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群侠传-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幔幔见猩猩胆被杀,挥出大刀向薛仁贵逼来。

薛仁贵手中长戟与红幔幔大刀狂撞一记,竟被震得向后连退数步。

岭下,李世民亦挥军杀上来。

屠炉郡主挥剑刺向红幔幔。两人对拼数招,不见输赢。两人的护体真气不断加强,震及周围士卒、树木、房屋。

人人都为这两股霸气震得东倒西歪。树木、房屋亦开始遭到破坏。

屠炉郡主与红幔幔两人招式不相上下。但比拼内力上,屠炉郡主似乎更胜一筹。两人飞身凌空,各击出一掌,掌掌相拼,竟让两人同时被对方内力迫退。

屠炉仅咳嗽了两声,但红幔幔却是狂喷鲜血。屠炉见红幔幔有些不支,疾步冲上,又一记重脚踢向红幔幔。

红幔幔抬掌硬隔,只听得一阵骨响。红幔幔惨哼一声,手腕已被屠炉踢断。疼痛之时难以防备,被屠炉又一记重脚踢中面颊而亡。

摩天岭自此失守。

摩天岭是通完安市的最后一座屏障。居然被唐军完全攻破。唐军直逼安市。

全盖苏文之子全男生握有高丽重兵。但都在鸭绿江畔集结,无法对安市进行回防。而全盖苏文虽然在安市布防了三十万大军,但因为高藏私蓄部分兵马,导致安市出现一些小的骚动。

唐军打算坐山观虎斗。看着安市内讧结束再行攻打。

高藏是荣留王的接班人,又恨着全盖苏文把持朝政,所以一直阻止自己的数千兵马在安市与全盖苏文的三十万大军进行以少对多的圣战。

全盖苏文不愧为一代军事家。知道高藏虽然兵少,但毕竟有打算与自己玉石俱焚的觉悟。一旦造成安市内乱,只怕对唐军最为有利。所以,全盖苏文竟然开始与高藏讲和。并主动将兵权交出,让高藏掌持。荣留王因为病重,却在此重要时刻升天了。整个安市城的高丽军民竟然将悲愤之气打算全部出于唐军身上,开始了共同退敌。

形势越发对唐军不利了。薛仁贵劝阻李世民道:“正所谓‘哀兵必胜’。皇上,不如撤军吧!仁贵早听说安市的最高统帅高藏极具天赋。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全在高句丽这里。贸然攻打,只怕会遭到惨败。”

李世民哪里听得进薛仁贵的话,怒道:“再有多言,斧钺伺候。还有,攻打安市不需要薛仁贵参加了。朕将亲领兵马攻打。”

李世民自信能一举将高句丽征服,遂命全军出动。

全盖苏文先前就因为担心唐军会一路逼近安市,故在安市城内与城外偷挖地道,还设有陷马坑。

唐军前冲果然多陷入坑内。坑内多有剑刺荆棘。不少人都入陷阱而致身死。有侥幸逃得性命的,却不防地道内冲出的大批高丽骑兵,被刀斫斧砍而致损失惨重。

唐军对安市发动数次进攻,却被高藏完全挡下来。加之全盖苏文给全男生发出的密信,令全男生率大军及时回防而致,将唐军夹于中间。令唐军损失更为惨重。

李世民后悔自己的战略失误,重新任命薛仁贵为先行统帅,在后方抵挡全男生的重兵攻击。

薛仁贵不负重望,利用自己所部的一万多人马竟然重创全男生的数十万大军。

高藏料知与唐军亦无法决出输赢来,唯有命人放出话来,但求见上李世民、屠炉郡主、薛仁贵一面。

李世民亦知此战无有胜算,答应高藏之要求,与屠炉郡主、薛仁贵三人三骑来到安市城下。

高藏亦单人匹马从城内出来。

薛仁贵一见高藏,即望着高藏大声道:“没想到昔日天仙灵峡救在下之命者竟然是当今的高句丽储君。”

高藏亦望着薛仁贵道:“天仙灵峡口,本王曾说过,他日再见,希望你能劝阻大军留有高丽主基。不曾想到还是要走到这一步。双方损失都惨重至此。你没有兑现当日答应本王之事。”

李世民道:“已经是这样,朕亦不想再与你们纠缠下去了。不知你打算怎样?”

高藏道:“就此罢兵如何?当然,你们远来至此,本王亦不会让你们空手而回。愿奉出国库所存乌金之百分之一赠予贵国。”

李世民道:“不知贵国乌金库存有多少?”

高藏道:“全国上下不过八千万两乌金。百分之一亦有八十万两。”

李世民道:“虽然不多。不过考虑到两国邦交,朕就答应了。取到乌金后,即回国。”

高藏道:“大唐皇帝似乎还不太懂礼貌呀?拿到我邦所赠之乌金就打算一走了之吗?”

李世民道:“那要如何?如果要因此侮辱我大唐天朝,朕宁可拼死一战,以留华夏之气节。”

高藏笑道:“不要想得那么偏激嘛!本王久闻中原武功世间少有。想领教一下几位高招。”

薛仁贵自知武功不及高藏,向李世民低语道:“皇上,高藏武功深不可测。当日天仙灵峡只稍稍展现,即让我们逃出火海。”

屠炉听了薛仁贵的话,不服气道:“让本宫领教一下。”

李世民拦住屠炉道:“此人说话之声沉稳,气息匀畅。内力修为远在你之上。只怕中原除朕与王白石外,无人再能与此人匹敌了。”说完,飞身跃离马背。

高藏双掌抡出,劈向李世民。李世民挺掌硬接高藏抡来的重掌。两人比拼的是各自的内力。

高藏与李世民都将自己体内真气强行注入对方体内,欲将对方的奇经八脉冲断。李世民的紫阳神功发挥至及至,竟能将高藏注入自己体内的乱撞真气借头颅皮肤冲出。头部冒出白气并伴随大股热量,让立于城外的高丽士兵感到浑身干燥。

而高藏已抵不住来自李世民体内的破坏性真气。一时体内发劲,强行震出李世民注入自己体内的真气,自己被弹出百步之远。而李世民及时撤掌,却纹丝不动。

高藏爬起来,笑道:“能输在中原第一高手手下,本王心服口服。本王不希望与大唐这样厉害的国家为敌。”

李世民亦笑道:“朕亦知高丽王非等闲之辈。希望以后能和平共处千年、万年。”

自此,大唐对高句丽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就此宣告结束。

第两百四十四章

李世民命尉迟恭等人带着八十万两乌金先回去。自己则与薛仁贵一起向西而行。

屠炉因为生气李世民不带自己一同前行而生气,竟于半路离开。只留下一封书信于尉迟恭。信中提及自己已经去追赶李世民他们了。

李世民与薛仁贵此时一直向西行,竟然来到一处奇异之地。这个地方的人都讲着一种让人难以听懂的话。

李世民曾与李靖一起学过希伯来语,高丽语。但这个地方的人讲的土话却让李世民一句也听不懂。而且这个地方的人长得比中原人及高丽人都要高大。眼睛与肤色也完全不一样。

这里人见李世民他们也甚觉稀奇。如果按现在的国家区域划分的话,这里应该属于吉尔吉斯斯坦周边。

李世民与薛仁贵进一间酒肆。薛仁贵打着手势要了两壶酒,两大盘牛肉。

李世民笑道:“一直憋在宫中难受,正好借此机到各处走走。有薛爱卿在身边陪侍,朕亦觉得畅快无比。”

薛仁贵与李世民两人边吃边聊。薛仁贵的马绑在店外,却被当地的贵族看中了。

薛仁贵这匹马原是高丽名将都罗弥的坐骑赛风驹。都罗弥被薛仁贵所杀,这宝马自然成了薛仁贵的坐骑。

贵族显宦在酒肆外讲着让汉人完全不懂的土话。

薛仁贵看到那贵族与几名仆人在自己的宝驹身上摸来摸去,知道对方是在打自己宝马的主意,刚才的土语应该是说自己愿意出多少钱来买这匹马。所以,薛仁贵想也不想即从手中抛出竹筷,刺向贵族手背。

贵族翻掌竟将薛仁贵掷出的竹筷接于手中,又讲了几句土语。

薛仁贵不耐烦地冲出酒肆,望着贵族道:“你们不要妄想这匹马了。快回去吧!媳妇还在家等着你呢!”

贵族也听不懂薛仁贵说得什么话,只是从怀内摸出一块金砖来,在薛仁贵眼前晃晃,意思是要用这块金砖来换薛仁贵的赛风驹。

薛仁贵也伸出一个指头来,在贵族面前晃了晃。

李世民在酒肆内又灌了两杯酒,让店小二将牛肉包在纸内拿着,又从怀中取出一锭大银放在桌上,拍拍桌子即大步迈出酒肆外,冲着薛仁贵喊道:“薛兄弟,赶快走!在异邦千万不要惹事。”

薛仁贵牵马欲走,被贵族挥掌向后心击来。

薛仁贵回击一掌,两掌相击,两人同时向后踉跄。

贵族旋身而起,双掌合一,直逼薛仁贵前胸。

薛仁贵欲挥出长戟,但思量一下,一脚踢出,正中贵族两手腕。

贵族吃了亏,又命手下武仆上前。

薛仁贵挺戟晃晃,都没人敢上来。

薛仁贵这才放心上马与李世民一起离开。

两人刚行不过几步,就有几个赤膊的人围了上来。

这几个人虎背熊腰,较李世民与薛仁贵竟然高出数尺。

薛仁贵旋腿踢中一人胸口,竟如同踢在一块生铁上。

薛仁贵叹道:“没想到番邦的人竟有这样的内力!”话音刚落,对方早一记硬拳击来。

薛仁贵一掌爆出,正撞往对方铁拳。

这个大力士被薛仁贵的掌力所震,竟纹丝不动。

其余几个大力士都向李世民扑过去。

李世民只虚闪几个空身,疾指连伸数记。大力士们都被点穴而立于原地。

薛仁贵亦仿效李世民,一指击中大力士肩上要穴。

贵族在后面看到自己弄的几名打手竟被中原人士轻松击败,吓得招呼手下众人慌忙离开。

薛仁贵与李世民又向前行了数步,都看到前面的一处拳场。

一位身着当地服饰,但模样却与中原人无异的老人,正立于拳场当中,监督着一群拿着长矛的甲兵练武。

李世民向老人喊了一声道:“前辈是中原来的吧?”

老人回头望了一眼李世民与薛仁贵,飞身出拳场向李世民打来。

李世民挥掌连拆老人数招,虽能接老人招式,却甚觉艰难。

老人亦第一次遇上李世民这样的对手。一时性起,体内微爆内力,竟将身上衣衫震破。

李世民借助紫阳真气,无论何种招式,均快如闪电,一翻腿连连踢中老人胸口。

李世民又一记铁拳轰向老人面颊。老人喝道:“停手!”李世民铁拳仍疾速击往老人面颊,在离老人面颊约容一根头发间隙处停住。

老人用手扒下李世民的铁拳,笑道:“老夫如今遇上了敌手,又是在这么个地方,真是巧得很。”

李世民道:“原来前辈真是从中原来的。但不知前辈因何会从中原来到这里?”

老人道:“老夫原是前朝炀帝侍卫之一东方伯手下一名老军。只为老夫当初为解救石青璇而得罪隋炀帝,不得已来此避难。蒙这里的君王厚待,在这拳场帮助贵族子弟习武练功。”

李世民听后,缓缓说道:“在下听闻东方伯手下老将王不超武功卓绝,后不知所踪。不知可否就是前辈?”

老人道:“老夫正是!看来这位兄弟还知道一些事情。”

薛仁贵道:“王老英雄,你武功如此高深。且如今大唐恩泽天下,不如随我们回去大唐。”

王不超道:“中原之地岂有老夫用武之地?”

李世民道:“在下保证。老英雄回到中土,必受重用。”

王不超道:“当今皇上倒还仁德,百姓亦能安居乐业。只不过老夫年事已高,就在此小邦了此一生,未尝不可?”

李世民道:“大唐创业艰难,守业更难。像老英雄这样的人物倘或弃置,天下有本事的人岂非会笑话大唐皇帝容不得人?”

王不超道:“这位员外说得不错!老夫亦该为国家出上一份力才是。如果两位不嫌弃老夫拖累人,就带老夫一起回到那中原之地。”

李世民喜出望外,遂让薛仁贵为王不超整理行囊。王不超亦去拳场管事那里说明自己即将归国。管事虽然舍不得,但亦不能强留,故放王不超离开。

三人各乘一骑打算从突厥借道回国。此时屠炉竟然亦追赶过来。李世民大感意外,唯有带着屠炉一起前往**。

此时的**可汗已经是颉利了。颉利不像其父那样本分,早已觊觎中原大片土地。此时李世民他们四人来到,颉利假意请李世民他们喝酒。酒中早已下过蒙汗药。打算将李世民一行变成人质,然后逼李世民割让土地。但颉利的伎俩无法瞒过李世民等人的眼睛。李世民四人假装将药酒喝下去,然后装晕倒。

颉利粗心大意,竟只留下一队突厥兵,即去自己帐中。

李世民见有人来用绳索捆缚自己手脚,一掌将来人轰死。屠炉、薛仁贵、王不超依样画葫芦。

李世民让大家换上突厥兵服饰,并伺机准备逃跑。

不料,阿史那燕正带了一队兵马巡营,竟然与李世民遭遇上。

虽然李世民着突厥兵号衣,但神态举止却与几年前无异,让阿史那燕很快就认出来。

阿史那燕一直心仪李世民,听说父亲要以李世民众人为人质,竟然打算帮助李世民他们逃走。

颉利在帐中久不见绑缚李世民的那一队突厥兵来向自己复命,料定有诈,即带兵前往。果然看到阿史那燕带着李世民在营盘之中游走。

颉利喝止阿史那燕,并挥军向李世民冲杀而去。

阿史那燕此时竟然手执利刃搭于颈项之上,要父亲对李世民四人放行。

颉利犹恐爱女出现意外,所以对李世民四人放行。阿史那燕担心父亲在自己停止威胁后,又会对李世民他们不利,所以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直至李世民他们安全回到太原,阿史那燕才回去**。但从此以后,阿史那燕与李世民再也没有见面了。

王不超此时亦知李世民的真实身份,表示愿为李世民肝脑涂地。

李世民回到长安后,吸取了攻打高句丽的教训。打算休养生息。周边异族在边境骚扰之时,即派能征善战之将前往征讨就是。不会再大动干戈,以伤大国之元气。

又是几年过去,各边境小国尽皆向大唐纳贡。李世民亦被称之为“天可汗”。

大唐如今真正走向繁荣昌盛之时,李世民却开始计划着如何去泰山封禅。

李世民的计划一经提出,即遭到魏征与张蕴古两人的反对。

可怜的张蕴古当时就被李世民处以腰斩之刑。而魏征则因为瓦岗英雄的求情而被暂时收监。

李世民为使魏征妥协,数次至狱中向魏征进行威胁。不料反被魏征言语讥讽。李世民愤愤回宫,并破口大骂道:“山野村夫,居然如此来说朕。朕一定要让他身首异处。”

此时,长孙皇后正好经过,听到李世民的不满之言,急忙换上朝服,并跪于李世民面前道:“恭喜皇上,得一千古名臣。”

李世民见长孙皇后如此举动,问道:“皇后为何如此说?”

长孙皇后道:“魏征不畏生死,力谏皇上不可耗费资财来做毫无意义之事。如此千古贤臣,臣妾真为皇上感到高兴。”

李世民一听长孙皇后如此说,怒道:“你也反对朕泰山封禅吗?”

长孙皇后道:“臣妾不敢。只是想到魏征能如此考虑社稷,实在难得。”

李世民一心想去泰山封禅,但看到长孙皇后,又不知如何发泄怒火,最后竟道:“朕可以不去泰山封禅。但魏征忤逆圣听,朕绝不能轻饶他。”

长孙皇后道:“皇上,倘如此,只怕寒了其余大臣之心了。”

李世民虽然当时还是斥责了长孙皇后几句,但夜里仔细思量,又甚觉有理。第二日,即将狱中的魏征释放出来。

因为李世民杀张蕴古,导致李孝恭与侯君集造反。

自玄武门事件后,张蕴古就成了李孝恭的幕僚。李孝恭从张蕴古这里学到了不少兵法与韬略。张蕴古在李孝恭心中就是师父一样的人物。现在,师父被杀,李孝恭自然记恨着李世民,遂与侯君集一起密谋造反。

王白石也在此时出现了,并被李孝恭任命为大都督。

李世民一直视王白石为自己的最强对手。如今,对手重出沙场,真令李世民兴奋不已。

一场大战开始。李孝恭与侯君集因为不听取王白石的建议,贸然突进,结果遭到惨败。李孝恭与侯君集双双被斩首。

王白石夫妇二人带领李孝恭残部继续与李唐做抗争。最终因为兵力悬殊,王白石、石青璇的大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全军覆没。夫妇俩又重新准备回归山林隐居。但李世民又怎么会放过他们呢?

整个世界都埋伏了追杀王白石夫妇的高手。

王白石也终于不想再东躲西藏了,趁着石青璇熟睡之机,一人杀入皇宫。

薛万彻与两万多御林军都难以抵挡王白石的杀招。

王白石一直杀至李世民寝宫。

当夜正是屠炉郡主侍寝,见王白石提三尺剑冲杀而来,遂挥剑上前。

王白石剑中挥出一道剑气冲向屠炉郡主。屠炉郡主亦挥剑硬接王白石这道真气。“砰”声响起,屠炉郡主的长剑竟然被王白石浑厚无比的剑气震断,而自己的身体亦被震得向后踉跄。

王白石道:“在下不想伤害你。闪一边去吧!免得伤到你就不好了。”

屠炉郡主为保护李世民,仍不要命地冲向王白石。

王白石一记重脚狠狠踢在屠炉郡主小腹之上。

屠炉郡主负痛而难以施展身手。

王白石亦顾不上屠炉郡主,拼命向屠炉身后的李世民冲去。

李世民此时大笑道:“王白石,今日不是我们对战之时。朕想与你再约时间,单打独斗,看看究竟是紫阳神功天下第一,还是你们华山派的武学是天下第一。”

王白石仔细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不少弓弩手已经将箭搭在弓弦之上。如此一战,王白石的胜算亦无多少。但若能与李世民单打独斗的话,说不定还有希望致李世民于死地。

“今日是杀在下的最好时机,再约时间,又是单打独斗,只怕你会死得很惨。”王白石道。

李世民笑道:“朕就想要寻一个刺激。而且,你是朕真正的对手。朕要好好让世人看到,朕才是天下第一。”

王白石点头道:“也好!就请你定一个时间和地点。我们一定要了结所有早该了结的事。”

李世民挥手,让手下所有人为王白石闪开一条路来。并约定三日后的卯时在玄武门城楼上进行决战。

王白石大摇大摆从这条闪出的路上走了出去。

最终章节

王白石走后,李世民即在宫中刻苦修行。这三日内,李世民都未进过女色。

王白石与李世民在玄武门城楼进行决斗的消息世人皆知。石青璇自然也很快知道了。现在的石青璇正怀有身孕,自然希望王白石能带自己逃离海外。但王白石在数月之前曾打算带石青璇走海路离开大唐区域,却不想新罗居然插手进来,帮助大唐追击王白石。

王白石也是第一次领教到新罗武功。新罗的几千名花郎个个身怀绝技,让王白石的逃亡计划彻底失败。如果走陆路从突厥离开,必须经过薛仁贵与瓦岗英雄八十五万大军的防线。王白石自己固然可以越过这道防线。但石青璇呢?只怕到时两人都会同时被这八十五万大军完全吞噬掉的。

现在,王白石也只是每日安慰着石青璇。并让石青璇以肚中孩儿为念。倘自己遭遇不测,希望石青璇能带着孩儿隐藏一世。料李世民见王白石身死,必不会再执着去追杀石青璇了。

石青璇被王白石说服了,及至王白石应战前一个时辰,石青璇即在王白石的催促下,离开了京师。而王白石则能够毫无牵挂地前往玄武门与李世民一较高低。

几年前,玄武门曾经历过一场血腥屠杀。如今,这里又将成为两人其中一人的葬身之地。

卯时到了,王白石着白衣,执长剑登上玄武门城楼。

李世民亦着一身短装,手执金瓒定唐刀坐于玄武门城楼之上。两大绝世高手的对决开始了。

王白石已经拔剑冲向李世民。

李世民亦握定定唐刀迎上去。

金光一闪,王白石的长剑劈在李世民的刀刃上。李世民竟然被震得向后踉跄了几步。

王白石见李世民内力似有保留,再次挥剑进击。长剑又一次劈中定唐刀刀柄。

李世民只感到虎口发麻,又被王白石一脚踢中胸口。

幸得紫阳真气护体,不致被王白石铁脚震伤。但王白石连番数招终于让李世民燃起了无限斗志。先前保留的实力终于令李世民完全开启了。

“砰”一声巨响,定唐刀终于展现自己的真正威力。这一次轮到王白石被李世民内力弹开。

李世民连连挥动定唐刀,欲将王白石完全压制。

王白石似乎发现了李世民的破绽,长剑极其巧妙的震荡磕至定唐刀柄。李世民又一阵虎口酥麻。

王白石再次发剑,竟然将定唐刀从李世民手中震脱。

李世民少了兵刃,被王白石长剑逼得无处可退。

长孙无忌突然飞身靠近至李世民身边,并将手中剑递于李世民。

李世民凭着这柄长剑又勉强挡住王白石的杀招。

王白石再次使用震荡剑来迫使李世民弃剑。岂料,李世民居然利用内力抵住王白石的长剑震荡。两人又对拼数百招。

现在已是巳时,王白石估计石青璇已经走远,开始了与李世民同归于尽的计划。断己相杀的招式终于由王白石使出来。

李世民亦豁出去了,竟然将前胸破绽完全留给王白石。两柄长剑同时插入两人身体。

李世民因为事先穿了皇家至宝——金丝甲,不致受伤。但王白石的腰部却完全中招了。从王白石腰际渗出大量黑血来。显然,李世民的长剑淬过剧毒的。

李世民瞪了瞪长孙无忌,又望了望已经无力回天的王白石,再看看逐渐阴沉下去的天。

正午应该是太阳最为耀眼的时候,但玄武门上的天空却乌云满布。

长孙无忌偷偷在剑上淬毒一事,李世民没有去追究。而石青璇,李世民亦不想再弄什么追杀令了。

但长孙无忌似乎出于对李世民的忠心,竟然还不放过石青璇。

石青璇辗转逃至利州。利州都督武士彟得到缉捕石青璇的文书,正于利州各处张贴榜文。

可怜的石青璇竟然在如此危急时刻诞下一女来。还多亏了利州一处香火鼎盛的尼姑庵。那里的庵主精通医理,为石青璇接生。就是那么巧,正值武士彟夫人临盆。武士彟亦求庵主为夫人接生。两位妈妈在同一日诞下婴孩,且都是女婴。阴差阳错,庵堂的小尼姑将婴孩抱错。结果石青璇与王白石的骨肉到了武士彟夫人那里。而武士彟夫人的孩子却到了石青璇手中。

武士彟夫人前脚离开。后脚即来了一队官兵前来搜捕石青璇。

石青璇产下孩子,身体虚弱,又要对敌近千名官兵,最主要是不能让千辛万苦诞下的婴孩有闪失,所以抵抗这些官兵之时,甚为吃力。一时力不从心,被长矛贯穿身体而亡。

可怜的女婴亦被残忍的士兵用乱矛刺死。

石青璇真正的亲生女儿却被抱回到都督府。倍受武士彟与夫人呵护。

李世民此时应该已经除掉了所有的敌对势力。但这个君王却感到丝丝寒意。做皇帝前,李世民可是好人坏人都一起杀的;做皇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是好人坏人都一起杀的。及至最后大唐政权已经根深蒂固之时,李世民终于停止了自己的那些杀戮。但最后还是因为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动手杀了一个不该杀的忠臣——张蕴古。连锁反应造成侯君集与李孝恭这两人的反叛。再一次血流成河。当对王白石这样的绝顶高手想手下留情之时,忠心的长孙无忌却将李世民置于何地?剑上淬毒致王白石死地,违抗皇命私下令缉捕石青璇,导致石青璇惨死。李世民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要将长孙无忌革职查办。偏偏徐世绩来为长孙无忌求情。

因为徐世绩的举动,不少瓦岗旧将也来为长孙无忌求情。

李世民因为一时恼怒,竟然让长孙无忌与徐世绩同时离开朝野,并喝令瓦岗那些将领不要起哄。

瓦岗诸将亦知李世民脾气,所定之事很难被推翻,故不好再出面。

长孙无忌与徐世绩同时离开了朝野。

当然,长孙无忌毕竟还是皇帝的大舅子,只离开江湖数月,又被李世民以其他借口官复原职。

而可怜的徐世绩直到李世民驾崩,才由唐高宗李治重新请回朝野任职。

至于石青璇与王白石留下的那个小女孩,历经高宗与则天皇帝统治的年代,幸福地走完了一生。这孩子也始终不知道自己其实不姓武,而是姓王。不过就这样糊糊涂涂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完结)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小说下载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