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国大盗-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罕达尔理所当然的道,实际上他们也是有把这些人当陪嫁的打算。
“那就再谈谈联姻的事情——这个你们的公主我可从没见过,你们不会找个丑女来忽悠我吧?!”
“哼!……”罕达尔腾的站起,大怒道,“阿朵公主是王爷的妹妹,是咱们察哈尔草原上的夜莺,她好像天山上的雪莲一样纯洁无暇、好像大海深处的明珠一样光彩夺目,无数勇敢的战士都仰慕她的美貌和善良,你……你居然……”
“OK、OK!!是美女、我承认是美女还不行么?!”林风尴尬的道,“我也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咱们双方的审美观可能有些分歧……”
“敢问大汗,什么叫做‘审美观’?!”
“咳……咳……这个审美观嘛……”林风摆了摆手,正色道,“其实我也不是不仰慕阿朵公主,只是我这边有点不方便?恐怕不好意思……”
“不方便?”罕达尔大惊失色,狐疑的打量着林风,试探着问道,“我见大汗身子健壮,您不会是……”
“哦!不是那个方面的问题!”林风被他看得毛骨悚然,极不自然的道,“这个本帅的这个……父母老人家已经给我找了一个妻子了,我恐怕阿朵公主若是嫁给我的话……”
“哈哈,大汗,咱们蒙古好汉最钦佩的就是勇士豪杰——像您这样的英雄,有很多妻子是应当的……”
“哼!……简直胡说八道!!!——罕达尔,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林风突然猛的大拍桌子,怒形于色,“察哈尔王爷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是英雄的忽必烈大汗的儿女——怎么可以这么草率的做别人的侍妾?!”
罕达尔猝不及防,瞠目结舌,张大了嘴巴发怔,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林风气冲冲的一摔手,指着罕达尔的鼻子大骂道,“本帅最佩服的就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大汗那样的英雄,可你居然让他们的子孙做这样的事情?——你罕达尔还是不是长生天下的勇士、还是不是草原上的雄鹰?!”
“这……”罕达尔哭笑不得,茫然的看着林风大发脾气。
“我要是娶阿朵公主,那怎么可以让她当一个小小的侍妾?!”林风稍敛怒火,遗憾的道,“可是如果让阿朵公主当正妻,可又怎么能对得起我的父母双亲?!”
“那……大汗是不准备和我们联姻了?!”罕达尔愣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
“不对不对,这个察哈尔王爷我一直神交已久,这个联姻是肯定要联的……”林风眉头紧皱,在大堂上首苦恼的来回度步,仿佛极为烦恼。思索良久,他漫无目的的朝左右大臣望去,忽然看见旁边满脸焦急的周培公,眼睛一亮,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大笑道,“我有办法了!”
周培公愕然半晌,猛的回过神来,登时面色如土。
“罕达尔老兄,我看这么办,这位周将军是我手下第一员大将,也是一位无敌的勇士,我看阿朵公主和他结亲是绝对不会委屈的!!”
罕达尔狐疑的看着身材瘦削唇红齿白的周培公,不能置信的道,“他……这位也叫‘无敌的勇士’?!……”
“当然,本帅还能说谎么?!”林风面上微笑,心道比肌肉自然不行,但若是比头脑的话,你们整个察哈尔可能还找不出比他强的。
罕达尔半信半疑,皱眉道,“既然大帅不方便的话……您这么看重咱们察哈尔王爷……和阿朵公主,那这位‘勇士’肯定是极为重要的人吧?!”
“那是当然——你不信就去打听打听,这位周培公将军是我的左右手,手下雄兵猛将无数,你说重要不重要!”林风吹嘘道。
一听到“雄兵猛将”字样罕达尔的眼睛立刻发亮,他仔细的大量着满脸通红的周培公,忽然对林风躬身问道,“那周将军和赵将军……哪一个官大?!”
“这个嘛……咳……咳,当然是周将军官大!”林风略一犹豫,立即斩钉截铁的答道。虽然在汉军的编制中,周培公和赵广元是平级的将领,但他自跟随林风以来一直随侍左右,而且平日也是足智多谋,隐隐为汉军军师,一众将领也对他颇为服气,说道这个方面,即使赵广元亲耳听到,估计也是没什么意见的。
“既然这样……也还好的……”罕达尔思索半晌,略略点头。他自出使以来,一直留心观察汉军的兵备,助手宣化一线的赵广元那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骑兵部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进入北京之后,又见识了无数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火炮,心中其实雪亮,眼下以察哈尔王爷的实力,是绝对没办法和汉军相提并论的,眼见林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委实不愿意亲身结亲,那能够拉拢汉军这个第二号实权人物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当下走到大堂中央跪倒,恭敬的道,“启禀大汗,如果您这样安排的话,我们应该向王爷禀告了才能决定!”他抬起头来,微笑着道,“不过依我看来,王爷若是知道能与周将军这样的‘勇士’结亲,一定会很高兴!”
林风哈哈大笑,身边的周培公却苦恼的扭过头来,“大帅、大帅!……主公!……此事、此事委实难以从命……”
“你胡说些什么?”林风眼睛一瞪,低声训斥道,“你也不看看你多大年纪了,还是光棍一条,我上次听你说你周家还只有你一根独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知道不知道?!亏你还身为圣贤弟子……”
“可是……”
“还可是什么?!咱们中华男儿之所以能顶天立地,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这诗书礼乐、纲礼伦常,凭的就是这尊卑有分上下有序,你说你读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这个圣人教诲你都丢到哪里去了?!……”
看着瞠目结舌的周培公,林风郑重的端起大帅的架子,板起指头道,“先贤有云,‘天地君亲师’——这个我就是‘君’,还排在‘亲’前面,既然你父母早亡,所以根据祖宗教诲,我是有责任、也是有义务替你安排终身大事的,是吧?!”
“……”
“唉……老实说本帅也是没办法——这不是圣人有教诲么?本帅虽然天不怕地不怕,但圣人说的话我还是不敢不听的!”林风排了排周培公的肩膀,和蔼的微笑道,“我说培公啊,这事就这么定了!你也就不要再胡思乱想,这个所谓……‘主君’……之命、媒妁之言,那是天经地义无庸置疑之事,你这就好好收拾一下准备当新郎官吧!”
第十节
天气越来越冷,汉军政府所征集的最后一批“粮草”终于到位。在这可怕的寒流之中,数万民夫光着脚板登着草鞋,豁出命在泥泞的官道上奔流来去,一波又一波的为前方百万流民输送维系生命的食物,这次由官府组织的运输活动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历史奇迹,实际上中华五千年来可能也从未有这样自觉而拼命的民夫。跟随监视指挥的汉军官吏在这个时候早已用不上鞭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逼迫民夫,这些从流民中征发而来的青壮在老人的斥骂下拼命之极,可以说只要还剩一口气他们就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职责。
事后根据官方统计,在整个大移民过程中,这些前仆后继的民夫朝前方输送的食物、木块和建筑材料等如果按重量来计算的话,可以重新建造一座半长城,而按照队伍连绵运动的长度距离来计算的话,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又三分之一。而相应的,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官道两旁连绵不绝的“十人坟”、“百人墓”,从这个时候开始,附近老百姓都管这条道叫“黄泉路”,而在之后的两百多年内,这条道路旁边的祠堂和阴宅之密集繁盛,一直为中国之最。
中华民族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所迸发出来的坚忍和智慧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燃料和建筑材料的极度缺乏催生了无数朴实无华的民间科技,这些非常之节能送热的“暖人屋”和“省柴炉”技术甚至还传到了京畿直隶,为广大北方人民所效仿接受,除此之外,那些勤劳善良的妇女们还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那些连牲畜都不爱吃的树皮草根、黑豆、青稞、饼渣等东西被女人们昼夜研究,通过磨碎、日晒、风阴、腌制、干蒸、湿煮、爆炒等种种手段炮制成可以上桌的佳肴,尤为有趣的时候,这些令人不屑一顾菜样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居然还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有部分精彩的菜目甚至还成为钓鱼台国宾馆的招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后世的人民对这些佳肴津津乐道的时候早已全然忘却了当年祖先们的血泪和无奈。
这一年北迁流民的婴儿存活率不足四分之一。
担任流民迁移安全任务的是汉军王大海部和林风中军骑兵孙思克部,林风给他们的手谕是不得擅自挑衅清廷辽东驻军,本来这是一个非常之保守的军事命令,但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取得了令汉军高层尴尬无比的战果。
北京的一万新兵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战斗力,经过商议,林风决定趁着严寒到来之前,把这批新兵补充到各地驻军中去——自从上次战争过后,现在驻扎在各地的汉军各部都有不大不小的缺遍现象,而情况最严重的就是驻军大同的赵良栋所部,作为一个战略要地他手下的部队居然只有六千出头,而最为严重的是,他的部队没有炮兵编制;德州前线的部队好一点,刘老四暂时接管了被调任海军的杨海生所部,总兵力约有一万三千人左右。借着这个机会,林风签发了杨海生、施琅和调令和正式提升赵良栋、孙思克为军级将官的命令,这里赵良栋的部队将被补充齐整并增加要塞炮部队,而孙思克则被从辽东前线调回,接替杨海生的空缺。
随着风尘仆仆的孙思克回到北京的,就是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战果。前段时间他协同王大海部队兵临山海关下,骑兵四出警戒,用进攻姿态警告驻防山海关的清兵不许乱说乱动,因为山海关的清军不足两千,实力确实太也薄弱,所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双方倒也相安无事,不过当几场大雪落下之后,孙思克例行巡哨的骑兵忽然发现山海关的清军一夜之间全部撤得干干净净,除了城楼上留下几面龙旗之外,连安在城头的那些大炮都被拆卸一空,当消息传回大营之后王大海和孙思克自然是大吃一惊,以为对面的清军在耍什么花招,于是出于谨慎方面的考虑,两人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侦察性佯攻,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汉军不伤一兵一卒占领了山海关。
这个令人惊讶的战报到达北京之后,林风确实是被吓了一跳——根据陈梦雷情报部门说述,现在的满清辽东政权也不是什么非常虚弱,虽然兵力不足但经过这么大几个月的战备之后也还是有了一战之力,现在他们出人意料的忽然放弃山海关这么一个极具有战略意义的桥头堡,当真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就在林风仔细盘问孙思克的时候,陈梦雷捏着一份卷宗和周培公联袂来到元帅府,草草行礼之后,他迫不及待的报告道,“大帅,我前天快马通传了咱们在辽东的细作,刚才消息已经过来了!”
“哦?!细作怎么说?!”
“大帅,那边几个细作给的消息零零碎碎,我刚才拉着培公整理了一下,据我们看来,清军这次撤退,可能是迫不得已。”陈梦雷面上喜气洋洋,看来这个消息应该对汉军非常有利。
“这个第一个原因就是大雪——大帅有所不知,现在辽东那边地上的积雪已经积得极厚,来往行动和军需运输很不方便,而山海关悬于我大汉兵威之下,清廷奉天方面实力不足,委实难以支撑……”
“这个似乎有点道理,不过他们据有坚城,就因为道路不好而撤退,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吧?!”林风失笑道。
“当然不仅与此,”陈梦雷和周培公对视一笑,“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辽锦一带的佃民最近揭竿而起,组成了几路流匪,几乎割断了山海关与奉天方面的联系……”
“你说什么?!”林风愕然,突然站起,接过陈梦雷手上的战报,喃喃道,“开玩笑,怎么可能?!……”
“大帅有所不知,此事确非偶然,若究其原因,还与那三藩造反有关!”陈梦雷拈须微笑,“那三藩可都是出身辽东的大户世家出身,这几十年跟着鞑子发迹了,更是大肆购买房屋田产,所以辽东一地有‘吴、尚、耿、祖四柱擎天’之说,——这里的其他三姓就是三藩,另外那个‘祖’是吴三桂的嫡亲、前明祖大寿一系……”
林风立即反应过来,脱口问道,“你的意思就是……这次他们造反之后清廷在辽东搞了一场大清洗?”
“大帅明鉴!”陈梦雷拱手笑道,“自吴三桂一起兵,康熙就立即斩杀了留在北京为质的平西王世子吴应熊,除此之外他还下令尽夺三藩地产,诛杀其居留于清廷之地的亲族——大帅不知,仅就这么一道圣旨,清廷在关外的官员们可就敲骨吸髓发了大财,除了吴三桂的亲族被杀得干干净净之外,那些耕种他们家族田地的佃户们也都是家破人亡、哀鸿遍野……”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林风点了点头。
“除了这些之外,另外还有一条好消息!!”陈梦雷献宝一样,兴奋的道,“根据细作回报,现在满人的老家、黑龙江一代的深山老林也出了大岔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那极北之地突然来了一批罗刹鬼,现在把清廷在辽东的军力全都拖住了……”
“扯淡!”林风霍然色变,指着陈梦雷的鼻子训斥道,“这算是什么好消息?!……”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错了,转眼看了看满脸愕然的陈梦雷,他抱歉的笑笑,解释道,“这个……本帅的意思是,那老毛子比鞑子更可恶——说实话,我倒希望鞑子能把他们打走!”
“哦,当然,属下也是这个觉得!”陈梦雷轻轻巧巧的避过,转口道,“听说那些罗刹鬼红眉毛绿眼睛,一眼望去不类人形近乎畜类,而且秉性更是凶恶非常,好像他们连人都吃……”
“呵呵,残暴不假,但吃人什么的倒是胡说八道了,”林风失笑道,“不过这不怪你们——则震恐怕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吧?!”
“呵呵,主公太轻看我等了,”陈梦雷和周培公哈哈大笑道,“前明留有诸多记载,昔年蒙古人就把他们打了稀里哗啦,征服其百姓后建立了一个金帐汉国,不过后来消弭于世,这个罗刹国号曰‘鄂罗斯’,据说与欧罗巴接壤,其国主号曰‘沙皇’,麾下有大批火枪士卒和哥萨克骑兵,倒也精锐勇猛——现在的礼部卷宗里就有前朝锦衣卫的谍报存档,好像上面还说这个鄂罗斯那时还和欧罗巴一个叫瑞典的国家开战……”
林风目瞪口呆,象看外星人一样看着陈梦雷,真是不可思议,在他的印象中这年代的知识分子对外国应该无知得很才对,怎么这个陈梦雷和周培公一副精通的模样?想道这里,他试探着道,“则震果然博学——想来这些事情其他读书人应该知道得不多吧?!”
“哪有此事——”陈梦雷一哂,“昔年前明朝廷以蒙古为国敌,其锦衣卫专设衙门侦缉蒙古情报,若说海外的英夷、荷夷大家还知之不多,但这西北辽东的大食、鄂罗斯等国岂瞒得了天朝?!凡天下有志报国之士,谁敢不仔细推详?!”
“我的天……锦衣卫还干这个?……”
“当然!”陈梦雷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自己的主公,“锦衣卫虽然诸多残暴之吏,但此事事关天朝国运,它身为国之耳目,耗费国帑不计其数,岂能身为人后?!——早年明成祖皇帝就曾钦命锦衣卫官员七下南洋,为的就是探察外国的国情!”
“嘿嘿……今天才真长见识了,原来这个锦衣卫还是大明的‘中央情报局’?!”林风赞叹道,“了不起、了不起!!”
“‘中央情报局’?……这倒是个好名字……”陈梦雷喃喃道。
“唉……”林风一声叹息,心中对满清的各代皇帝真是钦佩到了极点,这些人当真把愚民手段运用到了极至,硬生生的把一个文明的、积极的国家拉回原始部落的形态,就现在陈梦雷和周培公这些知识分子的认知来看,就不知道比几百年后的那些“中兴名臣”高明到哪里去了。真是幸运啊——若是等那只乌龟把《四库全书》造出来,自己能找的人才也就全是那些蒙着脑袋过日子的鸵鸟了。
旁边一直一言不发的周培公微微一笑,嗔怪的看着陈梦雷,“则震,你怎么把题目越扯越远?!”转过头来,对林风躬身行礼道,“主公,末将以为,此时我前线之王大海所部应相机进取,徐徐进据辽东之地!”
“这个……恐怕不行,”林风略略沉吟,朝孙思克问道,“思克,王大海的军辎如何?”
“大帅明鉴!末将回来的时候,老王的兵还有很多没领到棉衣和鞋子,现在路上积雪盈尺,我恐行军不利!”
“不错啊,现在机会是有了,可是天时不利啊!”林风叹息道,“算了,这回辽东鞑子前面起火、后边冒烟,我谅他也掀不起了什么浪子,咱们还是等明年开春再大举进军吧?!”
周培公微笑着补充道,“大帅英明——不过王将军也不能闲着——咱们在这个冬天得尽力收编、支持辽锦一代的义军攻击、骚扰清军,另外也可派出小股部队缓慢蚕食辽东边城,这样一来,鞑子就不可能从从容容的积蓄力量了!”
“好!就按培公的意见办!”林风当即发号施令,“则震从此刻开始要向辽东多派探子——不要顾惜钱财,收买、刺探、暗杀什么的一齐上,反正最好要搞垮清廷的那些残余衙门——你这就快点回去布置吧!”
言罢又对孙思克道,“思克,你把手头上中军骑兵交割清楚,马上去德州前线赴任——老杨去了这么久了,我恐现在军心有些涣散,你还得好好整顿,你记得了,若是干得不好,本帅会随时把你拿下来的!”
待两人领命离去后,林风方才轻笑对周培公道,“培公,婚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周培公心中一叹,自林风要与蒙古联姻之后,他就明白此生再无独自统军出战的希望了,主公不惜用蒙古公主这样的殊荣来笼络自己,其中之意自然是要自己一生留在他旁边做一个谋臣了,想到这里,他苦涩一笑,拱手道,“末将但听主公吩咐!”——到了现在,他才改口称林风为“主公”。
“呵呵,培公无须多虑,”林风走下堂来,拍了拍周培公的肩膀,“培公足智多谋,而且忠心耿耿,我这边另有重用——此事非同寻常,若是你办得好了,足足可以抵得上百万雄狮!”
“哦?!……”周培公吃了一惊,“不知主公有何差遣?!”
“我准备进行全军改制——”林风一字一顿的道,“我要在这个冬天,把大汉的这几万军队编制标准化!”
“那……何谓……‘标准化’?!”周培公茫然不解。
“简单来说,我不想手下的将军们有私兵——按现在这种搞法,各军各自独立,无论训练还是人事大都各行一套,迟早会沦为他们的私人部队,若是统军大将起了异心,这个后果也实在太严重!”林风微笑道,“所以我准备重新建立一套制度——大汉军队从今往后,所有连以上的军官都得中央任命,而且所有部队的编制、组织、甚至补给都要尽量做到同一个标准。”
“哦?!大帅明鉴!!”周培公惊喜的道,大帅连这样的话都对自己说了,而且摆明了要自己参与这个中枢要密,自然令他兴奋非常,况且他对这项工作确实是非常之感兴趣,“不知道主公要末将做些什么呢?!”
“呵呵,我准备了一套新的官衔制度,这个培公你临事沉稳且处处顾虑大局,我准备让你出任‘汉军总参谋长’!”
“那……何谓……‘汉军总参谋长’?!”
“所谓总参谋长,简单的说主要就是赞画军务,制定战略计划——这个‘战略’嘛……好比现在咱们打辽东而不打山东,这个东西就是战略,你的任务就是通观全局,为我运筹帷幄从而决胜千里!”
“啊……末将何德何能?主公……”周培公欣喜若狂,当即跪倒在地,连连推辞。
“哎、哎,又来了,”林风苦笑着把他扶起,“不过在此之前,你得帮我制定出咱们汉军的军事制度!”
“主公有命,属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赴汤蹈火还是不必,虽然累了点但也没那么严重!”林风严肃的道,“首先就是‘军衔’制度——我这段时间翻阅原来刘姓汉朝的史书,决定要仿效他们的军制……”
“这……恐怕不妥吧……”周培公愕然道,几千年前的制度,现在如何使得通?!
林风挥了挥手,继续道,“我决定将全军将士分成三大阶级,即:将官、校官、尉官,其中再每一阶级再细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
“汉朝……有这种制度么?!”周培公不能置信的道,他饱读史书,这套东西还真的是闻所未闻。
“啧啧……看看,你这里就学问欠缺了吧?!”林风扳起指头,一个一个的解释道,“首先说将官,这个将军一级嘛分为上将、中将、少将三级,这个少将号曰‘中郎将’,中将号曰‘车骑将军’,上将号曰‘骠骑将军’——当然我这里说得比较简单,具体的还要细分,比如海军那边的名号可以改为‘伏波将军’‘镇海将军’什么的……”
周培公目瞪口呆,这个东西似是而非,虽然名号一样,但感觉好像和史书里讲的大为不同。
“这个校官那就更要模仿大汉朝的军制了,比如上校号曰‘镇军校’、中校可以号曰‘奋威校’,少校号曰‘破贼校’,尉官也是如此,上尉号‘忠勇尉’、中尉可以号曰‘勇武尉’什么的……反正大概就是这样,培公你觉得怎么样?!”
“那……敢问主公,这个‘少尉’身居何职?‘上将’身居何职?”周培公思索半晌,皱眉道。
“哦,这个少尉就是排长,中尉就是副连长,上尉就自然是连长了——一次上推,现在的各军军长可以授少将‘中郎将’军衔!”
“主公的想法,那自然是没得错的,不过……属下以为,这个似乎不像原大汉朝的军制……”周培公略微犹豫,终于直言道,“主公若是要改制,那直管改了就是,何必找这么多名目呢?!”
林风心下苦笑,这种改制方法摆明了就得从将领身上夺权,若是没有一个光面堂皇的理由,恐怕难得服众啊,也不知这个周培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意试探,不过这话当然不能宣之于口,当下脸色一板,严肃的道,“我说培公,你跟我这么久了难道还不知道?——本帅这个人没有别的优点,就是一贯依照圣人教导办事,这个礼法二字那是时刻也不敢忘记的,所以这次改制嘛,自然也还得按照祖宗家法来办!”
“……”
“你刚才说和祖宗的办法不同,那是正常的,你说这都几千年了,很多制度都失传了,所以本帅也就只好自行想办法弥补了,”林风训斥道,“但是这个根子嘛,那还是脱胎于大汉朝传下的精髓——你这里就不用胡思乱想了!”
“……大帅英明睿智,果然不同凡响,”周培公见林风说得这么严厉,委实吓了一跳,他偷偷抹了一把汗,立即附和道,“属下适才细细思索,觉得也应当如此——自当年五胡乱中华之后,胡风日胜,后来又有蒙古人窃取中原和八旗之乱,咱们大汉的古礼损失殆尽,眼下咱们打出‘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江山’的旗号,原本就应该复我大汉之风俗,重振汉家之礼仪——属下适才一时糊涂,倒想岔了,请主公恕罪!”
“不错不错,啧啧……培公你觉悟很高嘛,这个理论可是很重要的,一旦想错了那就是‘路线错误’,是要灭家亡国的,绝对是永世不得翻身,你得多加注意!”林风亲热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我继续说了——这个军衔制度也挺复杂,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咱们现在得按军官的等级分别做不同的军服,然后还得佩戴标识以资证明,这样以来,在战场之上士兵就容易指挥了、同时也不容易溃散了嘛……”
“哦,依大帅的想法,这个制度恐怕要每个军官士卒都知晓才行!”
“那是当然,定了军衔之后第二步咱们就得搞‘军官轮训’了,——这个所谓军官轮训就是让咱们大汉所有少尉以上的军官分批次离开部队,在北京的武学接受训练教导,要树立绝对服从的观念,要把思想统一、要把制度统一、要把技战术统一,总之呢……总之就是全部得听本帅的命令!”
“……武学?!”
“不错,我会亲自担任武学祭酒,以后咱们大汉所有的军官,那都是本帅的门生!”林风大言不惭的道,转头拍拍周培公的肩膀,“当然,培公是我肱股之臣,以后办了武学,你也得讲授用兵之道的!”
“多谢大帅提拔!!属下感激不尽!”周培公急忙跪下谢恩。
“诺,把军官轮训的同时,咱们就立即整顿士卒了——你看,现在咱们的这些部队简直是乌合之众,本帅的中军是火枪兵和骑兵,而出了赵广元部之外,其他的部队编制各按各的来——这不是瞎胡闹嘛?你说咱们的军队叫汉军,若是部队都按各级军官的想法去搞,那我这个汉军大帅算什么?!”
“主公高瞻远瞩、这个……明见万里……属下佩服之至……”周培公忽然感觉头上身上满是汗水,但此刻却不敢擦上一擦。
“所以嘛,这个事情你就得多上心,好好去下面找那些经验丰富的军官谈一谈,搞出一个实用的统一编制来!”见周培公茫然的看着自己,林风解释道,“好吧,我这里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咱们汉军每个军是每军八千人,那这个兵种就得好好编排了,我的意思就是咱们汉军以后就只要火枪兵、炮兵、长枪兵和骑兵了,那八千人的一个军,这个是要什么比例呢?多少火枪兵?多少门火炮?多少骑兵?!……”
“主公!”周培公打断了他的话,皱眉道,“属下以为,这个骑兵还是集中使用的好!”
“当然——这个想法很好嘛!”林风笑道,“所以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你刚才的意见不就比本帅的想法好么?——这个事情你就和手下有经验的人商量着办,搞出一个大方略来给我!”
“如此甚好!”周培公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精神振奋,大帅把如此重任托付给自己,当真信任之至,自己一介书生,能做今天这般田地,也不负往日的志向。
“培公,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细节——比如一个军需要多少懂治伤的郎中先生、需要多少辎重民夫、需要多少车辆骡马,此外,一名士兵除了武器之外,还需要咱们发什么?几件衣服?什么铠甲?是不是还得发草鞋绑腿什么的?……”
“总之此事繁杂到了极、也难办到了极点,培公,你任重而道远!!”林风感慨的叹息一声,重重的拍了拍周培公的肩膀,“咱们可都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