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武大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明山大惊,道:“快快快,让士兵撤下来,我们中了敌人的埋伏。”
他急忙派人去通知高丽军官,但是大量的高丽军官都死在花荣的弓箭下,此刻他的命令根本就传达不上来。
“杀!”这个时候,后方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十个营的士兵形成十个巨大的矛阵,上千杆长枪朝着前方刺去。
顿时便有数百名高丽士兵死去,上方的高丽士兵再往下撤,一片混乱,这十个营的士兵如同收割麦子的农夫一样,矛阵不断的齐刺,不断的将到来的敌人刺成粉碎。
这些梁山的士兵仿佛是天兵天将一般,他们的矛阵如同一个个钢铁城池,让任何敌人都无法抵挡。
高丽士兵不断死去,他们终于意识到从后面是无法撤退了,只有从两侧撤退,而梁山士兵则在不断的追杀他妈。
三十里坡上面,吴用看着下方的情景,大喜道:“高丽军队败了,这一次肯定能杀死不少的高丽人。”
花荣道:“吴学究,若是我们处在高丽国现在的位置,该怎么办?”
吴用一愣,道:“若是在这样的位置上,被两面夹击,恐怕我们也无法应付吧?”
花荣摇头,道:“若是我们碰到这样的情景,我肯定命令士兵不计伤亡冲锋三十里坡。攻下三十里坡之后,再往下冲锋。到时候即使伤亡惨重,但是还是有可能获胜的。可惜高丽将领没有这样的见识,而且高丽士兵也没有这样的素质,所以这一次他们必败无疑。”
想要往上冲锋,不但是将领有见识,士兵的素质也异常的重要。梁山的士兵可以不顾伤亡的去冲锋,高丽士兵就没有这样的素质了,到时候只会导致更大的溃败。
兵败如山倒,高丽士兵此刻都哭爹喊娘一般朝着远处逃跑,三十里坡的梁山士兵也早已冲了下来,配合后方的梁山士兵一起掩杀高丽士兵。两面的梁山士兵把高丽士兵包了饺子。
高丽士兵此刻恨不得自己多张两条腿,他们原本一天一夜没吃没喝,早就累得不行了,此刻竟然都发挥出了最大的潜力,奔跑速度竟然十分快。
但是,还是不断的有人死去。
崔明山坐在一批高头大马上面,拼命的往前跑,十几个随从跟着他。这十几个随从都是高丽国的高手,个人战斗力非同小可,此刻竟然能够跟得上崔明山。
终于逃了出去,崔明山大口的喘气,一个随从道:“大将军,侄少爷还困在那里,我们要不要去营救侄少爷?”
崔明山狠狠的抽了这个人一鞭子,道:“怎么去救?难道你是要让我去送死吗?”
这个随从吓得不敢说话,另一个随从道:“大将军,我们这一次败了,回去之后如何交代啊?”
崔明山皱了皱眉,沉思了好一阵,道:“有了,就说宋朝反贼数量有十万人。数量太多,我们不是对手啊。”
于是就这么说定,当下崔明山带着十几个人朝着汉江而去,想要返回开京。
一路上倒是碰到了不少高丽溃兵,等来到汉江周围的时候,溃兵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
看到大家都几乎走不动了,崔明山命令大家在此地稍作休息,然后再想办法渡江。
高丽士兵刚刚坐下,休息了没有几分钟,突然河边的高地上再次传来了喊杀声,无数的梁山士兵从高地朝着河边冲来。
这些正是之前埋伏骚扰高丽士兵的七个营梁山士兵,他们休息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现在正是精力充沛,等待战争。
高丽士兵坐在地上,几乎都站不起来,如何能够抵挡梁山士兵。
崔明山大惊,就要命令随从将马匹拉来,然后骑马逃跑,但是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无比愤怒的一幕,只见一个随从坐在马匹上已经朝着远处逃走了。
“该死的东西,不要让我再看到你,否则你必死无疑!”崔明山狠狠的咒骂着,抬腿就跑。
可惜跑了没有几步,数十个梁山士兵就将他团团包围了起来,一个士兵喊道:“你是高丽国的首领吧?跪下,饶你不死!”
崔明山作为高丽贵族,自然能够听懂汉语,当下无奈,只能跪了下来。
梁山士兵迅速围了过来,先是取掉他手里的武器,然后用绳子把他紧紧的绑了起来。
第三十七章仁川条约
仁川之战以梁山胜利、高丽完败而结束,高丽国一万士兵,其中被杀死的有3000余人,溃逃2000余人,还有5000余人则成为梁山泊的俘虏。
高丽国大将军崔明山被俘,崔明山的侄子崔金石也被俘虏。
这一战史称“仁川大捷”,是梁山泊一代名将花荣指挥的第一场战役。花荣在这一场战役中表现出来的冷静、机智都成为了军事史上的典范,是后来无数军校课本中所记载的传世之战。
高丽国的大将军崔明山和侄子崔金石此刻都被带到了武栋的跟前,两人十分的沮丧,此刻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武栋微笑看着这两人,道:“听说你们是高丽军队的最高首领,大将军崔明山,先锋崔金石,可是如此?”
武栋问话,这两人不敢不答,只能应是。崔明山回答完之后,还问到:“不知阁下是什么人?”
武栋道:“我乃是梁山泊大首领,清河武栋。”
崔明山、崔金石吃了一惊,原因为在这里的只是梁山泊的普通首领而已,谁知竟然是梁山泊的最高首领。
崔明山道:“这一次是阁下指挥军队战胜了我们吗?”
武栋摇头道:“这倒不是,战胜你们的是我手下的大将花荣。”
崔明山、崔金石很好奇,想要看看“花荣”是什么样子,可惜他们现在是俘虏,根本没有权利去见他们想要见到的人。
忍了很久,崔明山又道:“你会怎么处理我们呢?”
武栋道:“这个要看你们的态度了?”
崔明山道:“什么态度?”
武栋道:“不知你能不能代表高丽官府?如果能行的话,我现在就说出我的条件,如果不行,那就去请其余的人来。”
崔明山道:“我乃是高丽大将军……身份尊贵,自然能够代表高丽官府。”
武栋道:“这就好,既然这样,我就说说我们梁山泊的条件。”
当下武栋缓缓开口,第一个条件,割让仁川港,也就是现在的龙渊城。第二个条件,允许汉人在高丽所有的城市行商。现在汉人仅仅允许在仁川港行商,根本满足不了汉人的需求。第三,允许梁山泊在高丽驻兵,驻兵总量3万人。第四,所有的汉人在高丽享有刑事豁免权。第五,武栋在地图上又画出了一块地方,汉江以南,距离仁川港不是很远,武栋让把这块地方也割让给梁山泊。
其实这块地方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汉城”了,它的名字来源就是“汉江旁的城市”,历史上曾经一度作为高丽国的京城,不过现在那里还是一片荒地,还没有开始建造城市。
武栋准备在这里建造一座新式的“汉城”,今后作为梁山泊在高丽的指挥中心所在。
崔明山听到这五个条件,一下子就蒙了,过了好一阵,才忙不迭的摇头,道:“不可能,这些条件我们不可能答应你们的!其他的还好说,但是龙渊(仁川)是我们的固有领土,如果割给了你们,恐怕无法向国民交代。”
不管对于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割让土地都是巨大的耻辱,想要让国民接受,根本就不可能。如果真这么做,政府也会失去国民的支持。
武栋冷笑道:“你们现在能够打得过我们梁山泊吗?即使你们不答应割让给我们,我们也可以自己夺回来。”
崔明山一愣,心里极度郁闷。
现在高丽国一共只有500万的人口,军队数量大概有10万人,但是大部分部队都驻扎在北方边境,为的是提防辽人。高丽虽然已经向辽国称臣,但是对于辽国也不敢疏忽大意,唯恐辽国会进攻高丽。
所以能够调用的部队也不过一两万而已,现在一万士兵都折损在了这里,剩余的如果来进攻,恐怕也会折损。崔明山这一次可算是见识到梁山泊军队的强大,简直是不可战胜,比起北方辽人的军队都要强大许多。
武栋道:“这不就是了?你们打不过我们,把城市割让给我们又如何?而且,这一次是你们高丽人先欺负我们汉族商人,我们之所以要割让这两个地方,也不过是为了让汉族商人有一块立足之地,只是为了自保而已。”
可惜,无论武栋说的多好,崔明山还是一个劲的摇头,道:“这不可能。”
武栋想了想,道:“好,我们也不割让这两个地方……我们只是想要租借这两个地方,你看如何?”
崔明山惊讶的道:“租借?”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租借”别国领土的事情,一下在呆在那里。
武栋笑道:“是啊,租借。我们租借这两个地方各99年,99年之后就归还给高丽,你看如何?”
崔明山沉思了许久,他觉得所谓的“租界”也不过是占领高丽土地的一个借口罢了,不过这个借口却可以用来说服高丽本国百姓,当下道:“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不过我需要回去禀报我国国王,回来再给你回答。”
武栋点了点头,道:“好,这个可以答应你。不过只能你一个人回去,若是你回去之后不再回来,我们会杀了所有的俘虏的。”
崔明山咬着牙,想要发怒,不过想到这里是梁山泊的地盘,又不敢发怒,只好强忍着。
武栋挥了挥手,让人带着崔明山、崔金石离去,放崔明山回高丽开京。
这两人走了之后,吴用从旁边的小屋里走了进来,道:“大首领,我们现在的军力如此强大,何必和他们谈判呢?我们完全可以攻下整个高丽国啊!”
武栋冷哼一声,道:“你懂得什么?我们只有2000的士兵,就算攻下了整个高丽国,也无法占领。再说了,战争需要后勤,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的后勤。还有,如果继续进攻的话,还要考虑高丽民间的反应,如果陷入高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那就糟糕了。”
战争可不仅仅是打下城池就够了,还要考虑当地百姓的反应,考虑打下城池之后的治理问题等等。至于先前所说的“后勤”更是最基本的问题了,还有梁山士兵对这里的适应等等。
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谈判。先在仁川站稳脚跟,然后再慢慢的发展,慢慢的吞食整个高丽国。
现在已经十月中旬了,高丽国的天气异常的寒冷,已经开始飘雪。到了十一月初的时候,高丽国往仁川港派来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使团,领头的是高丽太师金东清。
金东清一副儒雅的模样,大概有50多岁,看起来像是一个教书先生一样。
此刻金东清也在打量着武栋,只见武栋身高八尺,身上散发着勃勃英气,他心中赞叹的同时也无比的警惕。
“难道汉人又要再次崛起了吗?这个人简直就是汉人历史上所说的明君之象啊!若是这个人夺了汉人的天下,那我高丽国又将成为汉人的属国。”金东清心中暗道。
武栋在仁川港最好的汉人酒店里招待了金东清,金东清先是献上了高丽国王的礼物,其中包括100支上好的高丽参,还有1000颗上海的高丽珍珠,另外还有100名绝色高丽美女。
然后便是漫长的谈判,金东清带了十余个文人,武栋则是带着花荣、吴用、阮小七、澄观等人,另外还有军队的几名营级军官,一起参与谈判。
金东清答应可以“租借”仁川城,但是期限只有10年,对于“汉城”也是如此,租期10年。汉人可以在高丽通商,但是只开放5个城市。另外梁山泊可以在这里驻军,但是驻军数量不能超过2000人。
谈判开始,武栋才发现吴用竟然是一个谈判高手,这个人胡搅蛮缠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常常弄的高丽人无可奈何。到了最后,武栋干脆任命吴用为谈判大使,全权负责这件事情,他只要在最后签字就行了。
11月15日,终于打成了协议。
第一,租借仁川、汉城50年。第二,梁山泊可以在仁川、汉城驻兵,但是驻兵数量总共不能超过5000人。到三,开放十个城市,允许汉族商人在这十个城市里自由通商。第四,汉人拥有刑事豁免权,如果犯罪则交由梁山泊处理。第五,高丽国赔偿梁山泊200万贯军费损失。
第五点是吴用特别提出来的,刚开始吴用漫天开口,提出的是1000万贯,后来在金东清的一再拒绝下,才改成了200万贯。
这个条约史称“仁川条约”,乃是梁山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当然这不平等是指梁山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对于这个协议,武栋自然十分的满意,十分有礼的将金东清送了出去。
金东清手持仁川条约,心中则是痛苦到了极点。等到了开京附近的时候,金东清猛地从马上栽了下来,随从将他扶起,只见他仿佛老了十几岁一样,他叹息着道:“签订了这个条约,我已经成为高丽国的最大罪人,今后会被万人辱骂的……可是不签这个条约也不行啊,梁山泊的军队如此强大,随时可以进攻开京,到时候开京被破,整个国家都会混乱,若是辽人再打进来,高丽就彻底的完了……为了保全国家,我不得不如此啊!”
金东清却不知道,他只是暂时拖延了高丽国的危机罢了,之后的数年,高丽国将彻底的消失,成为梁山泊的一部分。
第三十八章忠烈祠
仁川条约签订,武栋的心中十分的高兴,不过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他去处理。
12月初一,仁川城为死去的梁山战士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
所有的梁山人员,凡是在仁川的,都参与了这一场祭祀活动。
天色阴沉,从早晨开始就飘起了雪,刚开始还是零零星星,到了最后则变成了鹅毛大雪。
2000多名战士静静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们的眼中带着悲伤,这一次死去的都是他们的战友,曾经和他们一起训练、一起欢笑、一起战斗的战友们。除了这2000多名士兵,还有无数的汉族商人也参与了这一次的祭祀活动。
武栋站在高台之上,看着下方的梁山战士们,看着附近的汉族商人们,用低沉的声音道:“仁川之战,我们梁山共牺牲了147位战士,他们分别是张磊、刘松、曹仁怡……”
武栋将所有147位牺牲战士的姓名都说了出来,然后道:“和以往的战斗不同,他们是在高丽的土地上,为了汉族崛起,为了华夏崛起而战斗,所以,我们每一个汉人、每一个华夏人都不能忘记他们的功绩!我会在仁川城修建忠烈祠,所有在高丽战死的梁山士兵,他们的姓名都将记录在忠烈祠中,他们的功绩也将记在那里,供后来人瞻仰!”
武栋的话说完,下方的2000多名士兵眼中都露出了感激的神色。对于这些战士来说,战友就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兄弟死后能够得到这样的荣耀,能够把名字刻在忠烈祠中供后人瞻仰,那也算是值了。
以往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会把士兵的姓名记录下来,为士兵建造忠烈祠。以往就算建祠也是为将领、高官所建。武栋这绝对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果不是军队的纪律严苛,现在这2000多名士兵都要跪下来叩谢武栋了。
周围的商人们也是难以置信,有人觉得武栋这么做是应该的,那些为了汉族、华夏而牺牲的战士是应该得到纪念,有的则是觉得武栋这么做有些太过了,为士兵建造忠烈祠似乎不太妥当。
不管商人们是怎么想的,武栋又道:“那些战友们、兄弟们比我们先走了一步,我们作为活着的,应该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坚强,继续为汉族崛起、华夏崛起而不断努力。为着汉族崛起、华夏崛起,每一个梁山人都要有牺牲的准备。包括我武栋在内,如果需要,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舍弃我的生命!”
下方的战士心中更加的激动,此时此刻他们也有和武栋同样的想法,为了汉族崛起、华夏崛起,他们可以随时牺牲。
此刻就连周围的商人都仿佛受到了感染,许多商人的眼中也出现了一丝激动的神色。
武栋看向远方,过了很久,又道:“前方的道路很艰难,我们的敌人很强大,辽人在我们的北方,占据了燕云十六州,我们至今没有夺回。另外,据我说知,在更北的地方,还有比辽人更加强大、更加凶残的外族,他们今后都是我们的敌人。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梁山人人都有牺牲的信念,那边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够真正的抵挡我们!因为有我们梁山人在,汉族必将崛起,战胜所有的一切外族!华夏也将成为天下第一国!”
武栋讲话完毕,众人纷纷上前祭奠烈士,那些战士们是按照伍,一对一对的上前,献上花圈,在烈士墓前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当然几乎所有的战士也都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汉族崛起而牺牲的念头。
忠烈祠早在仁川之战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建了,一直到了12月底的时候,忠烈祠终于建造完毕。
这座忠烈祠给人一种异常肃穆的感觉,里面记录着所有牺牲的梁山战士的姓名,后面则是对仁川之战的介绍,以及勉励更多的汉人为了汉族崛起而奋斗。
武栋和吴用站在忠烈祠前,吴用道:“大首领真是好手段,有了这忠烈祠,恐怕所有的士兵都会奋不顾身的去战斗,即使死了,可以得到这样的荣耀,那也值了。”
武栋轻轻摇了摇头,道:“这可不是什么手段,这只是我为那些牺牲的将士们应该做的事情罢了。对于这些牺牲的将士们,我是打心眼里尊敬。”
武栋说的很郑重,吴用立刻明白了武栋的心意,决定今后再也不拿这些烈士说事了。
从忠烈祠出来之后,武栋、吴用两人在仁川城漫步起来。虽然是严冬季节,但是仁川城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无数的汉族商人正在大兴土木,有的在建造商铺,有的则在建造府邸,许多人都打算在仁川城长久居住下去了。
吴用跟在武栋的身后,夸赞道:“大首领,在您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战胜了高丽人,高丽人不得不把仁川城割让给我们,现在由我们坐镇在这里,我们汉人的商人们都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敢在这里大力的发展了。”
武栋笑道:“现在是冬天,国内很多商人都还不知道仁川的消息呢,否则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这里会感觉的繁华的。”
这个时候的天气比起后世要冷的多了,大海早就封了,高丽的消息无法传到国内,需要等到来年开春,大海解封之后,消息才能传回去。
也因此,武栋原本是准备去汴梁城寻找李师师的,也被耽误了下来。
两人走了好一阵,吴用又道:“大首领,我们有了仁川城就足够了,还要汉城做什么?那个地方一片荒凉,还需要我们自己建造城市呢……如果大首领你真的还需要地盘,我们打就行了,何必找那个地方。”
武栋道:“仁川城只是一个港口城市,用来做生意是不错的。但是如果真的要统治整个高丽,那就需要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类似乎汉城那样的地方就再好不过了。至于建造新城,可以鼓励更多的汉人前来高丽,促进这里经济发展,也会让我们梁山得到更多的利益,好处多多,慢慢你就会领悟的。”
吴用似懂非懂,他这个人小人伎俩是不少,但是说到真正的国家大事,他就差的多了。
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前方传来了打骂声,只见几个长的很高大的男子在欺负一个瘦弱的少年,那个瘦弱的少年满身是血,躺在地上,不断惨叫,那几个高大男子则是用长棍狠狠地揍这个少年。
“你们是什么人?不知道仁川城的律法吗?竟然敢如此的放肆?”吴用看到武栋眉头皱起,立刻跑了上去,呵斥这些人。
那几个人看到吴用穿着华贵,而且一副高傲的样子,又说的是汉语,当下急忙道:“这位大官人,你大概还不知道,这个是高丽的小厮,干活不用力,所以我们要揍他一顿。”
吴用道:“揍人就揍人,也不用把他往死里打吧?”
一个大汉笑道:“看您老说的,不过是一个高丽贱民而已,打死就打死了。现在仁川城是咱们汉人的,谁还敢追究我们的责任不成?”
吴用一愣,转头看了看武栋,发现武栋还是皱眉,再次呵斥道:“不管怎样,把人往死里打总是不对的。我把这个人带走了,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去梁山商会找我。”
那个大汉一听吴用竟然是梁山商会的,当下吓了一跳,急忙道:“不敢,不敢,您老人家心底仁慈,可怜这个高丽贱民,那今天就饶他一命。”
武栋和吴用表面上是两个人出来,但是暗中有许多人保护,当下吴用召唤出了一个人,将这个高丽少年带到城主府,武栋和吴用则继续往前走着。
武栋道:“现在这样的情景很常见吗?汉人欺负高丽人的事情。”
吴用道:“很常见啊,我这些天里都见过好几次了。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我们汉人现在是仁川城的主人,欺负高丽人又怎么了?”
武栋眉头紧皱,道:“吴用,你怎么和那些小民一个想法?你可知道,我们梁山来到这里,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整个高丽。要想得到高丽,只有武力征服是不行的,必须得到高丽人的真心认可才行。而要想得到高丽人的真心认可,首先做的就是要一视同仁,对于汉人和高丽人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他们是高丽人,我们就可以随便的欺负他们。如果那样做的话,我们在高丽根本待不了多久的。”
在后世,日本曾经武力占领朝鲜,但是也仅仅是武力占领罢了,朝鲜人对于日本人的反抗从来不曾停止过,甚至有数十万朝鲜人跑到中国去抗击日本人。后世的朝鲜战争中,北韩的部队一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曾经的中国战场。甚至日本退出朝鲜数十年,北韩、南韩两国对于日本的痛恨仍然不减分毫,常常能够听到两国激烈谴责日本的声音。
武栋可不希望梁山将来变成日本那种情况。
当然现在的高丽和后世的朝鲜还有很大不同,后世的朝鲜,立国上千年,已经形成了一个朝鲜民族,这个民族对于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很高,绝不可能接受外族的统治。
而现在的高丽,立国还不到200年,高丽之前是新罗、后三国时期,更早以前则是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时期。现在甚至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高丽民族,没有形成统一的语言,有许多地方还是原始部落形态。有的地方百姓还常常以新罗、百济人自称,不认为自己是高丽人。
所以现在的高丽想要征服比后世要容易得多,但是即使如此,也需要谨慎对待,也要讲究策略。
第三十九章高丽战略
回到城主府之后,武栋立刻将仁川城的高层都叫了过来,然后将今天的见闻说了出来,道:“你们如何看待汉人欺负高丽人的事情?”
花荣道:“今天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否则一定会影响我们梁山在高丽的统治的。”
花荣现在天天研究兵法,所谓“一法通,万法通”,兵者国之大事,本来就和国家存亡有关,自然对于治国也有一定的见解。武栋越来越觉得花荣非同小可,原来的水浒里面,花荣的才能是大大的低估了,花荣可不仅仅是一个箭术高明的江湖好汉,他更是一个擅长领兵、见识高明的元帅之才。
武栋轻轻点头,道:“你们谁还有看法?”
少林十二棍僧之首的澄观站了起来,道:“大首领,要想真正的统治高丽,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必须保证高丽人和我们汉人拥有同样的地位,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
武栋暗暗点头,心想这人不愧是少林寺年轻一辈的第一人,听武松来信说他甚至被看成是未来的少林掌门。这人不但武艺高深的可怕,见识也远远的超过了一般人。
今天的事情让武栋想起了元朝、清朝的事情。同样是外族人统治中原大地,元朝蒙古人坚持了不到100年的时间,而清朝满族人则统治了300多年。甚至清朝皇帝退位之后,还有不少的遗老遗少缅怀清朝。同样是外族统治,两个朝代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元朝统治是汉族人推翻的,清朝的统治,与其说是汉族人推翻满族人,不如说是民主对独裁的取代。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结果许多类似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等的汉族士大夫站了出来,主动帮助满清政府抵挡太平天国,可见满清政府在当时已经获得了汉人士绅阶层的认可。至于后来的义和团运动,则是无数的汉族普通百姓站出来想要保护朝廷抵抗洋人。
两个朝代之所以对比明显,主要原因就是外族统治者对汉族的态度不同。元朝蒙古人是把汉族当作猪狗一样对待,将人分成几个等级,汉族位于最低等级。而满清则是大致上一视同仁,区分不是很大。
另外,两个朝代对待汉族文化的态度也完全不同,满清是吸收汉族文化,满清的许多东西都是中国传统儒家的那一套,讲究忠君爱国等等,尊文圣孔子、武圣关羽,而元朝蒙古人则是一直坚持蒙古的那一套,使得汉人对于蒙古人越来越排斥。
武栋现在是吸收两个朝代的经验,以便能够顺利的统治高丽,将来也让这里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当下武栋道:“今后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我准备颁布律法,凡是再发生这种事情的,激发民。族矛盾的,一定严格处置。”
花荣、澄观等人都纷纷称是。
武栋又道:“还有,今后要在高丽大力推行我们汉族文化……让更多的高丽人学习汉语,甚至我们可以花钱办学堂,让高丽人免费入学……在学堂里,除了传授我们汉族文化之外,还要宣传汉族和高丽是兄弟种族的思想……另外,我们可以宣传高丽人是我们汉人的后裔。”
后世的满清是继承汉人文化,融入汉人文化,武栋则是打算用汉族文化彻底的改造高丽,总之目的是一样的,就是统一文化,只有文化统一了,才能从心里开始认可。
至于所谓的“高丽人是汉人后裔”的说法,是当初从网上看到的,武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现在也很难考证。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高丽人对汉人的排斥,更好的统治罢了。
花荣道:“大首领这个主意不错,原本高丽人就对我们汉人的文化很羡慕,他们的许多东西都是学习我们汉人的。现在我们主动地教导他们汉人文化,高丽人肯定是愿意的。到时候他们学的东西越多,对我们就越是认可了。”
武栋笑着点头,道:“其实我还有一个更好的主意,只是一时拿不定决心,不知道该不该这么做。”
花荣道:“大首领,是什么主意?你说来听听啊。”
武栋道:“我们可以偷偷散布谣言,就说我们梁山泊是新罗后人所建,你们觉得如何?”
花荣一愣,接着急忙摇头,道:“大首领,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自降身份?”
花荣觉得汉人比所谓的“新罗人”要高贵的多,可不愿意当什么“新罗人”。
谁知花荣的话刚刚说完,吴用突然道:“妙妙妙!大首领这个主意真是妙极了!我们冒充是新罗后人,统治这个地方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