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玉直接走了进去,陈永华见他脸上春风得意,还不等他出声,便笑着说道:“来来来,让我猜猜,将军如此高兴,可是前线战事进展颇为顺利,我军大获全胜了?”

项玉拉过一张椅子坐了下来,笑着说道:“什么事情也瞒不过你,不错!前线战事十分顺利,敌军已经被我军全歼,我军损失十分轻微,这一仗是大获全胜了,不过我今天过来找你,并不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来的,要不你猜猜我找你是来干什么的?”

第九十二章兴办教育

“哦?将军还要考校卑职一番啊,我可不是你肚子里面的蛔虫,猜不到你的想法。”陈永华连猜都不愿意猜。

项玉还不放弃,说道:“军师才智过人,我这小小的心事根本瞒不过你,你便是一猜就准了,所以这才不愿意猜,是怕我为曹操尔杨修吧!”

陈永华颇为无奈,只好试探着说道:“将军直接从战场上面下来,又是如此高兴,只怕是在战场上面想到了某事,依我猜想,战事的进展肯定是出奇的顺利,不仅出乎列位将军的意料,甚至是出乎将军您自己的意料,这才使您有感而发,这才急冲冲的找到我这里来。”

“不错,不错,你说的全都对了,战局的发展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不知是我军太强还是敌军太弱,敌我刚一接触敌军就已经败下阵来,所以我才想到了一个问题。”

“嗯,以我猜想,将军定然是对于我军目前装备的武器的威力感到吃惊,所以这才来找到我,是不是想要扩大军械所的研究院的规模,使得更多的有用的新武器能够被研发出来,装备我军之中去?”不得不说陈永华确实很厉害,他的猜想几乎就是项玉心中所想的事情。

“我的想法可不止这些,我想在基隆城里面办学校!让城里面的小孩都能够上学,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国运,我们不能够再耽搁了,这件事情必须马上筹办。”项玉斩钉截铁,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办学校?你是说像太祖立朝之初时创办的国子监这样的太学?”陈永华有点点惊讶。

项玉知道明朝的国子监,朱元璋立朝之初在南京创建了国子监,为朝廷培养人才,以供各地选用,但是项玉想创办学校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想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接受新的知识,并不全是一定是为政府部门提供人才,还可以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其出发点是要比朱元璋更高一筹的。

“嗯,其实区别不大,但是我办得这些学校不单单是只教他们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而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学以致用,使得我们的整体的科学水平得到提升,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知识人才。”

项玉的这些话在陈永华听来是十分诧异的,这个时候中国可以说是世界唯一的大国,西方洋人在他们眼中只是蛮夷,完全不能入眼,虽然明朝后期从洋人手中购买了一部分的红衣大炮,但是这种看法仍然没有改变。陈永华虽然比较开明,但是也只是对于洋人不是那么反感而已,他切身接触过洋人的先进武器,确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要说西方有什么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这一点他是不赞成的。

“将军准备如何开班学校,我的意思是将军准备让谁来教导这些学生呢?”陈永华没有直接反对,不过他的问题显然是要泼项玉的凉水,基隆城里面并没有洋人,既然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那么这些老师该又谁担任,上哪里去找呢?

项玉看起来早有准备,他微微思考了一会说道:“这件事情其实也不难,我们先让孩子们上学识字,等他们年纪稍微大一点再交给他们一些更加复杂的知识,我准备亲自编写一部分的教材,然后单独培训一部分的老师,让他们代为将这些知识传播下去。”项玉自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这个时代是绝对够用了。

陈永华虽然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但是见项玉这么坚决而且自信满满的样子,似乎确实是有很大把握的,因此也没有在反对。

“所以将军来我这里来找我是想让我编写新书的教材了?”陈永华笑着问道。

“这件事情肯定是非你莫属了,原先朝廷的那一套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什么的我都不认可,这些东西交出来的学生各个看上去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实肚子里面并没有什么真材实料,满腹经纶到头来治理的国家是满目疮痍烽烟四起,这样的教材我项玉是真心看不上眼。”项玉的这番话说的有点以偏概全,但是明朝的科举制度中的只重八股轻才华也确实存在,而且后期确实是显示出了它的弊端,所以陈永华也没有反驳。

“那将军你准备让我怎么编写教材呢?我是说四书五经都不要,学生们也不考八股文,那么他们学什么?”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的不同将教材分类,年幼的编一些简单的汉字供他们学识,其中编排一些童话故事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在往上则增加一些简单的文章,比如历代出现的英雄人物及他们的时机,编成故事模式,引导他们的志向······”项玉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意义说出,其实他是参照了后世天朝的教育课本的,但是里面有很多改变,并不像天朝课本那样红果果的宣传什么什么好,而是通过宣扬中华的传统优良文化,使得这批学生能够从小就树立起爱国的思想,未来也能够投身到位国家的建设中去。

项玉和陈永华两人一直商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最终确定下来了创办学校和编写教材的一些列方案,这时基隆的安全局势比较稳固,所以项玉决定亲自来做这件事情。

首先就是要统计一下基隆城里面目前的学龄儿童的数量,这一点好在之前难民们迁徙过来的时候都有过登记,这种登记和后世的户籍政策很像,将一家人的全部详细资料登记在册,又有点像是后世的档案一样。

经过统计之后发现城中大约有三千五百名年龄在五岁之十五岁的儿童,年龄高于十五岁的这个时候基本上都入厂区帮活或者下地去种田了,没有时间再回来读书,五岁一下的儿童又显得年龄太小,所以就取了五岁以上,十五岁以下这个范围。学校分为九个年级,并不是像后世的那么长时间的教育,项玉将小学六年级分为三个年级,中学高中分为四个年级,大学则分为两个年级,升学的制度和后世一样,是择优录取,但是并不是单单只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实践能力,联想能力,思维开拓等方面的因素。

三千五百名适龄儿童,这个数字有点庞大,项玉想根据基隆城的特点,在南北城区分别开设两个学校,以方便学生们就近读书,毕竟这个时候住在城外面的人口也有不少,两个学校之后也可以以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竞争,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一点项玉也考虑在内。

既然分成两个学校,那么平均下来两个学校的学生数量在一千七百人左右,实际上基隆城南边有大量的农民、工厂和工人,因此南边学校的人数肯定是要比北边学校的多一些,所以两个学校的实际规模会有一些差别。

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那样的钢筋混领土,房屋也不能够建的太高,所以学校的占地面积就得很大,南边还好解决,之前明军在城南有一处校场,可以将这个校场腾出来留给学校做地基,北边只能在居民区后面的大片空地上面重现搭建,所以北边的学生上学的路程可能要比南边的学生更加远一点。

初步规划是每所学校占地面积约三百亩,大约将耗时半年的时间才能建成投入使用,而这半年的时间里面项玉和陈永华则要将教材编写出来,并且交到印刷厂印刷出来,而且那些需要上学的儿童则必须挨个通知到家,学校是不收取费用的,学生施行走读制,每天吃了早饭之后来学校是,上午九点开课,上午有三堂课,中午的时候由学校免费提供午饭。项玉并不是强迫每一名儿童都要上学,毕竟有些儿童在家里面也是一个劳动力,加上各个家庭之间对于教育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预计会有一部分的适龄儿童并不会前往学校读书。

为了筹备这项工作,项玉在原来的军部和行政部之下,另外创立了一个部门——教育部,前期面向社会招募一批人才,项玉将从他们中间挑选一些头脑灵活,接受知识能力比较快的人进行培训,将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识先交给他们,再由他们交给低年资的学生。剩余的一部分人则负责将上面的政策挨家挨户宣传到家,使得每户人家都知道,让那些有想法要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也都做好准备。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项玉一点都不敢马虎,全身心的扑上去了,将自己前世所学到的知识详详细细的全部编写出来,并且按照学龄的不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主要包括数学、化学、物理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最难的就是化学书的编写了,由于缺乏必要的设施及工具,很多东西都不能够视线,化学中的很多重要的实验、样本等到都没办法得到,项玉对此也没有办法,他于是将元素周期表详细的编写出来,并且将每一样元素的颜色形状等等外观特征描写出来,至少要先让学生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免得之后遇到了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第九十三章惠子入学

松下美慧子这段时间倒是不见了踪影,不知道跑去忙什么事情去了,项玉这时候终于将一干教材全部编写完成了,他写的还是简体字,繁体字认识倒是认识,但是不怎么会写,这倒有点糟糕了,还要找人去将这些字誊写一边,改成繁体字。

其实新中国将繁体字简化成简体字这一点应该来说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繁体字的笔画实在是太繁琐,书写起来十分不便,简化成简体字能够使得书写变得简单起来,但是关于简体和繁体的争论即使在后世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项玉之前就听到过一个段子,内容是这样的,一群人找来一百个小学生,其中五十名大陆学生和五十名台湾学生,大陆这边都是使用的简体字,而台湾还是繁体字。这些人让这群学生在课本上将“乌龟”两个字抄写五百遍,结果大陆这边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抄写,但是台湾的小朋友仅仅是抄写了一部分就已经写不下去了,结果研究人员就得出结论:大陆学生的耐心相比台湾学生更加优秀。

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大陆的“乌龟”两字的笔画简单,而繁体的“烏龜”两个字写起来却十分麻烦。

项玉心里一动,反正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事情,于是就将印象中的简体字对照着繁体字全部写了出来,这个时候中国还是使用毛笔写字的,笔画多反而字写得倒更好看,或许正真要发生转变要等到人们习惯了用钢笔或者签字笔写字的时代了。

正当项玉正在安心撰写的时候,帐外传来了松下美惠子的声音:“你们大将军在里面吗?”

“好的,多谢你了小哥!”项玉嘴巴都歪了,她管帐外的亲兵叫小哥!

“大将军,听说你要办学校是吗?”松下美惠子看上去有点点兴奋。

“嗯,是这样的,学校的筹备工作已经在开始准备了,马上就要破土动工,半年之后咱基隆城里面就有两所学校了。”虽不知道她问这个干什么,但是项玉还是如实回答了她。

“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松下美惠子双手紧握,放在下颌下面,脸上笑容满面。

项玉一阵错愕,不知道自己要办学校她为什么这么开心,于是问道:“惠子小姐为什么一听说我要办学校就变得这么开心呢?难不成惠子小姐也有什么打算?”项玉揶揄着说道。

松下美惠子听了一点都不以为意,继续问道:“将军准备招收女学生吗?嗯,我听小玉说她之前念书是由家里的长辈出面请的先生到家里来教的她,她说大明的女子不允许进私塾念书的。”

这一点项玉之前就跟陈永华商量过,女学生也是要收的,私塾只收男子不收女子其实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一种无形的压迫,这一点自从宋代朱熹开始就一点点的严苛起来,中国古代女子受到了太多的压迫,项玉决意打破这一道枷锁。

“女学生也是收的,但是也必须征求她们父母的意见,我所创办的学校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所以只要他们肯将自己的子女送来我们将会全部接受,并且在我的学校里面男女是平等的,但是为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缓和,所以初期他们是要分开来接受教育,也就是会有专门的女子班级。”惠子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了。

“这个嘛,我想我跟小玉两人在府中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想找点事情来做,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够要的上我们帮忙的,所以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事情,所以我想我们两个能不能进入你所说的这所学校里面当这些女孩子的老师呢?”松下美惠子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项玉,那眼神中似乎闪烁着点点心星光,让人无法拒绝。

“这件事情也不是不行,只是不知道美惠子小姐有什么特长或者学识能够教给这些学子的?”项玉并不想美惠子出去抛头露面,主要还是碍于他日本人的身份,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他的这番苦心美惠子本人并不了解,她想了想,之后坚定的说道:“我可以给她们上礼仪课,甚至还可以教她们茶道、制作饭团,我还会·····”松下美惠子说了一大通,项玉听后心里一阵无语,他要的是人才,你这全是生活方面的技能与知识,不过好像松下美惠子所说的这一些东西也确实要加以考虑,项玉并不想要像后世那样的应试教育,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长,而不能够强迫着他们去接受一些他们或许不感兴趣的东西。

而且女孩子学一学美惠子所提到的这些生活方面的知识,或许更加有用,要知道一个母亲带给孩子的影响可是一生的,给了这批女孩子良好的教育,等到下一代的时候人口整体的素质绝对会有很大的提高。

想到这里项玉终于同意了松下美惠子的要求,答应让她进入女子班去教授女子各种生活技艺,松下美惠子自然是十分高兴,忙不迭的赶回府去跟小玉分享这一个好消息。

自从那日峡谷之战之后,梁国的俘虏们都被关押在明军设在城外的战俘营里面,项玉今天终于才想起了这件事,这才有空过来看上一眼。

梁军总人数为一千五百六十八人,被击毙了三百七十六人,伤兵有三百五十余人,剩余约八百余人全部被关押在此,包括他们的主将夏立,不过此时他已经没有了他作为一军主将的待遇了,跟着一帮大头兵们关在一起,每天只供应两顿饭,吃都吃不饱,一个个都饿得躺在营地里面动弹不得。

其实这并不是明军虐待这些俘虏,这在各个朝代的军中都是如此,几乎成为了一道不是明文的规矩,俘虏每日只能供给两餐,让他们不至于饿死,但是一定不能使他们吃饱饭之后有力气逃跑。

这一战中没有一名梁军士兵逃窜,为的就是保密,防止他们讨回台南去想冯信报信,所以对于这些俘虏,明军的看管自然十分严苛。

可是老是关着他们也不是个事,不仅浪费粮食,而且还要消耗掉明军一部分的兵力,所以项玉这次来战俘营就是想要看看俘虏们的情况,看看是不是可以将他们送到矿山上去,至少也要发挥一下当苦力的潜质吧!

项玉在亲兵的护卫之下在营中巡视了一边,这些士兵们一个个脸上都有惶恐之色,见到明军大队人马都显得十分紧张担忧,项玉心里面就有底了。

项玉下令让士兵将这些梁军俘虏全部集中起来,带到校场上去,他登上校场的嗲将台,扫了一眼底下的众士兵,用威严的声音说道:“冯信此人背信弃义,背弃了延平郡王,霸占了王爷一手开创的大好局面,又挑起明军内部的纷争,先是杀死林凤,然后大战刘国轩,之后又吞并吴豪的地盘,他对汉人自己的战争打的极为热衷,但是当整个国家被满清鞑子侵占之时他做了什么?他竟然向鞑子们俯首称臣,还自封为梁王,试问,这样的不忠不孝不义之人还值得你们在场的每一名士兵们效忠吗?”

“不值得!不值得!”明军士兵们十分配合他们的主将,项玉话音一落,他们就齐声高喊,吓得校场中间的八百余名俘虏瑟瑟发抖,开玩笑,谁他么在别人的枪口底下还笑得出来。

项玉又扫了底下的俘虏们一眼,见好些个梁军士兵已经在小声议论了起来,心里不由有点得意,看起来自己的策反似乎是奏效了,不过现在还只是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从福建、浙江乃至祖国大陆的各个省份过来的,都是跟着国姓爷南征北战打过鞑子的,我问你们一句,你们参军是为了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我家里穷,参军是为了混口吃的,你们先不要笑,这样的士兵肯定是有的,其实也没什么好笑的,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填饱肚子穿的暖和,晚上能睡上热炕头,炕上有个如花似玉的娇羞美娘子吗?”项玉的话引起了下面梁军士兵们的一阵哄笑。

项玉自己也笑了,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的理想跟你们也差不多,能吃饱饭,穿暖衣,还要有一个温暖的家,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谁都会有这样的追求,但是我跟你们可能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想要全天下的百姓们都能够吃饱饭穿暖衣,能不挨冻不受饿,可是真的要实现这一点难不难?实话说,很难,满清鞑子们刚入关的时候有多少人?不过十来万人!咱大明朝有多少兵?一百多万,加上乱贼李自成、张献忠等等一干人的军队,足足有近四百万之多!为啥咱打不过满清鞑子?显是祖大寿,接着是洪承畴,然后再是吴三桂,汉人们一个个争相恐后的投向异族,加入到了对自己同胞残杀的暴行之中,我想这或许是我们会失败,会流落到这般地步,孤悬海外,离家千里!”

其实说起来,明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的,当然不像是项玉所说的这么简单的,但是这些士兵们哪里会明白这里面的那些道理,他们被项玉的一番“肺腑之言”感动的不能自已,许多士兵连眼眶都红红的。

第九十四章安置俘虏

“现如今,我大汉民族数千年的大好河山已经完全被异族占据,老百姓们被压弯了脊梁,在鞑子眼中汉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他们强迫我们的同胞削发,还说什么留发不留头,试问,在场哪一个弟兄的身体不是来自父母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相信大家也都有听说,满清鞑子他们自然也知道这些,但是他们还是强迫我们非得剃头,这是为何?是要从精神上摧毁我们,让我们身身世世做他们的奴隶!”

“太祖当年起兵法抗蒙古人的时候不也是因为他们视我们汉人为猪狗,将我们不当人看吗?太祖起于微末,我们今天还有粮有枪,比起太祖起事之时要强上千倍百倍,我们如今更加有机会成功,只看兄弟们你们有没有这个想法,我把话撂在这里,谁愿意跟着我干,跟着我打鞑子,我项玉就把他当做兄弟看待,不愿意跟着我干也没什么,但是若是谁敢回去继续在那汉奸贼人冯信的手底下卖命,那可就别怪我们下次遇见时我心狠手辣了!”项玉说完,眼睛直直的盯着夏立看,看的夏立浑身上下一身冷汗。

项玉的话说完之后引起了梁军士兵的一阵骚动,士兵们议论开了,这时一名士兵走了出来,大声喊道:“将军,我牛三愿意跟着您打满清鞑子,请您收下我吧!”说完泣不成声拜倒在地,项玉能理解他的感受,连忙走下去将他扶起来,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好样的,我很高兴你能够加入我们的队伍,你要相信我,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们杀回大陆去,将满清鞑子全部赶跑!”

牛三眼眶红红的,重重的点了点头。

有了一个人带头之后,梁军士兵中那些有意投效的士兵纷纷站了出来,愿意加入明军,自有明军一一接受,各有安排。

有人愿意,自然也有人不愿意,校场内陆陆续续被领走了一批愿意加入明军的梁军之后,目前还剩余大约三百来人,项玉微微皱眉,这个比例比他之前估计的要稍微多上一些,令他有些困惑。

“你们这些人都不愿意跟着本将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吗?”项玉还想再争取一下,毕竟这些人都是当过兵打过仗的,比起明军自己重新招募和训练要省时省力的多。

“启禀将军,小的们原先本不是军中人士,在此从军实属无奈,小的们的祖上很早之前就来台湾定居了,我们本是台南一带的华人,被冯信强制性的征了兵,这才吃起了军饭,小的们这个时候只想着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不想再从军打仗了,请大将军放我们回去吧!”这人说着便拜倒于地。

其他人都一起拜倒在地,一齐喊道:“求大将军放我们回家吧,我们不想打仗了!”

项玉这时也有点为难,这些人或许确实是被胁迫加入的梁军的,但是如果就这样将他们放回去很有可能就将基隆这边的情况泄露出去了,按照项玉之前估计,夏立这边打掉之后,冯信那边至少有半年的时间没有这边的音信,等到半年之后在派兵过来,那时候的明军肯定比今天更加强大,或许就不再会害怕梁军了。

但是如果立马将这些人放回去,他们一旦走漏风声,那么基隆城就立马又会受到战争的威胁了,所以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项玉最终决定这些人暂时不能放,至少要在基隆城这边扣押上一年的时间。

“你们想回家我也能够理解,我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所以我答应你们,我将放你们回去与家人团聚!”项玉的话惹得梁军士兵一阵欢呼,他们一个个欣喜若狂,每日每夜就像是经历生离死别的煎熬一般折磨着他们。

“但是!”项玉将这两个字咬得特别重,“我想提醒你们,就算是我现在将你们放回家去,冯信一样会再把你们抓去从军,或许还会因为大军的全军覆灭而你们的逃回而将你们列位逃兵,加以杀害,所以我现在不能放你们回去,你们先不要激动,请听我说完,冯信失道寡助,早晚会一败涂地,一年!只要一年的时间,我就同意你们回家去,但是在这之前,你们需要到我的工矿上去,替我打工,我不会让你们白白劳动的,我会支付你们一定的报酬,到时候你们可以带着钱财回到家中去,也可以留下来,留在基隆这边,我会派人将你们的家属设法接送过来。”项玉说完之后,下面的梁军俘虏们自然有些失望,不过项玉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且古往今来,坑杀俘虏的事情实在是稀松平常,他们这时倒不敢放肆,虽然要去矿上上工,但是至少会拿到一定的报酬,所以梁军的俘虏们经历了最初的失望之后,渐渐地平静下来。

这批人中还有梁军的一众将领,这些人自然是无条件的全部上到矿上去了,如此一来明军铁矿和煤矿上面的工人数量就能得到增加了。

自从将难民们全部安置妥当之后,难民中就很少有人愿意到矿上去工作了,毕竟矿山距离基隆城实在是太远了,加上项玉根据难民一户的人口数分派了一部分田地,因此他们便更愿意安定下来经营自己的田地,而不愿意外出上工。

所以之前的矿上几乎都是日军的俘虏在打工,说起来也是真的惨,日军已经在矿上整整工作了一年的时间了,长达一年的时间使得日军战俘个个晒得漆黑,就像是非洲来的黑人一般,不过日本人也确实是十分温顺,他们从不闹事,每天按时起床上工,吃饭,睡觉,生活的十分规律,这倒使得明军的监工们对他们渐渐有了一点同情,这个时候中国人还不怎么憎恨日本人,后世的诸多惨案也还没有发生,日本经过万里朝鲜战争之后一直对东方的这个大国心怀敬畏。

明军士兵将日本战俘的变现汇报到了项玉这里,项玉也有点吃惊,日本人看上去并不像是在被逼迫着进行工作,而是像是自愿一样的上工,项玉找来几名日军士兵加以询问,原来日军士兵认为他们的劳作是换取自己公主的平静安全的生活,而且公主也鼓励他们说明军很快就要送他们回去,所以他们觉得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这个希望就是可以回到祖国和家人团聚。

项玉听后沉默良久,或许日本人本身并不坏,至少这些士兵们不坏,他们只是统治者手里面的工具,又或者说他们只对强者心怀敬畏,对于弱者就恣意欺凌,项玉决心要改变这个民族,改变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华大地在另一个时空所遭受的磨难决不能在这个时空再次发生。

日军俘虏因为他们的良好变现,使得明军对他们的待遇稍稍有些提高,不仅提高了粮食的供应量,而且丰富了食品的种类,并且一改之前的全年无间断的劳作,改为一周工作五天,剩余的两天的时间进行轮休,还对表现优异的士兵实施宽免,准许他们在休息日进城去购物。其实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劳作使得许多士兵这时候都身患疾病,项玉也不想他们在船造好之前就全部因病而死,这样他对松下美惠子那边就不太好交代,而且改善这些日军的待遇也是他为日后的布局埋下一个小小的棋子。

明军目前的发展进展很快,由于难民全部安置下来,部分剩余的劳动力开始富集起来,明军自己也招募了不少工人,铁矿厂,军械所都进行了招募,以扩大产能,经过长时间的适应之后,军械所里面这时候新式子弹的产量已经提高到了每天一千五白发了,这一数量已经足够满足明军士兵的训练强度了。

项玉深知好的枪法都是通过子弹喂出来的,加上这个时候火枪的射速又低,所以提高射击精准度就变得十分重要。

不仅是新式子弹,连燧发枪的产量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每月产量能够达到一千支,这已经大大超出明军的日超消耗所需的替换了,所以生产了一阵之后,项玉便让他们试着抽调一部分人力投入到明军自己铸炮的工作中去,项玉一直以来想要建立的三处炮台目前已经提上日程了,初步估计建设三处炮台需要军械所制造至少一百五十门火炮,要知道一门火炮从铸模到熔炼耗时很长,所以这将是一项漫长的工作,考虑到渐渐发展起来的海军随着战舰和人数的增多,作为海战利器的火炮的需求自然更加庞大,所以落在军械所身上的担子确实很重。

不过好在明军有两种现成的样本,一种是之前缴获荷兰人的火炮,一种是缴获日军的火炮,这两种火炮要论先进程度,日军的火炮自然无法和荷兰人的火炮想比,不仅射程更近威力更小,而且重量重的吓人,从心里来说,明军更想仿制更加先进的西洋火炮,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模具,这项工作变得困难重重,不得已只能先根据日本方面的铸炮技术人员的帮助,先试制日军的火炮,在这一过程中再慢慢改进。

第九十五章百年海军

最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