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剑歌-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天将大雨,这人海中也大多没有打伞,淋在雨里拼命向里面挤去,吵吵嚷嚷,听不真切。林剑澜不知到底出了何事,高举着雨伞,被挤的不由自主向前挪去,心知这样不是办法,暗自运气,将身边拥挤的人用气微微弹开,瞬即凌空而起,手中伞飞速旋转,方能维系不下坠,见下面偶有人打了伞,便轻轻借力一掂,不出几步,已经到了府衙门前,却见前面高悬着一张告示,众人就是在这告示前拥来挤去。

林剑澜趁空落下,因实在太挤,谁也并未注意身边凭空多了一个人出来,他便收了伞向上望去,见府门紧闭,门前连个官差衙役都没有,只放出了一张篇幅极大的告示,上面每个字都有几寸大,林剑澜一字字看去,见上面写道:“江南巡按谢仲举,奉命巡视安抚江南,却辜负圣恩,自到苏州以来,私通叛匪,窝藏凶犯,阴谋叛逆,问案之时拒不服罪,反而勾结太湖水匪杀官差,劫地牢,罪在不赦。另:谢仲举,本名瑶环,内廷宫女,受圣上赏识,方得出宫之机,不想与宫女苏鸾仙二人性本淫乱,既出宫来便与太湖匪首袁行健者勾搭为奸,厮混一处,辱我大周清名,特发此告,有检举揭发其二人下落者重赏。”

不知不觉手中的油纸伞已被林剑澜捏的支离破碎,直至谢仲举死于刑架之上,袁行健方知道她本是女儿身,之前却从未透露,谦谦守礼。果然如苏文书所言,斯人已去,却还要凭空受这狗奸臣的污蔑,不由心中冒火,直想把那告示扯了下来跺个稀巴烂。

旁边却早有人向那告示吐了一口唾沫,其他人也纷纷同他一样,道:“放你娘的狗屁!”还有人乍着胆子在人群深处高喊道:“来狗贼,你是个什么玩意儿!凭什么信口胡言?”“疯狗乱咬人啦!”“叫谢大人出来!叫谢大人出来!”还有人颇为冷静,道:“不知有谁识得人是从太湖安抚回来的,让他们去问问袁相公!”

看群情激昂,俱都是相信谢仲举清白,林剑澜不由心中一阵酸楚,暗道:“果然老天有眼,谢大人这番心血并未白费,不知他们若是知道谢大人已经被这群人酷刑逼死,会怎样的悲愤。”想到此竟生生打了个寒战,袁行健自甬道奔去之后,就再也没了音信,然而秦天雄的话却总在他耳边回绕:

“袁行健此刻悲愤而去,你猜他会怎样?”

他会怎样,林剑澜实在无法可想,只知道若是此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恐怕也要拼了命的为谢仲举报仇雪恨。

林剑澜重又运功凌空而起,此时手中拎着一把破烂雨伞,无法控制,只得提气跃上旁边树枝,刚稳住身形,回头望去,却见烟雨蒙蒙中,一抹金黄色从街道尽头涌来,这金黄色却是如同会长一般,瞬间这十几里的长街都换了颜色,金黄色中又现出无数银白色,与这灰暗暮色中的街道房屋截然不同。那些银白色走到面前,方见是数百重盔武士,手执长戟,腰悬宝剑,极为熟练的贯入到人群之中,又分为两路,如同两道长索,瞬间硬是将这街上的拥挤人群围成两团。

即便再蠢,也知有极重要的人物到此,再对着那些重盔武士,宝剑泛着寒光,长戟更是尖锐,顿时府衙前无人再敢喧哗出声。

半晌又有无数缤纷的颜色从长街尽头凸现出来,慢慢走近,却又是数十手执长杖的锦衣宫女,杖间却又有纱幔相连,不消片刻这长街上竟搭起了一道极为华丽的锦棚。

片刻街道尽头方有人疾步走来,走近前来,却是前面一对宫女手执香炉,瞬时间府衙面前一股清香蔓延开来,那宫女之后的人则神色极为凝重,疾步向府衙走去,头上空的黄罗伞随风起舞,珠环翠绕并未给她增加什么娇柔的脂粉气,反而更添凝重,头上的金凤仿佛凌空欲飞一般。她身后还跟着一男一女,低头躬身快步跟在身后。

此时那人群中方有人如梦初醒一般,大喊了一声:“皇上!”两旁泥地里顿时纷纷跪倒无数,磕头山呼。武则天脚步虽急,却不由缓了下来,向两旁双手略向下空按了按示意,仍是向那府衙门走去,到那门前,见府门闭拢,脸上怒气更甚,沉声道:“隆基,去敲那堂鼓,给我狠狠的敲!”

那男子点头躬身快步走出幔帐,走到那堂鼓下方,拿了鼓锤,用尽全力敲了起来,响彻府衙。

林剑澜却已看的呆了,并不是鼓声太过震耳,也并非见武则天突然驾临江南太过吃惊,他只是看着那击鼓男子,那男子一身淡黄华服,衣服上腾蛟飞龙,剑眉入鬓,眉梢眼角都带着一股怒气,自与他结识之时从未见他这般愤怒过,从来都是满面含笑,甚至有时还有些让人讨厌,此刻他却将这怒火都发泄到了这堂鼓上,仿佛要将鼓击碎一般。

“在下唐子慕,久闻林公子大名。”

为何自己竟这般迟钝糊涂,曾听闻李隆基这皇室贵戚早在幼年就被封为临淄王,因此才被年小侠误听为一个“林”字?若不是有着这等尊贵身份,又怎么能与狄相之子结识,又怎么能尽悉那些以往宫廷争斗的秘闻?以唐为姓,子慕,子木,原就是个“李”字,而木子颠倒,想起当日他谈论伍员之时的那般悲伤表情,是否也是在哀叹李家王朝竟被一个妇人颠覆?

林剑澜望着他身影思索良久,却见府门终于打开,一个小衙役伸了头出来,哪见过这般阵仗,顿时下了一跳,二话不说便向里跑,唐子慕斥道:“站住!无礼之人,拉了下去!”

顿时还未等那小衙役反映过来,便已经被拖走,早有人上前将府门洞开,又将黄金色的织毯铺了进去,武则天方才停留之机已经将这巨幅的告示看了几遍,脸上却不动声色,正要迈步,林剑澜却知她一旦进去,便再不能轻易见到,况且又不知来俊臣等人会怎样颠倒黑白,不由心中焦急,一咬牙从树上跃下,正落在武则天面前,心中虽百般不愿,仍是屈膝道:“见过圣上!恕在下惊扰之罪。”

凭空落下一个人来,武则天的确被惊的不轻,退后了几步,方面露愠色,旁边那女子早就站了出来,那女子却是林剑澜见过的,花二乔之一的“娇儿”,一柄剑指向林剑澜道:“你是何人?”

林剑澜道:“我是谢大人的故交。”

武则天听到“谢大人”三字,面色方和缓了些,瞧着那告示道:“朕今到此,实在是因为不放心他们二人,怕他们公报私仇,不顾大局,既然朕已来了,你若知道谢大人的下落,让她不必躲藏,前来当面与梁王和来大人对质还自己一个清白就是。”

林剑澜低头沉声道:“谢大人她,她已经去了。”

武则天面色陡变,那两旁还在静静瞻仰圣容的民众听了则顿时哗然不已,一群一波波向这边涌来,却被那些重盔武士拦住,饶是如此,也无法维持队形,几乎要被人群冲散。

第二十二回 虽揭奸邪心难悦

林剑澜着实未想到在这种场合说出这句话来竟能引发如此大的哗变,重盔武士仍勉力维持秩序,然而若无法停歇民众的愤怒,恐怕到最后还是要兵刃相向,转眼就是规模极大的镇压民众的流血事件。

抬眼看去,见武则天面无表情,并无惊慌之色,仍是缓步走上台阶,方回身清声道:“朕今亲自来江南,便是为了彻查谢大人冤情,惩处奸顽,是非自有公论,朕必定会对三吴百姓有个交待。”

也未见她喊的声嘶力竭,但这语气平静中自然带着一股威严,林剑澜心中不由暗暗佩服道:“本是她对谢仲举有所猜忌,才委派了梁王与来俊臣前来,此时几句话便弃了梁王与来俊臣,她却一转眼成了为谢仲举申雪冤枉之人,摘得个一干二净。”

见民众义愤之声略微降低,武则天又缓声道:“两旁搭起席棚,若有意看朕审问之人俱可留下。”

衙外这般喧闹,里面自然再不能没有动静,不消片刻便见二人脸色刷白急匆匆的由内奔出,见到武则天急忙跪倒,齐声道:“恕臣等接驾来迟。”

武则天脸色如覆了一层寒霜,轻哼了一声道:“我还以为要朕亲自去里面拜见二位大人!”

林剑澜此时方看到身后跪倒这二人,一个身材魁梧高壮,方面微须,已有些微微发福,虽面露惧色,但却透着几分假意,另一个则较为秀气,目光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阴狠,他们便是权倾朝野的武三思与让天下愤恨的来俊臣了。

武则天缓声道:“你且平身。”林剑澜略一犹豫,便站了起来,武三思与来俊臣也站起来抖了抖衣摆,却听一声冷冽的轻斥:“哪个叫你们起来?”他们忙又扑通跪下,心知此时武则天真是天威震怒,方小心了起来。

林剑澜转回头去,见唐子慕刚叫人安排妥当了两旁的席棚,那人群虽然激愤,但武则天语意明朗,又对平民并不责怪,反而安置妥帖避免他们饱受雨淋,此刻倒也不再大声喧闹,也无人甘心就此离去,都静静关注着府衙中间。

林剑澜看府衙正中已摆好了案台与屏风,那屏风描金镂凤,华美不凡,案台则还是以前的那个,心中不由一酸,相隔不过数十日,之前谢仲举在此平民愤、正歪风,运筹帷幄,举止洒脱,而今却已长眠在太湖湖畔。

武三思却跪也跪的不安生,苏杭之地,别说是他,就是武宏在此,也是平日一跺脚便要震三震,此刻当着那么多平民百姓的面跪在这里,颜面尽失,偏偏武则天却对他不理不睬,唐子慕一笑,上前轻声对武则天道:“皇祖母,梁王殿下与来大人且不论有罪与否,跪在这雨天泥泞之中有失官体,着实不雅,可否赐他们起来,再做问话?”

武则天叹了口气道:“你说的是,唉,你们……平身吧。”

二人忙不迭的谢恩而起,梁王方谄媚道:“姑母为何千里迢迢的来了这里,也不告知侄儿一声,侄儿也好事先准备安排迎驾事宜。”

武则天冷冷道:“你要准备什么?要安排什么?哦,朕明白了,刑死了谢仲举,那自然要事先准备准备,安排安排。”

来俊臣听到“刑死了谢仲举”,顿时面上闪出一丝喜色,瞬时不见,躬身道:“谢仲举被太湖贼匪劫牢而走,如今生不见人,但死要见尸,无凭无据,圣上何以言出‘刑死’二字?臣下实实冤枉死了。”

虽然听林剑澜说谢仲举已死,但又未曾见着尸体,武则天也不敢轻信一方,道:“这位公子,你刚才说谢大人已经去了,有何为凭?”

林剑澜暗道:“凭据,难道再惊扰谢大人英灵,让你们掘地相见么?”

他这么一踌躇,来俊臣却有了底气,笑道:“无妨,这位公子无法拿出证据来,臣下却有证据谢仲举实实是被太湖贼匪劫牢而去,昨夜我苏州府衙内十数名巡夜差役,还有臣下随身所带的六名刑官俱被贼匪所杀,现在尸体还陈列后堂,死状俱是惨不忍睹,实在可怜,下官刚才未及接驾,就是因为在后堂造册抚恤事宜。”说到此处,泪光滢滢,大声道:“臣下不明白的是,若是劫走谢仲举倒也罢了,这些官差与他们并无什么深仇大恨,下官手下的刑官也只是负责问话而已,加之谢大人身份特殊,一根手指头都不敢碰,她怎么就狠心到这个份儿上?”

林剑澜见他矫揉造作,极尽胡编乱造之能事,气的两眼冒火,直窜到来俊臣身前道:“你敢说你没有动刑?”

来俊臣吓了一跳,又不敢直视林剑澜的双眼,只得连连后退道:“你敢咆哮公堂,对朝廷命官无礼?来人啊,快把他拉下去,这野小子从何而来?”

武则天眉头微蹙,来俊臣又急匆匆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呈上道:“圣上请看,这上所列罪状谢仲举早已供认不讳,手印在此,竟还有人试图为她正名翻案,着实的居心叵测。”

林剑澜一瞥见那纸上背面透过来红红的一团手印,浑身一个激灵,径直将那状纸抢了过来,手却不由自主的发起抖来,颤声道:“你说她供认不讳,按了手印?当真是一派胡言!”

来俊臣见他表情可怕,不由退了一步,道:“太……太无礼了!圣上,圣上……”

武则天却并不吱声,只望着他若有所思,林剑澜一抱拳道:“在下江湖中人,不懂得朝廷礼数,望圣上莫怪,能允我细细讲来。”

武则天道:“朕恕你无罪,但讲无妨。”

林剑澜方黯然道:“在下见到谢大人时,她早已气绝了,一身白衣被血浸透,干湿不均,显然一夜间就未停止过对她用刑。”

武则天轻轻瞥了来俊臣一眼,并不做声,来俊臣却如坐针毡,林剑澜又道:“圣上,只是当时在下有一件事情颇为疑惑,谢大人既然已经死了,但却紧握双拳,任在下用尽全身力气,也掰不开来,圣上可知这是何故么?”

武则天皱眉道:“莫非她手心中握着什么极为重要的东西么?”

林剑澜摇摇头道:“在下所想同圣上一样,只是来大人的两个手下却帮在下解开了这个疑惑。”便将甬道中那两名刑官的对话一一口述出来,悲愤道:“谢大人用尽最后一点气力,将手握的死死的,便是不想让人随意污蔑她的清白。”又回头直视来俊臣,边向他走去边道:“在下不知你这按了手印的供词从何而来,那地牢仍在,你特意从京中运来无数刑具送来此地,果真让你派上了用场,一夜之间玉女登梯便用在谢大人身上有六次之多!里面每样刑具描金绘彩,俱是你这毫无人性可言的人的心血之作,你自然舍不得丢弃,若是将这苏州府衙封了起来搜索一番,你的那批令人发指的刑具便会被圣上发现。你当真是在后堂为那些死去的衙役造册发放抚恤银两么?恐怕是在忙着把这些东西搬走以掩盖你刑死封疆大吏的罪过吧?”

林剑澜一步一问,来俊臣一直向后退去,退到无路可退,竟被门槛绊倒,跌了进去,两旁人群一阵高呼:“杀了他!杀了他!”武则天则面沉似水,望向来俊臣的眼神高高在上,毫无一丝怜悯可言,林剑澜回头望去,看到这对眸子,心中一凛,不知为何想起了袁行健手刃的仇人周兴来,暗道:“这次,来俊臣这枚棋子就要被抛弃了么?”

来俊臣跪爬到武则天身前磕头不已道:“圣上,圣上,他口说无凭,他来历不明,圣上怎可轻信?”

林剑澜则又凝气大声道:“在下有人证!也知谢大人葬在何处,只不过不想再去搅乱谢大人英灵,因此之前一直未曾提过!”

武则天眉头一扬,道:“人证何在?”

林剑澜道:“烦劳圣上差人去接,但恕在下无礼,圣上左右之人在下俱都信不过,只信得过临淄王。”

唐子慕一愣,随即侧身道:“皇祖母差遣,孙儿无不从命。”

武则天道:“你倒是好脾气,也罢,你问问他人在哪里,给我安安全全完完整整的带过来。”

林剑澜与唐子慕对视一眼,见他走近,面上并无什么特别的表情,心知还是少说无关之言,便将落脚的地方附耳说了一遍,唐子慕只一点头,便招呼了一下,与十来个护卫迅速离去。

等待自是难熬,对来俊臣来说,更为难受,几次求助的望向梁王,却见这微胖男人仿佛不认得自己了一般,一副庄严表情直视前方,心中恨到了极点,然而更为焦急的是不知那人证到底是哪个,府内正如他不认识的那个凭空冒出来坏了自己好事的野小子所言,刑具俱都未运出去,若是圣上再较起真来,自己恐怕便是官位不保了,弄不好还要被流放。想到周兴被人在路上砍的如烂肉一般,他后脊梁骨顿时一阵发麻。

武三思此时也不好过,别看他站立的笔直,一双腿早已不停使唤。江南青楼女子娇媚美貌,个个温柔似水,昨夜已在温柔乡中死了几次,今晨还未及养神休息,便被来俊臣找了过来,还在慌乱的处理善后,武则天竟突然驾临江南,大有问罪之意。此刻他后背早已湿成一片,腿也在下面簌簌发抖,却仍是强自镇定,暗道:“看目前状况姑母只是拿来俊臣开刀,看来是时候要与此人撇清关系了。”

各人正各怀心思,却见唐子慕已经转回,在武则天耳边低语了几句,武则天顿时面露喜色,张望道:“鸾仙,可是鸾仙么?”

众护卫之中站着一名女子,青衣布裙,若不是穿的这身衣服是林剑澜所买,几乎不认得眼前的女子,恢复红妆打扮后,虽然朴素,却是另一种样子,只是因着谢瑶环之死,甜美温婉的表情反被哀伤与悲愤覆盖。

那女子听到武则天招呼,眼圈一红,几步跑到武则天身前,跪倒哭泣道:“圣上,圣上,你为何不早来一步?”

武则天此刻方露出些慈祥悲悯之态,竟亲自将苏鸾仙掺起,道:“鸾仙,你……”却见苏鸾仙脖领、袖口处伤痕,重又面泛愠色,拍了拍苏鸾仙的手道:“你受苦了。”

苏鸾仙抽泣道:“为圣上办事,何谈受苦,只是谢大人生生被这群狗贼……”

武则天道:“唉,朕都知道了。来俊臣,这些年你都做过什么事情,朕心中都知道,只是念你以往有功,打心眼儿里希望你能有朝一日自己醒悟,不想你越发仗着我对你的恩宠,变本加厉,此次三吴百姓口中的青天就这样被你活活折磨致死,你还有何话讲?”

来俊臣叩头不已道:“微臣知罪,臣铸成此等大错,自知已经不配在出没朝堂,若圣上能将臣贬为布衣,臣甘愿叩首谢恩。”

武则天嘴角轻轻一扬道:“你所做的那些刑具,朕早日便听人说过,听说受刑之人,只恨不得速死,只恨自己为何生而为人,能让人痛苦至斯,做此刑具之人时时日日都在朕身边,朕此刻竟有些不寒而栗,不知你这个人,是恶人乎?是厉鬼乎?”

来俊臣脸色顿时变的苍白,讷讷道:“臣……罪臣已经知罪了,若圣上仍觉罪臣悔意轻微,可判臣流放苦寒之地,罪臣愿每日念经颂佛,洗刷罪过,为圣上祈福。”

武则天道:“为朕祈福?朕恐怕当不起。说起流放,你就不怕落得个和周兴一样的下场?”

林剑澜愕然抬头,见武则天高坐案台之后,望向来俊臣的眼神带着几许玩味和轻蔑之色,来俊臣为自己寻了两条后路,却都被武则天轻易的一一堵死,下场已经不言自明。

一如那日凉亭中轻声的不带一丝遗憾、一点感情的“杀”字,武则天嘴唇轻启:“斩,以平江南民愤,以祭忠臣英魂。”

第二十三回 尚念至亲徒留恨

来俊臣万万想不到武则天竟因区区一个宫女对自己这个多年来为她做事的功臣这般绝情,暗道:“这女人想来做事绝决狠辣,一旦开口万无转还之机,若要活命,只能再向梁王求助。”忙跪爬到梁王脚下拉扯着他的衣襟连使颜色,武三思此时哪敢出声,此刻即便双腿发抖也是站的笔直,目不斜视。

来俊臣心知无望,见他们姑侄两个俱是一样的无情无义,心中恨到了极点,泼口大骂道:“武三思你这小人!你们姑侄两个没一个好东西,枉我这些年……”却早已被唐子慕挥手招了两个守卫,一人将他按在地上,另一人则捏住来俊臣下巴,噼里啪啦甩了他数十个耳光,这些护卫平时都是拿刀弄枪之人,手劲特大,再停手时,来俊臣早已是牙齿崩落,满嘴鲜血,再也说不出话来。

唐子慕方回身恭敬道:“他出言污辱祖母,孙儿擅自做主,打了他几个耳光,望祖母恕罪。”

武则天并无什么怪罪之意,反而颇为嘉许的点了点头,又看了武三思一眼,并不说话,此时面如土色的来俊臣被拖了下去,唐子慕则亲自击鼓,三声鼓响后,人头落地,四周人群也爆发出一阵阵称颂英明、万岁之声,武三思也想不到武则天这般干脆利落,连还口之机都不给径直行刑,此刻是大气也不敢出,惨白着脸站在一旁。

林剑澜见此情景,心中并无一丝快意,却见苏鸾仙从胸口掏出一样物事来,跪呈武则天道:“这是谢大人的遗物,请圣上过目。”

武则天一愣,伸手接过,一一看去,却看不出悲喜,半晌方收起了谢仲举的遗物递给苏鸾仙,回头凝视林剑澜道:“谢瑶环遗折上说有私事相求,太湖义军皆尽安抚归家后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出宫,陪伴心仪之人畅游天下山水,她念念不忘之人就是你吧。”

林剑澜一怔,低头道:“并不是在下,想我这等寻常人怎会受到谢大人青睐。”

武则天怅然若失道:“我以为你就是袁行健,他现在在何处?我想见见。”

林剑澜不知怎样回答,只得道:“他目睹谢大人惨死,悲愤之至,在下也不知他去了何处。”

苏鸾仙却仍是对武三思仇恨之至,一双眸子只盯着武三思一人,眼中如燃着了两簇火焰一般,武则天见此情景叹了口气道:“武三思,我问你,你在江南私自收买铁器铜器,更兼私建熔炼工房,证据由谢瑶环查得,现由苏鸾仙交于我手,你可有什么话说?”

武三思先是浑身一阵,呆立了好久,方全身剧烈的抖起来,刚要说话,又听武则天道:“我原以为你与来俊臣二人自告奋勇要来江南,只是怀着私心,要为之前谢瑶环杀蔡少炳责武宏报仇,原来你急匆匆的来了江南竟是别有意图,是怕谢瑶环端了你的老巢,将你在江南这些见不得天日的秘密抖搂了出来可是么?”

武三思一下跪倒在地道:“姑、姑母,侄儿是有收买铜铁之事,只是是侄儿手下的一个门客说太湖义军早晚都要征剿,正、正缺武器辎重,若是侄儿能在紧咬关头以此献给姑母,定然是大、大功一件,侄儿糊涂,侄儿糊涂!侄儿回去定会重重的责罚那个胡诌八撤的门客,若是姑母愿意,就是杀了他又能怎样?姑母,你千万饶恕了侄儿这遭吧!”

武则天轻笑了一声道:“这次又推在门客身上么?你倒每次都能摘清,苏州的人命官司土地兼并你儿子我看至少要占了八成,蔡少炳却为了你儿子搭上了一条性命,来俊臣固然是为了他的兄弟报仇,但异姓兄弟又有几分情谊,还不是为了讨好你?刑杀大臣,我斩了他,他原是盼望着你替他说句话,你竟一句话都没说,你可也真是忍心。你这样的人即便是有作乱的心思,我可也不怕,过河拆桥,兔死狗烹,又有几个人肯真心实意的为你效力?”

一阵训斥将武三思骂的冷汗涔涔而下,一句也不敢反驳辩解,武则天的性子他揣摩了多少年,最后却总是“天威难测”四字,即便今日恼了不顾情份也是有可能的。

林剑澜此时才明白为何武三思与来俊臣二人处心积虑要将谢仲举致于死地,原来是因她在此查得了武三思私铸兵器的证据,现在听武三思将事情推在门客身上,心中又是一动,不知那门客是不是韦素心,如果是,这是摆明了要致武三思于死地,不由一眼不眨的盯着武则天,不知她会怎样发落。

半晌,武则天却是叹了口气,显得极为疲倦,道:“不成材的东西,着即削去一切职务,停俸一年。”

武三思瞬即瘫软在地上,心中却是长出了一口气道:“谢万岁。”

苏鸾仙瞬即瞪大了眼睛,望着武则天,失望之至,林剑澜只得走了过去,对她轻轻摇了摇头,外围的人群也是极为不平,然而既已杀了来俊臣,梁王毕竟是皇帝的侄儿,又能怎样。

武则天重新整了整精神,朗声道:“安抚太湖义军返乡之事,朕会差可信之人秉承谢大人遗志,从今后三年,免去江南赋税。”

事已至此,仿佛心中总有不平,似乎由谢仲举一条性命换了来俊臣一条性命,然而二人的命在人心中又岂是相同的?自然总是觉得亏了谢大人这个忠臣的命,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局,人群即便听到了减免赋税,都是闷恹恹的,提不起兴致来,然而若叫武则天杀掉自己的侄儿,自然也是万无可能,只好三三两两散去,心中犹带不甘。

不知何时雨已经停了,苏州府衙前也重新安静了起来,武则天方柔声道:“鸾仙,你与谢瑶环一同来到江南,你也跟她一起历练了不少,安抚之事,恐怕非你莫属了。”

苏鸾仙却直直跪下道:“圣上,恕婢子死罪,婢子不愿。”

武则天一愣,道:“这……朕以为你定会愿意继承瑶环之志。”

苏鸾仙道:“姐姐已经去了,婢子万念俱灰,只想陪着姐姐过一辈子,若是圣上恩准,婢子愿意在太湖之滨为姐姐守孝,若是圣上不允,那婢子唯有死而已。”

林剑澜鼻子一酸,听她说的绝决,只怕要冒犯了这喜怒无常的女皇,却听武则天叹道:“唉,你莫非在怪朕么?”口气却是十分柔和,还有些无奈,心中竟被触动,不禁暗道:“她到底何时是真情流露,何时不过是假象,实在让人难以琢磨。”

苏鸾仙面无表情道:“婢子岂敢,只望圣上恩准。”

武则天道:“罢了罢了,瑶环已经去了,朕还会难为你么?明日朕会下旨,追封谢瑶环为安国候,命你在太湖守灵。”

苏鸾仙方磕头谢恩而起,唐子慕马上走到武则天身边,武则天将手搭在他手背上,刚要向里,唐子慕道:“里面不是说有尸体么?血光冲撞不吉利,祖母还是莫要在苏州府安歇了,孙儿在湖上备了辆游船,东西都是现成的,又能休息,又能散心,雨中观景也是极好的,祖母意下如何?”

武则天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道:“好,好,我都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来过了,倒是你想的周到。”

二人迈步走下台阶,武三思是唯唯诺诺,又想上前,又不敢上前,却听武则天回头斥道:“蠢材,还不跟过来。”

武三思方如闻纶音,喜滋滋的跟了上去,扶住了武则天另一只手臂,林剑澜摇摇头心中暗道:“家里那边俗话说,‘姑表亲,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两姨亲,不算亲,死了姨娘就断了筋。’即便做侄儿的如何作恶多端,做姑姑的却总是要这般包容,这自然是好的,只是不知以后还要多生多少事端,让黎民受苦。”

武则天走了几步,却发觉身边只有这几人,方回头道:“鸾仙,你不跟着朕么?”

苏鸾仙摇了摇头道:“婢子与这位公子仍回客栈去,明日便去守灵之地,圣上再勿挂念。”

武则天知她心意已决,不再多言,回头缓步而去,瞬间这华丽的金色长街又复消失,入眼仍是灰败泥泞的一条街道。

天色阴沉中上空又是一个闷雷,这短促响了一下便消失的雷声更让人无法琢磨,林剑澜喃喃道:“苏文书,我们快些回去吧,恐怕还要下大雨呢。”

本以为这雨势要绵延几天,不想第二日便云开雾散,极好的天气,想到苏文书便要孤身一人伴随谢仲举的坟墓,林剑澜不知如何开口劝她,只得默默雇了马车,向太湖奔去。

仍是两岸绵延不断的荷塘,心境却大不相同,林剑澜对着苏鸾仙,心中暗道:“若是我不是想当然的以为袁大哥定然会跟着谢大人,谢大人可会死么?”却不敢将这念头再深入下去。

向窗外看去,不禁道:“今日奇怪,路过几处村落,都是有人家出丧,纸钱洒的满天飞。”

苏鸾仙却仍是不说话,林剑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