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宫令(低调君)-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叫声太凄厉,静妃终于回过神来,“四喜!”她爬起来就去拉四喜,可是四喜小腿被东西压住,已经开始烧起来。
“四喜,四喜!”静妃忍着痛,猛一用力掀起四喜腿上正在烧着的横木,已经闻到烧熟的人肉味,“四喜,你撑住。”静妃不顾满手燎起的泡,却用力拖住四喜往外拽。
火势越来越大,然而救火的人还没有赶来。
静妃抱住四喜,“四喜,四喜?你撑着,我去叫御医,我去叫御医!”
四喜疼得撑不住,她抓住静妃的衣角,疼得眼泪直流,说,“静妃……娘娘……您是……四喜……嘶——见过的最好的主子,您对四喜的好,四喜无以为报……只求主子您……您好好活下去……”她说,“活着……活着总是好的……”
“四喜……”静妃眼泪落在四喜身上,“你别说话,我去叫御医,你等着。”
“娘娘……抱抱我,好吗?”四喜却不松手,“从来……没有人……像娘娘这样……待我好……给我擦汗,和我一起……种花……”她的爹娘也根本不把她当人,只有静妃会对她展颜,有时候看她的眼神让她心里乱跳。即使她知道,那不过是静妃娘娘想起了别人。
静妃抱住她,却看着她身上被灼烧的伤口不敢用力,“四喜……四喜,你怎么这样傻……你还小,你还那么年轻……”孟古青心想,自己哪里待四喜好了呢?她待下人向来是不怎么好的,只除了锦绣。
“娘娘……四喜很喜欢您……”四喜眼泪停不下来,她太疼了,“就像……娘亲一样……”
静妃一愣,低头看看这个稚嫩的脸庞,笑着落泪,“傻孩子……”她自己也受伤了,浓烟呛得她头晕。然而不能再这样等,她知道今晚后宫女眷都去殡宫守灵,不会有什么人。何况,就算有,除了皇后还会有谁在意她呢?哪怕是皇后,想必心里也是怨了她的。她强撑着起身,把四喜背在身上,“四喜,你撑着,我带你去找御医……”
浓烟滚滚,她背着四喜却并没能走多远,就两人一起摔倒在地晕过去。身后是烈火熊熊,耳边依稀听到嘈杂的人声,静妃却不想死了。她想,要救四喜,四喜……还年轻。
醒来时,是在坤宁宫。
静妃刚睁开眼,就脱口而出,“四喜!”
宫人来报,“静妃娘娘,您醒了。御医吩咐,您要好生休息。”
“四喜呢?”静妃抓住宫女,“跟我在一起的那个丫头呢?”
“娘娘不用担心,”宫女忙道,“她还没醒,在外面。”
“带我去。”
“娘娘!”宫女连忙跪下,“您现在不能动,娘娘,您受伤很严重,您……”
话没说完,静妃已经从床上起来,可刚站起来就摔倒。静妃疼得倒抽气,却没办法,“把四喜挪到我跟前来。”
宫女为难了下,“这……娘娘,这里是皇后寝宫,不……不能……”
“去!”
被这一喝,宫女不敢再多说,连忙去把四喜弄到静妃面前来了。可怜的小四喜,本来清秀的小脸如今被烧伤,一片片血肉模糊,看得静妃心里一抽。她轻柔地摸了摸四喜完好的额头,泪眼朦胧道,“我像你娘亲,是么?四喜,等你醒来,我就认你做干女儿,可好?”
昏迷不醒的四喜,没有回答。
五更时分,该随送葬队伍去守皇陵了。
皇后对苏麻喇姑一拜,目不转睛地遥望着原本该送静妃出宫的马车缓缓驶出城门,直到马车彻底消失在视线里,她都没有动。
“桑枝,离开吧。”
“素勒——”
“离开。我不能看着你死,杀人要比保护一个人容易得多,太后容不下你。”
“……素勒……”
皇后用力抱住她,“桑枝,你走。现在根基不稳,我护不住你。我宁可你走,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丧命。桑枝,桑枝……”
桑枝哽咽不成语。到最后,到最后,还是要分开吗?
“……好。我会回来的,”桑枝吻她耳垂,滚烫的眼泪落进皇后脖颈上,“素勒,相信我。放心,我一定会回来。”
皇后泣不成声,“你真会回来吗?不要出事,好好活着。”
“会。素勒,别怕。我不是锦绣,我没有那么蠢,素勒,你知道的,是不是?相信我,我一定会回来。”她从怀里掏出荷包,“这是我原来给你绣的,一直没给你,送给我的十六,白首不相离。”
白首不相离。
可是伊人已不在。
马车安静地驶出紫禁城,不知道将要去何方。那是苏麻喇姑的马车,没有人知道她原来打算把静妃送到哪里去,也没有人知道,现在要把桑枝带到哪里去。
生死未卜。
五更天了。
东华门一出,天地肃穆。皇后携一众宫中女眷跪送梓宫,直到棺椁离去百里,皇后等人才起身随行。
深秋风寒,皇后安静地走,手里紧紧握着那荷包。荷包样式是个石榴,内里绣着“白首不相离”字样,虽然针脚很蹩脚,但好歹看得出形状。荷包里装着一枚玉戒,镌刻着“十六文”三个字。于别人而言,并不知那有何意,只有她们清楚那是什么意思。可尽管如此,身为大清皇后的素勒也没有机会把戒指戴在手指上。太多双眼睛看着她了,她只能把戒指和荷包一起贴身收藏着。
百官朝拜,女眷留守。皇帝棺椁落定皇陵。百余位和尚道士为皇帝做九九八十一天大道场。
好似一切都尘埃落定。
秋风卷起落叶,一片肃杀。
半年后,皇后跪拜祈福完毕。下山路上救了一个半百的道士。那道士向她行礼,“多谢施主救命之恩,贫道无以为报,或可为施主实现一个愿望。”
“愿望?”皇后打量他几眼,“你能实现什么愿望?”
“施主不妨说说看。”
皇后阖上眼睛,“求她平安无事,求与心上人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那道士抚掌一笑,“贫道有血魂咒一符,或可成事,只怕施主不敢。”
“血魂咒?”
“以血为媒,魂魄不相离。此后,不管你所想之人身在何处,魂魄总会与你相守。贫道虽从古法里学了此符,却从未试过,不知施主可敢一试?”
皇后喃喃,“魂魄不相离么?最好不过。”她割破掌心,血入符咒,那道符登时化作乌有。
那道士看了半天,喃喃道,“不知有用没有,若是让家师得知,定会将贫道逐出师门。”可实际上,他并不在乎。
“敢问尊师何人?”
“家师名讳,想必施主亦有所耳闻,正是被奉为活神仙的国师大人。”那道士说罢,稽首告辞,“施主救贫道一命,贫道还施主一命,两不相欠,告辞。”
活神仙,国师大人,不就是那王常月道长么?皇后心底莫名有了期待。
待回到紫禁城,皇后连忙去了钦天殿。然而王常月早已云游而去,只留下弟子一人,在此留守。那年轻道长见了皇后,忙行礼,不待皇后多问,只道,“家师有一言命弟子转告,桑枝命格奇诡,早已断命。违逆天道实属不该,娘娘受血魂咒之惑逆转她命,实是家师教导无方,劣徒之祸自当由家师代受。”
皇后心里砰砰跳,不知道这道士什么意思。
年轻的道长看皇后不解,好心道,“其实早年的时候,家师曾收过一个门外弟子就是桑枝,为她起名文澜,不知何意。贫道曾听家师提起,说桑枝入宫将有性命之忧,本欲带她离开,可惜来晚了。不过奇怪的是,后来桑枝姑娘竟根本不认得家师。不巧师门中出了个出类拔萃的三师兄,虽然术法精湛,却偏爱奇巧淫技,竟习得血魂咒之术,可召唤魂魄,为人续命。家师说,一切皆是命中注定。便自请放逐,代赎弟子之过。”那道士说,“家师的意思,想必娘娘您不久前接受的血魂咒,才使得当初桑枝逃过死劫,魂魄归来得以续命。”
皇后听得似懂非懂,不甚明了。然而这等神乎其神的东西,又有谁说得清呢?因果循环,原是如此。
外面蔡婉芸急急赶过来,“皇后——不,太后娘娘,新皇封赏之物皆已送到,请太后娘娘移居慈宁宫。”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日,三阿哥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并定来年为康熙元年。嫡母孝惠章被尊为仁宪皇太后,移居慈宁宫,与当今太皇太后同在一处。倒是大火之后的永寿宫,被视为不祥之地,只有恪太妃独个儿偏居于此,镇日阴风阵阵,颇为凄凉骇人。然而这个结果,却是在她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恪太妃心知自己不会落得好,却没料到会如此凄惨。一场权势的厮杀,她未能抽身,因为举棋不定未得好处,但至少没有连累家人,自己也勉强可算得度晚年。
怎奈好景不长,新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疾病缠身,请居寿康宫。仁宪皇太后得知,自请搬去寿康宫,与孝康章太后为伴。本就是两宫并尊,如今她们姐妹情谊,焉有不允之理?遂带着静太妃与四喜一起,一并移居寿康宫。
康熙二年,孝康章皇太后病逝。寿康宫只余仁宪皇太后与静太妃。
康熙八年,诛杀鳌拜,少年天子真正亲政。有一个明君,后宫就是想干政也无从下手。
这年,仁宪皇太后即将三十岁。不知不觉,就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妙龄女子到了如今。蔡嬷嬷来报,“皇后娘娘为皇上诞下一个小皇子,真真普天同庆。”
皇后娘娘——赫舍里皇后,不是博尔济吉特氏。太皇太后失去了科尔沁家族博尔济吉特氏的大部分支持,竟然断送了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成为皇后的惯例,为康熙帝选了索额图的侄女为皇后。此举切断了科尔沁草原和爱新觉罗氏牢不可破的姻亲关系,仁宪皇太后却和静太妃相视一笑,“由她老人家开始,也从她老人家手里结束,合该这样。”然而新后入主中宫,就等于新的势力占据后宫,属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时代过去了。太皇太后的权倾朝野也已经成了过去时。
一代新人换旧人。
现在,仁宪皇太后可以明目张胆地戴着她心爱的玉戒,在寿康宫里安稳度日——等一个或许再也等不回来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啊,买的也没几个人嘛。感觉要亏。_(:з」∠)_
【再重申一次:一定要先确认收货确保钱到账,我才确定印那份_(:з」∠)_】
直接戳下面的文字↓↓↓
《中宫令》预售地址
://item。taobao。/item。htm?spm=2013。1。0。0。lQL0J0&id=539691897224
手机党看不见的,请直接找微博@百折不挠正直阳光有点坏的我
也可以直接去公众号:女风文化研究。专栏直接扫头像,就能进去。
☆、【尾章】
寿康宫虽然与慈宁宫不过隔着一条道的距离,两宫往来却很少。也只有逢年过节有些礼节上的往来,平时各安其事,虽同在一宫,却宛若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这里都是些先皇妃子们,早已经被新朝代抛却,全住在安详的慈宁宫,倒可以算是安享晚年,毕竟争权夺利也都轮不到她们了。
这么多年过去,端敏公主已经到该出嫁的年纪。入秋,金秋九月。她看见四喜在种花,问,“四喜,你这次种的什么?”
四喜抬头,望着端敏公主笑笑,“回公主,这是腊梅。”
“梅花?是这个季节种的?”
“回公主,刚入秋时可以种,来年春天也可以种。不过种子不好伺候,要发芽开花最好是春天的时候种。”
“噢,你对种花这么懂。”端敏公主端详四喜,尤其见着她脸颊上可怖的伤疤,想起她当初英勇救主的事情,就问,“四喜,你为什么不愿意认静太妃为额娘呢?不比做个奴才好?”
四喜一顿,“回公主,四喜没有当主子的命。”
“唉,”端敏公主叹气,“当奴才也有当奴才的好,静太妃不把你当奴才,待你像待亲生女儿一样,虽然无名无分,却能任性宠着,多好。”
四喜皱眉,“公主,皇太后不也十分疼爱您吗?”
“是啊,皇额娘虽然疼爱我,可我身为公主,到了出嫁的年纪,却是皇额娘也没办法的。”端敏公主又叹一声,“不像你,只是个奴才,是去是留只要静太妃一句话。”
四喜沉默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端敏公主又问,“四喜,你有没有想过嫁给一个如意郎君?”
“啊!”唬的四喜脸色涨红,慌忙摆手,“公主快别说笑了,四喜只想一辈子伺候太妃娘娘!”四喜如今已经二十多岁,比端敏公主还年长许多,算得上老姑娘。可她一直跟在籍籍无名的静太妃身边,和仁宪皇太后一起,安安乐乐的生活着,这么些年长成,竟是与其他宫女端地不同。
端敏公主莞尔,“真是忠心。”她摆摆手,“不跟你说了,听说皇上去年派到台湾议抚的使臣回来了,本公主正好去看看。哼,”她嘀咕道,“说不定,哪天我要是没办法,还可以逃到台湾去,就不会被烦着嫁人了。”
这次议抚虽然失败,但跟着使臣回来的有一个姑娘,是郑经王妃的亲妹妹。因不满郑氏,特来投诚。康熙帝厚待她,打算封为公主。端敏公主想着,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公主对台湾一定很了解,她倒想去了解下这个遥远海外的台湾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还没刚抬步,仁宪皇太后看见叫住她,“敏儿,你要去哪里?”
端敏公主一僵,连忙到仁宪皇太后身边,撒娇的蹭了蹭仁宪皇太后,“皇额娘,儿臣听说皇上打算新封一个公主,所以想去看看。”
仁宪皇太后叹气,爱怜地戳她额头,“哀家看你是又准备跑路才是真。”
“……啊……”端敏公主讪笑,“瞒不过皇额娘慧眼如炬。”
“敏儿啊,”仁宪皇太后皱眉,“你就这么不想嫁人?”
听这意思好像有转机?盯着仁宪皇太后无名指上许多年未曾摘下的玉戒,端敏公主轻声说,“皇上不喜欢儿臣,总想着为儿臣赐婚,可儿臣连见都没见过,怎可胡乱嫁娶……皇额娘,儿臣只想嫁给心上人。”
仁宪皇太后眉心一跳,低头看她,“你有心上人了?你若有心上人,哀家为你做主。”
“就是没有嘛。”端敏公主哀怨道,“儿臣都不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滋味,就这么稀里糊涂嫁了,儿臣不甘心。”
仁宪皇太后叹气,摸着她的头不说话。远远地,就看见静太妃又去帮四喜种花,四喜抬头看见来人,笑的眼睛都弯成月牙,傻里傻气,惹得静太妃嗔笑,“笑这么傻。”
“总觉得四喜和静太妃怪怪的……”端敏公主趴在仁宪皇太后腿上,嘀咕道,“说是母女吧,感觉又不对。说不是母女吧,静太妃当真是宠爱四喜。”
然而仁宪皇太后却望着她们出了神。又是一年秋。她当初第一次认识那个人,也是这个季节。金秋九月,每年都好像那一年。可是,仁宪皇太后却觉得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很快又要到皇太后寿诞,那个人……会回来吗?
仁宪皇太后不由自主地抚摸着无名指上的玉戒,那上面的“十六文”三字都已经快被磨平,那个人却至今未见踪影。她还会回来吗?仁宪皇太后心想,她那么厌恶紫禁城,离开这里会快活吗?这么多年,她在哪儿?她过得好吗?她还是……一个人吗?她还记得自己吗?她还能回到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来吗?仁宪皇太后用力握住自己的右手,抚摸那玉戒,嘴唇翕动,神思已经陷进往事中去。那个人的声音仍然在耳边回荡,就如同无数次梦里出现的一样,仿佛还在昨天,她说,相信我,我一定,一定会回来。
一定,会回来。你,什么时候回来?仁宪皇太后目不转睛望着远方,眸子里却一片空茫。
“额娘?皇额娘?”端敏公主晃了晃仁宪皇太后手臂,“皇额娘,您听到我在说什么了吗?”
“嗯?噢,听到,听见了。”仁宪皇太后顿了顿,想想刚刚端敏公主说的话,缓缓道,“四喜是静太妃的救命恩人,两人的情意自非常情可比。”说着,对端敏公主笑道,“你有时间琢磨她们,倒不如想想你自己的事。”
“我?”端敏公主撒娇,懒洋洋道,“皇额娘,我不想嫁人嘛!你看,人家那个台湾的什么公主,都能大老远跑到京城来,我也想出去玩。”
“人家是逃命来投诚,是没办法的事情。”
端敏公主道,“反正别人去了很多地方。对了,皇额娘,我听说,那个公主身边跟着一个夫子,姓苏什么的,虽然是个跛子,但见多识广,我也想去请教请教。”
“苏什么?”
“不清楚。”端敏公主说,“听说都叫那个跛子苏先生,是个扶桑人。噢对了,我还听说那个公主想来拜见皇额娘,皇额娘您可见过?”
仁宪皇太后摇摇头,“没有,未得传召,寿康宫岂是想来就来的。”
“那,不如趁着您的寿诞,皇额娘召她进宫来?整日在宫里可闷呢。皇额娘,好不好嘛!”
“那是来投诚的公主,未得皇上钦封,咱们不好事先召见。”瞧着端敏公主撒娇的模样,仁宪皇太后无奈,“好好好,依你。”
然而新皇节俭,仁宪皇太后也俭朴,并不喜大张旗鼓劳民伤财。故而寿诞之日也不过是皇帝陪着吃吃饭,皇家寿宴倒不好召见外人,一来二去仁宪皇太后就忘记了。况且,那公主刚来,一路奔波劳累,竟是生了场病。待病愈,已是十一月。
没等太后召见,台湾公主竟上疏求见仁宪皇太后。早已将此事抛却脑后的端敏公主,这才听说,早在寿诞之前,台湾公主就已经求见许多次。可惜人生地不熟,托人不利,并未上达寿康宫,太后毫不知情。端敏公主闲来无事,听闻此事觉得好奇,又对仁宪皇太后重提。因着原就答应过端敏公主,仁宪皇太后当即下旨,召台湾公主入宫觐见。不过为防突兀,仁宪皇太后于是请台湾公主来赴晚宴。
按例赴宴这种事,只有台湾公主能进。从台湾来投诚的年轻公主,是眼下台湾当家郑经嫡妻的幼妹,不过十七岁。倒是彬彬有礼的模样,规规矩矩给仁宪皇太后请安,“臣女唐凌,见过皇太后。”
“快平身。”
竟也一番言笑晏晏。不曾想唐凌年纪轻轻,却见识谈吐远远超过同龄人,甚得仁宪皇太后欢心。只不过唐凌言行谨慎,端敏公主虽然与她是同龄人,却欣赏不来唐凌这番做派,因而觉得这人实在无趣,便提不起兴致来。晚宴毕,端敏公主又跑去找四喜玩,仁宪皇太后深感无奈,只说,“端敏公主被哀家宠坏了,失礼之处还望唐姑娘不要见怪。”
“太后折煞臣女,”唐凌忙稽首道,“端敏公主天性活泼,正是可爱之人,谁人舍得见怪。”
仁宪皇太后看着她的言行举止,却莫名觉得隐隐有些熟悉。然而熟悉在哪里,她却不得要领。遂笑道,“端敏公主要是有你一半知书达理,哀家也就省心了。”
“太后亲自教导,端敏公主必定不落旁人。”唐凌对皇太后福了一福,却话锋一转,“启禀皇太后,臣女有个不情之请。”
这少女太会说话,虽是奉承话却听得耳顺。仁宪皇太后很喜欢,便道,“但说无妨。”
唐凌道,“臣女的夫子苏先生,想求见太后。”
“苏先生?”仁宪皇太后不由皱眉,“听说是个扶桑人。他为何要求见哀家?后宫这种地方,可不是男人能轻易进来的。”
唐凌忙道,“臣女也不知。苏先生沉默寡言,向来不爱谈及自己。不过据臣女所知,先生并非扶桑人,只是曾流落扶桑。先生此次千里迢迢从台湾赶来,只为求见皇太后。”顿了顿又补充最重要的一句话,“苏先生只是臣女的尊称,她是个女子。”
仁宪皇太后心里一咯噔,怔怔半晌,压着瞬间汹涌起来的情绪颤声问,“她……叫什么名字?”
“十六。苏先生姓苏名文,但她特地嘱咐臣女,禀告太后她叫十六。”
十六。苏文,十六——苏十六,文。
寿康宫里静极了,几乎能听到皇太后的心跳声。
“即刻,”仁宪皇太后不由得捂住心口,控制不住发抖的声音道,“宣她进宫。”
“先生就在寿康宫外。”
灯火阑珊。却似星光满溢,星夜白昼,人如旧。
八年了。
她一步步,朝着寿康宫走来。
恍如隔世。
寿康宫灯火通明。蔡婉芸难以置信的望着来人,震惊半晌,终是低下头按住情绪,接着悄无声息地示意所有人都退下。
那个人目不转睛,朝着寿康宫的方向,望着殿内的仁宪皇太后,一步步往前走,每一步都好像走过了一段人生。
见跛腿的先生难得走路这么稳健,唐凌悄悄松口气。虽然不明白苏先生为何执意要求见皇太后,但唐凌心想,不管怎样,先生都是自己的先生。唐凌眼见着所有人都退了下去,虽然心中不解,但也识趣地悄悄离开。
这个“苏先生”终于进入寿康宫殿中。
灯光映照在她脸上,像是一场梦。
仁宪皇太后凝望着她,恍惚中仿佛看到她对自己笑。看她走路竭力控制还是一跛一跛,胸腔里最柔软的地方此刻疼得厉害,让皇太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然而仁宪皇太后还是觉得不真实,她做过太多这个人回来的梦了,太多太多,以至于此刻她分不清到底是梦还是真。
太久太久,八年,好像过了几辈子那样长。
“我回来了,素勒。”站在皇太后触手可及的地方,她哑声开口,眼眶已经发热通红。
仁宪皇太后怔怔地望着她,抬抬手,却不敢碰她,“……你是谁?”
林文澜忍不住用力抓住皇太后的手,放在唇边亲吻,“是我,素勒,我回来了。”
太后瞬间眼泪落下来,却执意问,“你……你找谁?”
“素勒……”林文澜心疼的给她擦眼泪,把人抱进怀里,哽咽着柔声道,“对不起,我回来晚了。我找你,找素勒,找我的心上人,素勒,素勒……你……你还记得我吗……”
太久了。久到怕她忘记了自己。
“我以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刚刚过完二十九岁寿辰的仁宪皇太后,终于相信此刻不再是梦,这个人是真的回来了。她哽咽不已,像个孩子一样扑在来人怀里,“我以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林文澜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着,眼泪却落下来,“傻瓜,我怎么舍得不回来。我回来了啊,再也不会离开你。”又说,“本想在你生辰前来见你,可惜——”
皇太后咬住她的唇,喃喃道,“你是我这辈子收到最好的生辰礼物。”
最好的。包括这个时隔八年的吻,和一场欢爱。
康熙八年,册封唐凌为公主,携女先生一起陪侍寿康宫。后因太后喜爱,便将女先生留在身边,还兴起赐姓氏为“林”,做了个不管事儿的嬷嬷。因着被客遇的特殊身份地位,林嬷嬷倒算不上宫中奴才。
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崩逝,享年七十五岁。
康熙二十八年,仁宪皇太后移居宁寿宫。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仁宪皇太后崩,享年七十七岁。
六十年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青丝变白发。
林嬷嬷对镜梳妆,满脸皱纹却仿佛看到她们当初年轻的模样。她伸手正一正模糊的铜镜,给自己露出一个满是皱纹的浅笑,随即林嬷嬷到老太后身边躺下。“素勒,”吻上老太后已然冰冷的唇,握住她的手,两只爬满皱纹的手十指相扣,林嬷嬷笑了笑,“老太婆。”
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与君共白首,生死不相离。
林嬷嬷卒,享年八十岁。
康熙帝念在两人主仆情深的份上,依照孝庄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的前例,将林文澜作为仁宪皇太后的陪侍共葬皇陵,生同衾,死同椁。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完结●
后面还有三章番外,分别是:董鄂氏姐妹、苏麻喇姑老年组、皇后X文澜以及静妃组(简称狗粮组)。
不过我放在定制里了。
11。20预售截止。书名没有GL标志,这么正的文怕什么被发现嘛→_→翻开都不一定知道写的什么。
【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