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群侠传-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广道:“薛冶儿,朕命你向西。淑儿已经让突厥人掳走了。你务必救出淑公主。”

薛冶儿领命,驾了小船,向西追赶佶利去了。

那挨打的妃嫔正是先太子杨勇一姬沙夫人。杨广即位后,强纳沙夫人为婕妤,百般ling辱。公子就是杨勇与萧妃所生的儿子被杨广御封为赵王的杨信。

据传废太子杨勇的几个儿女均被杨广毒死,唯有赵王因为萧妃的缘故而留了下来。沙夫人一弱智女流,勉强苟活于世。萧妃则忙于得到杨广宠信,哪还顾得上自己的孩子。杨信全靠沙夫人将其养大成人,且有皇姐淑公主关心,才得以能留在公主身边而不致受杨广折磨。

杨广龙舟继续前行,到了江南。那里每户百姓均要交出一百斤鲤鱼与一百斤鲈鱼。

昆山的百姓因所处位置不佳,捕鱼困难。

昆山县令李皖山借机发民难之财,命衙门的人去江上几十里外的水域向渔户买鱼。以每斤一文钱低价买进,到昆山以每斤一钱银子之价卖于昆山百姓。

在江上专事打渔的渔户只能将鱼贱价卖给官府,由此在常熟经常有官府仿效昆山如此这般。

常熟渔户管崇是众渔户的带头大哥。

常熟刺史林昆宝又来向渔户以每斤一文钱低价强买渔户打来的鱼。

林昆宝领一千水军来到猎鱼队,按往常规矩低价强买。

管崇的父亲刚好这段时间身体有恙。管崇将一部分鲤鱼卖于官府,另外留有几斤鲈鱼藏于舱内,欲带回家中给生病的父亲尝鲜。

林昆宝嫌管崇交的鱼太少,吼道:“管崇,你今日交的鱼太少了。本官怀疑你想向官府抗卖。”

管崇道:“林大人,小人怎敢?”

林昆宝不理睬,命人上船搜。几名士卒在舱内发现几斤鲜活鲈鱼。林昆宝怒道:“管崇,你好样的?”

几名士卒将管崇夹了起来。

管崇哀求道:“林大人,小人父亲已经病了半月,小人给父亲留了几尾活鱼,已尽孝道,望大人成全。”

林昆宝道:“你有鱼不卖,本官要赏你一顿板子。至于你爹,去向皇上要鱼骨头吧!”

管崇怒从心起,内力由身体各处聚向双腕。狂爆内力将夹他的士卒震开丈余远。

林昆宝命士卒冲上剿杀管崇。管崇以掌代刀,连劈死数名士卒。

水军弯弓搭箭,妄以乱箭射杀管崇。

管崇抄起鱼叉,旋动叉柄,将乱箭悉数挑开,飞身上官船,脚下发力,铁脚猛震甲板,官船竟被震破大洞,江水涌入,船开始下沉。水军又岂会顾及林昆宝,都各顾己命去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管崇将林昆宝头发拎起,飞身上渔船。林昆宝头皮都被管崇抓破,汩汩流出鲜血。

林昆宝强忍疼痛,向管崇讨饶道:“管英雄,放昆宝一次,定当厚报。”

管崇欲用鱼叉叉死林昆宝被其他渔户阻住道:“管大哥,看老爹病重,又怎能再让他老人家替你担心?”

管崇想到病重的父亲,朝林昆宝屁股踢上一脚道:“滚!”

林昆宝连忙跳下一艘小艇,划水逃命。

管崇上岸回家,却见父亲由两名士卒押着,朝刺史府方向跪着。

管崇此时又一道无明业火生出,双爪齐出,死死掐住两名监管老爹的士卒的脖子。两士卒早已口吐白沫,一名呜呼了。

管崇将父亲抱起,父亲因又急又遭虐待,病致更重,只朝管崇眨眨眼,就命丧黄泉了。

管崇就岸边以掌轰地,竟击出一口大坑。管崇将父亲下葬。

渔户们叹道:“官府哪还要百姓活命呀?不如让管大哥领导我们反了吧?”

管崇道:“诸位兄弟,如今昏君无道,官府奸险恶毒,应该揭竿起义,还以颜色。

众渔户道:“愿听管大哥吩咐。“

管崇道:“常熟一带百姓也是困苦不堪。团结这里的百姓,壮大反隋力量。“

管崇领一部分懂武功的渔户前往刺史衙门。

等待管崇的是三千铁甲军、三千弓箭手。管崇双掌一扬,暴劲冲出震向刺史兵马。这六千士卒抵不住管崇深厚内力,大部分被震得吐血而亡。其余士卒皆害怕管崇而各自逃散开来。

渔户们平时被这些士卒都欺负惯了,也抄起鱼叉来打杀这些士卒。

管崇横冲直撞,冲入刺史衙门。

林昆宝正躲在里面。

管崇飞身走近林昆宝身旁。林昆宝不懂武功,被管崇用重拳活活打死。

不少百姓都在管崇的号召下加入了管崇起义军。

管崇义军首先在常熟建立了根据地。

昆山书院此时也似乎要爆发内乱了。

昆山书院院长就是昆山县令李皖山。

书院的武堂教师是捕头陈忠,另有琴先生柳穆,射先生朱燮,书先生文峰,驭先生捕快秦浣。

在书院读书的有富家子弟,也有穷苦学生。

李皖山命书院学生凡富家子弟均要捐三百两纹银,以供杨广饮食。其实有两百两为学校所贪。书院内富家子弟有数十名。每名学生竟然能落下两百两银子,真是肥了书院的这些人。

陈忠、柳穆、文峰、秦浣还巧立各种名目,搜刮学院学生钱财。

一些富家子弟因为书院的高额学费竟然难以再读下去。

穷苦孩子更惨,除缴纳必要的学费外,还得到先生家中做苦工以抵先生巧立名目的钱款。

一些人告知州府衙门,竟然不知那些衙门高官早已与县学勾结一处,分得不少好处。告状的学生家长不少都挨了无数板子了。

学院内为巩固地位竟然招收一些闲散亡命之人入学,通过在学院学习期间殴打一些拖欠学费或不给先生好处的富家子弟。

且县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未在书院就学的学生,不得参加乡试。

如此一着,不知断送了多少人的前途。

朱燮虽然也在书院做先生确是一个嫉恶如仇的好汉,对县令与书院各先生以及一些甘心为书院做打手的亡命子弟深恶痛觉。

管崇占据常熟一带的消息传至昆山,朱燮认为时机到了,要造反还需要一些进步学生的支持。

由于朱燮在书院对众学生的态度,一些学生开始帮助朱燮酝酿起义。

这些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叫做肖金余的内奸。

肖金余是一个穷苦学生,诗文骑射样样皆精,为朱燮最得意弟子。但肖金余为人心术不正,实指望出卖自己恩师而让书院给以优待。

肖金余将全盘计划都告诉了李皖山。

李皖山命陈忠领一班捕快,又调了县内自募民勇一千余人杀向朱燮家中。

朱燮此时正与数十位学生商讨起义之事。

陈忠领一班衙役冲入朱燮家中。

朱燮绰弓在手,弦上贯满一壶箭,整壶箭从弦上射出。陈忠单掌劈箭,左臂依旧中箭。衙役们胸口中箭者不计其数,岂有生还之理?捕快秦浣劈开一箭,左腿也中一箭。

众学生无不佩服朱燮的高超箭法。

朱燮一掌轰死陈忠,又一掌轰死秦浣。众学生想不到先生的武功也同样精湛。

民勇由李皖山统一指挥,并齐齐挥矛向朱燮与这些学生刺来。

学生们平时也在陈忠的督促下勤修武功,自然能拼过这些乌合之众的民勇。

朱燮掌劈民勇数百。几十名学生也夺了被打死的民勇手中的长枪。

李皖山见朱燮将民勇杀得尸横遍野,为保存实力,挥军后撤。

朱燮与众学生乘胜追击,将李皖山逼入县令衙门内。

李皖山与仅剩的十几名民勇都挤入书房之中。

朱燮与众学生看到肖金余也在书房中,已明白是肖金余出卖他们。

肖金余见李皖山大势已去,跪倒在朱燮面前,哀求道:“先生,诸位师兄弟,肖某实为形势所迫。“

朱燮不忍对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下手,踌躇了一会儿,同时转身背对肖金余。

岂知,肖金余如疯狗般,从袖中挥出一柄尖刀刺往朱燮后心。

朱燮听闻身后风声,反腿一重脚踢中肖金余前胸。这个败类终于被朱燮一记重脚送入地狱去了。

朱燮一步步向李皖山逼近。

护卫李皖山的十余名民勇也纷纷丢下手中长矛,跪于朱燮脚下道:“朱先生,我们愚钝与先生为敌,从现在起愿随先生左右,永不反悔,希望先生饶过我们。”

朱燮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们加入自然最好不过。”

李皖山也跪下道:“下官愿随先生左右。”

朱燮走近李皖山,大喝一声:“本性难移!”说完,一掌轰中李皖山天灵。

朱燮在昆山号召百姓反隋,从者数万。

朱燮认为这一切都是杨广昏聩造成的。要想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推翻杨广的统治。所以,朱燮与手下商议决定引军在吴郡截杀杨广。

杨广的龙舟此时确实已经来到了吴郡。吴郡各路官员自然皆来朝拜。

其中一路官员顶盔贯甲,引着千余军马在岸边等候。

宇文成都先下龙舟,望着这路官兵道:“皇上有侍卫高手近万,还需要你们这么多士卒保护吗?”

领头的官员听了宇文成都的话,恭敬道:“吴郡有乱贼刘元进。只怕会对皇上不利。下官只是带了一千余兄弟以防不测。既是大人要下官撤军,下官这就叫兄弟们回军营。”

宇文成都笑道:“你想的还挺周到。不知大人官居何职?”

官员望着宇文成都诡秘一笑道:“下官是常数刺史管崇。”边说,边挥出长剑刺向宇文成都胸口。

管崇与刘元进在岸上,召集未上船的义军登上龙舟。

宇文成都未曾带镏金镗,以掌代刃将义军劈死过半。

朱燮、管崇、刘元进三路义军寡不敌众,飞身上岸。

宇文成都自知义军有后援,命御林军不得登岸,留船上护卫杨广。

杨广从朱鸟大船回到龙舟,怒道:“一个刘元进已经够烦朕了。哪里又会多出两支叛军?”

宇文化及道:“皇上,居臣所知,另两股反贼一支由昆山来,以朱燮为首;另有一支是常数的管崇叛军。若是各路反贼分开,可以各个击破,一旦联合起来,只怕有些难缠?”

杨广愤愤道:“待朕游过江都后,定调各路军马剿灭这伙反贼。”

朱、管、刘三路义军互通默契直入吴郡,将昆山与常数及吴郡周围几个小州都攻占了。

三军领袖在吴郡衙门商讨反隋大计。

朱燮与管崇共推刘元进为首。

朱燮建议道:“以如今的势力,刘大哥可以称天子。管兄弟做大将军。”

管崇道:“朱大哥,你就做个尚书仆射吧!咱么一同辅佐刘大哥。”

刘元进也不便推辞,在吴郡率先称帝。

杨广乘龙舟向北返回,欲至洛阳上岸。

船队行至洛口,有数艘战船驶来。船上旗号曰:“杨”

宇文化及提高警惕,命龙舟、朱鸟、漾彩、苍螭四船不得靠近。

其余几船点齐羽林兵马向前探看虚实。

两支船队靠近隋军立时遭到火箭攒射。

看来隋军又碰上了一路义军。

义军数万火箭齐发,将青凫大船烧成灰烬。

御林军下水者数以万计。岂知伏在水内的尚有几千义军将这些落水者悉数杀毙。

宇文化及所乘的白虎大船突然进水,是义军在水底凿穿船板所致。

宇文化及借轻功飞身踏上龙舟,命各船立即登陆。

东方伯与宇文成都护着杨广上岸。

有越王杨侗与王世充引军护驾前来。

义军见杨广上岸,都按统一号散开而走。

义军中最大的一艘战船上,有一位英雄怒视着杨广大军。此人就是这路义军的首领杨公卿。

杨公卿义军撤走了,却给隋军最重的打击。

杨广本欲在洛阳住上几日,却让杨公卿将兴致都弄没了。

宇文化及向杨广建议道:“皇上不如去太原玩玩。顺便看看李渊的晋阳宫修建的如何?”

第一百四十六章

经宇文化及提醒,杨广又对太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并不是为了欣赏那里的好景色,而是想到马上就可以致李渊死地了。

再提到佶利,此人正挟着杨淑逃到周口。

佶利身上的银两用得差不多了,不知该怎么办?

杨淑见佶利发愁,笑道:“你以本公主要挟父皇时,不是很威风吗?现在怎么又害怕了?‘

佶利叹道:“银两没了,只怕用不着杨广派人杀小王就饿死异乡了。淑公主,你也难逃厄运。怪只怪你父皇做尽坏事,连累了你这么位美人儿。”

两人正说话间,一位翩翩公子骑马冲过。马蹄要踏中杨淑后背了。

佶利一把抱过杨淑,疾速一掌轰中马腿。那马仰面就双腿跪倒了。

佶利旋动剑柄,从剑刃内飞出一柄弯刀正撞在公子枪柄之上,震得公子向后踉跄数步。

弯刀又重新旋回佶利手中。

那位公子厉声道:“知道本公子是谁吗?本公子是晋国公四子元吉。你们两个贱民好大胆,敢挡本公子的路,又出手与本公子对招,真是天给的大胆。”

佶利笑道:“原来是元吉兄,还记得晋阳会战吗?”

李元吉朝佶利望望,想起来道:“你是突厥的佶利狼主?”

佶利笑道:“不错,还记得小王。”

李元吉挥出手中钢枪欲与佶利再战,却看到杨淑美艳无比,竟至呆了半晌。

薛冶儿乘快马奔来。

李元吉身后也冲来一队骑兵,都弯弓搭箭。

李元吉飞身与薛冶儿对拼。李元吉长枪在手将薛冶儿剑招悉数破开,一脚踏中薛冶儿胸口。

李元吉笑道:“本公子好艳福,有两位美人儿来周口,不如陪本公子玩玩。”

杨淑看到薛冶儿,跑去将薛冶儿扶起道:“薛姐姐!”

薛冶儿看到杨淑安然无恙,喜道:“公主,你还好吧?”又同时看到佶利,提高了警惕。

李元吉听薛冶儿称呼杨淑为公主,忙问道:“你是隋朝公主?”

杨淑笑道:“不像吗?”

李元吉断定眼前这位姑娘必是大隋长公主杨淑,忙恭敬道:“参见淑公主!”

薛冶儿道:“大胆奴才,调戏公主。还不生擒恶贼,立功赎罪。”

佶利一飘身形,早已来到薛冶儿身后,一指击中薛冶儿要穴。

佶利搂住杨淑与薛冶儿,借轻功逃遁。

李元吉恐伤及公主,不敢紧追,唯有眼睁睁看着佶利带着两位漂亮姑娘离开。

太原方面,李渊仍在紧张地带领民夫营造晋阳行宫。

李渊在山西施德于民,深受百姓爱戴。有三十余万百姓获悉杨广命李渊限期内完成晋阳行宫的建造,都来为李渊解难,纷纷投入到修建行宫的大军之中。

不出两月时间,十行的晋阳行宫就建成了。

李世民与李元霸仍在苦练紫阳神功。

李元霸的武功已臻化境,但李世民练就一重便很艰难了。

李世民觉得烦闷便扯着弟弟李元霸去山林打猎。

两人各乘一骑在山林闲逛。

有一位姑娘由几名武仆相陪在林内采蘑菇。

这位姑娘无论从何处看都是那么美丽,无丝毫不足之处。

姑娘身边的武仆其实都是姑娘家,虽着男装,仍掩盖不住她们的美丽。

李世民从马上跳下,冲着几个姑娘喊道:“几位姑娘在林中消遣,不怕有才狼虎豹吗?赶快回家吧!”

采蘑菇的姑娘听到有男子的声音,忙道:“我们走吧!”

众姑娘都听她的,连忙离去。

李世民为美人所迷,竟跟了上去。

李元霸不放心,也紧随而上,并将李世民的马一起牵着。

姑娘们见李世民紧随不舍,更加快了脚步。眼见冲出树林,却飞出一人来,手执长剑朝李世民前胸劈来。

李世民一掌劈开剑刃,一脚踢出与对方击出的铁拳硬抵一记,将对方震开数步之远。

又一人不知从何处冲出,挥出长剑连向李世民紧逼。

李世民以掌连拆开对方数剑,一记重拳轰中对方肩胛。

又有树枝竹箭射出,李世民从背后绰弓在手,将乱箭悉数挑开。

李元霸担心哥哥出事,从马上飞身而起,护在李世民前方。

一位五十余岁的老将军领了一队人马冲出。

老将军随手抛出两枝竹箭。

李元霸用内力震开竹箭,仅震开一枝,另一枝朝自己准准射来。李元霸抬臂挡箭。竹箭为李元霸内力所拒,竟分为两枝转向李世民。

李世民双掌齐出,各劈一箭。岂知双箭仍旧返回。李世民旋身躲闪,双臂仍旧各中一箭。

老将军望着李元霸笑道:“你能挡老夫的箭,看来武功已经登峰造极了。但不知从艺师父是谁?”

李元霸不理睬,替李世民拔出竹箭,扶李世民上马。

老将军从箭壶内抽出一柄铁箭搭在弦上,铁箭应弦而出。

李元霸感觉到背后铁箭发出的劲风,将紫阳神功的内力聚于掌上。一扬掌,掌内气劲与铁箭猛烈撞击,铁箭被弹回。老将军探出五指,将铁箭綽于手中。铁箭竟成为铁粉,在老将军手中随风飘逝。

老将军对李元霸的内力十分佩服,叹道:“这么年轻竟有如此高深的内力,真是难得。”

老将军将李元霸叫住道:“小兄弟,你的朋友就到寒舍去包扎一下伤口吧!老夫刚才鲁莽,得罪两位了。”

李元霸看到李世民朝自己点了点头,也就牵马跟着老将军过去。

约行半里多路就看见一片庄园。

庄园内的人各自分工,耕地、养鸡、养猪、养鹅、养鸭、放牛,真如世外桃源一般。

做活的人看到老将军回庄,都恭敬道:“长孙大人!”

老将军笑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诸位可以不愁吃喝。大家努力都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老将军将李元霸迎入庄内一处药斋。

李元霸扶李世民下马,将他搀扶入内室。

老将军亲自替李世民上药,问道:“看你们器宇不凡,一定是出身名门吧?”

李元霸道:“在下是晋国公李渊五子李元霸,之位是三哥李世民。”

老将军一听,手停下来,不悦道:“老夫已经上好了药,如无其他事就请离开。”

李世民沉默了一阵,开口道:“前辈是北周羽林郎将长孙晟老将军吧?刚才看老英雄出手就知必是长孙将军无疑了。晚辈常听家父称赞前辈的百步穿杨之功。”

李世民确实猜的不错,此人就是北周的羽林郎将,人称“赛养由基”神箭高手长孙晟。

长孙晟见李世民认出自己,笑道:“李渊老匹夫与其父贪杨坚之厚贿,背弃周静帝。这等小人,老夫实在是引以为耻。”

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世民听到长孙晟对父亲的指责,为父辩解道:“长孙前辈,文帝夺权之时,爷爷已去。奶奶是文帝妻妹,爹就是文帝外甥。岂有外甥与姨丈为敌而帮异族的?”

长孙晟道:“杨坚谋夺外孙之位,不一样千秋万代吗?”

李世民据理力争道:“既先已有外公夺外孙之位,后又岂容外甥反姨丈的?”

先前那位在林中采蘑菇的姑娘正在药斋外,听到李世民的辩驳,禁不住喊了一声道:“好!”

长孙晟听到姑娘的声音道:“进来吧!”

那位姑娘进来,向父亲行了一礼。

李世民见是林中那位美人,禁不住多看了这女子几眼。

长孙晟介绍道:“这是小女长孙无垢。刚才与李公子交手的分别是舍弟长孙顺德与犬子长孙无忌。

李世民心内念叨:“长孙无垢!“

李元霸道:“长孙前辈,家父很想见前辈。需不需要家父登门造访?“

长孙晟道:“两位公子,老夫希望你们不要把今日所遇之事再向别人提起。“

李世民道:“长孙前辈,晚辈不会讲今日之事说出。不过,如今乱贼四起,民不聊生。长孙前辈,在乱世之中还要多加小心呀!“

李世民与李元霸向长孙一家告辞而去。

李世民走后,长孙无垢心中有一种想再见一次李世民的奇异感觉。这种感觉已经逐渐升华为爱意。

长孙晟也发现女儿不大对劲,只是摇头叹气。

再说佶利带着杨淑与薛冶儿一起逃亡。因为杨淑与薛冶儿均被点了穴道,故行路极其不便。不得已,佶利将杨淑的穴道解开了,并雇了辆马车来。还用粗绳子将薛冶儿捆住。就这样,三人一起逃到了晋阳。

也不知为何?李元吉通缉佶利的高示竟然还未到晋阳来。

佶利身上已无盘缠了。可三人一路上都需要吃饭,该怎么办呢?

“一个男人要是让两个女人一起陪着挨饿,那还算什么男人?”想到这里,佶利在晋阳集市,画圈为界,设下擂台。

佶利以剑划地,书下“赢者,得银十两;输者,奉银十两。以武会友,点到即止。”

佶利为防当日晋阳外城一战,被人认出,早已乔装成一位中年农夫模样。

擂台一设即有好事者与好热闹者前来。

一个小沙弥自不量力,竟至佶利面前讨战。

佶利笑道:“小师父是佛门弟子,只怕输不起钱?”

小沙弥取出十两大银,也笑道:“乡巴佬,只怕就耕地的几招吧?”说完,一脚踢向佶利前胸。

佶利一掌隔开小沙弥铁脚,也旋出一脚硬抵对方一记冲拳。

小沙弥内力不济,被弹出,连连向后踉跄。

佶利叫声:“承让了”,抓住小沙弥脚踝,一抖手,将小沙弥抛出丈余远。

小沙弥站立不稳,跌倒于地。

佶利至小沙弥面前,将小沙弥扶起。不防小沙弥又一掌推向自己前胸。

幸有内功护住前胸。小沙弥一掌击到佶利前胸上,又被其内力震开。

小沙弥自知难以胜过佶利,转身欲走。

佶利在后面叫道:“小师父忘了些什么吧?”

小沙弥毫不理睬,大踏步离去。

佶利一脚踢起一枚石子,正中小沙弥肩上要穴。

小沙弥穴道受制,动惮不得。

佶利箭步冲上,替小沙弥解穴,又在小沙弥腰际一拍,掉出十两大银。佶利及时将银子接于手中。

小沙弥知道佶利武功厉害,唯有自认倒霉离去。

佶利并不贪多,有了十两银子即撤去擂台。

佶利回到马车内,见杨淑仍在车内,丝毫未有要逃走的意思。

佶利笑道:“小王光只顾挣盘缠,忘了封住你的穴道。不过,小王不明白,你怎么不趁机逃走呢?”

杨淑道:“薛姐姐的绳索是纯钢铸就。我用玉簪也不能挑开绳索。薛姐姐既然为我而被擒,我又岂能一人独走?”

佶利笑道:“汉人中竟有如此重义女子令小王佩服。先吃饭吧!”说完,将手中的两只熟鸡给了杨淑道:“小王的盘缠已经不多了。只有委屈两位姑娘,将就吃些。请淑公主喂这位薛姑娘也吃上几口,别让她饿着。你也多吃一些。”说完,从怀内取出两个大馒头,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

杨淑道:“佶利,你还真有意思。给我们这两个阶下囚吃肥鸡,你自己吃馒头。”

佶利道:“小王饿着些没关系。可让两位姑娘挨饿,那真是罪过。”

杨淑将首饰都拔下来,塞到佶利手中道:“去换些银两来。这些珠宝足抵几百两银子的。”

佶利道:“不要公主破费。其实,若不是各为其主,说不定我们还能成为朋友。”

杨淑道:“没想到你们这些野蛮人也这么迂腐。我们平时做朋友,战场上可以再做敌人,也不矛盾。”

佶利一听,笑道:“这倒是!”

杨淑又向佶利请求道:“薛姐姐不过怕我一路受苦,才与你大打出手。请你替薛姐姐松了绳索。我们保证不会逃走的。”

佶利道:“弄了半天,公主是另有企图呀!小王一旦替薛姑娘松了绑,只怕又要劳心劳力了。”

杨淑道:“你一个大男人会怕我们两个弱智女流?”

佶利道:“薛姑娘也算弱智女流?”

杨淑道:“算了!你一心要拿我去换出你爹,也该如此。”

佶利似乎被杨淑迷了心窍,笑道:“公主,小王可以替薛姑娘松绑,但薛姑娘要敢救你走的话,被小王追上,那就难逃一死了。”

杨淑道:“我一定会劝薛姐姐的。”

佶利替薛冶儿松绑,却运功于手,防止薛冶儿暗算自己。

薛冶儿手脚松脱并未有想要逃走的意思。

佶利赶马车欲出晋阳城,却有李建成与李渊在城门口把守。

墙上终于出现通缉佶利的高示了。且连同杨淑与薛冶儿在内的三幅图像也明显贴于城门之上。

佶利幸而化了装束,赶着马车绕了回去,暂不敢出城。

盘缠又用尽了,佶利实在无计可施,唯有兵行险着了。

佶利钻入车篷内,对杨淑与薛冶儿道:“小王盘缠再次用尽,只怕难以回突厥。不如以此暴露身份与李渊周旋一下。当然在此之前将你们放了。但希望淑公主一定让杨广放出小王父亲。”说完,准备将杨淑与薛冶儿放走。

不想,杨淑竟然让佶利挟住自己,并小声道:“不如假意挟制我,然后让李渊放你一条生路回去吧!”

佶利认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将杨淑挟住,并摘去挂着的假胡须,然后望着李渊他们喊道:“李大人,小王盘费用尽,怎么也得弄个地方让小王与淑公主吃顿饱饭才是。”

李渊一见,佶利挟着当朝公主,忙道:“只要你不伤害公主,本官满足你一切要求。皇上已派赵王殿下为先行来到了晋阳。你不要耍什么花招。”

佶利一时不在意,就看着薛冶儿挥出袖中短刃朝自己咽喉刺来。

佶利本能踢出一脚,正中薛冶儿胸口。薛冶儿狂吐一口鲜血,跌倒地上。

佶利将杨淑小蛮腰搂住,喝道:“想暗算小王,只怕公主小命不保。”

李世民望着佶利笑道:“由在下为佶利狼主准备一间房舍,也好顺便安置淑公主。在下保证无人暗算佶利狼主。随在下一同前往。”说完,朝李渊使了一个颜色。

李世民将佶利带往赵王杨信的行馆。

李渊、李建成与重伤的薛冶儿紧紧跟随。

佶利挟住杨淑,同时被李世民带入杨信隔壁房间。

杨信听到门外动静,开门一看,正遇皇姐为佶利所挟,挥剑欲砍佶利,被李世民以掌挡住。

李世民又朝杨信使个眼色。杨信将剑收回。

李世民又一指击中杨淑昏睡穴。杨淑立时昏睡过去。

李世民再将佶利拉入杨信房中,将杨淑抱上杨信床上。

杨信不解道:“李公子,你这是什么意思?还有,你似乎与这个突厥狼主很熟呀?”

李世民道:“先不要问这些。世民先想问问,小王爷可知你父亲怎么死的吗?”

杨信道:“父王被杨广陷害,最后被杀。我娘也被杨广强纳为妃。多亏皇姐与沙娘娘照顾,才有小王今日。”

李世民道:“既然知道杀父仇人就是当今圣上,为什么不想办法报父仇?反助纣为虐。佶利兄弟与世民早已视杨广为敌。你们也应该联合起来才是。”

杨信道:“你爹是杨广的臣子,怎么会怂恿小王与异族人反对杨广?这样做,对你们究竟有什么好处?”

李世民道:“家父为文帝宠臣。被当今圣上所害,世人皆知。家父力单势弱,难成大事。只希望借此事联合一处,共为你爷爷及父亲报仇雪恨。如今始毕可汗那里可成大事。小王爷,你看准时机将沙娘娘也带出晋阳,这样方便你实现你的复仇计划。”

杨信道:“李公子所言极是。一切听李公子建议。”

佶利道:“李世民,你不会是设下圈套吧?”

李世民道:“佶利狼主,家父要你的命真是易如反掌。你一到周口,舍弟李元吉将你认出。应该通缉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