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国大盗-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风呆了一呆,试探着问道,“若是部落被吞并了,估计那些察哈尔的贵族讨不了好处吧?!”

“岂止‘讨不了好处’?!……嘿嘿!”汪士荣笑道,随即脸色肃然,一字一顿的道,“除非他们主动投靠,按蒙古人的规矩,这些战败之人轻则贬为奴隶永不得生天,重则全家老幼一律处死——所以,某以为不论大汉蛮夷,人皆有趋利避害之心,他们在我们大汉受优待礼遇,是因为他们与我大汉大有用处,而投效本族人却必然为其他族酋清洗,纵然保却性命但权势却永无指望,你说他们该如何选择?!”

周培公恍然,欣然点头,“善!!”

“故此,若科尔沁、土谢图来攻,我料察哈尔部必定以我大汉为倚靠,拼死抵抗,无他——权位尔!!”汪士荣斩钉截铁的道。

“汪先生说得是,不过……”林风虽然连连点头,但心中却隐约觉得有点不对,“不过这样一来还是要和蒙古人开战啊!!”

“主公说得不错,这世间之事,尽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哪里有白白享受太平的好事?属下适才所言,只是说咱们开战的本钱——若是这个本钱丰厚,别人过来讨不了便宜,自然也不会过来碰这个霉头,”汪士荣笑道,“放归察哈尔部落之后,主公可令大汉精骑巡哨草原,立大汉之兵威,而后则立即与各部通商!!”

“通商?!”林风疑惑的问道。

“不错,现在蒙古形势亦是非常凶险,三大部落皆有争霸之心,然草原大漠却不产精铁,极缺兵刃甲胄,所以咱们一定要通商以安其心!”汪士荣眉毛一扬,“此外,还需大量输入茶砖、布匹、食盐,这些物资干系草原民生——若是咱们不给他们,他们迫于无奈,也是要过来掠夺的!更何况咱们也不会吃亏,也可借此购买战马!”

“但……这样一来,岂不是资敌?!”周培公苦笑道。

“是资敌!”汪士荣大大方方的一口承认,令林周两人面面相觑,“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若咱们不卖,也会有别人卖——现在山西陕西兵祸连绵,边防形同虚设,他们要勾连中原商贾,也是容易得很,那既然这样,还不如咱们主动售出!——不过咱们通商得有其他目的,眼下蒙古内战即将爆发,我料准葛尔部今年必将大举东进,所以咱们就一定要厚此薄彼,要卖给土谢图、科尔沁等兵力稍弱的部落大批兵刃、甲胄、甚至火炮,尽量武装他们的部众,协助他们抵御准葛尔铁骑;而另一方面,也要过大同、走山陕为准葛尔部输入粮秣、茶砖等等,支持他们长期征伐,务必要令蒙古诸部战火连绵、大漠草原横尸遍野!——只有这样,咱们大汉方能上下其手、各个击破,”汪士荣笑道,“此乃卞庄刺虎之计也!”

“此事不易为……”周培公是典型的实干派,马上就考虑起实施细节,“一则我大汉的财力未必能够支撑;二则要进行此项攻略,那商队中人除了会做生意之外,亦恐少不了多派挑拨离间、造谣生事之辈……”

“嘿嘿……无妨,”林风凸起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得意的笑道,“这个东西我来布置,嘿嘿……不就是造谣和做生意么?——这可是本帅的强项!!”

“蒙古既去,那辽东战事如何料理?!”周培公微笑着看着汪士荣,言语之中仿佛大有深意。

“咳……咳……”汪士荣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朝林风作了一揖,“蒙大帅不弃,收录为门下走卒,士荣不才,当奉一薄礼!!”

“什么薄礼?!”林风愕然道,“不是辽东那些佃户义军吧?!”

“主公果然机敏,属下钦佩之至!”汪士荣轻轻拍了个马屁,随即笑道,“主公可知,为何自前明天启朝以来,辽民之善战为天下汉人之首?!”

“这个……好像是明朝军费砸得多吧?!”林风想了想,补充道,“另外辽东久为战场,打了几十年,当然民风刁悍!”

“主公说得没错,不过此间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辽民善马——自我汉人唐代失却河套之后,这骑军就一厥不振,到明代领有辽东之后方才略有改善!”汪士荣凝视着林风,“而八旗胡风熏陶百年之后,现在辽东可谓我大汉骑军之源!”

“主公……”周培公低声解释道,“现在在辽东与关外清军开战的义军,就以马军为主力,来去如风、善骑善射,丝毫不逊于满人……嘿嘿,同为义军,但杨起隆之类比起他们来,简直是不堪一击!!”

“啧啧……真他妈帅!”林风兴奋的骂了一句粗话,当即两眼放光,口中兀自称赞道,“阔气啊、阔气,老子还第一回听说农民军以骑兵为主力!”

“呵呵,主公不知,清廷在关外设立的马场极多,专为八旗供应军马,而此番战事一起,却白白为义军做了嫁衣!”汪士荣笑道,“不过现在嘛,自然是咱们汉军受惠!!”

“哦?此话怎讲?!”林风期盼的看这满脸笑意的汪士荣。

“凭这个……”汪士荣探手入怀,取出一方官印和一份薄薄的丝绸旗帜,上书“大周钦使”字样,“这批义军多为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和祖氏的子弟和佃户,眼下我大汉应当以吴三桂的名义去招抚他们!!”

“纪云先生……您不是开玩笑吧?!”林风瞠目结舌的道。

“主公难道忘记了?——您现在可是大周皇帝陛下的驸马,吴氏皇室的亲戚……”汪士荣笑嘻嘻的道,“有我这个大周钦命使臣的官印为证,谁敢不信?!”

“妙哉!”周培公拊掌大赞,转头对林风笑道,“主公,若能招降过来,进了军营之后他们就是汉军了——即使有些人发觉不对,但那时还能由得了他么?!”

“我靠……”一想到忽然白白得了这么多精锐骑兵,林风简直兴奋得有点胡言乱语了,“真他妈太帅了!!——我操!”

“主公不必如此!”汪士荣皱眉劝谏道,“此事说来简单,但若要招抚成功恐怕还得陈则震大人多下功夫,这个金银美女或者官职俸禄什么的都是少不了的,吴三桂这个名号只是其中一个助力罢了!”

“无妨,只要能招降过来,要钱给钱、要官给官!”林风大大咧咧的摆了摆手,忽然想起一事,当下满脸笑容的对汪士荣道,“纪云你就不要回江南了,夏国相那小子估计不会放过你,依我看,你还死留在北京比较好!——哦,对了,回头我就给则震下令,命他尽快想办法把你的家人接过来!”

“主公切切不可!!”汪士荣急道,“若士荣不归,大汉势必与大周交恶,此为下下之策,而且联姻一事事关重大,某还需在江南周旋一番!”

“唉……但夏国相那小子心地险恶,纪云你重入户口,叫本帅如何放心得下?!”林风看着汪士荣,关切的道。

“主公体恤,士荣感激不尽——不过为主尽忠,乃臣子本分也!”汪士荣叹道,“大周与大汉联姻一事还有许多波折——就这迎亲一事也是麻烦,这陆地上连绵千里都是伪清的地盘,安平公主若要过来,恐怕只能走海路了!”

“哦……大周不是没有海港么?!”林风想了想,忽然觉得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主公不知,这海港还是有的,眼下尚之信已然臣服大周,公主若要出海北上,自然是从广州黄埔港出发了!”汪士荣苦笑道,“士荣所忧者,却非海港,乃台湾郑氏的水师!”

“这个嘛……”林风稍一沉吟,随即爽快的答道,“纪云不知,台湾郑家和本帅有过约定,估计他们是不会找麻烦的!”

“唉……主公!”汪士荣摇头叹气道,“这草草一约,如何能定得了大事?那台湾郑家奉大明唐王为主,对吴三桂那是恨之入骨,而且眼下又在福建与镇南郡王尚之信兵戎相见,却又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大周与大汉联姻?!——即算郑经顾虑主公的面子,表面上不与为难,可大海茫茫,他若要伪装海贼暗地里下手,谁又能拿他如何?!”

“说得也是……唉……”林风皱起眉头,这个政治上的东西确实太肮脏了,那是谁也不敢打包票的。

“故此,士荣愿为大帅走一趟,定要周旋得主母平安而来!”汪士荣凛然道,“且士荣眼下还是大周的官员,大丈夫来去分明,此次也正好借机辞官,与大周撕掳得清白!”

“既然如此……那好吧!!”林风想了想,终于点头应承道,“这次你回去就坐咱们大汉的海船吧——我也得派一个得力的臣属去大周迎亲!”

“哦?!主公将遣何人?……”汪士荣稍一思索,劝谏道,“大周朝野尽皆以为主公乃一介武夫,那既然如此,某以为不如将计就计,干脆派一个粗鄙的武将出使,以慢其心!”

“呵呵,那好吧,这次我派一个红毛鬼过去!”林风嘿嘿笑道,“这个人是我的家臣,乃瑞典国人氏,在我近卫军中司职上校,专门卫护左右,那是一等一的亲近之人——嘿嘿,怎么样,够粗鄙了吧?!”

汪士荣张大了嘴巴,失声道,“红毛鬼?!……”

“哦,这个人对我忠心耿耿,陆战海战都是一把好手……”林风忽然省起,转头定定的看着汪士荣,试探着问道,“……莫非纪云看不得蛮夷之人?!”

“非也非也!”汪士荣谓然叹道,“大帅当真胸容四海,连藩外夷人亦能得受重用,汉唐遗风,不外如是!”

林风失笑道,“纪云说笑了,有本事那当然得重用,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能斤斤计较什么狗屁出身?!”

“这正是士荣弃大周而投大汉之根缘,”汪士荣神色肃然,反手一指南方,郑重的道,“大周拥兵百万疆域宽广,但却暮气重重毫无奋发之意,观其朝堂,貂冠羽饰者无不沾亲带故,其势如同一棵即将蛀空的大树;而大汉虽然兵弱地窄,但人心振奋朝气蓬勃,看主公麾下重臣,李光地、陈梦雷、汤斌、周培公等出身小吏,施琅、孙思克、赵良栋等先为降将,而杨海生、赵广元、刘老四等更是匪盗之流,然大帅事事以才干为先,简拔重用,爱之护之、信之任之,不以臣下粗鄙而轻慢之,不以臣下才高而嫉妒之,亦更不以臣下功大而顾忌之,处处以人为本,事事兼容通济,人人感激知遇而愿效死命,故大汉如同一棵展枝开芽之新苗——非士荣狂妄,纵观天下英雄,某今日敢在此断言:假以时日,我大汉其势必兴,而席卷天下囊括寰宇者,非主公莫属也!!!”

第十八节

送走汪士荣之后的日子里,林风一直处于某种兴奋状态之中,到了这个时代这么久,也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象这样直直白白的以“天下英雄”来吹捧的,却还是第一回,其中所谓的“北地第一名将”或者“天下群英之翘楚”等等,更是带有某种凝重历史的沧桑感,令人闻之浑身舒泰,飘飘然不明所以。

不过他倒也不认为这个汪士荣很厉害,也不认为他所呈上的四大策略绝对正确——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大都喜欢来这一套,对着军政大事指点江山指手画脚那是他们的爱好,这些人基本上大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仅仅凭借书本上的经验、倚靠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进行策略制作,所以他们所提出的意见除了值得在战略上进行参考之外,其实际应用价值并没不是很大。

但眼下汉军之中极缺人才,所以林风现在也不得不按照传统的模式做出姿态——这种姿态说白了就是装蒜,搞这套玩意不累,当时代进程到达了今天,其具体做法早已广泛传播开来,因为历史上这类套路很多,比较出名的就是刘备,其他的比如孙权什么的也偶尔来一下,经过众口相传之后现在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

综合所有措施来看,其表现形式就是当君主想拉拢某个人才的时候,对他所提出的意见一概赞叹,在他滔滔不绝的时候表现一下自己的谦逊或博大胸怀,要装成一个老好人,而在必须的时候,甚至还得要大装糊涂,总之要求达到两个效果:第一就是让人才觉得君主不太苛刻,应该很容易相处;第二就是让人才感觉投奔过来之后一定会很受重视,因为君主看上去没什么主见,其手下人的意见在这里一般都得到了尊重,简而言之,如果能做到这两点的话,那基本上就能赢得这类高级人才的归属感。

平心而论这套东西历经千年而没有被淘汰,确实不能不说没有他的道理,而据林风所知,这东西在二十一世纪也在被广泛应用,虽然名号从“帝王之术”变成了“领导艺术”,但里面的核心技术基本上区别不大,而其之所以能够屡试不爽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套玩意正中中国人的死穴,迎合了传统环境下的成长起来的所有人才。

因为这次外交活动最终变成了大帅的定亲仪式,所以林大帅也不得不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受了很多“恭喜、恭喜”,而他的手下重臣在这几天里也下意识的为主公留出了个人空间,在这种大环境下林风自然而然的也自觉喜气洋洋——虽然他本人这个时候还有点莫明其妙,但这并不妨碍他庆祝一把,当然一般这个时候拍马屁者就自动跳了出来,不过这些人很快就发现林大帅确实是一个非常之难以伺候的男人:吟诗唱赋不喜欢、喝酒饮宴不喜欢、美女歌舞也不喜欢、游玩踏青没这个兴致,最后有人别出心裁千里搜罗,送上了著名的“扬州瘦马”——大帅大发雷霆,这个可怜的家伙当场就被近卫军军官赶了出去。

而林风自己也感觉很委屈,在他自己看来,自己的心理活动很正常——所谓婚姻就是男人的坟墓,那么在这之前好好放纵一下当然是很应该的事情,但他随后发现这个年代若真想找点娱乐还挺不容易——诗歌什么的算了,没那细胞;喝酒免了,老实说不是酒菜不好,是这些人太恶心,和他们喝不下去;而所谓的“美女歌舞”真是出他姥姥的洋相,这帮家伙神秘兮兮的拉出一帮“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脱衣艳舞,还自以为很前卫了,但哥们什么没见过?在林风看来,这帮舞女的表演也太业余了,乐器差、节奏慢、动作刻板、眼神呆滞,简直没有一点职业精神,真让看管了钢管舞的元帅阁下差点上火,如果不是他身为汉军大帅,恐怕当场就会下去客串一回舞台导演,最后这帮混蛋出尽法宝却屡屡碰壁,捣鼓半天之后却献上了一个小脚幼女——真他妈的,气得林风当场就发飙了。

失望之极的林大帅终于放弃了堕落的生活,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林风还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自己一心想荒淫腐朽却无法成功,看来在这个年代唯一能找的就是精神上的娱乐了,好点整整事业,金戈铁马征战天下——确实有点迫不得已,眼下就这个游戏还凑合。

当林风回到元帅府的办公室之后,立即就被元帅府内大迭的公文吓倒了。当大帅这几天淫荡的时候,汉军的几大巨头很自觉的组织了一个临时内阁——为了怕主公猜忌自己专权,几个在京大员执行了一个小小的民主集中制制度,当然这会主公回来了这个模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实这段时间汉军政府确实繁忙之极,无论军队还是政府,所有的工作都围绕春耕这一重大事件展开——在听取了李光地、汤斌等人的汇报之后,林风这才真正的对这个时代的春耕了一个大概印象。

确实令人来自工业时代的林大帅难以置信,这时代的春耕在政治上的高度几乎无与伦比——根据李光地所形容的,那就是“存亡兴废、值此一春”,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这个春耕搞不好,那大伙什么都别干了,直接散伙算了。当然林风也明白他的意思,汉军眼下的情况稍微有点特别,那就是在辽东边境那边还安置了将近两百万流民,这个包袱要是不能早点卸下来,自己的这个汉军确实没有什么可能干别的事情。所以当前汉军无论政府、军方,尽皆关注流民安置工程,而春耕,则正是安置工作的第一步。

这是一个非常之繁琐的工作:清点人口、划分族居、委派官吏、勘验荒地、兴建基本水利工程、安居建设、开垦、种子、农具、口粮……如此诸多等等,令人烦不胜烦,而最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批人还非常之危险,谁也不敢百分之一百的保证他们会乖乖的听从政府的安排,要知道眼下中国正是农民运动的高潮,象林风这类封建地主阶级反动派在这几年内屡屡受到沉重打击,所以在干这类纯行政事务的时候,也不得不邀请军方代表列席参与。

人才的胜擅这个时候就表现出来了,象这类一板一眼环环相扣的行政工作,若让汪士荣那类狂放不羁的人来干估计他迟早会疯了去,而李光地、汤斌等人虽然嘴巴笨了点,但干起这类事情来确实专业对口。

在这段时间之内,汤斌领导下的屯垦官吏队伍已经成功的把这一两百万人理出了头绪,在听取报告之后林风立即推翻了心中的一个谬论——谁说咱们中国人一盘散沙缺乏组织来着?!实际上咱们中国社会一直以来就非常之有组织、而且组织秩序条理分明。都什么时候了,这么多人饥寒哭号奄奄待毙,而且身在异乡逃荒要饭,但却内地里严格的按照宗族和方言紧密组织,而且这里面壁垒分明,各人绝对不会胡乱拼凑,而汤斌的工作就是沿着宗族、地域这条线来展开,在委派一大批基层官员之后,这批流民依靠自身的惯性自行调节起来——大姓管小姓、大族管单户、族长管族民、家长管家人、老爸管老婆孩子——这是一个非常之清晰的结构,而且就是严格遵照儒家学术纲礼伦常体系建立起来的,所以当初政府开始全方位的粮食和燃料救济之后,它就开始自觉的进行良性运转。

这个寒冷的冬天对他们真是一个及其残酷的考验,在肆虐的冰雪之中,有将近二十万人默默无闻的死去,当然这里面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从表面上来看,这批人的死因各有各样,汤斌公文报告里面很忌讳的没有提起“饿毙”这两个字,而是用了极大的篇幅描写各种症状:比如全身浮肿、肌肤病黄、肢体萎缩、昏晕、风寒等等,若是不了解内情的人来看,好像是某地发生了一场莫明其妙的瘟疫,当然林风以及各级官吏自然心中雪亮,不过谁也没有戳破这个一戳就破的谎言,官场法则自然有它的运转规则。

实际上作为政府管理机构,汉军确实是已经竭尽全力,不然在这零下二十摄氏度的环境中,死亡人数恐怕远远不止二十万,这个冬天这批流民为了取暖,烧掉了整整一座紫禁城——除了少数粗大的柱子、屋脊被送到天津港之外,其他的雕琢得美轮美奂的木板都被粗暴的拆卸成碎片,送给这些人当柴火。所幸紫禁城是传统的中国土木建筑,不然也没有这么许多干燥的木料,在听取了汇报之后,林风心中仅有的那么一点破坏古迹的负罪感无影无踪,紫禁城在这个冬天拯救了一百五十万人,它燃烧所释放的温度让至少三十万儿童生存下来——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情更重要?!让后世的史学家去死!

除此之外,眼下汉军政府征集来的那些粗糙食物现在即将发放完毕,实际上那些流民现在吃的根本不是那些尚可入口的东西,而是从保定白洋淀湖区收割而来的荷叶、荷叶梗、芦苇根以及少量的豆饼和麦莩,这些东西也算是汉军政府的一个集体智慧式的发明创造,当初李光地等人很有远见的大量收割这些没有用的东西,然后在天津盐场征发了大批食盐,命令保定府的庄户人家出人手腌制,数月之后,这些东西就成了救命的粮草。

然而,即使这些东西,眼下也即将食尽。

汇报完毕的李光地和汤斌神色黯然,这个冬天对他们两人来说无异是一场煎熬,这数月以来,两人未尝有一夜安枕,李光地连日连夜的办公会客征集物资,而汤斌则在漫天的冰雪里东奔西走,时而亲临流民营地、时而督促官吏工作、时而勘验围垦荒地,一天在冰天雪地里奔走个几十百吧里路是常有的事,两人都只有三十出头,但现在精神委顿华发早衰,仿佛两个可怜巴巴的小老头。

“晋卿、孔伯,你们……受苦了!”林风想起这几天的荒废,心中更是愧疚,“哎,也是本帅的不是,当初一拍脑袋硬要安置这百万流民,真是年少自负,总是把这世间的事情看得太简单,可连累了你们!!”

“主公何出此言?!……”李光地和汤斌对视一眼,急急逊谢道,“主公少有大志,乃济世救民之天才,更是天命所在,卑职所为,乃分内之事而已!!”

林风哑然,所谓济世、天才天命的是陈梦雷根据自己的授意,强行捣鼓出来洗脑的玩意,他们这么说也不知道是谦逊还是讽刺,当下不安的挪了挪屁股,转头对周培公道,“培公,通州存粮还有多少!”

“主公,通州有粮!”周培公同情的看了看李光地,“这数月以来,晋徽两地商人都竭力帮我们买粮,尽管有这数月消耗,但亦可支撑至麦收有余!”

“诸位大人,本帅的意思是要在春耕的时候给流民发一批粮食下去!!”林风轻轻咳,提醒道,“这批粮食是咱们大汉给他们的最后一批救命粮,而且不会很多,晋卿和孔伯要提醒流民节省点吃!”

李光地大喜过望,急忙点头应是,惊喜良久,忽然省起一事,不觉疑惑的问道,“主公,为何此时发粮?!”

“很简单,我怕他们造反!”林风看着面带疑惑的李光地和汤斌,解释道,“晋卿和孔伯都是书生,这里本帅给你们提个醒!”

“你们一定很奇怪,维和冬天最困难的时候不给他们救命粮,而现在天气转暖了却又给了?!”林风肃容道,“这里有几个原因!”

“今年冬天流民过的什么日子大伙都看到了,吃草根、垦树皮,咬冰嚼雪,父死子亡妻离子散,咱们大汉财力有限,只能救济一时,是不可能让他们平安过冬的,若是给他们发粮食了他们会干什么?——别跟我说他们感恩不会造反什么,我不信那一套,”林风冷冷的道,“他们冬天没有造反,是因为他们没办法造反,咱们是他们唯一的盼头,若是反了,这冰天雪地,不用老子去镇压,他们就会在三天之内全部完蛋!!”

李光地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悚然静听。

“百姓为朝廷之根本,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本帅之所以花费这么大功夫去救他们的命,是因为我还指望这些人完税纳粮,指望他们给我当兵报国,而同时也得提防着他们,不能给他们造反的机会!”林风业不隐讳,直言无忌道,“眼下正是开春时节,大地解冻,而且野地里的野菜也长起来了,更可怕的是,因为温暖,他们即使没吃没穿,也可以支持着走很远——我的意思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大了,可以跑很远去抢劫京畿百姓自肥,你们说,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在流民里煽动:那些直隶人凭什么在城里吃饱穿暖,而咱们却在这里挨饿受冻?!……”

汤斌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他与流民接触得最多,这类反动言论早有接触,以前之所以无人相信,是因为天寒地冻,根本走不远,但现在开春变暖了,恐怕也就会有些变数了。当下忍不住出声同意,“主公所言不差!”

“呵呵,本帅不懂什么民生政治,我只懂人心、懂人性,我只是会反复揣摩,若我是一个流民,这个时候我会想些什么?想干些什么?”林风笑道,“现在给他们发粮,还有一个原因,我要他们稍微强壮一点,因为我马上要发种子和农具了——去年我委派晋商徽商买了大批金薯(红薯)和洋芋(土豆)种子,我问过老农,这些东西特别是土豆,三月就可以接茎——也就是说我给他们发少量的口粮,他们再去野地里找些野菜什么的凑合,混两个多月就有粮食了——各位大人明白这个计划了么?!”

汤斌和李光地精神一振,顺势拍道,“大帅真天才也!!”

“晋卿、孔伯,你们皆为本帅之肱股,不必如此阿谀!”林风毫不客气的点破,也不理会两人的尴尬,转头对周培公道,“培公,此事我料此事不可能如此顺当,眼下辽东驻军不足,仅有建威中郎将王大海的一个军,区区八千人,如果那些流民骚动,定然无法弹压,我意从宣化蒙古中郎将赵广元处调集两个旅的精锐骑军,前往巡防,你觉得如何?!”

“如此甚好!”周培公忧心忡忡,“不过王大海和赵良栋两部的整编和换装计划得要退后了,而且军官的武学受训计划也会大受影响!”

“这些你来安排,这世上哪有皆大欢喜的好事?先应急吧!”林风苦笑道,“另外传令王大海,流民屯垦的区域必须隔开,不许串界,此外还得在屯垦区的各个要地大量修筑炮台和堡垒,必须时刻监视流民、时刻弹压流民,一发现有人妖言惑众便就地处死,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走一个,本帅绝不容许有这一百几十万人有任何变乱——”林风神色转厉,“总参谋长、李大人、汤大人,你们听清楚了么?!”

“谨遵主公之命!”听他称呼官衔训斥,被点名的三人急忙躬身应道。

“好,你们这就去安排——对了,晋卿、汤斌要给滦河一带的地主和百姓打招呼,这个时候往往会酿成大难,你们要他们自己设立一些民团,接受王大海将军的指导,同时出粮出丁修一些村堡,严防流民渗透,培公则从武学里抽调一批精干的军官去民团,名曰‘实习’,指导这些地主民团训练!!”

待三人应命后匆匆离去,林风转头看着自始自终一言不发的陈梦雷,“好了,现在你给我说说,辽东那边的义军是怎么回事?!”

第十九节

“主公!”陈梦雷的脸色看上去很不好,“时下辽东绺子不少,这会眼看清廷势衰,都挂上了‘义军’的名号,不过这其中以两股实力最强,一股是绿林盗匪出身,匪首马大杆子,绰号‘一枝花’;另一股是正儿八经的义军,为头的是三兄弟,号称‘曹氏三雄’……”

“停、停、停——”林风翻着白眼,“什么马大杆子?还‘一枝花’?!难道匪首居然是个女人?……”

“大帅明鉴,”陈梦雷苦笑道,“马大杆子不是女人,据细作回报,这个人出生盗匪世家,作强盗是祖传的买卖,至于这个绰号倒也还有个缘由,江湖上传言,这个人十四岁就被他老爹带出来跑江湖,因为脸白皮细遭人取笑,此人当即跨马取弓,连珠箭发,在那人头顶、左右双肩、两肋、胯下分别射了一箭,在其后的板壁上嵌出一个花朵形状,于是因此成名,人送雅号‘一枝花’!!”

“哦?!这么拽?!”林风倒有了些兴趣,听陈梦雷这么说,这个人还真算得上是一个武侠世界的英雄了,“还有没有别的?他后来怎么混成了义军首领?!”

“呵呵,这也是英雄时势,若是在太平年节,马大杆子最多在深山老林里当个强盗头,但此时天下大乱,当初辽东义军兴起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