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中华-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是新加坡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也是中国人在南中国海的一个重要海军基地。他们的那个外海探查局总部就设立在这里。”
船头上海风吹拂着人脸,巴里特指着不远处的新加坡港向查尔斯。格雷和贝克。格林介绍道。
“外海探查局?就是我们在印度洋上看到的那几艘中国船只?”查尔斯。格雷道。
“是的,阁下。中国人往常的足迹仅仅局限在南中国海和东印度群岛一带。但现在是一个全球大航海的时代,他们也需要向外走出去。
外海探查局就是他们为此特意设立的一个机构。以南洋为中心,向南,向西、向东三个方向近些年不断地派出船只探察。
听说他们在日本的更北方的一个岛屿上也设立了一个相同的机构,用意向更北方和东方探察。只是具体细节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
巴里特没有告诉二人关于外海探查局在澳大利亚的发现以及在那里港口的建立,因为这些查尔斯。格雷和贝克。格林早在伦敦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澳大利亚的地盘实在太大,而在金矿等矿产资源没有被发现之前,它也实在太人烟稀少和地产荒芜了。英国人对澳大利亚真的是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而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种毛利人,也更不可能对两边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澳大利亚之事,根本就没有列入此次查尔斯。格雷中国之行的谈判序表中。
“那就是中国人的浮动炮台?”贝克。格林叫道。作为一名军人,他跟查尔斯。格雷的关注切入点大不相同。查尔斯。格雷对新加坡关注的更多的是发展势头和商业上的未来,而贝克。格林看的却是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军备。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文莱苏丹国紧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巴淡岛相望。南洋水师屯兵此处既可以看住马六甲海峡,又可以与婆罗洲呈掎角之势,看住荷属东印度西起苏门答腊东至爪哇岛的每一寸土地。
是真正的把中国的影响力播撒到了南洋的每一寸空间
“是的,上校。那就是中国人的浮动炮台,他们自己也称作是铁甲舰。虽然移动速度不快,但用作守卫港口已经足够了”
舰船距离港口越来越近,部署在新加坡港外部的六艘浮动炮台在阳光下泛起的金属光泽也越来越清晰。
完全粘贴了一层厚厚铸铁板的战船,就防御力而言已经达到了眼下这个时代的巅峰。只是速度也慢的如同蜗牛在爬呃,而且因为是轮式推进系统,这些浮动炮台亦或是铁甲舰不存在远洋作战的可能,它们只能用作港口防御和近海作战。
贝克。格林并没有因此而看轻了浮动炮台,这东西用好了将会极大地减少港口必要的守卫力量,也就可以使得机动舰队更多的筹集起来。对于大不列颠是不是有用格林不清楚,但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在回到欧洲后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上级。
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是所向无敌的,但是大英帝国的舰队也是有限的,在皇家海军覆盖大半个地球的活动范围内,有太多的港口和要地需要部守兵力守备。如果浮动炮台和铁甲舰真的有用,那么自己可就立下一大功了。
“它们是靠什么划动的?用桨吗?”格林举着望远镜细细的打量着浮动炮台,没发现任何桅杆的影子,不由的心中奇怪
“不,上校先生。它们不是靠船桨来滑行的。中国人用的是一种叫轮桨的东西来推动炮台的。只是轮桨具体什么,我就不清楚了。估计应该跟明轮差不多吧”
眼下时期,蒸汽船的实验在欧美地区早已经开战起来。明轮这个东西也开始逐步的被广大的水手们所熟知。
——————————
千里之外的广州,这里是一片的欢庆喜气,新春年节就要到了,整个广州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所有的人们都在预备着过大年。
中华帝国成立已经整整七年,新的王朝在这七年时间中用自己的真的行动赢来了天下百姓们的拥护和倾心。前清旧朝的遗风遗俗在这七年时间中逐步被扫入历史的长河
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年节之际,自然是天下一片欢舞
不过与满城欢庆的气氛不相吻合的英国驻广州领事馆内,领事安东尼。艾登最近一段时日却是寝食难安,焦急上火难忍。
法国的特使竟然悄悄进入了北京,与中华帝国展开了密谈,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什么?驻华大使查尔斯。福克斯要崩溃了,安东尼。艾登也要崩溃了。
显然法国人是看到了廓尔喀战争中英冲突才来,如果中国真的跟法国走到了一起,那整个世界都将是黑暗的。
千斤重担毫无准备的压在了肩上,查尔斯。福克斯近期来是连连流返于诸多内阁大臣的门前,竭尽一切方法的探听内幕消息和尽最大努力的说服对方不要同意和法国结盟。
而驻地广州,落脚在中国大陆本土最南端开放港口的安东尼。艾登也在无时无刻不在急盼着外交大臣一行的到来。
安东尼。艾登现在都要急死了。另一边也在深深地懊悔中,法国的特使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过去,自己愣是毫无察觉,现在出了这样危急的局面上,他感觉自己要担负起其中的一部分责任。
至于为什么这法国特使能够安全的抵达远东,从欧洲到远东,沿途路上皇家海军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发现,皇家海军在这件事上又要担负多大的责任,艾登却是一点都没心思去想的。
他现在唯一奢求的就是查尔斯。格雷能够早一点到来,大不列颠好有一个够分量的人物迅速进到北京,把中国人从法国人的谈判桌前给拉回来。
北京,英国大使馆。
查尔斯。福克斯带着一身疲惫的回到了驻地,一天的忙活又是白费功夫。中国国内有着世界上最严密的监督间谍机构,那些知悉情况的内阁重臣们怎么会冒风险向着他一个不怎么关系的人知会呢。
福克斯跑得再勤,也是一点用都没有。去外交部交涉,人家也是一概不承认!几个四五品小官义正辞严地告诉福克斯,中华帝国绝没有再同法国进行秘密谈判。但他们却又哪里知道,福克斯此时之所以能嗅到一点风声,就是梁纲让外交部特意透漏出去的。
在武力打不开局面的时候,东印度公司一管用的就是软化的手段。可同慵俗贪懒的印度土著不相同,中华帝国的官员十分廉洁自律。
监察部、国安部,每一个帝国官员都知道,中华帝国有着可比大明锦衣卫、东西厂的严密监督机构,帝国法律对于受贿、贪赃乃至卖国的官员一律是严惩不贷的。而且最主要的是,帝国官员的收入相当丰厚,高薪养廉政策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忙活了几年,福克斯在北京依旧是一事无成,只能同瑞典、美国的大使一样。并没有因为大英帝国的国力拉下瑞典、美国好几条街,就在中华帝国享有最高的待遇。
北京城东一处小宅院内。法国特使托马斯。迪斯雷利正一脸欢笑的跟自己的四名随从和手下喝酒谈天。在为期半个月的密谈之后,两边终于达成了共识。
中国人并不准备跟英国佬完全翻脸,这让托马斯感到很遗憾。但是对于俄国人,中国持有的态度却是鲜明和坚定地敌视。
俄国人是中国黑名单上的第一号敌人,他们在中国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都威胁着中国国防的安全。俄国人过于贪婪的性格让中国生出了极大地警惕心。
所以,在俄国人身上,这个法兰西陆地上继奥地利、普鲁士之后最最主要的对手身上,中法两国顺利达成了共识。
最迟明年秋季,中华军就会在北线和西北地区对俄国人发起全面的进攻
这话说起来似乎很大,可要是仔细一想,却能看出是那么的空虚、套白。因为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和草原总督区的实力根本就不堪一击。
不要说是面对强大的中华帝国了,就是瑞典这样的二三流国家都可以办得到。
对于托马斯来说,中国给出的承诺最重要的不在明年的反击之上,而是反击完成之后。按中国人的说法,他们要彻底解决俄国这个麻烦,中国的大军会一直打到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把俄国人赶回欧洲去的。
这将是一场真正的国战,到时候相信就算法国的大军开到了波兰,俄国人也会把战争的矛头依旧指向东方的。
而作为交换条件,最迟明年六月前,西属菲律宾将会全盘移交给中华帝国,而荷属东印度群岛,中华军自己会用武力去争取,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名义。
梁纲不用去考虑拿破仑用什么作为代价才换取了西班牙人的同意,他只需要享受其结果就行
这中华与俄国的一战,说不定都可能改变欧洲大陆未来的走势。
不过就帝国的利益而言,拿破仑真正统一了欧洲大陆也是不好。最好的情况就是西欧、东欧始终大打出手,英国再在海上敲边鼓,那样的话帝国的作为就真正的无限扩大了。
只是梁纲清楚,这种可能性真的很小。因为拿破仑的失败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他在政治上的完全失败。
即便没有对俄战争的惨败,拿破仑的帝国也不可能一直支撑下去。来到同一个时代,却不能跟这样的人物亲自见上一面,梁纲内心中也有未尝没有遗憾。但是,对比个人的遗憾,他更看中帝国的利益。
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了二百多年,在瓜分蛋糕的过程中中国已经落后了欧洲太多步。梁纲不介意趁着此次欧洲列强内战的时机,趁机追上落后的脚步。
人生在世一朝,确立下一个艰难地目标并向其发起努力,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当了帝王之尊,就开始沉迷于女色美酒之中享乐无边,也太逊了
“皇上,远东兵团和北海兵团早已经调集到位。只需要哈萨克人挑起事端,一声令下,两路大军就可以迅速插进西伯利亚”
陈虎离开了部队的一线指挥官岗位,真正的坐上了陆军尚书职位。此次的对俄之战,连同总参部在内,他们是一起策划准备了整整四年的时间。
在新疆、外蒙、东北——西中东三地,调集了十万步骑部队,不仅个个军事素养过硬,也绝对要耐寒顶冻
因为对比中国,无论是西伯利亚还是更西北的草原总督区,冬季来临只是气温都将冷的渗入骨髓。
而所谓的远东、北海二兵团,只要脑子不傻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兵团是开疆扩土用的。因为“远东”和“北海”这两个词实在太生僻了,在中国的词典中根本就没有存在,尤其是远东。
就连当初入选的帝国官兵也大多迷迷糊糊。他们估摸的结论——远东就是在指外兴安岭以北,那片冬天里撒尿都能连**一起冻成棍棍的冰雪之地。原因则很简单,一万人左右的远东兵团三年来一直就驻扎在黑龙江最北端的庙街一代,冬天里每每拉练还要去库页岛兜一圈。
日经月累下来,一万官兵的抗寒性在现今中华百余万帝国陆军中绝对是顶尖一流的。除了目的相同编制人数更多一倍的北海兵团外,就连新疆的部队都比不上。以这样特性的训练为主方向,那目的地似乎也就明确了。
在帝国陆军的编制中,兵团一级编制是不存在的。战争时期固然会出现军团或是集团军这样的高级别军事编制,和平时期军队的最高编制却仅仅是整编师一级。兵团从上到下都是没有根由的。
但是中华军各部人员来源复杂,有的是广东人,有的则是陕北人,整编制的调集部队编入远东、北海二部,显然不能更好的适合耐寒训练的根本目的。
所以,远东和北海两部,名义上就给叫做了兵团,实际上远东兵团仅是一个加强型的整编团规模,而北海兵团因为要整编骑兵部队,所以也只是两三个步骑整编团的混编。
跟整编师规模都相差了很大的劲说白了,这两支部队,他们就是梁纲为了更好更适应地进攻西伯利亚而凑出的暂编军。
第二卷 烽火连天 四百七十三章 库斯塔奈就在眼前!
四百七十三章库斯塔奈就在眼前!
库伊目,伊犁河入巴勒喀什池河口地名。。。这个很令人眼生的巴勒喀什池事实上就是后世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
满清控制这里是在准噶尔蒙古被屠戮一空之后,才将这片广袤的土地彻底并入中华版图的。虽然乾隆几乎做了末代皇帝,但在这一点他是有功
不过历史上的满清实在是天下的耻辱之最,也是出了名的崽卖爷田不心疼。西历1864年,满清与沙俄签定不平等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一口气就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共44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了沙俄。
但是在今天,巴勒喀什池牢牢地踏在中华军的脚下,且梁纲发誓,终帝国万世他也要让这片广袤的土地牢牢地留在中华的版图中。
伊犁河古称亦列水、伊丽水,是中国内陆的一条内陆河,其上游处于天山西段,流域面积约六十万平方公里,水流量居全疆众河之首。中、下游本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但是现今的天下,巴尔喀什湖都是中国的,伊犁河就更是中国的了。
全长三千余里,于伊宁附近河谷宽展,两岸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有大批农、牧业人口定居,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只是伊宁以下河段水浅沙滩多,河道分叉也多,并不利于航运。
二杨入哈萨克之后,大批的枪炮弹药从新疆源源不断运入中玉兹和大玉兹。而这条通道就是依附着伊犁河而行
无论风霜雨雪,终年四季,一支支总后勤部的运输队伍往返在道路两头。同时一个个中转站和落脚点也在这条道路上相继建立了起来。
库伊目是这条运输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点,到了这里运输队的压力就可以陡然放轻,因为接下去的航程他们会坐着船把一车又一车的军火物资直接运送到巴尔喀什湖对岸的中玉兹和大玉兹去,而不需要再在旱路上奔波了。
冬季时期巴尔喀什湖会被冰封,而且时间很长要四个月左右,这种情况下水运当然不行。但这也没关系,军火物资留在库伊目的仓库里就行了,反正库伊目占地面积有四五百亩之巨,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小城。里面长期驻扎的有一个加强营规模的步兵和一个大队的骑兵,安全绝对有保障。
等到春暖花开湖面化冻之后,库伊目守军再组织运船把军火物资运送过对岸就是。
二月份的库伊目还是漫天飞雪,寒风吹人脸像是冰刀子割肉似的。可是白茫茫的大雪中,一支三十多辆四轮马车组成的车队依旧出现在了库伊目哨岗的视线中。
新年度过之后,新疆的风雪不仅没有减小,反而比年前还要更大。按照之前运送的枪支弹药数额,这个时候总后勤部本可以是暂停一段歇一歇的,但是哈萨克大草原上突然出现的战争却让他们不得不加足了马力,使劲的往库伊目继续运载。
二月份,英国外交大臣查尔斯。格雷刚刚抵达北京。他现在正在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的把中国从法国的身边拉开。可是,面对法国抛出的‘菲律宾’和‘东印度群岛’这两块柔软的蛋糕,查尔斯。格雷是毫无半点张口的余地。
法国能把整个南洋让给中国,英国又能付出什么呢?难道查尔斯。格雷还能在谈判桌上跟谢清高等人大谈——拿破仑是世界的破坏者,是战争的恶魔,他所发动的战争是邪恶的???
这不是笑话么?不能给出实际的利益,查尔斯。格雷的任何话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且他身上担负的还有廓尔喀战争也就是印度大陆战后的善后事宜。
梁纲这个时候已经是在稳坐钓鱼台,静静地等着英国人给他狮子大张口的机会。澳大利亚,甚至是整个大洋洲,他这次是吃定了。
但是在交通和信息极度不发达的时代,身在北京的帝国中央不可能及时及刻的掌控一切。梁纲并不知道,这个时候第七次俄土战争已经爆发,已经打响
并且英国人还第一个站到了俄国一边,去年底,其舰队就曾企图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两岸的军事工事和埃及沿海,但未能成功。
梁纲在去年中就已经向奥斯曼土耳其派出了特使。但是这才半年多些的时间,两边消息不可能通一个来回。而4504年底俄土战争再次爆发,走海路把消息传递到北京,不出意外的话也最早要到盛夏季节。
可是除了漫长海路上的消息传递外,那还有一通途经是可以把消息迅速传递到中国的,那就是陆路。
从土耳其到波斯,再从波斯到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希瓦汗国,然后传递到三帐哈萨克,最后进入新疆。
坐镇在乌鲁木齐的总后勤部主管官员就是听到这一消息后才迅速重启了大风暴雪中的军火运输线。因为中玉兹、大玉兹的布克依汗和克涅萨热汗以及杨遇春和杨芳已经决定趁这个有利时机向小玉兹发起进攻。同时这一消息也在快马疾驰中迅速的向北京传递,但估计到梁纲知晓时间最少也要等到二月下旬。
查尔斯。格雷没有告知中华帝国这方面的消息,一丁点的口风都没有露出。二月二十三,拿到了新疆急报的梁纲脸上一片愤怒。
照消息看,奥斯曼土耳其是受到了拿破仑口头上的支持,加上俄国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遇到的惨败,才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的。其直接目是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
查尔斯。格雷途经中东的时候,这个消息他已经是知道的。但是一直以来他却没有透露出一点口风。虽然格雷作为英国的外交大臣并没有义务给中华帝国传递消息,但是这种明显之极的隐瞒也是让梁纲很是恼火。因为这几天的谈判中,帝国一方已经散露出了一丝对英国的友谊,以及对俄国的敌意。
作为回报,至少梁纲理解应该是这样,查尔斯。格雷应该将这一重要消息透露给中方。可现在查尔斯。格雷的行为却清晰的传递给了梁纲一股别意的信息——对于大英帝国而言,俄国更重要。
不然的话,查尔斯。格雷怎么会放弃如此容易讨好中国的机会,而依旧不去损害俄国人的利益呢?
随后的几天里,查尔斯。格雷猛的被谢清高领衔的外交部给闪了一下腰。已经初见了一点温醇气息的谈判,被中方毫无理由的给予停止。再去找外交部,不要说是谢清高就是他的副手或是外交部别的高层都没一个能见的上面的。
一股严寒瞬间袭上了查尔斯。格雷的身心,他感觉是如此的莫名其妙,又冷彻冰扉。
梁纲的怒火释放是必须要有人来承担的。查尔斯。格雷几乎是破坏了他对俄作战的第一步计划,他就必须要承受这种后果。
要彻底毁掉俄国,西历1812年与法国联盟,百万大军东西合攻斯拉夫人是最好的办法。那甚至有可能把斯拉夫人再一次分割成一个个的小邦国,把他们六百年的发展毁于一旦。
但是那样就太便宜拿破仑了。万一英国人在法国一统欧洲大陆之后撑不下去了,那梁纲岂不等于就是给中华帝国平白竖立了一个现时空下最强大的敌手?
英国人的势力虽然笼罩大半个地球,但是就土地而言,中国跟英国的纷争还真是少得很。如此,一个只有海军优势的英国,不比一个征服了整个欧洲陆海双强的法国更好对付吗?
而且拿破仑若是真的征服了整个欧洲,不管他这个帝国能够支撑维持多久,但是整体实力,已经可以跟中华帝国相提并论了。
这显然也不是梁纲希望看到的。就如前文所写的那样,他更希望看到的欧洲是一个陆地两虎相争,海上一龙在卧,三分天下的格局。
所以他要先一步打击俄国,在西历1810年之前打赢对俄的战争。给俄国人一次狠狠地教训,削减俄国人的一部分实力,让俄国人在欧洲战场上消停消停,也趁早给俄国人造成既定事实。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丢失了整个西伯利亚和半个高加索地区之后,还有充足的勇气来面对拿破仑直逼而来的六十万大军,自己一把火烧掉自己的首都莫斯科。
置之死地而后生梁纲可不希望俄国因为东部大面积国土的丧失,而信心不足,心理准备不足,自我的早早崩溃
说真的,梁纲对老毛子的韧性还是颇为佩服的。
斯拉夫人的韧性就像他们对土地的贪婪一样,超乎一般民族和国家的水平。不然的话,他们怎么会一二百年前就向着荒无人烟,暂且毫无利用价值的西伯利亚进军?又怎么会越过白令海峡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扎根?
如果把中原王朝设身处地的换一换,我想中国人除了会坚定地把西西伯利亚大草原上因蒙古金帐汗国崩溃而遗留下的诸多小汗国消灭后,肯定不会再向着荒芜无际的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前进
这是民族性格的不同,当然也是因为民族发展历程的不同。
俄国境内的斯拉夫人,在莫斯科大公国崛起之前的命运,可是相当的不咋滴的。跟中国民族的发展相比,悲催的太多虽然中华历史上也是多灾多难。
————————————————
库斯塔奈,三月。
冷冽的寒风呼啸,冰凉刺骨的雪花不停地打在人脸上。天地间都被寒冷冻成了冰块,所有露在外面的部位都冷的厉害。
哈萨克新军的战士们已经把衣服紧紧地裹缚在身上,但即便如此凛冽依旧不停地渗透入皮套中。不时的还有战士滑倒在地,因为地面已经整个冻成了冰面,再落上雪花就变得更加嗤滑了。车轮在光溜溜的冰面上辘辘滚过,倒是省去了战士们很力气,只要能把握住方向就行。
冬季不过去就发起进攻,在杨遇春、杨芳看来就该如此经受,布克依汗和克涅萨热汗既然同意了开战,那么现在所遇到的一切他们就应该预料得到。毕竟对于哈萨克大草原冬季的寒冷和漫长,这二位应该比二杨更加的清楚了解。
仿佛是强光照耀着雪白的原野,拐过一座山头后,入眼的地平线更加宽阔了,风雪似乎也减弱了不小。从鲁德内开始,整整三天时间绕道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从库斯塔奈西边的高原地区走出来了。
小玉兹又叫奇齐克玉兹;小帐哈萨克。其范围就是后世的西哈萨克斯坦州一带至库班河与乌拉尔河、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一带。换句话说,就是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交界的那片土地。
这也难怪了它会是第一个被俄国控制的三帐哈萨克之一。
此次趁着俄国人两两开战,不暇东顾之机中玉兹和大玉兹联军出兵小玉兹,战斗打响之后到现在一直都是十分顺利的。
两万新军和两万可以说是骑兵也可以说是牧民所组成的四万步骑大军,横扫了小玉兹的前半截。然后兵分两路,中玉兹和大玉兹各两万步骑分头杀向了南北两个方向。杨遇春所在的中玉兹部,兵锋一直打到了鲁德内,直指小玉兹重地库斯塔奈。
库斯塔奈在外乌拉尔托博尔河上游的左岸,周边地区大部是高原,海拔在200—300米之间。河网稀少,湖泊却众多。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有尘暴,冬季多暴风雪。
在小玉兹整个控制区内,库斯塔奈就是一个联系北部和中部地区的枢纽点。也是俄国人控制了小玉兹之后,抓紧修筑的城池之一。
分兵之后,杨遇春所指挥的两万步骑军一直是在沿着托博尔河由下至上的,鲁德内就在托博尔河,直线距离离库斯塔奈只有五十里不到。但是如果这样进兵,杨遇春相信自己指挥的军队在看到库斯塔奈的城市影子之前,肯定会与小玉兹兵马大打出手数阵的。
因为在联军出兵小玉兹之后,除了在切尔卡尔和穆戈加尔山下与小玉兹军打了两场硬仗之外,这一路上杀来就再没有遇到过大的抵抗。
小玉兹的军力绝不至于如此微弱,事实上,小玉兹并不小,小玉兹的小是指年轻,最迟形成。他们的人口和战斗力,就现在而言单独的比起中玉兹和大玉兹来都已经是超出了不少。因为近几十年年来,俄国人陆续攻击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乃至波斯地区,一些本部归于玉兹的部落和中亚人被俄国强行编入此部。大大的加强了小玉兹的总体实力。
在俄国人无暇东顾的时候,小玉兹的实力就是他们震慑中亚的一个重要砝码。而在俄国人把矛头指向中亚的时候,小玉兹的骑兵就是他们掠夺果实的锋利爪牙之一。
而且小玉兹的地盘是东北西南走向,硬生生的挡在了沙俄草原总督区的中心——也就是奥伦堡总督区的正前面。在奥伦堡防线之前,又给俄国人增添了一道活着的血肉防线。
西历1735年,俄国参政院秘书官基里洛夫受命带领远征军在奥里河克口建立了奥伦堡。他计划在奥伦堡与咸海之间,建立45座城堡,使其连成一条坚固的防线。1738年,新上任的奥伦堡总督塔季谢耶夫着手准备工作。同年,奥伦堡建成。1739年,俄国奥伦堡新总督乌鲁索夫派遣他的骑兵中尉格拉迪舍夫和工程师纳基莫夫,带领军队到咸海以东和希瓦地区测量地形,绘制地图。一年后俄国把奥伦堡地区划作自身的一个省区,沙皇伊丽莎白一世任命涅普柳耶夫为奥伦堡省长。涅普柳耶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奥伦堡城迁移到现在的地点,萨克马拉河与乌拉尔河的交汇处。并从第二年起开始全面修筑全长1780俄里的奥伦堡碉堡线,防线把乌拉尔河到古里耶夫要塞和托博尔河一线全部连接了起来。
所以,对比起库斯塔奈是小玉兹的一个重要城市,中玉兹和大玉兹哈萨克人更认为它是俄国人奥伦堡防线的一个点。
四面八方只看见落雪形成的一条条白色斜线。在野外,风执拗地把一切都往一个方向吹。右边,左边,到处都是白茫茫的雪花。人的眼睛找不到别样的、新鲜的东西。什么白色以外的眼色都看不见,到处是一片白雪。风雪迎面吹来,吹得雪花糊住了眼睛,冷风从任何一个微笑的缝隙中穿过,冻的战士们瑟瑟发抖。可是除了把皮衣军服裹得更严密一些外,他们毫无办法。
严寒把哈萨克大草原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子。狂风呼啸,大雪纷飞,队伍却始终在前行。
杨遇春大胆的放弃了更容易前进的托博尔河谷路线,留下一半军力在鲁德内吸引库斯塔奈眼线,他自己则带领另一半主力趁夜横渡托博尔河到达了河的左岸,然后径直向西进入了外乌拉尔高原中。
三天的时间,大风雪中杨遇春带领着五千新军、三千骑兵和五百辎重兵,顶风冒雪走了二百多里,终于是完整的出现在了库斯塔奈城毫无防备的西面
走下高下,平坦的托博尔河谷就在眼前
第二卷 烽火连天 四百七十四章 米洛拉多维奇的出兵
四百七十四章米洛拉多维奇的出兵
“噗嗤——”这是刺刀入肉的声音。。。
“啊——”这是勇士惨叫的声音。
“轰隆——”这是臼炮射击和手雷爆炸的声音。
不甚大的库斯塔奈城中,中玉兹军宛如入侵的蝗虫一样,飞速的啃噬着所看到的一切小玉兹军。
他们突然间在库斯塔奈城的西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