨房让了出来。
等雁游走进厨房,站在门口、腰身快赶得上汽油桶的厨师马上小声唾了一口,悄悄骂道:“德性!端什么臭架子!我倒要看他能整治出什么山珍海味来。”
“师傅,他好像也要做抓炒鸡丝。”还没出师的学徒工偷偷往里张望着:“咦,鸡丝下锅前还得过佐料?师傅,这和你教我的不一样……”
“你看不上我,你认他做师傅去啊!”
感觉到师傅的怒火,小徒弟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什么,眼珠却一直随着雁游的动作打转,好奇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少年能炒出什么菜来。
片刻的功夫,随着热油下锅、大火翻炒的滋啦声,空气里顿时弥漫着一股鲜香难言的味道。小徒弟不由自主吸溜了一口口水,刚要说话,却见雁游已经端着托盘走了出来。
盘里的菜肴色泽鲜亮,香气扑鼻,与之前饭店做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那份量却是极少,中等的白盘里只有几筷子菜,还不够个大肚客人吃两口的。小徒弟正想询问原因,雁游已经走回了包厢。
“师傅,要不……咱们也过去看看?”
“瞧你那不争气的样!”厨师骂了一声,脸色却没有一开始那么难看。早在嗅到第一缕香气开始,他原本满心的怨气都化成了惊讶:这香味和当初到他们培训班来讲大课的国家特级厨师做出的菜差不多,一个小小的少年,怎么可能做得到?也许是自己记错了?
怀着疑问,他身不由己也随在小徒弟后面,悄悄趴到了包厢的壁板上。
只听莫老惊喜的声音从里面传出:“好好好,不但卖相好,味道更好!就是当年那个味儿!小雁,看来你家学渊源啊!”
小方疑惑地问道:“莫老,为什么份量会那么少?”
莫老眯起眼睛细细咀嚼着嘴里的鸭肉,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出了半天神,才回答小方的问题:“你懂什么,以前的爆炒关键之一就在这份量上头。端上来都是小小一份,八人座席,一人挟一筷子就没有了,吃完这盘,再接着让灶上做。一旦份量多了,火候不到位,味儿就不地道。你看现在,菜都是满满一大盘,那味道能像从前吗?”
外头悄悄听壁角的小徒弟听到这话,马上捅了捅师傅:“师傅,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闭嘴,给我仔细听着!”厨师低低斥了一声,却早把这点记在了心里,决定改天试试。
这时,旁边一个包厢的客人突然走了出来,一眼看见面前有两个穿围裙戴白帽的人,连忙说道:“厨师同志,这个房间要的是什么菜?怪香的,给我们也照样来一份吧。”
再普通不过的一个要求,却把厨师憋得满面通红,吭吭哧哧说不上话来。他好意思说这是客人嫌他不好、自个儿另做的吗?
好在小徒弟机灵,连忙打圆场:“实在不好意思,客人,这是按预订备下的食材做的,今天已经没有材料了。”
“是么,真是太可惜了。”
客人一脸惋惜地回了包厢。保住颜面的厨师擦了擦头上的汗,暗自庆幸没有丢脸。
他却不知道,那精神旺健的老者落座后,对身边的人说:“我看这家楼不必别处,有绝活儿。明天你把老领导带来尝尝,说不定那件事就着落在这里。”
因为这话,后来又惹出一番风波,让厨师欲哭无泪了许久。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当下,莫老就着两份小炒,风卷残云般吃了两碗米饭,兀自意犹未尽。雁游见状,主动说再去做几个菜,却被莫老止住:“不啦不啦,我请你吃饭,却让客人下厨,已是非常失礼。再继续做下去,以后传出话去,我姓莫的都没脸见人了。”
这是老一辈人的规矩,凡事都讲究个体面,要给客人留足了面子。雁游虽然是少年外表,内里却也是不折不扣的老式作派,当下也不再固执,只是说道:“那您要是哪天再想尝尝,就到第三炼铁厂来找我,我招待您。”
“哈哈,小雁哪,你的心意我领了,不过明天我就要回港岛了。等下次再到大陆,我再来品尝你的手艺。”
如果说之前莫老对雁游只有五分满意,那么经过这支小插曲后,已然涨到了十分。一来这事儿证明自己没看错人,让老人家很高兴;二来么,自然就是美食的力量了。能再度尝到念念不忘的童年味道,这可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与莫老道别之后,雁游回到了宿舍。罗奶奶还以为他又去找同学,也没多问,只催他快睡觉。
背着身子悄悄数了数信封里的钱,发现居然有八百块,雁游更加感激莫老。
把钱压在褥子下,雁游回头看见奶奶还在就着十几度的灯泡裱糊火柴盒,忍不住说道:“奶奶,别费神做这个了。我最近认识了个朋友,我帮他练了几次摊,赚了一笔钱。再多做一阵子,应该能能修好房子了。”
回来的路上他就想好了借口。赚了钱修房买东西,家里有了变化,肯定要有个合理的解释。但所有人都知道以前的雁游根本不懂古玩,不可能实说是靠古玩赚了钱。
思索半日,灵机一动,他想到了那晚小摊子上朱道和自己说的下海练摊经历,决定拿摆摊来当借口。反正,据他沿路观察,现在城里捡背巷悄悄摆摊的人还真不少。
不过,要是说出几天摊就能赚够修房的钱,那也太招人猜疑了。雁游决定再等上一个月,届时就说自己白天上班晚上摆摊,周末还去帮人打工,所以才在短时间内攒够了钱。
但饶是如此,罗奶奶已是惊讶万分:“小雁,你怎么能去做生意呢?小心被人家骗去做了违法的事儿。”
“不会的,奶奶,我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不会被骗的。”
罗奶奶犹自不信。在老人家眼里,赚钱是件顶辛苦的事,哪儿这么快的?她停下活计,细细盘问了孙子半天。好在雁游早有准备,不但没有露出破绽,反而还说服了奶奶,让她相信,自己的孙子确实没有受骗,只是认识了好心人,遇上了机会。
“小雁,改天你把那位朱道请过来,咱们可得好好谢谢他。要不是他帮忙,咱们也不能够这么快就有钱盖房子。”罗奶奶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当然,不过他有点忙,等我约好了时间再告诉你。”雁游心道,就算奶奶不提,他也得把朱道请来露个脸,好堵住别人的猜忌。
☆、11 老骗子记仇
雁游盘算着要拉朱道来当挡箭牌,本准备次日星期天,先去过潘家园再去找他。却没承想,一大清早的,他还在公用卫生间里刷牙,就听见楼下有个熟悉的声音在叫他的名字。
匆匆漱了口,跑到筒子楼的过道上往下一看,雁游顿时愣住:朱道居然不请自来,脚下还带了几包东西。
“雁哥,原来你住三楼啊!我拿了点儿东西来看你,怕你今天要出门,所以早早就过来了。嘿嘿,你可别见怪啊。”
朱道兴奋地冲雁游挥了挥手,又放开嗓门招呼旁边正停单车的同伴:“梁子,别锁了,快来拎东西。你那破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谁稀罕要啊!”
“别吵吵,链条掉了,我正忙着哪。”
“要我说,你这破车早该换了。”朱道没办法,只好一个人提起东西,摇摇晃晃地去爬楼梯。
刚刚登上二楼,就迎面撞见迎下来的雁游:“你怎么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
“雁哥,今儿我过来,是给你送谢礼兼下帖子的。下个月我就摆酒了,你一定要来,不过不许带东西。”说罢,朱道往衬衣兜里露出一角的大红请柬努了努嘴。
雁游无奈地说道:“上次不是说了,不用谢礼,只要介绍几个砖瓦匠给我就行了吗。”
朱道连连摇头:“看你这话说的,介绍人不过是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事,能当正经谢礼吗。雁哥,你要还拿我当个朋友,就别财说这种话。”
“行行,我说不过你。”
雁游心里担着事,接过他手里的东西,顺手又把他拉到墙角,放低了声音说道:“最近我靠倒腾古玩弄到笔钱,修房子的事儿应该快了。不过我家里老人不懂这些,我就没说实话,借口说是帮你练摊赚到的钱。一会儿见了我奶奶,请你得帮我把这话圆上。”
“嗐,我当是什么大事儿呢,这还不简单,雁哥,包在我身上!”朱道没口子答应着,末了转了转眼珠,又问道:“雁哥,你那钱够使不?”
“我还没打听行情,不过估摸是够了。不够我再想办法。”虽然还没打听砖石水泥的售价,但雁游通过这些日子了解到的物价,觉得那八百的款子加两百的奖学金,足够他和奶奶生活五年,那盖个简单的房子应该勉强够。
听到他的回答,朱道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之前朱道在楼下大声喊名字的功夫,把罗奶奶也给惊动了。
她记得孙子要好的同学里没有嗓门这么大的人,担心他是在外头闯了祸,连忙下来查看。
楼梯上没有扶手,她扶着里侧的墙壁慢慢挪下来,警惕地看着膀大腰圆,一挺肚子足足顶得上两个雁游的朱道,问道:“小雁,这位同志是谁呀?”
“奶奶。”雁游连忙上前扶住她:“这就是我昨天和你说过的朱道,朱大哥。他今天刚巧看我来了。”
一听是帮着孙子赚到了钱的人,罗奶奶才去了疑心,热心地说道:“原来是小朱,快进屋来做。吃早点没有?我刚刚熬了小米粥,还有食堂里买来的高粱面窝头,一起来吃点儿?”
“奶奶好,我是雁——雁游的朋友,早听他说过您,今天正好他休息,特地过来拜访您。您别把我当外人,不用管我的。”
“你太客气了,来就来吧,还拿这么多东西。对了,我家小雁没给你添麻烦吧?他虽然脑子还算灵光,但太瘦了,没啥力气,你怎么会挑了他替你摆摊呢。”
“哎呀,奶奶,您对雁游要求太严格了。我不选别人单选他,当然是因为他比别人都能干。”朱道走南闯北,一张嘴皮子极其利索,三两句就把罗奶奶哄得眉开眼笑,疑心尽去,圆满地办妥了雁游交待的事情。
三人上了楼,雁游正准备倒茶,忽然听到临街那边的窗户里,飘进一阵吵嚷声。他伸头一看,却是与朱道同来的那位朋友,在和一个面相油滑、约摸五十出头的男子争执。
“……走走走,你哄着我把哥们儿介绍给你,结果是为了坑他。幸好我哥们儿运气好,另外遇到了真正的高明人,否则不止被你骗饭,还要被你骗财!他大方不和你计较,只骂你一顿完事,你居然还有脸凑上来,是不是想找不自在?”
说着,梁子肩膀一耸,两条臂膀上的肌肉随之隆起,一副精悍十足的模样。
那半老不老的小老头顿时吓得倒退了两步:“梁、梁同志,你口口声声说我骗了朱同志,但证据呢?你们普通人不懂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