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之大贼(黑椒)-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义上统一之后托洛茨基同志以为西方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会跟他和解,所以他按照英法的要求,在土耳其部队和巴尔干联军要撤退的情况下依然不顾俄国部队的客观困难,强行发起了追击。

他想证明他完全可以完成当初英法希望尼古拉二世完成的任务,只要你们能给我支援就行。

在追击战中俄国士兵被德国人干掉了十几万人,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却依然没有让西方国家承认他的政权,相反英法对于从白俄罗斯过来的克伦斯基却是相当的青睐。

在两个对立的阶级的斗争中,克伦斯基能够得到了帮助要比组织上大的多,白俄罗斯依然可以和西方做生意,但是托洛茨基这里不行。白俄罗斯能得到英法的借款,组织上却一分钱都看不到。

在组织上统治的区域内,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都被那些资本家掌握着,好多地方临着物资匮乏的局面。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之后发现生活居然越来越困难,到处都是等着分发食物的排队的人。托洛茨基同志现在面临着他掌握了大部分的政权,却无法给他的追随者填饱肚子的残酷现实。

俄国地大物博,但是他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他的物资只有中国人买他的,他需要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才卖给他。最关键的是他们自给自足生产出来的那些生活物资还被克伦斯基那帮人掠夺着。

光指望中国的那点援助真的没有办法让组织上走出困境。托洛茨基同志已经技穷了,他只能用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这句话来安慰那些劳动者。

可是空口白话总难让人信服,现在俄国的人口出现了大面积的逃亡,白俄罗斯和西伯利亚成了俄国人选择的第一站,如果可以话,很多人都想着离开这里,到欧洲去,到中国来,不是为了让自己生活有多好,只是为了求一条生路。

他找过克伦斯基,让克伦斯基不要把事情做的这么绝。但是人家给他的回答很简单,想要吃的很容易,你承认我们选举的结果,我保证所有人马上都能吃到东西。

这个要求真的不过分,组织上却无法接受。

托洛茨基同志发电报给杨小林就是因为这个,他不是要食物的,他知道如果他开口杨小林会尽量满足他,但是老问中国要真的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而且这个方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就是通知杨司令一声。我要跟他们拼了!

俄国能撑到现在杨小林已经很吃惊了,两个完全对立的阶级在一个国家执掌政权,不乱才是怪事。当组织上动手之后,俄国的内战将再度打响,我们必须有点准备。

现在的俄国已经不是英法的盟友,更不是当初那个欧洲宪兵。只要英国人默认,和俄国相邻的国家都支持自己,那么彻底肢解这头北极熊的机会就到了。

萨道义先生也一直在寻找着和杨小林进行直接对话的机会。大英帝国也不想现在和中国打这场战争。英国人的政策是十分明确的,他们也知道中国要挑战他们的亚洲霸权,但是到目前为止英国人的策略一直是稳定住亚洲。先搞定欧洲。

海牙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会议上英国人想营造的局面是全世界一起来声讨德奥,然后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打响战争,把自己置于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所以他们不愿意多生事端。

杨小林来到大英帝国使馆的时候,萨道义先生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他显然也意识到,当中**队靠近拉萨的时候杨小林来和他见面,双方要谈的就是关于让局面得到控制的问题。

拉萨就是临界点。这双方都非常的清楚。

“杨司令,非常荣幸能和您进行一次谈话,您来的非常及时,好像每次都是这样。”

萨道义先生倒了一杯咖啡。杨小林接过来放在桌子上:“你们大英帝国的部队已经进入了藏南地区,说实话我认为这并不好,所以我们有必要坐下来好好谈谈。”

萨道义先生看看他:“是你们中国挑起了事端,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我们大英帝国来承担。”

杨小林的语调一变:“西藏的问题是我们中国自己的问题。您不认为英国插手有点说不过去么?而且,你们的做法只能让事情变的更糟糕,根本无异于解决问题。”

萨道义轻轻的摇摇头:“好了。杨,不要那么偏激,我们只是想帮助中国解决问题。我认为最好您能坐下来和布达拉宫谈谈,那样对大家都有好处,英国可以从中斡旋。”

杨小林内心中冷哼了一下,脸上出现了一丝嘲笑。大英帝国为什么不肯坐下来和爱尔兰谈谈?如果他们愿意坐下来听听爱尔兰人想要什么,我们中国非常乐意从中斡旋。

不过他没有说什么,人家拳头硬,人家就有为所欲为的资本。就像自己拳头硬,自己就可以不去考虑布达拉宫的愤怒一样。

萨道义往椅子上面一座:“我们现在要求义勇军必须马上撤军,杨,现在中英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非常愉快,特别是经济领域,我们双方都需要对方,您最好不要破坏这个局面。”

这话算是劝告也好,说是威胁也未尝不可。

杨小林的头扛了起来:“撤军可以,谈判也行。但是我不希望大英帝国介入,萨道义先生,我想英国方面因该有一个清醒的认为,那就是我们和布达拉宫的事情,是中国内部的事情。”

萨道义的眼睛盯着他,看了好半天之后说道:“您确定没有我们的调解,你们能够达成解决问题的协议么?”

杨小林也不给他回答,就坐在那里坐着,但是眼神却是相当的坚定。英国人不会抽身不管的,这一点可以肯定。即便他们明面上答应了自己,暗地里对藏区武装力量的支援也不可能停止。

没关系的,杨小林从没想过大英帝国能不干涉。

萨道义最终点头:“好吧,我们答应不介入北京和布达拉宫的谈判。现在您能给我一个准确的时间表,您打算什么时候撤兵么?”

杨小林身子往前一倾:“马上。三天之内。”

第四十六章西北事务局

萨道义先生显然对杨小林的这个回答十分的满意。

这是我们第二次从西藏撤退了,也可以说,是我们第二次在英国面前认输了。杨小林现在敢肯定,萨道义的心里一定非常的爽。他的眼神中闪过了一丝不甘和愤怒,这些全部被萨道义看在眼里。

这个英国老头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十分高兴您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这很好,我们的各项合作都可以愉快的继续。英国方面也可以向您做出承诺,中国部队撤出西藏之后,我们英印军也将马上撤离,杨司令,希望我们以后在那里不要再起争端。”

杨小林的眼皮低垂了下来,端起桌子上的咖啡喝了一口:“萨道义先生,我们来谈谈俄国的事情吧。俄国政局的不稳,作为邻国我们中国十分担忧,我认为大英帝国在俄国的问题上一直采取了一种偏袒的政策,这种政策可能会给俄国带来灾难。”

萨道义的眼神变了一下,大英帝国在俄国的问题上确实不太上心,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俄国距离他们太远,第二个是俄国已经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他们不愿意为一个毫无价值的事情去费太多的心机,俄国有多乱关他们屁事。

不支持托洛茨基同志首先是理念上的不同,还就是因为托洛茨基不愿意承认沙皇借的那笔钱,而克伦斯基愿意。

“您想怎么做?”

杨小林的手摆了一下:“现在还没有想好,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当俄国出现动荡的时候,我们中国会采用一切手段来维护我们边境的安宁,这一点,希望英国能够理解。”

萨道义点头:“当然,我完全尊重您这个决定。”

“还有,在东南亚的问题上。上一次你们开会中国没有说话,现在我表态一个态度,一切就这样吧,谁都别想着改变现在的局势。”

萨道义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

这算是达成协议了么?也许算吧,最少双方直接冲突的可能被避免了。但是杨司令对英国人的看法是,他们要是能靠的住,母猪会上树。同样,萨道义先生也是这样看杨司令的。

他们的心里都很清楚,这只是一步暂时的退让。并不意味这场纷争就这样结束了。相反,他只是以另外一个形势进入了**。

我们打了布达拉宫,是想走就能走的么?当我们把按住的那些西藏头人给松开之后,他们绝对会反击的,因为这一次我们给了他们无法接受的侮辱。

就算他们不反击,杨小林也绝对不会就这样罢手。

这一段时间我们把藏区东部和北部的部落基本上都搞了一个遍,原来的以宗教为主的政体不敢说全部摧毁,最少我们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现在我们已经组织了一支藏民部队,这些藏民全部都是那些包衣奴隶。当我们离开,他们会在那里战斗的。

英国支持那些头人,我们支持那些包衣,游戏只是换了一个规则。

蔡锷在军事方面是相当不错的。他完全洞悉了杨小林的意图,当杨司令从萨道义那里回来的时候,蔡锷的作战计划就已经放在了他的桌子上面。

蔡松坡说,现在我们组织的那些包衣还没有多少战斗力。我们必须为他们赢得足够的时间,所以在撤出布达拉宫的时候,应该让蒋翊武做一些激怒那些喇嘛的动作出来。然后我们给那些人制造一个可以击败我们让他们挽回颜面的机会。诱使他们的主力追击我们。

将他们拖出来,消灭一部分,这样对于我们支持的那些藏民部队就十分的有利了。

杨小林完全同意蔡松坡的这个计划,大笔一挥就把计划给批了,至于怎么激怒,怎么打,杨小林一概不问。在军事方面,他对蔡锷还是很放心的。

想解决好那里的问题现在仅仅靠军事显然不够,对归属我们的地区必须给与经济援助,另外一些政治上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蔡锷在政治上面有些太君子了,自己得派一个人去帮帮他。

签上名字之后他把文件教给蒋百里发到云南,同时吩咐道:“百里,通知一下杜月笙,让他到我这里来一趟。”

杜月笙到哪里都不会寂寞,哪怕是一群他不认识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你把他往里面一扔,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能找到一帮朋友。

在杜月笙的观念里,朋友分为三种,一种是喝酒的,一种是过命的,还有一种朋友叫兄弟。他的朋友很多,但是能和他做兄弟的人真的没有多少。

这一段时间他在北京,一直在帮他的兄弟做事,杨司令是他的大哥,所以知道杨小林要摆平北洋的时候杜月笙帮了不少忙,虽然他一直没有露面,但是北洋那些组织的覆灭和他的关系很大。

他还有一个兄弟叫蒋志清,在杜月笙的帮助下,蒋志清躲过了这场劫难。在杨打鬼忽然下手,北洋的头头脑脑全部被一网打尽,那些在政坛的几乎全部都被罢免的时候,作为北洋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不光安然无恙,还当选了复兴党的主席。

复兴党只是一个花瓶,可是总比被一通乱棍砸碎的那些瓷器要好的多了。

“大哥,您好我?”

杜月笙的身形还是那样的消瘦,他的脸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不长肉。现在穿着一身法国西服像是上等人,假如你给套上破棉袄,和路边的乞丐没什么区别。

杨小林的手指了一下椅子:“月笙,有个事儿和你商量一下。”

杜月笙脸上一笑:“说什么商量,大哥您尽管吩咐就是了。”

杨小林还没有马上开口,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跟我七年了吧?”

杜月笙点头:“嗯,到冬就整八年了。”

杨小林一声叹息:“这八年来你帮我卖过军火,买过药品,送过机器。帮我去俄国抢油田,还办了东帝汶的事,其实你的功劳真的不小。到现在我都没给你一个明确的位置,心中是不是有点怨恨?”

杜月笙刚刚坐下的身子忙的站了起来,还没等他说什么杨小林的手就轻轻的点了一下:“坐下,我知道你要说什么。算是大哥我客套了,这一次叫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儿,我打算让你去西北,成立一个西北事务局,由你来负责。”

杜月笙有点没明白过来:“西北事务局?”

“嗯,以后西藏那里,印度。还有马上新疆西北方也将出问题,中东和印度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政治和外交上面的事情你来负责,军事上面让蔡锷和载涛配合你。”

杜月笙这个时候就感觉自己的脑袋轰隆一下,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他居然兴奋的失去了知觉,这一刻整个世界好像都不存在了。他知道中国干掉日本和解决了俄国的威胁之后,主要的麻烦就来自于东南亚地区,而主要的威胁就剩下印度这里了。

杨司令把西藏问题挑出来,让他去解决,这可以说的上给了他杜月笙一个最好的机会。人活在这个世界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一点熊希龄说的没错,对谁都没错。

他不怕事情干不好,杜月笙的性格就是这样。不管面对什么他都敢上,只要前方的东西对他有足够的吸引力。

“大哥,您放心,我向您保证我一定把事给办好!”

杨小林笑了:“别那么着急下军令状。你去了之后会面对很多困难,这一点你要有心理准备。另外你需要什么样的帮手可以跟我说,记住在东帝汶的教训。一个人是撑不起局面的。”

杜月笙点头,当初如果自己多找几个帮的上忙的,吴家涛也不敢赶自己走,后面的事儿也不会起那么多波澜。

“大哥,我心中有两个人选。一个就是蒋志清,我想让他跟我一起去,这没什么问题,只要我说一句话就行。但是另外一个人,可能要大哥您帮我去说一下。”

“谁呀?”

杜月笙看看杨小林的脸色,然后轻声说道:“宋教仁。”

这当真让杨小林有些意外,这一次杨小林搞掉新党之后对于他们这些以前的老革命者是全部一抹到底的,就算表示不反抗政府,也被赶出了北京,黄大侠的武馆都被迁到邯郸去了,宋教仁在北京也没有差事。

不知道他怎么和杜月笙搅和在一起了,这有点不科学,他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你怎么想到他的?朋友?”

杜月笙摇头:“不是!只是见过几面,我看过他写的几篇文章,感觉这个人能帮到我。大哥,您让我去西北那是大事,想办好要有规矩,要有计划,光我和蒋志清肯定不行。您不是和皙子先生说过么?两个坏人成不了事,得有个好人看着才行。”

杨小林听到这里笑了:“好,我们一起去找他。”

宋教仁的行踪始终在我们的监视之下,没有动他只是他没有惹事,他租了一间房子,杨小林打个电话给情报部门,很快就要到了准确地址。

房子不大,位置也不显眼。主街道过了之后要穿六十多米的巷子,进入一个胡同还要上二楼才能看到。这里显然很少有人来,当杨小林和杜月笙的脚步把那木制的楼梯踏的作响的时候,宋教仁的脑袋就从窗户口伸了出来。

看到杨小林带着一队卫兵过来,他的模样显然有些吃惊,接着有点愤怒,他显然以为杨小林是来赶尽杀绝的。这一阵子被抓的人不少,宋教仁认为自己老老实实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假如对方不放过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他没有显得有丝毫的慌乱,门都没有打开,就在窗户那里说道:“杨司令,请稍候片刻,宋某带几件衣服就跟你走。”

第四十七章国之根本

杨小林要是和陈天华或者邹容那些人一起来的话,也许宋教仁的态度能好一点,带着杜月笙一起来,让宋教仁误会他的来意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还没有等杨小林说什么,杜月笙是相当的有眼色,跑到门口轻轻的扣了几下房门:“宋先生,您开一下门,我跟司令来是有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

没过一会,宋教仁从里面打开的方面,他的眼神明显有些错愕。杨小林也没有等他请自己进去,身子一闪就从宋教仁的身边挤了进来,扫眼看看屋。一张书桌一张床,没什么家具,都是书,不过收拾的非常整齐。

“不错么,单人男人弄的挺干净的。”

杨小林拿一支烟扔嘴里,杜月笙忙的点燃火柴凑过来,宋教仁也没有关上房门,站在门口说了一句:“我这里不准抽烟。”

杨小林和杜月笙都愣了一下,接着杨司令把烟重新放回了口袋。

宋教仁这个时候问道:“请问司令来找我有什么吩咐?”

杜月笙从旁边拖过椅子,杨小林一屁股坐在上面:“请你出来做事而已,你这里面怎么跟蔡松坡的司令部一样?就这一把椅子么?”

宋教仁扶了一下自己的眼睛:“刚刚搬过来,地方也不大,而且我在北京的朋友基本上都被司令赶走了,也没什么人来,这一把椅子是我用来看书的。”

他的话语里面有着一种无法描述的怒意,像他们这些人现在都憎恨杨小林,这也是杨小林非要把黄兴的武馆给迁出北京的原因。像宋教仁这些书生,恨自己他们也只能恨在心里,盯着一点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对黄兴那种大侠不一样,万一哪天他多喝了几杯想不开,很容易出流血事件。

杨小林也没在乎他话里面的那意思,手指了一下床沿:“坐那行吧?你们两个坐那里。我们慢慢说。”

宋教仁走到床边把被子往里面推了一点,然后才坐下。

看来他对杨司令的态度真的不友好,这门虽然让进来了,可连杯茶水都没有。

杨小林的双手在膝盖上一拍:“这一次我来找你,是因为西北的事情。俄国现在的局势不稳,西藏的问题也需要解决,还有印度那里,英印军始终是我们的大麻烦。我想在西北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由杜月笙来负责,希望你能去帮忙。”

宋教仁没有马上说话。杨小林注意到他的手在床沿好像不自觉的用力了,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可是杨小林知道他的内心还是有想法的。每一个人都想让自己有个舞台,宋教仁也不例外,当自己把舞台给他的时候,他很想上去。

但是杨小林知道,宋教仁可能不想和自己这帮人一起唱戏,或者说他不愿意唱自己为他准备的剧本。

有两分钟的时间他都没有开口,杜月笙在旁边笑着说道:“宋先生。是我向司令提出请您去帮我的,前几天我看到您写的关于俄国局势的那篇文章,杜某真的深受触动,同时也对先生的才华相当佩服。杜某很想有机会和先生共事。一起为中国出一把力气。”

杜月笙说的相当客气了,宋教仁发出一声叹息,可还是摇头:“多谢司令好意,但是对于将来宋某人已然有了注意。我不愿意再涉足政坛。”

杜月笙还想劝说,杨小林用眼神制止了他。

“给我一个理由,还有。你不从政你留在北京干什么?”

宋教仁这一次回答的很快:“我打算开一个律师行,以后虽不至于像二位这样名垂青史,可生活绝对没有问题。至于司令要的理由,我可以直说,我对你们现在的这一套做法很不认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杨小林的手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我知道你们现在对我有看法,说实话,我也有一肚子的话想说。这里没记者也没有旁人,你要是有兴趣我们就在这里说个明白,我认为我做的事情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现在五亿人口,用你们那一套根本不可能,我在基层实行民主保证大多数人的权利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我不知道宋先生又什么更好办法?”

宋教仁看看杨小林的脸色,马上站了起来:“好!既然司令这样说,那我也把我的想法说出来。其实你如果就实行你的那一套做法,我没有任何的意见,民主在中国能不能走的通没有人知道,可是杨司令你的功绩确实有目共睹!你继续做,没问题我绝对支持你。”

说道这里他话音一转:“可以你干嘛玩这个改革?上层集权,下层民主,您能不能给我一个回答,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制度你怎么保证他们不会发生冲突?当中央和地方出现矛盾的时候,下面的老百姓不愿意听中央的声音的时候,你的集权还能保证么?当集权控制不了地方的时候,你那所谓的地方民主会让中国变成一盘散沙!”

杨小林的眼睛看着他,宋教仁没有丝毫的畏惧,继续说道:“你没有办法保证基层和中央不冲突,当这种冲突一发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你怎么调和?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算你杨司令先生的声望足以让全国都听你的,可是以后呢?以后中国如果失去了你这个强权人物,中央的集权还能保证么?”

宋教仁问完之后站在那里,挺直了胸膛等着杨小林给他回答。

杨小林的嘴角笑笑:“说的很有道理,两个问题是吧?我马上回答你。”

基层的民主和高层的集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太祖当初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就像宋教仁说的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念找不到可以联系的桥梁,以至于发生了后来的人民群众砸烂政府的事情。

想让这个制度贯彻下去,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不管是基层还是中央,都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杨小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宋教仁的跟前,轻声的说了两个字出来:“宪法。”

当初建国的时候,太祖制定了那一套规则。可是后来因为国际环境的险恶还有我们自身对国内矛盾的扩大,让这一套制度被无情的践踏了。政治斗争凌驾于宪法之上,群众运动也凌驾于宪法之上,以至于后来的公检法就是摆设,人民甚至喊出了砸烂她的口号出来。

当那里被砸烂的时候,制度就没有了,失败也就成了必然的。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必须无条件的遵守宪法的规则。对什么事情不满意我们可以更改宪法,但是宪法没改之前,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宪法规定的地位和规则。也就是说。基层的民主和中央的集权都是一种形式,宪法才是我们治国的根本。”

杨司令的手在桌子上敲了一下:“包括我在内,以后宪法会明确的规定总司令在什么情况下有出兵的权利。”

宋教仁的神情忽然有些呆滞了,他是搞法律的,杨小林的这番话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自己都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如果法律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准,那么是民主还是集权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两个词好像真的就是一个形式了。

跟着孙文先生这么多年,孙文一直在讲民主,好像从来没有像杨打鬼这样提出治理国家不是靠民主和集权而是靠法律的观念。可是没有法律约束的民主还是民主么?那叫自由散漫为所欲为。没有法制保障的集权也不叫集权。叫独裁。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也可以回答你。我从不认为我在中国有多高的声望,也从没有想过利用这些声望,只是我在位置上。我就必须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至于你以后没有我这样的强权来维护集权了怎么办?宋教仁,我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我相信,我的继任者会比我更出色!我坚信我们的下一代要比我们聪明的多。”

宋教仁最终选了跟着杜月笙一起去西北建立西北事务局。

有的时候其实立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理由,杨司令的理由显然说服了宋教仁,他觉得就算现在自己还没有看到结果。但最少应该给杨小林一个机会,也给他自己一个机会。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以法制为基础,然后基础的民主和高层的集权相统一的国度是一件让他十分向往的事情。他想看着这个事情做好,同时,更希望在中间能有他的声音。

没有人在寂寞和平庸中结束自己的人生。有才能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机会,而对于一些小人物来说,即便自己的人生对别人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他们也想着能让自己生活的好一些,再好一些。

贝西今年二十五岁了,在二十五岁之前他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每天都是干活,吃饭,吃饭,干活。作为一个包衣,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头人老爷说,像他这样的包衣就是为老爷而生的,也要为老爷而死才可以。

老爷给他饭吃,让他有活干,他就应该听话,因为如果没有头人老爷的恩赐,他很快就会死去的。

当时他真的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他最大愿望就是如果有一天他死了,老爷能像对待父亲那样,用一条草席把他包裹起来,然后挖个坑埋了,最好能再有个喇嘛给自己念一段经文,保佑自己来生的日子会好一点。

对于这一辈子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奢求什么,带着对头人老爷的感恩而生,而死已经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命运了。

直到十几天前那个晚上,他的老爷被一群汉人士兵给打死了,他的才忽然发现,原来没有了头人老爷,自己一样可以活着。

第四十八章那曲之战

当时那些汉人的枪就在他的眼前,一副副凶神恶煞的脸孔让贝西以为自己死定了,那个穿着军装的家伙用枪托狠狠的砸在他的背上,让他跪下,砸的他好痛,现在后背还有一块淤血。

贝西很庆幸自己当时选择了乖乖的听话,没有跟着管家再朝汉人开枪,这让他活到了现在。

从那天以后他就有了一份新的工作,帮那些汉人搬运各种物资。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贝西才知道原来不管自己给谁干活,都是有饭吃的。

这些汉人要比死去的头人老爷对他们好的多,给头人老爷干活,永远也不可能吃饱,而且干的慢一点就要挨鞭子,被打死的都有。这些汉人却不是那样,累了他可以坐下来歇一会,只要不掉队就可以。而且他们的伙食只是比那些士兵差了许多,没肉,可是管饱。

贝西被逮住的第一天晚上吃了三大碗米饭,他对天发誓,那是他一生中吃的最饱的一顿饭,吃完躺在床上他甚至有一种想法,如果自己能就这样死去,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义勇军挺近拉萨他跟着走,等义勇军撤退的时候他还跟着,和他一起从小长大的达吉普旺要他参加义勇军组织的藏民武装,贝西没有答应。他害怕战场,上一次是他第一枪拿枪,他发誓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子弹从身边呼啸而过的恐怖。

所以他只当一个民夫,达吉普旺天天去听义勇军讲课,回来之后就对他说,他们以前的生活悲苦是因为制度的压迫,拼死拼活的干活却没有土地房舍,那些贵族、官员、寺院的高僧、活佛之流从不参加劳动,却过着奢侈淫逸人间天堂般的生活。达吉普旺说这不公平,说要推翻这个吸食他们骨血的制度。

这些道理贝西不懂。他也不想去懂,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跟着汉人离开这里,到汉人的地方去干活。听说在汉人的地方,只要卖力气干活不光能吃饱,还有钱可以买衣服。

其实衣服什么的他真的不在乎,破了就缝补一下,就拿他身上这件来说,已经穿了十年了,又不是不能再穿。关键是他真的很想每顿饭都能吃三大碗。

马上就要过怒江了,在藏族的称呼中怒江叫那曲河,不管叫什么,过了那水面就是自己向往的地方。身上的那个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