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血-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传到建康之后,刘义隆吓了一跳,忙命心腹杨棠持节前往洛阳令到彦之不得轻举妄动。
到彦之对持节而来的杨棠笑道:“天子在建康是误会了,我们新近接收洛阳,拓拔魏必然以为我们会跟何越联手北上占地,我前段时间已经派探子渡河探知拓跋焘已经令杜超为征南大将军,镇守城,以铁骑三万待我。若现在不做出北上的假象,杜超很可能会南下。我们在洛阳等地防卫还没有做好,此时还不宜开战。我们现在
不过是逼迫杜超防守河北各郡,使杜超不敢南下而已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要北上进攻,我岂能不声通天子,肆意妄为?”
杨棠听罢,松了口气道:“原来如此。”
“杨大人回建康好生回报天子,还请杨大人多多美言几句。”
“一定一定。”
到彦之摆出要北上进攻的姿态,城的杜超果然防卫各郡,同时拓跋从平城南下来到中山就近指挥。
不过直到入冬到彦之也没有任何行动,此时到彦之已经加固洛阳、萦阳、滑台等地的防御。
入冬之后大河行船艰难,何越的水军全部退回弘农郡附近,杜超与到彦之隔河相守,剑拔弩张,大战似乎即将到来。
因为被王陌骚扰了一个秋天,代莱城的赫连昌在入冬之后果然食用不足,与赫连买德分道扬鏣。赫连昌东奔入盛乐,赫连买德则是北上大漠。
王陌趁机进驻代莱城,叶括统兵北上进入北望城。
赫连昌从代莱城东逃来到盛乐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平城。得知拓跋已经南下中山,怅然若失,随即向中山去。
中山郡拓跋焘的行宫内,拓跋焘向崔浩问道:“赫连昌从代莱城逃出,现在已经在行宫外求见。白马公觉得要不要收留这败国之君?”
崔浩笑道:“现在天下未定,诸侯众多,陛下应当仿效汉高祖,纳降四方。”
“只是赫连昌现在如丧家之犬,手下战不能战,守不能守,留下有什么用?”
崔浩点头道:“确实,赫连昌在战场上并没有任何用处,而且此人恋栈富贵,成不了大事。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留下他。一来留下他没有任何危险,二来他手下虽然只有几千残兵败将,但是这些人还算不错,就是平白送来,放过太过可惜。三来留下赫连昌可以扬陛下仁义之名,若是哪天北燕有异动,见陛下能招降纳叛,必然来投。再者,多养一个赫连昌于我国有何损失?”
“白马公所言甚是。”
拓跋焘随即便让赫连昌入宫,先问过北方的情况,得知赫连买德北逃沙漠,忙着人去召。又封赫连昌为夏公,将他安顿在平城。
之后崔浩对拓跋焘道:“陛下,自从柔然大汗大檀南下打破盛乐之后,盛乐城一直没有修筑,何越如今借我们与刘义隆对峙于大河,囊括西北,以后必然会用兵盛乐,若是我们南北受到何越跟刘义隆夹击,必然成制肘之势。因此云中盛乐乃关键所在。
”
“我会命人立即前往盛乐修复城池,增兵该处。现在到彦之陈兵河南,势力颇大,白马公有何良策可解?”
“到彦之分兵洛阳、萦阳、滑台等地,分力分散,只要我们突袭一处必然胜出,速战速退,不予宋军有可趁之机。目下何越水军已经退返弘农要封锁大河是不可能的,如今正是用兵之时。”
拓跋焘对崔浩道:“檀道济如今驻兵济北郡,对我们有一定的威胁,若是我们南下,檀道济必然北上,司马楚之未必能够抵御檀道济。”
崔浩悠然笑道:“司马楚之虽然不是檀道济对手,但是檀道济与司马楚之往日颇有交情,因此必然不会过于逼迫。东面不必忧虑,只是何越在河东郡平阳郡两地有三万骑兵窥伺。若是我们南下,何越必然东进暗箭伤人。况且何越用兵出人意料,不知其所攻,颇有危险。”
“冠军将军安已经奉命镇守上党郡,何越从河东平阳东进,唯一能够攻打的就只有上党和河内,两郡如此城防坚固,不虞有失。”
崔浩见拓跋焘已经安排的面面俱到,心里叹服,虽然拓跋焘年纪不大但是对于征战却颇有天赋,若不是拓跋嗣当初在河南被何越大败,送死奚斤如今也不必战战兢兢,视何越如虎。
君臣两人在中山郡商议完毕,数日之后坐镇城的征南大将军杜超骑兵突然南下渡过大河,进攻萦阳。
到彦之得知杜超出兵攻打萦阳,忙令部将姚耸夫率军渡河北上攻打冶。坐镇河内郡的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迎战姚耸夫,二人在冶坂大战两日,姚耸夫不敌长孙道生当场战死,手下士卒被杀殆尽。
长孙道生击败姚耸夫之后,回军河内郡,因为何越在河东郡驻有骑兵,因此不敢远出。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宋魏大战
河边朔风正盛,沿河两岸气氛剑拔弩张。渡河北上T的消息传来,河南方面的士气明显低落了很多。到彦之闻讯之后亲自从洛阳出兵往救位于萦阳西北的虎牢关。
杜超三万骑兵全部南下,对虎牢关不停地攻打,双方损失颇大,到彦之到达虎牢关的时候,虎牢关已经岌岌可危。
到彦之亲自领兵到达虎牢关之后,杜超停止了对虎牢关的进攻,派人到关前挑战。
虎牢关内到彦之聚集众将,萦阳守将殷业道:“将军,现在杜超得知我们援兵已经到达,在虎牢关外挑战,出言不逊,小将以为如此现在河北失利,我们军心浮动,应该出关与杜超交战,以武示众,这样虎牢关才能稳守。而且将军领大军到底,洛阳空虚,若是魏军突然从河内南下,洛阳危及。”
到彦之摇头道:“虽然如今战事不利,但是还没有到众心溃散的时候,拓跋焘以杜超为征南大将军,都督相、冀、定三州军事,没有计中之计,杜威岂肯贸然临关挑战?此时应该稳守虎牢,与敌对峙。
至于河内郡的魏军不必担心,何越在河东屯驻一万五千骑兵,只要河内郡的长孙道生有所异动,何越必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长孙道生也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不会轻易南下洛阳。”
到彦之的长史魏澹点头接过话茬道:“到将军所言甚是,如今我们跟拓拔魏的争战主要是集中在萦阳和滑台两地,若是我们能够守住萦阳,杜超西进洛阳将无计可施,他们若是要攻滑台,萦阳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随之东进,另外在济北郡的檀将军也会西进。前后夹击杜超难有可胜之言。”
殷业诧异地问道:“那我们不是要在这里坚守了吗?”
魏澹重重地点头回答:“确实,我们现在必须稳守虎牢,只要虎牢不破,魏军将无用武之地,另外拖延时间对我们有利无害。杜超在萦阳不出两个月必然退兵。”
殷业这段时间由于手下兵卒太少一直被杜超压着打,心里很是不爽,在到彦之到达虎牢之后,他满心以为能够出关与杜超一战,但是没有想到到彦之仅仅只是要他坚守。
见到彦之和魏澹一拍一合再看看将营内的众将没有作声,殷业知道自己再求出战也是白搭。
到彦之见殷业没有说话。再三叮咛诸将稳守虎牢关。不得出关作战之后。便让众将去各守各地。
殷业回到自己地营房。越想越觉得不平。瞒着到彦之带着自己手下地五千军队溜出虎牢关要跟杜威一较高下。
殷业前脚刚走。到彦之就立刻得到消息。忙叫来魏澹商议。最后两人决定出关接应殷业。
殷业在出虎牢关没有多久。就遇上杜威地军队。两军在黑夜之中混战一场。殷业不敌杜超手下地军队。被杜超部将阿德能击败。退回虎牢关。
阿德能一边给杜威报讯。一边对殷业地军队进行追击。
到彦之出关接应地军队在殷业地败军逃回时。被殷业地败军冲动。阿德能随后冲杀而来。到彦之放过殷业地败军。抵住阿德能。
阿德能的骑兵战力比到彦之的军队高出不少,双方不断地冲杀,没有多久杜超带着大军亲自来救,到彦之遇到杜超从侧面攻击,忙回身入关,被杜超大杀一阵。
杜超新胜之后,挟战胜之威立刻攻打虎牢关。
殷业不遵将令,擅自出关,不仅自己的手下损失惨重,而且连带到彦之也损兵折将,怕到彦之怪罪,趁着虎牢关内混乱的时候,开关投降。
随后杜威的骑兵涌进虎牢关,到彦之得知殷业反叛,知道虎牢关已经不能再守了,忙退回洛阳。
杜超在到彦之退后,马不停蹄地西进直到洛阳,发动全力攻城。但是手下人马实在太少,不得不退回萦阳。
在萦阳休整了两天之后,杜超东向攻打滑台。
刘义隆得知萦阳失守,加驻军彭城的檀道济为都督征讨诸军事驰援滑台。
同时在中山的拓跋焘以悉烦库结为济州刺史,统兵五万支援杜超。悉烦库结到滑台之后,杜威绕过滑台袭破濮阳、东燕、济阴三郡。陈兵濮阳等待檀道济。
次年正月,檀道济率军自清水救滑台,步步为营,至寿张击败魏安平公乙旃眷,转战至高梁亭,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于杜超在济阴郡对峙。
刘义隆见檀道济兵胜发豫州各郡之兵北上,拓跋焘则是在搜括冀州发兵五万支援。
杜威与檀道济在济阴郡交战二十多日,大战三十多场,檀道济颇有斩获。
洛阳城内到彦之见檀道济与杜超相持不下,毅然放弃洛阳城,领兵东向攻打萦阳,十日后破萦阳斩杀手下叛将殷业。
拓拔魏萦阳得而复失,滑台又急攻不下,大军顿于河南挫损锐气。拓跋命司马楚之从乐陵攻齐郡,齐郡太守谢若之奔广固。随后安乐郡和济南郡被司马楚之攻陷。
虽然司马楚之有所斩获但是杜超和檀道济却是在济阴郡相持不下。拓跋向崔浩问道:“如今杜超在济阴与檀道济争胜,檀道济是刘裕手下名将,征战多年从未有失,此次他步步为营从彭城北上,就是看准我们有何越制肘,不能在河南久留,因此济阴之战一时半会之内难有胜负。白马公认为是否要退兵?”
崔浩想了想道:“如今已经是二月,再有两月就是雨水天气,到时候大河水涨,何越在弘农的船队一旦东向,我们再要渡河就难了,即便能够在河南占据几郡粮草无缺,入夏之后战马难耐酷暑。因此还是趁此时东方形势较好,退兵河北。”
拓跋焘点头道:“此言正合我意,我们现在退兵河北,让士卒休息,等到天气转凉,再行南下,刘义隆能奈我何?”
没几天拓跋焘的命令来到济阴,出人意料的是杜超竟然不受拓跋焘的命令,反而跟檀道济在济阴继续大战。又派人从偏路出击,烧檀道济粮草。
因粮秣遭魏军焚烧而乏食,檀道济不能前进。杜超令手下将士猛攻滑台,拓跋焘闻讯之后并不追究杜超罪责,反而派楚兵将军王慧龙往助攻打滑台。
滑台守将朱惰之在滑台坚守数月,南面檀道济不能北上相救,西面到彦之不能驰援,最后粮尽,滑台被魏军攻破,朱惰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被擒。
檀道济军队粮尽,又见滑台被拓拔魏打破只得自济阴南还。杜超获悉之后,以为檀道济粮尽,诸军必然溃散,便随即追击檀道济南下。
檀道济见杜超追来为迷惑魏军,令士卒于夜间“唱筹量沙”,以仅有的少量谷米覆盖沙上。清晨,魏军见之,误以为宋军粮食尚足。
此时檀道济兵少,杜超势盛,檀道济命军士皆披甲,自己着白服乘舆,引兵缓缓出城,魏军恐有伏兵,不敢追逼,檀道济全军得以安返彭城。
檀道济从济阴退兵之后,大河南岸濮阳、东燕、济阴、济南、齐郡等地尽皆落在拓拔魏手上。到彦之见檀道济从济阴退兵,滑台被拓拔魏攻破,便从萦阳退回洛阳。
杜超大胜之后,趁着天气还没有转暖从河南将掳掠的粮草和人口搬运到河北,以防何越船队突然袭击。
中山拓跋焘见杜超退兵,松了口气对崔浩道:“此次刘义隆输了一场,但是没有伤筋动骨,一旦大河水涨,刘义隆必然会再行北上重新控制各郡。有何越的船队帮忙,我们在河南难以久守,如今只能退回河北。虽然这次让刘义隆战败,但是我们损失也颇大,而且出兵十万余人。”
崔浩道:“何越这次没有动兵,显然清楚刘义隆不是我们的对手,下次刘义隆会派出更多的军队,那时何越就非常难缠。”
拓跋焘笑道:“这样一次出兵等若是到鬼门关走一趟。要是年年如此总会被何越抓住机会,看来何越已经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崔浩还没有说话,一个报讯的近卫急急来到大殿之中,对拓跋焘道:“陛下,何越从河东出兵三万,攻陷河内郡,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战死,河内郡被屠一空。”
拓跋焘和崔浩听到近卫的报告,一脸呆滞完全反应不过来。
拓跋焘双眉紧皱向报讯的近卫喝道:“再报一次。”
“何越亲自率军从河东郡出兵三万,攻陷河内郡,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战死,河内郡被屠一空。”
崔浩愣了良久,叹气道:“何越终于忍不住要出手了。”
拓跋焘在听完报讯近卫的话之后,知道何越早就在等待这个机会了,就在自己刚刚松懈的一刻,他就攻陷了河内郡。他没有跟刘义隆配合,反而是等待刘义隆战败之后才突然进攻,这让拓跋焘完全没有想到。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我们战事结束之后才出兵。”拓跋焘用求教的目光看着崔浩。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后出兵
这次出兵之前,崔浩就已经将何越可能突然袭击的时T'一想过,因此即便在到彦之离开洛阳回军攻打萦阳时,他们也不敢将镇守在河内郡的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派往河南攻洛阳。
在战争已经结束,战机已经完全消失的时候,何越却是突然出兵攻下河内郡,这让崔浩怎么也没有想到。
虽然在魏军对宋军的这场战斗中何越没有捞到任何好处,不过现在他重启战端,令崔浩有些伤脑筋。
拓跋焘见崔浩沉吟不语,问道:“白马公……”
“哦,陛下。”崔浩对拓跋道:“何越在这个时候出兵,对于我们来说确实非常不利。刚刚与宋军大战过去,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又要跟何越的秦军交战,士兵心里肯定会觉得很压抑。另外再过两个月,何越的船队就能够垄断大河,另外我们的骑兵久战之后不足与何越再行交锋,而我们的步兵更比不上何越的精锐,这是我们第二个不利的地方。第三,虽然我们已经决定退兵回河北,但是何越现在进攻,不论我们怎么说都给你造成一种我们不得不退兵的假象。他还能够给刘义隆卖个人情,对于他来说一举两得,但是我们却丢失了战胜之名,士气低落。”
拓跋焘听着崔浩提到三个不利,脸上露出一丝不悦。
崔浩现在顾不得拓跋焘是否不悦,接着道:“何越一出手便攻陷了河内郡,让我们对洛阳再无办法,接下来他要攻打的应该会是长子城。不是臣下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如果没有大军配合,上党郡的冠军将军安恐怕不是何越的对手。何越以三万骑兵突袭河内郡,以他惯用的手段来看,后面必然跟着数量不少的步兵,等步兵接收河内郡之后,骑兵会再次蜂拥而出。”
拓跋焘沉吟地道:“杜超从滑台返回需要一定时间,何越未必会从河内北上攻打长子城,长子城虽小,但是坚固难攻,他应该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据我猜测,他下一个目标可能会是……”
“城。”崔浩脱口而出。
“对。何越攻陷河内郡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选择众多,他既可以从河内郡东向攻陷汲郡,进陷要地头,也可以北上攻打长子城,配合平阳的军队直攻上党郡,也可以绕过长子城,从山南直趋城。若是城一失,我相信何越手下的大军肯定如翻江倒海一样席卷而来,到时城西面南面各郡就会落在他的手里,我们现在所在的中山就会成为战场。”
拓跋焘说着被自己的推测给吓了一跳。虽然现在大局依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但是何越动兵的方向让他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要是他攻打汲郡,自己以后就会失去争夺洛阳的机会,要是他攻下上党,太行山以西太原各郡就会成为前线。最可怕的是他攻陷城,那么杜超现在的军队立刻就会有危险。
拓跋焘招来一个近卫道:“令杜超火速北上进驻汲郡头。另外令平西大将军拓拔大毗从太原驰援上党郡。进长孙浩为广平侯。镇西大将军。统现在中山地军马四万人出镇城。在齐郡地司马楚之令他回军乐陵。”
拓跋焘将命令发出去之后。对崔浩道:“何越此次出兵才不过三五万人。我们现在从太原。河南。中山调兵不少于十万。而且疲于奔命。这人实在是我们魏国地心腹大患。比刘义隆更甚。”
崔浩对拓跋焘地布置无话可说。只有各地增兵固守才能够抵制何越。
拓拔大毗、杜超、长孙浩得到拓跋焘地命令之后立即从太原、河南、中山前往各处。不过何越却是在河内按兵不动。等待刘义隆增兵各处。
之后何越出乎拓跋焘地意料之外。竟然从河内郡退兵。这令拓跋焘跟崔浩大开眼界。
建康城皇宫内。刘义隆向身边地近侍杨棠问道:“你说何越从河内郡退兵了?”
“正是,我们的军队北上重夺各郡之后,何越就从河内郡退兵返回河东。可笑拓跋和崔浩还从太原中山急急忙忙地调动了十多万军队,没有想到何越只是虚晃一枪。”
刘义隆沉吟了一会,轻哼了一声道:“虚晃一枪,你说得倒是轻巧,以朕看来,何越是无机可趁,拓跋焘在短时间内从太原、中山、河南三处封死何越的前进之路让何越有力难施,他才退回河东郡。否则此时他说不定已经打破了城,像上次那样将十多万魏军如猪狗
杀殆尽。何越虽然没有在战时出兵,但是他一举攻让拓跋火速撤兵,没有能够河南各郡一扫而空,已经给我们帮了大忙了。”
杨棠被刘义隆这么一说,噤声不语,刘义隆自言自语地道:“这次大失,又要好几年蓄力,才能北伐,真不知拓跋焘什么时候又会南下。”
杨棠插嘴道:“陛下请安心,有到彦之、檀道济两位将军在,一定可保我大宋宁靖。
”
刘义隆叹了口气仿佛是没有听到杨棠的话,道:“此次战败,只因朕所用非人,以致于有殷业之祸。现在何越从河内郡退兵,北方应该有一段时间平静,拓跋焘很可能会用兵东北,他若是集结北燕、库莫奚、柔然的军队南下,不管是我们还是何越都将不是他的对手。”
刘义隆猜测的没有错,拓跋焘在听说何越从河内郡退兵之后,立刻命拓拔大毗进驻河内,修复城池。其余各军就地休整。
拓跋焘在河内郡刚刚松了一口气,北方的战报以飞快的速度南下中山。
“陛下,何越手下大将叶括带骑兵一万五千人从北望城突袭盛乐,打破盛乐城,屠杀人吏,掳掠牛羊,云中一地死者七八万人,牛羊尽是。叶括在攻陷盛乐之后,兵逼平城。除此之外,镇守统万城的申浦统兵步兵三万进驻盛乐,云中尽失。”
这一份战报让拓跋焘大惊失色,比何越攻陷河内郡更令他惊慌失措。
“快,快,马上回京。”拓跋说着向中山行宫外面走去。
崔浩忙拉住拓跋焘道:“陛下稍安勿躁。”
拓跋焘怒道:“何越出兵云中,平城危在旦夕,你叫我如何不焦躁?”
“陛下,如今中山的军马尽在城,陛下孤身回平城,若是何越遣偏师于路埋伏,万一有个意外,全国震动,平城将难以久守。虽然叶括突袭盛乐,但是以一万五千骑兵想要攻陷平城,那是不可能的,若何越不迅速增兵盛乐,休想在半年之内攻下平城。陛下切勿中了何越奸计。”
崔浩的话让拓跋焘回省过来,点头道:“你说的不错,何越亲率军队攻陷河内郡就是要让我们调动中山的人马。叶括一万五千人还不足以攻陷平城,就算申浦不要后路集中全力攻打平城也至少需要数月的时间。”
看到拓跋焘双眉紧皱陷入深思,崔浩松了口气。
拓跋焘接着问道:“虽然如此,但是叶括在平城之外停留令平城难安,若是城中有反叛之人……南方的军队一时半会难以北上,你认为能否从库莫奚等地借兵回援平城。”
崔浩吓了一跳道:“万万不可,库莫奚契丹等地之兵皆是外族,虽然会听陛下之命回援平城,但是一旦叶括退回盛乐,难保他们不在平城作乱,此正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那要如何做才行?”
拓跋焘到底年轻焦躁见何越军队突然进逼平城有些沉不住气。
崔浩道:“如今中山军马不多,陛下不宜回师平城。先可扬声马上回援令安抚平城人心,另外可让司马楚之立刻返回中山,夺其兵权。司马楚之手下有三万多人,再加上中山现在的禁军,要回平城也安全一些。”
“为何要夺司马楚之的兵权?”拓跋焘诧异地问道,随即明白过来,点头道:“好。那就按你说的去办。”
拓跋焘即刻班师回平城的消息放出,果然如崔浩所言,叶括退回盛乐,各地虚惊一场。接着司马楚之的军队返回中山被拓跋焘夺了兵权,拓跋班师回平城。
申浦进驻盛乐之后,立即修复城池,安排防御工事,叶括骑兵屯驻盛乐城外,常鸣远率军进入统万城。
拓跋焘回到平城,接纳崔浩的建议没有直接进攻盛乐,而是在南方调兵遣将,让杜超回镇城,等南方各地的军队安排妥当之后,令长孙浩返回平城。
叶括申浦攻占盛乐令拓跋焘如鲠在喉,长孙浩的军队一回到平城,就被拓跋焘派去攻打盛乐。
叶括的骑兵后撤二十里,申浦固守盛乐城,长孙浩在叶括和申浦的配合下,数次进攻尽被击退,最后只好退回平城。
平城内的鲜卑贵族们见盛乐难以攻下,而平城距离盛乐不过二百两,骑兵数日之内便可到达,这令他们惶惶不安。
第一百三十五章 议论迁都
越从河内郡撤兵之后返回长安。还没有坐稳就让人把长李度和宣传部长周薪叫来。
两人进来之后。何越对李度道:“总参谋长。有件事情要和你商议。周部长不用走。这事情跟你有些系。”
李度问道:“秦王有什么事情要和属下商议?”
“拓跋焘在叶括打破盛乐之后。急急回到平城。情报部已经上报长孙浩攻打盛乐的详细情况。
拓跋焘对盛乐必然还会继续进攻。总参谋部有什么计划?”
“总参谋部建议在北方继续加派兵力。无论如何也要守住盛乐。盛乐距离平城不过两百里。总司令已经调派王陌回北望城。他的骑步兵在长距离增援方面非常不错。”
何越对李度道:“总是守城。盛乐迟早会被拓跋焘攻下。另外北方的柔然也是潜在的敌人之一。以一敌二。徒然损兵折将。我有个建议。你们总参谋部和宣传部考虑一下。”
“什么建议?”
何越道:“让拓跋焘迁都。”
“这……”李度和周薪的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
何越解释道:“我知道要让拓跋焘迁都那是比登天还难。不过这可以减轻盛乐城受到的压力。只要我们魏境内传播迁都的好处。平城的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们就会陷入争执之中。他们会为各自的利益争吵不休。只要这一招奏效。就能够让平城贵族们分裂成两派。让拓跋焘迁都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但是我们只要小小地宣传一番。就能够打到让他们内的效果。目的就是让拓跋焘忙于灭火。”
李度两眉一挑。露出一个玩味的笑容。点头道:“秦王果然好计策。这事情我让总参谋部和宣传部配合试试看。如果拓跋焘真的迁都南下。那么要灭拓拔魏指日可待。就算跋焘顶住压力不迁都。也要安抚各个贵族。再派兵攻打盛乐可能会有心无力。再不济也可以给申浦叶括两人争取更多的时间加固城防。”
“不错。周部长觉这办法可行吗'”
周薪想了一下道:“应该不是难事。现在我们跟拓拔魏接壤。不管是从北方进入魏境还是从南方进入魏境。我们都有众多的通道。不过属下认为最好是从州青州进入魏境。如今州青州战事已毕。魏军没有太多的驻军。而且冀州等地汉人较多。也容易蒙混过关。”
“好。你跟总参谋部的人商议好此事。立即执行。越快越好。”
都在战事纷乱的时候层出不穷。尤其是北方胡族在南下中原之后因为战事的需要经常性地迁都。战胜为了攻取敌人更多的土地把国都迁往前线。便于指挥。或因为战败。国都难以守御。因此迁都避祸。再加上胡人本身就没有深刻的国都观念。因此迁都是极其寻常的事情。
就是拓拔魏本身一开始建都云中。由于云中残破。之后又迁都盛乐。后来又迁都平城。拓跋|时。由北方柔然经常南下。有汉人贵族建议都邺城。由于鲜卑贵族和崔浩的反对。最后迁都邺城的事情不了了之。
不过现在何越攻占盛乐。在盛乐驻留大军威胁平城。迁都的事情在何越宣传部的传播下再次被人提起。只是这次迁都不是要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邺城。而是迁到魏国的中心地带中山。
先提出迁都之议的是汉人士族范阳卢氏。在一次早朝时卢例之正式向拓跋焘提出迁都的建议。
这建议一提出来。几位鲜卑贵族立刻想到数年前拓跋嗣时的迁都之议。马上对此进行反驳。
虽然卢例之之后再没有说话。不过迁都之议在平城开始沸沸扬扬起来。以范阳卢氏为代表的迁都派开始说各个掌握大权的文官武将。
盛乐被何越占据跟柔然人不时南下。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情。何越驻军盛乐。平城就是前沿阵地。何越的军马动不动就能够到达平城进行攻城。这跟柔然人偶尔南下劫掠那完全不同的。
因此在范阳卢氏的游说之下。不仅代表汉人贵族的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代郡穆氏纷纷响应。就连一些鲜卑贵族也表示支持。
在何越长期驻留在盛乐。北方柔然又有可能南下的时候。恋栈旧土在经过这么多年之后变的可有可无。再说平城西临盛乐。一个不好就有被攻破之险。所以在南方已经争取到不少利益的鲜卑贵族们跟汉人士族一样认为迁都中山更好。
但是另外没有的到更多利益的鲜卑贵族当然不干了。要是迁都中山。平城附近军马马
减少。以在平城北方放牧的贵族利益尽失。这样的事|当然不能接受。
除了这些没有在南方的到利益的贵族之外。还有不少的武将们认为不能都。而许多文官则表示可以迁都。
都的议论让崔浩变的门庭若市。自从这议论声起之后。崔浩就忙于迎来送往。自己的事情倒是被搁在了一旁。由于崔浩深的拓跋焘的信任。这更让他雪上加霜。忙的焦头烂额。
对于迁都拓跋焘也同样有些难以取舍。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双方势均力敌。让拓跋焘难下决定。
虽然拓跋焘掌握魏国大权。但是和汉人的中央集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拓跋焘每次征战的军马大部分都是从鲜卑贵族们手下调集。因此照顾鲜卑贵族的利益显的尤为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